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

护、管理

目录

1 启动和水位控制 (3)

2连续、交替运行 (5)

3冬季运行 (6)

4杂草控制 (6)

5恶臭控制 (7)

6藻类 (7)

7动物管理 (9)

8安全性 (11)

9病虫害控制 (11)

10系统监测 (11)

11植物管理 (12)

12系统堵塞 (12)

13护堤维护 (14)

14暴雨径流 (14)

15清淤 (14)

16出水消毒 (15)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1 启动和水位控制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成熟及正常运行,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启动阶段。在此阶段中,整个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及生物膜的生长都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植物的根茎不断生长,其根系不断发育并逐步向填料床深处扩展,微生物的数量不断增多、优势种群逐步形成,此时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稳定性尚处于变化之中。

第二阶段是稳定成熟阶段。在此阶段中,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植物的生长仅随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而年际间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系统的处理效果充分发挥、运行也比较稳定。

启动期的长短根据系统类型、进水水质以及不同季节而定。表流湿地为保证植物更好地生长,满出水水质要求,需要的启动时间应足够长;而潜流人工湿地并不是主要靠植物来进行水处理,所以对启动时间的长短要求并不严格。人工湿地系统从启动到成熟所需的时间随各地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对BOD5和SS的去除率随季节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终年保持在较高的净化水平上。N、P的去除,对于表流湿地来说,在启动期,表层土壤新鲜,植物快速生长,湿地系统中N、P的去除率要比系统稳定后的去除率高。但是这种快速去除N、P的能力只是一个短期过程。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位可吸收N、P,为植物快速生长提供营养盐,但随着基质交换吸附点位的饱和,对P的去除能力会逐渐降低。因此,在经过一两年的启动期后,湿地P的去除率开始下降。如果湿地系统不能保证一个自由通畅的外在空间,N的去除率也会下降。潜流湿地也一样,启动期对湿地P去除也有一定作用,如果不及时更换吸附力能强的基质,不到一年湿地就会达到P的吸附解吸平衡。而且,长时间运行湿地的植物枯死后将吸收的磷重新释放至湿地。

在理想条件下,表流人工湿地应在种植6周后进入启动阶段,为挺水植物适应和生长提供足够长的时间。如果这一点不能保证,启动时应控制水位低于植

物高度。在启动期的起始阶段,通过调节出口处的水位调节装置来逐渐加高湿地水位,保证挺植物顶部一直处于水面以上。对于潜流湿地,一般来说,在种植末期水位将达到基质表面。植物开始生根时,水位可逐渐降低至设计运行水位。在系统启动阶段,人工湿地在插种或播种植物后要充水,此时将水位控制在地面以下0.25m处,按设计流量运行3个月并将水位降低到距湿地床底0.2m处运行,以促进植物的根系向床体深处展,待根系深入到床底生长后,可再将水位调节到地表以下0.2m处,开始正常运行。进入稳定阶段后,只要污水入水量及浓度在设计的上上限以内,都能获得较为稳定的出水处理效果。

如果进水为化粪池出水或初沉池出水等高负荷污水,在进入湿地以前应用干净水或处理后的循环水稀释,逐步提高进水污染负荷,直到植物适应。

湿地启动期,管理人员应每周检查数次。检修内容包括:湿地植物的生长情况、隔堤等结构稳定情况、水位调节以及蚊蝇滋生情况等。在大面积人工湿地中种植的植物一旦出现死亡现象,为了避免湿地水流短路,应及时予以补种。该时期形成的经验对湿地系统成熟期检修频率的确定很有帮助。

运行期湿地中的水位和流量通常是影响一个设计良好的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人工湿地进水的水位是基本保持不变的,因而为了水在床体内以推流的形式流动,须对床体中的水位加以控制。对于目前应用较多的潜流湿地系统而言,水位控制有如下几个基本要求:①当系统接纳最大设计流量时,其进水端不能出现雍水现象以防发生地表流;②当系统接纳最小设计流量时,出水端不能出现填料床面的淹没现象,以防出现地表流;③为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床中水面浸没植物根系的深度应尽可能地均匀。水位变化对水力停留时间、气一水界面大气扩散通量,以及植物覆盖率都有一定影响。应对水位的突然巨幅变化立即进行调查,这一变化可能是由池底漏水、出口堵塞、隔堤溃决、暴雨径流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对于潜流湿地,若发生基质堵塞,可以考虑使用强力水泵冲洗、更换前端基质填料等方法进行处理。

云南九溪湿地可调式进水管

云南九溪湿地简易的水位控制闸

2连续、交替运行

对于表流湿地,一般采用连续进水,而对于潜流湿地,一般污水加入不是连续性的,而是通过污水泵间歇性的一天3~4次输水。污水泵是由水位浮标控制,当沉淀池水位很低时,污水泵会停止工作,故不会发生空吸事故。可以采用两块滤床每周轮流处理污水方式,这样总有一块滤床处于休息状态,以恢复其净化能力。通过出水阀门关启控制滤床轮换。出水阀门关闭时,对应的污水泵也应该及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条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为保护城市湿地资源,加强城市湿地公园管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和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资源是指湿地及依附湿地栖息、繁衍、生存的生物资源。 城市湿地是指符合以上湿地定义,且分布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自然、半自然或人工水陆过渡生态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保护城市湿地资源为目的,兼具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游览等功能的公园绿地。

第三条城市湿地保护是生态公益事业,应遵循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基本原则。 城市湿地应纳入城市绿线划定范围。严禁破坏城市湿地水体水系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自然性。 通过设立城市湿地公园等形式,实施城市湿地资源全面保护,在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湿地的社会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休闲休憩和科普教育需求。 城市湿地公园及保护地带的重要地段不得设立开发区、度假区,禁止出租转让湿地资源,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和设施,不得从事挖湖采沙、围护造田、开荒取土等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 第四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全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监督等工作,负责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设立和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监督,负责建立包括城市湿地资源普查、动态监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实施等相关信息管理体系。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以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人工湿地施工组织设计

人工湿地施工组织 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投标人:

目录 施工组织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施工组织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综合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编制依据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工程概况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施工前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施工现场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技术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机械准备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材料准备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工期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期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劳动力与材料投入供应及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一、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及日常维护,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是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 植物容易成活。如果不是在春季,如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如在夏季应做好遮阳 防晒。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成活。 (2)控水 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 根茎向下生长。 (3)及时收割植物 人工湿地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成熟后应对 植物进行及时收割,并处理和利用。 一般的植物收割时间为上半年的3~5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 (3)做好日常护理 防止湿地内其它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 落叶,以防止腐烂等污染。 (4)暴风雨后的维护 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 (5)冬季对植物的处理 对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防冻措施或及时收割掉,降低负荷。 二、为了搞好人工湿地建成后的日常管理,使之能够长期有效发挥效益,现制定白道口镇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一)、工程完工后有镇土地城建办接管并明确专人负责管理。(二)、保洁员要对湿地四周的环境每天进行清扫及保持湿地周边的环境卫生良好湿地。(三)、每周负责湿地维护的保洁员对排水管网窨井进行检查,发现渗漏及时上报并组织维修每周负责湿地维护的保洁员对排水管网进行检查。(四)、每季度用抽渣车对湿地的厌氧池进行清於及抽沙处理,防止厌氧池堵塞。(五)、每年组织专门力量对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专门的检测、维护。 以上制度,请自觉遵守。(六)、修理和管理费用从收取的排污费中支出,若支出 不够政府从办公费中支取。(七)、开展定期例行监测机制,委托资质单位定期对 处理污水进行监测,坚决做到达标排放。 三、设施主体运行维护。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管理,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办湿字[2010]191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自批准试点之日起6年。 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由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要求及标准进行自查后,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验收;对验收达标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四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理验收,并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 (一)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擅自调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边界、功能分区、公园名称的。(二)尚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管理机构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的。(三)新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与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重叠或者交叉的。 (四)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管理权属争议,或与社区利益相关者存在其它严重利益冲突的。 (五)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土地被征占用或擅自改变用途的。(六)在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从事开(围)垦湿地、开矿、开发房地产、建高尔夫球场或度假村、非法采石或挖沙等,以及其它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开发建设活动的。 第五条申请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验收申请和自查评估报告; (二)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 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 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 ①抗冻、抗热能力 ②抗病虫害能力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菖蒲:【拉丁学名】 Acorus calamus Linn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 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 种植方法: 以根茎分株繁殖。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种植密度:10株/㎡。 梭鱼草【拉丁学名】Pontederia cordata

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维护手册

bbbbb污水处理工程 维 护 手 册 宁波aaaaaaaa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述 第二章终端工艺流程 2.1终端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2.2终端处理工段说明 第三章管网维护规程 3.1 污水管网的运行管理 3.2 污水管网的清通 3.3污水管网系统中构筑物的维护和管理 第四章、电器设备维护管理 4.1、设备使用说明 4.2巡视内容 4.3 设备故障分析 第五章、人工湿地的运行管理 5.1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管理及日常的维护第六章、安全事项 6.1、防火灾爆炸、防窒息中毒 6.2、防止人畜跌入池内 6.3、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处理设施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随着农村和小城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镇人口不断集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村镇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然而由于过去“重建设,轻环保”的旧观念,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无序乱流,不仅直接污染了农村和小城镇自身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了河湖水体的严重污染,已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对当地饮用水安全和居民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制约了经济发展及城镇可持续发展。 bbbbb地处鄞西洞桥镇西部,西与鄞江镇接壤,市级十大名桥、区级文保单位环境优美的浙东千年廊桥—百梁桥就座落本村,滔滔鄞江穿村而过,东距宁波市区20公里。本村现有土地1260亩,山林面积409亩,主要种植西瓜、蔺草、水稻。全村有住户364户,人口912人。 为了改善现有的人居环境,经过深入的研究调,bbbbb决定构筑完备的污水处理项目,由宁波aaaaaaaa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承建,以期在较低的运行成本下,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

植物管理: 1、为防止杂草的大量生长,每年春季植物发芽阶段可对湿地进行淹水,防止一些旱生杂草的生长。待植物生长良好,足以在与杂草生长竞争中占据优势时,恢复正常水位,此过程大约半个月。 2、每年冬季应对湿地中的植物进行收割,人工湿地植物收割后,应及时清理人工湿地上残留植物碎屑,防止因植物残留造成出水取出效率降低甚至污染物的浓度升高。 3、湿地植物除虫应尽量少用杀虫剂,避免对水质产生影响,造成二次污染。 人工湿地的启动运行: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启动一般要经历几个阶段:即系统调试、植物栽种、根系发展不稳定阶段和植物生长成熟、处理效果良好的稳定成熟阶段。一般建成初期,需要将湿地填料浸水,按设计流量运行到3个月后,可将水位降低到填料表层下15厘米,以促进植物根系向深部发展。待根系生长成熟,深入到床底后,将水位调节至填料层下5厘米处开始正常运行。进入稳定成熟阶段后,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植物的生长仅随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年际间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系统的处理效果充分发挥,运行稳定。 人工湿地的日常运行与维护管理: 正常情况下应保持湿地池中的水位,在湿地日常运行

中,建议每个月将湿地池排干一次,使湿地池处于晾干状态,使空气深入到湿地池内部,促进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加快降解填料中沉积的有机物,同时由于系统停止进水,微生物新陈代谢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得不到持续的补充,填料中的微生物会逐渐进入内源呼吸期,消耗本身资源并逐渐老化死亡,利于湿地的长期运行,并降低湿地填料发生堵塞的几率。 湿地运行中应及时清理人工湿地填料表面的植物落叶及败落的茎秆等。 在植物生长旺季可适当收割一些湿地植物,有利于取出废水中的氮。 在湿地系统运行期间,若出现表面堵塞现象,可适当更换堵塞区域的湿地填料,具体更换量为湿地表层一下15厘米左右,提高系统的渗透系数。

江苏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最新)

江苏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政策,制定本办法。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宣教、科研、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湿地公园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湿地公园建设是全省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应享受国家和地方生态建设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湿地公园分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和市、县(市、区)级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由已经完成初步建设的省级湿地公园升 级设立,其建立、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执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建立省级湿地

公园,并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湿地公园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湿地,可以申请设立省级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特征显著,且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 (二)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且能保持湿地生态完整性,湿地面积比例不低于规划面积40%。 (三)拟建湿地公园区域内无土地和资源使用权属争议,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具有规划区域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经营权。 (四)湿地生态用水权益基本保障。 (五)范围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没有重叠或者交叉。 第七条建立省级湿地公园,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所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的同意函;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需提交相关县及市级人民政府同意函。 (二)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申报书及总体规划。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规定审批稿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规定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国 家 湿 地 公 园 管 理 办 法(2017版)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第六条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在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审核后符合晋升条件的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七条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的申请文件、申报书。 (二)设立省级湿地公园的批复文件。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 1.1卫生保洁管理标准 管理范围内实行一清扫全保洁,确保湿地无卫生死角,清洁明净。具体要求如下: 1)湿地水面及基质表层无明显枯枝、落叶等垃圾; 2)湿地及周围水面漂浮物随时清理,无明显垃圾漂浮; 3)湿地植物修剪过后及时清理干净、做到地面无枯枝残 叶; 4)湿地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5)保证卫生工具、机械、垃圾桶等干净整洁,摆放有序; 6)做好湿地周围蚊蝇防范并及时消杀的工作; 7)对夏季湿地可能出现的异味要及时治理,保证不影响 周围环境和居民。

1.2养护管理标准 1.2.1湿地单元养护标准 1)适时进行水位调节,保证人工湿地不出现进水端雍水 和出水端淹没现象; 2)做好人工湿地的低温环境时的保温及运行措施; 3)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缓堵治堵,防堵塞,确保水流通畅; 4)定期对护堤进行检查、维修,阻止出现漏水、渗水现 象发生; 5)湿地内无大面积恶性杂草; 6)湿地环境整洁,无明显的的垃圾、残枝败叶等杂物; 7)做好湿地蚊蝇的防控工作,做到湿地中无蚊蝇扰人现 象; 8)湿地植物无明显病虫害。在病虫害发生时,原则上不 引入新的污染源(农药、杀虫剂)。多用物理和生物等 绿色环保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9)植物生长正常,无明显死亡缺株; 10)适时(如秋末初冬)收割湿地植物,保证人工湿地

的良性循环; 11)严格执行定期和经常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 故隐患,特别是秋季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应妥善处置, 以免引起火灾; 12)严格执行进水处理、出水检测制度和标准,保证出 水水质。 1.2.2水生植物养护标准 1)植物生长期旺盛,开花正常,无明显病虫害; 2)根据季节和植物生长要求,控制好水位,保持其有适 宜生长环境; 3)植物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注意保护益虫,不污染环境; 4)定期清除杂草和枯死植株,并及时补植,保证净化和 景观效果; 5)对生长旺盛植物,要定期进行移植分栽,保证植物有 适当生长空间; 6)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或成熟后应对植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国 家 湿 地 公 园 管 理 办 法 (2017版)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第六条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在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审核后符合晋升条件的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七条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保护湿地的措施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森林相比,它是同等地域森林净化能力的1.5倍。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法律手段 法律是最有力最强制的措施,湿地治理也应做到有法可依,为了防止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湿地立法刻不容缓,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如民事、刑事等等来进行湿地保护,加快湿地保护方面立法步伐。 2 行政手段 制定有关行政部门的湿地保护政策,在湿地生态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湿地监控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已有的湿地进行长年的追踪测定和调控,并且强制执行湿地保护政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3 湿地污染要防治、治理统筹兼顾 湿地管理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湿地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要严格加强对城市排污场所的管理。严禁在湿地附近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建设重污染工业园,已建的工业基地要强行迁走。对已经污染的湿地,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严格做到治理和防治统筹兼顾。 4 技术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开发先进的湿地污染治理技术,做到高效治理,低成本治理。贯彻执行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来解决湿地结构可持续性、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5 宣传教育方面 实施湿地保护教育,普及湿地知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让更多群众参加到湿地保护中来。 我国的湿地保护措施虽然很全面,但是一些细小的因素也不能忽略,不然还是会影响到湿地的安全的。我国湿地破坏主要是在持续大量开垦和不合理开发湿地,使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水的不合理利用与水环境恶化,盲目排干湿地、过度取水调水、排污等,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掠夺性开发利用湿地野生生物,引起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要想彻底的做到湿地不受破坏是难上加难的。我们只有提高了人们的素质,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湿地对我的的生活我们的栖息地是多么的重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湿地的破坏,要开发出新来替代湿地里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做到这步还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才能做到减少破坏。从而得到更完善的保护。并且要更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第25卷第5期 2006年 10月 四 川 环 境 SICH UAN E NVIRONME NT V ol 125,N o 15October 2006 ?人工湿地? 收稿日期:2006206208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委员会2004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黄浦江、 苏州河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04dz12029)作者简介:姚枝良(1981-),男,辽宁盘锦人,现为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工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姚枝良,闻 岳,李剑波,张 倩,周 琪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人工湿地处理工 程数量的增多,迫切地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美化水环境和提升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水位控制、进出水装置维护、护堤维护、植物管理、气味控制、蚊蝇控制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 键 词:人工湿地;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X 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644(2006)0520041204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onstructed Wetland T reatment System Y AO Zhi 2liang ,WE N Y ue ,LI Jian 2bo ,ZH ANG Qian ,ZH OU Qi (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Pollution Control &Resource Reuse ,Tongji 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As a new treatment technology ,constructed wetland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a widely applied prospect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It is urgently need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velop its maintenance technique as the number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rojects increase 1It will help to exert the double functions for the beautific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 environment 1The paper discusses about water level control ,flow uniformity maintenance ,dike maintenance ,vegetation management ,odor control ,m osquito control ,and wildlif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1It points out the key points in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and will be a reference to establish a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it in the future. K eyw ords :C onstructed wetland ;management ;maintenance 1 引 言 人工湿地是根据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来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在设计和建造人工湿地过程中,可以在进出水方式、填料及植物等方面进行选择和搭配,来优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通过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来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使水质得到净化[1]。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低成本、少能耗、运行维护简单的特点,同时湿地的设计可以同城市景观相结合,代替传统水处理设施的钢筋混凝土外 观,充分发挥湿地美学、景观、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环境价值。 自西德1974年首先建造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以来,该工艺已经在欧洲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也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人工湿地研究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首例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工作是于1988~1990年在北京昌平进行的自由水面人工湿地。1990年,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保所在深圳建造的白泥坑人工湿地工程,可以看作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我国的首次实践,其占地8400m 2,处理规模为3100t/d 的城镇综合污水[2]。云南滇池流域的湖泊治理中通过恢复天然湿地和构造人工和半人工湿地大大降低了面源污染,有效地减少了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3]。 近年来,人工湿地处理工程的数量日渐增多,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管理制度

游客须知 XX湿地公园是一座开放式郊野公园,为了给广大游客提供一个优美、安全的休闲环境,请自觉遵守以下游园须知: 一、自觉遵守公园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指挥。 二、爱护公共设施,遵守社会公德,保持公园环境整洁优美。如 有损坏,照价赔偿。 三、严禁携带任何危险品进入园区。 四、禁止任何车辆进入园区。园区门口禁止停放各种车辆。公园 不提供停车服务。 五、自觉爱护公园花草树木,不攀爬折枝、不摘花采果、不踩踏 损毁草坪、不挖取苗木。 六、园区树木、建筑上,严禁张贴广告,严禁牵挂标语横幅,严 禁牵绳挂物。 七、自觉爱护景区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八、禁止在公园内景观水池中钓鱼、捕鱼、电鱼、捉鱼。 九、注意园区安全警示标示,做到安全游玩。严禁翻越、攀爬及 倚靠栏杆、桥梁护栏等。严禁在园区河内游泳、戏水。 十、注意护林防火安全,禁止在公园内露营、野炊、烧烤。 十一、未经许可,严禁在公园内开展经营性的展示、宣传等活动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非法活动。 XX湿地公园

XX湿地公园物业管理小组 岗位及职责 XX湿地公园物业管理小组为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派出的管理机构,由公司直接管理。 一、管理小组组长 1.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全面负责XX湿地公园物业管理工作。 2.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要求,负责各项工作任务的安排、实施、 监督、检查,有义务协助小组成员工作,保证工作任务的完 成。 3.负责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按照公司相关工作制度 和劳动纪律要求对员工进行考核。每月1日向公司办公室上 报员工考勤表。 4.负责公园管理所需各类材料、工具、机具及其他生活、工作 用品的计划、申报、接收和使用管理。 5.负责公园内外部的工作协调。 6.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管理小组副组长 1.在组长领导下,协助组长完成公园各项管理工作。服从组长 指挥。 2.负责公园的日常工作检查,指导、督促并协助小组人员完成 各自工作。 3.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小组工作人员

人工湿地设计综述(仅供学习参考)

人工湿地设计调研综述 摘要: 人工湿地技术是一项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水质净化效果较好的污水资源化生态工程技术,其水力学因素对于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大,而国内对于人工湿地系统内部机理,以及池型设计对湿地处理效果的研究较少。目前湿地的构建设计往往主要借助传统经验公式和实际工程经验,影响了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人工湿地的调查对比分析,总结了湿地池型对实际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池型优化改进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天津市是我国北方水资源极度匾乏的城市,水危机已成为制约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可作为深度处理工艺,为水资源的回收改造作出了巨大贡献。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一直是其经济成本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大中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所以对人工湿地池型优化设计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针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特征水体污染状态,在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成果和示范工程实现的效益效果上,总结分解国内外人工湿地较好处理效果的各种池型的优点,提出适合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及水质处理方法和池型优化设计建议。综合工程实例实际效果着重从湿地植物对池型的影响、湿地

布水方式对池型的影响、湿地填料对池型的影响、湿地冬季越冬对池型的影响、进出水流量水质和停留时间对池型的影响以及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池型优化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经济成本对比分析池型优化实际效果 人工湿地的定义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有机物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将氧气带入周围的土壤,但远离根部的环境处于厌氧,形成处理环境的变化带,这就加强了人工湿地去除复杂污染物的难处理污染物的能力。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硫、磷等依赖于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它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我国1987年(“七五”)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后,在人工湿地净化机理、系统控制、设计及运行参数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进展。近10年来,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面源污

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公园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促进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根据1998年国务院下发国办发[1998]8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湿地公园(WetlandPark),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第三条湿地公园分为以下两级: (一)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湿地生态环境优良、湿地景观特别优美,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生态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二)省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且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湿地景观有特色,有一定的观赏、科学、文化价值,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具备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 第四条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湿地公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以及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五条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坚持湿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统一的原则。 坚持对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并适应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公园申报和建设 第六条申报湿地公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以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居住环境为主要目的;(二)以湿地利用、科普宣育、弘扬湿地文化为主题; (三)湿地及其它土地、地被物权属清晰; (四)湿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50%以上; (五)兼有湿地生态旅游服务功能; (六)投资主体明确,投资基本落实;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有关图表、照片等资料。 第七条申报审批程序 根据1998年国务院下发国办发[1998]8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决定“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和有关国际公约工作”,湿地保护包括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是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报建设湿地公园应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一)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提供湿地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有关图表、照片等资料,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备文报国家林业局审批,审批后在国家林业局备案。 (二)建立省级湿地公园,提供湿地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相应的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将有关材料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八条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由湿地公园经营管理部门依据林业部门的批件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按分工管理权限报计划部门批准后,按建设部门的有关规定实施建设。并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备案,修改总体规划设计必须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第九条湿地公园的设施和景点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在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湿地公园主题工程建设和湿地保护及所需的必要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工程设施。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方案计划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因此,科学的选择和配置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系统和景观的营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目前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把水生植物分为4类: (1)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黄菖蒲、燕子花、慈姑、芦苇、灯心草、蒲苇等。 (2)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凤眼莲、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于水里,如满江红、水鳖、浮萍等。 (4)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整个植株全部没于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于水面,如金鱼藻、菹草、苦草、黑藻等。 二、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1)水生植物的景观功能

水生植物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色、闻香、还能赏姿,并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荷叶青翠而洁净,叶型如伞,大而美观。荷花淡雅清香,气质高贵。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与碎石相配以增加景观效果。芦苇丛植于水边,微风轻拂,哗哗作响,体现了动和静集合。 (2)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净化功能上: ①直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 ③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 水生植物除了可以改善水质外,还具有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土壤等生态功能。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 (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整本手册阅读实施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孩子阅读中应该给整本书一个明确的位置,不仅注重推荐,注重引导,更注重阅读成果的分享和 读完书后的“主题交流课”; 同类阅读的“阅读延伸课”。 第一阶段:导读课 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 2.可以利用图书的封面等来导入。? 3.利用精美的插图。优秀的图书,它的插图也是非常棒的,例如《夏洛的网》

一书的插图水平相当高。如果把书中的插图做成PPT,配合老师对重点情节的讲述,使学生深陷其中,形成悬念。 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它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 义就打了折扣,甚至可以说失去了它最根本的意义。无论是多么优秀的图书,如果它没有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发生碰撞,没有与学生的生命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对他们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 ?2.拓展讨论,加深感悟。读书讨论由学生提出,或由教师设计,注意提问时可以局限在故事情节上,要和学生生活作适当的联系,教师可提前预设课堂提问,学生根据以上的问题进行讨论。 ?3.提升情感,感悟生命的意义。

?4.激发读书欲望:介绍系列故事。 第四阶段:延伸活动 导读,推进,主题交流,这三个流程之后,还可以有一些延伸的活动,例如共读《夏洛的网》后可以延伸阅读怀特的另外两部童话名作《精灵鼠小弟》和《吹小号的天鹅》;共读《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也可以补充阅读米切尔·恩德的其他作品,如《毛毛》《犟龟》等,读过《草房子》后再读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夏洛的网》、 ”小 析。我是如何开展整本书的阅读呢? 在整本书阅读方面,学期我们共读了《雪地寻踪》、《长袜子皮皮》、《亲爱的汉修先生》等书,推荐学生自读《幸福是什么》、《爱的教育》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整本书阅读的一套系统的指导方略,对不同阶段的阅读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导读课---激发阅读期待;推进课---推进阅读进程;交流课---深入故事情节;延伸课---拓宽阅读空间;展示课---与人物面对面。本学期,因时间仓促,没有细致排练,下学期决定把课本剧引进课堂,与整本书阅读呼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