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振兴之下的农旅产业模式及案例

乡村振兴之下的农旅产业模式及案例

【扶贫典型经验】以民宿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以民宿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近年来,XX州围绕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突破性发展民宿旅游,全州民宿达到2000余家,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X年11月,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在XX州举行。 一、高点站位,高位推动。坚持将民宿旅游发展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板块,纳入全州加快建设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规划。 一是把民宿旅游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入点。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与“三农”深度融合,让传统村寨变成旅游民宿,传统种养方式变成体验旅游,传统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既弥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旅游业态短板,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是把民宿旅游作为全域旅游引爆点。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XX 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把民宿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引爆点,以城镇、乡村、农户共建共享推进全域旅游。 三是把民宿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着力点。树立旅游扶贫、民宿致富的理念,依托“1处世界文化遗产、2家5A级景区、18家4A级景景区”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旅游,让贫困群众借力民宿旅游,分享更多发展红利,加快脱贫步伐。 四是把民宿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突破点。创造优良环境,鼓励创新创业、回乡创业、回乡献智,打造一批有民族风情、有家乡情怀、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民宿,释放民宿旅游在传统村落保护、传统社区再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带动农村产业

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二、对接需求,全域布局。坚持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接市场需求谋篇布局,构建县市有民宿群、城镇有民宿带、乡村有民宿点的旅游新格局。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州,全州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22个。 一是突出核心景区带动,打造景区周边民宿群。以核心景区为支撑,以吃、住、游要素配套为重点,辐射带动景区周边民宿群发展,让游客游在景区、吃住在民宿。全州2家5A级景区和18家4A级景区周边以及景区沿线发展民宿400余家。国家5A级景区--XX大峡谷周边发展民宿127家,能同时提供5000人住宿和餐饮,带动1400余人就业。 二是突出高山避暑特色,打造养生度假民宿点。发挥高山气候环境和生态优势,发展养生度假民宿,每年吸引50万以上游客来XX吸氧洗肺、养生度假,平均居住时间达1个月以上。利川市苏马荡每年夏季吸引大量游客,峰值突破23万人/天。 三是突出城镇功能辐射,打造城郊旅游民宿带。坚持依托城镇、辐射郊区,借力城镇的人气和财气,大力发展城郊旅游民宿带,催生了“周末游”热潮,为游客提供了“上山下乡”新去处。XX市XX镇将民宿作为扶贫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重点,出台奖励政策引导发展民宿230家。XX民宿旅游带配套建设了白鹊山书舍、水井集市等游乐项目,成为精品民宿典型。四是突出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民宿村。以美丽乡村为平台,打造特色农业景观带和体验带,昔日卖不出去的农特产品成了抢手

申论写作模板:乡村产业振兴.doc

申论写作模板:乡村产业振兴 申论写作题型千变万化,只有做好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才能更好的写出文章,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申论写作模板: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申论写作模板:乡村产业振兴 [精彩标题] 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2. 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精彩开头] 示例一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乡村的社会和谐、文化发展以及村庄空间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则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有助于实现更高水平、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示例二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

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和基础前提。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生产力的进步,就没有农民的持久、深层、源头的富裕,也就没有农村发展、改善、变美的根本支撑,农村其他一切美好设想和规划,也就都只能是“睡中梦”,农村的“新”发展,根本还得靠产业“兴”旺。 [精彩结尾] 示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加强产业支撑,只有壮大我们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只有产业兴旺、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更强,农村经济更加繁荣,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让农民充分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示例二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必将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论文word精品模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农民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造就亿万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这将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57%,已经有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落户,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极大的促进。但是,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到2030年至2035年,还会有约4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生产生活。简单依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思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从来不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上,它与城市是命运共同体。人们说,城镇化会伴有“城市病”,其实乡村也有“乡村病”。不同的是,前者是在快速发展中产生的,后者是在发展趋缓中产生的。乡村发展的活力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据统计,1960年至2016年间,全球城市人口比例从33%提高到54%,伴随着城市发展,乡村社区发展活力却在逐渐降低。在我国,其集中表现为农村“三留守”问题和“谁来种地”的问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在过去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重物轻人的现象。这表现在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增长,不看重务农队伍素质提高和职业化。相应的是,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少,导致农村人口素质偏低、人才缺乏。 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既要注重物质投入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的软件建设,包括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培智扶志等。要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各类群体到农村去创业创新,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如今,“农民”两字不应是一种身份,而应是一种职业。新老农民队伍中,不乏赶时髦一哄而上者,也有人因短期效果不佳而离开。但是,绝大多数农业从业者、创业者是怀着对农村的美好向往、对土地的特殊情感,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托起了新农业,创造了返乡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 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 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景区精准扶贫典型经验

景区精准扶贫典型经验 1、3亿元,项目所在地交通便捷、区位条件成熟、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优、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厚重;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游、养生游项目,依托登封徐庄抗日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优势和山地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人文旅游精品景区。自大熊山革命老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项目开始以来,xx年财政扶贫资金750万、自筹资金750万;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自筹资金1500万;财政扶贫资金500万、自筹资金564万。项目已投资达5564万元,其中我公司投入自筹部分的资金已达3000万元,还将根据需求继续投入。贫困村情况简介:徐庄镇下属三个市级贫困村:祁沟村、安沟村、何家门村,贫困户205户,贫困人口755人。三个村庄均属丘陵山区地貌,又处煤矿采空区,群众饮水困难并制约工农业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受传统思想影响仍以传统小麦、小米、玉米种植为主,靠天吃饭,群众虽然有较强就业致富观念,但因受教育程度影响,普遍缺乏技能和致富的门路。仙人谷景区也依据市级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脱贫计划,主要分为: 1、山区养殖业:对村里受教育文化程度稍高的贫困村民进行帮扶,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村为中心,倾力打造“特色养殖”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在祁沟村、何家门、安沟村所属山林山地投放跑山鸡3000只,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鸡苗投放或养殖补贴的方

法与村民合作,科学养殖,严控质量,严禁饲料喂养及笼养,向村民收购成鸡,补充鸡苗。预计可以带动100户村民致富。 2、科技进村:发挥社会资源、信息渠道、致富技能等优势,积极主动帮助贫困村民解决贫困问题,在村内成立互助合作社,与村委会结合以科技书籍、科普视频、科普讲座等多种方式来直观全面的进行科普教育,满足不同文化水平的村民的需求;通过学习科学知识,结合村民自身条件,进行一对一帮扶,解决创业资金问题,或实物或资金或技术的方式提供帮助。 3、解决就业岗位:目前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已经初见规模,有很多岗位可以提供给愿意务工的村民,由公司提供服务员、保洁、环卫、安保、护林员、农耕队、养护员等工作岗位,采用双向选择综合考虑,提供就业岗位给村民,实现部分村民富裕,可以解决100人次的就业问题,实现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 4、生态采摘园建设:帮助何家门村建设一处生态采摘园,园区种植葡萄树、红皮梨树、樱桃树、苹果树、桃树、杏树等经济树种,预计总投入为140万元,可解决30人就业,待果子成熟期可解决150人次用工岗位。 5、村村道路亮化工程:已投资60万元在何家门村现有道路两旁铺设路灯,实现道路亮化工程。 6、美丽乡村建设:帮助每个村里修建2-3个垃圾池,投资5万元。同时宣传卫生知识,预防疾病传播,建设美丽卫生干净的新农村。仙人谷景区为逐步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又制定了一

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 核心旅游项目: 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 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 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 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 (1)发展现状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2)发展概况 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项目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置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 (3)模式经验 凸显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独具 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 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

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典案例

乡村旅游规划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山合水易在规划乡村旅游中一贯遵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主要就是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和一些乡村的经济建设,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满足城市人接近自然的需求。 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地、钱这三个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关键因素展开。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亿万农民,要重视农民的利益诉求,更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增值收益。为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进行资金投入保障和立法法治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主体土地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并写入了党章。何为战略?战略是一种长远的规划,是远大的目标。战略强调从全局着眼,为实现全局目标制定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基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宏伟目标而制定的战略规划。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现实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确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乡村地域概念,不仅要实

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要发展农村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认清谁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体?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而其中最重要的实施主体就是亿万农民。乡村振兴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体现,只有全面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受益主体、建设主体和治理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使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 (一)重视农民的利益诉求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参与的乡村振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农村成为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热点领域。那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真正惠及亿万农民。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乡村出现老龄化和空心化严重的现象,乡村正走向凋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中华民族的根基在于乡村,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落叶归根,那

长城村乡村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长城村:打造北部山区乡村旅游新亮点 长城村位于开州北部山区,与四川省宣汉县漆树乡接壤, 境内主干道(原开州至城口省道)已油化,村内人口居住 密集区支路已全部硬化,农户住家通车率达90%以上,80% 以上田、地可通车直达。平坝水田周边的河提、田埂、便道已全部硬化,境内平坝地区有主河道“漆树 河沟”穿村而过,数十条小河沟分布在平坝两边的坡地、梯田及树林之间。洞子湾、石膏湾、避匪洞、将 军山、一线天、石笋峰、圆潭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乡村旅游有待开发。 长城村尽管已经摘掉贫困村帽,但是贫困户的持续稳 定增收仍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整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 走不出、长不大、起不来的困境。脱贫攻坚战略实

施以来,乡村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开花结果。长城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便利交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点。长城村村支两委为此召开多次会议,主要研究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在大进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长城村决定建立开州区圆潭.乡土印象生态农业观光园,由开州东松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负责实施。 生态农业观光园总投资280万元,开县东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筹资金100万元,申请产业项目专项资金180万元, 7户建卡贫困户以土地、人工、现金入股的方式采取合作社经营模式经营。计划建设砖混结构综合楼1幢;具有农村特色的房屋11间;小木屋5栋;休闲便道5000米(宽1米,数条);停车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公共厕所1间;露营烧烤基地1个;自助野炊基地1个;游泳池1个;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1个;整修及美化河堤2000米,预计总投入280万元。同时将基地已建成的50亩标准化流水鱼养殖场扩大规模,实现乡村旅游与渔业一体化发展,实现贫困户致富增收,预计投资20万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一、四川省农业发展概况 总体概况: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5.1%,居第五位。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2012年末,四川总人口9097.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5.3万人,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4410个乡(镇)。 全年肉猪出栏6579.1万头,比上年下降5.0%;牛出栏267.3万头,下降0.5%;羊出 栏1780.4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65259.8万只,下降3.7%。猪肉产量下降 4.5%,牛肉产量增长2.7%,羊肉产量增长1.3%。禽蛋产量下降2.4%,牛奶产量增 长1.5%。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54.6万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69.9万公顷。年 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8.03%,比上 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154.4万吨,增长 6.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万公顷,累计945.7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新增8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89.4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二、四川省农业政策 政策制定在我国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时制宜的农业 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有一个目标,针对大的方 针各个省市自治区因自身条件而异,制定合理的政策。从自身出发,结合中央总体规划以 及中央指导指示意见,建立各个层面的完善政策 发展总规原则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 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环 境特点,挖掘各地独特资源环境优势,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优势,

田园综合体十大典型案例汇总(内附案例详情)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ce2651497.html, 田园综合体十大典型案例汇总(内附案例详情)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doczj.com/doc/ce2651497.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ce2651497.html,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赋予了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发展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平台。 中机院整理了到目前为止:河北、山西、山东、福建、广西、四川、浙江、云南和广东9个省,共10个项目,通过对其经验梳理,为大家通过学习参考。 1.广西南宁-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 南宁美丽南方入选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获得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财政补助资金5600万元。 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为:以美丽南方丰富的农业资源、产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ce2651497.html, 业基础、特色村落、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完善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和运行六大功能体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步同生”、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此外,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拟将规划区设计为“一轴两翼三带八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005县道的园区交通和发展主轴,将园区各主要功能片区、景观节点和特色村落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田园综合体。两翼以005县道为界,将园区分为南北两翼。 三带即依托园区农田、村落、水系、山地,形成三条重要的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带。八区包括创意农事体验区、智慧农业展示区、高效农业集中区等八个功能分区。

荔波生态旅游扶贫典型材料

林旅结合,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促进脱贫致富 ——荔波县黎明关乡木朝村生态旅游开发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木朝村地处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核心区,全村360户1630人口,由于地处喀斯特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人畜饮水困难,,传统以来,该村一直是全县典型的极贫村,人均占有粮食不足150斤,一年中要有近半年要靠粗粮、救济粮补充,人均收入不足500元。近几年来,荔波结合木朝村地处保护区核心区,野生梅树资源丰富、保护完好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万亩梅原景区,并扶持和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梅乡农家乐、农特产品加工业等实现了脱贫致富愿望。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700元,仅从事旅游行业,户均年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彻底扔掉了外人传统印象中的有名贫困村的标签。主要做法: 一、立足村情实际,选准切入点,通过发展林业青梅产业夯实发展基础。该村虽然因地处喀斯特深山区、石山区,土地贫瘠、可耕地少,水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但当地野生酸梅资源丰富,保护完好。县林业部门结合这一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始组织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攻关,对当地野生酸梅进行品种繁殖改良育苗,并在对当地群众进行了大规模的酸梅育苗种植技术的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林业项目扶质,引导群众大面积推广了酸梅种植,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

的酸梅之乡,贫困落后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很多群众通过外销酸梅果增加了收入。据统计,县林业部门在黎明关乡发展青梅产业达2万余亩,年产酸梅果1.2万吨,仅该村酸梅就占1万余亩,年产酸梅果6000多吨。当地群众通过出售鲜梅果、加工盐梅等增加了收入,部分酸梅大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青梅产业的发展,为该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抢抓机遇,做好酸梅资源大文章,打造万亩梅原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提升发展质量,促进同步小康。近几年,随着荔波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该村2006年通过政府推动、部门扶持,依托本村1万余亩野生酸梅和人工酸梅林的资源,充分做好酸梅资源大文章,成功打造了“万亩梅原”乡村生态旅游景点,并通过连续九年举办荔波梅花节,使洞塘木朝万亩梅原成为荔波旅游的一张名片,开辟了荔波冬季旅游市场,弥补贵州冬季旅游的空白,为荔波旅游业向多元化、市场化、成熟化发展和树立贵州南线旅游龙头的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部门扶持、技术培训,引导群众依托万亩梅原景区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实现致富。万亩梅原开放式景区的成功打造,使该村处处是景,处处可游可玩,游客络驿不绝。当地政府因势导利,通过对当地群众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基础上,以一个部门扶持一至两户农户的方式,引导、扶持群众

区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区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X县坚持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提高农业“接二连三”水平,农业“新六产”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我县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一)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建成并运营X处信息产业园,引进乐村淘、买卖惠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启动了阿里巴巴淘宝村和京东X特色馆,拥有电商企业、网络商店X余家。X年,全年大蒜互联网线上零售额达X亿元,出口近X亿美元;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膨胀发展。目前,X大现代农业综合体,正规划建设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板和新典范初步显现。 (二)农业产业融合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依托大蒜主体产业,不断提升大蒜精深加工水平,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外贸出口和科技研发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最初的农产品粗加工制品向生产大蒜素、蒜氨酸、黑蒜、纤蒜等多种大蒜深加工产品转变,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县拥有大蒜等农产品贮藏加工企业X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X万吨,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X%,恒温库贮藏能力达到X万吨,农业

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X家,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家。 (三)产城融合建设不断深入。作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莱河新区已于X月启动开工建设,新区突出发展高端三产服务业,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西造东服”的城市格局,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园区、网络电商园区。依托大蒜新品种繁育和精深加工,新区将做足“蒜都康养文章”,构建健康产业与观光休闲、养生旅游等相结合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依据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新区将发展观光农业和林业、体验式农业、创意农业等高端农业项目和中华民俗村文化旅游项目,实现城市与田园有机融合的新型生态城市发展。 (四)产业融合园区化水平不断提升。X年X县被农业部、财政部认定为我省唯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运用全产业链发展思维,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等系统举措,在园区集大蒜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此外,我县鱼山街道,张翟村、崔口村、暗楼村被列入全国千乡万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村。 二、发展新六产的主要做法。(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大蒜产业,大力发展大蒜等精深加工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业化食品工业园区,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X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了农业与工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范本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范本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 1、产业发展型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2、生态保护型模式——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农家乐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与农家乐,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休闲乡村旅游

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府规制办法,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旅游的标准管理、规模经营与经营者的“匕地化”导致乡村性的消失,卞张乡村旅游应从卞题、地格与氛围三方而塑造与维系乡村性,应该强化特色分类管理、合理规划、坚持“本地化”与改进土地政策以保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农村依托型(以农村聚落、农民生活为依托);农田依托型(以农田、苗圃、茶园、花园、果园、林园等为依托);农园依托型(以“三高”农业园为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郊区,成都的农家乐与北京的民俗村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 一、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一)乡村旅游的理论回顾乡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动的1000-'2500(欧洲参数EuroBarometer, 1998。它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德诺伊(Dernoi, 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与土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他还鲜明地指出: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瑞切尔(Reichel ) ,罗文格特(La-vengarl)和米尔曼(Milman)就指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 小规模经营、本地人所有、社区参与、文化与环境可持续(布罗曼Brohman, 1996 ) 。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在欧洲持续一个世纪以及美洲近80多年的乡村地区衰退使乡村旅游的作用日显重要。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第二个收入来源,带来更多的就业,减少了人口的流失,带来了城市新观念。它给城市人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提升了他们对乡村问题的认识。它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尤其是手工艺,有利于基础设施改造(德诺伊Dernoi, 1991)。乡村旅游者以有小孩的家庭、老年人、追求不同体验的城市人、教育水平中等偏上者为主体。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经验做法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经验做法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X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X村地处X北面,距离城区X.X公里,下辖X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X户,农业人口X人,现有耕地面积X亩,人均耕地约X.X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X组其中一户农民X.X亩旱地被划分成X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X株柑桔。 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 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X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构想。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 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 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X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X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拓展功能内涵、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天津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1、北京: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乡村旅游有效供给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2013年,北京市农委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了“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北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并编写了《香草天空》、《北京瓜顶呱呱》、《京郊如此多娇》等主题宣传册,策划设计了《北京樱桃地图》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地图,制作了《北京休闲农业季》2013笔记本,推出了约l000张精美图片,深受游客欢迎。这些活动以季为周期,以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旅游吸物物,贯穿全年,带动市民到郊区采摘、休闲,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郊区各区(县)还结合各自特点,举办了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滑雪节等宣传推介活动,累计有150多项。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

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出了“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发表大量农田观光主题博文,经过多次转发、评论,吸引了市民的眼球。从2011年开始,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举办了多期“凤凰乡村游、大美体验客”活动,大量网友在到京郊旅游观光、品尝京郊美食、体验农事活动时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实时发布图文信息和游记,让潜在的旅游者获得了直观、即时、有用的信息。 2、江苏:加强功能拓展,延伸特色产业链 在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畜禽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把高效设施园艺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功能拓展成集生产、加工、科普、采摘、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二是挖掘产业内涵,将科技、文化、民间技艺、园林艺术等元素植入休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如江苏如皋的花木盆景产业,融入了“两弯半”蟠扎技艺,创新出花木盆景休闲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推动了花木之乡顾庄村特色产业发展。 3、浙江:注重机制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1)创新完善投入机制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住:超五星级湖景别墅 玩: 游乐城、欢乐岛主题乐园 赏: 农家五绝表演 娱: 度假村KTV、原始部落、瀑布游泳池、药浴温泉 购:特色购物一条街,汇聚东西南北地区各种驰名特产 案例三: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 位于湛江市东海岸的破头区龙头莫村,结合滨海垂钓、美食的炭理疗美容保健休闲度假的旅游景点。分炭乐区、旅业区、旅游餐饮区、炭烧烤区、垂钓区和炭文化展示区等6个功能区。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主要是以高温度烧炭过程炭窑余留的远红外线、负离子、纯氧热能对人体有益的物理作用,刺激皮肤出汗,促进人体和细胞新陈代谢,打通人体经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