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消毒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但因生态环境和动物疫病的逐渐严峻,畜禽养殖场消毒工作愈显重要。
养殖场作为动物居住、生产、繁殖的场所,必须保证环境的卫生与消毒。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是养殖业的基础,下面对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进行讲述。
一、畜禽养殖场消毒目的消毒目的是为了保护家禽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环境污染和防止疫源传播。
养殖场消毒主要是针对环境和设施等物体进行杀灭病菌的过程,达到杀菌、消毒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二、畜禽养殖场消毒程序1.清洗清洗是消毒的前提,把牛舍、鸡舍等场所内的污迹、污渍、已经积淀在食槽、马桶、墙上等表面的有机物清除掉,是做好消毒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消毒工作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
2.消毒消毒根据需要可采取化学灭菌、物理灭菌等方法:(1)化学灭菌常用的消毒剂有高锰酸钾、烧碱、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杀灭红高粱瘟、禽霍乱等细菌,但消毒时间较长,不能与食用饲料、肥料等物混合使用。
烧碱在高浓度条件下可杀灭许多病菌,但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对动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少,但使用需要注意浓度、时间和温度等条件。
过氧乙酸具有杀菌效果快、作用广、安全可靠的特点,是非常理想的一种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不易引起耐药性。
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可以进行“无死角”消毒,可以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2)物理灭菌物理消毒法是指采用不同的物理要素,如高温、高压、辐射、空气干燥、紫外线等技术来达到杀灭病菌的效果。
物理消毒法的优点是不会引起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效果持久,但其消毒时间会稍长。
三、畜禽养殖场消毒时间消毒的时间需要区别不同的消毒物质和消毒的场所的具体情况,以实际需要为准。
1. 对于空气式消毒,一般不少于1小时。
2. 对于实物垫席、管道、墙壁等的表面消毒,消毒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3. 对于器械的消毒,根据不同器械消毒剂的规定时间进行处理。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养殖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畜禽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一、入场消毒
养殖场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池宽同大门,长为机动车轮一周半),内放2%氢氧化钠液,每半月更换1次。
大门入口处设消毒室,室内两侧、顶壁设紫外线灯,一切人员皆要在此用漫射紫外线照射5~10分钟,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通过消毒池进入自己的工作区域,严禁相互串舍(圈)。
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物品。
二、畜禽舍环境消毒
畜禽舍除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以外,平时还应做好消毒。
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清扫;第二步用消毒液。
畜舍及运动场应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料槽、水槽干净,每周消毒一次,圈舍内可用过氧乙酸做带畜消毒,0.3%~0.5%做舍内环境和物品的喷洒消毒或加热做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mL)。
三、饲养用具的消毒
饲养用具包括食槽、饮水器、料车、添料锹等,所用饲养用具定期进行消毒。
清扫(清洗)饲养用具如饲槽应及时清理剩料,然后用清水进行清洗。
可分别采用浸泡、喷洒、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
饲养器具用途不同,应选择的不同消毒药,如笼舍消毒可选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而食槽或饮水器一般选用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进行消毒;金属器具也可选用火焰消毒。
四、地面土壤的消毒
地面用2-3%的烧碱消毒,且每周更换一次消毒液。
场区人流物流通道用石灰铺撒消毒,每十天更换一次石灰。
(责任发布:乔六花(实习))。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
度
引言概述:
动物养殖场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则是保障动物养殖场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消毒制度的必要性、消毒方法、消毒频率、无害化处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消毒制度的必要性
1.1 提高动物养殖场卫生水平
1.2 预防动物疾病传播
1.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消毒方法
2.1 物理消毒方法: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
2.2 化学消毒方法:氯消毒、过氧化氢消毒
2.3 生物消毒方法:利用好氧菌、厌氧菌进行消毒
三、消毒频率
3.1 定期消毒:每周对养殖场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3.2 特殊情况下的消毒:如发生疫情或者疾病传播时,需要加大消毒频率
3.3 饲料、水源等容易受污染的地方需要增加消毒频率
四、无害化处理
4.1 废弃消毒剂的处理: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经过处理后无害化排放
4.2 废弃消毒物品的处理:如消毒布、器具等,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4.3 废弃动物尸体的处理:采取专业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防止传染病传播
五、监督管理
5.1 定期检查消毒情况:由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养殖场的消毒情况
5.2 强化培训: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水平
5.3 加强宣传教育:向养殖场主、工作人员宣传消毒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消毒意识
综上所述,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对于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惟独做好消毒工作,才干保障动物健康,生产出安全的畜产品,维护农业生产秩序。
希翼相关部门和养殖场主能够重视消毒工作,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
夏季高温季节是消毒灭源的最佳时期,科学规范的消毒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和杀灭病原体的重要措施,对防止动物疫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消毒的步骤正常的消毒分三步,清、冲、喷。
如果是空舍消毒还需要增加熏、空两个环节。
1、清:清是指清理,病原生存需要环境,细菌需要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而病毒则必须依附在活细胞上才能生存,清理是把病原生存所依附的物质清理出去,病原也就一起清理出了畜舍。
如果不清理就消毒,会出现三个后果,一是因消毒药物剂量不足使消毒不彻底,二是增加消毒费用,三是增加舍内湿度。
2、冲:是冲洗,是把清理剩下的脏物用水冲洗干净。
3、喷:就是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喷雾或喷洒消毒。
喷雾消毒是养殖场使用最多的一种,多用于空气、地面、墙壁、笼具等消毒,消毒面积大,速度快,消毒范围广。
喷洒消毒使用药量更大,速度更快,但不适用于消毒频繁而且需要控制湿度的产房或保育舍使用。
4、熏:熏蒸消毒,一般是使用甲醛和高镒酸钾混合后,释放出甲醛气体,起到消毒作用。
这种方法用于其它消毒方式难以消毒的缝隙、空气等,是其它消毒方式的有效补充。
5、空:就是消毒后畜舍能空闲一段时间,使经历过清、冲、消、熏的病原,处于一个非常不适应的环境中,会很快死亡。
同时使畜舍变干燥,有利于畜禽饲养。
二、消毒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且所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有合格证明,并处于有效期内。
2、消毒时间。
主要是病原体与消毒药接触的有效时间。
因为病原体往往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或中间,消毒药与病原接触需要先渗透,而渗透则需要时间,有时时间会很长。
时间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3、消毒剂要与病原接触。
消毒药喷不到的地方的病原不会被杀死。
如地面有很厚的一层粪,消毒药只能将最上面的病原杀死,而在粪便深层的病原却不会被杀死,因此消毒前,要先进行清扫和冲洗。
4、消毒需要足够的剂量,一般是每公斤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氯胭酸钠粉、复合亚氯酸钠溶液)的消毒面积可达100o平方米。
牧场消毒计划书1. 背景和目的随着牧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牧场消毒变得愈发重要。
牧场消毒的目的是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牲畜的健康水平,并保障牧场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全面的牧场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频率、方法,确保牧场的卫生和畜禽的健康水平。
2. 牧场消毒计划2.1 消毒频率牧场的消毒频率应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确定: - 饲养动物的数量 - 牲畜舍的类型和大小 - 季节和气候条件 - 畜禽的健康状况基本上,牧场一般应每个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
在特殊情况下,如疫情爆发或传染病出现,消毒频率应相应增加。
2.2 消毒方法牧场消毒可采用以下常见方法之一:2.2.1 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是利用物理因素来杀灭病原体,包括: - 高温消毒:使用蒸汽或高温气体,确保牲畜舍内的温度能达到杀灭病原体的要求; - 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破坏病原体的DNA结构,阻断繁殖。
2.2.2 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病原体,常见的消毒剂有: - 漂白粉:在合适的浓度下使用漂白粉喷洒或浸泡消毒; - 消毒液:使用含有效氯或碘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浸泡。
2.2.3 生物消毒法生物消毒法是利用生物制剂来杀灭病原体,例如使用益生菌,在牲畜舍内喷洒益生菌溶液来控制病原体的繁殖。
2.3 消毒程序消毒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洁:在消毒之前,首先对牲畜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清除污物和垃圾; 2. 准备消毒液:根据所使用的消毒方法,准备适当的消毒液; 3. 喷洒或浸泡:使用喷洒设备或浸泡牲畜舍,确保消毒液能充分覆盖每一个角落; 4. 等待时间:根据消毒液的说明,等待足够的时间让消毒液发挥作用;5. 冲洗:使用清水对牲畜舍进行彻底冲洗,确保将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6. 通风干燥:打开门窗,确保牲畜舍内通风良好并彻底干燥。
3. 消毒记录和评估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牧场应建立完整的消毒记录和评估体系。
畜禽圈舍如何正确消毒?
随着气温的上升,湿度加大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因此,搞好畜禽圈舍及四周环境卫生的清理及彻底的消毒十分必要,倘若养殖场所场管理失当,消毒不彻底,很容易引起各种疫病的发生。
为此,养殖场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情况,及时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通常采用清扫和冲洗与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相结合。
常用的消毒方式与方法:首先,彻底清扫粪尿、垃圾、泥土、污物,堆积发酵或者焚烧。
然后用1%-2%氢氧化钠,或1%-2%甲醛以及其他常规消毒溶液喷洒周围环境,保持4小时以上。
一、全进全出畜舍消毒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养殖场所,在引进畜前,必须先将畜舍空栏一周以上,然后按以下程序进行彻底消毒:
1.清除畜舍内的粪尿和垫料等;
2.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顶棚、墙壁、门窗、地面以及一切设施,直至洗涤液清澈透明为止。
水洗干燥后,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2-24小时。
再用1:300消毒灵或2%烧碱消毒一次,24小时后用净水冲去残药,以免毒害畜群。
二.带畜消毒
带畜消毒:常用0.1%新洁尔灭2%-3%过氧乙酸进行带畜喷雾,喷雾粒子要求50-10微米,辐射1-2米。
三.饲养用具消毒
饲槽、水槽等饲养用具可用3%-5%的来苏儿或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金属用具和橡胶用品不可用过氧乙酸消毒。
可再使用的垫料用复合酚浸泡两小时再彻底清洗,然后风干。
若有太阳,可在阳光下曝晒3-4天。
畜禽养殖消毒方法
一、饲养场
1、饲养圈舍内:每周消毒一次,未圈动物的情况下可使用效果显著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2-4%火碱,带畜消毒时,选择碘类、氯制剂、过氧化物类等刺激性较小的药物,用量:每立方米80—120毫升,一般使用喷雾的方法,同时还应考虑影响药物和消毒效果的因素,在喷雾时要注意舍内各处的均匀。
2、场内大环境:每两周消毒一次,一般用喷洒消毒,选择药物为广谱消毒药,用量:每平方米80—100毫升。
也可用火焰消毒。
3、消毒池:每三天更换一次消毒液(发病期间每天一次),对车辆消毒要求车轮在药液中能够转两圈,有一定深度。
目前多用火碱消毒,也可用氯制剂,但不宜使用药效产生慢或药效维持时间短的药物,如复合酚酞和碘制剂。
4、场内动物的粪便及杂物应在与动物圈舍较远的地点堆积、泥封、发酵消毒。
夏季一个月时间,冬季两个月时间。
二、疫区、疫点
疫区是疫情发生地点周围的一定区域,主要应在附近各类道路路口设立消毒站,对过往的运输工具及可能污染的场地进行消毒。
疫点是发生疫情的畜牧场、户、养殖小区、村庄等。
1、疫区消毒:消毒运输工具,要选择腐蚀性小的药物喷雾消毒,喷雾的雾滴一般为120微米,消毒用量每立方米大于120毫升。
2、疫点消毒:分为紧急防疫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种。
(1)、紧急防疫消毒:是在疫情发生后至解除封锁前或在疫情稳定一段时间内采取的防疫消毒措施。
在发病的动物内一般采用喷雾的方法(舍内有动物),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碘类、过氧化物等,一周内每日两次,以后每日一次。
在无动物的舍内,可先用消毒液普遍喷洒一次,然后彻底把舍内各种污物清理干净,根据情况选择消毒药物进行喷雾、喷洒消毒。
对动物舍外的场区重点要消毒各种道路和可能污染的场地,可使用强碱类药物进行喷洒消毒。
每日1—2次,疫点内的动物粪便、污物、统一进行堆积、泥封、发酵处理。
(2)、终末消毒:在解除封锁前全场(户、小区)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在消毒前要将动物舍、道路、场区各个地方的粪便、杂物及污物等全部清理出来堆积,然后进行2—3次的消毒。
消毒方法基本与紧急防疫消毒相同。
消毒是解除封锁的条件之一,主要看疫点内疫情是否已经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