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

1.1植物残骸堆积的学说(或理论)及其依据?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1)原地生成说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至上的直立树干。

2)异地生成说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

2.1什么是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2)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2.2什么是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值化作用?

1)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

3)残值化作用: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2.3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值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凝胶化作用: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2)丝炭化作用:①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②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③氧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参与下由于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氢、脱水,碳含量相对地增加

3)残植化作用:①水介质具有流动特性—敞流沼泽②长期有新鲜氧供应,发生氧化作用③稳定组分聚集

3.1煤化作用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点

1.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2.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特点:①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②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③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④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⑥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3.2煤化作用的演化主要是受温度的高低、经历的时间长短及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4.1什么是希尔特定律?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

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为希尔特定律。

2.意义: 1)质梯度表示。变质梯度是指煤在地壳恒温层之下,每加深100m煤变质程度增高的幅度 2)特定律几乎在各个煤田都得到了证实 3)异常、岩浆侵入煤系、煤岩成分、还原程度或煤的成因类型的差异有时会引起与希尔特定律不符合情况

4.2什么是深成变质作用、区域岩浆热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1. 深成变质作用:煤层因沉降而埋藏于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及上覆岩系静压力作用下煤所发生变质作用

2. 区域岩浆热力变质作用:这些深成侵入体虽有时离煤层或含煤岩系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其巨大的热能的影响,足以使煤发生区域性变质,所以又称为区域热力变质作用

3. 接触变质作用:指各种岩床、岩墙、岩脉等浅成岩体侵入或接近煤层,这些侵入体的热能使煤层达1000℃以上而发生变质。这种热影响多是局部的、多变的,地质时间上是短暂的

5.1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和成分有哪些?

1.光亮型煤:主要由镜煤和亮煤组成(>80%),光泽很强;

2.半亮型煤:亮煤和镜煤占多数(50%~80%),含有暗煤和丝炭;

3.半暗型煤:镜煤和亮煤含量较少(50%~20%),而暗煤和丝炭含量较多,光泽比较暗淡;

4.暗淡

型煤:镜煤和亮煤含量很少(<20%),而以暗煤为主,有时含较多的丝炭

5.2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的组成煤是基本成分,成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为有机显微组分,而矿物杂质则成为无机显微组分

5.3煤的显微组分有哪几类,列举1~3个典型代表。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划分为三大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

1.镜质组:低中煤阶段,镜质组①在透射光下具橙红②在反射光下呈灰至浅灰色③氧含量较高,氢含量中等,碳含量较低④挥发分产率较高,具最好的粘结性,是炼焦的最主要成分。镜质组可分为三种显微组分,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

2.惰性组:惰性组镜下特点①惰性组在透射光下为黑色不透明②反射光下为亮白色至黄白色③突起高,挥发分低,没有任何粘结性

3.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类脂组。壳质组包括孢子体、角质体、木栓体,这些组分在透光下一般为黄色,反射光下多数为深灰色、灰色,只突起或不具突起

5.4宏观煤岩成分是用肉眼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镜煤和丝炭是简单地煤岩成分,暗煤和亮煤是复杂的煤岩成分

6.1煤的主要化学组成元素有哪些?

煤的化学组分可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C、H、O、N、S、P。无机质主要是指水分、矿物质煤炭和煤中稀有分散元素。

6.2煤的工艺性质表现在那些方面(或指标)?

煤的工艺性质包括: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焦油产率和可选性。

6.3工业分析也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包括煤中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量及固定碳的计算。V 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8.1含煤岩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8.2含煤岩系形成要求:古构造、古气候、古植物和古地理

8.3煤层厚度及形态有哪些控制因素?

①泥炭沼泽基地不平导致煤层增厚②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沉积控制③同沉积构造控制④煤层的冲蚀是指煤炭堆积过程中或泥炭层被沉积物覆盖以后河流等对煤层的冲刷剥蚀⑤后期构造变动引起的煤厚变化⑥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⑦岩溶作用形成的无煤陷落柱

8.4不同沉积体系各有哪些聚煤特征?

一.河流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无论是河流沉积体系充填的山间冲积平原,还是大型陆表海周边充填的开阔冲积平原都是成煤的重要场所;曲流河冲积平原上,以岸后沼泽和废弃河道充填沼泽是最有利的成煤场所;河道边缘地带的沼泽化,按照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可分为泄水好的沼泽及泄水差的沼泽,它们往往沿河道外侧成带分布;良好的煤层可以发育在辫状河废弃体系上;总之,河流体系聚煤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泛滥平原的中心地带煤层相对较厚,结构较简单,属于远离河道的较稳定的沼泽聚煤②煤层向活动河道方向往往发生分叉变薄或尖灭③因河道发生迁移,致使煤层发生侵蚀切割,造成煤层在横向上突然变薄或中断④在河流广泛废弃阶段,泛滥平原沼泽可以扩展成废弃的曲流河道之上,在更大范围内发育煤层。

二.湖泊沉积体系

湖中心不成煤,在溪浅湖有煤;湖泊沉积体系中湖泊三角洲地带和滨湖地带都是成煤的良好场所;最有利的成煤部位属于扇前浅水湖盆环境。

三.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在各种类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体系往往为成煤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在不断推进的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滨岸地带,都是泥炭沼泽发育的良好场所。三角洲朵叶废弃之后,低平的地势也为良好的成煤场所。上三角洲平原向河系的上源方向过渡为冲击和洪泛平原;上三角平原地带,泥炭堆积的范围不甚广泛能形成较厚的煤层,分流河道的废弃,也为泥炭沼泽的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下三角州平原中所特有的湾。充填含煤层序;在上、下三角洲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分流间湾沉积物较薄,大部分已被沉积物所充填,从而为成煤提供了广阔的平缓台地,成为分布广、厚度大的泥炭层堆积场所

8.5含煤岩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9.1聚煤盆地的形成条件?

①聚美盆地的形成和聚煤作用的发生,是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和古构造等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植物遗

体的大量堆积是聚煤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③古气候是植物繁衍、植物残体泥炭化和保存的前提条件;④适宜的沉积古地理为沼泽发育、植物繁殖和泥炭聚积提供了天然场所;⑤古构造是作用于聚煤盆地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10.1聚煤作用:是指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有利的条件下,泥炭聚集而最终形成煤矿床的作用。10.2聚煤规律(或称聚积规律):是指由于古植物发育与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使聚煤作用总是在盆地的一定部位发生,在时空上表现出规律性特征。

一、名词解释

1、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变成泥炭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2、凝胶化作用:凝胶化作用是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作用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殖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3、丝炭化作用:由于氧化作用和脱氢、脱水作用,在弱氧化及还原条件下,形成贫氢富炭的丝炭的过程。

4、残植化作用:在泥炭化作用过程中的水介质流动通畅、经常有新鲜氧气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先分解破坏并不断被流水带走,使植物残体中的稳定组分大量地集中形成残植煤的过程。

5、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6、煤化作用的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称为==

7、希尔特定律: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称为希尔特定律。

8、深成变质作用:是指煤层因沉降而埋藏于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及在上覆岩系静压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9、岩浆变质作用:由于岩浆热、挥发分气体和压力的影响,引起煤的变质程度增高的作用。

10、区域岩浆热力变质作用:这些深成侵入体虽有时离煤层或含煤岩系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其巨大的热能的影响,足以使煤发生区域性变质,所以又称为区域热力变质作用

11.接触变质作用:是指各种岩床、岩墙、岩脉等浅成岩体侵入或接近煤层,这些侵入体的热能使煤层达1000℃以上而发生变质。

12、自旋回:主要是指在一沉积体系内部,由于能量和沉积补给物质的再分配,沉积体系的总沉积能量和补给物质未发生变化。

13、聚煤盆地:是指原始含煤沉积盆地,聚煤盆地可以保持其原始沉积盆地的基本面貌,但大多数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被分割为一系列后期构造盆地。

二、填空

1、泥炭沼泽的类型:

按照泥炭沼泽表面形态和水源补给以及养分和植被等特征划分:低位泥炭沼泽、中位泥炭沼泽、高位泥炭沼泽按植被生长情况划分:草本沼泽、泥炭藓沼泽、木本沼泽依据沼泽的水动力条件分类:闭流沼泽、覆水沼泽、泥炭沼泽依据水介质的盐度分类:淡水沼泽、半咸水沼泽和咸水沼泽依据成因环境分类:河漫沼泽、湖成沼泽、滨海沼泽

2、泥炭的有机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腐殖酸;2)沥青质;3)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4)变化不大的稳定组分,如角质膜、树脂,孢粉

3、煤化作用的因素:温度、时间、压力。

4、煤的变质划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5、煤的裂隙:内生裂隙、外生裂隙

6、煤的结构分为原生结构(条带状结构、线理状结构、凸镜状结构、均一状结构、粒状结构、叶片状结构、木质状结构、纤维状结构)次生结构(碎裂结构、碎粒结构、糜棱结构) 煤的构造--------------层状构造、块状构造

7、腐殖煤的宏观煤岩成分是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8、宏观煤岩类型分为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9、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划分为三大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

10、煤中的物质按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同生矿物、后生矿物

11、煤中有机质及其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磷

12煤中无机质有水分、矿物质和煤灰、煤中稀有分散元素

13、根据聚煤盆地形成的动力条件可分为拗陷型、断陷型和构造—侵蚀型三种基本类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地温梯度:指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 软流圈:地下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的地震波速低速层,是一个具软塑性和流动性的层次。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和各种地质体发生或形成的先后顺序或新老关系,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总是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部,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上部。即原始产状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或称叠置原理。 化石:埋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演化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相同时期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球形风化:在裂隙发育的岩浆岩和厚层砂岩地区,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 风化壳: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残积物:陆地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各种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可迁移的成分从原矿物中迁移出来随流水带走,剩下的物质残留在原地称为残积物。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 洪流:由片流汇集到沟谷中形成的有固定水道的水流。 坡积物:片流将洗刷破坏的物质从山坡上部搬运到山坡下部较平缓地带堆积形成坡积物。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井和泉是它的人工和天然露头。 河流的袭夺:向源侵蚀作用较强的水系把分水岭另一侧侵蚀作用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叫河流的袭夺。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下蚀)达一定深度后,接近某一水面时,下蚀作用即停止,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 牛轭湖:河流截弯取直后,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轭湖。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洪水期限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砂,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河床冲积物,上部为细砂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叫“二元结构”。 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煤矿地质学

1煤矿地质学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1.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2.解决采煤问题中必备地质知识;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2.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 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5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 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 由地表向深部,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100m表示。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地球的表面特征 陆地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海洋表面特征:根据起伏状况和海水深浅,将海底分为大路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单元,其中大路边缘又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三部分。 5.地质作用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称为地营力 依据地质作用的能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球内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的,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其中地震作用概念为地壳的局部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地震类型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外力地质所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地震内容有待补充) 6.克拉克值与地壳元素组成 美国人克拉克于1889年,首先测定了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他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地壳深16km以内的50种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随后又经过许多有关学者不断地补充和修正,使其日臻完善,为了纪念克拉克的功绩,将个中国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右大到小分别为:O、Si、Al、Fe、Ca、Na、K、Mg、Ti、H 7.矿物相关概念与特性 矿物: 矿物是在地址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者一种以上的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物质。它们是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也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物质基础。 晶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其化学成分的质点(原子或离子)按一定方式规则排列,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矿物。矿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单体形态和结合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主要是指矿物的结晶习性和晶面条纹。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向延伸(呈柱状和针状,如柱状的石长柱状的角闪石)、二向延展(呈片状和板状,如板状的石膏和片状的云母)和三向等长(呈粒状,如立方体状态的黄铁矿和岩盐)三类。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同种矿物的晶体颗粒或非晶体微粒的聚集。 矿物的物理性质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力学性质和其他性质三类。 其中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的吸收、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各种性质,其中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矿物的颜色是由矿物对白光的各种波长的广播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根据成因不同,矿物颜色分为白色、它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是指矿物在无釉素瓷板上刻划后所保留的粉末颜色。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主要可以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当矿物表面不平坦时候会产生一些比较特殊的光泽,包括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珍珠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一)补充简答题 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 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蠕变是缓慢发生的,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历史比较法的缺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称为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区别是:内部结构是否规则。 由非晶体调整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而向晶体转变的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煤矿地质学作业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地质构造、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SiO2、摩氏硬度为7。 10、岩石按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岩(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条件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下;(2)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上;(3)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和大气降水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 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其中A级和B 级为高级储量,C级和D级为低级储量。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地形特征、地层、矿层分布、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26、反映某一水平地质情况和井巷工程的图件,称为水平切面图。 27、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和喀斯特洞穴塌陷是形成陷落柱的根本原因。 28、瓦斯在煤层和岩层中有两种存在状态,即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 29、人们对地下水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对煤矿生产有直接意义的有两种: (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有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有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 30、可采储量(T)、设计储量(P)与工业储量(I)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I-P)K。 二、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旋转、重力、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热以及结晶相变、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动力,促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 3、外力地质作用: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等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壳表层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 4、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岩层的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 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 头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成岩租用—— 软流圈——软流圈是指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之下。 产状——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地质体可大致分为块状体和面状体两类。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是鉴定矿物常用的鉴定手段之一。 沼泽——陆地上湿度过剩、生长着特殊类型的植物并有泥炭形成的地段称为沼泽。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冰川——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docx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 绪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 ①油气成因问题 ②油气成藏问题 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石油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 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3.油田水 广义 : 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 13C1 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 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 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

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 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 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 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 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 非烃气体: 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 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 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 NaHCO3型、 Na2SO4型、 MgCl2 型、 CaCl2 型; 油田水主要为 CaCl2 型 NaHCO3型和 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 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 地层封闭性: CaCl2>NaHCO3>MgCl2>NaSO4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1, 储集层 :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 为储集层。 2, 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3,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任何的物理 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Q—单位时间内流体的通过岩石的流量,/s F—岩石的截面积, U—液体的沾度,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与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与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与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就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与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就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与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她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就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与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与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与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 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构造地质学重点归纳(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穹隆构造:穹隆构造—长宽比小于2:1的背斜构造。 2、倾向节理: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倾向大致平行(即与岩层走向大致垂直)。 3、分期:分期—区分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的先后关系。 4、节理组:节理组—由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方向相互平行或大致平行,力学性质相同的节理组合成为一个节理组。 5、滑距:滑距—断层相当点之间的距离。 6、构造窗:构造窗—推覆构造中由于局部剥蚀由上盘岩块环绕、四周以断层线为界的下盘露头。 7、构造岩:构造岩—断层带上的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搓碎、研磨,甚至重结晶、再定向又固结的岩石。 8、花状构造:花状构造—剪切断裂带在浅部常表现为向上分叉、撒开的断层组合,在剖面上形似花朵,称为花状构造。 9、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弯曲凸出方向与本盘位移方向相反。 10、断层效应:断层效应—断层的活动造成的岩层视错觉。 11、增长指数:增长指数—生长断层下降盘地层厚度与上升盘地层厚度的比值。 12、转换断层:转换断层—垂直于大洋中脊并将大洋中脊切割错断的走滑断层。 13、岩石圈板块:岩石圈板块—岩石圈被首尾相接的活动带(洋中脊、海沟和转换断层)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叫做岩石圈板块。 14、双变质带:双变质带—指变质时代接近、在空间上平行分布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和低压高温变质带。 15、蛇绿岩套:蛇绿岩套—指产于地槽序列中的超镁铁岩、粗粒辉绿岩、火山岩和放射虫燧石岩的组合。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水平面的赤平投影是圆。 2、褶皱的基本要素包括核部、翼部、转折端、轴面、枢纽、轴迹、脊、槽。 3、按照节理与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节理分为原生节理、次生节理。 4、节理按力学成因分为张节理、剪节理两类。 5、通过切断错开、限制中止、相互切断错开可判断节理形成的先后关系。 6、按照断层两盘的相对方向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四种类型。 7、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类型有阶梯状、地堑、地垒、Y字形、叠瓦状、花状。 8、正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剖面上两盘地层重复。 9、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型边界三种。 三、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剪节理的基本特征。(8分) 答:1)产状稳定,延伸较远,穿越岩性显著不同的岩层时,其产状可能发生改变。2)剪裂面平直光滑,可切过砾石等,可有少量位移。3)剪裂面上常有擦痕、磨擦镜面。4)剪节理一般发育较密,常密集成带。硬而厚的岩石中的剪节理间距大于软而薄的岩石,剪节理发育的疏密还与应力作用情况有关。5)剪节理常呈现羽列现象,往往一条节理由若干条方向相同,首尾相近的小节理呈羽状排列而成。扭动实验形成的两组剪节理,其中一组呈羽列现象,与扭动面的夹角不超过24°,指向本盘扭动方向,两组之间的夹角约为62°-64°。6)剪节理两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常呈闭合状。7)剪节理的尾端变化有:折尾、菱形结环和节理叉。8)剪节理的发育具稀密的等距性。 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性质?(8分) 答:1)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2)根据褶皱核部的宽窄变化;3)根据地层的重复和缺失;4)根据牵引构造和逆牵引构造;5)根据擦痕、阶步和反阶步;6)根据构造透镜体和断层角砾岩;7)根据派生构造;8)根据生长正断层两盘的厚度; 9)根据平移断层收敛、分散作用和升降活动。 3、简述大洋演化的威尔逊旋回。(7分) 答:威尔逊总结了大洋开合的不同发展趋势,将大洋盆地的演化归纳为六个发展阶段,这六个阶段称为威尔逊旋回。(1分) 1)胚胎期,以东非裂谷带为代表;2)幼年期,以红海、亚丁湾为代表;3)成年期,以大西洋为代表; 4)衰退期,以太平洋为代表;5)终了期,以死海为代表;6)遗痕(地缝合线),以喜马拉雅山缝合线为代表。 4、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7分) 答:1)固体地球表层垂向上可分为坚刚岩石圈及塑性软流圈两部分;(1分) 2)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可分数量不多的几个刚性板块,板块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相对运动,地壳变形与板块相对运动有关,变形性质取决于板块边界类型;(3分)

煤矿地质学重点复习资料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 程称为地质作用。 2.重力异常:地表实际测定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3.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也叫增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 度计。 6.解理:矿物的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之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裂开的光滑面称为解理面。 7.断口:矿物的断口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8.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9.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10.岩床:也称岩席,是与层面呈整合接触的板状侵入体,厚度稳定,面积较大,多系基性岩浆顺层侵入而形成。 11.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12.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1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14.断层:断层是破裂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15.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17.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 18.含水层:指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19.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 20.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1.承压水:充满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2.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这种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 23.综合地质编录:是指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包括编制反映地质条件总体情况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各种综合地质图件,各类地质报告、地质总结、地质说明书及地质研究的成果。 24.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包含CH4、N2、CO2、C2H6、SO2、H2S及CO等。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 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26.组合带: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化石分类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 地层体。 27.储量:矿产储量的简称。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28.综合地质编录: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29.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 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14、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5、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综合思考题 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 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 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 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1克=5克拉。 矿物定义: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二、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1. 矿物的六项基本特征 特征1.(最基本特征)天然产出,有序结构,固体

《煤田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煤田地质学》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自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23、按煤的成因,煤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 24、泥炭沼泽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即:(陆地沼泽化)和(水体沼泽化)。 25、凝胶化作用的产物为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和(水分)。 27、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覆水程度)和(水的流通程度)。 28、(温度)、(压力)和作用持续(时间)无疑是影响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放射性元素蜕变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29、在煤的成岩阶段,(压力)是主导因素,而在变质阶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0、(地温)朝地下深处逐渐增高是导致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逐渐增高的最基本的原因。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

Chapter 2 Mineral Section 1 Some basic conceptions 1.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元素组成. 2.元素是构成地球的最基本物质,由同种原子所组成. 2.1 元素(element):周期表共有112种,自然界有92种 2.2 同位素:是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物化性质基本相同.总共有300余种. 2.3 可分放射性和稳定两种同位素(radio & stable isotope).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2.4 半衰期(half-life):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其原来数量的一 半所需时间. 半衰期: Rb87-Sr87 : 500亿年, Th232-Pb208 : 139亿年, U238-Pb20645亿年, K40-Ar40 :15亿年, U235-Pb207 :7.13亿年, C14-N14 : 5692年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 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2.5 同位素研究是当代倍受重视的国际前沿,地化专业主攻。 3.克拉克值Clark value: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公里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又称丰度Abundance。国际通用。 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 克拉克值≠克拉值;5克拉=1克。 3.2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 其中, O,Si,Al,Fe,Ca,Na,K,Mg,Ti,H 10元素占99.96%; 而O, Si, Al, Fe, Ca 5元素占了92.46%。 4. 晶体(Crystal)定义: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 或晶体是具有晶格构造的固体。 这种固态物质称结晶质(晶质)。习惯上,将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物体称为晶体(即,晶体是原子有规律排列的外观表象)。相应地,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Crystal grain。 存在二种晶体:天然晶体(绝大多数)和人造晶体(少数)如人造石英、金刚石等。非晶质体Non-crystal: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如火山玻璃,超冷液体。自然界极少。 在一定条件下,非晶质体可向晶质体转化。如火山玻璃→玉髓。 准晶体quasicrystal定义:其内部结构由多级呈相似的配位多面体在三维空间作长程定向有序分布的固体。 quasicrystal为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但其内部原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成完全无序的分布,又不具有像晶体那样的三维周期性排列有序。目前尚未发现天然产出的准晶体。 5 矿物Mineral定义: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 般并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 体。自然界广泛。 准矿物Mineraloid: 在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 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标准结 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