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155.97 KB
- 文档页数:2
提问技能八: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 一、把握好提问角度 博学多才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能准确地把握好提问的角度。教师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设疑难问题。教师如果提问不当就会误导学生。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掩耳盗铃》一文时,就这样提问学生:“这个盗铃人傻不傻?他怎样才能聪明起来呢?”显然,这位教师的提问角度不对,因为这样提问会误导学生。
二、提问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或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提问。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时,我们最好这样提问:“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呢?小朋友们,官员们都是大人,为什么他们想不出好办法来呢?”这样提问,不仅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引导他们的思维方向,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促进作用。 三、提问必须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品质的教育。例如,我们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文时,就可通过提问“为什么说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以便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品质的教育。 四、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 1、欲擒故纵法。 这一提问方式要求抓住句子特点和学生的反向思维设计提问,以诱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一句时,我们就可运用这一提问方式。课堂上,我对学生说:“对这句话,老师有疑问。狍子跑得那么快,用棒子能打到吗?难道捉鱼竟可以用瓢舀吗?野鸡又怎么可能飞到饭锅里呢?老师认为这句话写得不真实,大家同意老师的这种看法吗?”这一提问,马上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渲染气氛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抓住最佳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自然地思考问题,并轻松地回答问题。例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后,我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国民党士兵和方志敏表演了国民党士兵恐吓方志敏的过程。学生不仅加了旁白,还着重表现了国民党士兵的丑态和方志敏泰然自若的神情。这时,我又趁学生余兴未尽提出了问题:“这篇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方志敏怎样的思想品质?”这两个问题就像一块吸铁石,使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都靠向了问题。 3、对比引入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文中重点词语逐层提问,循序渐进。例如,《珍珠泉》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嘟噜——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理解此句时,我们就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将句中的修饰成分去掉,然后与原句对比,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哪句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这样对比提问,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提问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提问的特点和提问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一、提问的目的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动引导、解惑答疑、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提问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问的特点1.鼓励学生思考。
提问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入情境、提供材料等方式,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分类提问。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利用分类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方式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综合提问。
综合提问是指将多个知识点、多个层次的问题进行整合组合,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提问的方法1.直接提问法。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提问方式,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学生作答。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或者封闭性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引导学生。
2.对号入座法。
教师将问题和答案进行匹配,学生将问题和答案对号入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
3.质疑法。
教师通过提出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入。
4.启发式提问法。
教师通过提供提示或者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互动提问法。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提问,形成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自主探索。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表扬。
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理分配答题机会。
要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答题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技巧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对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新课改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兴趣,提问的技巧很关键。
有技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
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提问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技巧一、课程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课堂的有效提问就像一把钥匙,是打开学生思维的工具,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前,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
不仅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热点和学生的喜好点。
还要重视挖掘问题的深度,以及多角度去提问。
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问题,深入领会课文中所真正表达的内容。
问题的设计要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慢慢地把学生地思维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训练出灵活性强的学生。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我们的问题设计关键在于“趣”。
例如教学《狐假虎威》时,开头可用一段导话“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会吃掉谁呢?”“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课文,却讲的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
你们说这奇怪不奇怪?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出示课题,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狐狸的狡猾奸诈,老虎的愚蠢受骗埋下伏笔。
2.问题设计精准度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合乎教学内容。
我们在提问前,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等认真设计,不能问得太宽或太窄。
比如问:“这篇文章有何特点?”这是范围较宽的大问题。
文章点有结构方面的,有表现手法方面的,也有语言修辞方面的。
这样提出的问题范围宽,较笼统,不易回答。
学生不能回答该类问题时,要进行引导、分解、提示。
如:“《尊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怎样说的?”这就是显得太笼统,使人不得其解。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提纲)10秋教育管理吴晓华学号:44501022240051提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设计与运用恰到好处,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本文试从四方面来阐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策略及课堂提问的艺术“点子”。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2、课堂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3、课堂提问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
4、课堂提问有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存在误区。
(二)、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时存在的问题。
2、教师提问时存在的问题。
(1)、问题过多。
(2)、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到位。
(3)、提问的形式掌握不全面。
(4)、定向提问现象严重。
(5)、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3、提问结果评价时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三、提高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策略。
1、有的放矢,提问要“明”。
2、组合巧妙,提问要“精”。
3、激发思考,提问要“活”。
4、由浅入深,提问要重“度”。
5、激发情趣,提问要重“情”。
6、学有所获,提问要重“效”。
7、相互促进,提问要重“评”。
四、课堂提问的艺术“点子”。
1、抓住兴趣点提问。
2、抓住重点提问。
3、抓住难点提问。
4、抓住发散点提问。
5、抓住发散点提问。
6、抓住内容的重复点提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
有效的提问既能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获得精彩呢?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兴奋点。
本学期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学校领导就说过,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每一节课都要找到一个教学的兴奋点。
当时我们还很迷茫,后来了解到,原来每节课上的提问都要有建设性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点。
即提问的有效性。
通过兴奋点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
小学生天性活泼聪颖,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
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
比如,在讲《母鸡》这一课时。
一上课,我就给大家抛出问题:你们家养过母鸡吗?你见过的母鸡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吗?问题一出来,立马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举手发言,畅所欲言,进而很顺利的开始了课堂教学。
对于村里的孩子,母鸡自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一熟悉又可爱的母鸡做导入,自然很容易点到了大家的兴奋点。
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其次,对提问对象要把握得当。
我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之后,有时是由学生齐声回答的,有时是指名少数学生回答的。
自己对这种提问方式觉得顺风顺水,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两次公开课之后,学校的老教师在评课议课时普遍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气氛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貌似很好。
但是实际效果确实差强人意。
这样的提问方式并不能确保学生在问题之后实实在在学习到知识,或者说学到的知识并不扎实透彻。
齐声回答不能避免有人浑水摸鱼,滥竽充数。
指名回答只能给少数学生展示的机会。
而那些习惯于不被指名回答的学生更是不动脑筋而远离课堂,神游于课堂之外。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巧妙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提问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提问的原则、种类和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一、提问的原则1. 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尽量使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回答。
教学生认识一些动物和植物时,可以问:“在你家附近有哪些动物和植物?你喜欢哪种动物和植物?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也有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2. 问题具有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通过问题的启发,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作文时,可以问:“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深思的事情?可以写一下这个故事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3. 问题注重多元思维提问要注重多元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回答。
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你觉得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诗中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提问的种类1. 诱导性问题诱导性问题是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类问题通常是开放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例如:“这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文章。
2. 记忆性问题记忆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回答一些具体的细节内容或者基础知识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