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56.60 KB
- 文档页数:7
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编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而在编程中,循环结构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结构。
本文将以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为主题,介绍一种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方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C语言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
循环结构是一种重复执行特定语句块的控制结构,可以根据条件的满足与否来反复执行一段代码。
在C语言中,常用的循环结构有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
这些循环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重复性工作的编写,提高程序效率。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以C语言循环结构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的概念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循环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和练习等。
通过讲解,我们将详细介绍循环结构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通过演示,我们将展示一些常见的循环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通过练习,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编程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循环程序,从而加深对循环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编写循环程序来完成任务。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要求学生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猜数字的过程,直到猜中为止。
这样的小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除了基本的循环结构,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些高级的循环应用技巧,如循环嵌套、循环控制语句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编程挑战。
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FOR循环语句》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FOR 循环语句授课人:
星号
2、编写一个程序让计算机打印一列10 个* 星号学案上写出输出命令
探究提出更高难度的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探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让学生时行探究:
3、编写一个程序让计
算机打印十行十列
100 个星号
4、编写一个程序,实
现如右图的效果:究,一二三组探究第一题,四五六组探究第二题;并找出代表进行讲解。
评价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
学习内容。
并引导学生
进行合作探究的重要
性,培养学生合作精
神学生进行总结,一是学习的知识,二是学习的成果,三是学到了什么,四是合作的意识。
拓展提升提出拓展任务
打印九九乘法表学生进行研究探
讨
研究学习。
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第一篇: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FOR循环”(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预测与反思这八个方面开始本次的说课。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C语言程序设计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逻辑思维及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该课程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C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数组与指针、函数。
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结构中循环结构是重点,并且也是较难的一种,而循环中for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for循环作为循环结构的第一课时,是学习循环结构的基础,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while循环和do-while 循环以及多重循环做准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本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学情: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说一下学生我所面向的是中职学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基础,之前已经学习过顺序、选择结构程序,并具有编写调试简单程序的能力。
但是C语言这门课程知识逻辑性强,较为枯燥,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并且中职学生对于上机实际操作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为兴趣,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编写代码、调试程序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学情分析,结合大纲要求,我制定了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for语句语法规则、for语句执行过程,而教学难点则是深入理解循环的思想、对for语句执行过程的理解、利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C语言中的for循环》教学设计班级:计科软件对131学号:***********姓名:李**日期:2016.6.12《C语言中的for循环》教学设计一、前端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它在各高校计算机专业中既是其他课程的前期基础课,又是培养学生具有程序设计、调试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重中之重就是循环结构。
而循环中的for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
本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for循环语句的教学方法和过程,使学生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和特点及其在具体编程时的灵活应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大学生在智能发展上呈现出进一步成熟的特征。
他们的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
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增强,已能按程序掌握事物本质属性的细节特征,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独立性更为加强,注意更为稳定,集中注意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领会程序设计中构成循环的方法2、能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C语言程序,并能运用for循环语句解决程序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中for循环语句教学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扩展―讨论―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
本次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课件把文字和图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学习效率高。
在课堂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总结学习内容,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重点的突破上,采用范例比较教学法,给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典型的例子掌握知识,同时通过用while、do while语句的所编写的程序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快速的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5.4《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王森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这一节位于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for循环语句是C语言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最灵活、最频繁的语句,它建立在学生已学习了顺序、选择结
构的基础之上,突破本节课,对提升学生编程能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for语句的格式
•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作风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探索的精神
4、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f。
「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难点:利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
本节课我的教学对象他们思维活跃,充满热情,优点是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程序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
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举例法外,
1、导入新课时采用设问法、趣味教学法。
2、讲授循环执行过程时采用类比法和演示法。
3、练习时采用任务驱动法。
我结合本门课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引导学生采用:
1、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
学生先由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将for语句的执行过程和人走路的过程进行类比,再通过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深入探究,突破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和增量对循环次数的影响这一难点内容。
2、尝试实践法。
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大胆尝试,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f。
「语句表达出来,知识转化为能力。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活动手指和颈椎,准备上课(用时21)
【复习导入】(用时4,)
讲授一个故事: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褒奖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一一他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陛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依此类推直到第64个格子,将这张棋盘上所有格子里的麦子给我吧,国王听了觉得达依尔的要求并不高,便说道你会如愿以偿的,然而,国王却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多么巨大。
那么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的知识来帮助国王计算一下,达依尔要的麦子到底有多少粒吗?
启发同学们麦子总数=1+2+4+8+16……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呢?
可以表示为:麦子总数=20+2∣+2,+ (263)
学生在编制程序的过程会发现因为有很多重复的语句,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程序反复执行一个相同的操作,这样做是很繁琐的,c语言中有没有一个语句能够反复执行同一个操作呢?答案是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一for循环语句。
(设计意图:疑问是建构教学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伊始,利用故事带出问题,力求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它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有利于建立新的认识结构。
)【讲授新课】(用时18')
5.3for循环语句
一、格式:
(设计意图:for循环的格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传统的讲授方法是直接给出格式写法,再介绍分析格式。
但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我先给出一个for语句趣味程序段,引导同学们分析程序里面的写法,从而得知其中的分别对应赋值、关系逻辑、算术表达式,将表达式1、2、3进行细化的同时,功能化为它们分别对应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循环变量增量。
)
接下来,我引导同学们针对麦子问题来确定for语句的格式。
引导学生用汉字来描述成为:for(格子数
=1;格子数<=64;格子数++)语句
如果我定义一个变量i来代替格子数,则可以得到for语句的格式为:
for(i=l;i<-64;i++)语句
同时强调这三个表达式正对应着前面所细化和功能化的阐述。
(突出一个“细”字,强调写法,同时引导学生由母语到C语言的演化,深入浅出,极易接受。
)
二、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设计意图:类比教学法是学习抽象知识的“法宝”,恰当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加深记忆。
for语句的执行过程比较抽象,将其和走路做类比,是最形象最贴切的,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
接下来引导同学们针对麦子问题确定循环体。
同样引导同学们讨论用母语表示出:格子上的麦子数=2*上一格子上的麦子数
如果定义了两个实型变量:doublet,s;则根据变量的累乘特性和累加特性可以得到循环体为:
t=2*t;
s=s+t;
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通过执行过程的动态演示,自主探究出程序的功能,体会循环过程
变量值的变化。
通过改变程序的功能,让学生进行正向思维,相应改变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步长值,由一变三,体会for 语句的灵活性。
(设计意图:探究这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进行正向探究和逆向探究,突出一个“动”字,一是通过老师对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的直观演示;二是通过探究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程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抓住关键,灵活多变,突破难点。
)
【课堂练习】(用时17')
①麦子问题:在WinC 环境中编写执行本程序,得到麦子数为1.84X10∣9,远远超过国王的粮仓里
所储存的麦子。
以目前世界小麦生产水平,也要150年才能生产这么多。
教育学生积少成多的道理,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
▼口▼令X 哈ElIqB
/*HELLO.C —Hello,world*/Sinclude"stdio.h"#include*conio.h*main O( int i;
double t=1j S =1;
for(i=l ;i<64;i++){ t=2*t; s=s+t;
printf C ,%f it ,s);getch():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我鼓励学生利用for
语句大胆尝试编程,在尝试中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引导学生
注意编制程序的细节,规范书写代码,培养同学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
②猴子吃桃问题:猴子共摘了127个桃,第一天吃了•半多一个,第二天吃了剩下桃子的一半多一个,第三天也吃了余下桃子的一半多一个,问多少天后剩一个桃子?
1234567890123456 m 11
1A 11 11 Ix 1A 11 文件但)编辑起)运行® 超级工具集(T )帮助8
运行程序得到结果是:6天
(设计意图:趣味程序,巩固新知。
特级教师林华民说:保证每节课有15分钟的训练底线,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著名诗人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大利著名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我听见的,我会忘记;我看见了,我就领会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练习这部分通过两个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算法,确定循环变量、条件、循环体这一关键,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迎刃而解。
练习突出一个“实”字,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联系实际,独立实践,落实知识。
)
【课堂小结】(用时3,)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for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说出for语句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哪些事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本节课内容,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
【作业】(用时1')计算1+2+…n的和。
(n为键盘输入的任意自然数)
(设计意图:给出一个利用for语句制作的小程序,让学生看到程序的功能和效果,激发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想解决问题的激情,启发学生把本节课知识动态化,多角度、多方式地去思考,开阔自己的视野。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以趣味设问、复习导入一细化类比、突出重点f深入探究、突破难点一任务驱动、学以致用为教学环节。
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思路,在本课中我始终贯穿一个“趣''字,在for格式上突出“细”、for执行过程上突出“动”、在练习上突出“实”,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启发激励体现主导地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尝试实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跨越了枯燥、笼统、抽象三重障碍,最终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恳请各位领导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