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技术一、前言混合梁结构通过对钢板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合理利用,在受力性能、跨越能力、经济性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在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3]。
甬江主桥为全长909.1m的铁路钢箱梁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54.5+50+50+66+468+66+50+50+54.5)m,边跨及部分中跨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其余中跨主梁为钢箱梁,中间通过钢混结合段连接,钢-混分界点位于主跨侧距索塔中心24.5m处,采用阶梯状填充混凝土前后承压板式钢-混接头。
二、钢混结合段设计概况钢混结合段长14.05m、宽21m、高5m,结合点设置在2m厚的横隔梁处,两侧梁体通过该实心梁段传力。
它包含3m顶底腹板变厚混凝土箱梁过渡段、2m 混凝土横隔梁、4.05m顶底腹板变厚钢混过渡段、5m顶底板U(V)肋加焊变高T肋钢箱梁过度段。
如图1所示。
钢混结合段构造为钢箱梁壳体、传剪板及回形件围成的钢格室、纵横向预应力筋、剪力键、剪力钉等构件,其中钢箱梁底板上盖板及顶板上开有混凝土浇筑孔、出气孔。
三、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钢混结合段采用模块制作钢箱梁、桥位模块组拼、安装剪力键和预应力筋后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方法施工。
1、支架设计及施工承重支架结构体系从下往上依次为,钻孔桩基础、条形基础、钢管支架、型钢分配梁、贝雷梁支架、胎架系统。
以甬江北岸为例分别在塔座、围护桩冠梁和甬江大堤外侧布设530×10mm的钢管作为支撑,采用219×5mm钢管为支架平联。
钢管顶部设砂筒和HW400×400mm型钢分配梁,其上铺设贝雷梁,预压后安装钢混结合段钢箱梁拼装胎架。
2、钢混结合段钢箱梁模块组拼钢混结合段钢箱梁划分为7块钢箱梁模块组拼,分块后最大尺寸为4.8×11.4×5.026m,自重72.65t。
模块间设置若干粗调匹配件和精调匹配件,(图3所示)完成加工制造和匹配连接的钢混结合段钢箱梁模块采用挂车运输至施工现场,350吨履带吊吊装至施工平台,分为七个步骤匹配连接滑移到位。
市政工程技术——斜拉桥施工技术要点1、斜拉桥类型通常分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钢斜拉桥、钢―混凝土叠合梁斜拉桥、混合梁斜拉桥、吊拉组合斜拉桥等。
2、斜拉桥组成斜拉桥有索塔、钢索和主梁组成。
3、裸塔施工宜用爬模法,横梁较多的高塔,宜采用劲性骨架挂模提升法。
4、倾斜式索塔施工时,必须对各施工阶段索塔的强度和变形进行计算,应分高度设置横撑,使其线形、应力、倾斜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施工安全。
5、必须避免上部塔体施工时对下部塔体表面的污染。
6、混凝土主梁在零号段浇筑前,应消除支架的温度变形、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和支承变形。
7、当设计采用非塔、梁固结形式时,施工时必须采用塔、梁临时固结措施,必须加强施工期内对临时固结的观察,并按设计确认的程序解除临时固结。
8、主梁采用悬拼法施工时,预制梁段宜选用长线台座或多段联线台座,每联宜多于5段。
9、为防止合龙梁段施工出现的裂缝,在梁上下底板或两肋的端部预埋临时连接钢构件,或设置临时纵向预应力索,或用千斤顶调节合龙口的应力和合龙口长度,并应不间断地观测合龙前数日的昼夜环境温度场变化与合龙高程及合龙口长度变化的关系,确定适宜的合龙时间和合龙程序。
合龙两端的高程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可视情况进行适当压重。
合龙浇筑后至预应力索张拉前应禁止施工荷载的超平衡变化。
10、斜拉桥主梁施工方法可分为顶推法、平转法、支架法和悬臂法;悬臂法分悬臂浇筑法和悬臂拼装法。
悬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1、斜拉桥施工监测①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主梁各个施工阶段的拉索索力、主梁标高、塔梁内力以及索塔位移量等进行监测。
②监测数据应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设计等单位,以便分析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拉索张拉量值和主梁线形、高程及索塔位移控制量值等,直至合龙。
③施工监测主要内容变形:主梁线形、高程、轴线偏差、索塔的水平位移;应力:拉索索力、支座反力以及梁、塔应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温度:温度场及指定测量时间塔、梁、索的变化。
大跨度铁路连续梁−拱组合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连续梁−拱组合桥梁是由梁−拱共同受力,其中梁体自重由主梁承担,后期恒载和活载由梁−拱组合体系共同承担,比单一的连续梁桥梁应力、变形等更为均匀,组合体系桥梁综合梁和拱的特点使其整体刚度更大,外形更加轻巧,更能适应大跨度的设计需求。
梁−拱组合式桥梁以其自身独特的受力性能及优美的外形结构被广大桥梁设计者所釆用。
在当前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结构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梁拱组合桥梁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由于本身的受力特点、优美的造型以及施工工艺的成熟,将梁和拱2种结构形式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材料的不断发展,将会产生更多形式的梁拱组合桥梁。
然而不同结构形式桥梁的施工方法,除了要考虑现有的施工技术设备和建造现场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外,还与桥梁的结构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此许多学者结合现场施工经验针对不同结构形式桥梁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与总结,余鹏程等[1−2]对基于智能张拉系统的吊杆测控一体化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黄德斌[2]针对预应力短索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开发;熊学玉[3]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预应力智能化张拉成套技术,应用结果表明, 该技术引入能够极大提升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远程监控、历史回溯的支持,改变以往仅靠人工管控的不利状态,对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与准度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
李晓峰等[4−6]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
王敏[7]以沱江双线特大桥为背景,其主桥为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混凝土拱组合结构,介绍了其主要结构构造及施工方法,分析了连续梁−拱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
本文以新建徐盐铁路线上一座连续梁拱组合桥梁为研究背景,对大跨度铁路连续梁-拱组合桥梁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分析施工和运营使用过程中等存在的质量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工程概况新建徐盐铁路设计速度250 km/h,全线大跨度桥梁共4座,其中(72+96+312+96+72) m斜拉桥1座,(100+200+100) m连续梁−拱桥3座。
研发大跨度深水深基础桥梁建造技术作为现代桥梁施工中最重要的技术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施工工期较短、对应用空间要求小以及对交通不产生过大影响等。
目前国内的大跨度桥梁施工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缺陷,其中包括施工人员素质不高、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桥梁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建设成本,施工人员工须要掌握各类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要点。
深圳港海湾大桥主桥采用三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塔高122.8米,是目前世界最高的三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跨海大桥。
海湾大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该项目是我国首次在跨海大桥基础工程建造中应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无碴轨道施工等新技术。
它的建设为我国桥梁建设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为深水港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
该项目首次将深水港建设中的特殊需求转化为技术创新,在深水港建设中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无碴轨道施工技术、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等,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一、项目简介海湾大桥位于深圳市盐田港后方陆域,主桥采用三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跨长度为101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跨海大桥。
海湾大桥桥址区海域流速较大,地质复杂,海底地形地貌多变,在主桥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技术难题有:(一)主桥基础施工采用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二)主桥基础采用的无碴轨道施工技术;(三)主桥钢桁梁制造安装技术等。
海湾大桥作为我国第一座大型跨海桥梁,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跨海大桥。
它的建设对我国跨海桥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海湾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跨海大桥,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项目负责人、中铁大桥局集团副总工程师何江川介绍,深圳港海湾大桥项目的建设是中国桥梁建设领域的一次突破,为深水港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我国桥梁建设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
深圳港海湾大桥作为深水港核心工程,其基础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
文章编号:1009-4539(2021)04-0079-04桥梁工程西江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杜军良(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31)摘要: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跨西江主桥主跨为600m,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铁路混合梁斜拉桥。
该桥上部结构施工具有结构复杂、高度高、跨度大等技术特点。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B I M可视化模拟、现场1:1足尺 试验等研究方法,对超高索塔、钢箱梁以及钢-混结合段施工质量和精度管控等关键工序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进一步完 善了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措施,可为将来类似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有限元中图分类号:U448.27;U443.3文献标识码:B DOI :10. 3969/j. issn. 1009-4539. 2021.04.018Key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for Superstructure of Xijiang Super Large BridgeD U Junliang(C h i n a Railway 11t h Bureau G r o u p Co. Ltd., W u h a n Hubei 430061 ,China)Abstract :T h e m a i n s p a n of the n e w Xijiang Bridge o n N a n s h a Port R a i l w a y in G u a n g z h o u is 600m,this bridge is the largest s p a n railway h y b r i 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in the world. T h e super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h a 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 o m p l e x structure,high height a n d large span. B y using the m e t h o d s of finite e l e m e n t n u m e r i c a l calculation,B I M visual simulation a n d field 1: 1full-scale test, the k e y processes s u c h as quality a n d precision control of super-high cable tower, steel b o x girder a n d steel-concrete c o m p o s i t e section construction are studied. T h e research results further i m p r o v e the k e y tec h n o l o g y a n d process m e a s u r e s of the super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large-span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 a n d c a n p rovide e x p e rience for similar cable-stayed bridge super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h y b r i 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u p p e r structure ;construction ;finite e l e m e n t m e t h o d1工程概况西江特大桥跨西江主桥主跨600 m,结构全长 1 117.5 m,是目前世界上主跨跨度最大的铁路混合 梁斜拉桥。
斜拉桥施工技术第一节认识斜拉桥斜拉桥是由主梁、拉索和索塔三种构件组成的,见图8.1.1。
图8.1.1 斜拉桥的组成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以主梁承受轴向力(密索体系)或承受弯矩(稀索体系)为主,支撑体系以拉索受拉和索塔受压为主的桥梁。
拉索的作用相当于在主梁跨内增加了若干弹性支承,使主梁跨径显著减小,从而大大减少了梁内弯矩、梁体尺寸和梁体重力,使桥梁的跨越能力显著增大。
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不需要笨重的锚固装置,抗风性能又优于悬索桥。
通过调整拉索的预拉力可以调整主梁的内力,使主梁的内力分布更均匀合理。
一、总体布置斜拉桥的总体布置主要解决塔索布置、跨径布置、拉索及主梁的关系、塔高与跨径关系。
1. 孔跨布置现代斜拉桥最典型的跨径布置(图8.1.2)有两种:双塔三跨式和单塔双跨式。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布置成独塔单跨式、双塔单跨式及多塔多跨式。
双塔三跨式是斜拉桥最常见的一种布置方式。
主跨跨径根据通航要求、水文、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确定。
考虑简化设计、方便施工,边跨常设计成相等的对称布置,也可采用不对称布置,边跨和中跨经济跨径之比通常为0.4。
另外,应考虑全桥的刚度、拉索的疲劳度、锚固墩承载能力多种因素。
如:主跨有荷载会增加端锚索的应力,而边跨上有活载时,端锚索应力会减少。
拉索的疲劳强度是边跨与主跨跨径允许比值的判断标准。
当跨径比为0.5 时,可对称悬臂施工到跨中进行合龙;小于0.5 时,一段悬臂是在后锚的情况下施工的。
独塔双跨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斜拉桥孔跨布置方式之一,通常可采用两跨对称布置或两跨不对称布置。
两跨对称布置,由于一般没有端锚索,不能有效约束塔顶位移,故在受力和变形方面不能充分发挥斜拉桥的优势,而如果用增大桥塔的刚度来减少塔顶变位则不经济。
采用两跨不对称布置则可设置端锚索控制桥塔顶的位移,受力比较合理,采用不对称布置时,要注意悬臂端部的压重和锚固。
图8.1.2 斜拉桥的跨径布置当斜拉桥的边孔设在岸上或浅滩上,边孔高度不大或不影响通航时,在边孔设置辅助墩,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
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引言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技术含量和复杂施工工艺的特殊桥梁类型,其上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进行探析,以期全面、详细、完整地讨论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主体一、设计优化与施工工艺协同1.1 施工前期设计与施工方案研究•梁片优化设计:通过考虑桥梁荷载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对梁片的几何形状和截面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更好的受力性能和减小施工难度的目的。
•跨度优化设计:合理选择跨度,从而在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施工工期和成本。
1.2 施工工艺与设计优化的协同管理•施工工艺与梁片设计的协同: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合理调整梁片的构造,以便适应施工条件和工艺要求。
•施工工艺与跨度优化设计的协同:考虑施工工艺的限制性要求,与跨度选择进行协同管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浮吊施工技术要点2.1 浮吊方案设计•浮吊起吊点的确定:根据梁片的重量和形状,确定合适的起吊点,以保证梁片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浮吊方案的制定:制定合理的浮吊方案,包括吊车类型选择、浮吊过程中的车身倾斜控制、起吊速度的控制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2 浮吊施工过程中的要点•梁片的垂直吊装:控制浮吊起吊点的位置和吊车的力量,使梁板保持垂直并避免扭曲变形。
•施工现场的稳定性控制:采取稳定措施,以抵抗吊车和梁片的重量,确保施工现场的稳定性。
•吊车的位置和操作:掌握良好的吊车位置,协调吊车和施工人员的配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斜拉索张拉技术要点3.1 张拉设备的选择•张拉机的选择:根据斜拉索的材料和受力特点,合理选择张拉机的类型和规格。
•索夹的选择:选择适宜的索夹类型,以保证张拉效果和索夹的可靠性。
3.2 索夹的安装与调整•索夹安装: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安装索夹,保证受力均匀分配。
•索夹调整:根据张拉机的指示,适时进行调整,并监测索夹的张力。
斜拉桥超高塔柱主要施工技术摘要:武穴长江大桥水中主墩15#塔高达267m,位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该桥主塔施工中的主要工艺技术,包含:爬模施工、塔梁异步、塔梁同步、索导管、钢锚梁及主动横撑等施工内容,以期对同类工程有所借鉴。
关键词:斜拉桥,超高塔柱,爬模,钢锚梁1工程概况武穴长江大桥主桥采用主跨808m的双塔六跨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0+290+808+75+75+75)mPK钢箱混合梁斜拉桥。
索塔外形为钻石形,包括塔座、上塔柱、上横梁、中塔柱、下塔柱和下横梁,均采用C50混凝土。
塔柱顶面高程为271.422m,塔座底面高程(承台顶)+4.0m,索塔总高267.422m,其中上塔柱高84.0m,中塔柱高131.0m,下塔柱高50.422m。
中塔柱和上塔柱横桥向内外侧斜率相等,均为1/11.1;下塔柱横桥向的外侧斜率为1/10.292,内侧斜率为1/4.993。
2总体施工方案主塔共分46节浇筑完成,标准浇筑高度 5.95m。
塔座(2m)与塔柱第一节(3.5m)采用爬模面板及背楞拼装同时浇筑;其余节段均采用6m液压爬模施工,施工时采用劲性骨架作为钢筋、模板、管道、索导管及钢锚梁的支撑结构。
下横梁采用钢管柱支架法施工,横梁与横梁高度范围内的塔柱混凝土同步浇筑,分两节浇筑完成;中塔柱施工中逐步安装5道钢管横撑;上横梁采用牛腿法施工,塔梁异步施工,分两节浇筑完成;上塔柱节段施工时,同步安装2道钢管横撑,进行索道管、钢锚梁精确定位,并在混凝土灌注后进行环向预应力施工。
3施工重难点1.塔座及塔柱第一节实心段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较高,导致较大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温度裂缝的风险较高。
2.下横梁采用塔梁同步施工工艺,是中、下塔柱结合段的关键工序。
下横梁底面距离承台顶面高51.4m,横梁宽51.798m。
下横梁分两层浇筑,两层分界面为中-下塔柱分界面以上10cm,下横梁支架搭设及精度控制是下横梁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难度大。
探讨大跨双塔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摘要:在各种桥梁体系工程当中,斜拉桥是一种较常见工程结构,其设计自身就具备工程建设总成本低,受力协调性能也良好,并且设计具有了较高建筑观赏性价值等显著优势,但是,其施工结构比较复杂、高空吊装作业要求多复杂等其缺点也同样较为显著,大跨双塔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结构不仅是能够大幅度减少工程总价、弥补钢箱梁斜拉桥桥面铺装耐久性不足,同时也具有更强跨越能力。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大跨双塔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相关施工控制技术展开探讨分析。
关键词:大跨双塔刚混组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引言为了成功地完成一座工序、技术复杂的大跨斜拉桥,需要避免因单一的小错误累积而造成无法弥补工程事故。
所以,在大跨度斜拉桥施工中,必须重视结构分析、参数修正、施工控制,并能精确地给出施工参数,为了保证桥梁建成后主梁的线性参数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1工程概述本文的依托工程为国家高速网规划中的高速A段跨越高速公路黄河线的另一座双塔中央索面钢混流组合双梁斜拉桥,该桥主体跨度430米,桥面宽度35.5米,主梁为钢箱梁,采用悬臂式拼装,主要由一箱三间的单箱钢箱梁组成。
在上部铺设预应力砼面板,再浇注湿接缝,形成整体,塔身为宝瓶式钢筋砼结构。
该缆绳由两侧张开,布置成两个中心缆面,间距为2.0米,在斜拉索的上部,垂直方向的索柱间距均为小于2.0米,在横梁柱上的横向方向依次为大于8.0米和少于4.0米,斜拉索组层由高强度耐腐蚀的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组成,内层聚乙烯为亮黑色,外层PE材料为深橘红色。
本工程钢梁梁端下料长度详情见表1。
表1 本工程钢梁梁端下料长度2组合梁斜拉桥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原则2.1 受力要求受力构件:主梁、索塔、斜拉索和斜拉索,其结构形式是由主梁的上部、下部和下部的正应力、斜拉索等组成。
在进行施工控制工作前,首先要利用 FEM软件对受控断面进行分析,然后将受控断面的受力情况与后续的工程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在工程中对断面受力状况进行合理控制,当出现较大或较小的应力,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达到理想水平2.2 线形要求大跨度斜拉桥线型要求主要表现在梁端标高上,成桥后,主梁总体标高达到了设计的标准,主梁线型平滑,没有弯度,确保平稳。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崔彬文,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100855 北京海淀区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再利用遥控技术和GPS控制桥梁的施工,使得大跨度桥梁向着大跨度、新型、轻质和美观方向发展。
但是大跨度桥梁比普通桥梁在施工时,投资大,成本高,施工更为复杂。
本文主要探讨大跨度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一、前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跨度桥梁施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近几年来大幅度增加的桥梁建筑总数量,多样化体系的桥梁结构,桥梁结构的跨度也日益变大,建筑桥梁施工的工程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因此对大跨度建筑桥梁施工的技术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
施工是桥梁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正确的施工措施能使得施工管理与组织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大跨度桥梁施工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2.1合理选取桥梁结构: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桥梁常采用T 型或槽型(U型)的桥梁截面,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截面形状的选择上与此有很大差别,其截面形状采用的是变截面箱型的结构,与一般形状相比,这种截面形状的承载能力更强,且自重较轻。
另外,对桥梁截面形状的选择,受到桥梁自身跨度的弯矩以及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变截面箱型的结构形状是桥梁截面形状的最佳选择。
2.2科学合理的运用线性控制技术:对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建设施工技术而言,线性控制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是较为普遍的,通过分析桥梁整体结构,进行科学设计,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三、大跨度桥梁基础施工关键技术3.1桥梁基础施工(1)大型深水群桩基础施工钻孔平台搭设:对大型深水桩基础结构进行施工时,近年来发展出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钢护筒平台和钢吊箱平台技术,这两种新工艺较之传统施工工艺在技术上更具有先进性。
斜拉桥边跨混凝土主梁施工关键技术摘要:本文以某三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为例,从混凝土主梁结构的受力特性和施工难点,及混凝土主梁施工顺序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了该混凝土主梁施工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斜拉桥;混凝土主梁;桥梁施工1工程概况某大桥跨径布置为(90+160+2×616+160+90)m,其中(160+2×616+160)m为钢-混凝土结合梁,边跨90m为混凝土梁,靠钢-混凝土结合梁端边跨内4.5m长为钢梁与混凝土梁的结合段,该大桥立面示意见图1。
该桥6~7号墩间混凝土主梁跨越某防洪大堤,梁底距离地面高约21m。
边跨主梁采用混凝土边主梁结构,顶口宽32.3m、底口宽32.7m,梁高3.5m,见图2。
纵向沿桥轴线两侧16.15m各有宽4.0m、高3.177m的主梁腹板;顺桥向每隔4.0m设1道宽0.35m、高2.8m隔板横梁,在7号墩顶处横梁加宽为1.5m,6号墩顶处横梁加宽为2.0m。
梁体腹板及隔板横梁内均布置预应力。
混凝土主梁设有2%的双向横坡;在混凝土主梁上布置11对斜拉索。
主梁采用C60混凝土,方量为3688m3,重约9588t。
图1 大桥立面示意图2 边跨混凝土主梁结构2 混凝土主梁结构的受力特性和施工难点2.1混凝土主梁结构的受力特性混合梁斜拉桥体系施工技术日益成熟,并且在大跨径斜拉桥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主梁结构的受力特性:(1)主跨的跨越能力比一般的斜拉桥大,而边跨与主跨的比例一般比传统的斜拉桥小。
(2)边跨预应力混凝土主梁不但能平衡主跨的钢主梁重量,确保边跨各支点均不出现拉力,而且由于后锚拉索分布较密,从总体上提高了整座桥的刚度。
当主跨布置活载时,主跨的梁体变形和桥塔变位均有减小的趋势,实际上边跨结构起到了很好的锚固作用,这也是纵向组合斜拉桥的基本构思之一。
(3)由于边跨设有较多的刚性支承点,因此当边跨布置活载时,对主跨影响较小。
主跨的弯矩变幅和斜拉索索力变幅明显减小,因而也减小了主梁和斜拉索的疲劳影响。
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其跨度大、自重轻、刚度高、抗震性能好等特点使得其在大跨度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斜拉桥的上部结构施工技术则是保证桥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析。
一、斜拉索的张拉斜拉索的张拉是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
斜拉索的张拉应该在桥面铺装完成后进行,以保证桥面的平整度。
在张拉过程中,应该采用逐步张拉的方法,即先张拉一部分,然后再张拉另一部分,直到全部张拉完成。
同时,应该注意斜拉索的张拉力要均匀,以避免桥梁出现不均匀变形。
二、混合梁的制作和安装混合梁是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梁的制作应该在工厂内完成,以保证混合梁的质量和精度。
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混合梁的尺寸和形状要与设计要求相符。
混合梁的安装应该在斜拉索张拉完成后进行,以保证混合梁的位置和高度正确。
在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混合梁的支撑和固定,以避免混合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或变形。
三、桥塔的施工桥塔是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的支撑点,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桥塔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桥塔的基础施工要求严格,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 桥塔的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应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桥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桥塔的混凝土浇筑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同时应该注意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度。
四、桥面铺装桥面铺装是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桥面铺装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桥面铺装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同时应该注意桥面的平整度和防滑性。
2. 桥面铺装应该在斜拉索张拉和混合梁安装完成后进行,以避免桥面变形或破坏。
3. 桥面铺装材料应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桥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掌握是保证桥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技术体系构建及工程应用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其特点是梁体与主悬索相结合,能够满足大跨度铁路线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技术体系构建及工程应用。
一、技术体系构建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技术体系构建包括桥梁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梁体与主悬索的连接设计等。
具体如下:1.桥梁结构设计: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桥梁的承载能力、设计寿命、抗风性能等要求。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梁体与主悬索的协同工作,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施工工艺: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工艺需要考虑梁体的制造、吊装、调整、焊接等过程。
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确保桥梁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3.材料选用: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材料选用需要考虑桥梁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梁体通常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主悬索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材,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4.梁体与主悬索的连接设计: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梁体与主悬索的连接设计需要考虑受力传递的效果和连接的可靠性。
常用的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等,确保梁体与主悬索之间的力学性能。
二、工程应用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工程应用主要包括高铁线路、大型跨海跨江桥梁等。
具体如下:1.高铁线路: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在高铁线路中的应用能够满足高速列车行驶的要求。
其具有调整结构刚度、减小桥梁跨度、提高桥梁承载能力等优点。
在高铁线路中,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能够减少列车的颠簸感,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2.大型跨海跨江桥梁: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在大型跨海跨江桥梁中的应用能够满足桥梁在复杂环境下的需求。
通过悬索与梁体的结合,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能够在强风、大浪等恶劣环境下保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技术体系构建及工程应用涉及桥梁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梁体与主悬索的连接设计等方面。
其应用领域包括高铁线路、大型跨海跨江桥梁等。
斜拉桥施工工艺一、引言斜拉桥作为一种现代桥梁结构形式,以其优美的外观和卓越的性能,在桥梁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主梁采用斜拉索作为支撑,使桥梁具有更大的跨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斜拉桥的施工工艺,从准备工作、索塔施工、主梁施工、斜拉索安装到桥面铺装,全面阐述斜拉桥的施工流程和要点。
二、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设计文件解读、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术交底等。
物资准备包括各种施工设备、材料、构件的采购和检验等。
施工现场的布置和安全设施的设置也是施工准备的重要内容。
三、索塔施工索塔是斜拉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方法可分为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两种。
自下而上方法适用于高度较低的索塔,需先进行基础施工,然后逐层向上施工。
自上而下方法则适用于高度较高的索塔,可有效减小施工误差。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施工过程中都需严格控制垂直度和稳定性。
四、主梁施工主梁施工是斜拉桥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桥梁跨度和设计要求,可采用不同的主梁施工方法,如支架法、悬臂法等。
支架法适用于跨度较小、荷载较小的桥梁,施工简单易行。
悬臂法适用于跨度较大、荷载较大的桥梁,通过在主梁两端设置悬臂,以减小主梁跨度,方便施工。
在主梁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梁体的线性和稳定性。
五、斜拉索安装斜拉索是斜拉桥的重要承载构件,其安装精度和稳定性对桥梁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斜拉索安装时需根据索塔和主梁的相对位置确定索的长度和倾斜角度。
常用的安装方法有顶索法和牵引法。
顶索法是将索的一端固定在索塔上,另一端通过牵引设备向上顶升。
牵引法则是将索的一端固定在主梁上,另一端通过牵引设备向下牵引。
在斜拉索安装过程中,应确保索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准确无误,同时加强索的固定和防护措施,防止索的损坏或脱落。
六、桥面铺装桥面铺装是斜拉桥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保护桥梁结构、提高行车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
桥面铺装可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等材料。
水泥混凝土铺装具有耐久性好、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但易产生裂缝。
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安装分析与控制【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目的;接着对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分析了影响斜拉桥施工控制因素。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控制分析1、施工阶段分析方法前进分析法,又称正装分析法,是按照桥梁结构实际施工加载顺序来进行结构内力、位移计算,进而确定出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内力、位移理论值,作为施工控制的理论轨迹。
倒退分析法,又称倒装分析法,是按照桥梁结构实际施工加载顺序的逆过程来进行结构行为分析。
倒退分析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桥梁结构在各个实际施工阶段理想的安装位置(主要指标高)和理想的受力状态。
两者的缺陷:正装分析的初始状态比较难以确定:倒退分析存在不闭合问题。
2 、分析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际施工状态最大限度地与理想设计状态相吻合。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深层次了解可能使施工状态偏离理想设计状态的所有因素,以便对实际施工实施有效的控制。
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2.1 结构参数结构参数是所有桥梁施工控制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结构参数是结构建模进行施工控制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否。
事实上,实际桥梁结构参数一般是很难与设计所采用的结构参数完全吻合的,其间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施工控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恰当地计入这些误差,使结构参数尽量接近桥梁的真实结构参数。
2.2 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
实际施工时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同样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构件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施工控制之中。
2.3 施工监测施工监测包括对桥梁结构的应力监测、温度监测、变形监测等,其是桥梁施工控制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因测量仪器、仪器安装、测量方法、数据采集、环境情况等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结构监测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