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征问答题

长征问答题

长征问答题
长征问答题

第1题以下不属于红军长征初期的“三人团”成员的是(B )A 周恩来

B毛泽东

C博古

D李德

第2题长征是在第几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展开的(C )

A 3

B 4

C 5

D 6

第3题红军长征分几路进行( D)

A 4

B 5

C 6

D 3

第4题红二军团长征出发地为(B )

A瑞金

B刘家坪

C何家冲

D宁冈

第5题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A )

A瑞金

B刘家坪

C何家冲

D宁冈

第6题中央红军在何地突破国民党军的最后一道封锁线(D )A宜章

B文市

C桂岩

D湘江

第7题中央红军共突破国民党军几道封锁线(B )

A 5

B 4

C 3

D 2

第8题中央红军起初有多少余人,至渡过湘江到多少余人(A )

A 8.6万 3万

B 6.8万 2万

C 7.8万 4万

D 8.7万 1万

第9题中央红军锐减的主要是由什么原因(B )

A“右”倾错误

B“左”倾错误

C王明

D博古

第10题下面哪支部队曾被毛泽东誉为“中央红军之向导”(D )

A红六军团

B红二军团

C红四方面军

D红二十五军

第11题红二十五军长驱万里,终于完成了长征,途经几省(C )

A 5

B 7

C 4

D 6

第12题长征中,第一个到达陕北的军队为(A )

A红二十五军

B中央红军

C红四方面军

D红二、六军团

第13题 1935年,红四方面军为向川甘边发展,配合中央红军行动,发起什么战役,并获胜(D )

A广昌

B独树镇

C三元桥

D嘉陵江

第14题红军长征,历尽千难万险,共跨越多少条山脉,渡过多少条河流(A )

A 18 24

B 17 25

C 16 24

D 19 23

第15题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为(B )

A大坪山

B夹金山

C千佛山

D皇宫山

第16题红四方面军西进途中,突破国民党川军几道封锁线(A )

A 3

B 4

C 2

D 5

第17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为(A )

A徐向前

B陈昌浩

C徐海东

D张国焘

第18题以下哪一军在湘鄂川黔苏区坚持斗争,成为江南苏维埃运动

的璀璨明珠(D )

A红四方面军

B中央红军

C红二十五军

D红二、六军团

第19题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央红军今后的行动方向问题此次会议在哪里召开(A )

A黎平

B瓦窑堡

C遵义

D宁远

第20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何地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C )

A黎平

B瓦窑堡

C遵义

D宁远

第21题遵义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以下非此小组成员的是(A )

A李富春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周恩来

第22题下面哪个文件是在遵义会议通过的(C )

A《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B《关于野战军通过乌江以后的行动方针的决定》

C《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D《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大纲》

第23题长征途中,谁犯了“右”倾逃跑主义错误(B )

A王明

B张国焘

C博古

D张富春

第24题党的什么战略方针是夺取长征胜利的行动指南和政治基础(A )

A北上抗日

B反“围剿”

C由农村包围城市

D以城市为中心

第25题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全国正处于抗日救国运动高涨的前夜,日本借口“张北事件”迫使国民党政府签定“何梅协定”和( B)

A塘沽协定

B秦土协定

C凇沪停战协定

D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

第26题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为统一战略思想,在哪里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A )

A两河口

B瓦窑堡

C遵义

D宁远

第27题 1934年7月底,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制定什么,正式提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问题(A )

A《八、九、十三个月战略计划》

B《为中国工农红军悲伤抗日宣言》

C《关于红军北上抗日的行动给各党部的指示》

D《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

第28题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是(C )

A黎平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遵义会议

D宁远会议

第29题 1934年10月1日,哪支部队强渡大沙河,一举突破黔敌防线(A )

A红六军团

B红二军团

C红五军团

D红一军团

第30题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庾家河召开会议,决定创建(B )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C鄂豫革命根据地

D豫陕革命根据地

第31题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C )军

A一

B二

C四

D五

第32题(C )后,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是党领导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三湾改编

D黎平会议

第33题 1935年9月9日,(A )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以武力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A张国焘

B汪精卫

C李德

D博古

第34题长征始于何时(年、月)(C )

A1934年11月

B1934年9月

C1934年10 月

D1934年7月

第35题红军长征开始后第一仗是( B)

A瑞金战役

B湘江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直罗镇战役

第36题 8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B )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A上甘岭

B毛儿盖

C漠北

D瓦窑堡

第37题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C )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A一

B二

C四

D二十五

第38题 1935年1月28日,中央红军第三军团、第五军团和干部团发起(A )

A土城战斗

B独树镇战役

C三元桥战斗

D遵义战役

第39题中央红军分三路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是在1935年哪一天(D )

A 2,29

B 2,28

C 1,28

D 1,29

第40题 1935年2月5日中共中央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C )组织,统一领导两苏区的党和红军及游击队

A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B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C西北特区委员会

D 西北联邦政府

第41题 1935年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分两路由太平渡、二郎渡等渡口东渡赤水河,此为第(B )次渡赤水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第42题 1935年3月,中革军委决定设前敌司令部,分别任命谁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A )

A朱德、毛泽东

B毛泽东、朱德

C朱德、周恩来

D周恩来、朱德

第43题红军长征时期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B )

A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D中国青年团

第44题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因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五位同志年龄稍大,被大家尊称为“五老”。他们中有(B )

人参加了长征。

A3

B4

C5

D2

第45题 1935年5月2日至9日,中央红军渡过(D ),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A乌江

B赤水河

C嘉陵江

D金沙江

第46题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点为(A )

A甘肃

B遵义

C陕北

D湖北

第47题 1935年5月下旬,张国焘在冒县成立什么组织,自任主席(C )

A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特区委员会

B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C西北特区委员会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D 西北联邦政府西北特区委员会

第48题红四军团第二连的(B )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成功抢占泸定桥

A 17

B 22

C 18

D 21

第49题红军长征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B )

A四渡赤水

B抢渡金沙江

C遵义会议

D飞夺卢定桥

第50题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C )

A 棋盘山

B岷山

C六盘山

D夹金山

1.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江西瑞金)。

3.红军长征时期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4. 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6. 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遵义会议

7.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特征是教条主义

8. 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四渡赤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9. 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10. 长征路上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11.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泸定桥,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

的天险大渡河。

12..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毛泽东

13.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周恩来

14.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15.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红一方面军

16.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提出的口号是(“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17.红四方面军长征,曾(3)次过草地

18.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

19.长征途中邓小平是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的遵义会议。

20.长征途中,流传着一则谜面“慢慢走”,猜一位总指挥,这是(徐向前)

21.红军长征走过(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和新疆)省

22.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中,唯一一名少数民族将领是粟裕

23.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退出豫皖苏区开始长征

24.中央红军长征约牺牲了 17万人

25.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是六盘山

26.十大元帅中陈毅没有参加过长征

27. 红军长征开始后的第一场战役是瑞金战役

28.经过娄山关时,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毛泽东赋词述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9.蒋介石妄图利用大渡河的险峻,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30.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3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32.红军长征被称为战略转移

33.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张学良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34.被捕后奸忠不屈,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死》,《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的是方志敏

35红军长征开始时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是德国人李德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本文是关于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相继以失败告终。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对日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然而,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的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

长征读后感例文

长征读后感例文 长征读后感 最近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长征》。看完之后,我被红军那种不肯放弃任何希望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这本书讲了红军为了不被国民党“围剿”,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的根据地,进行艰苦的长征。因为红军们坚韧不拔,所以他们打赢了380多次战斗,占领了700多座大城。但是,他们也牺牲了430多个职位在营长之上的干部,几乎牺牲的每个人的年龄都不到三十岁。 同时,红军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经过了14个省,翻过了18座直入云霄的大山,跨过了二24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走过了无数的荒草地和雪山,并打败了国民党的数百个团。长征的行程约两万五千里,大约走了两年。 这本书让我非常自豪。红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居然还能活下来!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到了现在?是“打土豪,分田地,让全家幸福”的信念让他们活到了现在。所以,我们只要不放弃任何希望,就能转危为安,渡过难关! 长征读后感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

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 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中学生的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能做更多的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长征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色经典系列的一本书《长征》。

长征练习题[精选.]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磅礴()() 岷山()云崖()7.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8.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9.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1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 铁锁(suǒ) B. 岷山(mín)云崖(yá) C.逶迤(yí)迤逦(yǐ) 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12.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 来龙去脉 D云涯暖(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 13.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800字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800字 在幸福生活的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看《长征》,使我为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先辈、自己的人民和国家倍感无比骄傲和荣光,也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天骄和成千上万革命烈士的革命气概、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动。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初读这首诗时,并没有被诗中的情感所感动,也并未被长征的艰难所折服,而今,当我看了电影《我的长征》后,却有了新的领悟,这才真正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究竟是何等的艰难。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漫漫长长,时至今日,予于我们而言,重走长征路也绝非易事,由此可想在当初,走过这段路是何等的艰难啊!在那缺食缺衣的条件下,又有多少人能挺过去呢?挺过去的人们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险阻呢?我无法想象当时的情形,但我坚信,在他们心中,有一种名为“信念”的力量支持着他们,这信念带领他们走了出来,走出了草地,走出了冰山雪地,也终究走过了长征! 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跟着人民走!这一路上,胆小的瑞伢子 (如果是电影中的人物要提前指出,防止读者一头

雾水)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亲人的牺牲,也为战争的胜利尽了一份力,最终成长成了一名有着坚定意志的共产党员! 这似乎也在启示着我们:人的一生终究是少不了坎坷,少不了迷茫的,。但是,不论何时,我们要让心中有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进。跟着走,跟着信念走,跟着目标走,现在的我们虽无法亲历战场,也不必经历那些枪林弹雨的挑战,但困难依旧存在,考试成绩的不如意、既定目标的偏移、学习中的失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确立心中的信念,跟着走,像瑞伢子一样、像达尔火一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出坎坷、走出迷茫。 当我们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挫败时,想想长征的老前辈们吧!在长征途中,他们不知遭遇了多少次的绝望、,又不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们仍是坚定地跟着走,最终走出了茫茫白雪,走出了那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艰苦环境。 长征,路漫漫。仅仅一部电影是无法描述长征的惨烈的,但通过这部电影,我却学到了许多:面对坎坷的态度、面对挫折的勇气、面对失败的不气馁……这一切的答案只有三个字一句话:跟着走!跟着信念走,跟着目标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文摘抄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文摘抄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赞叹的季节,也是令人回眸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中国军人迎来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此小编整理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文摘抄,欢迎参考。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文摘抄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差不多一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

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

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

题库长征含答案)

选择题: C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B 2.(),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A 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A 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B 5.()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A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D7,红军长征的原因()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D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A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D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D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讲述长征故事感受

讲述长征故事感受 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的典范。那你知道讲述长征故事感受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讲述长征故事感受,欢迎大家阅读。 讲述长征故事感受篇【1】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历经千心万苦才夺得了胜利。例如:红军四渡赤水河靠的是智慧与勇气,只有有了它们才能创造出这空前绝后的奇迹。 当他们勇夺剑门关时竟动用了三个师两个军和一个团的人数和敌人拼的你死我活!当时我心想:攻破剑门关需要怎么多人吗?后来我爸爸告诉我:“攻剑门关不只是一个攻克关口的问题,它是一场战役。而且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勇敢为了理想去战斗才能取得胜利。”而当我看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饿得实在没办法,就把皮带和旧皮鞋给煮了吃时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他们太可怜了!”仔细想想,只有有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带皮鞋、草根树皮变成生命的动力和胜利的力量,才能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 在长征的路上少不了吃饭,所以炊事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连队奉命坚守在土城的山上阻击敌人,已经一天一夜没吃饭了,炊事班好几次派人去送饭,都被敌人打了回来,副班长急的走来走去。一会儿,他和几个炊事班员嘀咕了一阵,转过身对班长说:“班长!让我

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说完,他和老王背上饭冲了出去。班长和其他的炊事员站在山头看着他们,正当他们俩通过敌人封锁线时,敌人的枪声响了,他们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大家都呜呜痛哭起来,大家都以为他们牺牲了。谁知到了半夜,他们又回来了。原来,他们为了欺骗敌人故意倒下的。我想:这次能够安全、顺利的把饭送到阵地,靠的是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我想:现在进行的也是新的长征吧!继续和发扬先烈们的长征精神,就能夺取新的胜利 讲述长征故事感受篇【2】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

长征诗歌-纪念长征(21首)

长征诗歌-纪念长征(21首) 一 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横空出世入天将,绝地逢生穿铁蹄。一曲悲歌多壮烈,千秋正气树丰碑 二 滚滚红流染碧空,飘飘巨练舞长虹。千山飞越云追月,万马奔腾虎啸风。天地低昂歌正气,江山驰骛走英雄。梦随万里长征路,凭吊忠魂觅旧踪。 三 千古江山吊英雄,红流磅礴走工农。湘江血战连天浪,泸定飞行绝地风。走马南天人似铁,挥鞭北地气凌虹。江山不负英雄志,遗有风流天地中。 四 博古先生羞博古,翻云覆雨一言行。兵临赣水狼烟滚,苦战湘江腥雨倾。将士阵前纵喋血,书生纸上尚谈兵。古城遵义英雄出,力挽狂澜日月擎。 五 古城遵义出真龙,一代伟人毛泽东。赤水河边遗妙笔,金沙江畔走神工。兵胜诸葛不毛地,将越达开绝境中。三面红旗期陕北,英雄弯弓引雕弓。 六 一曲悲歌天地荡,红军血雨染湘江。惊涛骇起连天雪,烈火熊燃彻夜光。战马长嘶偎侠骨,飞鸿凄唳俯沙场。湘江呜咽湘君泣,今古英灵是国殇。 七 一代枭雄石达开,安顺兵败不胜哀。江河横断英雄路,风雨终消霸世才。身陷重围孤奋战,军临死地久徘徊。风云巧遇百年后,万里长征走疾雷。 八 一桥飞越风云里,大渡河头兵马行。号角齐鸣穿地裂,炮弹俱发向天倾。满腔正气冲霄汉,千古悲歌泣鬼灵。深褐斑斑看铁索,终为壮士血凝成。 九 天风浩荡天神怒,一面红旗上雪峰。背顶寒天吹面雨,足踏冻土打头风。漫山壮士猛如虎,动地豪情矫胜龙。一代伟人衣雪点,风流儒雅赋苍穹。 十 窃国窃军张国焘,红军队里一飞枭。朝违北上搞分裂,暮作南冠降敌曹。狼子心肠血开口,阴阳权术暗藏刀. 奴才面目一朝现,人物风流也折腰! 十一 万里长征歇远行,茫茫草地久纵横。兵濒死地不曾灭,祸起萧墙但又生。同室操戈千古恨,扬镳分道五更星。才超益德板桥上,喝退曹操万甲兵。 十二 地缘深处莽千里,天宇尽头红一边。千曲蜿蜒过草地,三军磅礴走泥丸。马革饥餐粮食尽,河流渴饮血拼干。人间风雨出奇迹,正气悲歌动九天。 十三 一道鬼门腊子口,长征北上挡头行。三军号角震深谷,万道火光封险陉。绝壁飞梭下云脚,横空出世走神兵。当年鏖战风云急,侠路相逢死后生。 十四 气压风云天帝惊,红军横越陕川中。长缨共舞千年雪,赤练齐飞七彩虹。西指昆仑王母地,东临渭水汉秦宫。巍巍宝塔锋芒露,万丈金光映碧空。 十五 一剑丰碑刺碧空,六盘山上气如虹。百岩峻峭履平地,万马轩昂飞巨龙。拔地千层迎旭日,插天一线送归鸿。行吟高处今何在?一代伟人回首中。 十六 千山飞越关前月,万马嘶鸣垄上秋。战士欢呼将台堡,红旗漫卷会师楼。三江云歇高原上,四海风停陇水头。万里长征魂不死,古看铁血尽风流。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1.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 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赤水河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4.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过了大渡河。

读长征读后感

今天,学习了毛泽东《长征》这首诗,我感触颇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进开颜。 ,这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岷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长征本身就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 桥上的铁索是冰冷刺骨的,泸定桥下的急流是汹涌无情的,而河对岸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的。革命和反革命,新生和腐朽这两股力量在泸定桥头进行着一场生死的较量,怀着推翻一切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这一坚定革命信念的红军战士,一个挨着一个、义无返顾地上了那摇晃不定的铁链,枪弹在战士的耳边呼啸,河水在身下咆哮,勇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根根黑的铁链,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生命被罪恶的枪弹夺去……这些并没有吓倒我们无畏的红军战士,他们手脚并用,敏捷地向前攀爬,终于徒手登上了对岸桥头阵地,并彻底消灭了疯狂的敌人,为部队成功地打开了进军的通道,它表明有着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能够不畏险阻,战胜任何顽敌的精神! 的草地,到处是泥泞和遍布随时准备吞噬一切生命的沼泽。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之中,红军战士口袋里的干粮在几天前就没有了!草地里的野菜也被挖尽了。饥饿,像一只无形的怪兽,随时吞噬着战士的生命!老班长有一个缝衣针做的鱼钩钓了一至两条小鱼,他便把鱼熬成鱼汤,自己舍不得喝一口,全让小战士们喝,小战士们靠着这些鱼汤,终于走出了漫漫草地,而老班长则长眠在草地的深处!这只“金色的鱼钩”拯救了年轻的

长 征

2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文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拍”“暖”“横”“寒”“喜”“开颜”中 所蕴含的意思,知道对偶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诵读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 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 培养热爱祖国、爱人民的军队,热爱伟大领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暖”“寒”“喜”“开颜”品读诗句。 教学难点: 在读中领悟红军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节课我们学习生字和第一两句,还学习了朗读小妙招, 还记得吗? 出示朗读小妙招: 看字清准字音 语气明别乱停 用心读,有感情 看字清:看清楚字 准字音:读准字音 语气明:朗读用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感情即声气

别乱停:朗读可不能乱停,也不可不停,标点符号的地方要停,句子太长了也可在句子中间略停一停。 2、齐读课文。 二指导朗读: 1、昨天讲到了这首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豪迈) 想要读出豪迈的语气,我们要从句中含义里具体体会的。课文中,那些词语能体现呢?那你们再读课文在3、4句中找找2、老师读,同学听,并找出词语。 金沙水拍云崖暖 动词“拍”:说明水急;“暖”心理感受:既暗示红军巧度金沙江后的欢喜之情,又能现统帅处险不惊的气度。 翻译: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再齐读诗句。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它穿行云南、四川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国民党蒋介石下令封索江面、渡口,并破坏船只,红军到达后缴获探子的一艘小船,并在当地农民帮助下找到了7条小船,巧妙渡过江口。) 3、大渡桥横铁索寒 动词:“横”横跨于东西两岸,大渡河宽百余米,而且只有几根铁索。 心理感受:“寒”冷峻严酷(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爬着铁索,冒着枪林弹雨,边爬边辅木板的惊险悲壮。) 翻译: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传递着九死一生的回味,反衬出战士们勇敢无畏

红军长征观后感600字

红军长征观后感600字 红军长征观后感600字一: 当我们品尝着麦当劳、肯德基的美味时,是否想起过红军长征时吃得草根、树皮?当我们吹着空调、看着大彩电时,是否想起过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当我们追逐着名牌服饰和时尚文具时,是否记起过红军长征时打着补丁的旧军衣?是什么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翻过了18座山,渡过了24条河,经过了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我在思考着,也在寻找着…… 追寻着长征的足迹,我开始寻找:在夹金山上,望着直插云霄的高山和看不到尽头的沼泽、荒滩,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正是这种精神,指引着他们勇往直前;在金沙江畔,在大渡河边,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和敌人坚固的壕沟工事,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刻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中;长征犹如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华人民的心中。长征精神鼓舞革命战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长征精神鞭策着中华儿女永远奋勇向前。看,体育健儿弘扬长征精神,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神舟”科研团队传承长征精神,

克服千难万险,勇攀科学高峰,实现了飞天梦想;听,全国人民发扬长征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展露锋芒,让国歌声在世界各地唱响;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不卑不亢,他们的演讲激情昂扬。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定要接过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 红军长征观后感600字二: 电影《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禁思考红军凭借了什么力量,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留了中国革命珍贵的火种? 影片并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从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滞留在湘江桥,几天几夜也没有能够完全通过湘江。这时,敌人的飞机狂轰烂炸,前面有蒋介石布置拦截的防线,后面有几十万敌人的追兵。面对红军长

长征80周年纪念

长征 时间:1934年10月 历史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5年1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1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1日~1935年8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8月19日~1936年9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9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大事略记 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1935年1月29日-3月21日,四渡赤水河。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

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 发表时间:2016-10-12 来源:新华网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一直被称为艰苦卓绝的代名词。红军长征时脱离了原有根据地,转战在敌占区、少数民族区域或无人区,衣、食、住、行都遇到常人无法想象的难题。 衣──历尽风雨尽褴褛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从苏区突围前,每人发放了一套新军装,经过近三个月转战多已磨损。占领遵义后,中央红军休整近半月,被服厂日夜开工,为每人补充了一两套新军衣。此后部队持续行军九个月,无法统一补充服装,到达陕北时多数已衣衫褴褛。 1935年6月中央红军过雪山前,在荒凉的地区根本找不到多少能够御寒的棉衣,只好找来少量白酒和大量辣椒让指战员取暖。当时部队还穿着单衣,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高昂的口号声中开始爬山。爬雪山时,毛泽东没有棉袄,翻过山后尽管浑身湿漉漉,仍显得兴致勃勃。周恩来却在途中患了感冒,下山后不停咳嗽,这是随后出现险些夺取他生命的病症的第一个症状。健壮的朱德也得了支气管炎,留下的后遗症终生没有治愈。 红二、六军团过雪山时也是夏天,指战员们也都身着单衣,同样也靠身披被子毯子和不断运动取暖,在山上停顿就有严重危险。据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写的总结:“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的致死亡近百。”

红军过草地时,衣物缺乏也是造成大量减员的重要原因。当地中午温度可达40度,却经常会突然出现雷电交加,夜晚气温又降至零度左右,有一条破烂不堪的毯子或油布都是极为奢侈的物品,往往只能供伤员或体弱者使用。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宁时,一方面军买下了往来新疆的商旅运送的7万套冬衣,这才使全军在严寒来到时顺利补充了服装问题。 食──沿途征集常断粮 长征途中的粮食供应,主要靠打土豪,少数通过捐助、欠借方式解决,筹粮筹款成为各部队一大重要任务。中央红军西征出发正值秋收后,地主大都谷物满仓,便于没收征发。对贫苦农民,红军花钱买粮,不许无偿索取。群众逃跑不在家时,买其粮食就要找邻近群众留信给逃跑群众,并将钱付给邻近群众代转。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粮食供应最为艰难的日子,都是进入川康少数民族区域之后。进入雪山草地附近地区后,因人烟稀少且百姓多已逃避,部队为生存只好收割藏民接近成熟的青稞,从而产生了非常时期的特殊征粮方式──“留条(牌)筹粮”。收割完后,指战员们都将所收数量和原因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藏民回来后可拿这木牌向红军部队领回价钱。由于许多群众躲避未回,红军起初还留下部分银元,后因钱物不足而改留欠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接受斯诺采访,曾说过这是红军唯一的外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指示川西和西康地区的领导应向藏民做补偿。第一次过草地时行军七天,指战员们体力消耗大,多数人走了一半路程便将炒面吃光,断粮时只好长足发展所有能充饥之物——皮包革履、死牛烂马、树皮草根、“神仙土”、粪便中残留的粮粒等,甚至一根牛皮带分几次熬汤供数人

读长征有感

读长征有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读《长征》有感 《长征》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逆境中战略转移完成了震惊世界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使中国发生了一个大转折,长征中的红军战士让我们尊敬毛泽东主席,长征是千千万万的意志之向。 看过长征故事之后,我感慨万千,红军们的坚毅,勇敢,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他们同甘共苦,互帮互助的信念,让我感慨不已,红军战士徒步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路程,跨越了重重艰难险阻,在困难面前,他们从不放弃,然而每一次困难让他们更加坚强勇敢。 红军在湘江之战失利了,湘江血战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进行了遵义会议从而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在这之后,红军四渡赤水河中,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红军又夺取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破腊子口。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红军在直罗镇彻底粉碎国民党的阴谋,获得大捷,又与国民党在独树镇血战,嘉临江激战终于获得了胜利,最后转战乌蒙山,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写了《七侓长征》来庆祝。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加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五十六个字负载这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它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们真的伟大,他们用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安宁与和谐生活。他们将会永远刻在在中华名族的历史上,刻在人们的心中。长征英雄是伟大的,值得尊敬的。我们将以他们为榜样,以他们用生命守护我们的祖国,用尽一切去让我们过的更加美好,因为我们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我们应该好好守候红军战士用生命守护的“祖国”。 15电高一班:蒋乾军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doc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那你知道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和彝族人民心连心1935年2月,红军从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以后,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取得了行动的主动权,但仍然没有脱离危险。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北上穿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向川西北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 红军若想强渡大渡河,当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走大路,经西昌至富林。这条路平顺易行,但处处都有敌人重兵阻拦;另一条就是通过大凉山的彝民区,经冕(miǎn)宁到达大渡河。 此时的红军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先遣队经过研究,决定避开敌人主力,由左权和刘亚楼同志带领红五团假装进攻西昌,引开敌人的注意力,而先遣队主力经冕宁通过彝民区。 纵观历史,大小凉山的彝民区从来没有建立过统一的政权,历来都是由土司和黑彝的各个分支分地区统领一切的。但各分支意见并不

统一,因为利益之争经常发生械斗。 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民族压迫政策,这样就使这一带彝民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大凉山的彝族人民长期受民族歧(qí)视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对汉人非常仇视,甚至有“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的说法。所以想要顺利通过彝民区必须要斗智斗勇。 1935年5月20日,红军先遣团在刘伯承和聂荣臻的率领下,于21日凌晨攻下了冕宁县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指示先遣团,首先要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和宣传,上下一心团结好彝民。 红军来到县城中,在各处张贴了许多标语,并以朱德同志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lù)。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sù);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布告说明红军与反动军阀不同,而是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红军到这里来只是想通过彝族地区北上抗日。 考虑到彝族同胞言语不通,红军先遣团就请来一位彝族通司(翻译)。这位彝族通司名叫果基达列,大约有30多岁,头上缠着厚厚的灰布,上身披着一个大披肩,下身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光着脚。这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长征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争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题目: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切断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终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由于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碰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书籍读后感,在红军的

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眼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抗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心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以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假如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假如战略指挥出了题目,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

纪念长征诗歌朗诵

刘:八十年的风, 八十年的雨, 八十年前胜利长征! 党的旗帜红五星, 领导我们向光明! 郭:红军的壮举和神勇, 长征的英烈永远称颂! 长征的号角震撼心灵, 长征精神我们继承! 唐:红军统帅毛泽东啊, 长征路上写豪情: 纪念长征想长征, 陈雷回响在苍穹! 为有牺牲多壮志, 开天辟地众英雄! 腾:八十年前,毛主席说: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胡:我们说: 长征永远是宣言书! 宣告共产党的信仰和理想! 三十多万英雄好汉的热血和生命, 留在了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长征勇士没有被强敌吓倒, 时刻准备着, 为民族和大众去牺牲! 刘:我们说: 长征永远是宣传队! 红军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国家兴亡, 做出了最惨烈、最悲壮的牺牲! 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对党忠诚。 跟着共产党就是胜利, 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 冯:我们说: 长征永远是播种机!

红旗在前号角鸣, 钢铁大军万里征。 心中是理想,头上红五星! 生存为革命,牺牲是火种。 播种在黄河、长江, 燃烧在大漠、长城。 长征号角响起来, 我们永远热血沸腾…… 刘:红军是工农子弟兵, 共产党旗帜是血染的红。 万里长征向延安, 共产党走到人民心里边! 中国人民站起来, 推翻头上三座山! 天安门上红旗展, 敢叫日月换新天! 胡:八十年啊八十年, 后人不仅见证了红军的宏图伟业, 更加理解了长征的历史使命: 十送红军军民鱼水深情,

大渡桥横高唱不怕牺牲, 四渡赤水演绎坚毅和智慧, 雪山草地展现了新中国的黎明。 刘郭:长征把胜利希望融进了人民心中, 长征呈现了亿万人民心底的共鸣: 长征胜利八十年, 新中国高唱东方红! 唐:长征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精神家园,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集结我们的队伍,携手并肩,风雨兼程, 合:为了建设新世界, 开始我们新的长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