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装饰图案.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27
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安夙︱北宋初年陶谷在其所著《清异录》中言:“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架,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日本僧人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录道:“相公及监军并州郎中、郎官、判官等皆椅子上吃茶,见僧等来,皆起立,作手立礼,唱'且坐’,即俱坐椅子,啜茶。
”相传顾闳中依靠“目识心记”画成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再现了南唐五代家具的辉煌,画面的整体结构依靠数量最多的各种坐具,再配合手卷特有的“时空”节奏,共同“演绎”了一场“别有用心”的豪门盛宴。
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家具也出现了繁荣与定型,最为突出的代表即为“太师椅”一词的由来。
宋代张端义在《贵耳集》中有言:“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
自来只有栲栳式,宰执侍从皆用之。
因秦师垣(秦桧)在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
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选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
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椅’。
”明代对家具设计制作规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标准。
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于椅子的形制要求描述得十分具体:“总之,(椅子)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其折叠单靠、吴江竹椅、专诸禅椅诸俗式,断不可用。
”这一时期涌现了各种椅子的形式,如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扶手椅、玫瑰椅、杌凳……(明) 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士人参与的设计文震亨在《长物志·室庐》篇中曾言:“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疏雅洁,又本性生,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议矣。
”其中的“随方制象”虽然本意是指园林的营造法则,但实则反映出明人的一种审美旨趣,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类日常视野的改变,从来与坐具相关。
跽坐式到垂足式改变的不仅是室内的装饰风格,同时也相应地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识注入其中。
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道家理论的“天人合一”,释家美学的“空寂静思”都可以在坐具设计中得到体现。
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尺寸:宽103.5厘米、深68厘米、高31厘米此炕桌应系宫作,桌面攒框镶整板,束腰,彭牙。
牙板洼堂肚,浮雕卷草纹与螭龙纹。
三弯腿,顶部转角螭龙头,腿足外翻,雕成龙爪装。
包浆熟老,全品相。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并著录于2011年首都博物馆《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明黄花梨三弯腿炕桌尺寸:宽64厘米、深51厘米、高25厘米此炕桌为明朝之物,抹头可见明榫。
面攒框镶三板,下装穿带出梢支承。
束腰,下装壸门式牙板,浮雕卷草纹。
抱肩榫构造,三弯腿,足部向内弯曲兜转。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卷草纹炕桌尺寸:高29.2厘米、宽92.6厘米、深58.2厘米此炕桌造型及雕饰均为明式,比例优美纤秀。
冰盘沿下接束腰,牙板上雕饰卷草纹,为晚明流行的家具装饰题材。
牙腿相交之处,浮雕对称的如意云纹,三弯腿足部做成如意云纹状,与肩部纹饰遥相呼应。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带矮老三弯腿炕桌尺寸:高28厘米、宽99厘米、深64厘米此炕桌桌面攒框镶面芯板,起拦水线,冰盘沿打漥,高束腰加矮老,壸门式牙板与腿足沿边造生动的卷草纹曲线,三弯腿,外翻马蹄足,底端支以方足。
炕桌选料精美,造型古朴,线条有力,实为佳作。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乙第8页。
明黄花梨三弯腿螭龙纹炕几尺寸:73厘米、深40厘米、高23厘米此炕几既可在床榻上使用,又可席地单独使用。
几面攒框镶独板,冰盘沿下起阳线,线下束腰,三弯腿承外翻卷云足,牙板浮雕螭龙纹整器造型简约,曲线婉转,典雅古朴。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尺寸:高29厘米此炕桌鼓腿牙极尽夸张,束腰外的肩、腿、内翻足几乎鼓成圆形。
牙条用铲地浮雕,草龙及其莲花纹样疏密有致。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5页。
清紫檀翘头供案尺寸:高20厘米、宽265厘米、深24厘米此案造型优美,案面攒边长条独板,冰盘沿,翘首,束腰镂雕条纹,牙板饰波浪构造,轮廊曲线自然与腿相接。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精粹明式家具部分上海博物馆家具馆是国内设立最早的明清家具专门陈列场馆,同时也是质量最精、精品最多的公立博物馆。
上博家具馆的收藏以香港庄氏捐赠王世襄先生旧藏为主体,同时征集陈梦家先生旧藏充实陈列,加之原有的丰富馆藏,已成为全国家具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我们将以两期的内容全面展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本期分享明式家具部分,下次推送清式家具部分。
上下两期共收录家具74例,基本涵盖了目前在陈家具。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精粹明式家具部分嵌云石紫檀木笔屏年代:明尺寸:长17.2厘米宽8.7厘米高19.7厘米上海市宝山区顾村明万历朱守城夫妇墓出土紫檀木质,屏心为一片云石。
笔屏,是笔插与砚屏组合而成的文具,非常少见。
笔插是一种竖向的置笔用具。
器身如口字形,下部的底坐上有数个孔洞,底坐上竖两根立柱,立柱之间有横梁,横梁上有若干圆孔,可供插笔。
砚屏则是置于砚边,用于遮风障尘的小屏风。
笔屏组合了两者的功用,插笔与遮风障尘两不误。
明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有文房器具篇,专条记录“笔屏”:“镶屏插笔”“大者长可四寸,高三寸者”,其惊艳之处在大理石质的屏心,高濂曰:“有大理旧石,俨状山高月小者,东山月上者,万山春霭者,皆余目见。
”此笔屏,虽无山高月小、东山月上之状,但言其有万山春霭之姿,还是可以想象的。
黄花梨木三层架格年代:明尺寸:长103.0厘米,宽43.6厘米,高188.0厘米架格又称“书架”或“书格”,可以陈设器物,亦可存放书籍,罗列卷轴。
此架格为三层全敞式,四面无任何棂格或围栏装置,是架格的最基本形式。
通体用方材,取料单细,抽屉扁薄,颇显轻盈疏朗。
铁力木板足开光条几年代:明尺寸:长191.5厘米宽50.0厘米高87.0厘米条几以三块厚约两寸的长方形铁力木整板制成,面板与板足直角相交处,以闷榫角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然后抹去棱角,呈现转折柔和的小圆角。
板足开椭圆形透光,这是使用厚重木材制作家具时常用的手法,可得轻巧、通透的外观而不显沉闷。
鉴赏⼁古玩鉴赏家王连勤细说明清家具纹饰的重要特征(三)明清家具纹饰,丰富多彩,按题材可分为七⼤类,本节分类介绍。
明清家具纹样都是民间百姓熟悉的吉祥寓意纹样,以吉祥语为脚本,把单个图形作为基本素材,利⽤谐⾳、隐喻、⽐拟、借代等⽅法,将⼏种单个图形组合成⼀个具有特定吉祥寓意的纹样。
艺⼈利⽤这种约定俗成的⽅法,可以很⽅便地组成各种吉祥寓意纹饰,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
吉祥寓意纹饰虽然数量众多,图案各异,但只有福、禄、寿、财、喜五⼤主题,在同⼀件作品上可以多层次地表现这五⼤主题。
明清家具纹饰,还具有鉴定年代的作⽤。
⼀、⼏何纹⼏何纹以圆形、弧形和⽅折形线条组成的单个纹饰,能组成边饰和地纹,家具上常见的纹饰为锦纹、万字纹、回纹、冰裂纹、拐⼦纹、绳纹、曲尺纹、绦环纹等。
1.云纹云纹,在远古时代是代表天帝的纹饰。
当时以农耕为主,农业⽣产全靠⾬露滋润,⽆云便⽆⾬,⽆⾬则⾕不⽣,故原始先民敬云如同敬天帝。
在具象的神灵崇拜流⾏后,云纹便成为辅纹,具有敬天、⾼升、如意等吉祥寓意,有四合云、如意云、朵云、流云、勾云纹、云雷纹、云⽔纹等形态,常配合龙纹、蝙蝠纹、⼋仙纹、⼋宝纹使⽤。
如意云纹:是单个云纹,可排列使⽤。
钩云纹:因单个云纹形似两端同向内卷的钩⽽得名,钩云纹由若⼲个单个云纹整齐排列或相互穿插勾连⽽成。
云雷纹:是云纹和雷纹组成的复合纹样,云纹由柔和回旋的线条组成,雷纹由⽅折⾓回旋的线条组成。
在商周青铜器和⽟器上常见,明清红⽊家具也常⽤此纹。
四合如意式云纹:四个如意头绞合在⼀起,上下左右各有云尾。
1831-1.条案上的如意云纹2.回纹以⼀点为中⼼,⽤⽅⾓向外环绕形成的图案,因像“回”字故名。
清代家具四脚上多⽤回纹装饰。
连续回纹⽤作边缘装饰,称为“回回锦”,具有整齐划⼀的装饰效果。
3.卍字纹由字符“卍”构成的图案。
“卍”原为远古时代⼀种符咒,象征太阳或⽕,后来成为佛教符号,意为“吉祥之所集”,是具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的吉兆。
清宫旧藏明清家具经典图例(桌案部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总数量多达上万件,其中明代家具有三百余件。
清代家具中床榻、椅凳、桌案、箱柜、屏联、台座等一应俱全,还有东洋家具和西洋家具近五百件。
其质地有紫檀、黄花梨、花梨、铁梨、乌木、鸡翅木、酸枝木、榉木、楠木、桦木、榆木、瘿木、黄杨和漆等。
这些家具除部分由清宫造办处制作外,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作、京作、苏作、晋作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可以全面地反映明清家具的风格特点,对研究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和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1、黄花梨卷草纹方桌,明,高86cm,边长94cm桌面下带束腰,直牙条上浮雕卷草纹,以回纹间隔。
四腿间安罗锅枨,上端与牙条相抵,两侧紧贴上拱处雕出回卷的云头。
牙条与桌腿内侧起混面单边线。
方腿直足,内翻马蹄。
此桌造型庄重大方,纹饰简练,色调自然,具有明代家具的特点。
2、黄花梨方桌,明,高70cm,边长82cm桌面边料甚宽,冰盘沿下起阳线。
桌腿间连接牙条,两端留牙头,下装高拱罗锅枨与牙条相抵。
桌面四角下方另装小牙头,形成一腿三牙,共同支撑桌面和固定四腿。
四腿圆柱形,侧角收分明显。
此桌此桌具有典型的明代家具特点,造型简洁明快,稳重大方,无雕刻装饰。
3、铁梨螭纹翘头案,明,高90cm,长363cm,宽68cm案面两端翘头,面下直牙条,腿、牙头、案面间用夹头榫结合。
牙条两端雕相对的回纹,牙头作卷云形。
直腿外撇,两侧腿间安插挡板,透雕螭纹。
大型翘头案一般摆设在正厅正中或宫殿内两侧山墙下,为陈放大型陈设品而用,与平头案相比更具装饰性。
此案造型古朴,纹饰流畅,端庄稳重。
4、黄花梨束腰方桌,高83cm,边长100cm桌面攒框镶心,冰盘沿,直束腰,素牙条,四腿内安霸王枨。
方直腿带侧脚收分,足端削出内翻马蹄。
桌腿与牙条拐角处以软弯过渡,线条流畅,于硬朗中见柔和。
此桌造型简洁,朴素瘦劲,无刻意装饰,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特点。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古典家具稚型 -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
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彩绘猪形盒·战国·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
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
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
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
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
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黑漆俎·战国·(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
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
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
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
《三礼图》中的周俎·周·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