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李清照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李清照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李清照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论李清照作品中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坛一朵耀眼奇葩。她作品中情感格调对比鲜明,在词中,她是抒情圣手,语言巨匠,意境细美清新,以花自况,主要呈现出清丽芳婉的阴柔美;而在诗赋中驰骋议论,典雅凝炼,其强劲情感,豪壮风骨,俨然一位叱诧风云的须眉男子,颇具大丈夫气概,呈现出豪放俊逸的刚健美。阳刚与阴柔的完美统一,全面展示出李清照的多面性格和人格魅力。

关键字:李清照诗词文赋阳刚阴柔

Title :On the works of Li Qingzhao and the masculine Yinrou

Abstract:Li Qingzhao China's literary scene is a dazzling wonderful work. She works in the emotional tone sharp contrast, in the words, she is lyrical Inn, language Maestro, the U.S. fresh fine mood to spend the state, clearing the main show-wan Lifang Yinrou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Shifu driving in discussions, elegant condensate Lian, their strong feelings, Haozhuang strength of character, like a situation of Chicha Xu Mei men, rather Taizhang Fu spirit, and display of uninhibited Yi Gang aerobics. Yinrou masculine and the perfect unity, Li Qingzhao fully demonstrate the multifaceted character and personal charm.

Key words: Li Qingzhao;Poetry Wen Fu;Masculine;Yinrou

论李清照作品中刚柔并济的人格美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打破了男性长期统治文坛的格局,成为两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一朵耀眼奇葩。如果说“文如其人”李清照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她的思想情怀。

据史料记载,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大多散失,现存仅八十多首,作为我国宋朝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她的词作广受赞誉,有人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1】”。历来人们评价她,往往只重视她的词作,而忽视了她的诗赋创作,实际上李清照在词作中表现的只是她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在诗文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她另一种情感:阳刚格调和爱国激情。下面我们就从诗、词、文、赋方面纵观李清照的思想情感展示其人格魅力。

一、闺阁及爱情词中的阴柔美

李清照独特人生非常经历和审美经验,使她成为一个独具风格的审美创造的主体。她以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敏感,来自于自然健全个性的率直性情,再加上她所受的良好文化与文学的熏染,使她能够深入细致地把握和感受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生活的内心世界,创造出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营造出一种情韵细美的意境。

李清照以少女和少妇的神秘美妙心态,捕捉生活中的真与美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甜蜜爱情的大胆追求。

宋代统治者用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更剥夺了女性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女性都“安守本分”,把封建理学施加在她们身上的束缚政策视为合情合理,逆来顺受,即使对美好生活有感于怀也不敢表现出来。而李清照则不同,她生长于仕宦家庭,父母都很有文化修养,使她的天才得以培养和表现,培养了她健康的生活意趣。对大自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以一种纯真的童心去领会,表现在作品中则超颖不俗,清新灵秀,独出群芳之上。她走出闺房,玩赏美景,饮酒惜花,写诗赋词,如男子一般毫不掩饰地抒写其内心情怀。

肯定生活,把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积淀在自己的思想意志和情感生活的内容里,李清照以此去体验生活,捕捉美的生活形象,讴歌生活。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妙龄女郎,一个与生活共欢乐的少女。她含羞而不完全拘谨,礼教的阴影笼罩和向往接触现实异性的复杂心里渗透在“和羞走”、“倚门望,却把青梅嗅”的细节之中,含蓄委婉,朴实自然,如同生活本身一样,作者对生活的爱的情致和认识,在这欢快明朗的艺术境界中表现了出来。《如梦令》表现得更加充分: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女词人回忆她的一次乐游:她驾着兰舟到溪亭与友人一起赏景饮酒,谴发词兴。这藕花深处如何?那是炎炎暑天中的一片清凉境界:藕花亭亭,荷叶田田,清香飘溢。这幽美适意的境界,使人爱,使人醉,使人流连忘返。“争渡,争渡”不料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相亲相偕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荷叶,火红的芙蕖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多么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

另一首《怨王孙》在貌似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描写之中,浸透着词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挚留恋和无限热爱,也透示着青年女性特有的纯真、自然的天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秋日湖上之作,写得笔致清研,含情吐媚,通篇都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它是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女献给大自然的一曲赞美之歌。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一幅《湖上秋色图》,但它却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诗与画都是艺术,既然有其艺术上的共性,就有其分野。这首词中所蕴含的诗情,是任何画家都无法描绘出来的。这里充分显示抒情作品在传达感情上的长处,在作者眼中,水光山色都有生命的感情,与人亲近。眠沙的鸥鹭不愿与人离开,人归处时,它也不忍回头望一望。在这里,作者凭借移情作用,把人物形象虚化了,主人公热爱大自然及生活的抒情形象由感情移入外物得到表现。

李清照拥有令人艳羡的爱情及婚姻,在封建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她的许多词描写爱情,其中有描摹少女初恋和少妇生活的,也有撰写自己与丈夫离别的相思。《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美丽动人的外貌,也展示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深幽的感情。词语新鲜生动而不失朴实。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多么真挚、大胆、热烈,从而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机盎然。

又如她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已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还有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所写的那种“欲说还休”的境界,委婉含蓄的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

总之,李清照词意境的精工细美,描述的婉转灵动,语言的通俗流畅,令许多男性大家都望尘莫及。

二、诗、词、文、赋的阳刚美

李清照丝毫不是那种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呆板,缺乏生命力的女性,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她心胸阔大,眼界宽广,虽身在闺阁,而心系社稷。

李清照一生跨越了北宋末与南宋初,其时政治形势风云多变,朝廷腐败,党争激烈,金人趁虚而入,国土沦丧,内忧外患,社会日趋衰落。目睹国事变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这位胸怀大志的奇女子不能无动于衷。但社会不允许女流之辈参与政治,没有机会在政坛上“指点江山”,她便把一腔爱国赤诚赋予“激扬文字”中,这使李清照的诗词有了非同一般女性的爱国激情。

(一)、洞察时事,远见卓识

李清照有两首非常出色的咏史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虽然她当时年仅十六岁左右,但大处落墨,颇有风骨,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在这两首诗里,李清照从大处落笔,不再重弹“女色亡国”的老调,分析了唐王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和唐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以及奸臣误国的危险。对唐玄宗天宝年间腐败的政治局面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批判:“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宫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不仅敏锐的批判了元结《大唐中兴颂》错误地歌颂唐肃宗平息安史之乱是唐室“中兴”的看法,她爽快的亮出自己的见解: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认为像尧舜那样功德大如天的君王,不必用区区文字记载,其德泽自在人心,并以“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的诗句,肯定了平定安史之乱者乃是众多不知姓名的健儿猛将,获得胜利是以其宝贵生命换来的。

李清照不仅“史识“可嘉,诗艺亦很高,无一句不体现出诗人卓越的见解和凝炼的笔力。如:“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包含着微妙的历史内容,她能把皇室内部的最高权力之争,通过高力士的身世变迁表现的既含蓄又透彻。借古说今,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一个阅历不深的少女能有如此高的思想水平,如此深刻的见解,如此非凡的政治洞察力,不能不令人钦佩。因此古代评论家也认为:“二诗其气横溢”《寒夜录》,“以妇人而侧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2】。

(二)、诗赋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靖康之难,李清照和千千万万的民众卷入离乱中,战火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由一位闺阁才媛,变成“漂流随入伍”的难民。宋室南渡,国土沦丧,国家民族的奇耻大辱铸造了李清照诗中的爱国主义旋律。

金人的入侵给中原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安于江南,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对外推行卖国的罪行,激起了当时所有爱国人士的不满和愤怒。李清照在避乱南下期间,面对残破河山,对朝廷的行径十分愤怒,写下了一些爱国诗歌以刺当世。

她的诗既有托古讽今干预时政的:“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又有反对投降主张一战的:“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

须在屡盟。”(《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还有怀念爱国英雄,书写个人壮志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作为一个有识之女性,她把自己放在与男性士人同等的位置上,书写个人对国家、社会、时代命运的关注。

如千古传颂的《乌江》,靖康之乱后,北宋都城陷落,中原一片大好河山沦入敌人之手,宋统治者畏敌如鼠,妥协忍辱,节节南逃,诗人看到这些,痛心疾首,悲愤难抑,写出了这首饱含爱国激情的千古名篇。

对于这首诗,假如人们是首次读到,或从不知作者是谁,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它竟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李清照这首诗,写得刚劲挺拔,掷地有声,刚毅勇武,大义凛然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仅歌颂了项羽而且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诗人认为,做人应该有所建树,成为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像爱国志士的英灵一样,成为鬼中英雄,这两句寓意深刻,发人深醒,对于项羽的功过如何评价另当别论,诗人是借助这个历史故事来嘲讽南宋朝廷的,项羽宁肯自杀,不肯过江,言外之意,南宋朝廷节节南逃,不但渡江南来而且苟安偷生,不思恢复中原,相比之下,项羽是人杰,是鬼雄,南宋朝廷是什么那?这就不言而喻了。可见诗人赞颂项羽,是借古喻今抨击时弊,抒发自己的一片爱国激情。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读着它,我们看到站在我们面前的李清照是一个满怀爱国激情高唱大江东去的悲壮豪放的爱国诗人。

李清照除了借史事以议时政外,也常常针对时事,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上枢密韩肖胄诗》就是她直接议论时政的代表作,其一首长达八十句的杂言古体诗,通篇表达了作者“嫠不恤纬,为国是爱”的忘我忧国情愫,尤以第四段感人至深,作者谓其“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也就是说为了收复失地,诗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愿将一腔热血洒在齐鲁大地上。

《上枢密韩肖胄诗》其一与其二主旨相同,“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同时具有很深的讽刺意味和现实针对性。因为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一不顾江山社稷,二不管父兄在金受难,情愿向金人大肆进贡赔钱。他喜听劝和说降之辞,已是尽人皆知之事,而诗人却冒着触犯龙颜的危险,大胆地与他唱反调,比如她在八句诗中两次引用与收复失地,维护国家尊严有关的《诗经》之典,特别是最后一句的关于“长乱”的用典,意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这是对苟安妥协的南宋朝廷的一番忠言逆耳,更是对高宗身边“巧

言”者的无情鞭挞。在爱国有罪的情况下,这表现了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情操和品格。惟其如此,千载之后,仍然激发着自尊自立的民族信念,堪称罕见的爱国诗篇。

《咏史》借历史表示对北方金人支持傀儡政权的憎恨,歌颂抗敌志士,鞭挞投降贼;《夜发严滩》虽是一首抒怀绝句,鞭笞的仍是民族危亡中追逐名利的无耻之徒;《题八咏楼》用江山盛况与无限愁思形成鲜明对比,来抒发她对于逃跑主义者的不满情绪。

李清照在金华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作者赋打马是名,寓我雄心、寄我壮志是实。应该说《打马赋》是一篇很沉雄的抒情小赋。在文中引用历史上名人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更是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发出“佛狸定见酉年死”的诅咒,文中直接抒发了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热烈歌颂横戈杀敌的民族英雄花木兰,“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从这些诗文中我们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的心忧国家、心忧天下。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的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把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个人愁。

在封建时代,女人是无权过问政事的,但李清照却以一妇人而侧身于士大夫之中,对时政纵评畅议,敢想敢说,锋芒毕露,而无摧眉低首、顾影自怜之态。在南宋当时“雌了男儿”萎靡风气下,李清照这种豪气壮慨,可以说是压倒须眉。体现出“倜傥有丈夫气”的豪迈刚烈一面。

(三)、“别是一家”词里的倜傥丈夫气

李清照词的风格主要是婉约,但又和一般婉约词有所不同。这就是:她的词既具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婉约词所缺乏的俊爽与明朗。沈曾植在《菌阁琐谈》里曾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倜傥有丈夫气”正是李清照词的重要特点。由于这个特点,所以“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3】”。

如《多丽》词中“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以屈原陶潜自期;又如《醉花阴》“东篱把酒”的形象,隐含着陶潜的影子,使得此闺情词并非普通艳情词中的思妇可比。

李清照在创造艺术境界时,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这突出表现在她描写凄苦心境时常常能用一些开拓之笔,把这种情绪拓开,避免只是一味唠叨诉苦,表现出一种自我解脱的要求和魄力。比如她的《鹧鸪天》词: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来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近,日犹长。仲乡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词的整个上片以及下片前两句,层层勾勒,极力摹写自己怀仁念远的情绪,末两句却宕开一笔,劝自己暂把凄苦的情绪放一放,不要继续折磨自己,要趁着黄菊盛开之际,把酒赏花,来欣赏自然的美景,“不如随分尊前醉”全无闺中女子忸怩软弱之态。这正是寻求自我解脱的表现。它表达了作者一种开旷豁达的情怀,依稀倜傥有丈夫气。

“倜傥有丈夫气”还表现在她的许多词柔中带刚,蕴涵着激昂豪迈之气。历来人们都称赞她的《渔家傲》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则更能让我们透视出李清照这位古代女性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表现了作者并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要求冲破牢笼,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词的境界阔大,想像丰富,她将想像力扩展到宇宙空间,充满了自由精神,宏大气魄和特立独行的意象。“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展示了词人迥异于一般女子,甚至超过一般士大夫的宽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一种争强好胜的远大志向和追求获得自由,改变女子地位的强烈愿望充满字里行间。《寥园词选》说:“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仔细看来恐怕非女性也难有这样的好词。男性的游仙诗词,多写辉煌场景或与群仙相会,好像是作者平时社交生活的一种美化,唯有李清照平生无功名之扰,无应酬之烦,竟与天帝对话,其豪迈与潇洒的气概与胸襟气度不同凡响,豪放雄浑的风格直欲压倒须眉。

除这一首外,象《念奴娇》(萧条庭院)、《永遇乐》(落日熔金)这些典型的婉约词里,也都不是一味的婉约,而是内含矫健、感怆。就是她最有名的婉约之作《声声慢》,鲜于煌也指出:“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4】。李清照词的这一特点正是她远远胜过其他婉约词人的地方。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李清照以中华民族儿女应有之责,通过今昔对比和对故乡的怀念,把个人的愁思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国家之痛熔为一体,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殊的情感体验,奏出了时代丧乱之音。她唱到“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表现了对故国,家乡的深刻怀念;“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

似旧家时”(《南歌子》),“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转调满庭芳》)等词句,表达对祖国今昔对比后产生的剧痛,以及对故国浓厚的情感。遥想水深火热的故乡,她只能借酒消愁,借以排遣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正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永遇乐》是作者漂泊江南的生活感受,“谢他酒朋诗侣”“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貌似平淡却体现着那种强自抑制的内心伤痛和对国难当头享乐终夜,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人们的反感和抗议,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写照。南宋词人刘辰翁读此词“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可见其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之深切动人。

三、以花自况显示其人格之美——刚柔并济

李清照写了大量的咏花词,用自己的笔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眼中的百花王国,花是她少女时代的重要内容,也是她少妇情肠深情相思的寄托,花是她晚年孤苦,历尽创伤心灵的外化,花更是她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

(一)、自我美好形象的自信与欣赏

当女性从沉重的男权社会中觉醒,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人生时她发现的第一个美好形象就是她自己。女性作家往往通过对自己优美形象的描述显示对自我性别的认可和对自我形象的欣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把女性比作花,受这种文化影响,李清照在其创作的词中直接或间接的把自己比喻成花,使自己具备了花的特性,同时又有别于花的特性。借花所抒发的自我怜爱的心理所传达的神态,比花本身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如“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浣溪沙》),“素约小腰身”等。又如《庆清朝慢》: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殒东君。

对菊花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表现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芳姿的欣赏。《醉花阴》“人比黄花瘦”,西风中,满含愁苦、无力摇摆的菊花,正是被思念煎熬得骨瘦肌削的女词人,她象菊花虽不能摆脱万千愁苦,却仍满含期冀在枝头凄楚地美丽着。《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率真与含蓄的和谐统一。口中说

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又暗暗欲以春花添丽。这样花衬人,人扶花,少女与春花的形象交相辉映,整个下片四句,无一句是直接描写少女的容貌,但出神入化地写出了她那闭月羞花的美貌和娇憨纯真的情态。春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春花,两个艺术形象融为一体。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有足够的自信与珍爱,谁敢“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呢?词人烘云托月,足见对自己美貌的自矜和自赏。

(二)、清丽高雅、卓然不群的品质

李清照的自我形象也常见之于对花的咏怀中。女性珍爱“美”的事物,关注生命的繁盛衰减,李清照在词作中常以花自比,歌咏芳洁的梅花、桂花、菊花等。可见其人格形象的归趣所在。李清照和一般人不同的是她能使本来娇嫩的花草也表现出阳刚之美,而且恰在于柔弱娇媚处发现崇高,使之具有一种秀骨,是一种刚柔相济又偏于阴柔的女性之美。

凌霜傲雪的梅花,是李清照的最爱。“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清平乐·咏梅》)。在她的多篇咏梅的词作中,梅花是具象的,外在风韵冰清玉洁:“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梅花的内在情感更是玲珑剔透,高贵不凡:“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中词人对梅花的风姿神韵的心灵把握,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也是李清照自身鲜明可感的女性形象的写照。“此花不与群花比”表达出词人独立刚强的性格。这些咏梅词作中,都体现了词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柔中有刚、秀中有骨的审美特点。更重要的是,李清照对梅的描写,不是停留在“追逐”上,而是经过一番酝酿的过程,一番锻炼藻饰的功夫,使其归于自然而不见雕琢的痕迹,使其咏梅词具有与“男子作闺音”迥然相异的清新淡雅,直率隽永,并渗透着女性之爱的浓淡笔墨。

赞美桂花“花中的第一流”来表现自己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质,如《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就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

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又如她咏菊的代表作《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荼縻。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菊花纤细,这里就用“揉损琼肌”来描写菊花的纤纤玉骨,然后用四个历史人物来作类比反衬,这一气铺排典故,来说明白菊既不似杨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悠远,不似韩寿之香异味袭人;其色莹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争妍,她是屈子所餐,陶潜所采。细赏此花,如对直臣高士,香淡风微,清芬蕴藉,这是高雅才女借咏菊以自喻,冰清玉洁,风韵拔俗的美。

李清照咏花,也是自咏。在刻画倾慕赞许中寄托高远,历历可见其高洁傲世,孤芳清芬的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李清照刚强洒脱而不失女性之柔美。作为女人,沧桑而不失坚强;作为文人,高格而不陷孤僻;作为国人,忧愤而不失忠诚。李清照似是一朵风欺雪欺的梅花,遗世独立而清丽高雅,给当时文坛带来清新与活力,在那样的年代,能有这样的女子和女性文学实在是女性文化的骄傲。

注释:

[1]王士祯《花草蒙拾》,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页。

[2]王士祯《分甘馀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页。

[3]沈曾植《菌阁琐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页。

[4]鲜于煌《历代名媛诗词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

参考文献:

1.温绍坤、钱光培《李清照名篇鉴赏》,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 许培均《李清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 周道荣黄奇珍编选《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4.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评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5. 唐圭璋《李清照词鉴赏》,山东:齐鲁书社,1986年版。

6. 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第六卷,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版。

7. 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9.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1.曾玮《巾帼压倒须眉——浅谈李清照的诗歌创作》,伊犁教育学院院报,2001年3

月,第14期。

12.褚文杰《李清照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王延悌《漱玉词集注》,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4.孙崇恩、荣斌《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邓红梅《李清照新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致谢

感谢指导教师孙春艳的关心、指导和教诲。孙春艳老师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严以律己、宽已待人的崇高品质对学生将是永远的鞭策。

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孙春艳老师全面、具体的指导下进行的。孙春艳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民主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收益匪浅,终生难忘。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孙春艳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作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所以后人又称她为李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品有《漱玉词》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主旨】 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名句赏析】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

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 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

李清照(如梦令二首)赏析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1151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金石学很有研究。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优闲平静的生活。南渡以后不久,丈夫死去,颠沛流离,境遇孤苦。她是南宋有名的女作家,诗词散文都有成就。所作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要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南渡后在词中蕴含着沉痛的家国兴衰之惑,通过个人遭遇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动乱,现实意义较强。她是词中婉约派的大家,擅长白描手法。论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重、情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所作诗风格豪迈,爱国热情

极强,但流传不多。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唐诗 宋词一直是我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化奇葩。 说到宋词, 我们便会想到婉约 派和豪放派。 提起婉约派,我们自然会想到温婉、柔美的语言和清丽脱俗的意境,不仅会 冲口而出“才下眉梢,却上心头”的忧伤,亦会想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朝朝暮暮”的缠绵悱恻, 还会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 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痛之情。…… 婉约派词风的内容似乎大多数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以及个人的遭遇, 偶尔也会有一些山水田园的作品。 我们大家都知道,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煜、李清照 、温庭钧等。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名句,我们都能耳熟能详“杨柳岸,晓 风残月”,婉约派的词似乎以凄凉、清新、圆润,结构细致精密为特点,在表现 形式上十分含蓄、内敛。大多抒发个人情感,离愁别绪的凄美文风。 婉约派的女词人中,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 北宋末年,赵明城辞别家人远离家乡到外地出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又 恰逢九九重阳佳节。天气骤然转凉“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天从早到晚,天空总 是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耐,寂寞不已。外 面天气不佳,只好一个人闷坐在家里,独自一个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升起的袅 袅青烟出神发呆, 真可谓百无聊赖! 又恰逢重阳佳节, 天气骤然转凉, 睡到半夜, 凉凉的寒意透入帐中落在枕上。 与原本夫妻团聚时闺房的温馨气息相比, 此时更 觉凄凉、冷清,才会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凄凉感觉,怎 么能不叫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独自一个人闷坐在闺房, 才强打起精神“东篱把酒”然而, 并不能让她的愁 绪释怀。反而让她的心中掀起更大的情感涟漪。重阳佳节,菊花开得美丽鲜艳, 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须再多言语,刻骨的相 思之情已经跃然纸上。独立于南宋词坛,令人叫绝。 李清照在写《声声慢》时,正值金兵大举入侵,北宋很快灭亡。与李清照志 趣相投的丈夫,也不幸病逝在任上。在她南渡逃难的过程中,夫妻俩半生收藏的 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生活 颠沛流离的苦楚。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笼罩在一片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 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 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 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班级:姓名: 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三、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 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三、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作者:赵丹时间:2010/7/8 13:2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的诗作虽大多散佚,现在能收集到的不过十余首,但却皆属上乘之作。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境界较词深广,内容题材也广泛得多,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而是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雄浑沉郁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一、豪迈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豪迈遒劲,奇气横溢,颇有大丈夫气概,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丰富,语意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大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整体风格与词不同。 《乌江》(也作《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时要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做鬼中英雄。全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用项羽的不肯南渡对比偷安~隅的南宋君臣,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假若人们是初读此诗,谁又能相信这会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此诗通过赞美嵇康,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卖国求荣、厚颜无耻地依附伪政权的士大夫,笔力强劲,震撼人心。《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时所作。气象宏伟,感喟深沉。作者面对胜迹发出兴亡之叹,和一般的题咏诗不同,她把大好河山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以雄峻的笔势,极写了八咏楼的江河横流、旷野无边的景色,气魄卜分宏大。而一个“愁”字又把读者的心思从眼前壮丽的景色带到现实中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如此大好河山竞忍心拱手让与敌人,不禁使人万分愤慨。这几首诗中的雄浑豪迈之气已超越一般男子之所作,其气魄之大,见解之深,思虑之广,已足可俯视巾帼、不让须眉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词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的词作中不多见.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宋词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就是出自《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 【原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é)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 作为,故说“谩有”.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⑺谩:徒,空. ⑻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⑽吹取:吹得. (11)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12)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3)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

【最新文档】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及赏析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及赏析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 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阅读练习二: 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 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风雨情态各1分) 2 。B 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 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阅读练习二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肥、瘦分别形容。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仿写示例: 如梦令 昨日河洲散步,看见红白无数。试问何怪物,却道袋装弃物。禁塑,禁塑!还 我清清江渚。 答: (1)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2)叶和花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李清照的写作风格

李清照的写作风格 善于移情于物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其显著特点: 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其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词构思精巧 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蕴藉,跌宕曲折的表现了出来。 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煅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读音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谐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这十四个叠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

渔家傲李清照范文

渔家傲李清照范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上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或者说,“满滩鸥鹭”惊飞正是词人意乱神散情形的映衬,以景衬情,写照真实。 要说词中要“喜悦”有“喜悦”,要“惊险”有“惊险”。而这个“喜悦”有“喜悦”本身的“喜悦”,也有“惊险”中孕育的“喜悦”;同样的道理,“惊险”本身固然“惊险”,就是没在“误入”之前已是包孕了“惊险”。即“喜悦”、“惊险”不是割裂开来而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交融的。 让我们再来总观该词,词语“常记”表达的信息是什么呢?第一,词人仍然是在青年时写作该小令;第二,词人是在很多年后的中老年时期写作了该词。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无非是写郊游的开心快乐以及归程的惊险刺激;倘是第二种情况,那么第一种情况包容的含义理所当然地应该具有,似乎还应该包括“青年时欢乐是欢乐,惊险刺激也仍然是欢乐”,因为中老年的李清照饱受战乱和丧夫之苦,心情自然是极度凄凉,人也就衰弱;故即使想率性有所作为也提不起精神来,去冒险掠奇寻赏新鲜味就更没有胆量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常记”坐实而落在中老年李清照的脑瓜和视野中似乎更为觉得合理些。即一旦上述第二种情况的设想果真成立,该曲词作所包藏的意蕴就有了三层:①欢乐;②惊险;③凄切。 要说明的是以“凄切”来烛照该词,不但不会大杀“欢乐”的风景,而且还会使“欢乐”更显得可贵无比。也即以“欢乐”去写“凄凉”,李清照南渡后的“凄凉”几至极点。正因为“欢乐”不再,“凄凉”就满心满怀。常常追忆“欢乐”,只能惹动“凄凉”更转为“凄惨”。 李清照《如梦令》小词既欢乐开心,又惊险刺激,还凄切悲惨。

李清照诗词赏析(优.选)

拾起一地残香 ——李清照诗词赏析 【卷首语】 她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蕴育了她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她的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她是最幸福的女人。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她也是最落迫的词人,目睹国破家亡,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用婉约的词无力的控诉着国破与家亡,和着泪,写下斑斑的长句。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词迷醉了苍生,却迷醉不了自己,悲凄一生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一同走入她的诗词,走入她的人生…… 【诗人简介】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少年时即作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过着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的生活。后金人大举南侵,发动“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夫赵明诚患疾卒于建康,李清照只好携带书帖典籍出逃,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散失大半。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晚年的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四年,她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其间大量词作堪称千古绝唱。绍兴二十六年,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经典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真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2.怀才不遇的感慨 3.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婉约豪放 5.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 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 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 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 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 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 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 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 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 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8.“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 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 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试题(附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试题(附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5、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

如梦令李清照精全阅读

如梦令综合练习李清照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答案】C.“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有误。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争渡,争渡”的重叠,这本是词牌的要求,但在这里却显得妙合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同时使词的音节变得顿挫有力。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拍翅声和群鸣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展示了作者青年时代的性格和生活。故选C。 二、诗歌鉴赏 阅读《渔家傲》和《如梦令》,完成下列小题。 1.结合诗歌内容和链接评价,应填写在①②两处的一项是() (链接评价)梁启超在评价李清照的①这首词时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其中,“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②和辛弃疾。 A.①《如梦令》②苏辙B.①《渔家傲》②苏轼 C.①《如梦令》②苏轼D.①《渔家傲》②苏辙 2.在《渔家傲》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 《如梦令》中“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后,不觉天黑时的惊讶和着急。这里的“日暮”指的是太阳落山,并无伤感之情,反而有种又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好之感。而《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给人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的孤独与苦闷。 1.B 2.试题分析:《渔家傲》一词写梦中海天相接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学号:140154020 姓名:栗玉贞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内容摘要】李清照,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其创作成就仅在辛弃疾之下, 为古今第二词人。综观李清照的作品,题材并非单一,体裁更为丰富。欢愉与悲苦、闺情与伤国,每一种风格都有很多佳作。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风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大相径庭,所创作的诗歌风格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先后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后,其诗词中的闺阁之音渐淡,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增多。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安词最能代表宋一代之文学,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词人”。 【关键词】婉约派闺阁之音夫妻伉俪分居悲叹南渡爱国情怀 【正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一般我们很难想象这两首风格差异迥大的诗词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它们又确实是同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两首诗词分别创作于新婚初期与靖康之难后,从起初的闺中小儿女心态到之后的忧国情怀,李清照用她的作品诉说着生平所历。 一、待字、初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母王氏出身名门,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幼年丧母,在父亲擢至汴京时,她跟随其他亲人在明水长大,生活的无拘无束养成了她“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性格,明水的秀美风景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素材。李清照的《如梦令》虽只用了三十三字,却为后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豪迈倜傥的小令。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作品中却没有过多的脂粉气,有些尚可归为豪放一列。恰如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中荡起一层涟漪。云英未嫁时她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少女的烂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因是绿肥红瘦”这种恣意的慵懒也只有李清照能准确的表达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字就将调皮小儿女的心态清晰展现,没了大家闺秀的架子,却多了些真实的欢愉。 如果说待字是的易安是颗青梅,那初嫁后的她便如蜜枣一般了。与赵明诚新婚之处的岁月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了。《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淡淡的羞涩之意,浓浓的呢喃之音,而“徒要教郎比并看”更是将夫妻间的撒娇昵意表露无遗。 二、党争、分别;重聚、初叹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元祐奸党”四字将一切的美满打破,因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编入“元祐党”,李清照不得不被迫“归宁”。“云中谁寄锦书来”将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和盘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李清照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字词解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⑵星河:银河。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三、全诗大意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五、内容理解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