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的消毒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12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2021-07-20实施2021-04-20发布蛋鸡场消毒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of laying hen farms DB3209ICS 65.020.30CCS B 41DB3209/T 1197-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盐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盐城市畜牧兽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卞红春、侯福银、顾行兵、余树培、吕文婧、陈丽珠。
IDB3209/T 1197-20211 蛋鸡场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蛋鸡场消毒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确定了鸡场消毒设施设备,规定了消毒剂的选择、场区消毒、入场人员、车辆、用具和材料消毒、空舍消毒、蛋品蛋库消毒、生产过程消毒及消毒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标准化蛋鸡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86 养鸡场带鸡消毒技术要求NY/T 1551 禽蛋清选消毒分级技术规范NY/T 3075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消毒 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或杀灭物品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措施。
4 鸡场消毒设施设备4.1 在场区大门处设置车辆、人员及物品消毒通道:a) 车辆消毒通道与大门同宽,有效长度4.5m ~5.0m 、深0.3m ~0.35m ;b) 设置防雨棚,并安装自动感应车辆喷淋消毒设备,设置消毒喷淋消毒时长应大于等于5min ; c) 人员通道须地面设有消毒垫,安装感应式自动喷雾消毒设备及门禁装置,人员喷雾消毒时长应大于等于30s ;d) 物品消毒通道须安装臭氧发生器或紫外线灯消毒设备,消毒时间应大于等于1h 。
畜禽养殖环境卫生标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畜禽养殖是一个重要的产业。
然而,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保护和动物卫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为保障畜禽养殖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制定和执行畜禽养殖环境卫生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一、养殖场选址和建设要求畜禽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河流和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以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等因素。
建设时应依据不同种类的畜禽分别设置合适的圈养设施,保证其居住环境的适宜性。
二、污染防控措施1. 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粪便、尸体和废弃饲料等的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方法。
应采用科学的堆肥技术,确保废弃物的有效利用。
2. 废水管理:建立合理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后,再经过生物滤池等环保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3. 水源保护措施:保护和管理养殖场周围的水源,禁止畜禽进入饮用水源区。
确保储存和使用水的安全与卫生。
4. 病虫害防控: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养殖环境清洁和消毒。
三、动物福利保护1. 圈舍面积:合理规划和设计畜禽圈舍,保障每只动物在圈养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活动,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2. 养殖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防止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3. 饮水和饲料管理:养殖场应提供新鲜、干净的饮水和饲料,确保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防止饲料受到污染。
4. 疾病防治:加强疾病监测,及早发现和控制可能导致动物生病的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保障动物的健康。
四、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畜禽养殖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养殖场周边水体、土壤和大气质量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防止环境污染扩散。
五、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宣传加强对养殖场的日常监管,确保其依法运营。
建立畜禽养殖环境卫生标准宣传体系,提高养殖户和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素养。
如何对养鸡场的鸡舍消毒杀菌?在畜禽养殖中或者是出栏后,鸡舍存在大量的鸡粪、羽毛、粉尘等杂物,均带有细菌、病毒,如不及时清理清洁、消毒杀菌可能会使鸡群中细菌相互传染发病、瘟疫肆行,严重影响养殖效果甚至血本无归,所以鸡舍的消毒杀菌是养殖过程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整个养殖来说,良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和习惯,不仅有利于鸡的健康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并可以有效的减轻隔离畜禽感染瘟疫病毒的概率和减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交叉感染,更有利于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
如何选用鸡舍的消毒灭菌剂:应选用安全环保、广谱、高效、强力、能迅速溶解于水并能快速释放出杀菌有效成分,对各种类型的致病病菌、微生物都有高效的杀灭作用,对金属和塑料制品的无腐蚀性,对人和鸡的无毒性、无刺激性、无异臭、无残留,不和有机物起反应或产生有毒的化合物,并且杀菌时操作简单方便。
“拜科特瑞“BT50专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研发的消毒、杀菌、灭藻、清除生物膜具有清洗功能的专用药剂,具有高效、广谱灭杀细菌、病毒、真菌等和抑制各种微生物、细菌及藻类的专利技术,稳定性极强,使用浓度低,药效持续时间长而持久,渗透力强,使用方便,成本低,适用的温度和PH范围较宽,不易挥发,完全环保,完全分解为水和氧气,对人、畜无害,不会造成环境危害。
鸡舍的消毒流程:清扫:鸡出栏后,将鸡粪、垫料、顶棚灰尘等清扫出舍,可移动的设备和用具也要搬出鸡舍,并在指定地点曝晒、清洗和消毒。
鸡舍地面、墙壁、顶棚及附属设施上的灰尘、粪便、垫料、饲料、羽毛等,都要清扫到距鸡群一定距离的处理场,角。
为防止病原体扩散,应适当喷洒消毒液。
对不易清洗干净的裂缝、椽子背面、排气孔等地方,也要一处不漏地彻底清扫干净。
冲洗:在清扫的基础上进行水洗,要使用“拜科特瑞“BT50专用消毒杀菌剂,彻底刷洗干净。
地面上的污物经含有“拜科特瑞“BT50专用消毒杀菌剂的水浸泡软化后,应用硬刷刷洗,如有高压清洗水枪冲刷更好,对鸡舍内部所有地方如地面、墙壁、顶棚、笼具及鸡舍内用品一律冲洗干净。
奶牛场环境卫生管理和消毒技术措施2010-06-10 13:44:42 作者:来源:浏览次数:115一、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1、使蛋白/核酸变性、发生沉淀。
大部分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其特点是无选择性,可损害一切活性物质,属于原浆毒。
如酚类、醇类、醛类等,主要用于环境消毒。
2、干扰酶系统。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损害酶的活性基因,或因化学结构与代谢物相似,竞争或非竞争地同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如重金属盐类、氧化剂和卤素类。
3、增加膜的通透性。
降低表面张力,增加膜的通透性,引起酶和营养物质漏失及水的渗入,使病原体破裂或溶解。
如季铵盐类。
表1. 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制类别作用机制常用种类酚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石炭酸醇类蛋白变性乙醇醛类蛋白变性甲醛、戊二醛酸、碱类蛋白变性盐酸、火碱卤素类氧化、蛋白变性强氯精、漂白粉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高锰酸钾重金属盐类氧化、蛋白酶变性红汞、硫柳汞表面活性剂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新洁而灭染料干扰氧化、抑制繁殖龙胆紫二、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一)、酚类1、苯酚:2%-5%的水溶液用于消毒车辆及畜舍。
2、煤酚:器械消毒浓度3%-5%,畜舍、排泄物消毒浓度5%-10%。
3、复合酚:浓度为%-l%。
(二)、醇类加水稀释成70%(重量)或77%(体积)。
(三)、醛类1、甲醛:40%的水溶液称福尔马林。
2%福尔马林用于器械消毒,10%甲醛溶液消毒圈舍、器械等。
房舍消毒每立方米需15-20ml福尔马林,加等量水,加热蒸发。
2、戊二醛:2%碱性戊二醛溶液在10min内可杀死多种病毒和结核杆菌。
(四)、酸类1.无机酸: mol/l的盐酸或/L的硫酸40min内杀死大肠杆菌。
2.有机酸:微弱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毒性低。
(五)、碱类氢氧化钠:%溶液用于病毒感染;10%溶液24 h才能杀死结核秆菌。
(六)、卤素类1.氯与含氯化合物:二氯异腈脲酸钠:%-1%溶液杀灭细菌和病毒;5%-10%的溶液杀灭芽孢。
消毒圈合每平方米10-20毫克,2-4小时;以下按0℃50毫克/平方米,作用16-24小时以上。
家畜饲养中的卫生消措施在家畜饲养过程中,卫生消措施是确保畜禽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卫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障畜禽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提高畜禽养殖的效益。
本文将介绍家畜饲养中的卫生消措施,包括场所清洁、疫病防控、饮水管理、饲料卫生和定期检疫等方面的内容。
一、场所清洁保持畜禽舍内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基础。
首先,要定期清扫畜禽舍内的污物和杂草,保持地面干燥。
其次,应及时清洗和消毒畜禽饮水器和饲料槽,防止饲料、水源被细菌污染。
最后,定期对畜禽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尽量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
二、疫病防控疫病是畜禽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要定期给畜禽接种疫苗,增强其免疫力。
其次,要加强对畜禽的日常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此外,对患病畜禽的粪便和尸体要正确处理,以免病毒和细菌通过排泄物传播给其他动物。
三、饮水管理畜禽的饮水管理对于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
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器,防止细菌和寄生虫滋生。
其次,饮水器的放置要合理,保证畜禽能够随时饮水而不受拥挤或缺水的问题困扰。
最后,饮水的质量也需要保证,避免给畜禽提供被污染或有毒物质的水源。
四、饲料卫生饲料的卫生和营养成分直接关系到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
饲料储存要注意防潮、防鼠和防霉变,定期清理储存仓库,避免发霉饲料被畜禽摄入。
调配饲料时要确保原料的新鲜和质量,并遵守饲料配比原则,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
同时,喂食饲料要定时定量,避免过量喂养或喂饲时间过长引起饲料变质和消化不良。
五、定期检疫定期检疫是畜禽饲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检疫应由专业兽医进行,通过体检、血液检测等方式对畜禽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疾病隐患并进行预防和治疗。
定期检疫还可以对畜禽的免疫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为科学调整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家畜饲养中的卫生消措施是确保畜禽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作者:王韶辉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近年来, 养殖业迅速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进行定期有效地消毒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消毒就是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畜禽体表、养殖环境和其他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失去感染能力。
然而,能否合理选择和使用消毒药(消毒药剂的选择、最佳浓度、最佳时机等)对消毒效果影响甚大。
本文就对规模畜禽养殖场合理进行消毒预防的技术做一探讨。
一、常用的消毒种类及方法1.按照消毒目的分为预防性消毒和控制性消毒二类前者是指动物健康状态下,为预防动物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对动物本身、环境、场所等进行的消毒;后者是指动物已经发病或面临烈性传染病的威胁时进行的消毒。
2.按照消毒效果分为高效消毒、中效消毒和低效消毒高效消毒是指使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双链季铵盐等)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在内;中效消毒是指使用中效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可以杀灭除细菌芽胞外的各种微生物;低效消毒是指使用低效消毒剂(如二胍类消毒剂等)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等,不能杀灭真菌和部分病毒。
3.按照消毒方法分为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学消毒法在实践生产中应该根据畜禽饲养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不同环节、不同目的、不同对象,同时或交替使用2种或几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二、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1.选择合格的消毒剂畜禽养殖场选择消毒剂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根据场内不同的消毒对象、以及消毒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购经兽药监察部门批准生产的消毒剂,或是选购经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推荐的适宜本地使用的消毒剂。
选购时要检查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看是否是合格产品,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要选用价格抵、易容于硬水、无残毒、对被消毒物无损伤、在空气中较稳定、使用方便、对要预防和扑灭的疫病有广谱、快速、高效消毒作用的消毒剂品种;注意不要经常性的选择单一品种的消毒剂,以防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应定期及时更换使用过的消毒剂,以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制度是指养殖场对动物养殖过程中采取的卫生措施和疾病预防措施。
下面是一些通常的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1. 清洁和消毒:养殖场应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槽、水槽、饮水设备、粪便清理设备等。
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杀死病原体,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 分离和隔离: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动物分离和隔离制度。
对于有疾病或感染风险的动物,应尽快隔离并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 病死动物处理:养殖场应制定病死动物的处理方法。
病死动物应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4. 饲料和水源的安全:养殖场应保证饲料和水源的质量安全。
饲料和水源可能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5. 动物健康监测:养殖场应建立动物健康监测制度,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疾病控制。
6. 人员卫生管理:养殖场应指导养殖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工作,包括洗手、换衣服、佩戴口罩等。
这有助于防止人员将病原体带入养殖场。
7. 记录和报告:养殖场应建立和维护动物健康档案和卫生记录,记录每只动物的生长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等。
同时,养殖场应及时报告动物疫情,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以上只是通常的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实际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制度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2)一、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参观猪场,必要时须经场长许可。
任何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必须洗澡和更换生产区的工作服、工作鞋,个人衣物必须全部放在生产区以外,并遵守场内一切防疫制度。
二、猪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猪场食堂不准外购猪肉及其制品。
生产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畜产品或其他物品,凡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只和其他动物疫病,配种人员不得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三、生产区外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运送饲料和物品的车辆必须固定专车,并只能停放在生产区外,司机不能养猪和进入其他猪场。
养猪场常用消毒剂及其使用方法1 消毒剂的分类和使用1.1 碘制剂目前碘、碘伏比较常用,生产上使用也比较广泛。
两者的优点是杀菌效果好,对细菌、病毒、原虫、霉菌以及芽孢等的杀灭作用都很强。
缺点是容易见光分解,所用产品需要避光保存。
猪场常用碘制剂对皮肤、伤口消毒,或者用于洗手消毒,另外也可以用作对圈舍空栏、车辆、用具等的消毒。
1.2 醛制剂类甲醛与戊二醛比较常用。
戊二醛气味淡,甲醛比较刺激,但甲醛杀菌效果、渗透能力比较强,甲醛对细菌、病毒甚至芽孢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鉴于戊二醛味淡、甲醛味刺激的特点,甲醛多用于浸泡和熏蒸,戊二醛多用于环境、带猪体表消毒。
1.3 卤素类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比较常见,优点是杀灭作用较强,对细菌、病毒、芽孢都有效;缺点是刺激性太强,且易挥发,常用于饮水消毒。
1.4 季铵盐有单链和双链两种。
单链无刺鼻味、性温和、安全性较高、低腐蚀性,对细菌、病毒皆有效。
双链具有单链的一系列优点,且杀菌效果比单链强。
无论是单链还是双链,渗透力差是两者的共同缺点。
生产中常用于人员洗手,带猪消毒,圈舍栏、车辆、料槽以及用具等的消毒。
1.5 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与臭氧比较常用。
过氧乙酸的杀菌能力最强,同时也被广泛使用。
这三种消毒剂对细菌、病毒、霉菌以及芽孢等都有杀灭效果,但有刺激性酸味,会引起猪打喷嚏,且易挥发,对栏舍有一定的腐蚀性。
此类消毒剂常用浸泡、喷洒、涂抹等方式进行消毒,避免了刺激的缺点。
1.6 碱类碱类的特点是廉价、渗透能力强,并且稳定,因此常用;除此之外,还具有膨胀、去污作用。
常用的有烧碱、生石灰。
碱类可以快速渗入畜禽有机物,从而杀灭细菌、病毒、虫卵。
缺点是有腐蚀性,如烧碱不能用于带猪消毒,需空栏使用,且在进猪前尤应注意清洗圈舍,避免灼伤猪蹄及皮肤。
1.7 石炭酸 (酚)类优点是价廉、渗透力强,缺点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较弱,对霉菌、细菌尚可,对病毒、芽孢的作用就差一些。
该类消毒剂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常用于外环境,如猪场大门口、排污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