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 格式:docx
  • 大小:10.89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及意义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的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二、内容及要求

自拟课题,可以进行相关系统或网站设计(如资源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个人财务管理系统、大学城二手物品在线交易网站等),然后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对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实施一个具体的案例。具体要求如下:

1. 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

2. 结构化分析/ 设计(SA/SD)

1 )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

2)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 O图表征。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

3)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

4)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完成测试工作。

3. 面向对象方法(OOA/D :以UML为主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分析,

用例规约描绘功能性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下的活动图,小组负责整个系统的用例图,完成功能划分,小组负责整个系统的活动图,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2)分析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根据用例分析,小组共同协商,完成选取设计模式,设计系统的架构,用包图和构件图表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动态设计,至少绘制一个顺序图,设计系统的对象及交互,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类图设计,小组共同协商,完成整个系统的类图设计和组件的封装设计,小组共同协商利用.NET的持久化技术,完成类的持久化设计。

3)详细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每个类的属性、方法和关系的设计;完成复杂方法程序流程图的逻辑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界面设计。

4)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实现,使用在.NET3.5的框架下,编写类、界面和DAO等,小组负责集成系统。

5)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类方法和类状态测试,小组负责完成系统的测试,完成测试工作。

三、时间进度安排

四、提交成果

1. 设计文档,内容包括:

1)中文摘要不少于100字;关键字3-5个;

2)目录;

3)系统分析(包括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或用例图、用例阐述等)

4)系统总体设计(包括总体软件结构图、总体数据结构或类图);

5)详细设计及实现(包括程序流程图或顺序图、活动图、部分实现代码等)

6)系统测试(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结果等);

7)设计总结、参考文献等。

2. 软件源代码光盘

五、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布鲁志著, 吴丹等译.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构建复杂且多变的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钱乐秋等.软件工程(第1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美]Karli Watson 著,陈秋萍译.C#2005数据库编程经典教程,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7.

5. 余金山,陈建荣,王涛等,C#2008开发入行真功夫编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 龚自霞,高群.C#.NET课程设计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