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八单元教案

2.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找次品”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也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考方法方面作出的新的尝试.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地找次品等生活场景为依托,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空间,感受排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从一些物品中找出次品,再通过操作、验证、讨论、概括等活动逐步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两个例题时,学生可能会因分组的不同有多种称量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 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基础.

2. 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活动操作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

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

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师

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找次品1课时

找次品

教材第111、第112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七.

1. 经历探索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

2. 通过探索,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能够根据物品的数量确定找出“次品”所需的最少次数,并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称的过程.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

重点:掌握规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发现并应用规律.

天平、卡片、小药盒等.

师:制药厂的质检员在进行质检时,发现3瓶钙片中有一瓶里少装了3片,为了保证质量,

这瓶药不能作为正品出厂,需要找出这瓶少装了3片钙片的药品,你能设法找到这瓶次品吗?

[板书:找次品]

1. 探究从3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

师:请大家想想办法,帮质检员找到这瓶次品.

生:掂一掂.

师:3片钙片的质量很小,掂一掂的办法可能不行.

生:数一数.

师:数的方法太费时间了,并且要打开药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生:用天平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很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找次品”的方法,学生说出用手掂,用电子秤称,用天平称等方法.这样的设计顺应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师:如果不实际称量,你们能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演示一下.

学生动手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们组找出了办法,只称一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我们组先给3瓶药品编号,分别是1、2、

3号,把1号和2号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3号就是次品.

师生共同总结:从3个物品中找出次品[轻的是次品],先任取2个物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个物品是次品.

2.研究从8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

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找出次品呢?

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

师:“至少”“保证”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你觉得要称多少次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用刚刚学过的方法把次品找出来,以同桌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配合,一边操作一边把你们设计的方案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亲自动手称一称、找一找,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感知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合作的学习习惯]

学生汇报结果.

生:我们把8个零件进行了分组.

师:你是怎么分的?每组有几个?要几次?

学生根据第二环节的实践经验,可能会出现4种情况.[见下表]把学生的不同方案都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每次每边放的个数分成的份数要称的次数

184

243

332

423

师:请观察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分析比较并展开讨论:想想为什么方法3的次数是最少的?

师: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可能提出:

[1]因为方法3第一次称就至少排除5个正品,它排除的个数最多.

[2]把物品分得尽量均匀,会使称的次数最少.

师:哪些同学是用这种方法称的?要保证找出次品,还有没有比2次更少的方法呢?

生:没有了.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多样方法,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找次品”的各种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并从中总结出平均分3份的方法是最好的]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从物品中找次品的方法,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发现:当我们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检测的物品平分成3份是最好的,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最多的一份与最少的一份只相差10.

找次品

每次每边放的个数分成的份数要称的次数

184

243

332

423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从具体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找次品的规律,教学重点从教学结果转向了教学过程.

A类

1. 有7个零件,其中有一个零件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需要称多少次就保证一次能找出次品?

2. 有8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B类

1. 有23个零件,其中有一个零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多少次能保证找出次品零件?

2. 有27个零件,其中有一个零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多少次能保证找出次品零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2

2. 2

B类:

1. 3

2. 3

教材习题

教材第112页做一做

3次

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

1. 52

2.[1]略[2]2次[3]能[4]可能

3. 小明10岁爸爸34岁

4. 3次

5. 图示略3次

6. 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或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或轻]的是次品.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小板块.教材在编写时重点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1.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意识地链接旧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以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4.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把握好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掌握好“度”,做好“定位”工作,对于总复习中的每一道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复习的课时较少,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总复习的目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数与代数2课时

2图形与几何1课时

3统计与概率1课时

因数和倍数及相关知识.

教材第116页第1题和练习二十八第1~4题.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通过复习回顾与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投影仪等.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并说出每个概念及有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1. 复习因数与倍数.

师: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请举例说明.

生:如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师: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生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生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生4: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地说因数或倍数.

师:那么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

学生思考后回答.

2. 复习2、5、3的倍数的特征.

师: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什么数?

生: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2的倍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叫

做奇数.

师: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生: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如15,50等.

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

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

生: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6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因为6和9是3的倍数,它们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但是3的倍数不一定是6的倍数,如15是3的倍数,但不是6的倍数.

师:你说得很精彩,接下来我们再来复习质数与合数.

3. 复习质数和合数.

师: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叫做什么数?

生:除了1和它本身外再没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师:什么样的数叫合数?

生: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师: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和学生的讨论,逐步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脉络,这样会让学生容易接受]

4. 巩固练习.

[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

,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0587

①奇数有[].

②偶数有[].

③5的倍数有[].

④3的倍数有[].

⑤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⑥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有[].

⑦是2,3,5的倍数有[].

[3]将下列各数归类.

12489101215215791

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评析.

[设计意图:本模块的目的在于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起来]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复习

1. 本节课通过复习、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了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进一步掌握了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些特征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作出正确判断.学生们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2.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网络的能力.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关注了学生现有的整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比如课前组织学生自主整理,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对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了回忆,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可以真实地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水平,从而找准学习的起点,为课上理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类

1. 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的一组是[].

A. 2和12

B. 36和21

C. 16和18

2. 1是下面[]的最大公因数.

A. 3和21

B. 5和48

C. 21和42

3. 在下面各数中,[]是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奇数.

A. 75

B. 95

C. 90

4. 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A. 质数

B. 合数

C. 奇数

B类

1. 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 食品店运来8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A

2. B

3. A

4. B

B类:

1. 9或18或27或54

2. 2个一袋不能正好装完,5个一袋能够正好装完.

教材习题

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

1. 2的倍数:5620463022783的倍数:871952046305778

5的倍数:19563065质数:793183

合数:568719520463022576578

奇数:798719531576583偶数:562046302278说一说略

2. [1]?[2] [3]?[4] [5]?

3. 1,202,485,602,403,9说一说略

4. 72个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材115页总复习以及教材118页练习二十八第6~9题.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及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互帮互助的思想品质.

重点: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应用.

难点: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应用能力.

投影仪等.

出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整理的重要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学过的分数的有关知识.

1. 复习分数的意义.

师: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你怎样理解单位“1”?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的单位“1”可

以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多个事物.

师:什么是分数单位?举例.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等.

师:你能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生: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突出教学的重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再来复习分数的分类.

2. 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师: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真分数有什么特征?

生: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

师: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假分数有什么特征?

生: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师:找一找,下面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

师:说一说找公分母的方法.

学生思考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化简的意识和提高化简的能力;提高学生把异分母分数通分的能力]

5.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师:[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

试一试:把0.6,0.02,0.47, 0.125化成分数.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

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殊情况.

6.复习分数加、减法.

加法: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计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计算方法或步骤: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①通分.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简便运算. 整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对于分数的加法同样适用.

巩固练习: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知识点后紧跟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通过相关的练习,巩固并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分数的加、减运算离不开约分和通分;约分和通分的

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时,要注意分子、分母必须是同时乘

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能运用运算

律的要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1.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意在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的性质,并能根据意义及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能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相应的练习,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练习的活动中,教育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2. 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这部分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各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并能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置的题型也是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全面而系统地复习,让学生加深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A类

1. 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的数;也可以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的数.

2. 分母是4的真分数:[],分子是4的假分数:[].

B类

算一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和长方体、正方体

教材第116、第117页内容及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1. 复习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掌握旋转和平移的特征及性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仪等.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出示模型].看到它们,你能想到什么?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观察物体和图形的运动这三部分的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把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1.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观察图形、图形的运动、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三部分都学了哪些知

识?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有条理性.

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

2. 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整理的结果,集体汇报.

3. 复习观察物体.

师:我们观察某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正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哪个图形的上面看到的?将序号写在括号中.

[2]假如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①的体积是

③的体积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 复习图形的运动.

师:什么是旋转现象?说一说这个图形是经过怎样旋转得来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5.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特殊情况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师: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后作答.

师:正方体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请大家看图解答下面的问题.

[1]如图,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2]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以上面的图为例]

[1]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

[2]哪个是横截面?横截面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析.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师:一般情况1mL表示什么单位?

师: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回顾知识并作答.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复习,并初步整理成知识网络,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根据三视图判断小正方体的个数时,要判断出有几层,每一层有多少个;在学习旋转时,要分清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在解题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弄清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问题,如果是求表面积的问题,还要弄清求几个面.在求体积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1. 本节课我以整理为主线,又使学生兴趣盎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

际来复习我们的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这部分,内容囊括了五年级下册学过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所有内容.这些图形有着

较密切的关系.复习时可以先由学生回忆这部分中有关的知识,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较清晰的知识网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空间与图形

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整理和复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呈现方式,将画图、观察与思

考结合起来.在运用该知识解决问题时,也应注意发挥图示的作用,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总之

要处理好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A类

1. 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 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前面的玻璃被不小心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 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4. 画出左边物体的三视图.

B类

1. 一块正方体的石头,棱长是5分米,每立方分米的石头大约重

2.7千克,这块石头重有多少千克?

2. 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560

2. 48

3. 120

4. 图略

B类:

1. 5×5×5×

2.7=337.5[千克]2. [20×30+30×15]×2=2100[平方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

11. 略12. [1]略[2]10000.781123000.56

13. 30×25-5×5×4=650[平方厘米][30-5×2]×[25-5×2]×5=1500[立方厘米]

14. 8×6×2.8+4×4×4-8×6×4=6.4[升]15、16. 略

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17页总复习内容和教材练习二十八第17、第18题.

1. 进一步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意义,了解其特点并能正确地绘制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 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会分析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能进行简单预测.

方格纸、直尺等.

教师出示有关雾霾的图片.

师:看到大屏幕中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是啊!空气质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教师出示绍兴和海南上周PM2.5浓度统计表.

师:老师收集了关于绍兴和海南上周PM2.5的一些数据,咱们一起来看看.还能用其他的统计方法来更形象地表示出它们的变化情况吗?

生: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从我们身边常见的天气现象,也是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出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服务于实际生活]

师:同学们回忆在折线统计图这部分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生: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师:我们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比较扎实,下面我们来通过练习巩固一下.

教师出示教材117页第4题.

某大学2004~2012年理工科在河北省招生的分数线统计图

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2010年月销售统计图

[1]观察这两个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说一说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数据的什么情况.

[2]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

[3]如果你是高考生或者商场经理,你能从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回忆、整理、练习,了解了知识的演化与联系,将知识链编织成知识网,完善了认知结构,掌握了知识体系]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学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绘制方法:确定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确定单位—描点—标数据—连线—图例

复式折线图的优点: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1.本节课利用人们关心的环保话题入手,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较有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让学生通过练习,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A类

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整理数据;画出纵轴和[],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根据[]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顺次连接起来;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并标出图例.

2. 看图填空.

哈尔滨市与南京市2013年7月~10月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这是一个复式[]统计图.

[2]两个城市在[]月温差最大.

[3]8~10月两个城市的气温都呈[]趋势.

[4]南京市9月的平均气温是[]℃.

B类

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14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14年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城市气温

[℃]月份123456789101112

北方甲市-18-150102428303025125-10

南方乙市51620253035383835302015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这两个月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

②两个城市哪个月的温差最大?差是多少摄氏度?

③两个城市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横轴数量数量线段日期

2. [1]折线[2]10[3]下降[4] 24

B类:

[1]略[2]①北方甲市最高7、8月,最低1月;南方乙市最高7、8月,最低1月. ②两个城市2月份温差最大,相差31摄氏度.③北方甲市最高30℃,最低-18℃;南方乙市最高38℃,最低5℃.

教材习题

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八

17. [1]2000年2010年[2]2002年2010年[3]略

18. [1]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 [2]>>>>发现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 一、课文理解 第25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又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第27课:《与象共舞》 1.《与象共舞》这篇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聪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的点来写; 第28课:《彩色的非洲》 1.作者从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这四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彩色的;从绘画、工艺品、音乐、舞蹈这几个方面介绍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二、词语汇总 1.多音字。 zhān占卜 wǎn莞尔一笑 sàn分散 huā哗然 chā交叉 zhàn占领 guǎn东莞 sǎn散文 huá哗笑 chà劈叉 2.组词。 艇(舰艇)梢(船梢)舱(船舱)祷(祷告)翘(翘起)粱(高粱)幕(开幕)暮(暮色)庭(庭院)稍(稍微)疮(疮口)涛(波涛)翅(翅膀)梁(脊梁)慕(羡慕)墓(坟墓)暇(应接不暇)暇(无暇)遐(遐想)难(难过)锦(花团锦簇)绵(连绵起伏)棉(棉花) 3、填合适的词。 炽热的太阳充沛的阳光耐人寻味的境界奇异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纵横交叉的河道 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庄严的老人极窄的地方形式不同的石桥说不完的情趣新鲜的空气密切的关系可笑的姿态庞大的身躯宽阔的场地笨重的感觉独特的笑颜热烈的气氛 色彩斑斓的世界七彩的非洲浩瀚的天穹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硕大的花含情脉脉的少女黑白相间的斑马美丽温顺的梅花鹿凝固的色彩五彩缤纷的蝴蝶无限的活力多姿多彩的世界强悍粗犷的音乐流动的旋律看得应接不暇急得哇哇大叫平衡地行驶沉沉地入睡轻轻地抚弄 4、富有情趣的提示语。 ①(公园草坪):别踩我,我怕疼。②(阅览室):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③(电影院):“别抽,听见了吗?你的肺在哭泣。”④(操场):别脏了我,我怕羞。 ⑤(不要随地吐痰):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⑥(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三、句子 (一)扩写句子。 1、火车穿过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条拂过湖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骏马翻过小山。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教学内容。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二、单元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书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方法:图文并茂、激趣朗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德国的风光图片,并讲解: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什么?原来……(板书课题: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感知奇丽的景色。 1、季老先生在三十五年后重返德国,再次见到这样的景象,感慨万千!请你默读全文,迅速在文中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季老先生由衷的感叹? 2、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象!多么奇特的民族! 出示并齐读,什么词语首先跃入你的眼帘(抓“!”;“奇丽、奇特”)板书:奇丽奇特 3、同学们,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件出示)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八课

《学画曲线图形》教案 教学课题:《学画曲线图形》 教案背景: 吉林美术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画图世界》第八课《学画曲线图形》。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对第二节节课中线条工具使用的进一步学习,经过以前学习的体验,这节课学生在知识的牚握上不会很困难。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课节已经接触到曲线工具,对难点也有所了解,在本课学习中会更加熟练地应用曲线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完成曲线工具的练习 2、用曲线工具绘制作品 教学方法: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获得、掌握知识,在评价交流中不断提高技巧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一种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品质。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曲线工具的使用和熟练。解决措施:学生多操作,熟能生巧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用曲线绘制作品。解决措施:学生多操作,熟能生巧 教法与学法: 演示和观察法、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百度搜索练习。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章第二节已经认识了线条工具中的曲线工具,这个工具在整个画图工具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根据曲线工具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特质,老师通过百度搜索了些练习题,本堂课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完成这些练习。 学习第三课学画曲线图形。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在开始新的练习之前,先让我们学习下曲线工具使用方法,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演示:)

教师讲解并演示曲线的绘制方法 ⑴用曲线工具画简单的曲线 用曲线工具画曲线的基本方法是: ①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选中曲线工具。 ②选择粗细合适的线条。 ③在画板上拖动,画出一条“不定”直线。 ④在直线上某点处按住左键不放,拖拖看,直线变弯了,对吗?如果你认为弯度够了,就松开手。 在直线上另外一点处重复上述操作,曲线弯度再次发生变化。这次松开手后,曲线就“定型”了,再也弯不了了。 一条曲线最多可有两段弧,如果你只想要一个弧,在完成第一个弯曲松手后,原地再单击一次给曲线定型。动手操作试看,体会一下其中的妙处吧! ○6给学生一点时间自由练习曲线工具。 (同学们都已经学会如何使用曲线工具了,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同学们打开课堂同步练习文件夹) (2)用曲线工具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 ①发放并指导学生打开练习(课堂同步练习文件夹)。 ②教师演示指导练习1(笑脸)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哭脸)。 ③创意练习:教师给出空白笑脸,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创作自己表情的笑脸。 ④学生小结: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教师小结:曲线工具是画图工具中最不易掌握的工具,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进一步熟练。 (同学们觉得老师口中所说的不好掌握的曲线工具是不是变简单了,那是因为同学们升级了,已经从曲线0级升到了曲线1级了。那么我们来一起创作些复杂点的作品,继续升级吧。) (3)学生创作 ①教师指定单体作品,学生任选一个单体作品进行创作。(水纹、树干、柳树枝条、岛屿、翅膀;日、月、星、辰;动物;面部表情等)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 3作品展评。 4师生小结:补充不足,鼓励优点。 (4)合作学习,创造奇迹。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八课 十二生肖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八课 《十二生肖》教案 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1、学会用彩泥并尝试用剪纸、拼贴等形式创作十二生肖。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作力。 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彩泥、剪纸、拼贴等方式塑造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形象。 教学难点: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突出生肖动物的主要特征塑造富有创意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直接导入: 1、某某同学,你属什么的?那是*岁。老师怎么知道的呢,根据属相,也叫生肖。十二生肖通常和干支配合作为纪年的符号系统,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 2、十二生肖都有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八课(板书十二生肖)。 二、新课讲授 1、观察、练习,学会抓特征。 ⑴、教师示范画生肖(子鼠)特征,请学生猜一猜。 小结:要想画得像,得学会抓特征。

⑵、观察真实生肖动物的图片,学生小练笔画特征。 小结:鼓励回答的学生判断力强,画的同学特征抓的准。我们创作时就要抓住生肖的特征。 2、作品欣赏,探讨表现方法。 ⑴、欣赏多张生肖作品总结出夸张这一表现手法。(板书—夸张) 小结:抓住特征并进行夸张,生肖形象就更生动了。 ⑵、以子鼠为添加花纹,总结出添加这一表现手法。(板书—添加) ⑶、继续欣赏总结出拟人这一表现手法。(板书—拟人) 3、作品欣赏—十二生肖俑,自然引至泥塑这一表现形式 ⑴、欣赏民间艺术家作品,分析他们是如何灵活运用这几种表现手法的。 小结:灵活运用这几种表现方法,就能创作出五彩缤纷的十二生肖形象。 ⑵、欣赏—(唐)十二生肖俑,激励学生创作。 三、学生创作 1、欣赏教师范作,小组探讨制作方法。 小结:(彩泥:团、搓、捏、压、刻。剪纸:对折剪,先剪花纹再剪外形;先画再剪。拼贴:先画再剪或刻) 2、构思。你要创作哪个生肖的作品?用哪种表现方法来发挥你的创意。 3、学生制作,巡回指导。解决共性问题,展示好的创意启发其他同学的创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优秀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优秀作文: 难忘的一刹那 周末,我和妈妈去了阜阳市东方第一城的华润苏果超市去购物。 我刚来到超市里面,一股热流朝我扑来,真是热啊!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能不能去那边买两瓶饮料?咱娘俩喝。”“去吧,去吧!以后别打着我的旗号要东西就行了!”妈妈回答。我心里真是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说完就去买。我一把抓过来。喝完,我感觉又渴了,而且感觉身上比原来热的更狠。我又在想法子,怎么再让妈妈给我买个雪糕吃。我对妈妈说:“妈妈,我又渴了。”话没说完,妈妈来了句:“别得寸进尺啊!”我又说:“不买算了,反正你就我这一个儿子,看你老了,谁伺候你!”妈妈回答:“真缠不过!”说罢,妈妈从包里拿了一元钱给我,我又买了一个“小布丁”的雪糕。这个雪糕可真“雪中送炭”啊!一个雪糕马上就被我“三下五除二”就“消灭”了。 吃的真爽,吃完,我把雪糕棍和袋子就随手扔再地上了。随后,我听见有人好像在喊我:“大哥哥,大哥哥!”我向后面瞟了一眼,怪不得声音那么幼稚,原来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叫我。这个男孩的个子应该在一米~一米二的个子,脸上红红的,浓眉大眼,还是个瓜子脸。穿着绿色的上衣,黑色的短裤,脚穿白色的运动鞋。我说:“干什么?”他理直气壮的说“老师说了,不能随手扔垃圾,丢垃圾不讲究公共卫生。”“管你什么事?我想扔。”我说。他又接上了腔说:“我刚才都看见了就是你把雪糕棍和雪糕袋扔了一地,难道不知道公共场合事不能扔垃圾的吗?老师还教我们说“公共场合是我家,卫生清新靠大家嘛”!”听完,我的“哧溜”一下红了。这时妈妈说我还不如那个小孩呢!妈妈真是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听完小弟弟的话后,我羞愧的吧垃圾捡了起来,并说:“谢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21 杨氏之子(文言文) 1.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2.《杨氏之子》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在姓后面加“氏”表示尊重。那杨氏就是姓杨的意思。“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子:古时候称男孩子为子,这里指儿子。课题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3.《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氏族阶层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它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全书共有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多则数行,少则三言两语。 4.记准读音:甚shèn 聪惠huì诣yì其父家禽qín 梁liáng 国应yìng 声答曰 为wèi 设果 5.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梁国:此指汉高祖以来所封的梁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甚:很。“惠”通“慧”,这是通假字,“智慧”的意思。句子意思:梁国姓杨的人家的儿子九岁,很聪明。 7.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孔坦,晋朝人,字君平,孔子的第26代后子孙,学识渊博,是当时的庭尉。诣:拜见。其父:他的父亲。乃:就,于是。句子意思: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可是他父亲不在家,于是把他的儿子叫出来。 8.为设果,果有杨梅。设:摆设。为设果:为他摆出水果。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出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9.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以:来。示:给……看。以示儿:指给小儿看。 曰:说。此:这。君:您。句子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小儿看,说:“这是你家里的水果。” 10.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马上、立即。未:没有。闻:听见。夫子:先生,古时对年长者或者读书人的尊称。家禽:家里的鸟。句子意思:小儿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11.全文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马上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呀。” 12.课文主要讲了孔君平去拜见杨氏,可杨氏恰巧不在家,杨氏之子拿水果招待孔君平时发生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谁不喜欢生活中多一些开心和欢笑?它是咖啡里加的糖,是锦上添的花,甚至是雪中送的碳。幽默风趣的人也往往备受人们欢迎,他们善于观察,心态乐观,谈吐自然,处处表现着一种涵养,一种风采,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风趣不是滑稽逗乐、庸俗戏谑,而是蕴含着智慧,表现着情操。莎士比亚曾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活跃生活气氛,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杨氏之子面对故意逗弄自己的客人,巧妙应对,展现出高超的说话艺术;五根普普通通的手指,经丰子恺先生的风趣介绍,立即活灵活现,变成了我们一个个可爱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发现,然而这发现经费奥多罗夫生动的讲述,竟变得那么有趣、动人。语言就是这么奇妙,它给我们的生活着色,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情趣。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幽默和风趣”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旨在通过对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留心其对话的巧妙和叙述的风趣,充分领略语言艺术的魅力。

21 杨氏之子

目 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词语,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进一步认识文言文。 教 学 重 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句,翻译课文。 2.通过朗读品悟“未闻”“应 声答曰”等词语,体会人物语言 的风趣幽默,感受杨氏之子的机 智聪慧。 3.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和勇 气解决问题。 教 学 难 点 1.能理解课文的意思, 体会对话的幽默风趣,感受 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 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 的语言,能在生活中运用智 慧与人沟通。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幽默。 (课件出示故事。) 有一天,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这位以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红楼春趣》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红楼春趣》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 一语末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了绳,拿下他来。”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我不管,我且拿起来。”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紫鹃听了,赶令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拨籰子的。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风凰好。”宝钗笑道:“果然。”因回头向翠墨笑道:“你去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翠墨笑嘻嘻的果然也取去了。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子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了。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都起在半空中去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第八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báo(薄饼)jīn(情不自禁)zhǎng(涨潮)pēn(香喷喷)薄bó(薄弱)禁jìn(禁止)涨zhàng(涨红)喷pèn(喷香)2.易读错的字 造诣.(yì)琴弦.(xián)揿.电铃(qìn)爱憎.(zēng)窈窕 ..(yǎotiǎo) 轧.伤(yà)纽.扣(niǔ)困窘.(jiǒng)秽.物(huì) 考点二:词语听写 梁国造诣家禽拇指搔痒秽物轧伤纽扣相貌仓库渺小拧螺丝享乐附庸爱憎养尊处优情不自禁随心所欲翻来覆去绞尽脑汁运转自如不怀好意左膀右臂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舒服——舒适堂皇——华贵祸患——灾害舒展——伸展 妨碍——损害天赋——天资澄澈——清澈渴望——盼望 驱逐——驱赶 2.反义词 聪慧——笨拙优美——丑陋澄澈——浑浊独立——依靠 迷恋——厌恶淘气——乖巧遥远——邻近随心所欲——瞻前顾后3.动词搭配 (揿)电铃(拧)螺丝(蘸)药末(推动)笔杆(遇到)危险

(发现)规律(具有)天赋(解答)问题(激发)想象力 考点四:背诵、默写 背诵《杨氏之子》全文和日积月累。 考点五:含义深刻的句子 1.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含义: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他的短处。彼此谅解,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2.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含义:“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将自己与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放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考点六:课文理解 1.《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杨姓人家的九岁男孩妙答客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 2.《手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说明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童年的发现》描述作者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按照(提出疑问——请教老师——发现规律——得到证实)的顺序来叙述的,体现了“我”是一个(敢于想象、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孩子。 考点七:日积月累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课 《十二生肖》 一、教材分析: 《十二生肖》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教材的要求是了解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用彩泥、剪纸、拼贴等形式制作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拓宽学生的美术思维。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做个有心人。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造型手方法。 2、学习用彩泥、刮画、绘画、拼贴和剪纸等形式创作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探索十二生肖的来历及功用,鼓励学生从小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一定的造型方法,创作出自己喜爱的生肖造型。 2、难点:掌握生肖的表现技巧,设计富有创意的生肖形象。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 学具:彩泥、剪纸、刮画纸、图画纸、各色卡纸等工具材料。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用学唱《十二生肖歌》引出课题——《十二生肖》 二)共同探究 1、十二生肖的来历:源于古时的计时和纪年(十二生肖是 怎么记录时辰的?请收集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出示图片)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通常用来纪年,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是中国古代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现象,已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十二生肖的功用。 3、用课件欣赏艺术家如何表现生肖的(作品图片主要从造 型、色彩和材质等方面欣赏) 表现形式:(1)绘画水墨、卡通 (2)剪纸 (3) 彩塑 (4)刮画 (5)拼贴 4、成语小游戏:说说看 (通过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十二生肖的特征,感受不同材料制作的不同造型的作品,并总结一些制作方法和步骤)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知识结构: 从3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例1 找次品 从8个零件中找出1个次品(重一些)例2 课时安排:

简单的找次品问题……………………………………………1课时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展示,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3个药瓶、天平、课件等。 学生:数字卡片、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资料 生字拼音 莞wǎn尔一笑姹chà紫嫣红脊jǐ梁船艄shāo 祷dǎo告耸sǒng立哗huá笑船舱cāng 篝gōu火尴gān尬gà气氛fēn 彬bīn彬有礼炽chì热充沛pai 硕shu?大强悍hàn 粗犷guǎng 聆líng听红沙瓤ráng 绅shēn士渗shan透夹jiā货物巨蟒mǎng 词语盘点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停泊悠闲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感染笨重陶醉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强悍粗犷篝火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繁花似锦含情脉脉大饱眼福目不暇接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日积月累 ①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②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③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理解词语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纵横交叉:横竖杂乱、交错,形容事物错综复杂。 操纵自如:指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手忙脚乱:手忙乱,脚也忙乱。形容做事慌忙。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妙不可言:美妙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含情脉脉:眼神传达或内心怀着情意。 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 句段解析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教案人教版完美版

神奇的肥皂粉 年级:五年级 学科:美术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一年级的技法课,作为美术课中的技法课,教师应把握好不要上成纯粹的技法学习课,应该在课堂中做好技法与美术语言的学习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技巧的同时感受该技巧所包含的审美因素。 知识与技能: 学会欣赏肥皂粉所带来的统一中有变化,疏密美感,学会运用这这种语言,能较熟练的运用肥皂粉的撒播技巧,学生根据自己的美术素养创作出不同层面的一张作品。能用做好的肌理作品联想一张画。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体验、尝试,与老师交流,操作实践,创造,以合作的方式用联想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累灵感并创造美的意识,感受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在合作学习中学会谦让,在尝试中学会思考,在创作中提升兴趣。 教学重点:对肌理美的感悟与发现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的肌理效果联想一幅画 课前准备:剪刀水彩白纸水杯笔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感受美 (一)大家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然后以前后四个人为一组,看一看有没有重复的,如果有重复的,某个同学主动发扬风格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与组内的颜色又不重复的,并放到调色盘中。 学生:

(二)欣赏图片:我们看这些精美的图片从最大的宇宙到最小的细胞,用我们身边的一个材料就可以表现出来,我们来试一试这个神奇的材料。出示课题:神奇的肥皂粉,让我们用肥皂粉一起来捕捉撒播出来的灵感(主课题) 1、教师演示(宇宙图)并讲解操作要点:老师选择黑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估计选择黑色的同学可能会很少) 2、教师总结撒粉操作要点:水要饱色要巧手要快粉要少(只是操作技法层面的要点,不包含美的因素的要点) 二、尝试体验发现美 (一)学生尝试:用你喜欢的颜色尝试这梦幻的肌理,有的同学为了小组的颜色的丰富多彩,放弃了自己的最爱,我相信这部分同学用其它颜色一定也能做出优美的图画。 (二)交流讨论理解美 美的知识的学习: 根据自己的画面联想到的: 分析画面的美感:与联想到的场景的什么地方相像例如:聚散的星星,郁郁葱葱的草原,流动的河流;(引导学生在物体前面加形容词,这样可以感受对象的美感) 三、交流讨论理解美 (一)教师总结: 通过刚刚的尝试同学们想一想随便撒播可以吗? 教师引导要点提示:疏密的美感;统一中的变化的把握(转化到技法上就是有的地方撒播的多,有的地方撒播的少形状上也要有变化) (二)欣赏名家名作 将学生的作品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 四、合作创造表现美 (一)形式提示: 四个人一组: 思剪贴共同参与 (二)方法提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