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防入侵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重点知识速记

安防入侵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重点知识速记

安防入侵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重点知识速记
安防入侵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重点知识速记

一、入侵报警系统

1、系统接线:AC18V电源→键盘→报警输出(声光报警)→防区(门磁、探测器、紧急按钮等)

2、学习任务:

(1) 布防:撤防状态下直接按“布防”键;

(2) 撤防:按“撤防”键+147258+确认;

(3) 查询:CF状态下,进入+123456+确认+00(第1条)+确认;[00-35代表第1条至第36条记录];

(4) 恢复出厂:进入+123456+确认确认+99+确认,倒计时18秒完成;

(5) 布防延时:进入+123456+确认确认+01(3S)+ 确认;[00代表不延时,3为倍数,01-85代表延迟03-255秒];

(6) 报警延时:A:进入

B确认+01(3S)+确认;[00代表不延时,3为倍数,01-85代表延迟03-255秒];

C确认+需要延时的防区号(1\2\...8)+确认;[默认1234防区,注意只输一位数字];

(7) 24小时防区(不受撤防影响):

A:全局防区(默认):进入+123456+确认+15+确认+12345678(有线防区)B12345678(无线防区)+确认;

B:注意:无线防区用*号键输入B字母,只需开始输一次B字母,B12345678分别代表显示屏上的11~18号防区;

C:实例:把124小时防区的方法:进入+123456+确认

确认+2345678*12345678+确认;

确认+234+确认;[这里设置周界防区,系统默认1234防区,要设置发热防区不需要按键]

确认+00+确认;[这里设置旁路防区,系统默无防区显示——,输入00代表清楚旁路防区] 步骤四:在CF状态下测试24小时防区是否设置生效。

(8)无线防区:进入+123456+确认确认+无线防区编号(01-08,对应显示屏11-18号防区)+确认+显示屏显示18秒

倒计时的时候触发无线门磁返回51代码之后+确认。

[注意:输入无线防区01-08代码代表显示屏11-18号防区,无线触发前可以在51代码后输入相应01-08

代码删除所有无线防区,每一次输入防区号之后要确认,按“#”键删除无线防区也要确认]

3、综合操作任务:

二、视频监控系统

1、系统基础知识:

硬盘录像机:用户名admin;密码12345 (新系统密码qaz12345)

高速球电源:AC24V; 声光报警器:DC12V;

声光报警器接线:正极直接DC12V正极,负极先接面板第二行侧OUT端正极,后从OUT负极接到DC12V负极硬盘录像机面板的“VIDEO IN 1234”对应系统的“通道1234”;

硬盘录像机面板RS485下面一行3个黄色IN为报警联动出发防区,对应系统“本地123”

远程工位球机穿管接线:P+/P-接AC24V;RS485接T+/T-,V接视频线;

远程工位球机本体接线:电源线:红线(正极);黄线(负极)

RS485线:绿线(正极);蓝线(负极)

BNC信号头:灰色线(接铜芯);棕色线(接屏蔽网)

远程工位球机地址码与波特率设置方法:

远程工位彩色半球接线:只需要用电源适配器接220V电源;BNC头视频线接通;

2、系统操作:

(1) 恢复默认参数:系统设置→→缺省设置;

(2)云台设置:通道管理→→云台配置;[波特率2400;协议PELCO-D;地址码7(高速球)和3(云台)]

预置点及巡航设置

(3)图像报警:通道管理→→移动侦测→→设定区域→→处理方式;

(4)联动报警:系统配置→→报警配置→→报警输入→→处理报警方式→→处理方式

(5)弹出报警界面设置:系统配置→→预览配置→→基本设置→→报警触发端口改为“主CVBS”应用,其它不动

(6)录像设置:设置相应通道的录像设置模板

(7)录像回放:选择“事件回放”→→类型选择移动侦测、报警→→搜索

3、客户端软件操作

(1)首先确保电脑以及网络球在接线架的端口用网线连接到了交换机上,然后监控系统软件通道管理添加IP通道,

切换画面为多画面才能调出IP网络球显示窗口;

(2)打开电脑IMS4200客户端,用户名admin,密码123456;

(3) 添加设备:自动搜索,正常会找到监控主机和网络球,双击提示添加设备,自定义名称,注意添加监控主机设

备的用户名与密码要与监控系统一致,用户名admin;密码12345 (新系统密码qaz12345);

(4)设备管理→主预览→监控点配置→拖动或者单击在右侧显示→设置移动侦测、遮挡报警、视频丢失、云台控制等;

(5)设备配置→报警配置→设置A1/常闭/联动控制/设置完成→保存系统重启;

(6)录像计划:改成报警模板;

(7)事件搜索:选择分组/监控点进行搜索。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项目设计规范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1 总则 1.0.1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 1.0.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 2 术语 2.0.1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alarm system (IAS)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 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 2.0.3故障状态fault condition 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2.0.4防拆报警tamperalarm 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2.0.5防拆装置tamper device 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组件或其部分的装置。 2.0.6设防set condition 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 2.0.7撤防unset condition 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解除警戒状态的操作。 2.0.8防区defence area 利用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并在控制设备上能明确显示报警部位的区域。 2.0.9周界perimeter 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安防】智慧城市-综合管廊入侵报警系统方案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城市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综合管廊是城市的基础工程,是市政工程中与生产生活高度相关的系统工程,而城市综合管廊报警系统设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城市的发展,维安达斯将对综合管廊报警系统进行简单的概述,并提出了综合管廊报警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进而促进城市进程的向前发展。 城市综合管廊也称综合管廊,集电力、通信、燃气、给水、中水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市政管线于一体,城市综合管廊一般是在城市地下建造,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其包括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电缆沟,根据规划要求集中敷设在同一个构建物内,实施统一设计、施工、管理的市政公用隧道空间,并且还具备排水、照明、通信和报警等功能,城市综合管廊一般采用集约化的设计理念有效地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地下空间资源,也杜绝了各专业管线分别不定期开挖,对道路通行和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彻底解决了“拉链路”问题,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减少城市污染,为城市运转提供应有的能源,从而保证城市运转的高效,综合管廊的常见报警对象包括:综合管廊内有害气体浓度,环境温、湿度,通风、消防、门禁、入侵检测、视频监控、巡更等。 城市综合管廊安全防范系统的必要性

中必须要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与此同时,在设计的时候也要按照国家的流程来走,保证综合地下管廊的安全性能够全面落实,能够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当中,按照各个不同的相关系统进行设计,保证综合地下管廊内部所有的监控系统的绝对安全。 综合管廊安全防范系统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相信也是每一个综合管廊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都会涉及到的一个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他可以安装在每一个地方,当然因为综合管廊本身地下空间有限,因此在安装的过程当中,最好是安装一些人员出入厂区较多的地方,这样的话就能够对整个综合管廊的内部有一个大体上的把握,或者说在一些自然的卸料口以及进风口进行有效的安装,在防火区域当中,同样也要安装一些带有视频监控的相关系统,每一个视频监控不应该超过100米的范围,也就是说摄像头在安装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有效的距离,才能够保证综合管廊内部的监控没有任何的死角。 综合管廊安全防范系统当中,同样也包括防入侵系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在整个防入侵系统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有效地对内部的所有情况实现各种监测,这是综合管廊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整个综合管廊在没有任何人为监控的状态之下,不会被其他的外来人员入侵,通过建设防盗报警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 在综合管廊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过程当中,同样也要对出入口进行相关的设计,因为这里面能够采用一些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进行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 4、综合管廊入侵检测报警系统的构成 本工程综合报警系统的系统由报警管理中心、报警中心控制室机房、现场检测及控制三部 分组成。入侵检测系统实现重要位置的人员入侵检测和报警功能,在报警中心控制室机房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验收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验收

3.4.1任务目标 掌握入侵报警系统工程检查与测试的要点和方法,了解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验收的方法。 3.4.2任务内容 (1)入侵报警系统检测; (2)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验收。 3.4.3知识点 1.入侵报警系统的验收流程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验收,主要是根据《条例》和《实施办法》规定,依照《规则》实行。《条例》和《实施办法》属行政法规,《规则》是强制性行业标准,属技术法规范畴,必须强制执行。(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和GA / 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详细条款请查询相关文件资料) 《规则》为安全防范系统标准体系之一,是与公安部行业标准GA / 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的配套标准,执行时下列所有被引用标准中的相关条文也应强制执行。 国家标准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 50057—19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 / T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 / T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GA / 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行业标准GA / 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行业标准JGJ / T16—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规则》对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质量验收,提出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一、二级工程的验收应严格执行《规则》的主要条款,三级工程的验收参照《规则》可适当简化。三级工程的验收可适当简化,标准中有明确说明的,按规定执行,标准中没有明确说明的,由验收委员会(验收小组)决定并执行简化操作。 (1)工程验收内容 工程验收内容包括:合格性指标、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报告、不合格项处理,其中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结果列表,不合格项处理包括系统基本合格应明确整改内容和措施。将整改结果作为系统检测报告附件,在系统验收时一并提交。系统不合格,必须限期整改。根据不合格的具体情况,确定整改期限,在整改后重新进行检测。 (2)检测机构 检测须由获得国家认可的相关检测机构承担,检测完成后由检测机构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 (3)验收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有关人员参加的验收组进行。 a)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b)验收条件 系统检测报告。 系统运行报告。 (4)文档 在对系统验收时应出具以下技术文档: a) 招标文件; b) 投标文件; c) 合同书; d) 系统工程设计文件; e)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f) 材料设备接收单及合格证及关键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g) 工程变更说明文件;

安防监控基础知识汇总大全

安防监控基础知识汇总大全 本知识章节有珠海易云科技提供 一、镜头探析 1.镜头的种类(根据应用场合分类) 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观察范围较大近处图像有变形。 标准镜头:视角30度左右,使用范围较广。 长焦镜头: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十毫米或上百毫米。 变焦镜头:镜头焦距连续可变,焦距可以从广角变到长焦,焦距越 长则成像越大。 针孔镜头:用于隐蔽观察,经常被安装在如天花板或墙壁等地方。2.被摄物体的大小、距离与焦距的关系 假设被摄物体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w.h,被摄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为 l,镜头的焦距为f。 3.相对孔径 为了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的大小,在镜头的后部均设置了光圈。 假定光圈的有效孔径为d,由于光线折射的关系,镜光实际有效的有效 孔径为d,比d大,d与焦距f之比定义为相对孔径a,即a=d/f,镜头的相对孔径决定被摄像的照度,像的照度与镜头的相对孔径的倒数来表 示镜头光圈的大小。f值越小,光圈越大,到达ccd芯片的光通量就越大。所以在焦距f相同的情况下,f值越小,表示镜头越好。 4.镜头的焦距 1)定焦距:焦距固定不变,可分为有光圈和无光圈两种。

有光圈:镜头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根据环境江照的变化,应相应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人为手工调节光圈的,称为手动光圈。镜头自带微型电机自动调整光圈的,称为自动光圈。 无光圈:即定光圈,其通光量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用于光源恒定或摄像机自带电子快门的情况。 2)变焦距:焦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被摄物体的图像放大或缩小。常用的变焦镜头为六倍、十售变焦。 三可变和二可变镜头 三可变镜头:可调焦距、调聚焦、调光圈。 二可变镜头:可调焦调、调聚焦、自动光圈。 5.先配镜头原则 为了获得预期的摄像效果,在选配镜头时,应着重注意六个基本要素: a)被摄物体的大小 b)被摄物体的细节尺寸 c)物距 d)焦距 e)ccd摄像机靶面的尺寸 f)镜头及摄像系统的分辨率 操作步骤: *移开镜头防尖装置,连接上镜头。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 设计规范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

1 总则 1.0.1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1.0.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1.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1.0.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 2 术语 2.0.1入侵报警系统 intruder alarm system (IAS)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它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报警状态 alarm condition 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2.0.3故障状态 fault condition 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2.0.4防拆报警 tamperalarm 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2.0.5防拆装置 tamper device 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组件或其部分的装置。 2.0.6设防 set condition 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 2.0.7撤防 unset condition 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解除警戒状态的操作。2.0.8防区 defence area 利用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并在控制设备上能明确显示报警部位的区域。 2.0.9周界 perimeter 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安防技术员基础知识试题复习过程

企业内部安防技术员基本知识试题 一、填空 1、目前市面上按照颜色分类的摄像机有:,,。 2、摄像机按照形状分类大概有:,,,。 3、彩转黑摄像机中的彩色最高线,黑白最高线。 4、彩色摄像机最高线,最低照度是 Lux。 5、黑白摄像机最高线,最低照度是 Lux。 6、目前摄像机的CCD尺寸都有,,,,。 7、常见摄像机的CCD品牌有,,,,。 8、镜头的接口都有,。 9、镜头中的三可变都有中文:英文:、中文:英文:、 中文:英文:。 10、摄像机支架分为。 11、摄像机工作电压一般是,工作温度是℃。 12、CCD的尺寸是指CCD图像传感器感光面的尺寸。 13、摄像机镜头就光圈来划分,可分为和两种。 14、摄像机中的双驱是指、。 15、硬盘录像机分为、二种。 16、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硬盘录象卡压缩方式主要有、。 17、一般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主要是指:。 18、监控系统的后端设备指:。 19、摄像机中的AGC代表、BLC代表。 20、摄像机的电源AC代表、DC代表。 21、摄像机控制线为芯。 22、目前常用解码协议有、、、。 23、常见的镜头大小都有。 24、一体机的CCD尺寸是。 25、摄像机镜头角度超过度为广角镜头。 26、电梯里一般用摄像机。 27、部分护罩带有雨刷。 28、一般我们看到产品介绍中看到的的F10通光亮是指。 二、单选题部分 1、在一个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中, A:技术防范手段是防范体系的基础。A:技术; B:人力; C:实体 2、某公司利用地球引力学技术,研发了一种软链式钥匙锁具,推进了 A:技术防范领域的发展。 A:技术; B:人力; C:实体 3、某公司财务室为了加强防范,在保险柜上安装了门磁报警系统,非法打开保险柜门后,报警系统自动向保安值班室发出电话报警,经安全专家检测,非法打开此种型号保险柜最快需要7分钟,掠取财物逃离现场需要三分钟,报警信息传到保安室需要30秒,保安跑步到现场需要5分钟,专家判定此技防方案。A:不合格;

安防监控基础知识汇总.doc

安防监控基础知识汇总 一、镜头探析 1.镜头的种类(根据应用场合分类) 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观察范围较大近处图像有变形。 标准镜头:视角30度左右,使用范围较广。 长焦镜头: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十毫米或上百毫米。 变焦镜头:镜头焦距连续可变,焦距可以从广角变到长焦,焦距越长则成像越大。 针孔镜头:用于隐蔽观察,经常被安装在如天花板或墙壁等地方。 2.被摄物体的大小、距离与焦距的关系 假设被摄物体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w.h,被摄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为l,镜头的焦距为f。 3.相对孔径 为了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的大小,在镜头的后部均设置了光圈。假定光圈的有效孔径为d,由于光线折射的关系,镜光实际有效的有效孔径为d,比d大,d与焦距f之比定义为相对孔径a,即a=d/f,镜头的相对孔径决定被摄像的照度,像的照度与镜头的相对孔径的倒数来表示镜头光圈的大小。f值越小,光圈越大,到达ccd芯片的光通量就越大。所以在焦距f相同的情况下,f值越小,表示镜头越好。 4.镜头的焦距 1)定焦距:焦距固定不变,可分为有光圈和无光圈两种。 有光圈:镜头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根据环境江照的变化,应相应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人为手工调节光圈的,称为手动光圈。镜头自带微型电机自动调整光圈的,称为自动光圈。 无光圈:即定光圈,其通光量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用于光源恒定或摄像机自带电子快门的情况。 2)变焦距:焦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被摄物体的图像放大或缩小。常用的变焦镜头为六倍、十售变焦。 三可变和二可变镜头 三可变镜头:可调焦距、调聚焦、调光圈。 二可变镜头:可调焦调、调聚焦、自动光圈。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设 计 技 术 方 案

一、入侵报警系统概述 系统采用总线制结构,每一个现场报警设备均有各自独立的地址,当发生非正常事件报警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报警来源,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报警区域位置,同时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光提醒保卫人员及时处理警情; 保卫人员可以在报警主机根据不同时段需要进行布防、撤防等操作,可以在电子地图进行相应的操作。报警管理软件具有报警信息的记录、统计、打印报表等相应功能。 二、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14-2015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2006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7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7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 50356-2005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155-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GY/T157-2000 《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WH/T 18-2003 《多通路音频数字串行接口》 GY/T187-2002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57-2000/J67-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T8898-2001 三、系统功能设计 在办公楼、培训信息楼设置报警系统,主控制设备设置在办公楼一层消防控制中心。 报警系统采用RS485总线方式传输,中心控制室设置报警主机,并通过电脑对报警主机进行管理以及电子地图直观的界面操作。可根据探测器布设区域的性质采取分区式布防,紧急按钮实时处于布防状态。

医院智能化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建设方案

医院智能化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建设方案 1.1系统概述 由于各类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日益加重,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报警系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防盗系统也越来越先进,一个电子防盗系统可以包括双鉴探测器、双束光电探测器、周界探测器、震动检测器以及紧急按钮等各种探测方式,从多种角度确保公共财产、个人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防盗报警系统主要由重要区域的红外/微波双鉴报警及特殊房间的紧急求助几部分组成。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实现不同的防范目的,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报警体系。 1.2设计原则 可靠性原则 联网报警系统是一个长期运行的系统,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是首先要考虑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后备以及灾难恢复系统,使系统在部分故障时仍然能够提供对用户的服务,并且能够很快的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扩展性原则 用户需求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相应的负荷也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按最经济的原则,规划成一个扩展性很强且在扩容升级时浪费最少的系统。遵循开放性原则,能够支

持多种硬设备和网络系统,软件支持二次开发。数据库系统和信息通讯枢纽采用标准数据接口,具有与其它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系统适应将来的广域扩展。 安全性原则 数据的安全性在任何系统予以高度重视,网络系统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黑客的入侵。对于物业管理人员以及调度也安排足够的权限控制,避免能够操作到不属于自己的数据。提供系统总体死循环检测及网管方案,实现对整个网络的自检、实时监控和自动故障报警检测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恢复。 标准性和先进性原则 系统实现时尽量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技术,保证技术实现的质量,以便于日常维护和系统的扩展。 系统采用成熟的高新科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实现需要的功能,既反应当今科技的先进水平,又具有发展潜力,保证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被淘汰。 1.3系统组成 联网报警系统由用户端、传输网络和接警中心组成,其中用户端包括各类探测传感器、控制主机;传输网络是TCP/IP网络;接警中心(消防控制室)则由报警主机、接警管理计算机、联动模块以及相应软件等组成。 整体系统的拓扑分布如下:

安防系统知识大全

一、概述 1、安防系统的基本概念 安防系统(Security & Protection System,SPS)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它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等的系统;安全防范可以如下定义: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安全防范的手段 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防范手段:人防、物防和技防。 安全防范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安全防范行业是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一个分支。就防范手段而言,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范畴。其中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防范手段,它们是安全防范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的防范手段也不断融入新科技的内容。技术防范的概念是在近代科学技术(最初是电子报警技术)用于安全防范领域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立防范手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防范概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技术防范”的概念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警察执法部门和社会公众所认可和接受,以致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新词汇,技术防范的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都

将或迟或早的移植、应用于安全防范工作中。因此,“技术防范”在安全防范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它已经带来了安全防范的一次新的革命。 安全防范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探测、延迟与反应。探测(Detection)是指感知显形和隐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发出报警;延迟(Delay)是指延长和推延风险事件发生的进程;反应(Response)是指组织力量为制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所采取的快速行动。在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手段中,要实现防范的最终目的,都要围绕探测、延迟、反应这三个基本防范要素开展工作、采取措施,以预防和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当然,三种防范手段在实施防范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基础的人力防范手段(人防)是利用人们自身的传感器(眼、耳等)进行探测,发现妨害或破坏安全的目标,作出反应;用声音警告、恐吓、设障、武器还击等手段来延迟或阻止危险的发生,在自身力量不足时还要发出求援信号,以期待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制止危险的发生或处理已发生的危险。 实体防范(物防)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现代的实体防范,已不是单纯物质屏障的被动防范,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地手段,一方面使实体屏障被破坏地可能性变小,增大延迟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体屏障本身增加探测和反应的功能。 技术防范手段可以说是人力防范手段和实体防范手段的功能延伸和加强,是对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技术手段上的补充和加强。它要融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intruder alarm system) 1.基本规定 2.设计要点 2.1.系统功能 2.2.系统系统种类与模式 2.3.系统安全性 2.4.系统可靠性 2.5.系统环境适应性 2.6.系统电磁兼容性 2.7.系统集成性、兼容性、开放性 2.8.电源、防雷与接地 2.9.线缆的选型

1基本规定 1.1.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根据各类建筑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管理的需要确定系统的 模式、系统相应配置的组合和系统功能相应达到的等级; (2)系统的组合及设备配置应以结构化、规范化的方式,并能适应工 程建筑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1.2.入侵报警系统应满足以下判别准则: (1)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引发报警信号。 (2)不需要的报警风险要减到最小。 (3)故障要以信号示知。 (4)系统试验能在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最小中断的情况下进行。 1.3.入侵报警系统对外联络应满足以下要求: (1)现场的声、光指示; (2)向远端报警接收中心或有关部门发送报警信息;

2设计要点 2.1.系统功能 应能符合GA/T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的“系统基本功能”的要求。 2.2.系统种类与模式 (1)系统种类 入侵报警系统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防抢报警系统、周界防护报警系统、视频移动报警系统、多路综合防护报警系统、报警联网系统等。但其构成的原理应是相同的。 (2)基本模式 由于所需防护的场所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的配置和组成会有较大的差异,在组建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机组合。入侵报警系统组建时,应按以下四类模式进行: 四类模式 ●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或联防警铃/或警号。 ●门、窗等处应设置防盗开关报警装置或其它报警装置。 ●报警控制设备应留有能与区域性报警联网的通信接口和启动本地 报警指示装置。 三类模式 ●对有条件的可对进入防护部位的通道、入口、窗口、通风口、天棚 等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防护部位应设入侵报警装置。

2020年(培训体系)安防行业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目录 ***闭路监控系统*** (4) 一、摄像机 (4) 1.基础知识 (4) https://www.doczj.com/doc/cf6469300.html,D摄像机的选择和分类 (5) https://www.doczj.com/doc/cf6469300.html,D摄像机的安装和调整 (7) 二、摄像机镜头 (9) 1.分类 (9) 2.正确选用摄像机镜头 (10) 三、监控外围设备介绍 (12) 1.云台 (12) 2.支架 (14) 3.防护罩 (15) 4.监视器 (15) 5.视频放大器 (15) 6.视频分配器 (16) 7.视频切换器 (16) 8.画面分割器 (16) 9.录像机 (17) 10.红外光投射器 (17)

11.云台镜头控制器 (17) 12.监听头 (17) 13.顺序式视频音频切换器 (17) 14.矩阵切换控制器 (18) 四、DVR(数字硬盘录像机) (18) 1.摘要 (18) 2.DVR的分类 (18) 3.DVR的选择分析 (19) 五、配线的技术要求 (19) 1.室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19) 2.室内配管的技术要求 (20) 3.空间探测器的安装技术要求 (21) 六、验收通则 (21) 七、监控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23) ***报警系统*** (28) 一、入侵探测器概述 (28) 二、红外对射探头 (33) 三、常用红外探测器 (35) 1、C&K常用探测器调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5) 2、C&K探测器的各种性能 (37)

四、报警控制主机 (41) 五、误报问题 (44) ***电子巡更系统*** (45) 一、功能介绍 (45) 1.1概述 (45) 1.2在线式巡更系统 (45) 1.3离散式巡更系统 (46) ***门禁*** (48) 一、门禁简介 (48) 二、门禁类别 (48) 三、系统组成 (49) 1.单门一体化简单系统 (49) 2.联网系统 (50) 四、门禁系统主要构件介绍 (52) 五、工作原理 (53) ***停车场*** (55) 一、概述 (55) 二、特点 (55) 三、停车场所具有的主要功能: (56) 四、主要设备功能 (56)

入侵报警系统图和入侵报警系统构成

入侵报警系统图和入侵报警系统构成 0 来源:未知时间:2015-04-05 10:09:31作者:王华丽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有关入侵报警系统图及入侵报警系统的概念和构成。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alarm system(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 【华强安防网讯】 本文详细介绍有关入侵报警系统图及入侵报警系统的概念和构成。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alarm system(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入侵报警系统构成 入侵报警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包括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传输设备、处理/控制/管理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部分构成。 前端探测部分由各种探测器组成,是入侵报警系统的触觉部分,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感知现场的温度、湿度、气味、能量等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适于传输的电信号。 操作控制部分主要是报警控制器。 监控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各子系统发来的报警信息、状态信息等,并将处理后的报警信息、监控指令分别发往报警接收中心和相关子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图

入侵报警系统设备构成 集中报警控制器: 通常设置在安全保卫值勤人员工作的地方,保安人员可以通过该设备对保安区域内各位置的报警控制器的工作情况进行集中监视。通常该设备与计算机相连,可随时监控各子系统工作状态。 报警控制器: 通常安装在各单元大门内附近的墙上,以方便有控制权的人在出入单元时进行设防(包括全布防和半布防)和撤防的设置。 门磁开关: 安装在重要单元的大门、阳台门和窗户上。当有人破坏单元的大门或窗户时,门磁开关将立即将这些动作信号传输给报警控制器进行报警。 玻璃破碎探测器:

视频监控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培训资料

目录 一、安防行业的现状 (1) 二、安防监控典型图例 (14) 三、AB设备 (19) 1.视频切换矩阵及音频切换矩阵 (20) 1.1 AB80-30系列视频切换矩阵 (20) 1.2 AB80-50系列视频切换矩阵 (20) 1.3 AB80-80系列视频切换矩阵 (21) 2.前端设备 (30) 2.1 AB一八8一体化快球系 列 (30) 2.2 AB云台系列 (30) 2.3 AB40解码器 (31) 3.AB键盘系列 (49) 3.1 主控键盘系列 (49) 3.2 分控键盘............................................ (49) 4. AB数字光端机系列 (50) 4.1 AB多模光端机 (50) 4.2 AB单模光端机 (51) 5. AB硬盘录像机及画面处理器 (52) 6. AB软件 (52) 7. AB辅助设备 (52) 8. AB设备联网的优势 (52)

安全防范的现状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对重要区域或远程地点的监视和控制,在银行、金融、水利、航运、零售、制造业、大型企业、治安、消防、小区安保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套优秀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动态地汇报被监测点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完整的备份资料可以随时进行分析调查。现在一般所说的数字化监控系统,是指监控系统的输入、控制、显示、存储这四大部分均采用数字化图像压缩处理持技术。它的另一特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图像,可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将现场图像传输到远端监控中心。可以说数字化监控系统的两大技术核心就是图像压缩存取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围绕这两种技术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就是数字化监控发展的历程。 目前市场上的监控系统分为以下几种: 模拟监控系统 模拟监控系统是一种传统的监控方式,由模拟摄像机设备组成。模拟系统由模拟摄像机采集视频信息,并通过视频线或射频线路直接输出到监视器,同时由录像机实时将模拟数据记录下来存档。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可靠性高,成本低。 数字网络监控系统 以太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网络已经深入到各个生产、生活领域。利用公司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来传输视频,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并节省成本。网络监控系统在某些领域已经取代了原有的模拟监控系统,并充分发挥了网络监控的优势。网络监控系统工程是由数字摄像设备采集视频信息,并以数字的方式通过有线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的设备,百兆以及千兆网络可以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以支持多个高质量并发视频流稳定地传输。缺点是必须依赖有线的网络,当被监控点没有固定网络的时候便无法传送实时的视频图像,并有受网络情况及病毒的制约。 移动数字监控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模拟监控和网络监控来说,移动视像监控采用了更新的技术和方法。在通常情况下,被监控点和中央控制中心相距较远且位置较分散,利用传统网络布线的方式不但成本非常高,而且一旦遇到河流山脉等障碍或对于目标监控点不固定或移动物体(运钞车、轮船等)的控制时,有线网络更是束手无策。此时,移动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银行安防系统 (1)

目录 一、系统概述 二、系统设计要求 三、系统设计原则 四、系统设计依据 五、监控点的分布及器材的选型 六、系统构成图 七、系统主要功能概述 八、系统设备清单及概预算 九、主要推荐器材说明 十、施工计划

一、系统概述: 本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一为保安监控系统、二为柜员制系统、三为防盗报警系统。保安监控系统负责对出营业大厅、入口、电梯、楼梯、走廊均进行全面安全监控。柜员制系统负责对营业柜台的业务流程进行监控。防盗报警系统负责异常情况发生后的警情提示以及与110系统的 沟通。 二、系统设计要求: 1、保安监控系统 1.1能够对营业大厅、主要出入口、楼道进行全面的监控。 1.2系统应能每时每刻全面不间断的显示主要要害区域图象,以保 证有效的监控。 1.3系统应能每时每刻全面不间断的录制主要要害区域图象,以便 出现情况后,能帮助分析案情。 1.4系统应操作简单。 1.5对比较重要的场所和房间,应加装报警装置和报警联动装置, 报警能自动启动监控系统,自动打开相应区域的灯光,自动进 入录像模式等,以加强有效的防范功能。 2、防盗报警系统: 封锁区域夜间人员出入时进行自动报警 营业柜台出现紧急情况时手动紧急报警 具有电话联网报警的功能。 3、柜员制系统: 在营业时间内对营业人员点付钞票、钞票的面额、张数以及与客 户的交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录像; 画面清晰、自然,并叠加必要的字符和时间; 三、系统设计原则: a、先进性: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系统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映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又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以便该系统在尽可能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可靠性:采用成熟的技术产品,在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中都尽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GB50394-2007

1 总则 1.0.1为了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以安全防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 1.0.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的规 2 术语 2.0.1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alarm system (IAS)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 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 2.0.3故障状态fault condition 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2.0.4防拆报警tamperalarm 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2.0.5防拆装置tamper device 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组件或其部分的装置。 2.0.6设防set condition 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 2.0.7撤防unset condition 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解除警戒状态的操作。 2.0.8防区defence area 利用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并在控制设备上能明确显示报警部位的区域。 2.0.9周界perimeter 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安全防范笔记:入侵检测设备

安全防范的手段: 1.人力防范 2.实体防范 3.技术防范 安全防范系统三要素 1.探测 2.延迟 3.反应 T探测+T延迟小于等于T延迟 安全防范技术: 1.入侵报警系统(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 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SCS):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 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3.出入口控制系统(ACS):利用自定义符识别或/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 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4.防爆安全检查系统:检查有关人员、行李、货物是否携带爆炸物、武器和/或其他违 禁品的电子设备系统或网络。 5.电子巡查系统:对办案巡查人员的巡查路线、方式及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电子系 统 6.停车库管理系统:对进、出停车库的车辆进行自动登录、监控和管理的电子系统或 网络 7.安全管理系统(SMS):对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等子系统进行组合 或集成,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有效联动、管理和或监控的电子系统 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 探测就是发现和识别差异 入侵报警设备 1.磁开关探测器:人员流动大的场合、宜选择暗装磁控开关,并将其嵌入门、窗框内, 再将引线适当伪装;人员流动性小的场合,选择明装式磁控开关,易于安装 2.主动红外探测器:由主动红外发射和主动红外接收机组成 3.激光探测器:和主动红外探测器类似

4.被动红外探测器:被动是指探测器本身无能量发射源,只靠接收自然界中物体的辐 射能量完成探测目的。核心部件:热释电传感器。最佳安装方向:探测器朝向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度(对切向运动灵敏度最高),已获取最大灵敏度 5.微波探测器:根据多普勒效应实现对目标的探测.。正对可能入侵方向安装,以获取 最大探测灵敏度。 6.微波场探测器:又称微波墙探测器,微波发射机与微波接收机分置,使之在他们中 间形成稳定分布的微波场 7.微波/被动红外双技术探测器:将微波和被动红外两种单元组合于一体,又称微波/ 被动红外双鉴器,性能更可靠,目前安防领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探测器。探测器朝向与可能入侵方向(以朝向目标移动为正方向)成135度,若实际情况不宜安装135度,应当优先考虑被动红外单元灵敏度,即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度安装。 8.震动探测器:电动式振动探测器、振动电缆探测器、压电晶体振动探测器 9.声探测器:驻极体话筒、驻极体电缆探测器 10.玻璃破碎探测器:单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用驻极体话筒做胜点传感器,只对高频音 响敏感;声控/振动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声控/次声波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室内外气压差导致气流的流动,产生0.5-2Hz的次声波信号) 11.电场式探测器:将两根或多根(如8到10根)高强度带塑料绝缘层的导线通过绝缘 子平行架设在一些支柱上。这些导线有些是场线,有些是感应线,一根场线和一根感应线紧靠在一起安装构成一组。不受地形高低、曲折的影响,无论入侵者接近、触摸、剪断、翻越等系统均报警 12.泄漏电缆探测器:探测器采用双根泄露电缆平行敷设方式,一根发射信号、另一根 接收信号,沿埋入电缆周围产生一个看不见的电磁射频场。如果探测场受到入侵者的干扰,系统就会产生报警。 13.防盗报警控制器

安防监控系统知识

安防监控知识 2009年12月24日10:47 1 背景概要介绍 图像传输是现代社会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产品,具体应用如:电视、电影、会议电视、视频监控、可视电话等。人类在接受信息的来源方面,靠眼睛摄入的图像信息占80%以上。在现代社会,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全球正在发生的社会社会事件,而且人们不满足于文字报道、语音报道,更需要从现场视频图像来看到真实直观的场面。因此,图像传输设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电视广播是目前实现远程视频图像传输的主要方式。电视采取现场多角度摄像,通过卫星或地面的专用通信线路把视频信号传送到电视台、经过导演切换控制后的画面视频信号再用另外的通信线路传输到发射台、由发射台通过有线或无线信号方式播出,观众通过电视机实现图像接收、观看。这种电视广播方式的最大好处是节省播出线路颇带,8MHz带宽的一路电视图像可以提供几十万直至上千万观众同时收看;但是由于其采用的广播方式,必然带来“电视台播出什么,观众只能收看什么”的弊病,大大限制了观众的选择性;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自主选择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电视广播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将要逐步过渡到交互式电视广播。在现代社会,必需充分利用遍布全球的宽带网络和丰富的全球信息库,实现信息的自由“点播”,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个性化要求。 为了实现远程观看现场图像的要求,关键是解决图像实时传输问题;而图像的信息量巨大,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很大的线路带宽资源:模拟电视图像占8MHz带宽,数字电视原始图像需要170Mbps的传输码率;但是宽带远距离通信线路的使用费十分昂贵。因此,为了降低图像传输的费用,必需压缩其占用的线路带宽,即采用图像信息压缩技术;而图像压缩在模拟信号方式下无法实现,只能在数字信号方式下进行。 近几年来,Internet蓬勃发展,而且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宽带数据传输网络,其触角遍及全球各地,是一个使用十分方便的数据传输网络。这样,我们可以把现场的图像数字比以后,经过图像压缩处理,通过Internet 传输到任何需要图像的地方。 2 相关技术情况 图像信号是自然界发出的光通过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睛形成的物理信号,属于模拟信号方式。如果需要对图像信号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传输和存储,事先必须完成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和模拟/数字转换;由于人的眼睛只能识别模拟物理信号,所以处理完毕后的数字信号还需要还原为模拟图像信号,即完成数字/模拟转换和电/光转换。 图像数字化技术为图像的计算机处理奠定基础,它把物理的光信号转换成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值,以便于算法处理、远程传输和长期存储,实现了许多模拟技术难以完成的图像表现功能;当然,数字化技术还包括把数字图像数据转换为人眼可见的模拟图像信号这一过程。 图像压缩技术可以在图像不失真或少失真的情况下,降低图像数据传输率、减小占用信道带宽、减少占用数据存储介质空间,是图像信息处理的重要内容。实际上,携带信息的图像原始信号中存在着很大的信息冗余,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空间允余——二维图像的物体和背景在其物理表面上的光学相关性;

最详细的安防监控基础知识

一、闭路监控系统组成 典型的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这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 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前、后端设备有多种构成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可称作传输系统)可通过电缆 、光纤或微波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电视监控系统由摄像机部分(有时还有麦克)、传输部分、控制部分以 及显示和记录部分四大块组成。在每一部分中,又含有更加具体的设备或部件。 1. 1 主要设备 1. 1. 1 摄像部分 摄像部分是电视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布置在被监视场所的某一位置上, 使其视场角能覆盖整个被监视的各个部位。有时,被监视场所面积较大,为了节省摄像机所用的数量、简 化传输系统及控制与显示系统,在摄像机上加装电动的(可遥控的)可变焦距(变倍)镜头,使摄像机所 能观察的距离更远、更清楚;有时还把摄像机安装在电动云台上,通过控制台的控制,可以使云台带动摄 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转动,从而使摄像机能覆盖的角度、面积更大。总之,摄像机就像整个系统的 眼睛一样,把它监视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给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由于摄像部分是系统的最前端, 并且被监视场所的情况是由它变成图像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所以从整个系统来讲,摄像部分 是系统的原始信号源。因此,摄像部分的好坏以及它产生的图像信号的质量将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质量。从 系统噪声计算理论的角度来讲,影响系统噪声的最大因素是系统中的第一级的输出(在这里即为摄像机的 图像信号输出)信号信噪比的情况。所以,认真选择和处理摄像部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摄像机输出的图

像信号经过传输部分、控制部分之后到达监视器上,那么到达监视器上的图像信号信噪比将下降,这是由 于传输及控制部分的线路、放大器、切换器、等又引入了噪声的缘故。 除了上述的有关讨论之外,对于摄像部分来说,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室外应用的情况下,为了防 尘、防雨、抗高低温、抗腐蚀等,对摄像机及其镜头还应加装专门的防护罩,甚至对云台也要有相应的防 护措施。 1. 1. 2 传输部分 传输部分就是系统的图像信号通路。一般来说,传输部分单指的是传输图像信号。但是,由于某些系 统中除图像外,还要传输声音信号,同时,由于需要有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台对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 罩等进行控制,因而在传输系统中还包含有控制信号的传输,所以我们这里所讲的传输部分,通常是指所 有要传输的信号形成的传输系统的总和。 如前所述,传输部分主要传输的内容是图像信号。因此重点研究图像信号的传输方式及传输中有关问 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图像信号的传输,重点要求是在图像信号经过传输系统后,不产生明显的噪声、失真 (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均不产生明显的失真),保证原始图像信号(从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清晰度 和灰度等级没有明显下降等等。这就要求传输系统在衰减方面、引入噪声方面、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方面 有良好的性能。 在传输方式上,目前电视监控系统多半采用视频基带传输方式。如果在摄像机距离控制中心较远的情 况下,也有采用射频传输方式或光纤传输方式。对以上这些不同的传输方式,所使用的传输部件及传输线 路都有较大的不同。 1. 1. 3 控制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