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硫酸化蓖麻油的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四)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7.墨是我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墨经》中记载有松木可用于制备炭黑,炭黑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B.《云麓漫钞》中载有桐油可用于制油烟墨,桐油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中写到墨锭研磨形成墨汁,墨汁具有胶体的性质D.某墨汁中掺有麝香,麝香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具有两性8.牙膏内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湿剂甘油(丙三醇)的球棍模型为B.缓冲剂NaOH 的电子式为Na +[×· O ···· ·× H]-C.摩擦剂方解石粉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aCO 3⇌Ca 2++CO 2-3D.防蛀剂ZnF 2微溶于水,其溶解平衡表达式为ZnF 2(s )⇌Zn 2+(aq )+2F -(aq )9.下列实验仪器、试剂、操作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0.一种低毒杀虫剂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组成元素W 、X 、Y 、Z 、M 、Q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 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数目Q 比Z 多8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 3MZ 4是一种强酸B.简单氢化物沸点:Z>Q>YC.简单离子半径:Q>M>Y>ZD.Q 2Z 2-3 和X 2Z 2-4 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1.工业上常用“碳氯法”制备MgCl 2,原理为MgO +C +Cl 2=====△MgCl 2+CO 。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中断裂1 mol Cl —Cl 键,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反应中消耗6 g C ,生成CO 的体积为11.2 L (标准状况)C.密度、体积均相同的Cl 2和CO ,CO 的分子数更多D.将MgCl 2溶于水配成0.1 mol ·L -1 MgCl 2溶液,阴离子总数大于0.2N A 12.化合物M ()是合成药物奥昔布宁的一种中间体,下列关于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 15H 18O 3B.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C.1 mol M 最多能与4 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D.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7种(不含立体异构)13.我国某科研团队研发出以NiF 3/Ni 2P@CC -2催化剂为电极组建的整体尿素电解体系,实现了高效节能制氢,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的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也可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等;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表面活性剂分类及应用1 、前言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很多,按其产量排序分别为:阴离子占56%,非离子占36%,两性离子占5%,阳离子占3%。
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此类活性剂常见的有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α-烯基磺酸钠。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别名LAS或ABS,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片状固体,可溶于水,虽然在较低温度下水溶性较差,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以下,但在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溶解性很好。
它对碱、稀酸和硬水都比较稳定,分解温度240℃。
10%溶液刺激指数,微生物降解率80%~90%,LD50为1300~2500 mg/kg。
α-烯基磺酸钠别名AOS。
活性物含量38%~40%时,外观为黄色透明液体,极易溶于水。
它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稳定性;30℃ 3天,pH2、pH4、pH10,水解率均为0。
它对皮肤的刺激性小,微生物降解率为100%,LD50为1300~2400 mg/kg。
其中,LAS一般不用于洗发香波,也很少用于淋浴液,常用于衣用液体洗涤剂和洗洁精(餐具液洗剂)。
其在洗洁精中LAS可占表面活性剂总量的一半左右,在衣用液体洗涤剂中LAS所占比例的实际调节范围很宽。
LAS的水溶性主要是体现在较高温度之下(如60℃)和与某些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条件下。
应用于洗洁精比较典型的复配体系是三元体系“LAS-AES-FFA”。
应用于衣用液体洗涤剂的复配体系有“LAS-皂基-η•SAA”。
值得注意的是,LAS直接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复配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LAS-FFA”体系不稳定且粘度小和外观为白乳状。
实验十八液体变温粘滞系数【实验目的】1.学会利用变温粘滞系数实验仪。
2.通过测量扫尾速度确信粘滞系数。
【实验仪器】一体化PH-IV型变温粘滞系数实验仪。
【仪器介绍】变温式落针粘度计(如图18-1所示)采纳霍尔传感器和多功能毫秒计(单板机计时器)测量落针的速度,并将粘度显示出来,对待测液体水浴加热,通过控温装置,达到预定的温度。
仪器由本体、落针、霍尔传感器、控温计时系统等组成。
图18-1 变温式落针粘度计1.粘度计本体图18-2 图18-3本体结构如图18-2所示。
用透明玻璃管制成的内外两个圆筒容器,竖直固定在水平机座上机座底部有调水平的螺丝。
内筒长550mm,内筒内直径约40mm,外筒外直径约60mm。
内筒盛放待测液体(如蓖麻油),内外筒之间通过控温系统灌水,用以对内筒水浴加热。
外筒的一侧上、下端各有一接口,用橡胶管与控温系统的水泵相连,机座上树立一块铝合金支架,其上装有霍尔传感器和取针装置。
圆筒容器顶部盒子上装有投针装置(发射器),它包括喇叭形的导环和带永久磁铁的拉杆。
装此导环为便于取针和让针沿容器中轴线下落。
用取针装置把针由容器底部提起,针沿导环抵达盖子顶部被拉杆的磁铁吸住。
拉起拉杆,针因重力作用而沿容器中轴线下落。
2.针针如图18-3所示,它是有机玻璃制成的空细长圆柱体,总长为(约185mm),其外半径,它的下端为半球形,上端为端圆台状,便于拉杆相吸。
为R2,直径为d,约,有效密度为S内部两头装有永久磁铁,异名磁极相对。
磁铁的同名磁极间的距离为I(170mm),内部有配重的铅条,改变铅条的数量,可改变针的有效密度。
3.霍尔传感器它是灵敏度极高的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做成圆柱状,外部有螺纹,用螺母固定在仪器本体的铝板上。
输出信号通过屏蔽电缆、航空插头接到单板机计时器上。
其电路方框图如图18-4所示。
传感器由5V直流电源供电,外壳用非磁性金属材料(铜)封装,每当磁铁通过霍尔传感器前端时,传感器即输出一个矩形脉冲,同时有LCD(发光二极管)指示。
油脂的质量检测第五组★油脂的酸价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植物油脂酸价的测定。
酸价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一.仪器和用具1.1滴定管;1.2锥形瓶:250ml;1.3试剂瓶;1.4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等;1.5天平:感量0.001g。
2 试剂2.1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2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N碱液滴定至中性。
2.3指示剂:1%酚酞乙醇溶液。
二. 操作方法称取均匀试样3~5g (W)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三. 结果计算油脂酸价按下列公式计算:V × N × 56.1酸价(mgKOH/g油) = ────────W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N——氢氧化钾溶液当量浓度;56.1——氢氧化钾的毫克当量;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注:①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变色明显。
②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混合溶剂。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碘价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1理解碘价的含义,测量的原理和意义。
1.2掌握用wijs(韦氏)试剂测定油脂碘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碘价定义:100g油脂所能加成碘的克数(gI2/100g油)。
衡量油脂不饱和程度。
油脂中的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在适当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可与卤素起加成反应。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越多,不饱和度越高,则加成卤素的量越大。
油脂吸收卤素的程度以碘价(亦称碘值)来表示。
根据碘价可以判断油脂的组分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可以作为鉴别单一油脂种类的指标。
碘价愈高的话,表示含较多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安定性较差,不适合高温使用,因为容易产生过氧化脂质。
表面活性剂化学 第一讲 表面活性剂概述1、降低表面张力为正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
增加表面张力为负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小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惰性物质。
2、表面张力γ :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 γ表示,单位是N·m -1。
影响纯物质的γ的因素(1) 物质本身的性质(极性液体比非极性液体大,固体比液体大)(2) 与另一相物质有关。
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与饱和了其本身蒸汽的空气之间的界面张力。
(3)与温度有关:一般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4)受压力影响较小. 3、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双亲结构”亲油基:一般是由长链烃基构成,以碳氢基团为主 亲水基:一般为带电的离子基团和不带电的极性基团疏水基的疏水性大小:脂肪烷基>脂肪烯基>脂肪烃-芳基>芳基>带有弱亲水基的烃基。
相同的脂肪烃疏水性强弱顺序: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
从HLB 值考虑,亲水基亲水性的大小排序: -SO4Na 、-SO3Na 、-OPO3Na 、-COONa 、—OH 、—O - 4、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①通式:(RCOO)n-Mn+脂肪酸盐②分类:一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③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④应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只供外用。
2)硫酸化物: ①通式:R-OSO3-M+②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称土耳其红油);高级脂肪醇硫酸脂(十二烷基硫酸钠) 。
③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的去污剂和润湿剂;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沉淀。
④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第一章. 绪论1.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将药物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2.制剂: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3.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4.非处方药:由专家遴选、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5.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6.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保证药品质量,进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及监督检验的法定依据。
第2章药用溶液的形成理论1. 药用溶剂的种类水溶剂: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非水溶剂:醇类、醚类、酰胺类、酯类2. 药物的溶解度定义: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下,在一定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表示方法: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药典: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下溶解1g(或1mL)药物所需的最小溶剂体积(单位ml)用1:n来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容方法:1.溶剂与分子结构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晶型4.粒子大小5.温度6.pH值与同离子效应7.混合溶剂8.添加物(加入助溶剂、加入增溶剂)增溶原因: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由于潜溶剂处方的安全性,在FDA 批准的注射剂中,有10%应用了潜溶剂。
3. 药物的溶出速度定义: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溶出速度的影响因素:1、表面积(影响S2、温度(K , Cs)3、溶出介质的体积(C )4、扩散系数(K )5、扩散层的厚度(K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①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钾、钠皂;钙、铝皂;三乙醇胺皂 ②硫酸盐: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SDS③磺酸盐: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季铵盐型:洁尔灭、新洁尔灭等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有:①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②卵磷脂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①脂肪酸山梨坦(司盘)②聚山梨酯(吐温)③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买泽)④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⑤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型(普朗尼克)5.临界胶束浓度(CMC ):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医院药学(医学高级):药剂学题库考点四1、单选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用途不同,下列错误的为()A.增溶剂最适范围为15~18B.去污剂最适范围为13~16C.润湿剂与铺展剂最适范围为7~9D.大部分(江南博哥)消泡剂最适范围为5~8正确答案:D2、单选关于混悬剂沉降容积比的表述,错误的是()A.沉降容积比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B.沉降容积比也可用高度表示C.《中国药典》规定口服混悬剂在3h的F值不得低于0.9D.F值越小混悬剂越稳定正确答案:D3、多选聚乙二醇在中药药剂中可用于()A.片剂压片时润滑剂B.软膏基质C.栓剂基质D.助流剂E.崩解剂正确答案:B, C, D4、单选说明注射用油中不饱和键的多少的是()A.碘值B.酸值C.皂化值D.水值正确答案:A5、多选根据Arrhenius方程,有关药物降解反应活化能的正确说法()A.活化能小的药物稳定性好B.由lnC对t作图直线斜率即为活化能C.由lgC对t作图直线斜率即为活化能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化能为一定值E.活化能具有能量单位正确答案:D, E6、单选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是()A.Nayes-Whitney方程B.Fick定律C.Stockes定律D.Van′tHoff方程E.Arrhenius公式正确答案:A7、单选关于乳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A.乳剂液滴的分散度大,吸收较快,生物利用度高B.O/W乳剂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C.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D.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在体内分布较慢,具有缓释作用正确答案:D8、多选属于高分子水溶液的是()A.阿拉伯胶浆B.MC胶浆C.明胶胶浆D.玉米朊溶液E.胃蛋白酶合剂正确答案:A, B, C, D, E9、单选在片剂的薄膜包衣液中加入液状石蜡的作用为()A.增塑剂B.致孔剂C.助悬剂D.乳化剂E.成膜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增塑剂改变高分子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质,使其更具柔顺性。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及CMC值石蜡完全没有亲水性,HLB=0;完全是亲水基的聚乙二醇HLB=20,所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介于0,20之间。
下表是表面活性剂HLB值与性质的对应关系:表面活性物质加水后的性质 HLB值应用不分散 2W/O乳4 化剂分散得不好 6不稳定乳状分散体系 8润湿剂稳定乳状分散体系 10半透明至透明分散体系 12 洗涤O/W14 剂乳化透明溶液 16 增剂溶18 剂除了格里芬的计算方法之外,戴维斯(Davies)曾尝试把HLB数目作为结构因子的总和来处理,他试图把表面活性剂结构分解为一些基因,每个基因对HLB 值都有一定的贡献。
下表是一些基团的HLB数目:亲水基团 HLB 值亲水基团 HLB 值-SO4Na 38.7 -CH- -COOK 21.1 -CH2-0.475 } -COONa 19.1 -CH 3-N(叔胺) 9.4 =CH-酯(失水山梨醇6.8 衍生的基团数目: 环)酯(自由的) 2.4 -(CH-CH-O)- 0.33 22-COOH 2.1 -(CH-CH-CH-O)- -0.15 22-OH(自由的) 1.9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既然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所组成,形成既有亲油性,又有亲水性的双亲结构,人们试图用一种定量的数据描述这种特性。
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相同时,亲油基的相对分子量越大,基团的链越长,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越差,油溶性越好,表明表面活性剂亲油基的亲油性与其分子内亲油基的相对质量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而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就比较复杂,因为亲水基的种类很多,有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基的质量分数可表示其亲水性。
例如,聚乙二醇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的亲水基——聚氧乙烯部分的质量分数越大,亲水性越强,二者成正比,因此,可以用亲水基的质量分数表征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大小。
但是,多数表面活性剂尽管具有相同质量分数的亲水基,亲水性并不相同,因此,并非所有表面活性剂均能以分子中亲水基的质量分数代表其亲水性。
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掌握软膏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1.软膏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形剂,占软膏组成的大部分,所基质对软膏剂的质量、理化特性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质本身具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
常用的基质有三类:即油脂性基质、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不同类型的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吸收的影响不同,其中以乳剂基质释药为最快。
不同类型软膏的制备可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制备量及设备条件不同而分别采用研合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制备。
若软膏基质比较软,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可用研磨法。
若软膏基质熔点不同,在常温下不能与药物均匀混合,或药物能在基质中溶解,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多采用熔融法。
乳化法是制备乳膏剂的专用方法。
2.制备软膏的操作注意事项(1)选用油脂性基质时,应纯净,否则应加热熔化后滤过,除去杂质,或加热灭菌后备用。
(2)混合基质的熔点不同时,熔融时应将熔点高的先熔化,然后加入熔点低的熔化。
(3)基质可根据含药量的多少及季节的不同,适量增减蜂蜡、石蜡、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等用量,以调节软膏稠度。
(4)水相与油相两者混合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0℃以下,且两相温度应基本相同,以免影响乳膏的细腻性。
(5)乳化法中两相混合时的搅拌速率不宜过慢或过快,以免乳化不完全或因混入大量空气使成品失去细腻和光泽并易变质。
(6)不溶性药物应先研细过筛、再按等量递增法与基质混合。
药物加入熔化基质后,应搅拌至冷凝,以防药粉下沉,造成药物分散不匀。
(7)挥发性或易升华的药物和遇热易破坏的药物,应将基质温度降低至30℃左右加入。
(8)处方中有共熔组分如樟脑、冰片等共存时,应先将其共熔后,再与冷至40℃以下的基质混匀。
(9)中药煎剂、流浸膏等可先浓缩成稠膏,再与基质混合。
稠膏应先加少量溶媒(稀乙醇)使之软化或研成糊状后,再加入基质中混匀。
二、各种肥皂的制取[原理]高级脂肪酸盐(主要是碱金属钾、钠)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但由于需要不同,制造过程的步骤不同,以及应用原料、水质的不同,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肥皂。
使用肥皂洗涤能去污,也能使皮肤发生易干裂的现象。
为此,在不影响去污的基础上,采用中性油脂、橄榄油、羊毛脂等,就可制得过脂皂。
[用品]1.仪器烧瓶、硬试管、铁架台及附件、搅拌玻璃棒、烧杯、温度计、导管、乳胶管和酒精灯等。
2.试剂皂液、蓖麻油、松香、糖、乙醇、甘油、椰子油、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棕榈油、植物油、月桂醚硫酸二乙醇胺盐、椰子酰二乙醇胺、亚麻仁、硬脂酸乙二醇酯、二乙醇按、烷基醚硫酸铵、合成蜡、月桂基硫酸钠、椰子酰丙基甜菜碱、柠檬酸、氯化钠、椰子油酸、油酸、三乙醇胺、苦杏仁油、皂用抗氧剂、聚乙二醇、季铵化合物、去离子水、硅酸镁铝、丙二醇、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68g/cm3)、精制豆油、葵子油、香料、二氧化钛等。
[操作](一)液体皂和软皂1.液体皂。
在盛水的烧杯中要保持水温达到70~72℃后,慢慢加入椰子油酰丙基甜菜碱,不断搅匀,待降温至58℃时,再加防腐剂和香料,并持续搅拌半小时,用柠檬酸调到pH6.0±2,再用氯化钠调节粘度,等到温度低于46℃时,即可以取出。
液体皂的配方如下:合蜡1.5%,月桂基硫酸钠29.0%,椰子酰二乙醇胺2%,椰子酰丙基甜菜碱6%,水61.5%。
这种肥皂能使皮肤脱脂,合成蜡能以珍珠般的泡沫提高柔润感,它在皮肤上行成无油腻感的保护膜。
2.软皂。
在烧瓶中放进亚麻油或大豆油50mL并在水浴上加热,保持80℃时,把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60mL慢慢加入瓶内,随加随振荡,或搅拌,使其成透明的肥皂液,再把5mL乙醇倒入、不断溶解,如透明就可以蒸发一段时间。
当看到液体有淡黄色、黄绿色和黄棕色的透明、且粘滑的软块出现时,即可倾出。
软皂可用于外科手术前洗手,作灌肠剂时调成5%的溶液,制成搽剂,也可以医治关节神经痛等。
乳化方式及助乳化剂对蓖麻油乳化液性能的影响鲍艳;吴成兰;马建中【摘要】A blended emulsifier consisting of nonionic surfactant sorbitan mono - fatty acid ester ( Span) and polyoxyethylene sorbitan mono -fatty acid ester (Tween) was applied to emulsify castor oil by three different emulsion methods,constant speed mixing,high shearing and ultrasonic,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co - emulsifiers with different chain length such as octanol, ethyl hexanol and dodecanol on stability of the caster oil emuls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castor oil emulsion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bon number of the fatty alcohol. The castor oil emulsion prepared via ultrasonic method,both the original emulsion and diluted emulsion, shows good stability.%分别采用恒速搅拌乳化、高剪切乳化及超声波乳化3种方式,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单脂肪酸酯(Span)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脂肪酸酯(Tween)为复合乳化剂对蓖麻油进行乳化,考察了助乳化剂正辛醇、异辛醇、十二醇对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助乳化剂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增加,蓖麻油的乳化稳定性提高;采用超声波乳化方式可制得稳定的蓖麻油乳化液,且稀释稳定性良好.【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2(042)001【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乳化剂;蓖麻油;乳化方式;助乳化剂;稳定性【作者】鲍艳;吴成兰;马建中【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育部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育部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育部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92润滑剂大都由基础油配以各种添加剂制成。
吐温-80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所制成的内服或外用制剂。
对于由浸出法或经灭菌法制备的液体制剂将分别在浸出制剂和注射剂或其它章节中论述。
液体制剂的分散相,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颗粒、液滴、胶粒、分子、离子或其混合形式存在于分散介质中。
药物在这样的分散系统中,分散介质的种类、性质和药物分散粒子的大小对药物的作用、疗效和毒性等有很大影响。
(一).特点液体制剂与固体制剂(散剂、片剂等)相比有以下特点:(1)药物的分散度大,接触面积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
(2)给药途径广泛,可用于内服,也可用于皮肤、粘膜和腔道给药。
(3)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
(4)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一些易溶性固体药物如溴化物、碘化物、水合氯醛等口服后,因局部浓度过高,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若制成液体制剂则易控制浓度而减少刺激。
但液体制剂尚存在许多需要注意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化学稳定性差,药物之间容易发生作用而致减弱或失去原有的效能;以水为溶剂者易发生水解或霉败;非水溶剂的生理作用大、成本高,且有携带、运输、贮存不便等缺点。
(二).质量要求(1)溶液型液体制剂应澄明,乳浊液型或混悬液型制剂应保证其分散相粒子小而均匀,振摇时可均匀分散。
(2)浓度准确、稳定、久贮不变。
(3)分散介质最好用水,其次是乙醇、甘油和植物油等。
(4)制剂应适口、无刺激性。
(5)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6)包装容器大小适宜,便于病人服用。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液体制剂尚没有较理想的分类方法,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即按分散系统分类和按给药途径及应用方法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分成均相(单相)与非均相(多相)液体制剂。
在均相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没有相界面的存在,称为溶液(真溶液)。
非均相液体制剂中,药物是以微粒(多分子聚集体)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表2—1分散体系的分类类型分散相粒子大小特征举例分子分散系<lnm< bdsfid="91" p=""></lnm<>无界面,均相,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和某些半透膜,形成真溶液氯化钠,葡萄糖等水溶液胶体分散系高分子溶液1~lOOnm无界面,均相,热力学稳定体系,形成真溶液,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明胶、蛋白质等的水溶液溶胶有界面,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硫、氢氧化铁等溶胶粗分散系>lOOnm有界面,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形成混悬剂或乳剂,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徽镜下可见无眯氯霉素混悬剂,鱼肝油乳剂等(二)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部分溶液剂、滴剂等。
实验5 硫酸化蓖麻油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硫酸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太古油的制备过程及机理。
二、目标产物的性能与用途
硫酸化蓖麻油(sulfonated castor oil;sulfated castor oil),
又名土耳其红油(Turkey red oil),太古油,硫化油,棕黄色油状
液体,易溶于水而成为乳浊液,溶于乙醇、酯类及四氯化碳,在空气
中可被氧化。有优良的乳化力和渗透力,在染色中有助于获得光亮而
清晰的颜色。其分子式为:
CH3(CH2)5CHCH2CH
CH(CH2)7COOH
OSO2ONa
质量标准:
外观 棕黄色液体
含油量,%> 40
硫酸化基,%> 1.8
pH值 7.0~8.5
产品能用作皮革工业的加脂剂、增塑剂、农药乳化剂,也可用作
纺织、造纸、金属加工等助剂;广泛应用于轻化工各行业的原因是原
料来源广泛、加工简单、成本低,所以应用至今。
三、实验原理
蓖麻油和硫酸进行硫酸化反应,经水洗、中和而得产品。
反应式为:
水解:
[C17H32(OH)COO]3C3H5 + 3H2O 3C17H32(OH)COOH + C3H6(OH)3
硫酸化:
C17H32(OH)COOH + H2SO4 C17H32(OSO3H)COOH + H2O
中和:
C17H32(OSO3H)COOH+NaOH C17H32(OSO3Na)COOH + H2O
四、实验装置与试剂
三口烧瓶、电动搅拌器、滴液漏斗、水浴锅、电子继电器、电炉、
分液漏斗、滴管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在250ml三口瓶上装电动搅拌机、滴液漏斗、温度计,冷
却用水浴锅。向三口瓶中加入100g蓖麻油,在滴液漏斗中加入
10~15ml浓硫酸,在搅拌下1.5h内向蓖麻油中缓慢滴加浓硫酸,控
制反应温度在25~35℃,最高不超过40℃,待浓硫酸滴完后,升温
至43~44℃继续搅拌2~3h,取数滴油样,用60~70℃清水化开,若
为澄清透明时,表示硫酸化反应已经结束。停止搅拌,进行下一步洗
酸操作。
在搅拌下向硫酸化油中加入40~50℃的150ml饱和食盐水(或
10~20%的食盐水),搅拌20min,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20h,
使油水完全分离,分出下层水相,上层油相用前述相同量、浓度、温
度的食盐水再洗涤一次,操作同上,分出下层水相。上层油相转入烧
杯或三口瓶中,在搅拌下缓慢滴加40~50℃的NaOH溶液,中和至pH
为8,开始溶液呈乳状,最后转为澄清,油层也由黄色转为棕色。取
此油10ml溶于90ml水中,如呈透明表示中和结束,质量较好。
(2)实验时间:6h。
六、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表5 硫酸化蓖麻油的制备的实验记录
产品名称 外观 产量/g
硫酸化蓖麻油
七、实验注意事项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滴加时应缓慢加入,以防止反应物被
碳化。
八、思考题
1.用浓硫酸反应须注意什么事项?实验中如何对待?
2.为何硫酸化反应须注意反应温度,最高温度不超过40℃?
3.如果反应过程硫酸过量,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以及产物出现?
九、参考文献
1.兰云军.皮革化学品的制备——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1.1
2.李小瑞,李刚辉.精细化工原材料及中间体手册——皮革化学品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