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地区部分县市古茶树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_曹雨
- 格式:pdf
- 大小:209.17 KB
- 文档页数:4
石阡苔茶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曹雨【摘要】简要介绍了石阡苔茶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石阡县产茶历史,石阡苔茶资源地位,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情况;根据本地的特殊情况,切实从法律制度、地方政策、科普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保护石阡苔茶资源的对策.【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1【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石阡苔茶;资源;对策【作者】曹雨【作者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湄潭,5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02.4石阡县是贵州省古老茶区之一,至今还保留着大面积的石阡苔茶地方群体品种。
石阡苔茶是省内著名的地方茶树群体种之一,种质资源优良,分布广泛,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石阡苔茶的有效保护及保存,可以有效地制止良种资源的流失,增加贵州省的茶树种质多样性,为良种的选育提供优良材料。
多年来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为了深入了解石阡苔茶的起源和遗传变异,对贵州省境内石阡苔茶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类型等进行调查,采集到多个植株样本。
本文针对石阡苔茶的资源、生存环境、历史价值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茶树资源保护措施,丰富贵州茶树资源数据库,促进贵州地方茶树资源的发掘、整理和创新利用。
1 石阡苔茶资源简介1.1 石阡苔茶生长的自然环境石阡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05″~27°42′5″,全县土地面积2173km2。
县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具有以山地为主的多地貌复合特点,地面海拔分布在600~800m,森林覆盖率为40.8%,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云雾缭绕,四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88~303d,年降雨量1100~1200mm,年日照时数1233h,年积温4000~6000℃[1]。
地景、族群与古茶树的共生作者:肖坤冰来源:《乡村地理》2020年第01期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遗产”框架体系外,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
与大部分世界遗产将眼光聚焦于精妙的古代建筑或雄浑的自然景观不同, GIAHS更强调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环境进行的改造利用,将眼光转向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农业,强调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尤其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复合系统(Systems)的动态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效能。
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号召,自2012年开始,我国农业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久安乡: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群的发现在2011年5月之前,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的古茶树群一直安静地躺在群山环抱中的小山村中,仅为当地村民采摘加工。
这些古茶树,或几株散落,或相聚成林,分布于各山头田埂。
久安乡人只知道他们祖祖辈辈都是从这茶树上撷取芬芳,却从未留意过这些茶树是哪朝哪代留下来的。
走进久安乡各个自然村的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古老的大茶蔸和大茶蓬,有的老树树干上已经爬满了青苔藓。
在最为集中的一片茶树林里,足有碗口粗的茶树干互相交错缠绕着,墨绿的青苔静静地爬上老茶树粗粝的树皮……最為惹眼的是一株“茶王”:“茶王”高5米左右,盘踞于一块岩石之上,树冠足足覆盖了3间小瓦房,遮蔽了70多平方米的面积。
当地村民们说小时候曾在上面搭床睡觉。
每年冬季来临时,“茶王”那饱经沧桑的面容总是让人以为它会永远地沉睡过去,随岁月的流逝,逐渐与脚下的土壤岩石融为一体。
但当次年春回大地之时,这古老的茶树精灵总是最先绽放出树冠的点点青翠,如期地加入久安乡的春之序曲。
2011年,久安古茶树经过来自中国农科院的古茶树专家团鉴定,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
沿河古茶树茶叶的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沈强;张小琴;李兰东;贺永龙【摘要】为开发利用沿河古茶树资源以及提升其茶叶品质,以沿河古茶树茶叶为材料,对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茶叶外形呈尖形,香气清香,滋味醇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芽叶嫩软、完整;茶样水浸出物(49.94%)、咖啡碱(4.50%)、EGCG(128.85 mg/g)含量较高,可作为特异茶树资源开发利用。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tea trees in Yanhe County,and enhance the tea quality,ancient tea trees were used as material,sensory quality and conten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analyzed through sensory evaluation and general chemical components determination.Results:The tea has a sharp appearance,clean aroma,mellow and normal taste,color of liquor is yellowish green and bright,infused tea is soft and tender.The contents of water extracts (49. 94%),caffeine (4.50%)and EGEG(178.16mg/g)in tea samples are relatively high,which can be explored as special tea resources.【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古茶树;感官品质;化学成分;沿河【作者】沈强;张小琴;李兰东;贺永龙【作者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新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贵州沿河 565300;贵州新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贵州沿河 56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中国西南是茶树原产地,贵州因其自然地理的特殊性,被誉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岑溪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个地处山区的小城市。
这里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湿润,光照充足,适宜茶树的生长。
岑溪市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尤其以野生古茶树资源著称。
野生古茶树是指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经过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自然培育的茶树。
这些茶树被认为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好的口感,因此备受茶叶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茶文化的兴盛,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野生古茶树资源,也有利于促进当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调查1.分布情况:岑溪市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古茶树资源,主要集中在市郊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这些野生古茶树树龄较长,树高一般在5米以上,树冠茂密,枝叶茂盛。
2.品种特征:岑溪市野生古茶树的品种主要有大叶种、小叶种、大白种等。
这些茶树生长缓慢,树干粗壮,叶片肥厚,茶芽饱满,色泽鲜艳。
3.生长环境:岑溪市野生古茶树的生长环境十分优越,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土壤肥沃,湿度适宜,气候凉爽,四季分明。
二、开发利用现状调查1.采摘情况:目前,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大部分处于自然状态,不经过人工修剪和施肥,茶叶采摘主要依靠当地农户手工采摘。
这种采摘方式保证了茶叶的原生态品质,但也导致了采摘量不稳定,收益较低的问题。
2.加工技术: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茶叶的加工主要以传统手工工艺为主,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炒制等多道工序。
这种加工技术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香气和滋味,但产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销售: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茶叶主要流向当地的茶叶市场和一些茶叶经销商,一部分出口到国外。
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营销渠道单一,销量和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资源保护: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增加,一些商家对野生古茶树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对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构成威胁。
茶生长的自然条件
一、茶生长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茶叶植物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均温10-25℃,最低气温不低于-5℃,最高气温不超过35℃,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40℃,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0℃。
茶叶植物最好能得到大量的降雨和湿度,一般要求1000-1800mm,年均湿度最好60%以上,比较适宜的地方是湿度在80-90%之间,这样可以使茶叶的品质更佳。
2、土壤条件
茶叶植物最适宜在砂砾土、泥炭土等松散、有孔隙、有支撑力、砂粒小质细、有一定的渗透性、通气性和肥力的土壤中生长,茶叶植物不耐高盐分土壤和半湿润条件。
3、光照条件
茶叶植物最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树木全天然活动,这种生长环境下的茶树,叶子色泽鲜艳,含有绿茶特有的儿茶素,并且茶叶芽可以大而圆润,使茶叶具有绿色耐泡、甘香明显的特点。
- 1 -。
遵义山茶科野生茶品种一、遵义野生茶概述遵义到处有野生茶树分布,种类甚多。
据20世纪40年代李联标派员调查所得有刺茶、苦丁茶、老鹰茶、藤茶、娘娘茶、草米茶、安桂茶、甜茶、倒钩茶、刺梨茶、红子茶等11种。
清康熙《湄潭县志》:“平灵台……顶上方广十里,茶树千丛,清泉醇秀。
”说明湄潭境地早有野生茶树群。
20世纪50年代,全专区供销社曾提出“向荒山进军,挖掘新品种,扩大采购业务”的号召,在各有关单位的配合下,组织老农民、猎户、老中医上山探宝。
从1957年开始,到1958年各县共发现野茶树48205株。
”野生大茶树是具有原始特性的茶树品种,属野生、半野生型。
主要分布在北纬25o ~27o 和东经104o ~110o 吴觉农《茶经述评》中说:“近数十年来,在我国发现野生茶树(包括山茶属的近缘茶树)的报道已不下数十起,其中尤以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分布得最广最多,而且多为高乔木型的大茶树,其他地区则多为乔木型或半乔木型……据贵州省农业局及茶叶科学研究所调查,在习水、赤水、桐梓、安龙、普安、榕江、务川等县,先后发现大茶树。
”之间,海拔高度在1000~1900米之间。
生长需要的年有效积温为4000℃~5000℃。
大都为乔木型,大叶类,是原始茶种的直接后代,在许多方面保留着较原始的属性,具有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分类、系统发育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也是培育优异茶树品种的重要资源。
1939年和1940年,中央实验茶场叶知水、李联标相继在务川县发现野生乔木大叶茶树,解放后又相继在习水、桐梓、仁怀、道真、湄潭等县发现均有野生乔木大叶茶树分布。
1984年,在务川与铜仁的沿河交界处考察发现近万株4至8米高野生大茶树。
遵义大部分县(区、市)的地方志,都有大茶树或大树茶的记载。
据有关研究表明,贵州野生茶树资源有30多个生态类型,这其中,遵义就占了较大数量。
遵义的野生大茶树集中生长在务川、道真、正安、湄潭、习水、赤水等县市,属乔木型。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有什么茶树的分布与生长发育,取决于一系列生态因素,其中热量、水分、光照以及土壤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树种植区域地形,一起来看看。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1、准北茶区这是我国解放后(六十年代)新发展的一个茶区。
虽然试种的地区很广泛,但因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目前具有生产意义的,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中南部和江苏省东北部的各县。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13℃,>10℃的积温在四月中、下旬开始,年达3400-4500℃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为0-10℃,极端最低气温达-14--21℃;入冬后常有冻土,冻土深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上,最大冻土度可达30厘米以上。
全年平均降水量650-98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雨势急,常有暴雨;冬春比较干旱。
年干燥度沿海地区小于1.00,内陆多在1.00以上。
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400小时。
植物类型是夏绿阔叶林,以栎树占优势。
土壤多为棕壤,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露多,不但淋溶作用不断进行,盐基含量低,而且有强烈的粘化作用,土壤比较粘重,微酸性反应。
目前种茶的土壤,多为已耕种的熟化棕壤;或者是生长灌木杂草,主要是山地薄层棕壤和山地棕壤和山地棕壤型粗骨土,土壤有机质贫乏。
本区种茶历史虽短,但分布范围较广,不少单位仍处在试种阶段。
从种茶历史较久已获成功的单位来看,六到八年生的直播茶园可以获得平均亩产干茶200-300斤的高产。
目前主要问题是冬春易遭冻、旱等自然灾害,产量还不稳定,因此强调提出选择茶地时要注意避风、向阳,微酸性土壤,有草源,有水源。
并且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要结合种茶搞好四个茶园基本建设工作。
一是在种茶前进行深翻改土,松土层达到1米左右;二是要在种茶的同时,在冬季寒风南下的风口及茶园周围,搞好防护林的建设;三是为了抗御冬、春干旱,要在规划的范围内开渠打井,兴修水利,加强茶园灌溉;四是强调要搞好茶牧结合,为茶园多积有机肥。
贵州金沙古茶树群探析作者:陈军徐德银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金沙县乃中国贡茶之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而清池镇则为金沙县贡茶的核心产区。
本文简述了金沙县古茶树的基本概况,对于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古茶树提出了一些建议,预测金沙古茶树保护和利用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关键词:金沙古茶树;保护;利用;效益金沙县系贵州省毕节市的市辖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的东部。
金沙县不仅是贵州省的经济强县、中国西部的百强县,而且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特色示范县之一。
金沙县东邻遵义、南毗贵阳、西靠毕节、北接成渝。
金沙县交通便捷,杭瑞高速公路、赤望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攀黔快速铁路跨境而过。
金沙县乃中国贡茶之乡,而清池镇则为金沙县贡茶的核心产区。
镇内至今保存着历史悠久的古茶树群(图1)。
这些古茶树群的历史逾千年,在国内均属珍稀罕见,这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了清池贡茶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金沙古茶树群概况金沙县的古茶树群不仅有百年古茶树,还有贵州省人民政府挂牌管理的千年古茶树。
这些古茶树大多分散于田间地头,农户在进行农事操作时及易伤及古茶树,尤其是春耕、夏播、秋种等农忙季节,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增多,古茶树受到伤害的机率逐渐递增。
另外,由于疏于管理,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由于古茶树年代久远,其抗凝性较弱,更容易遭受气候、环境及人为不良因素的侵袭,所以对古茶树进行精细的管护很有必要。
2、古茶树群的保护和利用2.1要充分意识到保护古茶树的重要性古茶树不仅是一种品牌,它还是一种文化,古茶树更是无价的资源及财富。
对于古茶树的保护,各级机关都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保护古茶树的过程中,政府以及行政机关要充分地发挥其主导作用,除此,还要发动群众等社会力量来对古茶树进行充分的保护,在保护古茶树的过程中,资金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项目整合、政策倾斜、科研配套等多方结合,在资金链上对于古茶树的保护形成有力的支撑。
我国贵州拥有历史悠久的茶历史,它也是世界古茶树的起源地之一,这里茶树种植资源极其丰富,根据资料记载我国茶组植物拥有12种,6个变种,主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其中贵州独产5种和2变种,是我国野生乔木大茶树和灌木古茶树种类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也为人们研究茶叶起源与茶文化创造了利好条件,其科研文化价值不容小觑。
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环境的持续变化以及人们对古茶树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种种原因也导致了古茶树资源的不断减少,特别是某些野生、珍惜古茶树资源正处于濒危状态。
就贵州省而言,目前省内已经开始全面开展针对省内古茶树资源的分布状况、数量与质量全面调查,希望建立一套古茶树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将来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有效依据。
一、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建设的意义与目的古茶树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它也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目前茶树种植资源包括了幸存的野生大茶树、地方群体品种、栽培品种、新育成品种以及各种茶树突变体。
它们都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研究价值、利用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
例如花溪久安乡已发现的古茶树有33035丛,平均单丛的保护价值如果按8000元计算,其经济保护和开发价值将达到2.6亿元,这足以说明它的开发利用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高。
古茶树本身作为当代活化石,它见证和记录了贵州的茶文化、茶历史,可以说是茶文化的根与魂,所以当地以古茶树为主题,结合当地茶俗风情展开包括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综合旅游等多方面的产业开发也再次体现了其价值,这也是当地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建设的意义所在。
当然,当前古茶树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例如贵州省的古茶树分布相对零散,多年来大多保持着自生自灭的自然生长状态,其中大多数古茶树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再加之人类乱砍滥伐、过度采摘与挖掘无拘束,这导致目前省内古茶树资源数量正在急剧锐减,古茶树资源面临大量流失尴尬现状。
黔南古茶树柳青;张丽娟【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11-13)【作者】柳青;张丽娟【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558000;贵州省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一直以来,业界都认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没有古茶树,一是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不适宜茶树生长,二是贵州最早发现的古茶树几乎都在黔西北的赤水、务川、道真和黔西南的兴义、晴隆、普安等地,黔南州从未有过报道。
然后,近十几年来随着农村基本建设的扩大和茶产业的发展,各地陆续有古茶树被砍伐或被挖掘出售的消息。
为了摸清古茶树情况,2014年10月,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州茶办)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组对全州大茶树进行了初步考察。
结果表明,黔南州不仅有古茶树,而且12个县(市)都有分布,其中都匀、贵定、惠水、长顺、平塘、独山、三都有相对集中的古茶树居群,在罗甸还发现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金花茶。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997m,拥有全球同纬度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
在石山峰林间的高原山地有沙页岩风化的的酸性砂质壤土;年平均气温13.8~19.8℃,年降水量1109~1406mm。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是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
这表明黔南州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很适宜茶树生长。
据考证,今黔南州地域种茶叶已有近2000多年历史。
据《华阳国志》(354年)载,当时的巴国都种茶,“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即是指贵州东北和东南各部。
在黔南所属巴郡的僰,更是“惟出茶、丹、漆、蜜、蜡”,茶排在了第一位。
一、茶树形态特征古茶树生长的海拔高度在780~1430m。
现择主要茶树作介绍。
1.螺丝壳大茶树(C.gymnogyna)螺丝壳大茶树岩下大茶树都匀市古茶树主要生长在斗篷山和螺丝壳,海拔1200~1400m。
2019年7月 第27期当代视线·茶源贵州 链接9贵州部分古茶树资源分布概况整理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徐嘉民花溪区久安乡:有保护价值的古茶树54000多株,特别保护级别(保守估计2000年以上)古茶树19株,重点保护级别(1000—1500年)古茶树1450株。
习水县仙源镇:境内发现千年以上古茶树有58株,800年以上的有300余株,500年以上的3000余株,200年以上的1万余株。
道真自治县棕坪乡:集中连片面积近2000亩,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树树干周长2.85米,树高12.8米,树冠9平方米,被当地人成为“茶树王”。
沿河自治县塘坝乡:有古茶树1万余株,其中树龄100年以上的有4600余株,多为灌木型。
湄潭县兴隆镇:数量50余万株,树龄100—300年,属人工栽培型灌木。
大方县竹园乡海马宫:近5000株,主要分布在村中耕地周围和村子的房前屋后,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普定县化处镇:树龄百年以上的有2000多株。
晴隆县碧痕镇和中营镇:树龄100年以上的古茶树有近600株。
兴义市七舍镇:树龄200年以上的古茶树230多株。
普安县雪浦乡:相对集中连片的古茶园2400多株。
水城县蟠龙镇:相对集中面积500亩,多为灌木和小乔木型。
纳雍县水东乡:集中连片有1000多株,为乔木型中小叶种。
镇宁自治县:分布集中在江龙镇、朵卜陇乡和革利乡,全县古茶树5500余株。
平塘县大塘镇:古茶树属人工栽培型,有近2000株,集中在树林和房前屋后,当地村民采摘其茶青加工成绿茶。
贵定县云雾镇: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位于云雾镇鸟王村,树高12.5米,树干直径80厘米。
长顺县广顺镇:约有5000株,树高在2.5米至7米之间,树龄以300年到500年居多,属人工栽培型。
雷山县:茶叶主管部门已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208株古茶树枝条进行了扦插繁育。
丹寨县排调镇:分布区域30亩,为人工栽培型茶园,乔木,最大茶树直径40厘米,树高6米,树龄约200年。
晴隆县茶叶种植气候条件分析及气象服务措施摘要:茶叶是晴隆县的优势产业,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本文结合茶叶生长中的适宜气候指标,对晴隆县茶叶种植中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当地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茶叶种植,并提出了几点气象服务措施,以确保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叶种植气候条件气象服务晴隆县引言晴隆县种茶历史悠久,世界唯一的一颗茶籽化石就在该县境内笋家箐发现。
晴隆县在贵州省西南部,属于温和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天气凉爽、气候温和,有较好的光能资源且降水量充沛,比较适宜茶叶种植。
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晴隆县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对当地茶叶种植的危害较大。
为了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通过对晴隆县茶叶种植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给出气象服务措施,以更好地指导当地茶农科学进行茶叶种植。
1、晴隆县茶叶种植气候条件1.1温度茶叶种植中对温度条件有较高的要求,适宜种植在年平均气温为15~25℃,且年内超过10℃积温为5000℃左右的地区。
茶树种植中要求最低气温在10℃左右,若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茶叶则开始萌芽生长;春季温度对茶叶的影响要比夏秋两季要高,当日平均气温在20~25℃时,是彩叶生长旺盛期;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会减缓茶梢生长速度;若是日平均在35℃以上,茶叶将停止生长,若是这种高温天气持续数日,因新梢枯萎会造成茶叶掉落;在秋季,若是气温不足14℃,秋梢生长将会停止;从12月份往后,日平均气温不足10℃茶树会冬眠;当温度在2℃以下,茶叶将会枯萎;温度在-2℃以下,大部分茶花将会脱落,直到死亡。
昼夜温差对茶树内光合物质积累有较大影响,因白天温度高,在光合作用下有很多光合物质形成,夜晚温度偏低,呼吸产物消耗量下降,较大的昼夜温差可提升茶叶产量。
晴隆县年平均气温为14.0℃,1月平均气温为4.6℃,最低为0.4℃,极端最低气温为-6.2℃;7月平均气温为21.0℃,最高年为22.0℃,极端最高气温为33.4℃,≥10℃的年积温为4070.1℃。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岑溪市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是一个以茶叶种植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岑溪市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古茶树资源。
这些野生古茶树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商业开发价值。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的特征1. 地理环境:岑溪市地处南岭山脉的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岑溪市的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这种多样的地形为野生古茶树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环境。
2. 茶树种类: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大叶种茶、小叶种茶、中叶种茶等多个品种。
这些茶树品种因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所以具有更加浓郁的香气和更高的活性成分,受到茶叶收藏和贸易市场的青睐。
3. 历史悠久: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大多生长在偏远山区和原始森林中,其生长环境非常原始和稳定。
这些野生古茶树生长历史悠久,茶树树龄普遍在上百年以上,甚至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因此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二、开发利用现状调查1. 现状分析:目前,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野生古茶树仍处于自然状态,未经人为干预。
一些茶农和茶企开始对野生古茶树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出了一些野生古茶树茶园和茶叶产品。
2. 开发方式:开发利用野生古茶树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保护开发,保护现场完整的野生古茶树,通过观赏和科考等方式进行非破坏性开发利用;二是人工种植,将野生古茶树移植到茶园中进行栽培,生产出高品质的野生古茶树茶叶。
3.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野生古茶树资源的认可和重视,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保护开发和生态旅游将成为未来的热点;人工栽培和加工生产也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
三、发展建议1. 加强保护措施:针对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开发,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和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野生古茶树的生长环境和生态平衡,防止过度开发和滥伐破坏珍贵的野生古茶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