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方言中介词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试述广南方言动词的完成体【摘要】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聚居的地方。
广南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
广南方言动词的完成体结构比普通话复杂,别具一番特色。
本文试图从已经完成体和将来完成体两方面来探讨广南方言动词丰富的完成体结构。
【关键词】广南方言动词完成体已经完成体将来完成体【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197-02体貌范畴一直是语法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方言学研究的热点。
“体”又叫“动态”或“情貌”,它强调的是行为动作在某一种“时”中进行的方式或状态。
“体”与“时”有关,但它并不是为了表述动作发生的时间,而是为了表述某行为动作在某一时间阶段上的“特定状态”。
汉语普通话动词的完成体主要采用“v+过”或“v+了”结构来表达。
笔者曾经对广南方言语法进行过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广南方言动词的完成体的结构形式比普通话丰富得多。
本文试图从已经完成体和将来完成体两方面来探讨广南方言动词的完成体结构。
一已经完成体1.v+倒“倒”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好”,常用于“v+倒+的”格式中,其后不带宾语。
例如:钱是准备倒的,直接拿克得了。
(钱是准备好了的,直接拿去吧。
)衣服洗倒的,挂起就是。
(衣服是洗好了的,挂着就行了。
)2.v+起“v+起”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常用于“v+起+的”格式中,其后可带宾语,如带宾语,宾语要放在“起”后。
例如:昨天我去你家,门是关起的。
(昨天我去你家,门是关着的。
)他妈煮起饭的,端出来就吃。
(他妈把饭煮好了的,端出来就吃。
)3.v+掉第一,“v+掉”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其后可带宾语,如带宾语,宾语要放在“掉”后。
例如:他昨天就病掉。
(他昨天就病了。
)他打掉针就回克了。
(他打了针就回去了。
)第二,“v+掉”有时除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还暗含“该动作不可挽回”的意思,其后不能带宾语。
汉语介词“在”与其越南语对应介词的异同
刘汉武
【期刊名称】《国际汉语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汉语介词"在"的越南语对应介词有"o""tai""vao"三种形式。
它们都可以和名词性词语搭配构成介词结构,可位于句首或谓词之后,有的可以位于谓词之前。
它们的语法意义不完全等同。
表示处所时,"在"与"o""tai"对应;表示时间时,"在"与"vao"对应;"在"还可以表示范围、条件、行为的主体;"o"还可以表示起点、对象。
"在""vao"都可以用于口语、书面语,"o"一般只能用于口语,"tai"一般只能用于书面语。
【总页数】7页(P100-106)
【作者】刘汉武
【作者单位】胡志明市银行大学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
【相关文献】
1.汉语介词“跟”和越南语介词“vó'i”的异同 [J], 刘汉武;丁崇明
2.汉语单双音节对应介词的音节伸缩问题 [J], 王用源;叶倩倩
3.汉语介词\"在\"和蒙古语对应表达形式的对比研究 [J], 艾敏
4.浅析汉语介词“对”与韩国语“■”的对应关系 [J], 杨柳;金龙;
5.汉语介词与英语介词之异同 [J], 赵斐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广南话中的连词摘要:本文描写与分析了广南话中表达各种逻辑关系的连词,充分展现了广南话中连词及复句表达的特点。
关键词:广南话共同语连词关系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壮、苗、瑶、彝、汉等多种民族。
广南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
由于其特殊的语言环境,广南话表现出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
广南话中有许多与共同语不同的连词,由它们构成了许多不同逻辑关系的复句。
一、并列关系1、表联合的并列连词“跟”、“挨”、“恩”、“参”既是介词又是连词,作连词时,意义用法相当于共同语中的“和、与、及”,表示联合关系,四者可互换。
例:他家爹跟/挨/恩/参我家妈是中学同学。
(他爸爸和我妈妈是中学同学。
)我买了苹果、梨子跟/挨/恩/参香蕉。
(我买了苹果、梨子和香蕉。
)2、表并存的并列连词“一面……一面……”和“一伴……一伴……”表示两种动作并存,意义用法相当于共同语中的“一边……一边……”,二者可互换。
“面”要念阴平。
例:我们一面吃一面看电视。
(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电视。
)他一伴工作,一伴读书。
(他一边工作,一边读书。
)3、表取舍的并列连词“要么就……要么就……”在广南话中都表示取舍。
例:要么就你当书记,要么就他当书记。
(要么就是你当书记,要么就是他当书记。
)要么就是你干的,要么就是他干的。
(或者是你干的,或者是他干的。
)二、递进关系1、“不光光(是)……还/也……”、“不单单(是)……还/也……”、“不仅仅(是)……还/也……”三者都可表示递进关系,其意义和用法相当于共同语中的“不但……而且……”,三者可互换。
例:他不光光是学习好,身体也好。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身体也好。
)我不单单喜欢乒乓球,还喜欢羽毛球。
(我不但喜欢乒乓球,而且还喜欢羽毛球。
)他们吵架不仅仅是为了钱,还因为其他原因。
(他们吵架不仅是为了钱,还有其他原因。
)2、又还意义、用法相当于共同语中的“而且”。
例:今天风大了不得,又还下倒雨。
晋南稷山方言中几个特殊介词的用法语言研究晋南稷山方言中几个特殊介词的用法毛淑平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的比较。
渐进比旬的前后两个比较项都是数词“一”量词,两个摘要:本文对稷山方言中的个特殊介词“赶”】比、“好”】和、“有”】比、“撵”【至、比较项的量词应为同一个量词。
这种格式也用介词“赶”。
例如:几外娃一外赶一外省事儿【口 ?】。
几个孩子一“切”【】到、“问”】‘‘还”】向的独特用法逐个进行了分析。
个比一个懂事。
关键词:稷山方言:特殊介词;虚词庄稼一茬赶一茬好。
庄稼一茬比一茬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天气一天赶一天暖和。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中学的学生一年赶一年少。
中学的学生一年比一年文章编号: ?少。
稷山相传是后稷最初教民稼穑的地方,因位于山西省南部生意一回赶一回难。
生意一次比一次难做。
的稷王山下而得名。
稷山方言属于中原官话。
稷山方言的介词猛雨一阵子赶一阵子大。
雷阵雨一阵比一阵大。
. . 极比句是稷山方言的虚词中较有特色的一类词。
极比句表示在与同类的事物的比较中胜出或不及。
极比旬比较的是一种事物与同类事物所有事物的差别,所比较的对象的范“赶”比/到/从围比较宽泛,往往是遍指或是任指,这种格式用介词“赶”。
“赶”在普通话里是个动词,表示“追赶、驱逐”的意思,而在比较项都赶比较项稷山方言中,却是一个常用的介词。
主要有表示比较和表示时例如:随管【 ?】哪外都赶这娃省事。
任谁也比这个间两种用法。
孩子懂事。
. 表比较的介词“赶”到外面?做啥都赶在屋受苦强。
到外边干表比较的介词“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比”,可以用于差比什么都比在家里干家活儿强。
句、渐进比旬和极比旬三类句式当中。
城里头啥【口】东西都赶咱只哒贵。
城里面什么东西. . 差比句中的介词“赶”都比咱们这儿贵。
、比较项赶比较项比较项赶比较项都这是稷山方言比较句中最常见的一种格式。
比较介词“赶”例如:这女子赶哪外都乖。
咱这闺女比哪个都听话。
前后的两个比较项,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用介稷山枣赶哪哆【枣都好吃。
广南方言的词缀特点
董彦屏;张义妮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35
【摘要】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聚居的地方。
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
广南方言词缀极为丰富,其中,形容词词缀尤为突出,名词词缀次之。
本文主要从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数词等五方面来讨论广南方言中较有特色的词缀。
【总页数】3页(P232-233,391)
【作者】董彦屏;张义妮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12
【相关文献】
1.语言接触下弱势方言的微观演变分析--以商洛客家方言词缀的使用分析为例
2.牛蹄赣语方言岛方言词缀研究
3.例析新乐方言中常见词缀的用法及特点
4.赣语新余方言的小称词缀"的"及其他相关词缀
5.通城方言双名词词缀中的前词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南汉族源流及方言拾趣截止2010年底,广南县总人口779520人,其中,汉族296502人,占38%,仅次于壮族。
广南的汉族均属于外来民族。
其成份构成比较复杂,称得上来自“五湖四海”,祖籍源流大体上为现今的江西、湖南、江苏、湖北、河南、四川、贵州、重庆、广东等十多个省(市),来源大致通过六个渠道:一是实行军屯戎边,军士落籍,其中,尤以明朝“洪武调卫”为之最;二是“改土归流”制度推行,明朝于隆庆元年(1567)推行“流官”制度始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先后任命知府、知县、县佑或县长230任,内陆汉族官员到任,亲朋好友群带依附前来淘金或谋发展;三是朝庭流放,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及养子岳云被冤杀后,将其眷属流放广南府,现已延续至第三十几代人的岳姓均属于岳飞的后裔;四是遭受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为谋生计背井离乡而来,尤以“楚蜀黔粤之民,携挚妻孥,风餐露宿,视瘴乡为乐土”者居多;五是经商做生意,商贾定居,“汉族占街头”特指的这部分汉族,据统计,建国初广南县城内有屠行40户,其中湖南籍经营者就达39户之多,各种商号也都属各省汉族人经营;六是解放大西南时,部队留下了大批官兵骨干执掌和充实各级政权机构、群众组织人员以及六十年代以后少部分支边青年安家落户、大中专毕业分配等;七是部分国民党部队溃逃时残兵败将隐匿流落。
由此可知,说广南汉族构成复杂,来自“五湖四海”,应是恰如其分的。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族群记忆的印迹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它的被同化和改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相对说来,居住在城镇街道的汉族,其语言与当地壮族同化较深,日常所使用的汉语方言区别不很大,而居住在广大边远农村山区的汉族,其语言与当地壮族同化则较浅,虽然有密切接触,但日常所使用的方言基本仍保持着原籍方言,同时,由于汉族的来源渠道不同,而方言也各异,也存在着互相影响融合的问题,通过初步调查考证,来自于贵州、四川和重庆的这部分汉族,其祖籍多数均属于江西,迁徙路线大体是原籍——湖(南)广(西)交界——西进至贵州、四川(重庆)——最后进入云南,之所以到云南,据民间口石碑相传,说云南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雨量充沛,一根仙米(汗菜)杆能够担起一挑水等美妙传说,由于受心里向往的趋使,也就成了当今的现实,同时,在迁徙过程中,也难免吸引和裹挟着当地原居民族加入庞大的队伍。
广南壮族汉语方言拾趣所谓方言,也就是地方语言或土语,它作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中国之大,称得上是无事不有,无论某一民族聚居或多种民族杂居的地方,都有其自己的方言土语,而且,这些方言土语相对普通话标准音来说,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可谓五花八门。
具体到一县城、小到乡镇所在地乃至一些自然村寨,都存在有方言的问题,这在边疆多种民族杂居的地方,显得尤为突出。
正如俗话所说,入乡随俗、见子打子,到哪山砍哪柴,我们每个人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和居住或到一个新的地方,适应和融入语言环境十分重要,学习、掌握和了解当地方言,就会缩短和消除相互交往中的距离,沟通和增进感情,融入生活,否则,就象是有一层纱或一张纸隔着一样,说话办事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始终处于不合群、不和谐的尴尬境地,譬如象到壮族聚居地区开展工作,如果不理解壮族汉话“杀老汉(项),晚上板凳砍你头,牛皮垫你腰”(汉语即:杀鹅来做菜,生活困难,条件不好,晚上睡觉用木板凳做枕头,牛皮垫床之意)的意思,就会造成误会,虚惊一场,甚至逃之夭夭或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来。
广南属于云南省的壮族聚居地区,据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云南省有壮族人口121.5万人,其中,广南县有332890人,占全省壮族总人口的27.4%。
居住在广南县境内的壮族分为侬、沙、土三个支系,属于古骆越即百越民族西方部分的后裔。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广南就是古句町王国的故地,到唐宋时期,为僚子部(侬氏据地)和特磨道建置,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广南西路宣抚司,明朝设置广南府,1913年始为广南县至今。
追溯历史发展脉络,广南在从唐朝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均由侬氏壮族头人(土司)管理统治。
在这1300多年的时间中,由于朝庭对汉、蒙、满地方官员的委任,内陆民族视壮乡为乐土的不断进入,以及壮民族内部的迁徙互动,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促成和催生了以当地壮语为母语、多元文化因子共生互存文化发展格局的形成,而且也派生出了民族特色浓郁,独具特点的广南地方方言。
粤语常用字佢(qu)他或她(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乜(mie)什麽(你讲乜啊?)嘅(ge)的(喱个系我嘅女朋友。
)嬲(niao)生气(我好嬲你!)系(xi)是(你真系个好人嘞!)咁(han)如此,这样(咁都得?)哋(die)相当馀国语中的“们”字用法(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唔(en)不是(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睇(di)看(今晚我哋睇电视罗!)啲(di)的,那些(喱啲系乜嚟嘎?)冧(lin)陶醉(我好冧啊!)冇(mao)没有(我冇钱啦!)惗(nie)想(惗紧乜嘢啊?——再想什麽?)嘎(ga)语气助词(如系唔系嘎?)咩(mie)什麽(你讲咩啊?)嗻(zhe)语气助词(系咁嗻)嗟(jue)语气助词嚟(li)来(过嚟啦!)叻(li)很棒(你好叻啊!)喱(li)那(喱啲系乜嚟嘎?)咪(mi)不要(咪搞我!)梗(geng)当然(梗系啦!)喺(bei)在(你喺边喥啊?)抦(bing)殴打(信唔信我柄你啊?)啵(bo)语气助词(系啵!)俾(bi)给(快啲俾钱!)嘈(cao)吵(你哋唔好咁嘈啦!)噏(xi)唠叨(你唔好再噏我啦!)掟(ding)扔(垃圾唔好乱掟啊!)嘞(le)语气助词(你真系个好人嘞!)靓(liang)漂亮或表示幼稚(你好靓女啊!)囖(lo)语气助词(就系囖)揾(wen)找(搵到工啦?)嗮[嘥] 浪费(真系嗮气嘞……)攞或摞(luo)拿(攞钱去边啊?)咦[噫] (yi)语气助词(咦?你系边个?)咗(zuo)了(你食咗饭未啊?)喔(wo)语气助词(系喔。
)疴(ke)拉(尿)(我去咗疴尿啊!)拗(ao)矛盾(你哋喺喥拗紧乜啊?)乸(na)雌性(乜佢咁乸性嘎?)撩(liao)挑(你唔好撩起我把火啊!)拎(lin)拿(拎部电脑去整先。
)啖(dan)量词,相当於“口”(饮啖水先!)憇(qi)哄(憇细路仔咩?)呃(e)骗(我读得书少,你唔好呃我!)掂(dian)完结(我搞掂嗮啲嘢啦!)唓(che)语气助词,表示鄙夷(唓,又吹水!)嘢(ye)东西(咩嘢嚟嘎?)瞓(fen)瞓觉(睡觉一啲好地道嘅粤语词汇开片(打群架,动刀动武。
广南方言中的介词
【摘要】广南方言的介词远远比普通话中的介词丰富,本文从表“处置”义、引进动作对象、表“方向”义、表“存在”义、表“趁”义、表“好像”义、表“用”义、表“沿、顺”义、表“凭借、依照”义、表“跟随”义等十个方面来展现广南方言介词的特点。
【关键词】广南方言普通话介词引进宾语)
广南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城,这里居住着壮、苗、瑶、彝、汉等多种民族。
广南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
由于其多民族语言环境,广南方言表现出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
笔者曾对广南方言语法进行过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广南方言的介词远远比普通话中的介词丰富,具体表现如下:
一、表示“处置意义”的介词
1、引进“受事对象”的介词
广南方言的引进“受事对象”的介词有“挨”、“恩”、“参”、“拿”、“跟”、“帮”、“给”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把”,其后跟受事宾语,表对宾语进行某一动作的处理。
这七者可以互换。
例:你进来的时候要挨/恩/参/拿/跟/帮/给门关起。
(你进来的时候要把门关上。
)你挨/恩/参/拿/跟/帮/给这个本子拿给他。
(你把这个本子拿给他。
)他挨/恩/参/拿/跟/帮/给我的书打失了。
(他把我的书弄丢了。
)
广南方言还有一个介词“管”,也有“把”的意思,其后加受事宾语,但是,与上述七者不同的是,它后面的及物动词一般只能是“叫”、“喊”等表示“称作”意义的词。
例:我们管这份米喊“耳块米”。
(我们把这种米叫作“耳块米”。
)
我们管他叫“女人”。
(我们把他叫做“女人”。
)
2、引进“施事”的介词
广南引进“施事”的介词有三个:“挨”、“着”、“给”。
其中,“挨”、“着”可互换,都相当于“被”,其后的“施动者”可有可无。
而“给”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让”,其后必须有施动者。
例:房子挨/着烧了。
(房子被烧了。
)
他挨/着打了。
(他挨打了。
)
我的手挨/着/给开水烫着。
(我的手被开水烫了。
)他挨/着/给老师骂了一台。
(他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
二、引进动作针对对象的介词
常用介词“挨”、“恩”、“参”、“跟”、“找”、“望”、“冲”、“管”等词来引出动作针对的对象,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向”、“对”。
当需要动作针对对象做出相应动作时,它们之间可互换,但“冲”有不礼貌的意味。
例:她天天挨/恩/参/跟/找/望/管/冲她家爹要钱。
(她天天向她爸爸要钱。
)挨/恩/参/跟/找/望/管/冲他要锄头。
(向他要锄头。
)
当不需要动作对象做出相应动作时,不能用“管”。
例:她昨天挨/恩/参/跟/找/望/冲我哭。
(她昨天对我哭。
)
她今天挨/恩/参/跟/找/望/冲他说。
(她今天对他说。
)
“按”也可引出动作对象,但后面常跟让人不舒服的动词。
例:她一天按我说。
(她总是说我。
)
他老是按我发脾气。
(他老对我发脾气。
)
三、表“方向”的介词
广南方言中,常用“往”、“朝”表示动作的方向,目的。
有意思的是,广南方言中的“往”既可以来表示普通话中空间上的“起始义”,又可以表示普通话中空间上的“目的义”,具体意义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而且,“往”还可以表示时间上的“起始义”。
例:你往哪点来?(你从哪儿来?)
昨天我往早上7点走,晚上8点就到家了。
(昨天我从早上7点走,晚上8点就到家了。
)他往广一中那边走了。
(他向广一中那边走了。
)
另外,广南方言也用“朝”来表示动作的朝向、目的,与普通话一致。
例:他家爹朝莲湖那边跑过去了。
(他爸爸向莲湖那边跑过去了。
)
四、表“存在”的介词
广南话中”安”与“在”并存,表示“存在”,“安”更为常用。
例:安桌子上有个碗。
(在桌子上有个碗。
)他一天安家睡觉。
(他一天在家睡觉。
)
五、表“趁”的介词
广南方言常用“趁倒”、“趁起”、“借倒”、“借起”来表示普通
话中的“趁”,其用法与“趁”相似。
例:
他趁倒我么注意拿了我的钱。
(他趁我没注意拿了我的钱。
)
你要趁起这个机会赚一把。
(你要趁这个机会赚一把。
)
她姐借倒这个机会去大理旅游了一转。
(她姐趁着这个机会去大理旅游了一转。
)
这下借起风船走的快了不得。
(这会儿趁着风船走的很快。
)
六、表“好像”的介词
“像……样的”、“像和……样的”、“跟……样的”、“跟和……样的”表示“好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好像……似的”。
例:一天哭形形的她,像哪个欺她样的。
(她每天都泪眼婆沙的,好像哪个欺负她似的。
)唱点歌跟鬼叫样的。
(唱起歌来好像鬼叫似的。
)
七、表“用”的介词
广南方言中,“拿”、“抬”与“用”并存,“拿”与“抬”更常用。
例:
他拿左手写字。
(他用左手写字。
)你抬哪样装纵多苹果。
(你用什么来装这么多苹果。
)
八、表“沿、顺”的介词
广南话也有“沿”、“顺”,但喜欢在后面加“倒”或“起”,即“沿倒”、“沿起”、“顺倒”、“顺起”。
例:
你沿倒这条街走。
(你沿着这条街走。
)
我沿起房子走了一圈。
(我沿着房子走了一圈。
)
他顺倒莲湖跑步。
(他顺着莲湖跑步。
)
他顺起我画的路线走。
(他顺着我画的路线走。
)
九、表“依照”、“凭借”的介词
广南方言表“依照”、“根据”、“凭借”的介词有:“按”、“照”、“仿”、“打”、“像”、“凭”等。
例:
今年的补贴按/仿去年的发。
(今年的补贴按照去年的标准发。
)像他这种说,我们肯定输了。
(按照他这种说法,我们肯定输了。
)打/仿你这种做么,十天也完不成。
(按照你这种做法,十天也完不成。
)
你要像/仿他弄做。
(你要像他那样做。
)
你凭哪样喊我去。
(你凭什么叫我去。
)十、表示“跟随”义的介词
广南方言用介词“尾”,来表示“跟随”意义。
例:
你快点尾他去。
(你快点跟随他去。
)
她姑娘一天尾倒她。
(她姑娘一天跟着她。
)
在广南方言中,没有表“替代”的介词,常用动词“顶”、“抵”表“替代”。
例:
我今天顶/抵他上班。
其它介词,如“除了”、“为了”、“比”、“到”等,与普通话差不多,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云南省语言学会、西畴县志编篡委员会《西畴方言志》,语
文出版社,1993年。
[2]黄伯荣《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
[4]黄伯荣等《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5]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