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医学综合讲义第6讲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二)

专升本医学综合讲义第6讲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二)

专升本医学综合讲义第6讲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二)
专升本医学综合讲义第6讲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二)

(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不同,将丘脑分为两大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皮肤浅感觉、深感觉、视觉、听觉及味觉等一些经典的传导束,经脊髓或脑干上升到丘脑感觉接替核(包括后腹核、外侧膝状体及内侧膝状体等),再向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投射,主要终止于大脑皮质的第四层细胞。由于每种感觉的传导投射途径都是专一的,并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故称为特异投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2)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多次更换神经元后,抵达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并由这里发出纤维向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做弥散性投射。由于此系统与大脑皮质之间不具有点对点的特异联系故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1

2.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具有上行唤醒作用。主要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其作用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此系统是一个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因此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例如巴比妥类催眠药的作用可能是由于阻断了上行激动系统的传导,一些全身麻醉药(如乙醚)也可能是首先抑制了上行激动系统和大脑皮质的活动而发挥麻醉作用的。

3.内脏痛与牵涉痛

(1)内脏痛指内脏本身受到刺激所产生的疼痛。内脏痛的传入神经大部分是交感神经干内的传入纤维;通过后根进入脊髓,然后和躯体神经基本上走着同一上行途径。但食管、气管的痛觉是通过迷走神经干内的传入纤维进入中枢而上传的;部分盆腔器官(如直肠、膀胱三角区、前列腺及子宫颈等)的痛觉传入神经纤维是沿盆神经进入骶髓的。

内脏痛与皮肤痛相比较有下列特征:

①缓慢、持续、位不精确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

②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切割、烧灼等),作用于内脏一般不产生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能产生疼痛

(2)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肌缺血,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的疼痛;胆囊病变,右肩区疼痛;阑尾炎:上腹部或脐区疼痛。

2

(六)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离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不能出现,大小便潴留。

其发生原因是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调节,而不是因切断损伤的刺激引起的。脊休克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动物越高等,脊休克时间越长;简单的反射恢复快,复杂的反射恢复慢)。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

①脊髓是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的中枢,可单独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②正常状态下脊髓是在高位中枢调节下进行活动的。

2.牵张反射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感受器为肌梭,效应器为梭外肌

根据牵拉的形式和肌肉收缩反应的不同,分类:有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和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两种。

(1)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这些腱反射的感受器为肌梭,传入神经的直径较粗、传导速度较快,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后与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反射反应的潜伏期短,效应器为同一肌肉的肌纤维,主要是快肌纤维。

3

(2)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意义: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其反射弧与

腱反射基本相似,感受器为肌梭,但中枢的突触接替可能不止一个,可能是多突触反射,效应器主要是肌肉内的慢肌纤维成分。

在整体内,牵张反射受高位中枢的调节。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反射弧的传入、传出通路或脊髓反射中枢的损害或中断;而腱反射的亢进则常提示高位中枢的病变。因此,临床上常用测定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3.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及其产生原理

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调节具有两重性,即具有易化作用,又具有抑制作用,这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果的易化区和抑制区得活动实现的。正是两者相互对立的活动维持躯体正常的肌紧张。在动物实验中,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呈现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此现象产生原因:当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把大脑皮质和尾状核到脑干网状结构的通路切断,于是消弱了下行抑制活动,因而使得易化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出现了肌紧张亢进。人在脑损伤、脑缺血或患脑炎时,有时也会出现去大脑僵直,具体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特征,说明病变已严重侵犯脑干。

4

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3者统称纹状体)、丘脑底核、中脑黑质和红核。

纹状体与丘脑底核、黑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联系。基底神经节还与脑干网状结构以及大脑皮质之间有着复杂的纤维联系。基底神经节与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控制和本体感觉传入信息的处理有关,对躯体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人基底神经节受损后的症状主要两类:一类是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特点:运动过多、肌紧张过弱。病变主要在纹状体。

正常人体中,纹状体和黑质间有两种作用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协调的神经递质系统。纹状体内的胆碱能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另一类是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特点: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患者常伴有静止性震颤,多见于上肢,尤其是手部。病变主要在黑质。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被破坏引起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亢进。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小脑是躯体运动调节的重要中枢之一。其与大脑皮质、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红核及脊髓等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主要功能:维持姿势,身体平衡(前庭小脑);调节肌紧张(脊髓小脑);协调随意运动(皮层小脑)。

(1)维持身体平衡

实验证明,切除或破坏古小脑(前庭小脑)的动物会出现平衡失调。临床观察到,当肿瘤压迫或

损伤前庭小脑的绒球小结叶时,患者可因平衡失调而站立不稳,但随意运动仍能协调。

5

(2)调节肌紧张小脑前叶对肌紧张有易化和抑制双重作用,分别通过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区和抑制区而实现。

(3)协调随意运动由新小脑(小脑半球)完成。新小脑与大脑皮质存在双向性联系,形成大脑与小脑之间的反馈联系。此联系对大脑皮质发动随意运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使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的信息能及时调整,从而及时纠正误差,以保证躯体运动的协调、准确和稳定。

临床上小脑半球损伤的患者,往往在随意运动的力量、速度、方向及稳定性方面较正常人差。患者出现指物不准、走路摇摆等共济失调症状,并出现肌震颤、肌张力减退等症状。

6.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1)锥体系及其功能

锥体系是指中央前回皮质运动区发出,经内囊和延髓椎体,然后下达脊髓前角的传导束以及下达脑干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前者称为皮质脊髓束,后者称为皮质延髓束。传统概念认为椎体系统是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但现在的认识指出只有10%-20%的椎体系统是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80%-90%的椎体系统的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之间还存在一个以上中间神经元,特别是支配远端前肢的椎体系统中较多见。由此可见,运动愈精细的肌肉、大脑皮质与直接支配它的下神经元之间的单突触联系也愈多,这有利于大脑皮质对精细的躯体运动的控制。

锥体系主要起源于中央前回运动区,但中央后回及皮质其他区域也有锥体系的起源部位。

6

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发动随意运动的指令,直接传送至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发动肌肉的精细运动,同时也引起γ运动神经元兴奋,大脑皮质通过调节肌梭的敏感性而协调肌肉的运动。

临床上所见运动区损伤,常引起躯体的运动障碍,特别是影响上肢精细运动的完成。在锥体系中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称为该系的下运动神经元,而在它们以上包括大脑椎体细胞在内的神经元都称为该系的上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的临床表现可以大不相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脊髓灰质炎,不仅丧失随意运动的能力,甚至肌紧张也不能维持,肌肉逐渐萎缩,称为迟缓性麻痹,亦称瘫痪。如果由于脑出血、脑栓塞等引起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也将丧失随意运动能力,但由于下运动神经元的存在,尚可完成脊髓水平的牵张反射,肌紧张仍能维持,甚至亢进,称为痉挛性瘫痪,也称硬瘫。

(2)锥体外系及其功能

7

指除椎体系以外所有下行调控躯体运动的传导系统,其中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红核、黑质、脑桥、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以及其间的联络纤维等。

锥体外系的皮质起源比较广泛,但主要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额叶和顶叶的感觉区和运动区,以及运动辅助区,并与锥体系的起源有一定的重叠。在下行途径中与基地神经节、丘脑、脑桥和

延髓网状结构发生多次中间神经元接替,部分经反馈回路折返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主要经皮质-纹状体系和皮质小脑系两条传导通路抵达脊髓。锥体外系的下行通路都不经过延髓椎体,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是双侧性的。

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肌紧张的调节,维持一定的姿势和完成肌群之间的协调活动。虽然在下行调节躯体活动中椎体外系起辅助作用,但它与锥体系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密切联系而不能截然分开的。

7.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如果大脑皮质损伤,随意运动将发生障碍,甚至丧失运动能力,形成瘫痪。人类大脑皮质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此外,在大脑皮质内侧面还有辅助运动区和第二运动区。此区调节特点:

(1)交叉支配指一侧皮质运动区交叉控制对侧躯体肌肉的运动。但对于头面部肌肉、除面神经支配的下面部肌肉和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受对侧皮质运动区控制外,其余部分均受双侧皮质运动区控制。

(2)精细的功能定位运动区所支配的肌肉定位非常精细。其总体安排与体表感觉区相似,也呈倒置的人体投影。但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仍是正立分布

8

★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不了解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即无从谈起器官的疾病;不掌握人体正常形态,即无从涉及病理学内容。故人体解剖学在医学领域内是一门重要的、举足轻重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生接触医学最早的先修课和启蒙课。 一、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学习观点 学习人体解剖学在必须遵循下列观点,并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以期达到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的目标。 (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在古代, 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

人体解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人体解剖学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小腿三头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该肌可上提________。 2.临床上常把________到________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________与_______交点的稍下方。 4.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上呼吸道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射精管是由____________末端与____________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7.心的传导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分支等部分。 8.睾丸动脉起自_________动脉,卵巢动脉起自__________动脉。 9.眼球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位于中脑的躯体运动神经核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脊髓颈段有__________节,腰段有__________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3.肱骨体后面中份有 A.尺神经沟 B.桡神经沟 C.大结节 D.小结节 E.鹰嘴窝 14.黄韧带连于两个相邻的 A.椎弓板之间 B.椎弓根之间 C.椎弓之间 D.棘突之间 E.椎体之间 15.属于面颅骨的是 A.额骨 B.下鼻甲 C.蝶骨 D.颞骨 E.枕骨 16.下列哪块肌参与大腿后伸 A.股四头肌 B.长收肌 C.大收肌 D.梨状肌 E.臀大肌 17.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A.胃 B.十二指肠水平部 C.肝 D.脾 E.胆囊18.由双层腹膜形成的韧带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圆韧带 C.子宫主韧带D.骶子宫韧带 E.卵巢固有韧带 19.胆总管 A.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B.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 C.行于肝胃韧带内 D.行于肝门静脉的后方 E.无血管营养 20.阑尾 A.无系膜 B.由回肠动脉直接营养 C.位于右腰部 D.属于腹膜外位器官 E.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正常人体解剖学(专升本)

作业一 1. ( 问答题) 2.桡动脉体表最易触摸到的部位?依据?(本题15.0分) 我的答案: 答:桡动脉最浅而易易触摸到的位置:腕关节之上方,桡骨下端前面,桡骨茎突内侧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标准答案:答案:桡动脉最表浅而易触摸到的位置:腕关节之上方,桡骨下端前面,桡骨茎突内侧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解析: 得分: 0 点评: 2. ( 问答题) 3.人生气时,面部发白,心跳变快,呼吸不均匀是由于哪种神经兴奋?而又是哪种神经相对受抑制的结果?(本题15.0分) 我的答案: 答:当人生气时一系列的表现是由于植物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而造成的,也是副交感神经相对受抑制的结果。 标准答案:答案:当人生气时一系列的表现是由于植物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而造成的,也是副交感神经相对受抑制的结果 解析: 得分: 0 点评:

3. ( 单选题) (单选题)1 4.视网膜神经盘位于黄斑的( ) (3.0)(本题2.0分) A、鼻侧 B、颞侧 C、上方 D、下方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4. ( 单选题) (单选题)8.蝶窦开口于( ) (3.0)(本题2.0分) A、下鼻道 B、中鼻道 C、上鼻道 D、蝶筛隐窝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5. ( 单选题) (单选题)1.成对的脑颅骨( ) (3.0)(本题2.0分)

A、额骨 B、顶骨 C、枕骨 D、蝶骨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6. ( 单选题) (单选题)11.属于男性独有的浆膜腔( ) (3.0)(本题2.0分) A、胸膜腔 B、腹膜腔 C、心包腔 D、鞘膜腔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7. ( 单选题) (单选题)2.颅中窝的交通( ) (3.0)(本题2.0分) A、筛孔 B、内耳门

最全的皮肤生理学知识(讲义)

最全的皮肤生理学知识 ■表皮之构造 皮肤的表皮层,从外侧起依序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角质层 1. 主要成份为角蛋白(为一种蛋白质),角蛋白的吸水性强, 约含7%脂质及15~20%水份。水份若低于10%时,皮肤会 呈现干燥;若高于25%,则皮肤易起瘢痒。 2. 健康皮肤的角化很规律,平均约21~28天。 □透明层 手掌和脚底分布最多,比其它部位结实。 □颗粒层 1. 细胞原形质中含有大量透明角质(晶样角质)颗粒。 2. 晶样角质能将光线强烈折射,但溶于碱性溶液的食盐水。□有棘层 1. 细胞层占表皮大部份(表皮最厚的一层),通常由数层到 十数层。 2. 下层细胞接近圆柱状,愈上层愈成横向多角形,各细胞成 幅射状放出刺状细胞突起,与邻接之细胞彼此连络,负责 输送营养。

3. 进行细胞分裂的重要层,连基底层称种子层。 □基底层 1. 位于表皮最底层,邻接真皮,由真皮乳头体中的毛细血管 补给营养,进行细胞分裂而新生表皮细胞。 2. 平常产生定量麦拉宁色素,成颗粒状存在,可使强烈阳光 不透过身体内部,具保护皮肤、吸收并贮存热能,可保温 及提高细胞的生活机能。 ■真皮之构造 皮肤的真皮层,主要由结合织纤维束形成,又分为乳头层、乳头下层、网状层。 □乳头层 富结合织纤维,乳头体中有毛细血管,藉而对表皮补给营养。□乳头下层 负责乳头层与网状层之联络工作,最重要之工作乃储存丰富的水份。 □网状层 含有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是非常强韧的一层,主要成份为胶原质和弹性硬蛋白。具有弹簧般的构造,能缓和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带给皮肤弹性,随年岁增长渐渐衰退,易生皱纹。

人体解剖学歌诀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歌诀
神经系统 脊髓末端位置歌诀 脊髓何处定末端,男一女二小儿三; 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歌诀 柱状两臌大,下部是圆锥; 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脊髓横切面歌诀 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 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 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 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 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 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 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内囊歌诀 内囊并非一个囊,交通枢纽恰称当; 豆尾与丘之间是,投射纤维聚多方; 水平切面拐角形,前后二脚膝中央. 正中神经歌诀 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 此处浅表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手部神经分布歌诀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 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侵占三指半. 肋间神经分布歌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脐轮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列腹股沟. 前臂肌神经支配歌诀 桡神经不难记,全部伸肌肱桡肌; 尺神经也简单,前壁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屈指深面尺则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 内质脊髓束歌诀

上下两级神经元,皮质兴奋向下传; 经过内囊后脚处,锥体下部多越边; 下行脊髓侧前索,终止前角神经元; 交叉前伤瘫对侧,交叉后伤瘫同边; 上损硬瘫下损软,定位诊断并不难. 脑神经名称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脑神经性质歌诀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付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脑神经出入颅部位歌诀 视管有视嗅筛板孔,眶上裂内眼滑展动; 静脉孔中咽迷付通,面听内耳舌下管行; 还有上颌圆下颌卵,也要记清. 脑神经连脑歌诀 一嗅额下嗅球中,二视离球间脑通; 脚间窝内三动眼,下丘下方滑车行; 桥腹两侧连三叉,桥延沟内展面听; 橄榄后沟上至下,舌咽迷走副神经; 锥体橄榄之间处,舌下神经看得清. 交感神经功能歌诀

人体解剖学(专升本)复习题

人体解剖学(专升本)练习题1.(单选题) 解剖学常用术语,近足者为()(本题3.0分) A、上 B、下 C、近侧 D、远侧 E、前 2.(单选题) 属于面颅骨的是()(本题 3.0分) A、额骨 B、下鼻甲 C、蝶骨 D、颞骨 E、枕骨 3.(单选题) 胸骨角平对( )(本题3.0分) A、第1肋 B、第2肋 C、第3肋 D、第4肋 E、第5肋 4.(单选题) 成人的红骨髓存在于()(本题3.0分) A、指骨 B、尺骨 C、桡骨 D、胫骨 E、髂骨

5.(单选题) 伸肘关节的肌肉是()(本题3.0分) A、肱二头肌 B、胸大肌 C、前锯肌 D、肱三头肌 E、三角肌 6.(单选题) 膈肌上的腔静脉裂孔有何结构通过()(本题3.0分) A、主动脉 B、下腔静脉 C、迷走神经 D、食管 E、胸导管 7.(单选题) 不属于上消化道的器官是()(本题3.0分) A、咽 B、食管 C、胃 D、十二指肠 E、空肠 8.(单选题)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本题3.0分) A、十二指肠上部 B、十二指肠降部 C、十二指肠水平部 D、十二指肠升部 E、十二指肠球部 9.(单选题)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本题3.0分)

A、分泌胆汁 B、吸收胆汁 C、储存和浓缩胆汁 D、分泌和排泄胆汁 E、分解胆汁 10.(单选题)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本题3.0分) A、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B、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内1/3交点处 C、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内1/3交点处 D、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E、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 11.(单选题) 开口于上鼻道的鼻旁窦是()(本题3.0分) A、额窦 B、上颌窦 C、蝶窦 D、筛窦前群 E、筛窦后群 12.(单选题) 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在( )(本题3.0分) A、喉口 B、前庭裂 C、喉前庭 D、声门裂 E、声门下腔 13.(单选题) 右肺分几大叶()(本题3.0分)

人体解剖学教学浅析

人体解剖学教学浅析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极为重要,如何搞好剖学,如何教出自己的水平?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剖学知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掌握本学科教学特点及教学功能,不断努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人体解剖学;教育教学;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尝试新型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随着学校扩招,中等学校的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对医学知识学习的理解性和主动性下降[1-3]。而解剖学新名词多、新概念多,记忆内容量大,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较强的学习动力,主要学生有学习兴趣,无论课程是如何地艰难,都有可能将其学习好,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引导[4]。笔者在给学生上《人体解剖学》的第一堂课时,首先启发学生对于人体解剖学的兴趣,然后用一些通俗易懂、简单浅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让他妈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应该要让学生树立起一种”我要学”的思想,而不是”要我学”,例如在将全身浅静脉的部位走行内容给学生讲授完毕之后,就可以将其与青霉素注射到临床浅表静脉内以此治疗阑尾炎的实例结合,不仅能够学以致用,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知识点,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这样就有机地结合了趣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明白了学好《人体解剖学》是如此的重要[5]。 2理论结合实践 实验课教学是解剖学教学最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课上,学生可以通过逼真的模型、挂图、解剖标本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实验教学内容,理论课程已讲过,重精不重多。但往往学习地点的变换,学生来到实验室后会表现出聊天等未进入学习状态的迹象。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解剖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们从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把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生的入门知识,减少课时,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而局部解剖学则作为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授课,并增加课时,使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增加学生自己动手解剖的时间,提高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解剖学教研室的全体人员都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醫学人才而作到全身心的投入[6]。 针对解剖学内容繁杂,零散,易忘记,在实验课中自己也注重整理、加工,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模拟试题(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8分) 1、椎间盘 2、上运动神经元 3、关节囊 4、反射弧 5、纤维束 6、气血屏障(定义、结构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多数突触利用_________________作为传递信息的介质,称为化学性突触。 2、膝关节由股骨下端、_______和_______构成。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囊的前壁有_______,两侧有_______副韧带和_______副韧带。 3、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它包括I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_______及_____________。 4、胸腺髓质内散在分布着许多圆形、大小不等的________ 。 5、角膜的结构由前向后分为五部分,依次为前上皮、前界膜、_______、后界膜、后上皮。 6、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降钙细胞或称C细胞,常单个镶嵌于_____________ 之间,或成群分布在滤泡间的结缔组织内。 7、分布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结构称_______。 8、骨可以根据外形分为长骨、短骨、_______和_______。 9、牙组织由牙质、_______、和粘合质构成。 10、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________和视网膜。 11、人体的心跳、血压、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的_______内。 12、正常的受精部位是在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的细胞分裂,称为卵裂,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称________,12-16个子细胞构成的实心细胞团称________。 13、卵管内侧端开口于________;输卵管外侧端称为________口,它开口于________。 14、结膜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15、固有结缔组织中的_______组织分布十分广泛,即分布在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 16、电镜下,相邻心肌纤维的肌膜相互嵌合,在纵向的接触面上具有________。 17、卵巢实质的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以下关于心肌纤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护理_专接本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有()。 A、三叉神经 B、舌咽神经 C、展神经 D、面神经 2. 锥体交叉位于()。 A、脑桥 B、延髓 C、中脑 D、间脑 3. 与脑干背侧相连的脑神经是()。 A、面神经 B、前庭蜗神经 C、滑车神经 D、副神经 4. 薄束结节、楔束结节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小脑 5. 孤束核属于()。 A、躯体运动核 B、躯体感觉核 C、脏感觉核 D、脏运动核 6. 非脑神经核是()。 A、薄束核 B、疑核 C、动眼神经核 D、孤束核 7. 属于后丘脑的结构是()。 A、视交叉 B、外侧膝状体 C、灰结节 D、视上核 8. 仅在优势半球皮质具有的中枢是()。 A、书写中枢 B、听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9. 位于大脑外侧沟深面的是()。 A、额叶 B、颞叶 C、岛叶 D、顶叶 10. 不属于基底核的是()。 A、豆状核 B、尾状核 C、齿状核 D、杏仁体 11. 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 A、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B、颞横回 C、额下回后部 D、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12. 听觉中枢位于()。 A、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B、颞横回

C、额下回后部 D、海马旁回 13. 视觉中枢位于()。 A、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B、颞横回 C、额下回后部 D、海马旁回 14. 通过囊膝的纤维束是()。 A、视辐射 B、丘脑皮质束 C、皮质脊髓束 D、皮质核束 15. 硬膜外麻醉是麻药作用于()。 A、脊髓前角 B、脊髓丘脑束 C、脊神经根 D、脊神经前支 16. 直接延续为颈静脉的硬脑膜窦是()。 A、海绵窦 B、直窦

人体解剖学I 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人体解剖学I 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骨中,属于典型长骨的是:B A. 锁骨 B.跖骨 C.胸骨 D.椎骨 E. 顶骨 2.有肋凹的骨为:B A. 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骨 E. 胸骨 3.只在颅底内面才可见的结构为:B A.枕骨大孔;B.圆孔;C.棘孔;D.破裂孔;E.卵圆孔 4.指出下列骨不属于脑颅骨者:B A.蝶骨;B.颧骨;C.额骨 D.筛骨 E.颞骨 5.泪囊窝位于:D A.眶上壁内侧;B.眶上壁前外侧;C.眶下壁的内侧;D.眶内侧壁前下份;E.眶外侧壁前下份 6.肩胛骨下角平对: E A.第2肋B.第3肋 C.第4肋 D.第5肋 E. 第7肋 7. 下面哪个关节无关节盘? D A.膝关节 B.胸锁关节 C.颞下颌关节D.肩关节 E.腕关节 8.有关翼腭窝,正确的为: ( D ) A.借眶下裂通颅中窝 B.借蝶腭孔通口腔 C.借圆孔通眼眶 D.借翼管通颅外 E.借腭大孔通鼻腔 9.开口于中鼻道的鼻旁窦有:D A.上颌窦和蝶窦 B.额窦和蝶窦 C.筛窦和蝶窦 D.筛窦前群、中群、额窦、上颌窦 E.筛窦后群、中群、额窦、上颌窦 10.上鼻甲是下列哪块骨的一部分:B A.上颌骨 B.筛骨 C.蝶骨 D.泪骨 E.腭骨 11.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是:D A.关节面、关节囊、关节内韧带 B.关节面、关节囊、关节内软骨 C.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 D.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E.关节面、关节腔、关节软骨 12.连接相邻椎弓板的结构是:C A.前纵韧带 B.后纵韧带 C.黄韧带 D.棘间韧带 E.项韧带 13.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E A.腹横肌腱膜 B.壁腹膜 C.腹内斜肌腱膜 D.腹外斜肌腱膜 E. 腹横筋膜 14.斜方肌:D A.位于背部浅层,为菱形的阔肌 B.由颈神经支配 C.使肩胛骨外展 D.可做耸肩动作 E.无上述情况 15.牵拉肩胛骨向前的是:C A.胸大肌 B.肩胛下肌 C.前锯肌 D.斜方肌 E.菱形肌 16.关于膈正确的描述是:E A.收缩时,膈穹上升,助吸气 B.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呼气 C.舒张时,膈穹上升,助吸气 D.舒张时,膈穹下降,助吸气 E.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吸气 17.属于面肌者:D A.咬肌 B.颞肌 C.翼内肌 D.颊肌 E.翼外肌 18.有关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E A.骨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B.有机物表现为弹性和韧性 C.无机物表现为硬性 D.煅烧骨形状不变,但易碎 E.脱钙后骨变形柔软

(完整版)专升本人体解剖学复习题

.人体解剖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骨按形态分为( 长骨) 、(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和(血管和神经)。 3、躯干骨包括(椎骨)、(骶骨)、(尾骨)、(胸骨)和(肋)。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 关节腔)。 5、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两种,(红骨髓)具有造血助能。 6、椎胃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部分组成。 7、胸骨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8、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 9、脊柱的生理性弯曲有(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10、腱鞘包括(纤维层)、( 滑膜层)。 1l、咀嚼肌包括(咬肌) 、(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12、膈的三个裂孔是(腔静脉裂孔)、(食管裂孔)和(主动脉裂孔)。 13、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比目鱼肌)构成。其腱称(跟腱)。 14、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15、大唾液腺包括(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16、咽峡由(腭帆后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构成。 17、食管的狭窄位于(起始处)、(与左主支支气管相交处)和(穿膈裂孔处)。 18、齿状线由(肛柱)和(肛瓣)连续构成。 19、肝胰壶腹由(胆总管)和(胰管)。 20、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 21、结肠全长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22、最大喉软骨是(甲状软骨),最完整的喉软骨是(环状软骨)。 。23、开口于中鼻道的鼻旁窦有(筛窦前、中群)、(额窦)和(上颌窦)。 24、喉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 25、喉腔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三部分。 26、肺根内的结构主要有(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 27、壁胸膜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和(胸膜顶)四部分。 28、纵隔分(上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29、肾脏外面的三层被膜由内向外是(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30、肾蒂内的主要结构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31、输卵管分4部分,即(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和(予宫部)。 32、男性附属腺体包括(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1)。 30、精索内的主要结构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 34、输精管分(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部)、(盆部)四部分。 35、男性尿道分(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二部分。 36、三尖瓣复合体由(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构成。

正常人体解剖学1模拟题

[模拟] 正常人体解剖学1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既能屈腕又能使桡腕关节内收的肌 A.尺侧腕屈肌 B.掌长肌 C.指伸肌 D.桡侧腕屈肌 E.桡侧腕长伸肌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2题: 胆囊及其胆汁的排出途径 A.胆囊有产生、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B.胆汁经肝管、肝总管、胆囊管排入十二指肠 C.胆汁经胆囊管、肝管、胰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D.胆汁由胆囊产生,经胆囊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E.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排入十二指肠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3题: 腱鞘 A.腱鞘位于滑液囊内 B.由腱纤维鞘和腱滑液鞘组成 C.腱系膜由腱纤维鞘形成 D.腱纤维鞘分为壁层和脏层 E.存在于活动性较小的部位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存在于

A.大肠 B.直肠 C.阑尾和盲肠 D.结肠和盲肠 E.回肠和盲肠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5题: 肱二头肌长头 A.起自关节盂的下方 B.在短头的内侧 C.长头肌腱通过肩关节囊 D.可协助伸肩关节 E.受正中神经支配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属于面颅骨的是 A.额骨 B.筛骨 C.上颌骨 D.顶骨 E.颞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与股骨下端相关节的骨是 A.髌骨和腓骨 B.腓骨和胫骨上端 C.胫骨上端和髌骨 D.胫骨粗隆和髌骨 E.腓骨头关节面和胫骨内侧髁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8题: 腹内斜肌 A.仅起于胸腰筋膜 B.肌纤维斜向前下 C.腱膜在弓状线以上分前后两层包被腹直肌 D.仅构成腹股沟管上壁 E.仅由下6对胸神经支配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9题: 胫骨下端骨性结构有 A.内踝、腓切迹和下关节面 B.外踝和腓切迹 C.腓关节面、腓切迹和外踝 D.腓关节面和内踝 E.内踝、腓切迹和胫骨粗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0题: 女性腹膜腔最低处位于 A.膀胱上窝 B.直肠膀胱陷凹 C.膀胱子宫陷凹 D.直肠子宫陷凹 E.股凹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1题: 髋关节 A.髋臼较深,髋臼唇紧抱股骨头 B.关节囊薄弱,韧带较少 C.股骨颈骨折发生在关节囊内 D.髂股韧带限制过屈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环境。 4.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8.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机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1

周围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二)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 对,其中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臂丛是由第5~8对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锁骨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第2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4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第8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肋弓中点连线平面。 6.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将出现小腿外侧群肌和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是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是ⅤⅦⅨⅩ对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9.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前行,穿眶上裂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睑裂和口裂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后方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

前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13.右喉返神经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舌咽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的低 级中枢位于和。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三)单项选择题 1.脊神经前、后根的合成部位是(C ) A.椎管 B.椎孔 C.椎间孔 D.横突孔 2.脊神经中不含运动纤维的是(C ) A.前支 B.后支 C.前根 D.后根 3.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A ) A.膈神经 B.枕小神经 C.耳大神经 D.锁骨上神经 4.关于膈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运动性神经 B.在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C.除分布到膈外,还分布到胸膜、心包等 D.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膈肌瘫痪 5.受肌皮神经支支配的肌是( B )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

《专业基础综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考试大纲

《专业基础综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考试大纲 《人体解剖学》部分(占60%) 一、运动系统: (一)骨学 掌握骨的分类、构造,熟悉躯干骨的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横突孔通过的结构,熟悉椎孔、椎间孔的形成和通过的结构,熟悉构成胸廓的骨有哪些,掌握胸骨角的概念,熟悉四肢骨的名称,掌握翼点的位置、特点及投影,掌握颅底内面各孔裂及通过的结构。 (二)关节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熟悉椎骨的主要连接结构:椎间盘、椎间关节、黄韧带和前、后纵韧带位置,掌握椎间盘的位置和构成,熟悉椎管后壁的构成,掌握肩、膝、髋关节的构成及特点,熟悉肘、腕、踝关节的构成。 (三)肌学 熟悉躯干肌包括哪几部分肌肉,掌握膈的位置、特点及裂孔通过的结构,掌握上肢臂前、后群肌各肌肉的名称,掌握下肢大腿前、后群各肌肉的名称和小腿后群浅层肌肉的名称。 二、消化系统: 掌握消化道的概念,掌握牙式的表示方法,掌握腮腺开口位置,掌握咽峡的构成,掌握食管的位置、狭窄及距中切牙的距离,掌握胃的出、入口的名称和胃大、小弯的位置,掌握十二指肠的分部、大乳头的位置,掌握阑尾根部的位置特点及体表投影,掌握结肠和盲肠的结构特征,掌握肝的体表投影、胆囊的体表投影,掌握胰的位置及分部。 三、呼吸系统: 掌握鼻旁窦及开口位置,熟悉喉软骨有哪些及喉的分部,掌握声带和声门裂及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掌握气管杈的位置及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掌握上、下呼吸道的概念,肺的分叶和肺门通过的结构,了解胸膜的概念,熟悉胸膜腔的形成及肋膈隐窝的位置和意义。 四、泌尿系统 掌握肾的位置及被膜,熟悉肾的皮质和髓质的位置及肾盂的位置和形成,掌握输尿管的狭窄部位,掌握膀胱三角的概念。 五、生殖系统 (一)男生殖 掌握男性生殖器的组成,掌握射精管的合成及其开口,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及通过的管道,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及弯曲。 (二)女性能生殖 掌握女性生殖器的组成,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和位置,掌握输卵管分部及进行输卵管结扎术的部位。 六、腹膜 掌握腹膜与脏器的关系,掌握大、小网膜位置,掌握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及意义。

版《人体解剖学》作业

大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人体解剖学》课程作业一 (本科,局部解剖学) 1.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2。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专升本/高起本) 3。选用教材:张本斯,杨新文,王勇,李光忠、人体解剖学[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1、 第十九章至第二十章上肢、下肢 一、填空题 1、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得侧,上行至锁骨下窝处穿锁胸筋膜汇 入静脉。 2、与下列血管伴行或关系密切得神经:旋肱后动脉伴神经,肱深血管伴神经。 3、手掌面皮肤由神经与神经及其分支分布。掌浅弓由得掌浅支与得终支相吻合形成。 4、腹股沟浅淋巴结按位置分上、下两群,上群排列于,下群沿纵向排列。 5、通过肌腔隙得结构为与。 6、坐骨神经起于骶丛,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进入股后区,下降至腘窝上角处,分为神经与神经二终支。 二、名词解释 1、腋鞘: 2、肌腱袖: 3、肘后三角: 4、髂胫束: 5、股管: 6、股环: 三、简答题 1.简述四边孔得境界、内容. 2.简述肱骨肌管得位置、构成、内容及临床解剖。 3、简述前臂前骨筋膜鞘得构成及内容.

4、简述穿经梨状肌上、下孔得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坐骨小孔得境界、内容。 5、简述股鞘得构成及内容. 6、简述小腿前、后骨筋膜鞘得构成、内容。 四、论述题 1、试述腋腔得构成、主要内容、腋动脉得分段及其分支. 2、试述肘窝得境界、内容. 3、试述腕管得构成、内容及临床解剖。 4、试述股三角得位置、境界、内容。 5、试述收肌管得为位置、境界、内容。 6、试述腘窝得境界、内容、临床解剖。 大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人体解剖学》课程作业二 (本科,局部解剖学) 1.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2。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专升本/高起本) 3.选用教材:张本斯,杨新文,王勇,李光忠、人体解剖学[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1、 第二十一至二十三章头部、颈部、胸部 一、填空题 1.头部借、下颌角、、与枕外隆凸得连线与颈部分界。 2、面肌由神经支配,咀嚼肌由神经支配,面部感觉由神经管理。 3。固有颈部可分为、与颈外侧区三部分.舌骨上区分 为三角与三角;舌骨下区分为肌三角 与三角。 4。剑突与肋弓得交角称,左侧者常作为得进针部位. 5、肺得营养性动脉为动脉,功能性动脉为动脉。 6、主动脉弓得三大分支从右向左依次就是、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考试卷(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考试卷(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有关扁骨,哪项说法错误 ( ) A.可对脏器起保护作用 B.胸骨和髋骨也是扁骨 C.椎骨不是扁骨 D.其内部的骨髓为黄骨髓 2、有关骨的构造 ( ) A.骨密质由骨小梁构成 B.骨膜内无成骨细胞 C.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 D.骨板所在部位抗压力最弱 3、没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 ) A.肘关节 B.胸锁关节 C.桡腕关节 D.颞下颌关节 4、有关节唇的关节包括 ( ) A.肩关节和桡腕关节 B.肩关节和肘关节 C.肩关节和膝关节 D.肩关节和髋关节 5、有关肌的辅助结构哪项为错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A.肌的辅助结构包括筋膜 ,滑膜囊和腱鞘 B.浅筋膜位于真皮之下 ,亦称皮下筋膜 C.深筋膜与肌间隔没有联系 D.供应腱的血管和神经行经腱系膜 6、有关斜方肌,说法不妥的是() A.为背部浅层阔肌 B.收缩时可使上肢后伸 C.起点较广,止于肩胛冈和锁骨 D.肌纤维走行方向不一 7、关于脑,错误的说法应属() A.间脑和端脑合称大脑 B.脑与十二对脑神经相连 C.脑的髓质是神经元集中处 D.大脑皮质有许多功能区 8、脊髓,正确的说法该是() A.薄束和楔束传导痛温觉 B.胸1一腰3侧角有交感神经中枢 C.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对侧前角运动神经元 D.脊髓丘脑束起始于脊神经节 9、有关脑干外形 ,错误的说法是() A.面神经丘内有面神经核 B.锥体交叉位于延髓腹侧 C.小脑中脚与脑桥相连 D.髓纹为脑桥与延髓的背侧分界 10、第四脑室,错误的当属() A.室底位于延髓和脑桥背侧lA.中央前回和颞横回前半 B.中央前回和额下回前半 C.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半 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半 18、正中神经支配() A.拇收肌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血液 1. 占体重的 2. 透压) 3. 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1012/L;成年女性为(3.5-5.0)x1012/L。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 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 A抗原与 。 )和 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