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及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6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分布不均衡以及对电力供应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电力传输方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和创新,展现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如能够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降低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等。
它在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间的电力互济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从技术层面来看,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更高的电压等级意味着能够传输更大的功率,减少输电线路的数量,降低建设成本和土地占用。
目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压等级,以满足更大规模的电力输送需求。
在换流器技术方面,新型的换流器拓扑结构不断涌现。
传统的基于晶闸管的换流器逐渐被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全控型器件的换流器所取代。
这些新型换流器具有更快的开关速度、更好的控制性能和更低的损耗,能够提高输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直流断路器的研发也是一个关键领域。
快速可靠的直流断路器对于保障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目前,已经有多种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方案在研究和试验中,未来有望实现更快速、更可靠、更经济的直流断路器,从而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正逐渐成为现实。
相较于传统的两端直流输电,多端直流输电能够更灵活地实现多个电源和负荷的连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未来,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有望在城市电网、区域电网互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控制保护技术方面,智能化、自适应的控制保护系统是发展的方向。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时获取输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利用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决策,实现对输电系统的精准控制和保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电力行业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指在电压等级为±800kV(±750kV)及以上的条件下进行输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优点是对于电的输送量更大,输电距离更远,根据最近召开的能源第十七次会议进行的相关预测,当前世界能源发展势头旺盛,从现代到2030年,能源产业产值将会翻倍增长,主要的能源产值国家为当前新型大国如印度、中国等一些后期发展中国家。
我国现阶段电力工业发展状态良好,预测在未来15-20年内,国内的电力工业水平竟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产值将会不断增加。
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国内电机总容量将会达到更高的应用水平,以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生产提供强大动力。
运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这无疑十分符合当下我国的用电需求,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大有帮助。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引言特高压电网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超高压、高压输电网、配电网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大电网。
其中,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是指由1000kV级交流输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系统构成的电网。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德国等国家考虑到部分地区需特大容量、超远距离输电,尝试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
自1966年起瑞典查尔姆斯大学开始初步研究±750kV导线。
之后很多国家也先后开展了多项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例如某直流输电工程,此工程直流输电电压可达到±600千伏,输电功率达到630万千瓦,输送距离806公里,较以前的直流输电工程有大幅度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复杂的三端直流输电工程完成,并同时建成了长达250KM的海缆直流输电工程。
当前直流输电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力传输方式,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光纤等新技术的发展,使直流输电系统的保护、控制及调节更加完善,大幅提升了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023年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系统)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市场概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输电、电力互联、电力交易等领域。
它具有输电距离远、输电损耗小、容易跨越障碍物等特点,能够有效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电力传输服务。
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HVDC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市场现状:目前全球HVDC系统市场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新兴国家占据主要份额。
其中,欧美国家的传统电网建设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HVDC系统网络。
中国的HVDC系统应用也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长途高容量输电、水电送电、海上风电等领域,华能、南方电网等大型国有企业在HVDC系统领域具有较强实力。
在HVDC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电力装备生产厂商,如ABB、西门子等,他们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直流输电站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维等。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政府对新能源和海外市场的扶持,近年来国内本土的相关企业也逐渐崛起。
在HVDC系统的中游,主要为电力工程公司,如中国电建、中国电力建设等,他们负责实施HVDC项目、招标、工程监理、测试等环节。
在HVDC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用电企业、电力交易市场等,这些企业可以通过HVDC系统获取稳定的电力,并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
市场前景: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建立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输送及分配体系,HVDC系统在此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政府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支持和投入,也将进一步推动HVDC系统的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加强和成本降低,HVDC系统将会在海上风电、大规模能源输送、西电东送、内蒙古清洁能源输送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据市场研究报告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HVDC市场规模将达到31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92亿美元。
市场挑战:HVDC系统运维成本较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进行维护。
同时,由于HVDC系统的复杂性及安全性,其设备的研发、制造和运维单位具有很高的专业门槛,进入门槛相对较高。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摘要:本文着眼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力系统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输电方式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方向,旨在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应用;优化研究引言: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电力系统对输电方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其低损耗、远距离传输等优势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且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围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展开研究。
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应用现状分析1.1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概述1.1.1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优势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相比传统的交流输电方式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高压直流输电能够减少输电线路的电阻损耗和电感电抗,降低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其次,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电网的负荷波动和故障情况,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具有较小的电磁影响和谐波产生,对电网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2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中,特别适用于跨越海底、山区、荒漠等特殊地理环境的输电。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交流输电方式中存在的输电损耗大、距离远、稳定性差等问题,提高电网的输电效率和可靠性。
在当前电力系统中,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1.2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应用情况分析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方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电能传输问题,降低输电损耗;另一方面,高压直流输电具有控制灵活、系统稳定等优势,使其在跨国跨区域电力输送中得到广泛应用。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及环保型GIL发展的现状与关键问题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对于电力需求量逐渐增加,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我国电网输电电压研究与应用中,实现了特高压与超特高压,而且现代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合理运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另外,在我国提出“双碳”理念后,实现了特高压直流环保性GIL输电,解决了我国输电需求问题,在降低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实现了长距离输电。
因此,通过对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必要性加以分析,了解特高压直流环保性GIL输电现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此为我国后续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及环保性GIL的研究提供良好帮助。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环保性GIL;关键问题前言:输电技术作为电力系统构建的主要技术之一,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逐渐迈向了大容量以及大机组自动方向发展,电力系统运行质量也得到了良好的提高,实现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电力输电系统电压等级主要以高压、特高压以及超高压为主,其中直流特高压电压等级则是以±800KV与±1100KV为主,为了确保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减少能源消耗,通过研究实现了环保性GIL输电,为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1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每日所需消耗的电力逐渐增加,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输电,实现长距离供电,我国加强了低功耗以及大容量电力输电网络建设力度,以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1促进城镇化以及工业化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我国2005年总用电量为2.5万亿kW·h,而到了2020年,总用电量达到了7.5万亿kW·h以上。
电力系统运行以及发电量逐年增多,很容易对电力体统造成符合压力,影响电力运输质量以及安全。
为了可以有效缓解电力运输压力,通过构建特高压输电网络,不仅可以全面提高电网运行符合能力,同时也能够根据电力供应情况,及时调整电网运行荷载力,以此确保电力系统以及输电网络的安全。
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及发展前景摘要:综述了输电方式的变化及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阐述。
关键词:输电电力系统高压直流特高压输电随着能源开发、电能传输以及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采用直流输电的必要性日益被人们认识。
直流输电不仅是一种节省能源损耗的输电方式,而且在开发利用边远地区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新发电方式等方面,直流输电技术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得到采用。
高压压直流输电近年来在世界上得到了讯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总容量达50gqw左右。
其中,在我国相继建成了100kv舟山海底电缆送电工程、500kv葛上直流输电工程、500kv天广直流输电工程,以及正在建设的三峡直流输电工程。
输电是发电和用电中间环节,现代输电工程中并存着两种输电方式,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使用它们,可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一、hvdc的发展1、国外发展概况:对电的认识和电科学的发展源于直流。
hvdc标志性事件第一阶段(1954年前)-试验性阶段以hvdc首次成功试验为标志。
主要特征:1)工程运行参数较低,运行方式复杂,可靠性低;2)换流设备几乎都是低参数的汞弧阀;3)发展速度较慢。
第二阶段(1954-1972年)--稳步发展阶段以hvdc首次投入商业运行为标志。
主要特征:1)hvdc完全进入实用化阶段;2)hvdc的用途扩大;3)换流设备仍是汞弧阀,但是参数和质量大大提高。
到1977年最后一个采用汞弧阀换流的直流工程(加拿大纳尔逊河ⅰ期工程)建成,世界上共有12项采用汞弧阀换流的直流工程投入运行。
第三阶段(1970年-)--大力发展阶段以 hvdc首次全部采用晶闸管元件为标志。
主要特征:1)换流设备几乎都采用晶闸管;2)几乎所有工程都是超高压工程;3)单回线输电能力增强;4)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越来越大。
2、国内hvdc工程概况和输电容量1958,我国开始研究hvdc。
【深度长文】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效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逐年增长。
为满足对电力的需求,电力输送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其中,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作为一种新型输电方式,其传输效率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效率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电力输送中的应用前景。
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概念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是指采用800千伏的电压等级进行直流输电。
相较于传统的交流输电方式,其优势在于输电损耗小、电网稳定等特点。
值得指出的是,采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实现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为电力传输带来了全新的选择。
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效率的评估1. 技术成熟度:就技术水平而言,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在国内外的多个项目中,已经成功实施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2. 输电效率: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相较于传统的交流输电方式,在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更小。
这是因为直流输电在电缆中的输电损耗更小,可以减少电力的能量损失,提高输电效率。
3. 环境影响: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为其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或者地下电缆,对环境和生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做好环保措施。
四、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1. 国内外案例:我国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方面也开展了多个项目,如“西北—华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等。
在国外,欧洲、北美等地也都开展了相关工程。
2. 应用前景: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解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问题,对于跨区域电力传输、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电力输送领域的应用前景不容忽视。
五、结论与展望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电力输送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尤其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等方面具有优势。
电力系统中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新能源电力生产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稳定、节能、环保的电力输送方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历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在美国纽约首次实现了直流高压输电。
此后,欧洲、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开展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在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开始建设直流输电线路,如1979年建设的世界上第一条±5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南极电站至指南针站10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此后,中国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果。
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和优势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交流输电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 可以跨越长距离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输电距离远远超过了交流输电线路的极限距离。
在适宜的输电距离范围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比交流输电线路更加经济、合理。
2. 传输损耗小高压直流输电方式具有低传输损耗的明显优势。
直流电的电流方向是一定的,不会出现交流电的电流反向及电磁场的损耗。
因此,高压直流输电比起交流输电来说可节省大量能量。
3. 适应能力强高压直流输电非常适合大容量和远距离输电,并能够满足大规模电力交换的需要。
特别是在输电线路中断、发生故障等情况下,保证系统稳定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领域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大规模跨区域输电、拐点输电、特殊地形输电、海上风电等多个领域。
1. 大规模跨区域输电我国电力需求和发电布局的不同使得跨区域输电日益增多。
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以在远距离范围内稳定传输大量电力,因此是跨区域输电中的重要手段。
2. 拐点输电拐点输电是为了跨越自然界的地形障碍而建设的输电线路。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发表时间:2018-11-17T14:55:25.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作者:朱振伟李天轩[导读] 摘要:通过总结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国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结论,在分析我国西部水电和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以及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对电能需求日益增加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在开发我国西部水电和“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电资源时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应用前景。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通过总结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国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结论,在分析我国西部水电和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以及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对电能需求日益增加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在开发我国西部水电和“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电资源时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应用前景1 引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源于20 世纪60年代,瑞典Chalmers大学1966年开始研究±750kV导线。
1966年后前苏联、巴西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形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潮。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均在80 年代末得出结论:根据已有技术和运行经验,±800kV是合适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2002 年 Cigre又重申了这一观点。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自然条件以及能源和负荷中心的分布特点使得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成为必然,为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和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输电方式。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恰好迎合了这一要求。
2 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20 世纪 80 年代前苏联曾动工建设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输送距离为2400km,电压等级为±750kV,输电容量为 6GW。
第1章导论1.1高压直流输电概况1.1.1 交流输电还是直流输电?关于电能的输送方式,是采用直流输电还是交流输电,在历史上曾引起过很大的争论。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都极力主张采用直流输电,而美国发明家威斯汀豪斯和英国物理学家费朗蒂则主张采用交流输电。
在早期,工程师们主要致力于研究直流电,发电站的供电范围也很有限,而且主要用于照明,还未用作工业动力。
例如,1882年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创建于1878年)在伦敦建立了第一座发电站,安装了三台110伏“巨汉”号直流发电机,这是爱迪生于1880年研制的,这种发电机可以为1500个16瓦的白炽灯供电。
这一阶段发电、输电和用电均为直流电。
如1882年在德国建成的57km向慕尼黑国际展览会送电的直流输电线路(2kV,1.5kW);1889年在法国用直流发电机串联而得到高电压,从毛梯埃斯(Moutiers)到里昂(Lyon)的230km直流输电线路(125kV,20MW)等,均为此种类型。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电力技术在通信、运输、动力等方面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急剧增大。
由于用户的电压不能太高,因此要输送一定的功率,就要加大电流(P=IU)。
而电流愈大,输电线路发热就愈厉害,损失的功率就愈多;而且电流大,损失在输电导线上的电压也大,使用户得到的电压降低,离发电站愈远的用户,得到的电压也就愈低。
直流输电的弊端,限制了电力的应用,促使人们探讨用交流输电的问题。
爱迪生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但是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缺乏理论知识,难以解决交流电涉及到的数学运算,阻碍了他对交流电的理解,所以在交、直流输电的争论中,成了保守势力的代表。
爱迪生认为交流电危险,不如直流电安全。
他还打比方说,沿街道敷设交流电缆,简直等于埋下地雷。
并且邀请人们和新闻记者,观看用高压交流电击死野狗、野猫的实验。
那时纽约州法院通过了一项法令,用电刑来执行死刑。
大学毕业论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大学毕业论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1导言1.1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概况电力技术的发展源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的直流输电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近100个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包括在建项目,覆盖五大洲20多个国家。
它与交流输电配合,形成了一个现代输电系统。
直流输电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954年以前,试验阶段。
由于50年代初交流系统高压输电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加上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直流输电发展缓慢并且不受重视。
(2) 1954-1972,发展阶段。
1954年,瑞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工业直流输电线路,标志着直流输电的实用阶段。
现阶段,直流输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施工质量和运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直流输电技术已应用于水下输电、不同额定频率的交流系统互联、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等领域。
(3)1972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1972年晶闸管阀换流器第一次在工程中应用,取代了汞弧阀,使直流输电技术提高了一大步。
直流输电技术得到了普遍的重视[1]。
1.2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我国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起步较晚,从60年代初开始,并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一段时间。
70年代前半期才又先后在浙江、上海、北京、西安等地恢复实验研究工作。
1977年,中国第一条31千伏、4.65兆瓦、地下电缆8.6公里直流输电试验线在上海建成并投入运行。
1987年,一条±10千伏、100兆瓦、54公里长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浙江舟山投入运行,这是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设和国产化的线路。
葛洲坝至上海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于1990年投入运行,电压为±500kV,输电功率为1200mW,输电距离约1045km,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直流工程。
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今后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探究摘要:近年来,雾霾对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今年,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会议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解决雾霾问题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实施跨区域的送电项目。
有关人员认为,这一举措实质上就是预示着特高压提速的信息。
直流输电技术是世界上目前解决高电压以及远距离输送的重要措施。
直流输电是把交流电通过电流转换器变换成直流电,再由直流输送电路将电流送至受电的一端,并在最后通过换流器再将其变为交流电的过程。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清洁能源引言:特高压既是工程建设,更是自主技术攻关。
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设计中,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秉承设计革命和技术创新的设计理念,以“安全可靠、自主创新、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国际一流”为原则,在国内外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和技术的前提下依靠自主研究、全面创新,开展了大量科研课题和设计专题研究。
随着特高压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依托工程建设,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了世界领先的特高压研究能力,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特高压技术体系。
1.特高压输电的特点特高压交流输电是指1000kV及以上的交流输电,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输电。
我国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既面临高电压、强电流的电磁与绝缘技术世界级挑战,又面临重污秽、高海拔的严酷自然环境影响,而国际上没有成熟适用的技术和成套设备,创新难度极大。
在超高压技术的成功应用基础上,特高压输电是我国目前致力发展的重要项目。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增强电路的输电能力,减少电能在中途输送过程中的浪费。
同时使其能够满足特定环境下相互分隔的电力系统之间的联通,实现大功率输电。
根据数据分析表明,特高压线路的输电量可以达到普通电压多倍,这样选择特高压输电就可以大量减少导线等材料的电能使用量,节约了电力输送的成本,为国家的电力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我国电力和电网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逐渐进入了超高压输电时代,而且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电力系统中主要的研究项目。
本文主要论述了超高压交流输变电技术和直流输变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且根据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同时也指出了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发展的重点。
标签: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现状;发展趋势0 引言输变电技术作为一项建设资金大、技术含量高、建设周期长的电力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输配电技术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而超高压输变电技术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发展现状1.1 超高压交流输变电技术的发展现状1.1.1 系统研究近年来,我国设计并生产了电压等级较高的交流输变电工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攻克了电网运行技术安全稳定的问题,而且对保障超高压电网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超高压交流设计工程与互联电网具有密切的关系,不仅提升了资源优化配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电网事故支援能力[1]。
1.1.2 电压控制为了科学合理确定超高压交流输电标准电压,对电压控制技术与抑制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最终不仅开发稳态电压控制技术,而且也研发了瞬态过电压抑制技术与潜供电弧形抑制技术。
并且进行了超高压系统中的电压优化控制探究,进而将稳态电压控制在了比较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对超高压输变电技术产生不利影响。
1.1.3 外绝缘特性的分析及配置情况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对超高压系统中的外绝缘非线性放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不仅有利于揭示外绝缘特性的规律,而且也成功研制了防雷技术、绝缘子配置技术等,该技术的研究对世界在复杂环境下优化外绝缘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超高压直流输变电技术的发展现状相对来说,超高压直流输变电技术比较复杂,特别是在运行方式、接线形式等方面有很多差异。
对750kV直流輸电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进行了深入探究,不仅得出了直流输电线路沿线过电压的幅值,而且也推出了分布特性曲线。
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及发展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 周乐荣
高压直流输电由于具备了交流输电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和特殊性,使其在电力系统
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且显示出它重要的作用。尽管国外应用直流输电已经历了三十
年,但我国目前在继舟山直流工程、葛洲坝至上海直流工程以及拟建的天生桥至广州
直流工程之后才逐渐将高压直流工程技术应用到我国电力系统工程中来。虽然
500kV葛—上线高压直流工程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HVDC工程已迈进了世界先
进前列。但面对该领域,仍然充满着神秘和挑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1、HVDC的现状
1882年,法国用2kV直流发电机经56km直流输电线路把电力送往用户,开创了直流输
电的先河,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流输电。1912年电压100kV、送电功率15MW、输电
线路为190km的直流输电工程投产运行,对HVDC在技术上、经济上如何发展和完善提出
了要求,推动力直流输电的发展。直至20世纪30~50年代,可控汞护阀换流器的研制成
功并投入运行,积累了相关经验,为发展高电压、大功率直流输电开辟了道路。特别是1954
年瑞典投入了一条长20km、电压100kV、功率为20MW的海底电缆的直流输电线路及
1961年英(国)—法(国)采用了100kV、100MW、65km的直流线路完成了跨越英法海
峡的联网工程,使HVDC的发展呈现了广阔前景。近年来,随着可控硅换流阀技术的日臻完
善,光纤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直流输电在技术上更加成熟,输电可靠性日益提高,H
VDC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其不可低估的地位。目前,HVDC以其特有的优
点和特殊性在交流电力系统的联网和分割功能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全世界大约超过40个国家已经建成投产了直流输变电工程,其中以加拿
大、美国、德国、日本、苏联、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建成投产的工程较多。而应用直流
工程最多、且在该领域有较成熟研究和技术的国家当数加拿大。据统计,1960年至1970
年,全世界投入运行的直流工程容量为4000MW,1970~1980年,投入运行约8870MW。
1980年至1990年是直流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是直流工程研究从实
践到应用的飞跃阶段,10年间共建成投运直流工程项目约33项,总容量为31441MW,约为前
20年的3倍。1990年至1995年,投运直流工程容量为9683MW,1990年后,每5年投
入的直流工程容量均超过10000MW以上,到1997年为止,全世界投入运行点的直流工程容
量约为56100MW。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HVDC技术的日臻完善,今后的HVDC工程将朝
着大容量、高电压和长距离送电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各相邻国电网或各大地区电网之间的
联网方面。HVDC工程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70~2005年投运的直流输变电工程示意图如图1.
2 几个典型高电压直流输电工程浅述
2.1 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直流工程
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为瑞丽的哥特兰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的送点电压为1
00kv,输电容量为20mw,于1954年建成投产,采用96km常的电缆线路送电,换流阀为汞
弧阀,并于1970年进行改造升压,换流阀改为可控硅整流阀,升压至150kv,送电容量为
30mw,该工程的示意图见图2.
2.2 第一个大规模可控硅整流阀工程
第一个大规模可控硅整流阀工程系加拿大伊尔河的伊尔河直流工工程,是一个背靠背系
统,双极,送电容量为320wm,电压为80kv。该工程于1972年投运,主要是把魁北克的
水电送往新不伦瑞克省。该工程的建成投产,标志着直流工程技术出现了新的飞跃,
告别了汞弧换流阀,步入了大规模采用可控硅整流阀新里程。该工程示意图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