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论文)剪叉式液压升降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剪叉式液压升降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剪叉式液压升降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剪叉式液压升降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剪叉式液压升降机设计

1前言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升降机是一种升降性能好适用范围广的货物举升机构可用于生产流水线高度差设备之间的货物运送物料上线下线共件装配时部件的举升大型机库上料下料仓储装卸等场所与叉车等车辆配套使用以及货物的快速装卸等它采用全液压系统控制采用液压系统有以下特点

1在同等的体积下液压装置能比其他装置产生更多的动力在同等的功率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液压马达的体积和重量只有同等功率电机的12

2液压装置工作比较平稳由于重量轻惯性小反应快液压装置易于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频繁的换向

3液压装置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可达到2000还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调速

4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自动化他对液体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易于进行调解或控制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

6液压元件以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压也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比较方便

当然液压技术还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液压在传动过程中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液

压传动易泄露不仅污染工作场地限制其应用范围可能引起失火事故而且影响执行部分的运动平稳性及正确性对油温变化比较敏感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造价昂贵出现故障不易找到原因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减小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12国内研究状况及发展前景

我国的液压技术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自从1952年试制出我国第一个液压元件齿轮泵起迄今大致经历了仿制外国产品自行设计开发和引进消化提高等几个阶段

进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和科研攻关产品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研制和生产出了一些具先进水平的产品

目前我国的液压技术已经能够为冶金工程机械机床化工机械纺织机械等部门提供品种比较齐全的产品

但是我国的液压技术在产品品种数量及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水品以及主机行业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每年还需要进口大量的液压元件

今后液压技术的发展将向着一下方向

1提高元件性能创制新型元件体积不断缩小

2高度的组合化集成化模块化

3和微电子技术结合走向智能化

总之液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很大的他和气动技术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2工艺参数及工况分析

21 升降机的工艺参数

本设计升降机为全液压系统相关工艺参数为

额定载荷2500kg 最低高度500 mm 最大起升高度1500mm

最大高度1700mm 平台尺寸4000x2000mm 电源380v50Hz

22工况分析

本升降机是一种升降性能好适用范围广的货物举升机构和用于生产流水线高度差设备之间的货物运送物料上线下线工件装配时调节工件高度高出给料机运送大型部件装配时的部件举升大型机库上料下料仓储装卸场所与叉车等装运车辆配套使用即货物的快速装卸等

该升降台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机械系统和液压系统机械机构主要起传递和支撑作用液压系统主要提供动力他们两者共同作用实现升降机的功能3升降机机械机构的设计和计算

31 升降机机械结构形式和运动机理

根据升降机的平台尺寸参考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工艺参数可知该升降机宜采用单双叉机构形式即有两个单叉机构升降台合并而成有四个同步液压缸做同步运动以达到升降机升降的目的其具体结构形式图31

图31所示即为该升降机的基本结构形式其中1是工作平台2是活动铰链3为固定铰链4为支架5是液压缸6为底座在1和6的活动铰链处设有滑道4主要起支撑作用和运动转化形式的作用一方面支撑上顶板的载荷一方面通过其铰接将液压缸的伸缩运动转化为平台的升降运动1与载荷直接接触将载荷转化为均布载荷从而增强局部承载能力下底架主要起支撑和载荷传递作用它不仅承担着整个升降机的重量而且能将作用力传递到地基上通过这些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

升降机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两支架在0点铰接支架4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平台和底座上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和铰接点0的作用实现货物的举升

32 升降机的机械结构和零件设计

com 升降机结构参数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升降台的工艺参数和他的基本运动机理来确定支架4的长度和截面形状升降台达要求高度时铰链ab的距离其液压缸的工作行程

设ab x 则4支架的长度可以确定为即支架和地板垂直时的高度应大于这样才能保证其最大升降高度达到其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位置的示意图表示如下

图34

设支架都在其中点处绞合液压缸顶端与支架绞合点距离中点为t 根据其水平位置的几何位置关系可得

下面根据几何关系求解上述最佳组合值

初步分析值范围为取值偏小则工作平台ab点承力过大还会使支架的长度过长造成受力情况不均匀X值偏小则会使液压缸的行程偏大并且会造成整个机构受力情况不均匀在该设计中可以选择几个特殊值 04m 06m 08m分别根据数学关系计算出h和t然后分析上下顶板的受力情况选取最佳组合值便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04

支架长度为h 2-x2 18m

h2 09m

液压缸的行程设为l升降台上下顶板合并时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

升降台完全升起时有几何关系可得到

联合上述方程求得

t 0355m

l 0545m

即液压缸活塞杆与2 杆绞合点与2 杆中com为0545m

06

支架长度为 2-x2 17m

h2 085m

液压缸的行程设为l升降台上下顶板合并时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lt 09

升降台完全升起时有几何关系可得到

联合上述方程求得

t 032m

l 053m

即液压缸活塞杆与2 杆绞合点与2 杆中com为053m

08

支架长度为 2-x2 16m

h2 08m

液压缸的行程设为l升降台上下顶板合并时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

升降台完全升起时有几何关系可得到

联合上述方程求得

t 0284m

l 0516m

即液压缸活塞杆与2 杆绞合点与2 杆中com为0516m

现在对上述情况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x 04m 受力图如下所示

x 06m 受力图如下所示

x 08m 受力图如下所示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的载荷分布状况x取小值则升到顶端时两相互绞合的支架间的间距越大而此时升降台的载荷为均布载荷有材料力学理论可知此时两支架中点出所受到的弯曲应力为最大可能会发生弯曲破坏根据材料力学中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

知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可以降低值从而改善提高其承载能力分析上述x com 06mx 08m时梁的受力情况和载荷分布情况可以选择第二种情况即x 06m时的结构作为升降机a的最终值由此便可以确定其他相关参数如下

t 032m l 053m h 17m

com 升降机支架和下底板结构com1 上顶板结构和强度校核

上顶板和载荷直接接触其结构采用由若干根相互交叉垂直的热轧槽钢通过焊接形式焊接而成然后在槽钢的四个侧面和上顶面上铺装4000x2000x3mm的钢

板其结构形式大致如下所示

图37

沿平台的上顶面长度方向布置4根16号热轧槽钢沿宽度方向布置6根10号热轧槽钢组成上图所示的上顶板结构在最外缘延长度方向加工出安装上下支架的滑槽以便上下支架的安装滑槽的具体尺寸根据上下支架的具体尺寸和结构而定

沿长度方向的4根16号热轧槽钢的结构参数为截面面积为理论重量为抗弯截面系数为沿宽度方向的6根10号热轧槽钢的结构参数为截面面积为理论重量为抗弯截面系数为

其质量分别为

4根16号热轧槽钢的质量为

6根10号热轧槽钢的质量为

菱形钢板质量为

com2 强度校核

升降台上顶板的载荷是作用在一平台上的可以认为是一均布载荷由于该平板上铺装汽车钢板其所受到的载荷为额定载荷和均布载荷之和其载荷密度为F钢板和额定载荷重力之和单位N

l 载荷的作用长度单位m沿长度方向为16m宽度方向为12m

其中

带入数据得F 29604N

沿长度方向有

带入数据有

分析升降机的运动过程可以发现在升降机刚要起升时和升降机达到最大高度时会出现梁受弯矩最大的情况故强度校核只需要分析该状态时的受力情况即可校核如下

其受力简图为

该升降台有8个支架共有8个支点假设每个支点所受力为N则平很方程可列为

将N带入上式中

根据受力图其弯矩图如下所示

AB段

1850-925

BC段

3700x-3145-925

CD段与AB段对称

由弯矩图可知该过程中的最大弯矩为

根据弯曲强度理论

即梁的最大弯曲应力应小于其许用弯曲应力

式中 W 抗弯截面系数

沿长度方向为16号热轧槽钢

钢的屈服极限

n 安全系数 n 3

代入数据

由此可知强度符合要求

升降台升到最高位置时分析过程如下

与前述相同

弯矩如下

FA段

925

AB段

BC段

CD段与AB段对称AF段和DE段对称

由弯矩图可知该过程中的最大弯矩为

根据弯曲强度理论

即梁的最大弯曲应力应小于其许用弯曲应力

式中 W 抗弯截面系数单位沿长度方向为16号热轧槽钢

钢的屈服极限

n 安全系数 n 3

代入数据

由计算可知沿平台长度方向上4根16 号热轧槽钢完全可以保证升降台的强度要求

同样分析沿宽度方向的强度要求

均布载荷强度为

F 钢板及16号槽钢与载荷重力

l 载荷作用长度 2x6 12m

带入相关数据

受力图和弯矩图如下所示

由弯矩图知

最大弯曲应力为

故宽度方向也满足强度要求

com3支架的结构

支架由8根形状基本相同的截面为矩形的钢柱组成在支架的顶端和末端分别加工出圆柱状的短轴以便支架的安装支架在升降机结构中的主要功能为载荷支撑和运动转化将液压缸的伸缩运动通过与其铰合的支点转化为平台的升降运动支架的结构除应满足安装要求外还应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一时期在升降运动中能够平稳安全运行

每根支架的上顶端承受的作用力设为N则有等式

求得N 3848N

分析支架的运动形式和受力情况发现支架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它与另一支架铰合点给予底座的固定点的受里均为大小和方向为未知的矢量故该问题为超静定理论问题已经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本着定性分析和提高效率的

原则再次宜简化处理简化的原则时去次留主即将主要的力和重要的力在计算中保留而将对梁的变形没有很大影响的力忽略不计再不改变其原有性质的情况下可以这样处理根据甘原则再次对制假所收的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与液压缸顶杆联结点的力为之家所受到的最主要的力它不仅受液压缸的推力而且还将受到上顶班所传递的作用力因此与液压缸顶杆相连接的支架所厚道的上顶板的力为它所受到的最主要的力在此将其他的力忽略只计算上顶板承受的由载荷和自重所传递的载荷力

计算简图如下所示

图311

所产生的弯矩为

每个支架的支点对上顶板的作用力单位N

L 液压缸与支架铰合点距支点之间的距离单位m

代入数据

假定改支架为截面为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则其强度应满足的要求是

式中 M 支架上所受到的弯矩单位Nm

W 截面分别为ab的长方形抗弯截面系数

所选材料为碳素结构钢

将数据代入有

求得

上式表明只要截面为ab的长方形满足条件则可以满足强度要求取则其符合强度要求

这些钢柱的质量为

支架的结构还应该考虑装配要求液压缸活塞杆顶端与支架采用耳轴结构连接因此应在两支架之间加装支板以满足动力传递要求

com4 升降机底座的设计和校核

升降机底座在整个机构中支撑着平台的全部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他的设计重点是满足强度要求即可保证在升降机升降过程中不会被压溃即可不会发生过大大变形其具体参数见装配图

4升降机系统的设计要求

液压系统的设计在本升降台的设计中主要是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它与主机的设计是紧密相关的往往要同时进行所设计的液压系统应符合主机的拖动循环要求还应满足组成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操纵维护方便经济性好等条件本升降台对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可以总结如下

升降台的升降运动采用液压传动可选用远程或无线控制升降机的升降运动由液压缸的伸缩运动经转化而成为平台的起降其工作负载变化范围为02500Kg 负载平稳工作过程中无冲击载荷作用运行速度较低液压执行元件有四组液压缸实现同步运动要求其工作平稳结构合理安全性优良使用于各种不同场合工作精度要求一般

5执行元件速度和载荷

51执行元件类型数量和安装位置

类型选择

表51 执行元件类型的选择

运动形式往复直线运动回转运动往复摆动短行程长行程高速低速

摆动液压马达执行元件的类型

活塞缸柱塞缸

液压马达和丝杠螺母机构高速液压马达低速液压马达

根据上表选择执行元件类型为活塞缸再根据其运动要求进一步选择液压缸类型为双作用单活塞杆无缓冲式液压缸其符号为

图51

数量该升降平台为双单叉结构故其采用的液压缸数量为4个完全相同的液压缸其运动完全是同步的但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

安装位置液压缸的安装方式为耳环型尾部单耳环气缸体可以在垂直面内摆动安装的位置为图36 所示的前后两固定支架之间的横梁之上横梁和支架组成为一体通过横梁活塞的推力逐次向外传递使升降机升降

52速度和载荷计算

com 速度计算及速度变化规律

参考国内升降台类产品的技术参数可知最大起升高度为1500mm时其平均起升时间为45s就是从液压缸活塞开始运动到活塞行程末端所用时间大约为45s 设本升降台的最小气升降时间为40s最大起升时间为50s由此便可以计算执行元件的速度v

式中 v 执行元件的速度单位ms

L 液压缸的行程单位m

t 时间单位s

当时

001325

当时

液压缸的速度在整个行程过程中都比较平稳无明显变化在起升的初始阶段到运行稳定阶段其间有一段加速阶段该加速阶段加速度比较小因此速度变化不明显形成终了时有一个减速阶段减速阶段加速度亦比较小因此可以说升降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无明显的加减速阶段其运动速度比较平稳

com件的载荷计算及变化规律

执行元件的载荷即为液压缸的总阻力油缸要运动必须克服其阻力才能运行因此在次计算油缸的总阻力即可油缸的总阻力包括阻碍工作运动的切削力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密封装置的摩擦阻力起动制动或换向过程中的惯性力回油腔因被压作用而产生的阻力即液压缸的总阻力也就是它的最大牵引力1切削力根据其概念阻碍工作运动的力在本设计中即为额定负载的重力和支架以及上顶板的重力

其计算式为

2摩擦力各运动部件之间的相互摩擦力由于运动部件之间为无润滑的钢-钢之间的接触摩擦取

其具体计算式为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第三章

3密封装置的密封阻力根据密封装置的不同分别采用下式计算

O形密封圈液压缸的推力

Y形密封圈

f 摩擦系数取

p 密封处的工作压力单位Pa

d 密封处的直径单位m

密封圈有效高度单位m

密封摩擦力也可以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一般取

4运动部件的惯性力

其计算式为

式中 G 运动部件的总重力单位N

g 重力加速度单位

启动或制动时的速度变量单位ms

起动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对于行走机械取本设计中取值为

5背压力背压力在此次计算中忽略而将其计入液压系统的效率之中

由上述说明可以计算出液压缸的总阻力为

20483161201882500 x98015 2048316120 x 98 20483161201882500 x04 20483161201882500 com

40KN

液压缸的总负载为40KN该系统中共有四个液压缸个液压缸故每个液压缸需要克服的阻力为10KN

该升降台的额定载荷为2500Kg 其负载变化范围为02500Kg在工作过程中无冲击负载的作用负载在工作过程中无变化也就是该升降台受恒定负载的作用6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61 系统压力的初步确定

液压缸的有效工作压力可以根据下表确定

表61 液压缸牵引力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

牵引力FKN 5 5-10 10-20 20-30 30-50 50 工作压力PMPa 08-10 15-2 25-3 3-4 4-5 5-7

由于该液压缸的推力即牵引力为10KN根据上表可以初步确定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p 2MPa

62 液压执行元件的主要参数

com的作用力

液压缸的作用力及时液压缸的工作是的推力或拉力该升降台工作时液压缸产生向上的推力因此计算时只取液压油进入无杆腔时产生的推力

F

式中 p 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Pa 取p

D 活塞内径单位m 009m

液压缸的效率 095

代入数据

F

F 103KN

即液压缸工作时产生的推力为103KN

表61

com 缸筒内径的确定

该液压缸宜按照推力要求来计算缸筒内经计算式如下

要求活塞无杆腔的推力为F时其内径为

式中 D 活塞杆直径缸筒内经单位m

F 无杆腔推力单位N

P 工作压力单位MPa

液压缸机械效率 095

代入数据

D 0083m

D 83mm 取圆整值为 D 90mm

液压缸的内径活塞的的外径要取标注值是因为活塞和活塞杆还要有其它的零件相互配合如密封圈等而这些零件已经标准化有专门的生产厂家故活塞和液压缸的内径也应该标准化以便选用标准件

com 活塞杆直径的确定

1活塞杆直径根据受力情况和液压缸的结构形式来确定

受拉时

受压时

该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为p 2MPa 5MPa取d 05Dd 45mm

2活塞杆的强度计算

活塞杆在稳定情况下如果只受推力或拉力可以近似的用直杆承受拉压载荷的简单强度计算公式进行

式中 F 活塞杆的推力单位N

d 活塞杆直径单位m

材料的许用应力单位MPa 活塞杆用45号钢代入数据

63MPa

活塞杆的强度满足要求

3稳定性校核

该活塞杆不受偏心载荷按照等截面法将活塞杆和缸体视为一体其细长比为

在该设计及安装形式中液压缸两端采用铰接其值分别为

将上述值代入式中得

故校核采用的式子为

式中 n 1 安装形式系数

E 活塞杆材料的弹性模量钢材取

J 活塞杆截面的转动惯量

L 计算长度 106m

代入数据

371KN

其稳定条件为

式中稳定安全系数一般取 24 取 3

F 液压缸的最大推力单位N

代入数据 123KN

故活塞杆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com 液压缸壁厚最小导向长度液压缸长度的确定

com1 液压缸壁厚的确定

液压缸壁厚又结构和工艺要求等确定一般按照薄壁筒计算壁厚由下式确定

式中 D 液压缸内径单位m

缸体壁厚单位cm

液压缸最高工作压力单位Pa 一般取 12-13p

缸体材料的许用应力钢材取

代入数据

考虑到液压缸的加工要求将其壁厚适当加厚取壁厚

com2 最小导向长度

活塞杆全部外伸时从活塞支撑面中点到导向滑动面中点的距离为活塞的最小导向长度H如下图所示如果最小导向长度过小将会使液压缸的初始挠度增大影响其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有最小导向长度对于一般的液压缸液压缸最大行程为L缸筒直径为D时最小导向长度为

图61

即取为72cm

活塞的宽度一般取导向套滑动面长度在时取在时取当导向套长度不够时不宜过分增大A和B必要时可在导向套和活塞之间加一隔套隔套的长度由最小导向长度H确定

com 液压缸的流量

液压缸的流量余缸径和活塞的运动有关系当液压缸的供油量Q不变时除去在形程开始和结束时有一加速和减速阶段外活塞在行程的中间大多数时间保持恒定速度液压缸的流量可以计算如下

式中 A 活塞的有效工作面积对于无杆腔

活塞的容积效率采用弹形密封圈时 1采用活塞环时

098

为液压缸的最大运动速度单位ms

代入数据

即液压缸以其最大速度运动时所需要的流量为以其

最小运动速度运动时所需要的流量为

7液压系统方案的选择和论证

液压系统方案是根据主机的工作情况主机对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以成本经济性供货情况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设计选择从而拟订出一个各方面比较合理的可实现的液压系统方案其具体包括的内容有油路循环方式的分析与选择油源形式的分析和选择液压回路的分析选择合成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拟定

71 油路循环方式的分析和选择

油路循环方式可以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其各自特点及相互比较见下表

表71

油路循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液压系统的调速方式和散热条件比较上述两种方式的差异再根据升降机的性能要求可以选择的油路循环方式为开式系统因为该升降机主机和液压泵要分开安装具有较大的空间存放油箱而且要求该升降机的结构尽可能简单开始系统刚好能满足上述要求油源回路的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71

72 开式系统油路组合方式的分析选择

当系统中有多个液压执行元件时开始系统按照油路的不同连接方式又可以

剪叉式升降台设计步骤

剪叉式升降台设计步骤 一、用户参数: 1、载荷:P kg 2、台面尺寸:A*B (长*宽)mm2 3、垂直行程:L行mm 4、最低高度:L底mm (用户无特殊要求以常规制作) 5、起升速度:V升米/分(用户无特殊要求以4-6米/分设计, 载荷大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6、下降速度:V下米/分(用户无特殊要求V下米/分≤上升 速度) 二、跟据台面长度选臂叉中心距。 臂叉最大中心距L中=A-(C1+C2) C1——固定铰耳侧距离 C2——滚轮侧距离 三、跟据垂直行程确定叉数 叉数n=(L行+L底)/L中*sin55(n为整数) 四、臂管强度计算 σs≥F*(L中-K)/W x σs——材料屈服极限 F——臂管最大受力 W x——臂管截面模量 F=(P+M台+M臂/2)/2 P——载荷 M台——台面重量 M臂——臂架重量

五、油缸受力F油计算 F油=(P+M台+M臂/2)*L行/L油*0.6 F油——油缸受力 L行——垂直行程 L油——油缸行程 六、油缸支点的确定 上下铰耳点应在闭合时选取,上点尽量朝上选、下点应尽量朝下选,增大起升角、减小起升力。起升角应大于等于200(有规定>150)。油缸闭合时不干涉则不干涉,方钢应在打开时选取(打开最大角度550),打开时不干涉闭合时则不干涉。 L打开长度=2*L油+L固-L前备 L闭合长度=L油+ L固+L后备 L油——油缸行程 L固——油缸固定行程 L前备——油缸前备量 L后备——油缸后备量 L油油缸行程初估:垂直行程:油缸行程 1-3叉 3:1 4叉 4.5:1 5叉 6.1:1 七、电机功率计算:N=(Q*P/612)*1.1KW N——功率KW Q——流量 L/Min P——压力Bar 八、剪叉式臂杆带铰斜置油缸举升力计算;

Z型垂直升降机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设计 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Z型垂直升降机设计 所在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升降机不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给我们带来的利益是非常的多。升降机的功能特色是非常多的,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在很多的商务大厦都会用到电梯,升降机就如电梯的性能大同小异,我们在使用升降机的时候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对升降机进行设置。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是适用于楼层上的物料升降运送。根据实际需求拟采取如下:选择电动机(带减速器)为动力,以链条传动为传动形式,主体机构采用框架式结构设计。对Z轴升降机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计算与校核,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升降机,物料升降,链传动,框架式结构 附录:

Abstract Lift whether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our daily lif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enefit which brings to us is very much. Lift feature is very much, in our life we in many business building will use the elevator, lift as the elevator performance very much the same, we use the lift time can also be based on their own needs to elevator se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applied to the floor material lifting transpor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 to be taken as follows: the selection of motor ( belt reducer ) as the driving force, using a chain transmission to drive form, the main mechanism adopts a frame type structure design. On the Z axis lift key parts design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 after verification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design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Key Words:elevator, material lifting, chain drive, frame structure

全液压升降机设计

全液压升降机设计 第一章绪论 这次毕业是学校为我们每个工科学生安排的一次实践性的总结,使就业前的一次大练兵,是对每个学生四年来所学知识的总体检测,使我们为进入工厂工作做好了准备。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液压升降台的设计,升降机是一种升降性能好,适用范围广的货物举升机构,可用于生产流水线高度差设备之间的货物运送,物料上线,下线,共件装配时部件的举升,大型机库上料,下料,仓储装卸等场所,与叉车等车辆配套使用,以及货物的快速装卸等。它采用全液压系统控制,采用液压系统有以下特点: (1)在同等的体积下,液压装置能比其他装置产生更多的动力,在同等的功率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液压马达的体积和重量只有同等功率电机的12%。 (2)液压装置工作比较平稳,由于重量轻,惯性小,反应快,液压装置易于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频繁的换向。 (3)液压装置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可达到2000),还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调速。 (4)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自动化,他对液体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易于进行调解或控制。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 (6)液压元件以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压也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比较方便。 当然液压技术还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液压在传动过程中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液压传动易泄露,不仅污染工作场地,限制其应用范围,可能引起失火事故,而

且影响执行部分的运动平稳性及正确性。对油温变化比较敏感,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造价昂贵,出现故障不易找到原因,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减小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我国的液压技术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自从1952年试制出我国第一个液压元件——齿轮泵起,迄今大致经历了仿制外国产品,自行设计开发和引进消化提高等几个阶段。 进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和科研攻关,产品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研制和生产出了一些具先进水平的产品。 目前,我国的液压技术已经能够为冶金、工程机械、机床、化工机械、纺织机械等部门提供品种比较齐全的产品。 但是,我国的液压技术在产品品种、数量及技术水品上,与国际水品以及主机行业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每年还需要进口大量的液压元件。 今后,液压技术的发展将向着一下方向: (1)提高元件性能,创制新型元件,体积不断缩小。 (2)高度的组合化,集成化,模块化。 (3)和微电子技术结合,走向智能化。 总之,液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很大的,他和气动技术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本次设计严格按照指导要求进行,其间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人水平和知识所限,其中错误在所难免,恳望老师予以指导修正。

剪叉式液压升降机设计

1.前言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升降机是一种升降性能好,适用围广的货物举升机构,可用于生产流水线高度差设备之间的货物运送,物料上线,下线,共件装配时部件的举升,大型机库上料,下料,仓储装卸等场所,与叉车等车辆配套使用,以及货物的快速装卸等。它采用全液压系统控制,采用液压系统有以下特点: (1)在同等的体积下,液压装置能比其他装置产生更多的动力,在同等的功率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液压马达的体积和重量只有同等功率电机的12%。 (2)液压装置工作比较平稳,由于重量轻,惯性小,反应快,液压装置易于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频繁的换向。 (3)液压装置可在大围实现无级调速,(调速围可达到2000),还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调速。 (4)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自动化,他对液体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易于进行调解或控制。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 (6)液压元件以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压也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比较方便。 当然液压技术还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液压在传动过程中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液压传动易泄露,不仅污染工作场地,限制其应用围,可能引起失火事故,而且影响执行部分的运动平稳性及正确性。对油温变化比较敏感,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造价昂贵,出现故障不易找到原因,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减小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1.2国研究状况及发展前景 我国的液压技术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自从1952年试制出我国第一个液压元件——齿轮泵起,迄今大致经历了仿制外国产品,自行设计开发和引进消化提高等几个阶段。 进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和科研攻关,产品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研制和生产出了一些.

液压升降台设计分解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液压气动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液压动力升降台的系统设计》 姓名赵博军 学号1361101201950 指导教师任重凯 办学单位西安电大直属一分校 日期2013年11 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编号:课程名称:《液压气动技术课程设计》办学单位: 设计题目《液压动力升降台的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赵博军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目的:为了将所学的液压气动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本设计主要围绕插床的液压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设计,以加强对液压控制系统的深入了解。最终,用所学的液压气动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我们综合运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液压传动的设计实践,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和扩展。通过设计实际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设计及解决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台插床的液压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已知参数:切削负载F L=25000N,机床工作部件总质量m=2000kg,快进、快退速度均为5m/min,工进速度在50~200mm/min 范围内可无级调节。滑台最大行程6000mm,其中工进的行程是2000mm,往复运动加减速时间≤0.2s,滑台采用平导轨,其静摩擦系数f s=0.2,动摩擦系数f d=0.1,滑台要求完成“快进—工进—快退—停止”的工作循环。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 (2) 确定液压系统主要参数; (3)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 计算和选择液压件; (5)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6) 设计液压系统原理图1张; (7)设计油箱工作图和液压缸工作图各1张 (8) 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2013-10-18——2013-10-28:选设计题目; 2013-10-28——2013-11-03:收集所选设计题目的资料; 2013-11-03——2013-11-15:绘制图纸; 2013-11-15——2013-11-28:编写课程设计正文; 2013-11-25:提交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签字 办学单位意见 教学班负责人签字、分校盖章___________ 年月日

液压升降机设计毕业论文

液压升降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概览

第一章绪论 汽车举升机是现代汽车维修作业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等养护和维修提供方便。举升机的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发展至今经历了许多的变化改进,种类也比较多,一般有柱式、剪式,其驱动方式有链条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等。本章就从举升机的产生、发展以及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举升机的发展简史 汽车举升机在世界上已经有了70年历史。1925年在美国生产的第一台汽车举升机,它是一种由气动控制的单柱举升机,由于当时采用的气压较低,因而缸体较大;同时采用皮革进行密封,因而压缩空气驱动时的弹跳严重且又不稳定。直到10年以后,即1935年这种单柱举升机才在美国以外的其它地方开始采用。 1966年,一家德国公司生产出第一台双柱举升机,这是举升机设计上的又一突破性进展,但是直到1977这种举升机才在德国以外的其它国家出现。现在双柱举升机在市场上以占据牢固的地位,其销量还在持续增长。它和四柱举升机相比,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以下将作一简要说明。 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举升机均采用固定安装方式。在举升前汽车必须驶上举升机。在移动式举升机方面也有几项成功设计,如剪式举升机、菱架式举升机等。但这类举升机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接近汽车下部较难;在车间移动举升机时难逾越地面上的障碍物。当然,可移动性是这类举升机的突出优点。现在固定安装的单柱、双柱、四柱举升机已在维修现场广泛采用,而移动式举升机却相对要少得多。 最初设计单柱举升机外,车辆较大,其底盘也能明显辨认,因而汽车检修区远远大于举升器件。而今绝大多数汽车均为“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导致汽车检修区域接近主要举升机器件而不便操作。但在南美洲却属例外,那里仍然采用较大的车辆,这可能是单柱举升机在该地区的市场上仍然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单柱举升机有两大优点:当其下降后,不致成维修车间的障碍物;汽车可在举升机上转动。但美国却受到了责难,主要是举升机的旋转会带来撞击操作人员的危险。单柱举升机的主要缺点是:第一,它需要在车间的地面挖掘一个相当大的坑穴后才能安装;其次,它只能为使用提供车轮支撑方式;第三,使用时难于接近汽车下部的一些重要检修区域。举升用的油缸潜藏在地下也给维修带来两大问题:第一是检修这些零部件颇为困难;其次是由于油缸所处的环境条件差,容易生锈,特别是地下水位较高时更是如此。 双柱举升机(包括液压式或机械式),均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检修汽车下部具有很高的可接近性(几乎达到100%);其次,采用车轮自由型的方式支撑汽车,因而拆卸车轮时不需

液压升降台设计说明书

学校代码:10410 序号:055020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液压升降台 江西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 液压升降台设计 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院(系)工学院专业 指导教师龚水泉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有以下图纸和技术文件: 装配图 零件图 液压原理图 零件表 液压元件表 标准件表 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与技术参数: 设计一台液压升降台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幅面2600×1400 mm 起升最大重量 3T

起升最大高度 800mm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 接受任务日期2009 年 2 月18 日要求完成日期2009 年 5 月20 日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院长(主任)签名年月日

摘要 本次设计任务是液压升降台,它是一种升降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的货物举升设备。其起升高度800mm,举升重量3T,幅面尺寸2600×1400 mm.其动作主要是由两个双作用液压缸推动“X”型架,带动上板移动来实现的。该液压升降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液压部分和机械部分。设计液压部分时,先确定了液压系统方案。选择液压基本控制回路时,换向回路选择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平衡回路选择用液控单向阀。确定各种基本回路后,又确定了液压系统传动形式,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然后对液压元辅件进行了设计、选择,并对其进行校核。经过计算后液压缸直径选定为70毫米,液压泵选叶片泵。根据系统工作的最大功率选Y90S-4三相异步电动机。在确定泵后,又对其他的元辅件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最后确定阀块的设计及效率计算。机械部分主要由上板架、下板架、内连杆和外连杆四部分组成。通过设计、选择机械部分材料与结构,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与强度校核,结果证明机械部分结构设计可以满足要求,进一步完成了本次设计题目。 关键词:液压;升降平台;上板架;下板架;内连杆;外连杆

电梯毕业论文概要

. 毕业设计(论文) (2016届) 题目:电梯工程技术之整机调试 专业名称:电梯工程技术(调试工程师)姓名:古惠南 学号: 1317080309 班级: 13级电梯调试班 指导教师:吕晓梅 2016年 4 月 3 日

.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其应用越来越广。电梯是现代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设计要求稳定性、安全性及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梯的要求的也相应提高,这样对电梯的安装调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合理的选择和人性化的设计,提高了电梯的安装效率,并提升了电梯的安全系数与整机调试质量,使电梯达到了更美观、更安全、更实用的层次。 关键词:电梯整机调试

.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梯的国外发展状况···················· 1.3研究的容···················· 第2章电梯的综述···········································2.1电梯的定义与简介··················· 2.2电梯的历史发展···················· 2.3电梯的种类······················· 2.4电梯的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 2.5电梯的结构及组成部件·················· 第3章控制系统软件控制回路·································

全液压升降机设计

全液压升降机设计 XXXX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毕毕业业论论文文)) XX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题目:全液压升降机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 指导教师: -- 11 –– XXXX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毕毕业业论论文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4 工艺参数和工况分析---------------------------------------------------------8 第二章 第三章升降机机械机构的设计计算------------------------------------------------9 9 3.1 升降机的机械结构形式和运动机理-------------------------------------------- 3.1.1 升降机机械结构形式--------------------------------------------------------------9

3.1.1 升降机运动机理的分析-----------------------------------------------------------9 3.2 升降机的机械结构和零件的设计-----------------------------------------------10 3.2.1 升降机机械结构参数的确定---------------------------------------------------- 3.2.2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校核-----------------------------------------------------------14 第四章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总体规划------------------------------------------22 第五章执行元件的速度载荷---------------------------------------------------------23 5.1 执行元件类型、数量、安装位置-----------------------------------------------23 5.2 速度和载荷计算--------------------------------------------------------------------24 5.2.1 速度计算及速度变化规律------------------------------------------------------24 5.2.2 执行元件的载荷计算及变化规律---------------------------------------------25 第六章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28 6.1 系统压力的初步确定--------------------------------------------------------------28

剪叉式液压升降机

摘要 剪叉式升降平台作为作为一种平面升降机械,主要用于抬升重物,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如用作货场装卸货物的升降台、各种工程中操作人员的工作平台等等。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举升力大、升降平稳、噪音低、操作方便、维修简便,并可以停留在升降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升降平台。它目前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是一种货物装卸流通领域中较为理想合理的升降平台。 液压系统是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的驱动和控制部分,通过液压缸驱动剪叉改变幅度,完成升降任务,通过平衡阀、调速阀和溢流阀的控制作用,完成调速、保压、制动、平衡的功能。 本次设计主要进行了升降平台功能特点分析求解,升降平台总体布局方案和主要性能参数确定,各机构和各部分的结构方案设计,主要控制方案设计,上、下台架机构、剪叉机构设计计算,整机稳定性、可靠性验算。 该课题属于横向课题。为保证仓储区域属于易燃、易爆等场所。要求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为保证仓储区域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提高升降物品的安全性,采用无人化作业方式,安全装置及各种电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便于操作和维修。

关键词:液压升降平台;剪叉;液压缸;上平台;底座 ABSTRACT Scissors-style take-off and landing platform as a plane movements machinery,mainly used for lifting heavy objects,in many fields have a wide range of uses,such as loading and unloading cargo freight yard for the lifting platform,operating in various projects of the work platform,and so on.Scissors hydraulic lifting platform is a relatively simple structure,the lifting force,a smooth take-off and landing,low noise,easy to operate,maintenance is simple,and can remain in the take-off and landing anywhere within the scope of a wider application of the take-off and landing platform.It is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various trades and industries,is a cargo flow in the area more desirable and reasonable take-off and landing platform.Hydraulic system is the scissors-tape hydraulic lifting platform for the drive and control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s driven lifting tasks,through balance valve,relief valve and the governor valve control the governor completed,Packing,braking and

可移动式升降台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设计目的 液压升降机主要应用于物流过程中高度差之间的货物输送、传递等,如与流水线、专用设备等配套使用;货物装卸;大型设备举升等,不同的工况要求可选择不同的台面形式(如:滚轴、滚珠、转盘等)。产品承载量大、行程范围广、安全高效,是现代工业提高工效之必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液压升降台众多起重运输机械中的一员,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各种不同的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事实上,由于液压升降台具有的独特性能,在某些行业和作业场所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起重设备。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纷纷出现。机械工业也向着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是面向21世纪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智能制造技术(IMT)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电动升降机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系统中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中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内部激励能自动调整其参数,以达到最佳状态和具备自组织能力。智能化是柔性自动化和集成自动化的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 液压升降台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固定式液压升降机是用于建筑物层高间运送货物的专用液压升降台产品主要用各种工作层间物上下运送;立体车库地下车库层高间汽车举升等。固定式液压升降机液压系统设置防坠、超载安全保护装置,各楼层和升降台工作台面均可设置操作按钮,实现多点控制。产品结构坚固,承载量大,升降平稳,安装维护简单方便,对比于其它电动升降机,是经济实用的低楼层间替代电梯的理想货物输送设备。 移动式液压升降机是实现货物快速装卸的专用辅助设备,它的高度调节功能使货车与库房的货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叉车等搬运车辆通过它能直接驶入货车内部进行货物的批量装卸,仅需单人作业,即可实现货物的快速装卸。它使企业减少大量劳力,提高工作效率,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移动式液压升降机采用高强度优质铝合金材料,具有造型美观、体积小、重量轻、升降平衡、安全可靠等优点,并能够上下操作,与电动升降机广泛用于工厂、宾馆、餐厅、车站、机场影剧院、展览馆等场所,是保养机具、油漆装修、调换灯具、电器、清洁保养等用途的最佳安全伴侣。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升降平台属于移动式的重载液压升降平台。 80年代中期,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适应这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重载液压升降台作为一种专门技术,开始了专业化设计和生产,以便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场所,除高空操作以为的各种液压升降起重运输作业。其所具有的特点有:

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步骤解读

升降台设计步骤 一、用户参数: 1、载荷:P kg 2、台面尺寸:A*B (长*宽)mm2 3、垂直行程:L行mm 4、最低高度:L底mm (用户无特殊要求以常规制作) 5、起升速度:V升米/分(用户无特殊要求以4-6米/分设计, 载荷大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6、下降速度:V下米/分(用户无特殊要求V下米/分≤上升 速度) 二、跟据台面长度选臂叉中心距。 臂叉最大中心距L中=A-(C1+C2) C1——固定铰耳侧距离 C2——滚轮侧距离 三、跟据垂直行程确定叉数 叉数n=(L行+L底)/L中*sin55(n为整数) 四、臂管强度计算 σs≥F*(L中-K)/W x σs——材料屈服极限 F——臂管最大受力 W x——臂管截面模量 F=(P+M台+M臂/2)/2 P——载荷 M台——台面重量

M臂——臂架重量 五、油缸受力F油计算 F油=(P+M台+M臂/2)*L行/L油*0.6 F油——油缸受力 L行——垂直行程 L油——油缸行程 六、油缸支点的确定 上下铰耳点应在闭合时选取,上点尽量朝上选、下点应尽量朝下选,增大起升角、减小起升力。起升角应大于等于200(有规定>150)。油缸闭合时不干涉则不干涉,方钢应在打开时选取(打开最大角度550),打开时不干涉闭合时则不干涉。 L打开长度=2*L油+L固-L前备 L闭合长度=L油+ L固+L后备 L油——油缸行程 L固——油缸固定行程 L前备——油缸前备量 L后备——油缸后备量 L油油缸行程初估:垂直行程:油缸行程 1-3叉 3:1 4叉 4.5:1 5叉 6.1:1 七、电机功率计算:N=(Q*P/612)*1.1KW N——功率KW Q——流量 L/Min P——压力Bar

剪叉式升降台安全规程

剪叉式升降台安全 规程

剪叉式升降台安全规程 JB 5320— 国家机械工业局—04—24批准—1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对JB 5320.4—91《剪叉式升降台安全规程》的修订。修订时对原标准进行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内容修改如下: 1.增加了剪叉式升降台容易产生的危险; 2.增加了结构安全系数等技术内容; 3.增加了附录A。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 5320.4—91。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太原·索斯沃斯升降台有限公司、江苏如皋装卸机械厂、山东济阳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万永、谭俊龙。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升降部分的结构为剪叉式的各种升降台,即固定式升降台、移动式升降台、自行式升降台(直流电动机驱动、交流电动机驱动)、升降车。 本标准规定了剪叉式升降台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与报废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剪叉式升降台主要供登高作业和垂直输送物品。在剪叉式升降台设计的升、降高度范围内任一高度均可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一19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 986—19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T 3323一19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 3766—1983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5117一1995 碳钢焊条 GB/T 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两级剪叉式升降机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两级剪叉式升降机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学生姓名王潇 学号1041101072 系、年级专业机械与能源工程系2010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指导教师李滔 2013 年12 月20 日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1课题来源 剪叉式机构是一种存在两种工作状态的新型机构,它包括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缩成体积很小的一捆以便于运输和储存,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在现场方便、迅速地展开成型,既缩短了搭建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剪叉式升降平台是一种固定式液压升降平台,其适用范围广,特别是在高空作业台,现代企业生产物流,大型设备的制造与维护以及航空装卸中应用最为广泛[1]。货物举升稳定性好,主要用于运送不同高度生产流水线间的货物,在生产线上与叉车等搬运车辆配套,以实现快速装卸货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2]。剪式升降平台机械结构复杂,在最恶劣的工况下,其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是保证剪式升降平台整体实现其功能的必备条件。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升降机,主要是依靠液压系统来实现平台的升降以及货物的水平传送。当货物未在正确位置时,主平车通过发动机驱动液压马达,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液压马达旋转来完成货物在主平台上转动,以便实现货物的正确定位,再通过液压马达带动链条驱动主平台上的滚轮(钢滚轮或橡胶滚轮),以便实现输送货物到桥平台上。然后由发动机驱动液压泵液压马达,通过剪叉式支撑臂进行升降前平台(桥平台)及后平台(主平台),它是由一个或多个液压缸来完成平台的升降的。 1.2 课题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 剪叉式起升机构作为升降平台钢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关键的受力部件,其力学特性会对平台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不管剪叉式升降平台型式多复杂,起升工作臂总是升降平台钢结构的主体,也是关键的受力件,其安全性能对正常作业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民航行业所使用的液压升降机举升负荷大,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对此关键性部件应当尤为关注。 本文以两级剪叉式升降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型简化分析并运用ANSYS软件对链接杆机构进行静力分析,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从而确定链接杆的应力和应变的薄弱点,为链接杆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其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作为设计这类机械的参考。

完整word版,全液压升降机设计-正文(可编辑)

全液压升降机设计-正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题目:全液压升降机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2002041412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2002级4班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工艺参数和工况分析 第三章升降机机械机构的设计计算 3.1 升降机的机械结构形式和运动机理 3.1.1 升降机机械结构形式 3.1.1 升降机运动机理的分析 3.2 升降机的机械结构和零件的设计 3.2.1 升降机机械结构参数的确定 3.2.2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校核 第四章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总体规划 第五章执行元件的速度载荷 5.1 执行元件类型、数量、安装位置 5.2 速度和载荷计算 5.2.1 速度计算及速度变化规律 5.2.2 执行元件的载荷计算及变化规律 第六章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6.1 系统压力的初步确定 6.2 液压执行元件的主要参数 6.2.1 液压缸的作用力 6.2.2 缸筒内径的确定 6.2.3 活塞杆直径的确定 6.2.4 液压缸壁厚,最小导向长度,液压缸长度的确定 6.2.5 液压缸的流量

第七章液压系统方案的选择和论证 7.1 油路循环方式的分析和选择 7.2 开式系统油路组合方式的分析选择 7.3 调速方案的选择 7.4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确定 第八章液压元件的选择计算及其连接 8.1 油泵和电机选择 8.1.1 泵的额定流量和额定压力 8.1.2 电机功率的确定 8.1.3 连轴器的选用 8.2 控制阀的选用 8.2.1 压力控制阀 8.2.2 流量控制阀 8.2.3 方向控制阀 8.3 管路,过滤器,其他辅助元件的选择计算 8.3.1 管路 8.3.2 过滤器的选择 8.3.3 辅件的选择 8.4 液压元件的连接 8.4.1 液压装置的总体布置 8.4.2 液压元件的连接 第九章油箱及附件

双级剪叉式液压缸升降台

1文献综述 进入21 世纪以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提高, 对物流行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剪叉式举升机构具有结构紧凑、承载量大、通过性强和操控性好的特点,因此在现代物流、航空装卸、大型设备的制造与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1]。升降机通常采用液压驱动,所以又叫液压升降机,整机由主机、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组成。液压升降机是一种相对简单,且适应能力很强的起重机械。与其他起升设备相比,它速度低,能精确定位在各种高度,适合于不需要经常性提升货物的场所。按功能来分,液压升降平台可分为起重平台及维修安装平台。最新的液压升降平台还装备了行走机构,可在轨道上行驶,在仓库中被广泛用作拣货设备。升降机种类丰富,类型繁多,总的来讲,按照升降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剪叉式升降机、升缩式升降机、套筒式升降机、升缩臂式升降机及折臂式升降机等。其中剪式又分为单剪支臂液压机和双剪支臂液压机两种型式。单剪支臂液压机的起重能力为500—10000kg;双剪支臂液压机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剪式支臂平行布置,另一种是两个剪式支臂垂直串联。平行布置的剪式支臂液压机用来提升车辆或长大件货物,垂直布置支臂的液压机用在提升高度较大的场合[2]。本次根据任务内容,着重介绍剪叉式液压升降机。 1.1世界升降机发展现状和升降机发展趋向 近20年世界工程升降机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RT(越野轮胎升降机)和AT(全地面升降机)产品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产品与市场格局,在经济发展及市场激烈竞争冲击下,导致世界工程升降机市场进一步趋向一体化。目前世界工程升降机年销售额已达75亿美元左右。主要生产国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世界顶级公司有10多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日本(亚洲)和欧洲。 美国既是工程升降机的主要生产国,又是最大的世界市场之一。但由于日本、德国升降机工业的迅速发展及RT和AT产品的兴起,美国厂商在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中占有的主导地位正逐步受到削弱,从而形成美国、日本和德国三足鼎立之势。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升降机生产大国,产品质量和数量提高很快,

剪叉式液压升降机毕业设计

剪叉式液压升降机设计 摘要:双铰接剪叉式升降台的设计是在原由的剪叉式升降台的基础上,运用现在的灵活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指标;结构以能够满足灵活性要求较高的汽车维修需要为前提,通过不同型号和响应福建达到满足物流、汽车维修等性能要求。 通过对双铰接剪叉式升降台机构位置参数和动力参数的技术,结合具体实例,对机构中良种液压缸布置方式分析比较,并根据要求对液压传动系统个部分进行设计计算最终确定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通过对叉杆的各项受力分析确定台板与叉杆的载荷要求,最终完成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要求。 关键字:升降台;剪叉式;液压

Abstract: Double-hinged scissors lifts in the design of the previously scissors lift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flexibility, security, economic and other indicators, structural flexibility to meet higher requirements of vehicle maintenance the need for premise, and the response by different models to meet Fu jian logistics, vehicle maintenance, and other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double-hinged scissors lifts Position parameter and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 the agency improved i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layou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 of a hydraulic system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final Pressure implementation components - hydraulic cylind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fork-defined plate and fork-load requirements, the final completion of scissors hydraulic lif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Cage assembly;Scissors forks are dyadic;Hydraulic pressure

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步骤解读

1 升降台设计步骤 一、用户参数: 1、载荷:P kg 2 mm*宽)2、台面尺寸:A*B (长3、垂直行程:L mm 行4、最低高度:L mm (用户无特殊要求以常规制作)底5、起升速度:V 米/分(用户无特殊要求以4-6米/分设计,升载荷大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6、下降速度:V米/分(用户无特殊要求V米/分≤上升下下速度)跟据台面长度选臂叉中心距。二、 )C+C 臂叉最大中心距L=A-(2中1——固定铰耳侧距离 C1 C——滚轮侧距离2跟据垂直行程确定叉数三、 为整数)()n=(L+L/L*sin55n叉数中底行管强度计算臂四、-K)/W ≥F*(Lσx s中材料屈服极限σ——s——臂管最大受力F W——臂管截面模量x/2)/2 +MF=(P+M臂台 P——载荷 M——台面重量台.

M——臂架重量臂 F计算五、油缸受力油*0.6 /2)*L/L F=(P+M+M油油臂台行F——油缸受力油L——垂直行程行——油缸行程L油六、油缸支点的确定上下铰耳点应在闭合时选取,上点尽量朝上选、下点应尽量朝 00。>15起升角应大于等于20)(有规定减小起升力。下选,增大起升角、油缸闭合时不干涉则不干涉,方钢应在打开时选取(打开最大角度0,打开时不干涉闭合时则不干涉。)55 +L-L L打开长度=2*L 前备固油 + L+L L闭合长度=L后备油固——油缸行程 L油——油缸固定行程 L固——油缸前备量 L前备——油缸后备量L后备垂直行程:油缸行程 L油缸行程初估:油1 : 1-3叉 3 4.5:1 叉 4 6.1:1 5叉N=(Q*P/612)*1.1KW 电机功率计算:七、KW ——功率N L/Min ——流量QBar ——压力P.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