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2.14 KB
- 文档页数:3
2010年7月 总第479期第07期 经济论坛 Economic Forum Ju1.201O Gen.479 No.07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研究
文/薛梅胡志娟
【摘 要】最近几年,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应急物流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建设完善的应急物流 系统,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应急物流系统的定义和 特征。然后从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和应急物 流系统的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指挥中心;系统运作;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薛梅、胡志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新千年以来,印度洋海啸、汶川大地震等自
然灾害,SARS和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 ‘9.1 1” 恐怖活动等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使得人们清楚
地认识到,当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全脆弱 并存,现代社会对安全保障体系的依赖性越来越
强,因此全社会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应急管理工 作。在此背景下,作为应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的应急物流应运而生。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
相互结合,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 化为目标,通过迅速将应急物资送达灾区,从而防
止了突发事件下灾难的扩大,减少了受灾面积及人 物损失,有利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一、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 (一)决策主体——政府部门
应急物流的运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职权,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是一个政府工作机构,需要定期 向政府部门汇报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 门要迅速决策,让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成为政府救灾
工作的一个执行机构,根据现代物流运作流程,依 靠政策法规行使职能和开展工作。
(--)指挥中心——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它是整个应急物流系统的‘心脏”,它将政府
与各个应急物流中心、企业联系在一起,起组织协 调的作用。在平时,它的工作主要是做好救灾物资
的预测、预算,进行网络维护,全面了解各加盟物 流中心、物流公司的情况,并建立供应商档案,了
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的生产、分布情况。各商业
物流中心、物流公司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自主经 营,在商业活动方面并不受应急物流中心的管理和 干涉。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根据
有关政策和应急预案,紧急调用各加盟企业的部分 或全部设备、人员组建成一个现实的应急物流中
心,投入应急救援工作。中心总揽全局,但并不直 接从事运输等具体工作,而是将这些任务分配给各
商业物流中心去完成。 (三)执行主体——物流公司、物流中心
应急物流注重速度和效率,要想把大量的物资
快速、安全和有效地送到事发地点,要求政府必须 能够统一调动一批物流公司和物流中心,让它们按
照政府的要求统一调度,各司其职,成为应急物流 的执行主体。 二、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分析应急物资需
求、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制定协调保障计划、应急 物流综合调度、收集物资供需信息等。它由领导机
构、信息网络中心、技术支持中心、物资管理部
门、财务监督部门、运输保障部门、采购部门组成 (图1)。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应急物
流指挥中心平时和紧急时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向 主管政府部门负责并汇报工作,对下负责整个应急
物流指挥中心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中心的正常运 作。信息网络中心是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而建立
的完善的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它通过与地 震、气象、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部门保持密切
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
事故、环境污染、交通状况、应急物资的需求等方
面的信息,并保持数据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技 图1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构图
术支持中心为各个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保障各 个部门的正常运作。物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资的
仓储工作,要合理控制储备物资的数量,注重仓库 布局。运输保障部门要根据物资的价值、运输条件
以及运输的时间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 线路,合理安排运输方式,有时甚至可以采取一些
非常方法,如实行优先运输等。采购部门主要负责 应急物资的采购,需要与供应商建立广泛、稳定的
关系,运用诸如强制征用、紧急采购、突击研制和 生产、社会募捐、国际援助等多种筹措渠道采购物
资。财务监督部门主要对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日常 花费进行监控,制订应急预案的相应财务预案,而
在灾时则负责对已经应用的应急物流预案进行监
控。 三、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 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是在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
统一调控下,将应急物流系统流程的采购、仓储、 加工、配送、运输、发放、回收等环节有机结合起
来,以此达到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减少损失的
目的。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要根据政 府相关部门的指令,迅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协
调指挥。指挥中心向各部门和加盟物流中心、物流
企业发送指令信息,并要求它们实时反馈信息。各 部门和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间也要进行实现信
息共享和相互配合,来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信 息网络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负责开发和维护物流信 息平台,同时也为其他部门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物资采购业务主要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来的物资 交由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由相应的物流公
司、中心进行存储;物资在物流中心进行分拣、加
工和包装等操作后,运输保障部门安排物流公司对 物资进行配送,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来保证物资的
运输。物资到达目的地后,组织相应人员将其发放
.146. 给灾民。对于可回收利用的物资及未发放完
的物资,物流中心、物流公司应该将其回收, 反复利用(见图2)。
四、应急物流系统的保障机制
(一)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预警是一切应急事件救援、处置、 处理的基础。对于早期发现的、影响可能较 大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性突发
事件,各级职能部门应通过主管领导或管理
部门会同卫生、防疫、地质、气象、消防、 防洪、环保等有关专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
提供预警意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二)应急预案保障机制
应急预案要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紧急 预案》的框架来制定,将突发事件区分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同类 型,特别重大、重大和一般等不同级别。制订预案
时,要根据相应的不同类型和级别,结合国家、地 区、行业、社区等不同系统的特点,考虑地域环
境、背景条件的差异,来增强预案的可行性、科学 性和有效性。
(三)专家辅助决策保障机制 由于专家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有
助于克服政府领导机构在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非 专业、盲目的指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引入
专家辅助决策机制,通过专家在决策活动中的有效 参与,有助于准确分析和判断情况,做出科学合理
的决策指挥。 (四)物资筹措与储备保障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物资需求的特点是:量很 大,时间要求迅速。因此,物资的筹措应采取多渠
道、多方式,在时间上尽量缩短周期。常用的筹措 途径有:一是平时储备。对政府及地方的平时储备
及时调用,速度快,效率高。二是强制征用。灾情 严重、情况紧急时,强行征用生产流通企业的物
资。三是紧急采购。政府引导集中采购,多为货源 广、获取方便的生活必需品。四是突击研制和生
产。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进行突击研制和生产,多 为特殊性、不易获取的物资,如工程设备、特殊医
疗用品等。五是社会募捐。通过各类机构和社团,
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捐赠活动,主要接收资金和紧急 物资。六是国际援助。争取国际援助,尤其争取那
些国内缺乏或受限制的资源或设备。 在储备环节上,要做好储备管理工作,注意仓 库的合理布局、修建的数量和容量、物资的种类、
回 ◇一-.≤ —— 物流 一一 逆向物流 == 信息流
了 l
图2应急物流系统运作图
长期和中期的储备量等。对应急物资的管理要充分 利用企业管理和控制库存中的方法,如‘'ABC分类
法”,进行分类管理;要注意与加盟物流企业签订 好应急物流协议。 (五)信息保障机制 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往往造成极端恶劣的
环境和作业条件,通信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往往 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若单纯依靠电力驱动、高
科技信息手段,将无法保证通信网络的畅通,甚至 会影响和延误指挥控制。因此,应积极搭建高端与
低端相结合、高科技与传统手段并举的多样化应急 物流信息平台。要适当保留和利用传统甚至是原始
的通信手段,提高应急物流信息的可靠性。 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尊重民众的
知情权,将真实情况及时传达到民众,这样既可以 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力量,形成“同舟共济”的团结
局面,也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合作。还要通过采取 紧急状态下的新闻检查制度,制止谣言和虚假消息 的传播和蔓延,防止产生社会动荡。 (六)‘紧急通道”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建立并开通一条或多条应急保
障专用通道,实行优先安排计划、优先停靠、优先 入关、优先装卸、优先装卸、优先运输、免费通
行、优先放行,可以有效简化作业程序和提高速 度,让应急物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到达受
灾地区,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极大地减少生命财 产损失。
(七)法律保障机制
健全危机处理法律法规,从监测预警机制、危 ◇ 机管理的启动机制、危机管 理的信息公开机制、危机管 理的执法机制、危机管理的
财政支持机制、危机的评估
机制、危机管理的责任机制、 危机管理的宣传机制、危机
管理的贮备机制和国际合作 机制、危机管理的司法救济 机制等方面对相关法律进行 完善。要加强对应急物流管
理的立法工作,明确危机发 生时的处理机构和权责划分,
使应急物流的实施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同时依照法律规
定,强化地方政府在平时对
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孙统超.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o].商场现代化,2008,(12): 133-134. [2】姜玉宏,邱清和,欧忠文.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思路田.综 合运输,2004,(9):34-37. 【3J余朵苟,何世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U】.物流科技, 2008,(11):1—5. [41 ̄1晓峰,刘宇会.试论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Ⅱ】.哈尔滨 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6-78. 【5J王一先,李英.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应急反 应系统研究卟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275-277. 【6】方静,陈建校.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探析Ⅱ].交通企业管 理,2008,(8). [7]吴兴军.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与机制构建田.华东经济 管理,2004,(6):53—55. 【8】沈瞿和.完善我国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机制一以《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例U].华东经济管理,2004,(1 o】. 【9]母海林.浅论我国的应急物流系统建设Ⅱ】.中国高新技术企 业,2008,(2O). [1 O】陈斯卫.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初探卟职业圈,2007,(11): 174-175. 【11] ̄>a-'Z.对我国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的思考Ⅱ】.新疆财经,2008, (6):75-78. [12】谢明,邹敏.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的措施与策略D】.湖南交通 科技,2009,(3):160-163. (责任编辑:耿惠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