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浆纱综合实验指导书

浆纱综合实验指导书

浆纱综合实验指导书
浆纱综合实验指导书

浆纱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浆纱机的结构与原理。

2.了解纱线上浆的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

3. 熟悉浆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浆液调制方法。

4. 掌握浆液粘度的测试方法,了解浆料粘着力的测试方法。

5. 熟悉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与工具:浆纱小样机、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恒温水浴锅、烧杯、温度计、锥形烧瓶、调浆桶、毛羽测试仪、单纱强力机、抱合力机、超级水浴锅、电子天平等。

2.实验材料:变性淀粉、纱线等。

三、实验内容

1.了解浆纱小样机的机器结构以及工艺流程。

2.调制浆液。

配制变性淀粉6%的浆液1000ml,90℃保温1小时。

3.保持浆液浓度不变,测试温度对浆液粘度的影响。

分别在50℃、70℃、90℃下保温20分钟,在转速不变的前提下,待浆液的温度达到待测温度时,分别测量这三种温度下的粘度。

4.保持浆液的温度不变,测试浓度对浆液粘度的影响。

配制浓度分别为8%、6%、4%的90℃浆液,在粘度计中测定各自的粘度,记录粘度值。

5.在浆纱小样机上对纱线进行上浆,浆液浓度为6%,之后测定上浆纱线的上浆率。

6.采用以上三种浓度的浆液对纱线进行上浆,将三个筒子的纱线做好标记待用。

7.用单纱强力机测试三种纱线的强力,与没有上浆的纱线比较。

8.用毛羽测试仪测试纱线毛羽指标,比较未上浆纱线与上浆纱线的毛羽值。

9.在抱合力机上测试浆好的三种纱线的抱合力与原纱比较。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上浆率以及可织性指标

转速对粘度的影响

四、思考题

1.简述浆纱小样机的结构与浆纱的工艺流程。

2.上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浆纱的工艺要求是什么?

4.试述淀粉浆料的主要性质。淀粉上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它适用于哪些纤维的上浆?

5.分析浆液的粘度与温度、浓度之间的关系。

6.浆液的搅拌速度会对浆液的粘度产生影响吗?简述之。

7.上浆后的纱线其强力和毛羽都有怎样的变化?

8.通过实验,分析上浆后的纱线的可织性。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三、实验步骤

四、讨论分析

五、回答问题

五、基础知识

所谓浆纱,就是对经纱表面和内部粘附、渗入一定量的浆液,再经烘燥使表面成膜,以此来增加原纱的强度和耐磨性,减少表面毛羽,提高其可织造性。浆纱后,经纱在织造中应能承

受反复拉伸、摩擦和冲击等作用,顺利完成与纬纱交织。

浆纱是重要的织前准备工序,从设备配套情况看,一般的织物品种,一台浆纱机可供应200~300台左右织机的生产;从生产速度对比上看,一分钟生产的浆纱,织机运转一个班才能完成。因此,浆纱质量的好坏对织造生产影响极大。

浆纱工程包括调浆和上浆两部分。调浆就是选择浆料以一定比例配合调料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其工作在调浆桶内进行。对浆纱工程的要求如下:

⑴上浆量符合工艺设计要求,避免过大或过小。

⑵轴与轴之间、片段之间、单纱之间上浆要均匀一致。

⑶浆液对纤维有良好的粘附性,即被覆和渗透的比例应符合工艺要求。

⑷上浆后纱线毛羽贴伏,浆膜平滑,柔软而又坚韧。

⑸上浆后纱线的弹性损失小。

⑹上浆后纱线的回潮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浆膜具备适当的吸湿性。

⑺浆料来源充足,价格便宜,调浆操作简便而安全。

⑻织物在后处理时,浆料容易退净,废液易净化,不污染环境。

⑼织轴卷绕质量良好,具有均匀的张力,良好的分纱、排列和圆整度,没有”倒头、并头、绞头“等疵点。

浆料

浆料分两部分,即粘着剂和助剂。

一、粘着剂

粘着剂是一种具有粘着力的材料,它是构成浆液的主体材料(除溶剂水外),浆液的上浆性能主要由它决定。浆纱用的粘着剂分为天然粘着剂、化学粘着剂和合成粘着剂三大类。

目前用的最多的淀粉、PV A和聚丙烯酸类浆料共称作三大浆料。此外,纤维素衍生物(简称CMC)海藻酸钠和动植物胶类等也用的较多。

下面就几种常用的粘着剂作简要介绍。

(一)淀粉

淀粉作为主粘着剂在浆纱工程中应用已有很久历史。它具有良好的上浆性能,并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退浆废液易处理,也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在各种浆料中,淀粉用量占70%左右,浆纱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淀粉粘着剂一般为天然淀粉和变性淀粉。

1.天然淀粉天然淀粉(以下简称淀粉)有很多种,纺织生产中常用的为小麦淀粉、

玉蜀黍淀粉、马铃薯淀粉、米淀粉、木薯淀粉等。

(1)淀粉的一般性质

淀粉是由许多个α葡萄糖分子通过α型甙键连接而成的缩聚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分子

式为(C6H10O5)n。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水溶液不很粘

稠,直链淀粉形成的浆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浆膜坚韧,弹性较好。

支链淀粉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膨胀,使浆液变得极其粘稠,所成薄膜比较脆弱。

淀粉浆的粘度主要由支链淀粉形成,使纱线能吸附足够的浆液量,保证浆膜一定的厚度。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上浆工艺中相辅相成,起到各自的作用

(2)淀粉浆的粘度

浆液的粘度是描述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的物理量。粘度是浆液重要的性质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了浆液对经纱的被覆和浸透能力。粘度越大,浆液越粘稠,流动性能就越差。这时,浆液被覆能力加强,浸透能力削弱。上浆过程中,粘度应保持稳定,使上浆量和浆液对纱线的浸透与被覆程度维持不变。

表示粘度的单位有两种即泊(P)和帕·秒(Pa·s)。

在CGS制中,粘度的单位是泊(P),1P等于100cP(厘泊)。20℃时,水的粘度

为1.0087cP 。

在国际单位制中,粘度单位为帕·秒(Pa ·s )。1P 等于0.1Pa ·s 或1cP 等于1mPa ·s 。

泊和帕·秒都是绝对粘度单位。

在度量分散液体的粘度时,也可以使用相对粘度值ηr ,其物理意义是分散液体的

绝对粘度(η)与介质的绝对粘度(η0)之比

0ηη

ητ= 实验室中,浆液的粘度一般以乌式粘度计和旋转式粘度计测定。前者测得的是相

对粘度,后者测得的是绝对粘度。

在调浆和上浆的生产现场,一般使用黄铜或不锈钢制成的漏斗式粘度计,试验时,漏斗下端离浆液液面高约10cm ,以浆液从漏斗式粘度计中漏完所需时间的秒数来衡量浆液粘度。

(3)淀粉的上浆性质

淀粉在水中其性质随温度而变化,淀粉在水中的变化大致分为吸湿、膨胀和糊化三个阶段。

吸湿阶段:在常温下淀粉吸收少量水分子,使淀粉颗粒略有膨胀,粘度无明显增加。 膨胀阶段:当温度逐渐升高时,吸收水分的量增大,体积迅速膨胀。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淀粉颗粒可膨胀到原理体积的百余倍,开始破裂,直链淀粉从颗粒中流出,并溶于水,这时的温度称为糊化开始温度。支链淀粉仅仅膨胀,使不透明的淀粉分散液变为透明的、具有一定粘度的浆液。

糊化阶段:当温度继续升高至颗粒充分破裂,支链淀粉分散在水中,浆液粘度大到峰值后,随着膨胀的颗粒破碎,粘度开始下降。在高温状态下维持一段时间后,粘度逐渐趋于稳定状态,这种粘度的稳定状态成为淀粉的完全糊化,此时的温度为完全糊化温度。

据上述分析可知:为稳定上浆质量,控制浆液对经纱的被覆和浸透程度,浆液用

于经纱上浆宜处于粘度稳定阶段。在淀粉浆液调制时,浆液煮沸之后必须闷煮30min ,待达到完全糊化之后,再放浆使用。同时,一次调制的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玉蜀黍淀粉一般为3~4h 。否则,在调浆和上浆装置中,由于长时间高温和搅拌剪切作用,浆液粘度会下降,从而影响上浆质量。

(4)淀粉浆的浸透性

未经分解剂分解作用的淀粉浆粘度很高,浸透性极差,不适宜经纱上浆使用。经分

解剂分解作用后,部分支链淀粉分子链裂解,浆液粘度下降,浸透性能得以改善。

经分解剂分解后的小麦淀粉和玉蜀黍淀粉浆液浸透性均较好,适用于细特高密棉

织物的经纱上浆。

(5)淀粉浆的粘附力

淀粉大分子中含有羟基,因此具有较强的极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它对含有

相同基团或极性较强的纤维材料有高的粘附力,如棉、麻、粘胶等亲水性纤维,相反,对疏水性纤维的粘附力就很差,不能用于纯合纤的经纱上浆。

(6)淀粉浆的成膜性

淀粉浆的浆膜一般比较脆硬,浆膜强度大,但弹性较差,断裂伸长小。玉蜀黍淀粉

的浆膜机械性能优于小麦淀粉,其强度较大,弹性也稍好,因此玉蜀黍淀粉上浆效果比小麦淀粉好。但是,玉蜀黍淀粉浆膜手感粗糙,上浆率不宜过高。

以淀粉作为主粘着剂时,浆液中要加入适量柔软剂,以增加浆膜弹性,改善浆纱

手感。柔软剂的加入可增加浆膜弹性、柔韧性,但浆膜机械强度亦有所下降。为此,柔软剂加入量应适度。淀粉浆膜过分干燥时会发脆,从纱身上剥落,在气候干燥季节,车间湿度偏低时,浆液中要适当添加吸湿剂,以改善浆膜弹性,减少剥落。

2.变性淀粉

以各种天然淀粉为母体,通过化学、物理或其它方式使天然淀粉的性能发生显著变

化而形成的产品称为变性淀粉。

淀粉大分子结构中甙键及羟基决定着淀粉的化学、物理性质,也是各种变性可能

的内在因素。淀粉的变性技术不断发展,变性淀粉的品种也层出不穷。各种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及变性目的如表1所示。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变性淀粉。

(1)酸解淀粉

变性原理。在淀粉悬浊液中加入无机酸溶液,利用酸可以降低淀粉分子甙键活化能的原理,使淀粉大分子断裂,聚合度降低,形成酸解淀粉。酸解反应时及时地用碱中和,终止分解反应,控制淀粉的降解程度,是提高酸解淀粉质量的关键。

上浆性能。酸解淀粉的外观和原淀粉基本相同。在水中经加热后,酸解淀粉粒子容易分散,也容易达到完全糊化状态。由于淀粉粒子膨胀较小,分子量明显降低,故成浆后浆液粘度低,流动性好,但粘度稳定性比原淀粉略有下降。酸解淀粉浆膜较脆硬,与原淀粉相似。浆液对亲水性纤维具有很好的粘附性,在混合浆中可代替10%~30%的合成浆料,是一种适宜于一般混纺纱上浆的变性淀粉浆料。

(2)氧化淀粉

变性原理。氧化淀粉是用强氧化剂对淀粉大分子中甙键进行氧化断裂,并使其羟基氧化成醛基和羧基所形成的产品。氧化后,淀粉大分子得到裂解,聚合度下降,并含有羧基基团,羧基的存在是氧化淀粉的结构特点。

上浆性能。氧化淀粉外观为色泽洁白的粉末。成浆后粘度低,流动性好,浸透性强,粘度稳定性好,不易凝胶,与原淀粉相比,它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性有所提高,形成浆膜比较坚韧,是棉纱,粘胶纱的良好浆料。

(3)酯化淀粉

变性原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被化学活泼性较强的酯化剂(有机酸或无机酸)酯化后形成的产物叫酯化淀粉。用于经纱上浆的主要有醋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氨基甲酸酯淀粉(尿素淀粉)和其它酯化淀粉。

酯化淀粉的酯化程度以取代度(缩写成DS)表示,取代度是指淀粉大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基环上羟基的氢被取代的平均数,取代度的数值在0~3之间。

上浆性能。淀粉大分子中带有疏水性酯基后,对疏水性合成纤维的粘附性、亲和力加强。因此从原理上说,这类浆料对聚酯纤维混纺或纯纺纱有较好的上浆效果。与磷酸酯淀粉相比,醋酸酯淀粉和聚酯纤维的溶度参数比较接近,因此上浆效果比磷酸酯淀粉为好,也较为实用。

(4)醚化淀粉

变性原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被各种试剂(卤代烃、环氧乙烷等)醚化,生成的醚键化合物称为醚化淀粉。

上浆性能。低温下浆液无凝胶倾向,故适宜于羊毛、粘胶纱的低温上浆(55~65℃)。醚化淀粉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加入一定量的醚化淀粉,能使混合浆调制均匀。

(5)交联淀粉

变性原理。淀粉大分子的醇羟基与交联剂的多元官能团形成二醚键或二酯键,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淀粉分子之间“架桥”在一起,呈多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反应,称为交链反应。淀粉大分子的醇羟基与交联剂发生交链反应形成以化学键连接的交联状大分

子,即成为交联淀粉。

上浆性能。交联淀粉粘度热稳定性好,聚合度增大,粘度也增加,浆膜刚性大、强度高、伸长小。浆纱中,一般使用低交联度的交联淀粉,进行以被覆为主的经纱上浆,如麻纱、毛纱上浆。也可与低粘度合成浆料一起,作为涤棉、涤麻、涤粘纱的混合浆料。(6)接枝淀粉

变性原理。为了改善淀粉浆上浆浆膜脆、吸湿性差、对涤棉纱粘附力差的缺点,将改善淀粉浆上浆性能的高分子单体的低聚物接枝到淀粉大分子上,形成接枝淀粉。

上浆性能。

以丙烯酸酯或醋酸乙烯酯接枝的淀粉,可以对涤棉纱和合纤上浆,并且淀粉浆膜的柔软性和弹性得到改善。与其它变性淀粉相比,接枝淀粉对疏水性纤维的粘着性、浆膜弹性、成膜性、伸度及浆液粘度稳定性均有很大提高,因此,接枝淀粉是最新一代的、从原理上说也是最有前途的一种变性淀粉,例如,应用接枝淀粉对涤棉纱上浆,可以替代部分或全部聚乙烯醇浆料,不仅可以减少浆纱毛羽,还可以减少由聚乙烯醇浆料退浆引起的环境污染。

变性淀粉还有许多种类。与天然淀粉相比,变性淀粉在水溶性、粘度稳定性、对合成纤维的粘附性、成膜性、低温上浆适应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应当指出,在经纱上浆中,变性淀粉的使用品种将越来越多,使用比例、使用量也会越来越大,以至完全替代聚乙烯醇浆料,是一种绿色浆料。

(二)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又称PV A,是聚醋酸乙烯通过甲醇钠作用,在甲醇中进行醇解而制得的产物。

醇解产物有完全醇解型和部分醇解型等几种类型。前者称完全醇解PV A,后者称部分醇解PV A,完全醇解PV A的大分子侧基中只有羟基(—OH),而部分醇解PV A的大分子侧基中既有羟基(—OH),又有醋酸根(-CH3COO)。完全醇解PV A和部分醇解PV A 的醇解度不同。完全醇解PV A的醇解度为(98±1)%;部分醇解PV A的醇解度为(88±1)%。

制造维纶的聚乙烯醇称纺丝级聚乙烯醇,其醇解度在99.8%以上。浆料级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87%~99%。聚合度为500~2000。但是,目前受PV A的生产限制,浆纱中使用的部分醇解PV A的聚合度为500~1200,完全醇解PV A的聚合度为1700,如完全醇解PV A1799的聚合度为1700,醇解度为99%。

1.PV A的一般性质

PV A为无味、无臭、白色或淡黄色颗粒。成品有粉末状、片状或絮状,比重在1.21-1.34之间。

2.PV A的上浆性能

(1)水溶性

完全醇解PV A分子中尽管含有较多羟基,但大分子之间通过羟基已形成较强的氢键缔合,以致对水分子的结合能力很弱,水溶性很差。在65~75℃热水中不溶解,仅能吸湿及少量膨胀。在沸水中和在高速搅拌(1000r/min)的作用下,部分氢键被拆散,“游离”羟基数增加,水溶性提高,经长时间(1~2h)后充分溶解。部分醇解PV A的分子中有适量的醋酸根基团存在,醋酸根基团占有较大的空间体积,使羟基之间的氢键缔合力削弱,在热水中能被拆散,表现为良好的水溶性。部分醇解PV A在40~50℃温度中溶解,经保温搅拌能完全溶解。

(2)粘度

PV A浆液的粘度和浓度关系在定温条件下接近成正比;在定浓条件下,粘度和温度关系接近于反比。浆液粘度还与PV A醇解度有着密切联系,图3-6所示为两者的关系曲线。曲线表明:当醇解度为87%时,PV A溶解的粘度最小。

完全醇解PV A的溶液粘度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最终可成凝胶状。部分醇解PV A 的溶液粘度则比较稳定,时间延续粘度很少变化。PV A的粘度还与聚合度有关,聚合度越高,粘度越大。PV A浆液在弱酸、弱碱中粘度比较稳定,在强酸中则被水解,粘度下降。

(3)粘附性

不同醇解度的PV A浆液对不同纤维的粘附性存在差异。完全醇解PV A对亲水性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及亲和力,部分醇解PV A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性则不及完全醇解PV A。由于大分子中疏水性醋酸根的作用,部分醇解PV A对疏水性)纤维具有较好的粘附性。而完全醇解PV A则很差,尤其是对疏水性强的涤纶纤维,见图3-7所示。

(4)成膜性

PV A浆膜弹性好,断裂强度高,断裂伸长大,耐磨性好。其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及耐屈曲强度均较原淀粉、变性淀粉、CMC等浆料好。PV A聚合度越高,浆膜强度越高。由于大分子中羟基的作用,PVA浆膜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吸湿性随醇解度、聚合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对湿度65%以上的空气中能吸收水分,使浆膜柔韧,充分发挥其优良的力学机械性能。PV A浆液在静止时,由于水分的蒸发,液面有结皮现象,浆纱时易产生浆斑,使织造时经纱断头增加。由于PV A浆膜的内聚力大于浆膜与经纱之间的粘附力,分纱时易破坏经纱表面的浆膜完整性,使毛羽增加。

现将CMC、PV A和淀粉的浆膜性能列于表3-3,以作比较。

粘着剂断裂强度(cN)急缓弹性伸长

(%)

耐屈曲性

(次)

吸湿率(%)

CMC 713 28.5 1151 25.5

PV A 645 93.0 10000以上16.15 玉蜀黍淀粉817 4.9 345 —

小麦淀粉——188 20.1

聚乙烯醇浆料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在与其它浆料(如合成浆料等)混用时,能良好均匀地混合,混合液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分层脱混现象。但与等量的天然淀粉混合时

很易分层,使用时应十分注意。

(6)其它性能

由于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力学机械性能,因此是理想的被覆材料。但是,

PV A浆膜弹性好,断裂强度高,断裂伸长大,因此浆纱分纱性较差,在干浆纱分绞时

分纱阻力大,浆膜容易撕裂,毛羽增加。为此,在PV A浆液中往往混入部分浆膜强度

较低的粘着剂材料(如CMC、玉蜀黍淀粉、变性淀粉等),以改善干浆纱的分纱性能。

PV A优良的粘着性,对细特高密织物的纯棉纱或化纤经纱上浆具有难以替代的优

点。但PV A退浆产生的废液,不易生物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从退浆液中提取

PV A,其设备投资非常巨大,难以收回成本。因此,在PVA影响环保的问题未能解决

以前只好限制使用,提倡“少用或不用PV A”,最终非环保型的PV A推出市场将会成为

现实。

3.变性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调浆时浆液易起泡、浆液易结皮、浆膜分纱性差是其主要缺点。为克服

这些缺点,可以对聚乙烯醇进行变性处理。比较成熟的变性方法有PV A丙烯酸酰胺共

聚变性、PV A内酯化变性、PV A磺化变性及PV A接枝变性。变性聚乙烯醇浆料在40~50℃温水中保温搅拌一小时可溶,溶液均匀,与其它粘着剂混溶性强,浆液不会结皮,

在调制和上浆过程中不易起泡。变性聚乙烯醇浆料适宜于低温(85℃以内)上浆,并且

粘度稳定。浆膜机械强度减小,于是分纱性良好,浆膜完整、光滑,而且退浆方便。

(三)聚酯浆料

目前,短纤经纱上浆所用合成浆料主要是聚乙烯醇(PV A)。PV A对聚酯纤维粘附

力小,而且退浆困难,退浆废液中的PV A难以生物降解,环境污染大,国内外大力提

倡不用PV A。由于聚酯浆料具有与聚酯分子相似的化学结构,根据“相似相容”原理,

对聚酯纤维具有较高的粘附力,也便于退浆。

聚酯浆料是由对苯二甲酸与二元醇及其它有机化合物共聚而成,浆料中含有—NH2,—OH,—COO-等基团,浆膜柔软光滑,韧性大,抗拉强度高,吸湿性能好,对涤/棉纱、纯棉纱有良好的粘附性能,根据有关材料介绍,能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PV A浆料,可减少后处理时产生的污染。

(四)即用浆料

即用浆料(又称组合浆料)是按上浆工艺要求,由几种粘着剂和助剂复合而成的

一种固体浆料。它在使用时一般不必再加辅助浆料,因而使用方便,并能简化上浆工艺,

对稳定浆液质量有利。目前国内即用浆料有三种类型,即纯合成浆料组合、变性PV A

与淀粉或变性淀粉组合、丙烯酸类浆料与淀粉或变性淀粉组合。其工艺路线基本上均系

物理性组合。即用浆料为今后浆料发展方向之一。即用浆料以少组份、高性能、适应品

种广为好。变性淀粉、变性PV A和各种共聚浆料的研究开发为即用浆料提供了基础条

件,尤其是接枝淀粉的研究和应用,使得少组份即用浆料这种设想成为可能。

二、助剂

助剂是用于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材料。

助剂种类很多,但用量一般较少。选用时要考虑其相溶性和调浆操作方便。

(一)分解剂

淀粉的分解剂有酸性、碱性和氧化分解剂三类。常用的分解剂有硅酸钠、盐酸、氯胺T

等。

目前,由于广泛使用变形淀粉,已不需要在调浆中加入分解剂。即使使用原淀粉,也会

使用新型的淀粉改性剂。

图3-8所示为小麦淀粉加入碱性分解剂硅酸钠及不加硅酸钠的粘度变化曲线。曲线

反映了淀粉分解剂使淀粉大分子水解,降低大分子的聚合度和粘度,使浆液达到适于经

纱上浆的良好流动性和均匀性;降低淀粉的糊化温度,缩短淀粉浆液达到完全糊化状态

所需的时间,从而缩短浆液调制时间。

1.碱性分解剂

碱在高温及氧存在的条件下使淀粉大分子裂解,粘度下降,起到分解作用。使用

碱分解剂时操作比较方便,分解作用缓和,有利于粘度稳定。常用的碱性分解剂有硅酸

钠和氢氧化钠。硅酸钠的用量一般为淀粉重量的4%~8%。氢氧化钠的用量为淀粉重量

的0.5%~1%。

2.酸性分解剂和氧化分解剂

酸性分解剂和氧化分解剂一般用于天然淀粉的变性加工,产品为酸解淀粉和氧化

淀粉。淀粉的大分子遇酸后迅速发生水解反应,淀粉的聚合度减小,淀粉浆液粘度下降,

渗透性增大。纺织厂应用的酸性分解剂有盐酸(用量为淀粉重量的0.2%~0.3%)、硫酸(用量为淀粉重量的0.4%~0.5%)等。

氧化分解剂使淀粉中的羟基氧化成羧基,浆液的粘度下降,淀粉对水和纤维的亲

和力增加。氧化分解剂有氯胺T(用量为淀粉重量的0.4%~0.5%)、次氯酸钠(有效氯

重量为淀粉重量的0.5%~1.2%)、漂白粉(有效氯重量为淀粉重量的0.12%)。

3.生物酶分解剂

生物酶分解剂是应用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淀粉发生反应,使淀粉大分子1-4甙键

断裂,淀粉降解,粘度降低,常在淀粉调浆时加入生物酶分解剂,目前应用较多的生物

酶分解剂为DDF,其用量为淀粉的5%。

(二)浸透剂

浸透剂即润湿剂,是一种以润湿浸透为主的表面活性剂。

用于经纱上浆的浸透剂一般为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中性及弱碱性

浆液中使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浆液中宜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浸透剂一般用于疏水性合成纤维上浆。在棉纤维的细特、高捻或精梳纱上浆时亦

可使用,以加强浸透上浆的效果,其用量为粘着剂的1%以下。

(三)柔软剂

浆液中加入柔软剂的目的是改善浆膜性能,使浆膜具有良好的柔软、平滑性、降低摩擦系数,赋予浆膜刚好的弹性,以减少织造时的经纱断头,提高织机效率。

副作用:浆膜强度有一定的降低。

以淀粉为主体的浆液中加入适量柔软剂,可以克服浆膜粗糙、脆硬的缺点。

应当指出:柔软剂对浆膜的机械强度也有不良影响,随着浆膜大分子之间的结合

力削弱,浆膜机械强度下降。因此,柔软剂的加入量不宜过多。动物油脂的用量为淀粉

量的2%~6%,植物油脂的用量为淀粉的3%~8%。

化学合成浆料的浆膜柔韧性一般较好,浆液调合时可以不加柔软剂。但是,生产

中为减少浆膜对烘燥部件的粘贴,抑制浆液起泡,减少浆液结皮,有时亦加入少量柔软

剂。一般为合成粘着剂的2%以内。

用于浆纱的柔软剂有各种油脂:牛油、猪油、羊油、棉籽油、椰子油、浆纱用油脂以及经乳化处理的浆纱膏等。

用作柔软剂的还有部分以柔软润滑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也有润湿分散作用。如柔软剂SG(用于合纤上浆)、柔软剂101、TS-40(用于合纤、粘胶纤维上浆),用量为粘着剂量的1%~2%。柔软剂KS-57(用于各类短纤维上浆),用量为粘着剂量的5%~10%

(四)抗静电剂

疏水性合成纤维吸湿性差,是电的不良导体。在浆纱和织造过程中容易形成静电积聚,以至纱线毛茸耸立,在开口运动时与相邻经纱互相缠连,影响织造顺利进行。为克服这一缺点,在浆液中加入少量以消除静电为主的表面活性剂,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抗静电效果,而且还使浆膜平滑。作为抗静电剂的表面活性剂有离子型和吸湿型的两种,离子型的抗静电性能比吸湿型的抗静电剂好,如抗静电剂SFNY、静电消除剂SN等。

(五)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是使浆纱表面润滑,以减小表面摩擦系数,提高浆纱的耐磨性能,同时还能起到减少静电的作用。这对于合成纤维和细特高密织物的经纱上浆尤为重要。

常用的润滑剂主要有蜡液和蜡辊。通过后上蜡方法给烘房出来的浆纱涂上一层蜡膜,可以使浆膜表面润滑光洁,并且不影响浆膜的原有性能。

固体蜡辊由石蜡(30%)、蜂蜡(50%)、硬脂酸(20%)混熔制成,上蜡率为0.1%左右。热熔性蜡由石蜡(60%)、硬脂酸(10%)、乳百灵等表面活性剂(30%)组成,上蜡率为0.2%~0.4%。水溶性蜡由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0%)、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80%)组成,上蜡率为0.2%~0.4%,这种蜡膜在印染加工时容易退净,因此用量可以提高。

(六)防腐剂

浆料中的淀粉、油脂、蛋白质等都是微生物的营养剂。坯布长期储存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容易长霉。在浆料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防止坯布储存过程中的霉变。

浆纱常用防腐剂有2-萘酚与NL-4防腐剂。在碱性浆液中,2-萘酚的用量一般为粘着剂重量的0.2%~0.4%,酸性浆中为0.15%~0.3%。NL-4防腐剂主要成分为二羟基二氯二苯基甲烷,又称双氯酚,简称DDM,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用量同2-萘酚。

(七)吸湿剂

吸湿剂的作用是提高浆膜的吸湿能力,使浆膜的弹性、柔性得到改善。合成浆料的浆膜一般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性,因此浆料配方中不必使用吸湿剂。淀粉浆膜的缺点是脆硬,过于干燥时会脆裂、落浆。在冬季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当淀粉上浆率较高时,可以考虑在浆液中加入适量的吸湿剂,以减少织造过程中经纱的脆断现象。

常用的吸湿剂是甘油,甘油是无色透明略带甜味的粘稠液体。甘油的使用量一般为淀粉重量的1%~2%。此外,具有大量亲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也可作为吸湿剂使用。

(八)消泡剂

浆液起泡不仅给浆纱操作带来不便,而且会引起上浆量不足和不匀,影响浆纱质量。产生浆液起泡的原因很多,如PV A浆的使用、调浆的水质、淀粉浆料的质量等,粘度大的浆液中“泡沫寿命”也长,一旦产生泡沫之后,就难以自然消除。

当浆液中泡沫生成之后,分批加入少量油脂类柔软剂,可以作为消泡剂降低气泡膜的强度和韧度,使气泡破裂。常用的有松节油、辛醇、硅油、可溶性蜡等。

三、浆料的质量指标

为保证浆纱质量稳定,浆料的质量必须符合上浆要求。纺织厂应对每批浆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抽样检查,并严格保管制度,控制使用期限。目前,抽样检查时所进行的都是常规检验项目,如淀粉的含水、色泽、细度、粘度、蛋白质、酸值、灰份、斑点等。随着各种新型合成粘着剂、变性粘着剂、助剂的不断开发及应用,检验项目也将逐步扩充,如浆料官能团的鉴别、混合浆的分析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有机分析手段已能基本满足浆料质量检验工作的需要。譬如在Fourier红外吸收光谱仪上,利用化合物中每一种官能团在各种振动方式上都有

一定自振频率的特点,根据红外光照射该化合物时,红外光中某一频率与官能团的一种自振频率相同,将发生共振,该频率红外光将被吸收的原理,由红外吸收光谱图可以迅速、准确地进行各种官能团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在气相色谱仪上,混合浆料的各种组分被瞬时汽化分离,并进行色谱分析,最后由电子计算机打印出混合浆料成分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结果。

浆液的配方与调浆

一、浆液配方的设计

浆液配方的设计也就是正确选择浆料组分,合理确定配方的比例。在生产中一般把粘着剂材料定为100,其他的助剂用量则以粘着剂材料的百分比来表示;也有以主粘着剂为100,其他材料占主粘着剂的百分比来表示。

浆液配方设计一般先根据理论和经验资料选定几个初步方案,经浆膜实验和浆料实验确定一个优选方案,进行小批量试验性生产。取得数据后,对原配方作必要修正,再投入大面积生产。

二、浆液配方原则

⑴浆料配方的种类越少越好。

⑵各组分之间不应该发生化学变化。

⑶尽量使用环保浆料。

三、浆液配方的依据

1.根握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

为避免织造时浆膜脱落,所选用的粘着剂大分子应对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亲和力。从粘附双方的相容性来看,双方应具有相同的基团或相似的极性。根据这一原则确定粘着剂之后,部分助刑也就随之而定。几种纤维和粘着剂的化学结构特点如表所示。

在棉、麻、粘胶纤维纱上浆时,显然可以采用淀粉、完全酵解PvA、cMc等粘着剂,因为它们的大分子中都有羟基,从而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亲和力。以淀粉作为主粘着剂使用时.浆液中要加入适量的分解剂(对天然淀粉)、柔软剂和防腐剂,当气候干燥和上浆率高时、还可以加入少量吸湿刑。

麻纱的表面毛羽耸立,使用以被覆上浆为特点的交联淀粉或cMc、PvA、淀粉组成的混合浆料,可以获得较好的上浆效果。

涤棉纱的上浆浆料一般为混合桨料。混合浆料中包含了分别对亲水性纤维(棉)和硫水性纤维(涤纶)具有良好亲和力的完全酵解PvA、cMc和聚丙烯酸甲酯。采用单一粘着剂--——-部分醇解PvA理论上同样可行,因为部分醇解PvA中既有亲水性的羟基,又有疏水性的酯基,对涤棉纱具有较强的粘附性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考虑到价格因素。很少单一使用。

以天然淀粉或变性淀粉代替混合浆中部分PvA浆料,用于涤棉纱上浆,不仅能降低上浆成本,而且还可改善浆膜分纱性能。为提高混合浆中各粘合剂的均匀混合程度,可以在配方中适当增加具有良好混溶性能的cMc含量,但用量不宜过多。

2.根据纱线的线密度、品质选择浆料

细特纱:以浸透增强为主,耐磨为辅,采用较高的上浆率。细特纱具有表面光滑、强力偏低的特点,上浆的重点是渗透增强并兼顾被覆。因此,纱线上浆率比较高,粘着剂可以考虑选用上浆性能比较优秀的合成浆料和变性淀粉,浆料配方中应加入适量的渗透剂。

粗特纱:以被覆为主,上浆率较低些。粗特纱的强力高,表面毛羽多,上浆是以被覆为主,兼顾渗透,上浆率一般计算的较低。浆料的选择应尽量使纱线毛羽贴伏,表面光滑。纯棉纱一般以淀粉为主。

捻度大的纱线,由于其吸浆能力差,浆料配方中可加入适量的渗透剂,以增加浆液的流动能力,改善经纱的浆液渗透程度。

股线一般不需要上浆。

3.根据织物组织、密度、织造工艺条件选择浆料选择浆料

单位长度上受到机械作用次数多,则相应的上浆率要高。

制织高密织物的经纱,由于单位长度上受到的机械作用的次数多,因此经纱的上浆率也要高些,耐磨性、抗屈曲性要好些。

在织机车速高、经纱上机张力大时也应如此。粘着剂可以考虑选用PV A、丙烯酸酯类合成浆

料和变性淀粉,浆料配方中应加入适量的渗透剂。

二、浆料配比的确定

浆料组分选择之后,就需要进一步确定各种组分在浆料中所占有的比例。确定奖励配比的工作主要是优选各种粘着剂成分相对溶剂(通常是水)的用量比例。溶剂外的其他主机使用量很少。可以再粘着剂用量确定之后,按一定的比例,直接根据粘着剂用量计算决定。

目前,受纺织工艺水平限制,还不可能以理论分析的方法来精确计算各种粘着剂相对溶剂的最优用量比例。一般都要依靠工艺设计人员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反复的工艺试验,才能较好地完成奖励配比的优化工作。

注意事项:

浆料配合的种类以少为宜

各组分之间不应发生化学变化,而应是物理的混合过程

三、浆液配方实例(P89-91)

四、浆液的质量指标及控制

(一)浆液总固体率(又称含固率)。总固体率为浆液中各种粘着剂和助剂的干燥重量对浆液重量的百分比。

(二)浆液粘度。浆液粘度是浆液指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粘度大小影响上浆率和浆液对纱线的浸透与被覆程度。

影响浆液粘度的主要因素有浆液流动时间、浆液的温度、粘着剂相对分子量、粘着剂分子结构。

(三)浆液酸碱度

棉纱的浆液一般称中性或微碱性,毛纱则适用于微酸性或中性浆液,人造丝适用于中性浆,合成纤维不应该使用碱性较强的浆液。

(四)浆液温度

浆液温度是调浆和上浆时应当严格控制的工艺参数。特别是上浆过程中浆液温度会影响浆液的流动性能,使浆液粘度改变,浆液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浆液粘度下降,渗透性增加;温度降低,则易出现表面上浆。棉纱用淀粉浆一般上浆温度在95℃以上,有时,过高的浆液温度会使某些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如毛纱和粘胶纤维纱不宜高温上浆(一般以55—65℃为宜)。

(五)浆液粘附力

浆液粘附力作为浆液的一项重要指标,综合了浆液对纱线或织物的粘附力和浆膜本身强度两方面的性能,直接反映到上浆后经纱的可织性。

测定浆液粘附力的方法有粗纱试验法和织物条试验法。

(1)粗纱试验法是将300mm长、一定品种的军一年粗纱条在1%浓度浆液中浸透5min,然后以夹吊方式晾干,在织物强力机上测定其断裂强力,以断裂强力间接地反映浆

液粘附力。

(2)织物条试验法是将两块标准规格的织物条试样,在一端以一定面积A涂上一定量的浆液后,以一定压力相互加压粘贴,然后烘干冷却并进行织物强力试验,两块织物

相互粘贴的部位位于夹钳中央,测粘结处完全拉开时的强力p。则浆液粘附力为强

力P与面积A的比值。

影响浆液粘附力的因素有粘着剂大分子的柔顺性、粘着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被粘物

表面状态、粘附层厚度、粘着剂的极性基团等。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雷代明 2017年3月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以便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2、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基本构造及制造原理。 3、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二、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应用场合。 三、实验简介 机械零件陈列观摩,共包括: (1)螺纹联接与应用 (2)键、花键、销、铆、焊、铰接 (3)带传动 (4)链传动 (5)齿轮传动 (6)蜗杆传动 (7)滑动轴承与润滑密封 (8)滚动轴承与装置设计 (9)轴的分析与设计 (10)联轴器与离合器。 共10个陈列柜,罗列了机械设计内容中大多数常用的基本零件与标准件,并对相应的零件进行了结构和基本受力分析,联接和安装的基本方法的说明,有些常用的零件还给出了简单的应用举例。 通过本实验的观摩,学生可以对照书本所学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机械设计的一些常用零部件的基本设计与应用原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对其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实验要求 1、学生必须带上课本,以便于与书本内容进行对照观察。 2、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不得私自打开陈列柜,不得用手触摸各种机械零件模型。 4、服从实验人员的安排,认真领会机械零件的构造原理。 五、思考题 1、常用螺纹联接的方法有哪些? 2、说明无键联结的优缺点. 3、在带传动中,带张紧的方法有哪些?

4、轴上零件轴向常用的定位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二章滑动轴承实验 实验二滑动轴承基本性能实验 一、概述 滑动轴承用于支承转动零件,是一种在机械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零部件。根据轴承的工作原理,滑动轴承属于滑动摩擦类型。滑动轴承中的润滑油若能形成一定的油膜厚度而将作相对转动的轴承与轴颈表面分开,则运动副表面就不发生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根据流体润滑形成原理的不同,润滑油膜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外部供压式)及流体动压润滑(内部自生式),本章讨论流体动压轴承实验。 流体动压润滑轴承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轴颈旋转,借助流体粘性将润滑油带入轴颈与轴瓦配合表面的收敛楔形间隙内,由于润滑油由大端入口至小端出口的流动过程中必须满足流体流动连续性条件,从而润滑油在间隙内就自然形成周向油膜压力(见图2-1),在油膜压力作用下,轴颈由图2-1(a)所示的位置被推向图2-1(b)所示的位置。 当动压油膜的压力p在载荷F方向分力的合力与载荷F平衡时,轴颈中心处于某一相应稳定的平衡位置O1,O1位置的坐标为O1(e,φ)。其中e=OO1,称为偏心距;φ为偏位角(轴承中心0与轴颈中心0l连线与外载荷F作用线间的夹角)。 随着轴承载荷、转速、润滑油种类等参数的变化以及轴承几何参数(如宽径比、相对间隙)的不同,轴颈中心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处于工况参数随时间变化下工作的非

1、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总则 1、材料员、质检员负责按照《采购工作程序》对现场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 2、材料责任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材料员工作。 3、需要进行理化试验的项目由理化责任工程师负责联系试验中心进行理化性能试验。 一、管子、管件及阀门的检验一般规定 保证项目 1、管子、管件、阀门及支吊架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复验的材料要有复验记录。 检查数量:应各抽检10%,且不得少于3份。 基本项目 1、管子、管件、阀门及支、吊架弹簧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无裂纹、缩孔、夹渣、折叠、重皮、砂眼、针孔和超过壁厚允许偏差的局部凹坑、碰撞;铸铁管应有制造厂标记;黄铜管无绿锈和严重脱锌,不锈钢管无划痕、锈斑。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表面光洁,合金钢及铸铁管的标记明显、清晰,黄铜管无脱锌,弹簧表面无锈蚀。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用小锤敲击,有放大镜、卡钳和测厚仪检查。 检查数量:应按类型各抽检5%,且不得少于1件。 二、钢管检验 保证项目 1、当运到现场的高压钢管钢号、炉罐号与证明书不符或无钢号、炉罐号时,必须进行校验检查,其检查数量、方法、项目、标准等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的有关规定: 1)合金钢管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或其它方法对材质进行复查,并应做标记。合金钢阀门的内件材质应进行抽查,每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时到货,)抽查数量不得少于1个。 2)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的材料,供货方应提供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得低于设计文件的规定。

实验一 信号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一信号放大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设备 1.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 2.虚拟示波器 3.函数信号发生器 4.直流电压表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熟悉相应的实验单元,认清实验单元的信号输入及输出端口,把±15V直流稳压电源接入“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注:切忌正负电源极性接反和输出端短路,否则将会损坏集成块)。 1.反向比例放大器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输入端U i接地,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端U O,调节本单元的电位器,使输出为零。 (2)调节功率信号发生器,使之输出f=1KHz的正弦信号,接入本单元的输入端,实验时要注意输入的信号幅度以确保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用示波器观测U i及输出电压U O 2.同相比例放大器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信号输入端接地,进行调零。 3.电压跟随器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信号输入端接地,进行调零。

4.同相交流放大电路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 (2)实验步骤同内容1,将结果记入表下表中。 5.自举组合电路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信号输入端接地,进行调零。 2)实验步骤同内容1,将结果记入表下表中。 6.双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信号输入端接地,进行调零。 2)在U i1及U i2的两端输入正弦波信号,测量相应的U0,并用示波器观测U0与U i的幅 7.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两信号输入端均接地,调节本单元的电位器W2,使输出端U0电压为零。 2)在U i1及U i2的两端输入正弦波信号,并用示波器观测U0与U i的幅值及相位关系, 五、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挂箱中的直流电源正负极切忌接反。 六、思考题 1.自举组合电路一般应用于那种场合? 2.对测量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按照图2-7给定的电路参数,假设已调零,试计算当R D1=5KΩ时,放大器的差模增益?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XX建筑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教研室 2009年3月

实验一、学习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软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ystemView软件,学习数字通信系统SystemView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实际的仿真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软件设计和仿真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 System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使用它,用户可以用图符(Token)去描述自己的系统,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代码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利用System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多速率系统,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SystemView的图符资源十分丰富,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还可进行CDMA通信系统和数字电视业务的分析;用户还可以自己用C语言编写自己的用户自定义库。 SystemView能自动执行系统连接检查,给出连接错误信息或尚悬空的待连接端信息,通知用户连接出错并通过显示指出出错的图标。 在系统设计和仿真方面,SystemView还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灵活的窗口用以检查、分析系统波形,也可完成对仿真运行结果的各种运算、频谱分析、滤波。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安装SystemView,对该软件有一个感性认识

根据SystemView安装软件说明,在电脑上安装SystemView软件。 2.了解SystemView设计窗口 启动SystemView后就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系统设计窗口。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滚动条、提示栏、图符库和设计窗工作区。其中设计窗口工作区是用于设置、连接各种图符以创建系统,进行系统仿真等操作;提示栏用于显示系统仿真的状态信息、功能快捷键的功能信息提示和图符的参数显示;滚动条用于移动观察当前的工作区域。当鼠标器位于功能图符上时,则该图符的具体参数就会自动弹出显示。 3.了解SystemView图符库 SystemView的图标库可分为3种,即基本库、专业库以及用户扩展库。分别了解相关图库的功能,便于后续设计使用。 4.了解SystemView分析窗口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原材料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江阴市亚申石油管件有限公司 编号:QI/ZL-06 原材料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号/修改码:2/2 2015-1-1 发布2015-1-1 实施

原材料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号:QI/ZL-06 1 目的 为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原材料特指公司外购接头的圆钢、护丝帽等。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公司所有原材料检验及客户提供的物料检验工作。 3.2质量部负责进货检验报表的填写和来料质保书审核工作。 4 进货检验依据 4.1 API SPEC 5DP 4.2 NS-1 4.4 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 5 检验内容及频次 5.1 圆钢棒料检验内容: 5.1.1检验质保书 (1)质保书的核对,核对内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炉号、数量、重量、标签、执行标准、交货技术状态等内容是否符合技术协议要求。 (2)化学成分的核对和检验 钢的牌号及化学成份分析结果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化学元素应不少于下表规定: (3)晶粒度核对:奥氏体晶粒度检验应不小于6级。(南钢、兴澄)

(4)非金属夹杂物核对; (5)酸浸低倍组织级别核对: (6)力学性能核对: (7)技术协议和图纸规定的其他要求。

5.1.2外径、外观、直度、总长的检验。 5.1.3护丝帽检验内容 (1)质保书核对:核对来料规格、扣型是否与采购规格、扣型一致; (2)数量核对:核对来料数量是否与采购数量一致; (3)外观检验:光滑、无气孔、无断扣; 6检验频次 6.1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标签、质保书炉号与标牌炉号逐张核对; 6.2化学成份分析:1次/炉; 6.3外径、外观、直度、总长10%抽检; 6.4护丝帽10%抽检。 7、进货检验的操作程序 7.1 货到后,营销部联系质量部按照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先对质保书及标牌逐一核对。 7.2 质量部负责尺寸检验,并填写《入厂检验记录》,对尺寸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用黄颜色×做出标识,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7.3生产技术部按照《试样取样规范》的要求取样,试样加工完毕后,由质量部对试样进行检验,填写《试样验收单》,验收合格后,填写《试样委托外检单》交合格的外包方进行产品分析。 7.4产品分析的结果须符合5.1.1(2)的要求。

测控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测控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计划和测控电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测控电路实验是测控电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完成相关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单元电路,实现电路的总体思想,围绕具体测控任务设计、调试电路。还要了解各种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构成,最终实现设计要求,并完成相应的电路。 学生应具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测控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学会选择电子器件和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调试电路时,还要会分析电路、测试电路性能,并锻炼排除故障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相敏检波电路 .实验的基本内容 ()在熟悉和掌握相敏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设计并连接相敏检波电路。 ()验证相敏检波器的检幅特性和鉴相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画出该相敏检波器的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检测参考电压与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信号同相、反相时() ~()点的波形及低通滤波器的输出 波形。 ()检测参考电压通过移相器后(差时),相敏检波器() ~()点及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 ()分别纪录当参考电压与输入信号同相时、反向时,相敏检波器经低通滤波器输出对应输入信号的电压值。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实验二二阶有源滤波器 .实验的基本内容 ()熟悉和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连接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 ()验证二阶有源滤波器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掌握滤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画出所设计的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并注明元件参数。 ()画出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测试原理图,说明测试方法与步骤。 ()以表格形式分别给出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测试数据,并画出其特性曲线。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实验三波形发生器 .实验的基本内容 ()熟悉和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连接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 ()验证波形发生电路的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设计方法。 ()正确地观察和分析相关电阻、电容变化对波形幅值与频率的影响。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以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参考提问和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七、主要参考书

WDT-IIIC综合实验指导书

第三章一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 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二、原理与说明 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为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次系统接线图 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自动调节。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实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各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为了测量发电机转子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角(功率角),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此外,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1.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

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材料试验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KV-WD-31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布日期:2012.10.15 实施日期:2012.10.30

ABV 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Q/KV-WD-31 REV A 1.0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品的化学成份分析试验规程、力学性能试验规程及硬度试 验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钢制品的化学成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及硬度试验。 2.0引用标准 ASTM D1415 橡胶性能-国际硬度试验方法 ASTM D2240 橡胶性能-硬度计硬度试验方法 ASTM E10 金属材料的布氏硬度标准试验方法 ASTM E18 金属材料的洛氏硬度和洛氏表面硬度标准试验方法 ASTM E92 金属材料的维氏表面硬度标准试验方法 ASTM E140 金属标准硬度换算表---布氏硬度,维氏硬度,洛氏硬度,表面硬 度,努氏硬度和回跳硬度之间的关系 3.0化学成份分析试验规程 3.1 取样 3.1.1 用于钢的化学成份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的取样必须在钢液和钢材具有代 表性的部位采取,试验应均匀一致,能充分代表其熔炼、成品钢材的化学成份, 并具有足够的数量,以满足分析要求。 3.1.2 制取样品时,不能用水、油或其它润滑剂,应除去表面铁锈、脱碳层、渗 碳层、涂层、镀层金属或其它外来物质。 3.1.3 取样如有特殊要求,可协商采取之。 3.2 元素含量分析试验 3.2.1 碳、硫 3.2.1.1 试剂 氢氧化钾溶液:称取400克氢氧化钾溶于1000毫升水中,搅匀,冷却后使 用。 酸性水液:用刻度吸管吸取1毫升浓流酸加入1000毫升水中,滴加0.1%四 基橙溶液,呈红色。 淀粉吸收液:称取4克淀粉,溶于沸水,稀至5000毫升,加浓盐酸50毫升, 摇匀。 碘酸钾溶液:0.05N,称取1.78克碘酸钾,溶于水稀至1000毫升(此为滴定 母液)。 碘钾滴定液:分取28毫升0.05N碘酸溶液,稀至1000毫升,加1克碘化钾, 摇匀。 3.2.1.2 分析试验 3.2.1.2.1 试验前30分钟打开仪器开关,预热使之恒温于100℃,同时打开氧 气瓶及减压阀出口阀门,调节出口压力为0.12MPa,高速引燃炉体升降气缸,另 一减压阀出口压力为0.12MPa。 3.2.1.2.2 检查仪器装臵是否正常,燃烧标准样品,校验定碳定硫仪。 3.2.1.2.3 称取1克钢标样均匀地放臵在坩埚内加0.5克锡粒助溶,按下燃烧炉 启动开关即可自动供氧分析,分析过程分为准备、通氧、对零、吸收、回复五个2012.10.15发布第1页共1页 2012.10.30实施

综合实验试验指导书(一)

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应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各种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能马虎的抄袭。实验完毕必须整理好本组实验仪器,并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细心制作图表,做好实验报告。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 3、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抛纸屑杂物,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不准穿背心、裤衩、拖鞋(除规定须换专业拖鞋外)或赤脚进入实验室。 4、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5、爱护国家财物。节约水电和药品器材,不得动用他组的仪器、工具材料。凡损坏仪器、工具者应检查原因,填写报损单,并依照管理办法赔偿损失。 前言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试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试验前认真预习指导书和课本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已学有关课程的有关章节,充分了解各个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2、较大的小组试验,应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协调工作,不得擅离各自的岗位。 3、试验开始前。必须仔细检查试件和各种仪器仪表是否安装稳妥,荷载是否为零,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要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试验才能开始。 4、试验时应严肃认真,密切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加以分析和记录,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每一个数据。 5、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非试验用仪器设备不要乱动;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遇有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6、试验中要小心谨慎,不要碰撞仪器、仪表、试件和仪表架等。 7、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卸下荷载,使仪器、设备恢复原始状态,以后小心卸下仪器、仪表,擦净、放妥、清点归还,经教师认可并把试验记录交教师签字后离开。 8、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除小组分工由别人记录的原始数据外,严禁抄袭。 9、试验报告要求原始记录齐全、计算分析正确、数据图表清楚。 10、经教师认可,试验也允许采用另外方案进行。 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成绩 仪器与电子学院实验报告 (软件仿真性实验) 班级:14060142 学号:26 学生姓名:殷超宇 实验题目:信号运算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电桥放大电路的类型 2?理解电桥放大电路的原理 3.掌握电桥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器材 MultiSim实验仿真软件 三、实验说明 1.设计信号运算电路,并在MultiSim 环境下搭建仿真电路。 2?把信号发生器接入输入端。 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观测与理论计算是否相符。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仿真分析P26中图2-5(a)、(b)单端输入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 1.04R、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2.仿真分析P27中图2-6差动输入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 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1.04R、 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3?仿真分析P27中图2-7线性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1.04R、 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五、电路图实验结果 1.1

乐高实验指导书1

创新综合实验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总览 (3) 第二部分综合实验 (6) Lab1 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 (6) Lab2 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 (8) Lab3 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12) Lab4 超声波传感器测试 (13) Lab5 超声波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17) 第三部分创新实验 a)双轮自平衡机器人; b)碰触传感机器人设计(基于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平台); c)寻线机器人的仿真和建模及实例(基于Lejos-Osek 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实例); d)自己提出一个合理的项目

第一部分 课程总览 1.目的与意义 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综合设计能力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正经历着从“单一型”“验证型”向“设计型”“开放型”的变革过程。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及加工过程测试控制相关的电子电路、传感器、信号处理、接口、控制原理、测控计算机软件等理论及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着孤立、分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为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学生对于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工程创新设计能力、促进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本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以丹麦乐高(LEGO)公司教育部开发的积木式教学组件-智力风暴( MINDSTORMS)为基础进行。 采用LEGO MINDSTORMS 为基础建立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并根据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设计多层次的综合创新实验设计项目,具有技术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和进取精神;可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均有直观的认知并掌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2.实验基础 2.1 LEGO MINDSTORMS 控制器硬件 要求认识和理解RCX、NXT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设备及接口,DCP传感器及接口,并熟练进行连接与操作。 2.2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软件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基础 ?VPL编程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软件 ?Robolab软件 ?NXT软件 ?Matlab等等 2.3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编程以自学为主 参考书: a)LEGO快速入门 b)乐高组件和ROBOLAB软件在工程学中的应用 c)ROBOLAB2.9编程指南 d)ROBOLAB研究者指南

材料作业指导书

一、材料的验收入库 公司对原材料设立编码,进行规范管理。入、出库均需依原材料编码进行;由于出库涉及成本归集与核算,故还需统计成衣编码。 a.数量、品种、规格的验收。检查这三项是否与合同、采购申请单、送货单、发票相符,然后方可以送货单上签名或盖章;如有不符,需请示采购部主管后再决定是否办理入库手续。 必要时,需使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检验,如验布机、电子磅等。 b.质量的验收。凡是仓库能检验的由仓库负责检验,凡需要由技术部门或专门机构检验的应由技术部门或专门机构负责检验。经相应的检验合格证明后,才能点收入库,或送到现场使用。 验收入库后即需办理登帐、打印入库单、设立物料吊牌卡等手续,并将入库单第2联与发票、送货单、验布报告等一起送交财务部门。 供应商的送货单上需详细注明购货单位名称、购货日期、货物名称、规格、数量、单位、单价、金额、送货单位名称、送货单位印章、送货人的签名等。 **布料入库的特殊注意事项: a、货物到达仓库后,由面、里料检验人员检验并出具验布报告。验布报告中需注明实际到达货物的数量、质量、损耗及短码情况。采购人员根据验布报告中注明的情况,并依据合同的约定,确定是否收货。 b、仓库人员按照送货单上的数量及合同单价开一张正常入库单,入库单中注明材料名称、编码、数量、单价、单位、金额。如有短码或损耗,则再开一张负数的入库单,冲减送货单与实际收到货物的数量差异,该单数量填负数,但单价、金额均为0。 负数入库单和正常入库单一样,皆需交采购部审查。对短码及损耗的情况,由采购部主管或生产部主管确定其应扣款的金额后,将所有单据转至财务部。 c、入库后需部份退回的材料: 退货金额=实际退货数量×合同约定的购货单价 d、入库后需全部退回的材料: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子信息系 2016年3月

实验一、共射级单级交流放大器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单级共射电压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调试方法。 2、学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的测试方法。 3、观察基本放大电路参数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4、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的电路是一个分压式单级放大电路。该电路设计时需保证U B>5~10U BE, I1≈I2>5~10I B,则该电路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即当温度变化时或三级管的参数变化时,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会发生变化。 U B=V CC I C I E 由上式可知,静态工作时,U B是由R1和R2共同决定的,而U BE一般是恒定的,在0.6到0.7之间,所以I C、I E只和有关。 当温度变化时或管子的参数改变时(深究来看,三极管的特性并非是完全线性的,在很多的情况下,必须计入考虑),例如,管子的受到激发而I C欲要变大时,由于R E的反馈作用,使得U BE节压降减小,从而I B减小,I C减小,电路自动回到原来的静态工作点附近。所以该电路不仅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还可以适应一定非线性的三极管,只要电路设计得当。 调整电阻R1、R2,可以调节静态工作点高低。若工作点过高,使三极管进入饱和区,则会引起饱和失真;反之,三极管进入截止区,引起截止失真。 图1-1 分压式单级放大电路 如图1-1,C1、C2为耦合电容,将使电路只将交流信号传输到负载端,而略去不必要的直流信号。发射极旁路电容C E一般选用较大的电容,以保证对于交流信号完全是短路的,即相当于交流接地。也是防止交流反馈对电路的放大性能造成影响。电路的放大倍数 A U=,输入电阻R i=R1∥R2∥r be,输出电阻R O=R L’,空载时R O=R C。 当发射极电容断开时,在发射极电容上产生交流负反馈,电压的放大倍数为A U=,输入电阻R i=R1∥R2∥[]。输出电阻仍近似等于集电极负载电阻。

制药工艺综合实验指导书2015秋

《制药工艺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课程代码: 6013169 总学时: 2.5周总学分: 2.5 编写单位:生物工程学院 编写人:何宇新 审核人:李玲 审批人:袁永俊 批准时间:2015年12月21日

目录 实验一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实验代码1) (3) 实验二硬胶囊剂的制备(实验代码2) (5) 实验三感冒颗粒的制备(实验代码3) (8) 实验四鼻渊糖浆的制备(实验代码4) (11) 实验五输液剂的制备(实验代码5) (13) 实验六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观察(实验代码6) (16) 实验七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代码7) (19) 实验八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查(实验代码8) (23) 实验九黄连解毒汤提取工艺优选(实验代码9) (26)

前言 制药工艺综合实验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评定、质量检查方法,介绍了药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设备的应用。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 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发生差错。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改正,再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察,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避免破损。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一律不准擅自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万能材料试验机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SM-ZD-39191 万能材料试验机安全操作 规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万能材料试验机安全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准备 - 确定试验项目,根据试验项目要求,选择适当的夹具以及配套联接器。 - 检查全部电缆线、接插件的自身和连接有无异常(如:破损、松脱等),特别注意检查交流供电是否在220伏、正/负偏差在10%以内;气压供应是否正常。 - 检查实验室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是否符合应用试验及试验机的要求 2开机 - 接通计算机电源,观察WINDOWS系统是否正常。 - 接通主机架电源,观察自检是否正常,8、7、6…4、3、红点闪烁。 - 启动“Bluehill Lite”程序,观察主机/计算机通讯过程是否正常

- 确认主机/计算机系统均正常后,调用具体应用试验方法或编制新试验方法(如拉伸、剥离撕裂)。 3试验 - 正确安装试验所需的夹具和配套联接器,紧固必要的锁紧装置。 - 正确安装试样。 - 根据具体试验样品要求检查试验方法的各项参数,驱动横梁运行,使上、下夹具保持在适当位置。 - 正确设置上、下机械位移限位装置,特别是下限位装置的正确位置,确保上、下夹具不发生碰撞。 - 载荷、位移均应平衡至零点,如使用长行程引伸计,还需应变1归零。 - 启动试验并延续至试验全部完成,点击保存或完成来存储数据。 4关机 - 全部试验完成后,按照要求正确处理/输出各种数据。 - 退出具体应用试验方法 退出“Bluehill”;返回“Windows”界面。

(修改后)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2011[1].6)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2011年6月

前言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课程,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MATLAB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方法,运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综合设计,同时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综合实验,30学时。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我们编写了综合实验指导书,主要参考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MATLAB语言应用》及《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实验环境,练习MATLAB命令、m文件、Simulink的基本操作。 2.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处理等。 3.利用Simulink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仿真求解。 实验原理 MATLAB环境是一种为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显示服务的交互式的环境。MATLAB有3种窗口,即: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和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而Simulink另外又有Simulink模型编辑窗口。 1.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 当MATLAB启动后,出现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命令窗口。用户可以在提示符“>>”后面输入交互的命令,这些命令就立即被执行。 在MATLAB中,一连串命令可以放置在一个文件中,不必把它们直接在命令窗口内输入。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该文件名,这一连串命令就被执行了。因为这样的文件都是以“.m”为后缀,所以称为m-文件。 2.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 我们可以用m-文件编辑窗口来产生新的m-文件,或者编辑已经存在的m-文件。在MATLAB 主界面上选择菜单“File/New/M-file”就打开了一个新的m-文件编辑窗口;选择菜单“File/Open”就可以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m-文件,并且可以在这个窗口中编辑这个m-文件。 3.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 图形窗口用来显示MATLAB程序产生的图形。图形可以是2维的、3维的数据图形,也可以是照片等。 MATLAB中矩阵运算、绘图、数据处理等内容参见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相关章节。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部件,它为MATLAB用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反馈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方式。 有两种方式启动Simulink: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审定)

PCCP管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保证PCCP管材制作用原材料满足生产要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辽西北供水工程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采购二标,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制作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检验。 3、水泥 3.1 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检验标准:GB175,GB748。 3.2 进厂的每批水泥均应提供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包括厂别、品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和试验数据)。以表明水泥质量符合GB175-2007的要求。对进厂的水泥的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进行验证,主要是化学成分分析报告等。 3.3 检验项目、评定指标、检验频率 3.4取样方法 3.4.1 对每个出厂批号和每批到货不超过400t(不足400吨按400吨计)。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罐车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

试样,拌和均匀后分成两等份,一份由试验室按标准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项目的试验,一份密封保存,以备复验用。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袋装水泥或超过六个月的散装水泥,使用前必须重新检验其强度,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水泥进厂时的温度不得超过60°。 3.4.2 在选择水泥供应厂家或客户要求时进行碱含量、C A项目的试验。 3 3.5 检验、评定方法分别参照GB/T1346、GB/T17671、DL/T5144执行。 4、砂 4.1 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所有砂必须符合GB/14684《建筑用砂》的规定。管芯混凝土采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保护层砂浆采用细度模数为1.6~2.2的细砂,且比重不得小于2.6,天然砂含泥量不大于1%。 4.2 进厂的砂要对厂家提供的报告做验证,以表明符合GB/14684《建筑用砂》的规定。 4.3 检验项目、评定指标、检验频次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运算电路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仿真软件和实验箱,学习并掌握各种运算电路的仿真,并且调试出各种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积分电路 2 、微分电路 3 、运算放大器积分电路 R1=16K,C1=100nF 4 、运算放大器微分电路 R1=16K, C1=100nF 5、反相加法器 6 、同相加法器 7、减法器电路

三、实验结果 1、积分电路 2、微分电路 3、运算放大器积分电路 4、运算放大器微分电路

5、反向加法器 6、同向加法器 7、减法器电路

实验二A/D 、D/A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掌握大规模集成D/A和A/D转换器的功能及其典型应用。 二、实验内容 1、A/D转换实验 2、D/A转换实验 图1 所示电路是4 位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它可将4 位二进制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R f=26kΩ,R=4kΩ,求当[u1u2u3u4]=[1110]和[u1u2u3u4]=[0010]时,输出电压u0。 三、实验结果 1、A/D转换实验

2、D/A转换实验 被选模拟通道输入 模拟 量 地址输出数字量 IN V1(V) A2A1 A0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十进制IN0 4.5 0 0 0 0 1 1 1 0 0 1 1 115 IN1 4.0 0 0 1 0 1 1 0 0 1 1 0 102 IN2 3.5 0 1 0 1 0 1 0 1 0 0 1 89 IN3 3.0 0 1 1 0 1 0 0 1 1 0 0 76 IN4 2.5 1 0 0 0 0 1 1 1 1 1 1 63 IN5 2.0 1 0 1 0 0 1 1 0 0 1 1 51 IN6 1.5 1 1 0 0 0 1 0 0 1 1 0 38 IN7 1.0 1 1 1 0 0 0 1 1 0 0 1 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