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患者心肌酶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28.87 KB
- 文档页数:1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通过检测特定的心肌酶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受到损害,并了解其程度和范围。
本文将探讨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一、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它可以提供以下重要信息:1. 心肌损伤的评估: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心肌特异性酶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释放情况。
当心肌受损时,这些物质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并进入血液。
通过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cTn)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评估心肌的损伤程度。
2. 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是心肌酶谱检测的重要应用之一。
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会发生缺血和坏死,释放出一系列特异性酶和蛋白质。
通过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可以及早诊断心肌梗死,并确定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 药物治疗的指导: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连续监测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变化,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的分析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通常以数字形式呈现,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其水平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常用的心肌损伤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CK水平较低。
当心肌受损时,CK会释放入血液中,其水平会升高。
CK峰值通常在心肌损伤后6-24小时出现,并在48-72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2. 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损伤指标。
与CK类似,LDH会在心肌损伤后释放至血液中,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
LDH的升高通常比CK延迟出现,峰值在心肌损伤后的2-4天内达到,并在5-10天内恢复至正常。
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损伤中的临床
意义
易峰;陆海湖;袁旭光;王煜;彭昆;陈鹏;汤波
【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年(卷),期】2009(015)004
【摘要】与CHE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肌酶谱.结论:AOPP中毒越重,血清cTnI及心肌酶谱升高越显著,血清cTnI检测可以反映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的损害,比心肌酶谱更有价值.
【总页数】2页(P207-208)
【作者】易峰;陆海湖;袁旭光;王煜;彭昆;陈鹏;汤波
【作者单位】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岳阳,414000;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岳阳,414000;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岳阳,414000;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岳阳,414000;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岳阳,414000;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岳阳,414000;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岳阳,414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4
【相关文献】
1.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心肌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颜碧清
2.定量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J], 钟巧玲
3.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J], 李玉
英
4.心肌酶谱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J], 杨静杰;李君;孙宝泉
5.血清肌钙蛋白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损伤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J], 郭亚颖;许飞来;赵传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酶异常指标解析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和心肌损伤的鉴别诊断心肌酶异常指标解析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与心肌损伤的鉴别诊断心肌酶是一组在心肌细胞内活动的酶,它们参与了能量代谢和细胞功能的维持。
当心肌细胞受到损害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心肌酶的水平升高。
其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最常用且最具代表性的心肌酶。
本文将探讨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以及心肌损伤的鉴别诊断。
一、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肌酸激酶包括三个亚单位,即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酸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M,CK-MM)和肌酸酸激酶(creatine kinase-BB,CK-BB)。
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因此其升高往往与心肌损伤相关。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或破裂时,心肌缺血或坏死会导致肌酸激酶的释放,其中CK-MB的升高是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
2. 心肌炎心肌炎是由于感染、免疫异常或毒素损伤等原因引起的心肌组织炎症,导致心肌细胞受损。
肌酸激酶的升高与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损伤有关。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的疾病,心肌细胞由于长期缺血缺氧而受损,导致肌酸激酶的释放和升高。
4. 心肌损伤除了上述疾病外,其他引起心肌损伤的因素,如心肌创伤、心脏手术、心肌病变等,也会导致肌酸激酶的升高。
二、心肌损伤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准确鉴别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针对肌酸激酶升高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1. 临床症状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结合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家族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电信号的变化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在心肌损伤的情况下,心电图常常会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心肌酶检查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肌酶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病情的变化。
心肌酶是由心肌细胞释放的一类特定酶,其中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红蛋白等。
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死亡时,这些酶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心脏病变的进展情况。
心肌酶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指标。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造成部分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活性和浓度的变化,可以明确诊断心肌梗死,确切判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此外,心肌酶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炎症、心肌病和心肌损伤等其他心脏病情。
心肌炎症是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组织炎症,心肌酶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的程度和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心肌酶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评估心肌梗塞后的心肌修复情况。
然而,心肌酶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心肌酶的半衰期较短,检测血液中心肌酶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因此,在心肌损伤的早期阶段可能无法准确地检测到心肌酶的升高。
此外,由于心肌酶不仅在心肌细胞中存在,还在其他组织中存在,如骨骼肌等,因此,一些非心脏相关的疾病和损伤也可能导致心肌酶的升高。
总之,心肌酶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肌酶检查的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未来有望实现更加准确和快速的心肌酶检测,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部分介绍了心肌酶检查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本文的整体了解。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肌酶检查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心肌酶检查的临床应用。
查心肌酶通常是查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项目。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肌红蛋白:查心肌酶首先需要查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主要是检查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相关的疾病,比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都可以造成患者体内肌红蛋白的升高。
2、肌钙蛋白:查心肌酶还需要检查患者体内的肌钙蛋白项目,此类蛋白是反映患者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是非常有特异性的临床检查,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3、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一种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类的成分,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已经患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脑血管疾病等不适,也是心肌酶检查的一种项目之一。
另外,建议患者在查心肌酶时应注意保持空腹,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等食物,以免影响患者的检查结果等。
心肌损伤患者心肌酶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比较
肖琴彭楚明
411200湖南湘潭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心肌损伤
doi:10.3969/j.issn
16.168
心肌酶肌钙蛋白
1007—6l4x.2010
资料与方法
检测项目和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门诊
采集血标本并立即做心肌酶谱和肌钙蛋 白I测定。心肌酶谱在OlympusAu2700 全自动生化仪上用酶法测定,心肌酶谱的 正常参考值分别为AST 0~50U/L,LDH 40~250U/L,CK 30~60U/L,CK—MB 0 25U/L。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 准差谷草转氨酶、磷酸激酶及同工酶、乳 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采用速率法进行测 定,cTnT采及罗氏仪进行定量测定,cTnI 采用金标记法定性测定。在一项多中心 研究中,我们在连续对可疑有急性心肌损 伤的病人中,用一种敏感的检测法评估其 入院时、入院后3小时和6小时的肌钙蛋 白I水平,同时确定肌钙蛋白T和传统的 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水平。相关分析采用 SPSS软件。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显 著性分析,对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的阳 性结果与AMI实际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 检验。 心肌损害判定标准:CK—MB>30U/ L,且CK—MB/CK>0.06,或cTnI阳性表 明存在心肌损害。 临床疗效判定:①有效:临床症状体 征明显改善、心肌酶和cTnI恢复 常。 ②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心肌酶和 cTnI未恢复至正常值。 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肌酶变化有显著性意 义,cTnl治疗组5例阳性全部转阴,对照 组4例阳性1例转阴。见表1。 治疗组在给予保护心肌治疗后心肌 受损86.4%恢复正常,对照组55.0%恢 复正常。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P<0.05)。 心肌由于机械损伤、缺血缺氧、能量 耗竭、氧自由基损伤等因素,导致心功能 障碍,引起心衰。此时由于心肌的受损可 出现心肌肌原纤维溶解,肌浆网畸变,或 为纤维组织取代,甚至坏死,细胞膜的完 整性遭到破坏,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弥散至 心脏问质组织,最后进入梗死区的微血管 和淋巴结等组织,故心衰患者血cTnT浓 度升高。长期心力衰竭也会引起心肌损 伤,二者互为因果。心衰病人在发病早期 cTnT水平高于无心衰病人,二者比较有 差异,说明心衰时心肌损伤重,cTnT释放 增多,对于有无心衰,心衰程度如何,直接 关系到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心衰程度越 蘑,cTnT值越高,说明心衰越重,心肌损 伤越莺,二者呈正相关。cTnT值在发病 中期时,溶栓治疗可减轻病人心肌损伤, 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cTnT值在发 病早、中、晚期时,未溶栓和溶栓组比较无 差异,可能是溶栓早期效果不显,随着治 疗深入,受损心肌细胞逐渐恢复,cTnT值 逐渐降低,改善了病人的预后,而CK— MB水平未随治疗的应用发生明显的变 化,说明CK—MB不如cTnT灵敏,cTnT 更能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提示cTnT 能反映心律失常的发生。 有资料显示50%的患者缺乏ECG的 特异改变,原因主要为:梗死面积过小;急 性心梗合并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等情况; 多部位梗死向量抵消;梗死部位特殊,如 急性后壁心梗等,这就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如cTnT来确诊,这说明cTnT测定较心肌 酶学检查更早获得诊断结果,为心肌损伤 的治疗赢得r宝贵时间,并且由于cTnT 释放的动力学不受有无Q波形成的影 响,对由严重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小范围 有很高特异性,在临床对一些无典型心梗 ECG改变的病例有鉴别诊断的作用,可 以减少漏诊或误诊。 讨论 心肌损伤的诊断,以往以心肌酶(肌 酸激酶及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作为主 要诊断依据,但由于其分子量大,只有在 心肌细胞坏死时,酶释放出来,血清中才 能检测到,故敏感性较差,且骨骼肌和血 细胞中也存在这些酶,当合并有骨骼肌损 伤时,这些酶学指标相应升高,对心肌损 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CK、CK—MB作 为诊断依据时,其诊断标准值至少是正常 卜限值的2倍。正常情况下,血清心肌酶 AST、LDH、CK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 肝脏、大脑和肾脏中,当冠状动脉血供急 剧减少或中断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时,相应 的心肌组织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 致坏死,促使大量的心肌酶自坏死心肌细 胞释放入血液中,血液中相应的心肌酶含 量就明显升高,心梗病人血清LDH活性 最高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6倍以上,d— HBDH活性町达参考值上限的10倍以 上,虽然LDH、 一HBDH的特异性及敏
感性均远不如cTnl、CK、CK—MB,但他们
的异常结果持续时间较长,不仅对AMI
预后的判断价值甚大,即使对AMI的早
期诊断与鉴别也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参考
价值。cTnI是心肌肥厚纤维细丝上肌钙
蛋白复合物的阻滞蛋白,具有绝对的心肌
特异性,在心肌中含量丰富,cTnI增高可
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证据之一,具有高度
敏感性和特异性,比CK~MB分子量小,
血中循环水平很低,在正常人体几乎难以
检测到,但在发病后3~6小时迅速升高,
11~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7~10天降
至正常,而CK—MB也在起病后4小时开
始升高,3~4天恢复正常,所以联合测定
cTnl和心肌酶谱可作为诊断和评估急性
心肌梗死的有效指标,尤其对非ST段抬
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
的诊断价值更大。
参考文献
1 吴健民.临床化学自动化免疫分析.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288—296.
2 杨振华.生化标志物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
中的临床价值.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
20:330—334.
3郭玮,潘伯申.心肌肌钙蛋白一心肌损伤的
确定生化标志物.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5,20(1):8—10.
4毛蕊,董博诚,张君,等.肌钙蛋白的检验及
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中国临
床医生.2002,30(1):414.
5康格菲.临床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9:245—248.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16期(第12卷总第241期)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