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珠江三角洲

地区

一、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③污染浪费严重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暴雪B.沙尘暴C.咸潮D.赤潮

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古人就地取材,将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墙体风干后坚固不倒、遇水不溶。在我国某些地区的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可能有蚝壳墙古建筑留存的地区是

A.珠三角B.洞庭湖区C.河西走廊D.三江平原4.蚝壳呈鳞状以向下约45度排列,主要是为了

A.美观大方B.节约蚝壳资源

C.坚固耐用D.方便雨水下泄

5.蚝壳墙又被成为“凸砖遮阳墙”,它能起到隔热的效果。其原理是

A.蚝壳厚度较大,能有效地隔热B.壳表凹凸不平,形成大片阴影

C.建造蚝壳墙时,使用隔热材料D.蚝壳墙有空隙,利于通风散热

读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6~7题。

6.与京津冀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最突出的优势是

A.科技力量雄厚B.水陆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D.毗邻港澳,多侨乡

7.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是旅游博彩业

B.北京东临渤海,珠江三角洲南临南海

C.雄安新区的建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D.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举行,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的职能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时许,习近平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8~9题。

8.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发展中,可利用内地的优势有

A.管理经验B.技术C.资金D.劳动力

9.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打通珠江东西两岸,使香港的经济辐射延伸至珠江西岸

B.港珠澳大桥的兴建更有利于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C.珠江三角洲地区综合竞争力将下降

D.对于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10.城市别称常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哈尔滨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被称为“冰城”

B.昆明受洋流影响,气温年较差小,被称为“春城”

C.广州终年高温多雨,花常开,树常绿,被称为“花城”

D.拉萨海拔高,气压高,太阳辐射强,被称为“日光城”

1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地形崎岖,高低不平D.一望无际,坦荡广阔

二、综合题

1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上图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_____;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_____。

(4)请概括上图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

(5)上图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旅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区域和甲地自然景观图、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区域和乙地人文景观图。

材料二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中养鱼,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

(1)图示中甲地最突出的土地环境问题是什么?形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示中的乙地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了基塘农业,试分析基塘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3)乙地所在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简要说出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14.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珠江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与周边省份相比,贵州地下水资源较贫乏。说明其主要的自然原因。

(3)判断红水河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类型,并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

1.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①③正确。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红壤粘性重。故选B。

2.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该地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气温高,暴雪少。沙尘暴多发生在北方地区。赤潮多发生在夏季。故选C。

3.A

4.D

5.B

【解析】

3.材料中提到,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四个选项中只有珠三角临海,A正确;洞庭湖区、河西走廊、三江平原不临海,海洋水产不丰富,BCD错误。故选A。

4.珠三角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多。从建筑实用角度分析,蚝壳呈鳞状以向下45度的方式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利于雨水下泄,避免雨水浸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D正确;美观大方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该地区蚝壳资源丰富,节约蚝壳资源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坚固耐用与倾斜角度无关,C错误。故选D。

5.蚝壳厚度不大,A错误;整堵墙都是蚝壳加黄泥浆粘合砌筑。蚝壳墙外表面不施抹灰。凹凸的蚝壳像遮阳百页, 在阳光照射下,外墙面呈现大片蚝壳阴影, 既有遮阳隔热效果, 又韵味无穷。这种传统自身遮阳的做法被后人发展为凸砖遮阳墙,B正确;整堵墙都是蚝壳加黄泥浆粘合砌筑,没有只有其它隔热材料,C错误;蚝壳墙没有空隙,是蚝壳阴影起到遮阳隔热效果,D错误。故选B。

6.D

7.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京津唐地区和珠江三角洲。

6.京津冀地区比珠三角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矿产资源丰富。两地水陆交通条件相当。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多侨乡是其突出优点,故选D。

7.①地区是香港,澳门主要经济支柱是旅游博彩业,A错误。北京没有临海,B错误。雄安新区的建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C正确。冬奥会为体育文化活动,不能体现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的职能,D错误。故选C。

8. D

9. C

【解析】

8.香港为中国内地提供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故ABC叙述错误;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日常生活消费品,故D叙述正确。

9.港珠澳大桥打通珠江东西两岸,使香港的经济辐射延伸至珠江西岸,港珠澳大桥的兴建更有利于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对于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ABD排除;港珠澳大桥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综合竞争力上升,答案选C。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哈尔滨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被称为“冰城”,A对。昆明位于内陆地区,不受洋流影响。纬度低,海拔高,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B错。广州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一年四季,花常开,树常绿,被称为“花城”,C错。拉萨海拔高,气压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D错。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

11.B

【解析】

【详解】

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位于河口地区,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河网稠密,交通便利。故选B。

12.(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

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4)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

(5)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服务设施距景点较近),为旅客浏览提供方便;服务设施齐全,能满足旅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力、综合思维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基础知识设计到区域航运价值分析、人口增长、城市化问题、聚落分布以及旅游地理等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要求都较高,需要扎实的基础,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答题。

【详解】

(1)根据图甲(河南)中高度表(注记)分析,西部地势高,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河流地处上游,流程相对短小,水量不大;河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由图可知河流之间互不联通,没有形成网络。(2)由表中数据可知,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从图中人口的流动来看,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所以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3)根据材料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可以分析得到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从图中可以判断,广东省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山地面积相对较大,平原面积较小;表格中显示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且人口迁入较多。(4)根据图例可知,景点主要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5)结合图中信息,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旅客好评的主要原因有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为旅客游览提供方便;服务设施齐全,能满足旅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

13.(1)土地荒漠化。原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过度樵采,过度垦殖,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3)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侨乡便于吸引外资和技术;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背景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西北地区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珠三角地区利用其多雨的气候以及低洼的地势因地制宜发展基塘农业。

(1)读图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最突出的土地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导致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为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强;人为原因:不合理水资源利用加剧水资源短缺,过度樵采,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的破坏,防风固沙和含蓄水源能力下降,加剧荒漠化的产生。

(2)基塘农业属于混合农业,可结合教材中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进行分析。基塘农业的形成是充分利用当地地势和气候条件,增加了耕地面积,减少了洪涝灾害,因地制宜,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3)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劳动力、地价、侨乡、交通等方面分析。

【点睛】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基塘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减少洪涝灾害对其影响;可以利用塘泥作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发展了多种经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4.(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

(3)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理由: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珠江流域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流域开发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图文分析能力要求高。流域开发主要从水能、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分析。

(1)从地理位置分析,红水河流域为降水丰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位于云贵高原向两广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地表径流速度快,不利于下渗,地表多石灰岩,储水能力差。

(3)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为高耗能工业,结合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和图中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

资源分析即可。

【点睛】(1)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影响其径流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根据河流的补给状况,一般外流河主要通过降水补给,径流量较大;内流河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径流量较小。

(2)本题要结合云贵高原自然特征以及水循环的过程进行分析,云贵高原降水丰富,但因为喀斯特地貌广布所以地下暗河径流较大,地表径流较小。

(3)高耗能工业需要大量廉价的能源资源,结合图文材料该地区有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水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