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80.53 KB
- 文档页数:1
ICU患者留置导尿的常见问题及护理作者:魏铭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通过对387例ICU患者留置导尿的观察,总结常见问题,提出护理对策,降低重症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提高导尿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患者;留置导尿;护理ICU患者留置导尿,是治疗排尿困难及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
虽然大部分护士都会运用导尿术,但常因操作不熟练或导尿管选择不正确,造成置管困难、尿路感染等问题。
1 临床资料我科在2012年1月-9月,共有387例患者因病情需要留置了尿管。
年龄3岁-86岁,平均年龄44岁。
留置尿管时间2-90d,平均留置8.5d。
其中382例首次导尿成功,5例首次导尿失败的患者中2例有尿道外伤史,3例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
无1例病人发生严重尿路感染、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2 常见问题2.1 插导尿管困难 3例老年男性当尿管插至前列腺部时,阻力增强,导尿管无法顺利进入。
2.2 尿路感染岳素琴[1]对尿管留置的时间与发生尿路感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273例尿路感染病例,留置导尿病例占66.5%。
其中留置导尿当天感染率为6%,第二d为9%,第四d为91%。
说明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呈正比。
2.3 膀胱功能损伤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膀胱一直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情况。
2.4 尿道狭窄一般发生于男性,由于尿管长期压迫尿道口,导致局部缺血坏死。
尿道狭窄与尿路反复感染、尿道损伤也有一定关系。
2.5 尿管脱落尿管脱落的常见原因有气囊破裂、固定不妥、患者自行拔出等。
3 护理3.1 插导尿管困难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马风云[2]等认为可先从尿道口注入3-5ml液体石蜡油或1%丁卡因后,再送人气囊导尿管置管,避免疼痛引起躁动损伤尿道,或于术前先麻醉后导尿。
3.2 尿路感染3.2.1 预防尿路感染的首要护理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插管方法,避免反复插入,提高首次导尿成功率。
2019 年第 6 卷第 50 期2019 Vol.6 No.50115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孙婷婷1,孙玲玲2(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放疗二病区,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 分析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留置导尿患者,根据拔管后是否发生排尿困难分为观察组(n =68)与对照组(n =60),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总结排尿困难原因,将观察组分为甲、乙两组,各组34例,甲组实施综合护理,乙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排尿成功率。
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发现造成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包括精神紧张、不习惯床上排尿、留置时间长、手术时间长、应用自控镇痛泵,此外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排尿成功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众多,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提高排尿成功率,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留置导尿;拔管;排尿困难;原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0.115.02目前留置导尿在手术、休克、危重患者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该项操作需要将导尿管插入尿道深处直至膀胱,达到引流尿液的目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留置导尿患者受各种原因影响,拔管后发生排尿困难的情况较为普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痛苦[1]。
分析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有利于临床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从而减轻患者拔管痛苦,尽快恢复健康[2]。
首次导尿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对导尿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总结,提高导尿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首次导尿失败病例72例,明确首次导尿失败的可能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对策。
结果除5例患者仍导尿失败后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外,余67例行再次导尿均获成功,成功率达93%。
结论分析首次导尿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再次留置尿管的成功率。
【关键词】导尿术经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导尿术是临床各个科室的常规操作技术,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做到操作安全,顺利完成。
但对某些留置尿管困难的病例,若不注意留置尿管的方法,常导致导尿困难甚至失败。
尤其是非泌尿外科科室常常会遇到导尿失败,需要泌尿外科医生会诊。
为提高首次导尿成功率,对我院2008-2010年首次导尿失败病例72例,进行再次导尿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首次导尿失败的患者72例,男69例,女3例,年龄12-90岁,平均65岁。
首次发病者50例,多次发病者22例。
53例为住院患者,其中12为泌尿外科患者,41例为非泌尿外科患者。
19例为急诊患者。
其中前列腺增生患者55例,非前列腺增生患者为17例。
1.2 方法1.2.1 首先询问病史:如既往有无排尿困难病史、有无尿潴留病史、有无尿道外伤史、有无尿道感染病史、有无手术史。
1.2.2 然后询问首次导尿过程:导尿管型号、是否使用尿道黏膜表面麻醉、首次导尿人员手法、感觉等。
1.2.3 体格检查:如尿道口检查、直肠指诊等。
1.2.4 结合患者临床检查资料等综合分析导尿失败的原因:前列腺增生55例、尿道狭窄3例、尿道外口异常(包括尿道口狭窄、包茎、位置异常等)5例、不正确的操作(如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尿管润滑不够等)6例、尿道痉挛2例、尿道外伤1例。
1.2.5 根据不同的失败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总的原则:(1)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状态,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2)根据个体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根据患者年龄、体型及是否插过尿管选择粗细不同的尿管,一般从18F开始选择,每次选择可递减2F直到8F,也可选用更细的吸痰管或8号输尿管导管替代尿管(3)充分润滑导尿管及尿道,按照规范动作导尿,导尿管插入时嘱患者放松、张口吸气;(4)尿道粘膜表面麻醉。
妇科腹部手术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4-13T14:09:03.6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作者:于丽娟1 马翠芹2 柳玉娟3(通讯作者)[导读] 1山东省海阳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医务室 265100;2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心卫生院 265300; 3 山东省海阳市中心人民医院 265100妇科手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目的是为了使患者尿路保持通畅,避免多次插管导致交叉感染,可如果留置导尿管时间延长泌尿系感染的机会会越多,超过5日者几乎全部有泌尿系感染症状1山东省海阳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医务室 265100;2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心卫生院 265300;3 山东省海阳市中心人民医院 265100妇科手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目的是为了使患者尿路保持通畅,避免多次插管导致交叉感染,可如果留置导尿管时间延长泌尿系感染的机会会越多,超过5日者几乎全部有泌尿系感染症状。
我院自2010年起对妇科腹部手术包括宫外28例,子宫肌瘤62例,刨宫产208例,总共298例,全部采用24小时后停止持续导尿,结果无一例出现泌尿系感染症状,亦无自行排尿困难,效果满意。
腹部手术后常留置密闭式导尿管,其留置目的:1.观察尿量.色泽.指导术后治疗。
2.由于麻醉后膀胱处于麻痹状态排尿困难。
但如果术后留置时间愈长,感染机会越多,超过5天的,几乎都有尿路感染症状发生。
我们采取腹部手术3天后停拔尿管,结果部分病人出现泌尿系感染症状发生,发生率为5%,自2010年1月起,我们全部采用24小时停止持续导尿,其泌尿系感染率为0%,也无自行排尿困难,效果满意。
通过加强护理措施及缩短持续导尿时间,降低了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我们体会如下: 1:放置导尿管最大的并发症是泌尿系感染,即所谓导尿管感染,放置时时间越长,感染可能性愈大,并且与导尿管引流方式有关,封闭式引流系统较开放式引起膀胱感染的机会为少。
据有关资料报道,开放式引流超过5天者即使应用义气风发菌素或尿道清洁剂其感染率仍可达70%-100%,而密闭式引流5天的感染率为10%。
心外术后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2-10-15T11:41:10.1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丁敏辉蔡红吴秀萍[导读] 我们针对心外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策略,减轻对患者的身心刺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丁敏辉蔡红吴秀萍(福建省立医院心外科福建福州 350001)心外科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且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后患者留置导尿拔除后出现排尿不畅或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非常多见,造成患者腹部胀痛难忍,甚至需要进行导尿,既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又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会,且影响患者术后的舒适和恢复,因此我们针对心外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策略,减轻对患者的身心刺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1 临床资料我科2011年1月至6月共施行心外手术137例,年龄19~72岁,平均49岁,先天性心脏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108例,冠心病7例,其中男67例,女70例,平均留置导尿时间3天,5例重置尿管。
重置尿管患者的基本信息如下:男2名,女3名,年龄48~69岁,第一次留置时间为2~5天,再次留置时间为2~10天,均镇痛。
2 原因分析2.1老年男性患者术前常合并泌尿系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症状术前被掩盖,而未详细问及病史,术后拔管容易发生排尿困难。
2.2由于患者术后常使用镇痛泵,镇痛泵的主要药物有丙泊酚,吗啡等,可导致膀胱逼尿肌张力下降。
留置尿管持续引流尿液,使正常排尿反射受到抑制,膀胱逼尿肌张力下降,由于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并置ICU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每小时尿量,导致尿管留置时间较长,不能尽早夹闭尿管进行膀胱功能锻炼。
拔管前未训练好膀胱逼尿肌功能,导致拔管后排尿困难。
2.3术后切口持续疼痛可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痉挛,尿管过早拔除可导致尿潴留。
2.4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
2.5心外术后普遍使用微量泵推注血管活性药物,留置心包纵膈引流管,并使用心电监护,由于管路较多使许多病人不敢活动,产生紧张心理而不敢排尿。
尿道黏膜损伤、尿路感染、虚脱、尿潴留、拔管困难和引流不畅等留置导尿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留置导尿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医疗护理技术,以解决各种原因导致的排尿困难、尿潴留或较大手术术中术后尿液引流、危重病人或急性肾衰的尿量观察等。
这是侵入性操作技术,因此常出现一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尿道黏膜损伤、尿路感染、虚脱、尿潴留、拔管困难和引流不畅。
尿道黏膜损伤发生原因:1、操作者不熟悉尿道的解剖结构,插管或拔管时操作动作粗暴,易造成男性尿道的狭窄和弯曲部位损伤。
2、由于导尿管插入的深度不够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冲液的气囊将尿道,膜部扩裂导致出血。
3、患者精神紧张,在插管时发生尿道括约肌痉挛;下尿道病变,尿道扭曲变形,插管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4、操作时插管动作粗暴、插管速度过快、润滑度不够或者尿道梗阻插管困难时均可造成尿道损伤,引起血尿或者拔管后血尿。
5、所选用导尿管粗细不合适、质地硬、反复插管等均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6、使用气囊导尿管导尿时,插管深度不够即向气囊内注水造成气囊压迫后尿道导致黏膜水肿出血。
7、尿袋未固定,拉力过大;尿袋固定太紧,患者翻身时将气囊拉出;患者烦躁时,自行将导尿管拔出,损伤尿道。
临床表现:尿道内疼痛,局部压痛明显,排尿时加重;尿道外口溢血,有时伴血块;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尿道黏膜损伤严重者可伴有会阴血肿、尿液外渗,甚至直肠痿,损伤并发感染者出现体温升高、尿道流脓或尿道周围脓肿。
预防及处理:1、操作者置导尿管前认真评估患者,了解患者有无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其他尿道病变,并向患者做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2、熟练掌握男女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插管时动作应轻柔,速度要慢,插管前要和病人多做交流和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3、选用粗细合适、质地柔软的导尿管,插管前润滑导尿管,尤其是导尿管的气囊部位,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
4、用石蜡油充分润滑整条导尿管,在插管过程中遇到阻力不能前进时,不能盲目插入,遇到阻力时可以自尿道口向尿道内注入石蜡油起润滑作用,或者利多卡因粘膜麻醉以减少疼痛。
一、概述术后排尿困难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者术后无法自主排尿或排尿困难。
术后排尿困难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术后康复。
因此,术后排尿困难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1. 手术部位:泌尿系统手术、腹部手术等可能导致术后排尿困难。
2. 麻醉药物: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后,患者可能出现膀胱麻痹,导致排尿困难。
3. 患者心理: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术后排尿困难。
4. 手术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
三、术后排尿困难的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2)向患者解释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2. 环境护理(1)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2)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保护患者隐私。
3. 饮食护理(1)指导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稀释尿液,减少尿路感染风险。
(2)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4. 排尿训练(1)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提高床上排尿能力。
(2)鼓励患者定时排尿,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
5. 物理治疗(1)使用温水毛巾或热水袋热敷下腹部,促进膀胱收缩。
(2)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收缩,帮助患者排尿。
(3)必要时,可进行针灸、穴位按摩等治疗。
6. 导尿术(1)在患者无法自主排尿或排尿困难时,可进行导尿术。
(2)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
(3)导尿管留置期间,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
7. 抗感染治疗(1)根据尿培养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2)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尿路感染。
8. 饮食调理(1)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增强免疫力。
四、注意事项1. 加强对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
3. 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神经内科病人留置尿管护理体会神经内科病人多数有意识障碍,常伴有尿潴留或尿失禁,因此常采用留置导尿方法。
留置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并留在膀胱内,间断或持续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有的一种基础护理技术,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必要护理措施,但同时也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尿管滑脱、尿道出血、拔管困难、拔管后尿潴留及排尿困难等。
现结合临床经验将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尿路感染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黏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的天然屏障,且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从而引起感染。
因此,预防尿路感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
(2)合理选择尿管,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成人一般以14—16号硅胶尿管为佳。
(3)避免反复插管,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硅胶尿管可每月更换一次,减少了反复插管的次数,使感染率明显下降。
(4)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可选用0.05%碘伏,每3天更换引流袋一次,并注意消毒引流袋和尿管接口处,保证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每次放尿保证尿袋出口不被污染。
(5)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多饮水约每天2000—3000ml,,达到自然冲洗的目的,控制尿液ph值在6.5—7.0,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1][2][3]2、尿管滑脱尿管滑脱与操作前未检查气囊是否完好、漏水、气囊注水不足、气囊破裂等,当然还有烦躁病人自行扯脱等,因此放置尿管前检查气囊是否完好,可先注入少许水检测是否漏水,囊内主张注水而不注气,因空气弥散使气囊回缩,体积缩小而滑脱。
一般成人10—20ml,儿童5—8ml,前列腺患者8—10ml,把尿管固定在一侧大腿内侧,避免尿管来回移动,减少水囊摩擦,避免引起脱管。
术后使用镇痛泵对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影响和护理干预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舒适及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采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的镇痛。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1],在普外科腹部手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根据临床观察,留置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困难及尿潴留是使用镇痛泵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2]。
目前主张拔出尿管要与停用镇痛泵同步或较迟[3]。
本院普外科自2011年起加强对腹部手术后持续使用镇痛泵的患者尿管留置问题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CA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总结入下。
1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普外科术后使用镇痛泵102例,其中男54例,女48例,年龄在19~82岁,平均47.6岁,全部患者均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手术,麻醉后导尿,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使用药物剂量为罗哌卡因225mg+芬太尼机原则分为2组:(1)于拔除导尿管前拔除0~6h自控镇痛泵(实验组),(2)于拔除导尿管6h后拔除镇痛泵(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4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于48h拔除镇痛泵,拔除尿管前常规训练膀胱功能,间歇夹管2~3次,待患者感觉膀胱胀痛时拔出尿管。
2 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拔出镇痛泵后排尿情况比较2组比较,p<0.053 讨论自控镇痛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一种新的止痛技术,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病人易发生尿潴留,据报道发生率高达52.2%[4]。
硬膜外腔应用麻醉药可降低膀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重骶髓副交感神经的抑制,导致尿潴留[5],同时镇痛泵采用的药物在麻醉的基础上加强抑制中枢神经进一步降低神经反射作用,使腹肌、膈肌等收缩力减弱,干扰生理性排尿功能,从而增加尿潴留的发生[6]。
镇痛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半减期约2.5~6h,随着人体内的镇痛药物的血药浓度衰减,降低了麻醉药对膀胱和骶髓副交感神经的抑制,本文结果显示,于镇痛泵拔除6h后拔除尿管,比拔镇痛泵前拔尿管及拔镇痛泵后即拔尿管优越。
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拔管后排尿困难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根据两组患者情况的差异分析引起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高度紧张、不习惯卧床排尿、留置导尿时间长及放空尿液后再拔管均属于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P<0.05)。
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后,29例B组患者中无一例出拔管后排尿困难,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由30.95%降至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神高度紧张、不习惯卧床排尿、留置导尿时间长等都是引起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恰当的护理对策,可以避免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发生。
【关键词】留置导尿;排尿困难;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75-02留置导尿适用于盆腔内器官手术前、抢救危重、休克病人以及某些泌尿系统疾病等[1]。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将导尿管经由尿道插入适当深度直至膀胱,达到引流尿液的目的,但在实际留置尿管过程中,在各种原因的干预下,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极高,这不仅易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2]。
为了进一步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拔管后排尿困难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
A组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0.29±10.92)岁;B组中,男20例,女9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9.23±10.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