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渔翁”形象
- 格式:docx
- 大小:17.08 KB
- 文档页数:4
江雪写了哪些景物
江雪描写的景物有: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寒江雪。
塑造了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中,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
江雪描写的景物
古诗《江雪》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塑造了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中,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全诗翻译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1。
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雪朝代:唐代作者: 柳宗元类型:记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译文及注释译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
钓:钓鱼。
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语文古诗词考点解析:江雪语文古诗词考点解析:江雪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古诗赏析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
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
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渔翁柳宗元古诗体裁
原文: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一、衍生注释:
“西岩”:指永州西山。
“汲”:打水。
“清湘”:清澈的湘江水。
“楚竹”:楚地的竹子。
“欸乃”:指摇橹声。
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
诗的前两句,通过“夜宿”“晓汲”,展现渔翁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烟雾散去,太阳升起,却不见渔翁身影,只听见一声橹响,山水都变得更加青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优美的氛围。
最后
两句写渔翁顺流而下,回望天际,只有山上的白云自由自在地相互追逐,增添了一份闲适和超脱。
三、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一生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却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
其诗文风
格冷峻峭拔,富有深刻的思考。
四、运用片段:
有一天,我和朋友去郊外游玩,清晨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远处的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这场景让我不禁想起“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仿佛那山水之间也有一位自在的渔翁,正悠然地享
受着这宁静的时光。
难道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向往的那种远离喧嚣、与
自然相融的生活吗?。
古诗《江雪》赏析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古诗赏析——柳宗元《江雪》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
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有个显着的特点,那就
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幺感染力了。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精讲精练解一、意象类比较(5练)【典型例题1】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人物(“渔夫”)【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
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
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参考答案】14 B项【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比较阅读题型)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新⽂⾔⽂专题⼀古⽂中的“渔⽗”意象2019-07-29淡泊磊落的渔翁形象,是中国⽂化的⼀道独特景观。
“渔⽗”这⼀遗世独⽴的隐逸意象,在中国古诗词中灼灼闪光。
从先秦《诗经》“⽵竿,以钓于淇”到清代郑板桥“写取⼀枝清瘦⽵,两风江上作渔竿”,横亘两千多年,“渔⽗”形象,⼀路郁郁葱葱、浩浩荡荡,其⽣命⼒之蓬勃令⼈感叹。
分析梳理古诗词中“渔⽗”这⼀意象的内涵及其嬗变,对欣赏我国古典诗词很有帮助。
寻根溯源《吕⽒春秋》记载:“太公钓于兹泉,遇⽂王。
” 这是政治意义的渔⽗。
⼤概最早从这⾥开始,渔⽗“垂钓”总和微妙的政治⽬的有关联。
《吴越春秋》记载,伍⼦胥逃到江边时,⼀位等他已久的渔⽗“渡之千浔之津”,不仅为绝其⼼中“掩⼦之盎浆,⽆令其露”的担忧⽽“覆船⾃沉于江⽔之中”,更为坚守内⼼⼈格尊严和精神信仰⽽殉命,这是隐居的侠客义⼠。
他开启了中国传统⽂⼈归隐⼭林,坚守德操,拒绝世俗,追求⾄情⾄性⼈格的精神之门。
“渔⽗”意象根基深厚、沉淀丰富。
⽂学意义上的“渔⽗”意象是由庄⼦、屈原这两位先后⽣活于同⼀时代的⼤家,在各⾃的《渔⽗》篇中不约⽽同创造出的。
屈原在楚辞《渔⽗》中描绘了⼀个与⾃⼰意见不同的渔⽗,这是⼀个随波逐流、和光同尘、善于变通的渔⽗,有着“沧浪之⽔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浊兮,可以濯吾⾜”的爽朗豁达。
⽽庄⼦《渔⽗》⼀⽂中的渔⽗是个懂“道”的⼈,他着了道袍,是圣和道的统⼀体。
他批评了孔⼦的礼乐仁义等主张,指出只有“道”才是为⼈处世、治国安邦之妙⽅。
虽真伪尚有争议,但作为⼀种历史的存在,两篇美⽂,⼀副梗概,两种⽴场,突显出了⼀个形象。
两个故事有着巧妙的相似,不谋⽽合地将“渔⽗”意象塑造为淡泊、超脱、遵循时命、顺应⾃然的隐逸符号,通过“渔⽗”这⼀特殊的中⼼⼈物形象,以独特的视⾓映射出以儒、道⽂化为背景的古代隐⼠风范,使“渔⽗”意象从⼀开始就深⼊⼈⼼,成为了超脱旷达、逍遥隐逸的代名词。
甚⾄连⼀⾔不发、乃⽽去的动作,从古到今都如此相似。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渔翁①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4.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B. 这首诗以空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
C.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D. 五六句写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
15. 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并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
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
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项,“这首诗以空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错误,应该是时间顺序,而且选项中也说了“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从“夜宿”到“日出”,这明明是时间顺序。
故选B项。
【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并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考生要先答出诗中渔翁的特点,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阅读答案与解析-柳宗元(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阅读答案与解析-柳宗元渔翁①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江雪·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江雪·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雪·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雪·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篇1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 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 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抒发自己在政治 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 《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 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 而 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 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 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 冷的江心垂钓。
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 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 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 《桃花源记 》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 不过是一条小船, 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 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 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 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 几乎到了浩 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一首先,柳宗元用 “千山”、 “万径”这两个词, 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 画面作陪衬。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2.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及体现这些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
【答案】1.孤独、顽强、高傲(或“不畏严寒、坚持垂钓、傲然独立”等)。
2.夸张、对偶。
3.“绝”、“灭”、“孤”、“独”表现出孤独、凄凉;“独钓”表现出倔强、执着、孤傲。
(或者思想感情:孤独、凄凉,倔强、执着、孤傲。
表达情感的词语:“绝”、“灭”、“孤”、“独”、“独钓”)【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应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
首先扣住“江雪”“寒”分析环境,然后抓住“孤”“独”等关键词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一诗,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诗中“江雪”“寒”描写环境的苦寒,“孤”和“独”则表现了渔翁不畏惧严寒,清高孤傲的个性。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常用的修辞方法的理解和辨析。
作答本题,要了解常用修辞手法及特点,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千山”对“万径”,“鸟飞”对“人踪”,“绝”对“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其中“万径人踪灭”是说千万条小路没有人的踪迹,显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作答本题,要抓住最后两句中“孤”和“独”,结合诗中表现的环境的“绝”“灭”“寒”等字,体会到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从而体会诗人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的心情。
古诗中的“渔翁”形象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请概括这个场景)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
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
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
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
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
回家。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渔翁之意在鱼吗?)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
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
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
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
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
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
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
变化是分不开的。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
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
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
的飘游追逐。
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
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
超脱的心境。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
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
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意:描写渔翁的形象,是为了突出其贫寒
吗?)
“欢笑有儿童”——怡然自乐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
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
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
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
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
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
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
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作为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渔翁通常代表着
两种感情。其一,表达了作者清高孤傲的节操;
其二,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得,无拘无束
的生活的向往。而有时候往往这两种感情掺杂
在一起,我们很难明确地区分出作者到底偏向
于哪种更多些。不过无论如何,大都不出乎此
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