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57.50 KB
- 文档页数:32
浅谈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作者:党红梅党玲侠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1期摘要:本文分析了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争取本身合法权益的斗争和发展历程,以及改变社会对女性不公平的社会地位的观点。
关键词:女性主义;公平;发展一、女性主义的内涵“女性主义”一词,原意指“妇女解放”,19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在英文当中,以后逐渐流传开来。
“五四”时期传入中国,译为女权主义。
无论“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这一概念,因年代、文化、流派的不同,其所指称的涵义各不相同,目前尚未达成普遍可接受的定义。
但有一些研究者把它归结为两个层面:理论与实践。
从理论上看,女性主义是一种强调两性平等、对女性进行价值肯定的观念、学说或方法论原则;从实践上看,女性主义是一场争取妇女解放的社会运动,即以消除性别歧视,结束对妇女压迫为政治目标。
二、西方女性主义发展过程西方女性主义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初是诉求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的平等,主要要求经济上与男性平等。
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这一时期主要的实践活动成果,是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是指 19世纪中叶到 20世纪20年代的妇女运动,从要求改善在就业、教育、政治和家庭中的位置和机会,逐渐集中于为争取妇女参与政权的斗争。
美国这一时期的妇女运动得益于废奴运动的鼓舞和斗争经验,率先于 1920年在全美各州通过了妇女选举权,英国在1928年也达到了这一目的,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落下帷幕。
2、第二代西方女性主义即现代女性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1949年法国女作家西蒙?德?波芙娃的名著《第二性》的发表,为这一时期的运动奠定了基础。
书中详细考察了女性身心的成长历程和女性成为次于男人的“第二性”的原因,阐明了妇女树立独立人格、改变“他者”地位、实现自身解放的途径,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透视作者:栾青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7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以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为理论基点研究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以性别视角把资本主义“稻草人”的形象揭露出来,戳穿资本主义自我神话化的假面具,资本主义的独特性、统一性、完整性并不可怕,以女性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破除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双重枷锁,实现向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回归。
制度基础和文化层面殊途同归在马克思主义解释框架之中的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的观点给中国妇女解放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女性主义父权制资本主义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223-03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女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汲取理论基础,同时加上对历史与思想的深入把握,她们找到了妇女受压迫的两大主要原因,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但是在一些派别和组织当中对这两大原因还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父权制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消灭资本主义就自然而然地消灭了父权制,还有的学者认为父权制是女性受压迫的最根本原因,她们以女性主义的话语政治为根基想要确证女性的地位,其中激进派的代表还掀起过建立全是女性居住社区的乌托邦运动。
西方女性主义问题其实也是代表了西方理性问题发展的另一条分支,对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父权制研究女性主义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凯特·米利特1969年在《性的政治》中首先阐释出妇女受压迫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权制的统治。
推翻男性统治,提倡男女平等是激进派女性主义的活动口号,推翻父权制成为西方女性运动为之奋斗的目标。
父权制发展在原始的母系社会之后,在母权制的原始公社制度中女性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母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母与子关系是能够确定的,父与子的关系往往不能确定。
但是当剩余价值出现时,剩余劳动产品出现了交换,男性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他们逐渐认识到传承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力求确保自己的私有财产由自己的直系血统继承并使妻子产生依赖关系,逐渐母权制退出社会舞台,父权制占统治地位。
转女权主义思潮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两个前后相继的流派。
这一思潮作为当代西方国家中女权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女权主义的影响,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联系。
第一节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受压迫者在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根源。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危机和动荡,特别是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是女权社会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
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直接原因。
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妇女解放理论和女权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思想,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思想理论来源。
一、女权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㈠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现象,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根源。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对妇女的压迫,从而有着产生女权主义思潮和运动的根源;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存在着产生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根源。
这两个方面的根源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女性工人既受着来自男性的压迫,又受着来自资本家的剥削。
因此,资本主义严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现实,不仅可以产生单独的女权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而且也可以产生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女权社会主义思潮。
㈡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女权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
大规模的女权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在19世纪中叶。
女权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接近的趋势,为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兴起的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
它的高潮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
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力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