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4章纤毛虫

第44章纤毛虫

第44章纤毛虫
第44章纤毛虫

第44章纤毛虫

纤毛虫属纤毛门动基裂纲,绝大部分纤毛虫生活史各阶段虫体尤其是滋养体的外表覆盖有纤毛,体内有大核和小核各一,有胞口、胞肛和胞咽等器官。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为寄生生活。主要寄生在牛、羊、马、豚鼠等动物的消化道内,

纤毛虫性痢疾。猪为重要的保虫宿主和传染源。

一、形态与生活史

1.滋养体滋养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50~200)μm×(20~80)μm,无色

附1个圆形小核。

2.包囊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0~60μm,活体时呈淡黄绿色。囊壁厚、双层、透明(图44-1)。新鲜的包囊内可见有明显纤毛、活动的滋养体,经染色的包囊可见一个肾形细胞核。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当人或猪等食入包囊后,其在小肠内受消化液作用滋养体脱囊而出。滋养体随肠内容物进入大肠寄生,以淀粉、肠壁细胞、细菌等为食物,以横二分裂法或接合生殖法繁殖。在接合生殖时两个虫体互相靠近,在胞口附近连接,交换部分核物质后分开,然后各自以二分裂法繁殖。滋养体随着肠内容物向肠管远端移动,由于肠内理化环境的变化,部分滋养体就分泌囊壁物质形成包囊,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在人体内寄生的滋养体很少形成包囊,而在猪体内则可大量形成。滋养体也可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

图44-1 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及包囊

二、致病与诊断

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可借助于机械性运动、分泌透明质酸酶等物质,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造成损伤并形成溃疡。如果宿主肠壁损伤,且存在某些细菌如金葡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等,在宿主食物中含糖、淀粉类物质丰富时以及宿主抵抗力下降时,均增强虫体的致病性。病变部位以盲肠和直肠多见,也可侵犯整个结肠,偶可侵犯回肠末端及阑尾。肠壁损伤的病理变化与阿米巴性痢疾导致的口小底大溃疡非常相似,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肠粘膜表面充血、水肿、有点状出血;溃疡口流出的液体及溃疡内四周壁附近有大量滋养体。也有肠外其它器官组织寄生的报告。

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型,无症状带虫者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急性型也称痢疾型,发病突然,腹痛、腹泻,每日十多次,里急后重明显;严重者有脱水、营养不良及显著消瘦等临床表现。慢性型表现为长期周期性腹泻,大便呈粘液稀便,亦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滋养体偶尔可经淋巴管播散至肝、肺、泌尿生殖器官等。

粪便涂片法检测滋养体和包囊即可确诊。由于虫体较大,粪检一般不易漏检。检查时应注意:患者排虫呈间歇性,故需反复检查;滋养体在外界可活6小时,故取材后应立即送检。其他检查方法包括组织活检如乙状结肠镜取粘膜组织活检,以及用阿米巴培养基对结肠小袋纤毛虫进行培养等。

三、流行与防治

结肠小袋纤毛虫呈世界性分布,以热带、亚热带较常见,已知30多种动物可感染该虫,其中猪的感染较普遍,感染率可达60%~70%,也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一般认为人体并非该虫的适宜宿主,因而感染较少,呈散在发生。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辽宁、台湾等省、自治区有病例报道。不少病例有与猪的接触史,有的地区发病率与猪的感染率一致,故认为猪是人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人体感染方式是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包囊作为感染阶段,其抵抗力较强,室温下可活2周~2月,在潮湿环境里能活2个月,干燥而阴暗的环境里能活l~2周,在10%福尔马林中也能活4小时。滋养体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如在厌氧环境和室温条件下能活约10天,但在胃酸中很快被杀死,故滋养体不是主要的感染阶段。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发病率不高,以预防为重点。防治原则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同。注意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避免污染食物与水源,人粪、猪粪无害化处理。治疗药物可选用灭滴灵、四环素和黄连素等。

固着类纤毛虫病

固着类纤毛虫病(Sessilinasis) 【病原】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钟虫等。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都是群体生活,柄呈树枝状分枝。聚缩虫伸缩时整个群体一致伸缩,独缩虫群体中各个体单独伸缩,累枝虫不能伸缩;钟虫不成群体,伸缩时柄呈弹簧状。 【症状】虫体少量固着时,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虫体大量固着时,患病幼体肉眼可见体表有绒毛状物,行动迟缓,摄食困难,重者停止发育和蜕皮,最终死亡。镜检时可见幼体体表或附肢上附生着大量虫体,患病成体可见虫体布满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眼等全身各处,体表呈现灰黑、灰白色(固着类纤毛虫)、黄色(壳吸管虫)、铁锈色(莲蓬虫),如绒毛状,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病虾常浮于水面,离群漫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或停止摄食,不能蜕皮,停止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镜检鳃丝上附生大量虫体,虫体之间并黏附许多污物。 【流行及危害】固着类纤毛虫病、壳吸管虫病及莲蓬虫病在育苗期间多发生在中、后期,以5月下旬较为严重。在养成期间,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即7月下旬至9月中旬。越冬亲虾有时也患此病,但一般不严重。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具体做法是在放养以前尽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彻底消毒;放养后经常换水;投饵要适量,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残饵沉积在水底;育苗用水的蓄水池不能养虾,进水要严加过滤;育苗期投喂卤虫幼虫时,可先镜检,发现有固着类纤毛虫附生时,可用50℃~60℃的热水将卤虫浸泡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投喂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数量适宜;尽量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例如经常换水,改善水质,控制适宜水温等,以加速对虾的生长发育,促使其及时蜕皮。

动物学(上)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学(上)习题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动物学: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物种:它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双名法:它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组成,前一个字是属名,后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本名第一个字母不须大写。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属名和种本名印刷时用斜体,姓氏不用斜体。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包括细胞和细胞间质,功能多样。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 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接合生殖:为纤毛纲动物所特有的,当接合生殖时,2个草履虫口沟部分互相粘合,该部分表膜逐渐溶解,细胞质相互连通,小核脱离大核,拉长成新月型,接着,大核逐渐消失。小核分裂2次形成4个小核其中有三个解体,剩下一个小核又分裂为大小不等的2个核,然后两个虫体的较小核互相交换,与对方较大的核融合,这一过程相当于受精用作。此后两个虫体分开,结合核分裂3次成为8个核,4个变为大核,其余4个中有3个解体,剩下一个小核分裂为2次,再分裂为4个;每个虫体也分裂2次,结果是原来2个相结合的虫体各形成4个草履虫,每个都和亲本一样,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动物,每一个细胞即是一个个体,它与多细胞动物整体相当,有些原生动物则是群体。 运动:以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 营养:有光合、吞噬和渗透3种。 呼吸:主要由体表进行。 排泄:主要由体表或伸缩泡进行。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在环境条件不良时,大多数原生动物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3.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重要纲。即: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划分的主要依据分别是: 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营养方式3种。有光合、吞噬和渗透;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 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繁殖为二分裂。 孢子纲:全部寄生,大多数有顶复合器,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交替。无

第二篇 医学原虫

第二篇医学原虫 第九章概论 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约65000余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分布在海洋、土壤、水体或腐败物内。约有近万种为寄生性原虫,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医学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40余种。其中的一些种类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和传播规律危害人群或家畜,构成广泛的区域性流行。 形态 原虫的结构符合单个动物细胞的基本构造,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 1.胞膜包裹虫体,也称表膜或质膜。电镜下可见为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单位膜结构,其外层的类脂和蛋白分子结合多糖分子形成表被,或称糖萼(glycocalyx)。表膜内层可有紧贴的微管和微丝支撑,使虫体保持一定形状。研究表明,原虫的表膜作为与宿主和外环境直接接触的界面,对保持虫体的自身稳定和参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证明某些寄生原虫的表膜带有多种受体、抗原、酶类,甚至毒素;表膜还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一些种类的表膜抗原还可不断变异;在不利条件下,有些种类还可在表膜之外形成坚韧的保护性壁。因此原虫表膜的功能除具有分隔与沟通作用外,还可以其动态结构参与营养、排泄、运动、感觉、侵袭、隐匿等多种生理活动。对原虫表膜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揭示宿主与寄生虫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方面。 2.胞质主要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基质均匀透明,含有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和管蛋白组成的微管,用以支持原虫的形状并与运动有关。许多原虫有内、外质之分,外质较透明,呈凝胶状,具有运动、摄食、营养、排泄、呼吸、感觉及保护等功能;内质呈溶胶状,含各种细胞器和内含物,也是胞核所在之处,为细胞代谢和营养存贮的主要场所。 原虫的细胞器按功能分为:①膜质细胞器:主要由胞膜分化而成,包括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等,大多参与与合成代谢。某些细胞器可因虫种的代谢特点而有所缺如或独有,如营厌氧代谢的种类一般缺线粒体;②运动细胞器:为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按性状分为无定形的伪足(pseudopodium),细长的鞭毛(flagellum),短而密的纤毛(cilia)三种。具相应运动细胞器的原虫分别称阿米巴、鞭毛虫(flagellate)和纤毛虫(ciliate)。鞭毛虫和纤毛虫大多还有特殊的运动器,如波动膜(undulating membrane)。吸盘(sucking disc)以及为鞭毛、纤毛提供动能的神经运动装置(neuro-motor apparatus)。有些鞭毛虫的动基体(kinetoplast)即是一种含DNA的特殊细胞器,其功能近似一个巨大的线粒体,含有与之相似的酶。动基体DNA的质和量均与胞核者不同,一些种类已被深入研究用于分子克隆抗体;③营养细胞器:部分原虫拥有胞口、胞咽、胞肝等帮助取食、排废。寄生性纤毛虫大多有伸缩泡能调节虫体内的渗透压。

寄生虫题

※<判断题> 1.脑多头蚴的成虫是细粒棘球绦虫。() 2.牛囊尾蚴的头节上有顶突和小勾。() 3.绦虫卵内皆有六钩蚴和梨形器。() 4.除了人以外,只有猪才能患猪囊虫病。() 5.只要羊出现神经症状,就可确诊为羊脑包虫病。() 6.贝氏与扩展莫尼绦虫的区别,在于节间腺的形态。() 7.无卵黄腺绦虫无顶突。() 8.圆叶目绦虫的生殖系统发达,在成熟体节的每一节片中都有1—2套雌、雄性生殖器官。() 9.绦虫是靠体表吸收营养物质的寄生虫。() 10.犬复孔绦虫寄生于犬的脑组织中。() 11.脑多头蚴的成虫是细粒棘球绦虫。() 12.绦虫卵内皆有六钩蚴。() 13.蚯蚓是鸡戴文绦虫病的中间宿主。() 14、东毕吸虫雌雄同体,位于抱雌沟中。() 15、吸虫病生前诊断粪检虫卵时,多采用沉淀法。() 16、前后盘吸虫雌雄异体,寄生于反刍兽的瘤胃中。() 17、中华双腔吸虫身体半透明,两个睾丸呈左右排列。() 18、吸虫的卵都有卵盖。() 19、复殖目吸虫都是雌雄同体。()

20、吸虫和绦虫的排泄系统均起始于焰细胞。() 21、犬、猫由于食入含有囊蚴的淡水螺而感染华支睾吸虫。( 22、姜片吸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23、吸虫是雌雄异体的寄生虫。() 24、钩虫是以感染性虫卵阶段感染宿主的。() 25、鸡的前殖吸虫寄生于鸡的肝脏胆管内。() 26食道口线虫的口囊内无牙齿。() 27马尖尾线虫属蛔目,口缘有三片唇。() 28蛔目雄性的线虫都有两根交合刺。() 29尖尾线虫的卵可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30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31网尾属肺线虫是大型肺线虫。() 32结节虫寄生在小肠部位,引起结节。() 33毛首线虫又称鞭虫,寄予生于宿主的小肠内。() 34食道口线虫头部有口领和内外叶冠,口囊内无齿。() 35猪蛔虫的感染途径是口感染感染性幼虫。() 36所有蛔虫卵(受精卵)的表面都是粗糙,高低不平的。()37马圆形线虫幼虫可导致马发生血栓动脉瘤。() 38捻转胃虫寄生在反刍兽的小肠。() 39旋毛虫的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肌肉组织。() 40旋毛虫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

免疫荧光标记在原生动物纤毛虫观察中的应用

第28卷第1期 2009年1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RESEARC H AND EX PLORAT I ON I N LABORATORY Vo.l 28N o .1 Jan .2009 #实验技术# 免疫荧光标记在原生动物纤毛虫观察中的应用 尹 飞, 周素娟, 盛 春, 顾福康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摘 要:提出了一种显示原生动物纤毛和细胞骨架结构的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并总结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关键词:原生动物;免疫荧光标记;实验操作 中图分类号:Q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09)01-0029-03 Appli c ati o n of I m m unofl u orescent Labeli n g t o the Observati o n of Cili a t es YI N F ei , Z HOU Su-juan, S HE NG Chun, GU Fu-kang (Schoo l o f Life Sc ience ,E ast China Nor m alUn i v ersity ,Shangha i 200062,China) Abst ract :An i m m uno fl u orescent labeli n g technique for v isualizi n g the c ilia and cy toskeleton struct u re o f pr o tozoa w as brought ou,t and a summ ary about t h e keys in t h e experi m ent operation w as m ade .K ey w ords :pr o tozoa ;i m m uno fl u o rescent labeli n g ;experi m ent operation CLC nu m ber :Q95-3 D ocu m ent code :A A rticle I D :1006-7167(2009)01-0029-03 收稿日期:2008-08-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238) 作者简介:尹 飞(1980-),男,内蒙古包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原生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Te:l 021-********;E-m a i :l fei ge895@yahoo .co https://www.doczj.com/doc/ce17838207.html, 通信作者:顾福康,男,教授,主要从事原生动物学研究,Te:l 021-********;E-m ai:l fkgu @b i o https://www.doczj.com/doc/ce17838207.html, .cn 1 引 言 原生动物是一类原始的真核生物,一个原生动物既是一个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个体。在动物学教学中,原生动物纤毛虫是最常用的实验材料。但是,目前高校的动物学实验仍采用普通生物显微镜来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这样对教师的讲解及学生了解原生动物的结构都带来了较多的困难。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一种适用于显示原生动物细胞结构的抗A -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在不同种原生动物纤毛虫形态学观察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本文选取了4种在自然水体中容易获得并在实验室方便培养的原生动物纤毛虫,即游仆虫(Eup lotes sp .)、急纤虫(Tachyso m a sp .)、伪尾柱虫(P seudouro -styla sp .)、尖毛虫(Oxy tricha sp .),建立纯系培养。待纤毛虫培养至较高密度后,作为实验材料。2.2 抗A -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标记和观察 (1)所需试剂及配制。参考A rregu i 和何兰等的方法 [1-3] 并作适当修改,具体步骤如下:1P H E M 缓 冲液(60mm o l/L PI PES ,25mm ol/L H EPES ,10mm o l/L EGTA ,6mm ol/LM gC I 2#6H 2O,p H 6.9);o0.5%皂苷溶液(0.5g 皂苷,PHE M 缓冲液定溶至100mL );?4%多聚甲醛固定液(4g 多聚甲醛,P H E M 缓冲液 定溶至100mL);?0.1%的T riton-X 100渗透液(0.01mL Triton X-100,P HE M 缓冲液定溶至10m L);?PBS 磷酸盐缓冲液(136.8mm ol/L NaC,l 2.7mm o l/L KC ,l 10.1mm ol/L N a 2H PO 4,1.8mm o l/L KH 2PO 4,p H 7.4);?1%或3%牛血清白蛋白组分?(BSA )封闭液(0.1或0.3g BSA,PBS 缓冲液定溶至10mL,用前

寄生虫重点问答题

(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一)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二)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三)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钩虫贫血机理 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 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 ,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 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 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溶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五)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六)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 (七)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 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八)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九)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 (九)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丝虫和疟原虫。 丝虫可查见微丝蚴。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和配子体。 (十)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可感染哪些寄生虫?并写出传播寄生虫 (十)蚊传播疟原虫和丝虫;白蛉传播杜氏利什曼原虫。 (十一)用活组织检查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 (十一)日本血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囊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 (十二)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由哪个阶段所致? (十二)钩虫丝状蚴,日本血吸虫尾蚴,禽类和兽类血吸虫尾蚴,疥螨幼虫、若虫和成虫,蠕形螨幼虫、若虫和成虫。 (十三)用十二指肠引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 (十三)华枝睾吸虫卵、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十四)用透明胶纸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 (十四)蠕形住肠线虫卵、肥胖带绦虫卵。 (十五)寄生在人体肌肉组织内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 (十五)旋毛形线虫囊包、链状带绦虫囊尾蚴、刚地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 (十六)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 (十六)钩虫成虫、似蚓蛔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旋毛形线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成虫、链状带绦虫成虫、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隐孢子虫裂体增殖阶段、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 (十七)哪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后有一定的游移过程? (十七)似蚓蛔线虫、钩虫、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总结共6页文档

一、体质 不对称(多孔动物) 对称(辐射对称【某些原生动物、腔肠动物】→两辐对称【珊瑚纲】→ 两侧对称 【扁形动 物】) 两个例外:软体动物腹足纲:次生性左右不对称 棘皮动物:次生性辐射对称 二、体节 原生动物 多孔动物 腔肠动物不分节或假分节 扁形动物 假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周律分节 节肢动物:异律分节 三、细胞和胚层 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少数多细胞群体 多孔动物:两层细胞(皮层或胃层)、逆转 腔肠动物:真正的两胚层(外胚层和内胚层) 扁形动物 假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三胚层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四、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细胞膜(质膜、表膜、外壳)

多孔动物:两层细胞(皮层或胃层)、骨针或海绵丝 腔肠动物:外胚层、内胚层、中胶层、珊瑚纲的外骨骼 扁形动物 假体腔动物皮肤肌肉囊比较涡虫、蛔虫和换毛蚓体壁的组成?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外套膜+贝壳 表皮(角质膜、外骨骼)①外骨骼的组成?②外骨骼的意义? 节肢动物上皮 基膜 棘皮动物:来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体表的三种突起 五、肌肉和运动 原生动物:运动细胞器(鞭毛、伪足和纤毛) 多孔动物:固着生活 腔肠动物:固着或漂浮生活、上皮和肌肉组织尚未分开(内、外皮肌细胞)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肌肉细胞(中胚层形成)、自由或寄生 假体腔动物:只有纵肌,无环肌 环节动物:疣足和刚毛 软体动物:足 节肢动物:①附肢分节②独立肌肉束、横纹肌 棘皮动物:管足 六、体腔 多孔动物:中央腔 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 真正胚与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扁形动物:无体腔、实质填空(中胚层形成)真体腔的 意义? 假体腔动物:初生体腔(原体腔)体 腔和中胚层形成的两种方法? 环节动物:次生体腔(真体腔) 软体动物:真体腔缩小,仅留围心腔、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节肢动物:混合体腔(血腔) 棘皮动物:真体腔发达,分为围脏腔、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七、消化系统 原生动物:3种消化方式(光合、渗透和吞噬) 多孔动物:细胞内消化(领细胞) 肠腔动物:消化循环腔,细胞内消化(内皮肌细胞)和细胞外消化 扁形动物:不完全消化 假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完全消化道 节肢动物蚯蚓、河蚌、乌贼、蜘蛛、绦虫消化道德结构? 棘皮动物 八、呼吸 原生动物 多孔动物 腔肠动物体表渗透 扁形动物 假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体表保持湿润 软体动物:鳃(鳃瓣、栉鳃、楯鳃)、外套膜或肺

动物学复习资料2

1.物种——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 殖群体,与其他的种存在着生殖隔离。 2.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细胞周 期。 3.端细胞法——在胚乳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许多细 胞,形成索状,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是为中胚层细胞。 4.两侧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 的两部分。 5.闭管式循环系统——血管的微血管相连,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 的间隙中。 6.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是分数中最 基本的阶元。 7.“双名法”——目前国际统一采用的物种命名法是“双名法”。每一个动物的 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一个是它的种本名。 8.体腔囊法——在原肠背部两则,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体腔囊。 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后,在内外胚层之间逐步扩展成为中胚层,由中胚层包围的空腔称为体腔。 9.两侧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 的两部分。 10.闭管式循环系统——血管的微血管相连,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 的间隙中。 11.卵胎生:某此昆虫胚胎发育的大部分过程已在母虫体内度过,以至在排卵的 瞬间或排卵后不久,幼虫就从壳内匍匐而出。 12.闭管式循环:各血管的微血管相连,血液始终在毛细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 织间的空隙中。 13.羽化:昆虫一生中的最末一次蜕皮。 14.外套腔:软体动物的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腔。 15.头足类:动物的足着生于头部,特化成腕和漏斗,故称头足类。 16.原生动物: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

原生动物

科研训练项目 ——昆明常见类型土壤中原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相关技术资料 土壤原生动物是指生活在土壤或土壤表面覆盖的凋落物中的原生动物,是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以土壤为栖息地的微型生物群落。土壤原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量巨大,它们消耗土壤中大部分细菌,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以及提高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活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土壤原生动物也产生了许多适应土壤生活的生理性状。土壤原生动物的种质资源调查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份,项目小组对西山所采土样中原生动物的种类进行了培养和鉴定,因各种原因导致未能按时完成项目内容,获得预期的成果。现将项目说完成内容中获得的相关技术资料整理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培养基 1.11Ⅰ号培养基: 2g琼脂,200ml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全部溶解,121℃灭菌30min,倒板; 1.12Ⅱ号培养基: 葡萄糖5克;KH 3PO 4 0.1克;MgSO 4 ?7H 2 O 0.1克;NaCl 0.1克;CaSO 4 ?2H 2 O0.05 克;CaCO 3 2.5克;琼脂7.5克加入到50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并用加热器进行加热至溶解(CaCO3不能全溶),再加入琼脂,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倒板(由于是缺氮培养基,因而不需要灭菌)——培养肉足纲动物。 1.2主要仪器与设备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及显微摄影设备。 2试验方法 2.1土样采集及保存 2.11采集地点和时间 昆明市西山北坡 2.12采样点自然环境

植被种类丰富,分布均匀,纵向分布明显;地表有较好的腐殖质堆积层,土壤湿度适中;从早上10点到下午6点,经过多次测量,气温在20~23℃之间,土表空气湿度在68~72之间;土质为棕红壤,坡度在30°到45°之间,无雨水冲刷痕迹; 2.13采集方法 以选定采集点中的一棵较大的树为中心,半径2米的范围,等距选择6个采样点,除去表层较大的落叶,采集从腐殖质层开始以下5厘米的土壤,尽量保留块状,维持疏松度,将土样装到保鲜袋中密封,尽快带回; 2.14土样的实验室保存 采回土样后,选用合适的经消毒的陶花盆若干,将采回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减少由于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导致土样中或有或无原生动物;将土样分装到花盆中,播种菜籽,喷洒少量水,放于户外较阴暗处保存,早晚各一次检测空气和土壤湿度,温度,以保持土壤中原生动物群落自然稳定状态。 2.2原生动物培养 培养方法——“非淹没培养皿法”:称取3g土壤均匀放于Ⅰ号培养基和Ⅱ号培养基的平板,加蒸馏水至刚要淹没土壤,在2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周期为1个月。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补充蒸馏水,至半淹没状态,并保持较高的培养箱内空气湿度。 2.3镜鉴方法 2.31方法一 定期(培养的第3、7、11、15、19、23、27、30天)倾出培养中平板部分液体,制成临时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拍摄记录不同种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此方法可记录到原生动物运动状态的形态特征,尤其对于运动缓慢的肉足虫,可以辨别虫体与周围环境的区别,及不同种类的运动特征。但一滴原液中原生动物的数量巨大,多数纤毛虫和鞭毛虫处于快速运动状态,不易拍摄到清晰的特征照片。 2.32方法二 把1g琼脂溶于2升水中,121℃30min灭菌,冷却后形成琼脂液。定期(培养的第3、7、11、15、19、23、27、30天)倾出培养中平板部分液体,取一滴

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

第九章纤毛虫 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纤毛在虫体表面有节律地顺序摆动,形成波状运动,加之纤毛在排列上稍有倾斜,因而推动虫体以螺旋形旋转的方式向前运动。虫体也可依靠纤毛逆向摆动而改变运动方向,向后移动等。 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各一,偶尔也可见到几个小核,以二分裂法增殖或接合生殖。前者采取无丝分裂,后者为有丝分裂。接合生殖时,遗传特征由小核传递,但也有证据表明大核可能含有决定虫体表型特征的因子。在虫体的近前端有一明显的胞口,下接胞咽,后端有一个较小的胞肛。 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可寄生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与医学有关的仅有结肠小袋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Malmsten,1857)Stein,1862〕属小袋科、动基裂纲,是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Malmsten于1857年由两名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纤毛虫,定名为Paramecium coli。Stein 于1862年将该种归于小袋属Balantidium,更名为结肠小袋纤毛虫。该虫寄生人体结肠内,可侵犯宿主的肠壁组织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balantidial dysentery)。 【形态与生活史】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滋养体呈椭圆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大小为30~200×25~120μm。全身披有纤毛,活的滋养体可借纤毛的摆动呈迅速旋转式运动。虫体极易变形,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下接漏斗状胞咽,颗粒食物借胞口纤毛的运动进入虫体,形成食物泡经消化后,残渣经胞肛排出体外。虫体中、后部各有一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1e) 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苏木素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和一个圆形的小核,后者位于前者的凹陷处。包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40~60μm,淡黄或淡绿色,囊壁厚而透明,染色后可见胞核(图9-1 )。 包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经口进入宿主体内,在胃肠道脱囊逸出滋养体。滋养体在结肠内定居,以淀粉颗粒、细菌及肠壁脱落的细胞为食,,迅速生长,以横二分裂进行繁殖,在分裂早期虫体变长,中部形成横缢并收缩,后面的个体另长出胞口,小核首先分裂,大核延长并在中部收缩形成两个核,然后从横缢处分开。前面的收缩泡进入前面子体,后端的收缩泡则进入另一子体。刚形成的子体较母体小,通过接合生殖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养体还可侵犯肠壁。由于肠内理化环境的变化,部分滋养体变圆,并分泌囊壁成为包囊,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包囊在外界无囊内增殖。滋养体若随粪便排出,也有可能在外界成囊,人体内的滋养体较少形成包囊。 【致病与诊断】 滋养体寄生于结肠,大量增殖,可分泌透明质酸酶并借助机械运动侵犯结肠粘膜甚至粘膜下层,引起溃疡。严重病例可出现大面积结肠粘膜的破坏和脱落,病理变化颇似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多数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但粪便中可有虫体排出,因此,这部分感染者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重度感染可致消化功

医学寄生虫精选题

1.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2.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3.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4.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 5.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6.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7.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 8.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9.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 10.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可感染哪些寄生虫?并写出传播寄生虫的医学节肢动物名称。 11.用活组织检查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 12.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由哪个阶段所致? 13.用十二指肠引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 14.用透明胶纸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 15.寄生在人体肌肉组织内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 16.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 17.哪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后有一定的游移过程? 18.因输血不慎,可导致哪些寄生虫病发生?哪些寄生虫可输入人体,但却不会产生寄生虫病? 19.引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20.由于饮用生水可造成哪些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 21.直接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侵入皮肤的阶段各是什么? 22.能引起肝脾肿大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23.经口、接触侵入人体和经胎盘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 24.哪些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性虫卵或四核包囊? 25.检查新鲜粪便时,哪些虫卵、包囊和卵囊对人有感染性? 26.因特殊的饮食习惯(生食或半生食)可感染哪些寄生虫?为什么? 27.寄生在人体肝、肺、脑、眼及皮下组织内的寄生虫各有哪些? 28.以成虫、幼虫和滋养体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各有哪些? 29.寄生在肠道的寄生虫不用粪检做常规检查的有哪些?为什么? 30.虽然有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血管内或血液中,但一般不取外周血作病原学诊断的有哪些?为什么? 31.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到哪个阶段? 32.在人体循环系统内主要有哪些寄生虫寄生?各是什么阶段? 33.引起痢疾样粪便的寄生虫有哪些? 1.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2.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3.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4.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寄生虫

一、名词解释 1.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在生活史中,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2.人畜共患 3.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某些原虫(疟原虫)感染人体后,可引起获得性免疫,使原虫在宿主体内保持低密度,并对同种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一旦用药,当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后,获得性免疫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类型称为伴随免疫,广义上也称为带虫免疫。 4.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称为生活史。 5.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指在免疫功能正常时的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的状态,当宿主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 6.寄生虫(parasite):在寄生关系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虫. 7.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指人或某些脊椎动物可作为某些蠕虫的非正常宿主(转续宿主),当其侵入人体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肤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 8.夜现周期(nocturnal periodicity):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血管内,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9.再燃与复发(recrudescence and relapse):疟疾初发停止后,经过数周或数月 10.疟疾(malaria) 11.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寄生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虽然能够生存,但不能继续发育至性成熟,待有机会进入适宜宿主后方能正常发育。这种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2.棘球蚴砂(hydatid sand):从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节、育囊、子囊、均可悬浮于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的棘球蚴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二、填空 1、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痢疾和阿米巴性结肠炎,有脓血便,检查时,急性病人查出的是滋养体,脓血便里查出活动的滋养体 2、篮氏贾第鞭毛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小肠,滋养体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十二指肠或空肠诊断:1病原检查(1)粪便检查对于急性期腹泻患者,取患者新鲜粪便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后,镜检查找或滋养体。(2)小肠液检查用粪便检查方法未能查到虫体的临床可疑者,可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或胆汁,能查到活动的滋养体,也可用肠检胶囊法,具体方法:禁食后,嘱患者吞下一个装有尼龙线的胶囊,尼龙线另一端在口外。3-4小时后,缓缓拉出尼龙线,取线上的黏附物镜检。(3)小肠活组织检查2免疫学检查ELISA、IFA等方法。 3、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人体内最大的原虫,寄生于大肠,结肠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腹泻。猪是该虫的最主要保虫宿主与传染源。临床检查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查粪便里的滋养体和包囊。 4、隐孢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细胞刷状缘的纳虫泡内,能引起腹痛腹泻 能引起腹泻的原虫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5、绦虫:猪带绦虫比牛带绦虫的危害大,因为猪带绦虫的幼虫、成虫都能在人体内寄生,并且成虫头上有顶突小钩,幼虫寄生在人体引起囊虫病,寄生在皮下、脑、眼等部位,而牛带绦虫只能寄生于人体小肠,幼虫不寄生。牛带绦虫的诊断比较常用肛门拭子,猪带绦虫的囊尾蚴的感染方式有三种:异体感染,自体外感染,自体内感染。 6.蛔虫流行广的原因:1.生活史简单2.产卵量大3.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便溺的习惯,使蛔虫卵易污染土壤和环境 4.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 5.虫卵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阑尾蛔虫病,肝蛔虫病)

纤毛虫——当前药物治疗

纤毛虫——当前药物治疗 1、硫酸锌、硫酸铜及其复配制剂硫酸锌、硫酸铜及其复配制剂作为一种重金属盐类杀虫剂在养虾业使用多年,纤毛虫对其产生了耐药性,按常规剂量使用效果不理想,加大剂量又很容易造成药害。由于没有更好的替代药物,目前此类制剂仍是抗纤毛虫的主要药物。 2、高锰酸钾正常杀纤毛虫,高锰酸钾的用量是1kg/亩(1米水深)。药浴浓度为5—10 g /m3,浸泡3-4小时。但当前高锰酸钾价格上扬,批发价达16元/kg,使用成本高,且高锰酸钾对鳃刺激较大,生产中很少直接用高锰酸钾。下面这个处方对控制纤毛虫效果很好(但副作用大,成本高,笔者不提倡使用,病情严重可考虑):先泼洒200ml的浓戊二醛(含戊二醛20%),半小时后再用500g/亩的高锰酸钾,用这种方法即能杀虫又能消毒,双管齐下,治愈率高。 3、甲醛或戊二醛生产中使用的甲醛为40%左右的福尔马林溶液,用来杀灭纤毛虫的泼洒浓度为18-20ppm ;浸浴方法为0.5%-1.25%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2小时。戊二醛具有甲醛类似结构,但价格高,一般不单独用来治理纤毛虫。 甲醛、高锰酸钾、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等以上药物都有杀灭固着类纤毛虫的功效,但是这些药物兼有强大杀藻灭菌功效,很容易造成倒藻或微生物大量死亡引起水质恶化,而且对鳃部及其他病灶的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虾蟹大量死亡。现代生态绿色养殖情况下不提倡使用上述药物。 4、二硫氰基甲烷溶液二硫氰基甲烷(MT)是一种高效、广谱性优良的杀生剂,对水体病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都有很好的杀灭和抑止作用。MT杀生效果好,药效时间长,经水解后的化合物毒性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用于养殖水体,部分渔药企业将其开发成杀纤毛虫产品。MT不易溶于水,在制剂时需要加入特殊的分散剂和渗透剂,以增加其对纤毛虫体的穿透性。虽然MT 对杀灭纤毛虫有特效,但制剂成本偏高,商业价值不大,加上大多数渔药生产企业缺乏科技创新,仅少数几个企业具备生产能力。农业部第627号公告未将其列于国家标准,原因是水产用二硫氰基甲烷溶液无原料标准,必须按新兽药注册,目前有渔药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二类新兽药。 5、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苯扎溴铵和氯已定(别称洗必泰),由于其成本较高、杀灭率不高等因素,将其开发成杀纤毛虫产品的渔药厂家很少,而是作为消毒剂生产销售。实际生产中,小水体或药浴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作为杀纤毛虫药物。 6、代森类制剂我们都知道有一部分渔药是从农药上移植过来的。代森铵原本是一种农用杀菌剂,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其对纤毛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随后渔药开发工作者研究表明其结构类似物(如:丙森钠、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锌、福美双等)均能有效杀灭纤毛虫,并开发成商品渔药。代森类制剂在一段时间内对治理纤毛虫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近两年其缺点也日益暴露,如用药后容易导致养殖动物缺氧死亡,耐药性凸显导致杀灭率降低,药物残留导致养殖环境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其不能满足现代养殖需要,已逐渐退出渔药市场。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说课讲解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题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

普通动物学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 构成原生动物体的单个细胞,既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因此它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不同,而和整个高等动物体相当,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它没有像高等动物那样的器官、系统,而是由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部分来完成各种生活机能。如有些种类分化出鞭毛或纤毛完成运动的机能,有些种类分化出胞口、胞咽,摄取食物后,在体内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完成营养的机能等。完成这些机能的部分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器官相当,因此称为细胞的器官,简称为细胞器(organelle)。 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原生动物的身体微小,一般必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这类动物分布很广,生活在淡水、海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种类是寄生的。一般认为约有30 000种。也有人认为有 44 000多种(其中化石种类20 000种,营自由生活的17 000多种;寄生的约6 800种)。 原生动物的分类较为复杂,近些年来在一些教科书和专著中意见颇不一致。自6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不断地出现一些专家集体参与修订原生动物分类系统。1964年以B.M.Honigberg为首的原生动物学家协会分类学及分类学问题委员会11名委员对原生动物分类进行修正,这一修正系统仍视原生动物为动物界的一门,下设4个亚门(肉足鞭毛亚门、孢子亚门、丝孢子亚门和纤毛亚门),其下又分若干总纲和纲。1980年以N.D.Levine为首的原生动物学家协会进化分类学委员会的16名委员,基于1964年以后的研究进展和新的发现,又对原生动物分类加以修正,这次修正,视原生动物为一亚界,按生物三界系统应属于动物界的一个亚界,按五界系统应属于原生生物界的一个亚界。分为7个门(肉足鞭毛门、盘蜷门、顶复体门、微孢子门、精细孢子门、腹虫门和纤毛门),其下又设若干亚门、总纲及纲、亚纲等。1985年,由于几年来对原生动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超微结构和分子分类方面的研究,J.J.Lee等3人主编的由5个国家23名原生动物学家合著的《原生动物图解指南》(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Protozoa)一书,分为6个门,其中有5个门与1980年的分类系统相同,只是去掉了精细孢子门,因该门下属的类群归属一直有争议而未被纳入。但对纤毛门动物,由于近年对其超微结构研究较细,电镜证实各类纤毛虫的纤毛毛基体(动体)存在3种形式(单动胞器、双动胞器、复动胞器),大量工作证明,动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为分类依据,对纤毛虫的系统发生关系有了全新的看法,这次修正在亚门水平有较大变动。 对原生动物的系统分类,尽管有上述学者们集体的见解,但在一些专著和教材中仍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一致的分类系统,有的仍将原生动物视为动物界中的一门,其下分为4个纲:鞭毛、肉足、孢子和纤毛纲,这四大类群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作为基础课的教学,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我们仍以这四类动物为重点学习内容。 第二节鞭毛纲(Mastigophora) 一、代表动物——眼虫(Euglena) 生活在有机物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缓流中。温暖季节可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绿色。 眼虫(图2-1)体呈绿色,梭形,长约60μm,前端钝圆,后端尖。在虫体中部稍后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