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7
日光温室黄瓜的栽培技术杨丽娟【摘要】@@ 黄瓜的日光温室茬口主要有:早春茬、秋冬茬、冬春茬,安排如下.rn 一、日光温室早春茬rn一般于12月下旬~1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定植,采收期是3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rn二、日光温室秋冬茬rn一般于8月中下旬~9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定植30天后即可采收根瓜,盛果期在10月中下旬以后,能充分发挥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避开大棚秋延后黄瓜的产量高峰,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1页(P9)【作者】杨丽娟【作者单位】建平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黄瓜的日光温室茬口主要有:早春茬、秋冬茬、冬春茬,安排如下。
一、日光温室早春茬一般于12月下旬~1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定植,采收期是3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
二、日光温室秋冬茬一般于8月中下旬~9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定植30天后即可采收根瓜,盛果期在10月中下旬以后,能充分发挥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避开大棚秋延后黄瓜的产量高峰,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日光温室冬春茬一般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上旬~12月上旬定植,1月中下旬开始采收,5月下旬~6月下旬采收结束,采收期长达130~150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选择哪些黄瓜品种比较好呢?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大多采用以主蔓结瓜为主的耐低温弱光、植株长势旺又不易徒长、分枝较少、雌花结位低、节成性好、产量高、抗病力强的品种。
国内尚无日光温室专用品种,目前推广较多的品种有新泰密刺、山东密刺、津优1号、长春密刺、中农5号等优良品种。
近些年从欧洲引进的小型水果黄瓜,很适合日光温室栽培。
黄瓜育苗通常有两种方式:常规育苗和嫁接育苗。
育苗时应掌握五项环节:1.浸种催芽。
采用温汤浸种或热水烫种。
催芽温度为25~30℃,以便芽粗苗壮。
2.播种。
选择适宜播种期,用保护根系措施培育黄瓜幼苗的苗龄以5~6片真叶为宜。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的品种。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要求选择适宜的
品种,一般选择抗寒性较强、抗病性良好、结果较大、可提前成熟的品种,如“绿玉”、“绿瓜”、“绿宝”、“绿贵”等。
2.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的基础,应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沙质壤土,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3.播种。
播种应在温室内进行,播种深度为3-4厘米,播种密
度控制在3-4株/平方米,播种时应注意播种深度和密度,以
免播种后发芽率低。
4.灌溉。
灌溉是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的重要环节,应及时
有效地灌溉,以保证土壤湿润,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5.施肥。
施肥是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的重要环节,应及时
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6.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病
虫害防治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日光温室黄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摘要总结日光温室黄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长季节;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日光温室黄瓜长季节栽培,可延长采收期,提高黄瓜产量,增加效益。
现介绍其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育苗1.1 品种选择选用前期耐低温弱光、后期耐热、丰产性强、早熟、雌花节位低、前期产量高的津优5号、30号等黄瓜品种。
1.2 育苗时间越冬茬栽培的育苗适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采用白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
1.3 营养土配备用3份未种过瓜菜的肥沃地表土与1份腐熟有机肥混合拌匀,每1 m3营养土再加入复合肥500 g、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80 g,过筛后装入营养钵即可。
也可直接用商品育苗介质直接育苗。
1.4 种子处理与播种播前将黄瓜种子在阳光下曝晒3~5 h,然后将种子放入55 ℃的温水中不停搅拌,当水温降至25 ℃时,搓掉种子表面的黏液,换上25 ℃温水浸泡4~6 h 后,置于25 ℃左右的环境中催芽,待7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白籽南瓜浸种水温可提高到60 ℃,浸泡时间8~10 h,催芽温度30 ℃。
播前1 d苗床浇透底水。
选晴天上午播种,播后以黄瓜覆土1 cm、南瓜覆土2 cm为宜,苗床上覆盖地膜。
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 ℃,夜间温度18 ℃,3 d左右即可出苗。
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3~25 ℃,夜间温度保持在14~18 ℃[1]。
1.5 嫁接栽培一般采用嫁接法育苗,砧木选用黄瓜嫁接专用砧——白籽南瓜。
①靠接法。
黄瓜播种后5~7 d,播种南瓜。
待南瓜苗子叶展开、第1片真叶初露时,黄瓜苗子叶由黄转绿,完全展开,第2片真叶初露,此时为靠接的最佳时机。
②插接法。
一般先播种南瓜,黄瓜播期比南瓜晚3~4 d。
黄瓜播种后5~7 d,苗高4 cm左右,子叶平展,颜色变绿至第1片真叶露头时,即可插接[2-3]。
嫁接后,苗床立即盖小拱棚膜并遮荫保湿。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规程1.品种选择选择抗bing、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冬春栽培选择耐低温弱光、对binghai多抗的品种,适宜的品种有Mrrianna、MK160、Deltastar(戴多星)等国外品种或碧春、中农9号、中农16号、北京103、京研迷你2号、长春密刺、津优30号、中农13号、中农11号、津优3号、津春3号、北京101等国产品种;秋冬、秋延后栽培选择高抗bingdubing、耐热品种,适宜的品种有MK171、454、Cumlaude、Silyon等国外短黄瓜品种或国内中农19、京研迷你1号、3号等及中农201、北京401等黄瓜品种;长季节栽培选择高抗、多抗binghai,抗逆性好,连续结果能力强的品种,如荷兰戴多星、京研迷你1号、3号等小型黄瓜或津春3号、中农12号、中农7号、北京101、北京102、津优20号、津优5号等杂交一代品种。
2.育苗 1)育苗设施选择与营养土配制选用温室、日光温室等育苗设施,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du处理,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选用无bing虫源的田土、腐熟农家肥、草炭、蛭石、草木灰、复合肥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营养土,要求孔隙度约60%,pH6~7,速效磷含量100 mg/kg,速效钾100 mg/kg以上,速效氮150 mg/kg,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子播种床上,厚度10cm。
营养土可参考下列方法配制:(1)蛭石50%、草炭50%。
每m3基质加三元复合肥1kg,加烘干消du鸡粪5kg, 混匀。
(2)肥沃园田土50%、腐熟马粪30%、腐熟厩肥20%。
每m3营养土加三元复合肥500克, 混匀。
2)育苗床土消du 按照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播种床,应用消du土壤进行营养钵育苗。
苗床土壤处理,采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按每平方米用yao8g~10g与15kg~30kg细土混合均匀撒在床面。
淮北(地区)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黄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是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
一、育苗1.品种选择日光温室越冬栽培,室内光照差、湿度大,因此应选择耐低温、弱光、单性结实强、早熟、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如津优、津杂、津春系列,长春密刺、新泰密刺等。
砧木选用云南黑籽南瓜。
2.苗床准备选择前茬不是瓜类作物的园土用作苗床,避免病害传染,苗床规格一般为长10m、宽1.2m,1亩温室黄瓜需苗床10-12m2。
苗床施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50kg,同时均匀撒施50%多菌灵(用量每平方米苗床8-10g,兑入1.5-2kg细土)进行土壤消毒。
此外还要备好充足的营养土,营养土的配制一般用2/3优质菜园土,1/3腐熟有机肥,另外每立方米营养土增加过磷酸钙0.3-0.5kg,以备盖籽和装钵之用。
3.种子处理黄瓜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d,去除杂质,瘪籽,选留粒大饱满、无病虫的种子。
将选留的种子在55-60℃温水中浸烫15min,不断搅拌。
然后将种子在25-30℃温水中浸泡3-4h,吸足水分,冲洗干净后,用干净的湿纱布袋装好,上覆湿毛巾,置于25-3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
催芽过程要常翻动种子,并用温水冲洗,当种子有70%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
黑籽南瓜种子催芽方法与黄瓜相同,只是需要晾种。
将黑籽南瓜种子在30℃左右温水中浸泡6h后,晾种18h,若是当年新种子,可用0.3%过氧化氢泡种8h,晾种18h,提高发芽率。
4.播种黄瓜一般于10月上中旬播种。
播种前1d苗床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入畦内,并用营养土盖籽,黄瓜种子覆土1.5-2cm,黑籽南瓜种子覆土2-3cm,然后覆盖地膜和小棚,保温保湿,利于出苗。
当大部分种子出土后,傍晚前后及时揭去地膜。
亩用种量黄瓜150-200g,黑籽南瓜1.5-2kg。
黑籽南瓜的播种期因嫁接方法不同而定。
采用靠接法,黄瓜比黑籽南瓜早播种5-7d,采用插接法,黑籽南瓜比黄瓜早播种4-5d。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黄瓜是日光温室经营的主要蔬菜,目前约占全省日光温室生产面积的60%左右,以深冬一大茬(冬春茬)为主。它产量高、效益好。 其栽培要点是 1.品种选择 深冬茬应选择耐低温、寡光照、早熟、抗病、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较为适宜的有泽春3号、甘丰11号、8号、新泰密刺、长春密刺等。 2.育苗 深冬一大茬黄瓜均采用黑籽南瓜嫁接换根培育壮苗。 ⑴育苗方式和播种期可采用营养土苗床育苗或用塑料钵育苗。一大茬黄瓜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 ⑵播种前的准备苗床营养土配制可用肥沃的菜园土、腐熟的马粪、大粪干按6:3:1配制。床土厚约10厘米,铺平压实喷药消毒盖膜保温。 ⑶播种 1)种子处理每亩用种量黄瓜100150克,黑籽南瓜1.5公斤,靠接法黑籽南瓜较黄瓜晚播57天。播前种子处理浸种催芽,黄瓜55℃温水浸种,30℃温水浸泡4小时后洗净包好,置28℃温箱中催芽,24小时,黑籽南瓜浸种同黄瓜30℃下催芽。 2)播种方法和密度选睛天上午播种,先将床土洒水湿透,水渗后播种,黄瓜密度3x3cm,黑籽南瓜5x5cm。播后复土盖膜。 3)苗床管理播后尽量提高室温,气温保持在28--30℃,土温25℃以上,出苗后立即降温,白天气温23--25℃,土温15--18℃,昼高夜低,约经1013天可嫁接。 4)嫁接及嫁接后的苗床管理嫁接苗床土同育苗床土。嫁接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靠接法,嫁接选睛天上午进行,接后立即栽入苗床。苗床上扣小拱棚,湿度保持在95%以上(膜上有水珠),温度控制在25--30℃,三天后逐渐通风,一周后揭去拱棚,定植前一周加大昼夜温差,低温锻炼苗,培育壮苗。 3.定植前准备 ⑴温室消毒用五氯硝基苯对土壤消毒,并用烟雾剂温室消毒。方法定植前10天,每立方
泾川县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泾川县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嫁接、整地定植、植株调整、肥水管理、温湿度及光照调节、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期有效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黄瓜产量和种植户效益。
关键词黄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甘肃泾川黄瓜是日光温室反季节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栽培面积已占日光温室生产面积的50%以上,以深冬一大茬、秋冬茬、冬春茬栽培为主,产量高、效益好、易栽培。
现将泾川县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黄瓜品种直接影响产量,是温室种植的关键所在,冬茬应选择耐低温、寡照、早熟、抗病、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如博爱13B、津优30、冬冠4号、新泰密刺、长春密刺等;春茬应选择津优13、津春3号、津杂2号、津杂4号等。
播前浸种催芽,用55 ℃温水浸种,水温保持30 ℃浸泡4 h后洗净包好,于28 ℃催芽24 h,黑籽南瓜浸种同黄瓜,但应在30 ℃催芽。
2 播种育苗南瓜用塑料钵育苗,黄瓜采用营养土苗床育苗,以便嫁接。
秋冬茬黄瓜播种期在8月上中旬为宜,深冬一大茬黄瓜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为宜。
苗床营养土可用腐熟的农家肥与肥沃的菜园土按1∶2配制,加适量复合肥。
床土厚约10 cm,铺平压实后喷药消毒,并盖膜保温,提前装好塑料钵育苗[1]。
选晴天上午播种,靠接法黑籽南瓜较黄瓜晚播5~7 d。
播前先将床土洒水湿透,待水渗透后播种,黑籽南瓜每钵播2粒,黄瓜密度3 cm×3 cm,黑籽南瓜用种量22.5 kg/hm2,黄瓜用种量1.50~2.25 kg/hm2。
播后覆土盖膜,覆土厚度1.0~1.5 cm。
播后尽量提高室温,土温25 ℃以上,气温保持在28~30 ℃,出苗后立即降温,白天土温15~18 ℃,气温23~25 ℃,昼高夜低,经10~13 d可嫁接。
3 嫁接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法,选晴天上午进行嫁接,黄瓜播种11~12 d,子叶已展开,第1片真叶未展开,高6~7 cm为嫁接适宜期。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可选用适宜温室栽培的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津春3号、津绿3号等。
二、越冬菜黄瓜栽培技术 (一)嫁接培育壮苗 采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等适宜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
(二)播种与定植的适期 越冬茬黄瓜一般于10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上中旬定植。7月~11月份接一茬秋延后番茄,于11月中旬拉秧,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但是由于11月中旬后,气温下降且雨雪云雾天气增多,刚刚定植后的黄瓜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减产。据固安县王明耀先生在当地的试验研究认为,将越冬茬黄瓜的播种期提早到9月中旬,定植期提早到10月中旬为适宜。这样,不仅有利于苗期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生长,而且可以在11月下旬开始采收根瓜,市场价格开始进入高峰期。但是,提早播种定植,采用嫁接育苗,一定要注意防治蚜虫、白粉虱的伤害和霜霉病、炭疽病的发生。固安县从1993年到1997年推广早定植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施肥整地 一般底肥施人堆肥、牛马粪、鸡禽粪、猪圈粪和碎稻草、充分腐熟的麦糠、稻壳及废弃的食用菌培养基等有机肥18立方左右,过磷酸钙150~200千克,标准氮肥75~100千克(可用50~75千克磷酸二铵代替上述两种化肥),棉籽饼200~300千克。
施肥整地方法: 一是挖定植沟施。 二是地面铺施后深翻2遍。然后浇足底墒水,起垄做畦,畦高15~20厘米。行距主要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平均行距65厘米。再一种就是小行距80厘米,大行距100厘米或120厘米。
(四)定植 选晴天进行。将苗子分大、中、小三等后,搬运到定植垄旁。从整个温室看,大苗应放到东西两头和温室前部,小苗宜放到温室中间。从一行来看,大苗在温室前部小苗在后部,一般苗居中,这样以后容易长得整齐一致。一般“密植”栽培的,平均株距23厘米左右,“稀植”栽培的,平均株距约30厘米。定植时,将苗子按规定的株距摆到沟里稍加固定。尔后浇水、塞土、围苗。然后,逐沟浇透水,以创造黄瓜发新根的条件。
(五)苗期管理定植后要采取“深中浅”中耕法进行中耕,促进深中浅根系生长发育,视气温变冷后再覆盖地膜较好。 一是定植后2—4叶时灌大水,及时深中耕,一般耕深20—25厘米,目的是把表层和中层根耕断,以促进深层根形成。一般中耕5~6次即可。深层根对冬季结瓜和高产稳产十分重要。
二是4—6片真叶时,浅中耕,每天中耕或隔天中耕一次,耕深10—15厘米左右,促进中层根的形成。
三是8—12片叶时,一般停止中耕。因这段时间一般的黄瓜苗都坐瓜10厘米左右了,主要是长表层根。有深、中、浅三层根,黄瓜能高产。在温度管理上就要依苗分段来进行管理:第一片真叶以前采日稍高温度进行管理,一般晴天的上午保持25—32℃,夜间16—18℃。从第二片叶展开起采用低夜温管理(清晨10~15℃);以促生雌花的分化。5—6片叶以后,温度适当高些,晴天上午25~32℃,下午23—20℃,夜间20—14℃。如果前期因天气或人为原因没有采取控制雌花节位的温度管理程序时,雌花出现的节位要低,雌花连续大量出现,植株生长可能或已受到抑制,甚至出现“花打顶”时,要果断地通过人工疏瓜措施进行调整。
(六)结瓜期管理 1.吊蔓整枝 栽培越冬茬黄瓜时,为了促进发育,保持根系旺盛的生命力,多是采取不打顶任其自然生长的方法。越冬茬黄瓜一般要长到40—50节时,由于温度室高度有限,生长一段时间就要把瓜蔓沉落客下来。为了落蔓方便,一般都采用尼龙线披、布条吊挂,吊挂用的尼龙线应在上部多留出一部分,以便沉蔓时续用。吊蔓时操作要轻,一次不要过多,更不要损伤叶片。同时,还要摘除下部病黄叶、侧枝、卷须、雄花、畸形瓜和病瓜等。
2.温度管理 越冬茬黄瓜开始结瓜后,大多数地区已进入严冬时节,光照越来越显不足。此时管理温度必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逐渐降下来,逐渐达到晴天上午23~26℃,不使其超过28℃;午后22~20℃,前半夜18—16℃,不超过20℃,清晨揭苫时12—10℃。此时的温度切不可忽高忽低,特别不要轻易放高温,否则会使低温下植物体内产生的糖分在高温下变成呼吸基质而被消耗掉,影响其抗寒能力。如遇连续阴天,要按照连阴天对策认真处理。入春后,日照时间逐日增长,日照强度逐日加大,温度逐日提高,黄瓜要逐地转入产量的高峰期。此期管理指标要随之提高,逐渐达到理论上适宜的温度。即晴天的白天25—28℃,不超过32℃,夜温20—14℃,不超过22℃。这种温度管理下的植株一般比较健壮,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较协调,有利于延长结瓜期和提高总产量。也有采用高温管理的,高温管理时,晴天的白天上午温度掌握在30—38℃,夜温21—18℃。 日光温室里的温度严格受到光照条件左右,上述温度管理指标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更多地是要求生产者在温度管理上应有的一种指导思想,以及需要掌握的一个大概尺度。强调晴天不要盲目放高温,朋天、夜间温度不宜高;冬季天气尚好时,不要盲目乐观,要有目的的进行炼苗,以塑造一个对低温寡照条件有着较好适应能力的高光效能的株型,这样才能不失主动;人春以后,依据市场行情或霜霉病的发生情况,灵活地管理温度,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益。 3.水分管理 结瓜以后,严冬时节即将到来,植株生长和结瓜虽然还在进行,但用水量也相对减少,浇水多还容易降低地温和诱发病害。天气正常时,一般7天左右浇一水,以后天气越来越冷,浇水的间隔时间可延长到10—12天。但是,浇水间隔时间和浇水量也不能完全按规定的天数硬性进行,还需根据经验和黄瓜植株的长相,果实膨大增重和某些日夜的表现来权衡判断。瓜秧深绿,叶片没有光泽,龙头舒展是水肥合适的表现;卷须呈下垂现象,是水分不足的表现,应选晴天及时浇水。浇水还必须注意天气预报,一定要使浇水后能够遇上几个晴天,如果浇后遇连阴天则会非常被动。浇水方法提倡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滴灌或膜下暗灌。 春季黄瓜进入旺盛结瓜期,需水量明显增加。此肘要将地膜揭掉,按常规温度(白天25—28℃,不超过32℃,夜间18—16℃)管理,一般4—5天浇一水;管理温度偏高的,根据情况可以2—3天浇一水,提倡大水,行间都是明水,把水浇透,以保证深层根系的水分供应。空气湿度的调节原则是,深冬季节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以适应低温寡照的条件和防止低温高湿下多种病害的发生。人春转暖以后,湿度要逐渐提高,盛瓜期要达到90%左右。
4.追肥 越冬茬黄瓜结瓜期长达4—5个月,需肥总量必然要多,但每次的迫肥量又不宜过大。一般可以按下面的规律进行:摘第一次瓜后可以追一次肥,亩用硝酸铵20—30千克;低温期一般15天左追一次肥,每次亩追硝酸铵10—15千克,同时要特别注意搞好叶面追肥。根据实践经验,叶面肥配方为:腐殖酸喷淋肥50克+1250克十赤霉素1克+生根粉0.3克、兑水5千克,7天喷一次或灌根,效果很好。春季进入结瓜旺期后,追肥间隔时间要逐渐缩短,追肥量要逐渐增大。追肥间隔期缩短到8—10天,每亩每次用酸铵20—30千克。采用高温管理时,追肥间隔期减少为6—8天,每亩每次追肥量要达到30—40千克。另外,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为防止春节后早衰,一般春节前追一次有机肥,追牛粪和鸡粪干150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硫酸二氢钾100千克。
5.增施二氧化碳和放风管理 在早晨揭开草帘之后到放风之前,增施二氧化氧气肥可使产量增加30%左右。冬季放风一般只开启上放风口,放风中要经常检查室温变化,防止温度下降过低,放风口下最好用一块(条)塑料布阻挡一下直接进入温室的冷空气,不使其直接吹到瓜秧上。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温度越来越高,室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会越来越多,调整温度和交换气体要求逐渐地加大通风量。春季的通风也要讲究技巧,就是放风一定要和防黄瓜霜霉病结合起来。首先,只从温室的高处(原则不低于1.7米)开口放风;不能放底;棚膜的破损口要随时修补;下雨时要立即封闭放风口;这都是为了防止霜霉病孢子进入室内的措施。另外,超过32℃的高气温有抵制霜霉病孢子萌发的作用。当外界夜温稳定在14—16℃时,可以彻夜进行放风,但要防雨水滴人室内。日光温室的黄瓜一直是在覆盖下生长的,一旦揭去塑料棚膜,生产即告结束。三、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面积大,生长时间长,连作较多,经历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容易发生病虫害。虫害种类较少,易于防治;病害种类很多,威胁也最大。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菌核病、灰霉病、蔓枯病、黑星病和病毒病。
(一)黄瓜霜霉病 这是日光温室最常发生的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可造成大量叶片枯死,严重时甚至绝产。 1.发病规律 开始发病时中、下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呈现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发病初期呈水渍状绿色,以后变黄色至淡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斑处密生黑色或灰黑色霜霉状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变黄干枯。 2.防治措施 霜霉病应采取以生态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霜霉病的特点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叶片上有水滴或水膜才能发生;在同样环境条件下,徒长的植株,长势弱的植株易发病,健壮的植株不易发病。可见控制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是避免霜霉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在定植初期,外温较低,光照弱,很少放风的条件下,垄作覆盖地膜,降低空气湿度,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室温(一般气温提高l℃,空气相对湿度降低3%--4%),早晨揭开草苫后利用顶部薄膜排气筒排除湿气,缩短叶片结露时间,都是防止霜霉病的有效途径。遇到阴天,叶片结露较重时,为防止霜霉病发生,喷布百菌清粉尘剂或用百菌清烟剂傍晚熏烟。粉尘剂每亩用量1千克,烟剂350克。 霜霉病发生往往与黄瓜植株内氮糖比失调有关,遇到连续阴天,光合作用减弱,为了改善植株特别是叶片营养状况,可喷施100倍葡萄糖或白糖、米醋和尿素100—200倍的混合液。 发现霜霉病可喷25%瑞毒霉或25%甲霜灵600倍液,或40%增效瑞毒霉500倍液,也可喷64%杀毒矾M8或甲霜灵锰锌400倍液。各种农药交替使用,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也可用1:1:200波尔多液喷雾。 使用上述药剂防治效果不好时,可用特效药克露,72%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布,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二三次。 当霜霉病来势凶猛,药剂不能防治时,可用高温闷杀病菌的方法,选晴天中午,把温室密闭,使室内气温上升到44—45℃,保持2小时,再徐徐放风降温。经过高温闷杀,病斑可以钙化,控制病情发展。高温闷杀前一天需灌足水,才能避免植株受害。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发病规律 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蔓和果实。子叶受害呈凹陷的淡褐色圆形小斑点,真叶受害,初时产生油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淡黄褐色,潮湿叶背病斑处有乳白色发亮菌膜。后期病斑容易开裂或穿孔脱落,瓜条受害,产生水浸状小圆点,后变淡褐色,形成溃伤或裂口,表面溢出乳白色菌脓,病斑可向果肉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色,并可侵染到种子,严重时瓜条腐烂。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主要潜伏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残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所带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在种子萌发时即侵染子叶引起幼苗土壤中越冬的细菌被水溅起,可侵染近地面叶片,农事操作传播再侵染,所以温室覆盖有滴膜和湿度大时容易发病。 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而防治的药剂与霜霉病不能通用,所以必须认清两种病害症状,才能对症防治(表2—1)。表2—1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症状的主要区别 病害 项目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霜霉病 病斑形状大小 病斑呈多角形,病斑较 病斑呈多角形,病斑较病斑颜色及穿孔 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 大 色后期穿孔 叶片背面病斑 在潮湿时,水浸状明 显,产生白色菌脓 不呈水浸状,病斑上有黑色霉病叶对光透 视 有透光感觉 无透光感觉 2.防治方法 从生态防治来看,可参照防治霜霉病的措施进行。另外,要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育苗要用无病的床土,定植最好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制,或采用嫁接换根栽培。 发现病害用DT杀菌剂400—500倍液,或DFM500~600倍,或农用链霉素200ppm,或新植霉素150—200ppm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