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象征主义
- 格式:pdf
- 大小:952.05 KB
- 文档页数:2
作者: 杨劼
作者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广东东莞523808
出版物刊名: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页码: 146-149页
主题词: 劳伦斯;爱;和谐;启示;象征主义
摘要:本文透过人类文明史的进程框架,从“水”与“船”两个意象象征切入,以象征话语对爱的主题展开分析。
通过两对恋人死与生的象征,劳伦斯倡导用爱维系宇宙的整体和谐。
人类只有在与自我、与别人、与自然等宇宙的关系维度上去建立一种关联与和谐;以联系反动割裂、以活力反动机械、以本能反动理性,从而抗争时代的危机。
由此,小说体现了劳伦斯的历史责任感和乌托邦精神,并具有当下的启示意义。
劳伦斯小说《虹》中自然意象的现代主义象征
丁金淑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13)010
【摘要】劳伦斯在其小说《虹》中大量运用自然意象和象征语言,有力地突出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以虹、光明与黑暗、马和月亮等主要自然意象为例,分析了它们的象征内涵,探讨了《虹》的现代主义象征手法.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丁金淑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 21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浅谈劳伦斯小说《虹》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J], 王春燕
2.劳伦斯小说创作艺术中的现代主义象征手法简论--劳伦斯小说创作艺术研究系列之一 [J], 杨雄琨
3.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评劳伦斯小说《虹》的艺术特点 [J], 黄以斌
4.劳伦斯小说《虹》中自然意象的现代主义象征 [J], 丁金淑
5.劳伦斯小说《虹》的象征内涵 [J], 夏尚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总第268期2014年2月(上)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268February 2014(A)摘要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当代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在其作品《潜水鸟》中,劳伦斯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统一结构。
小说以潜水鸟作为以皮盖特为代表的梅提斯人的象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身处边缘的弱势群体或少数民族的生存问题。
关键词潜水鸟象征主义皮盖特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Loons"//Ning Juanqin Abstract Margaret Laurence is a famous modern Canadian writ-er.In her short story "The Loons",she portrays the characters and stresses the theme by means of symbolism,namely the paral-lel of the loons and Piquette,who represents an ethnic group —Metis.With the loons as the symbol,the story shows that Metis can not find their position in this white-dominating society.Key words The Loons;symbolism;Piquette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当代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从小就开始尝试写作,婚后曾随当工程师的丈夫去非洲工作和生活。
在非洲,她不仅亲眼目睹,而且亲身体会到了非洲人民生活的艰辛。
由于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对非洲人民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忧虑,她开始思考加拿大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劳伦斯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与诗人,他一生著作颇丰。
在他所创作的大量作品中,象征主义描写占据了相当的篇幅。
在劳伦斯广受人们关注和争议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其象征主义的描写手法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该作品情节被淡化,但寓意却由此显得尤为深刻,读者需要细细咀嚼,方能得到那耐人寻味的感觉,才能感到作品中那含蓄隽永之美,同时也为那象征主义手法的娴熟运用而惊叹不已。
劳伦斯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创造了《儿子与情人》这部半自传体的优秀小说,揭示了人性与文明的尖锐冲突,以及恋子情结和恋母情结给个人成长所造成的伤害。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许多意象,借此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司图亚特在《D ·H ·劳伦斯至关重要的艺术:想象和表达》一书中指出:“这部小说是艺术的成功。
小说中新兴的现代主义意识和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穿插在一起。
劳伦斯的见解就建立在由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语言所补充的现实主义底图上。
这些语言形式加深了‘经验’这一意象,并加强了主题思想。
”[1](P50)因此,可以说象征主义是使这部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花是劳伦斯作品中永恒的描写对象。
在《儿子与情人》中更是屡见不鲜,正如斯皮尔科所讲的那样:“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花是最具‘活力’的,它们存在于整部小说之中。
保罗和他心爱的三个女人,通过她们对花的态度,或者更确切的说,通过她们与花的关系,被一遍又一遍地评价。
”[2](P75)小说中的花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无语的精灵,作者用不同种类的花代表三位不同性格的女性,用花的香气或者表达人物超凡的力量或者诉说着人物的心声。
文中点缀着许多花的意象,其中最重要的是:(1)百合花,它象征大自然超凡的黑色力量和莫瑞尔太太(Mrs.Morel)根深蒂固的恋子情节;(2)白玫瑰,它象征着梅瑞拉姆(Miriam)对保罗(Paul)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3)蓝铃花和蝴蝶花,它们象征着克拉拉(Clara)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她性感的外表和叛逆的性格。
论短篇小说《菊花香》的主题与象征意义作者:徐曼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9期摘要: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简洁明快的抒情风格,生动展现了现代工业社会大背景下,普通人思想与情感的渴望、矛盾与挣扎。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劳伦斯的短篇代表作《菊花香》的小说主题,进一步探讨故事中的典型意象,解读其中的象征意义,尤其是贯穿始终的菊花,色彩鲜明,暗香涌动,如生命的终结,亦如生命的新生。
关键词: 劳伦斯《菊花香》主题象征意义D.H.劳伦斯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
他一生笔耕勤奋,才思敏捷,在短短的44年的生命历程中,共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11部散文和评论集,3部游记,以及中短篇小说集、诗歌集、书信集、戏剧集,等等,不下50部。
对中国读者而言,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他的长篇小说,如《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其最大的特点是想象丰富,观察入微,刻画细腻。
他在作品中抨击英国的工业和教育制度,以及基督教的道德观念,批判现代工业社会对自然的践踏和入侵,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特别是对男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影响。
与此同时,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创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其取材往往是他熟悉的矿区,矿工家庭和矿区的生活场景顺理成章地成为他所关注和描写的对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劳伦斯短篇小说代表作《菊花香》的主题和象征手法的分析,展现其创作艺术上的语言风采,尤其是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意境、深化主题的写作手法。
一、主题的体现短篇小说《菊花香》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
女主人公叫伊丽莎白·贝茨,她的丈夫是一名矿工,除了挖煤,就是酗酒,在酩酊大醉中消磨时光,麻痹自己。
而伊丽莎白整天忙于家务,抚养一双儿女,正身怀六甲,等待着第三个孩子的到来。
丈夫的恶习让她担惊受怕,同时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
故事发生在一个秋日的黄昏到深夜的短短数小时之间。
和往常一样,丈夫下班后迟迟不归,伊丽莎白以为他又去小酒馆买醉,在寻找未果以后,她的心情由无奈、愤怒逐渐转变成不安、焦虑和害怕,最终等来的是躺在担架上冰冷的尸体,矿井塌方,丈夫窒息而死。
《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象征艺术解读作者:杨雄琨来源:《大学教育》2012年第03期D·H·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被世人尊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在他40多年的短暂生涯中,他不仅成名于小说,而且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也颇有成就。
他最推崇的文学形式是长篇小说。
他认为这种文学形式最能充分地展现生活。
他说:“小说是生命之书。
”这句话构成了劳伦斯小说观的基本内容。
[1]他还说:“小说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小说可以帮助我们生活,而别的东西就做不到这一点,反正经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2]要理解生活,要了解劳伦斯,我们就要多读劳伦斯的小说。
他的作品以其非凡的气概和胆识探索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复杂、微妙的关系,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劳伦斯在小说方面的杰出成就使他能跻身于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之列,并被称为“我们时代无与伦比的富于创造性的作家”,[3]成为在英国20世纪小说史上“与乔伊斯双峰并峙的伟大作家”。
[4]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劳伦斯善于运用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来为其小说创作服务。
他以变幻莫测的象征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折射出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幻以及人物潜在的心理意向, 唤醒人的情感的共鸣和生命的原动力,达到挖掘人物深层心理和小说哲理内涵的目的。
因此,在劳伦斯的小说中,这些象征既是作品的灵魂和魅力所在,也是开启劳伦斯思想和智慧的钥匙,[12]尤其是他的小说《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一、性与美——《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主题象征意蕴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多才多艺、最有天赋也最具争议的作家。
面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的困境,有着强烈的人类使命感的作家们都纷纷发挥自己的智慧,为人类寻求自我解救的道路。
他们有的选择过去,有的选择宗教,有的选择仁爱,有的选择暴力,而劳伦斯则选择了性爱。
2009年第1期理论观察N o .1,2009 (总第55期)T heo retic O b servati onSerial N o .55 [收稿日期]2009-01-14[作者简介]刘佰明(1975-),男,黑龙江大庆人。
讲师,主研英语语言研究。
谈《儿子与情人》中象征手法的作用刘佰明(大庆石油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以此揭示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内心深处的各种心理活动,使这部小说成为了劳伦斯的成名作,可以说象征手法是劳伦斯作品的重要艺术特征。
[关键词]劳伦斯;象征手法;儿子与情人 [中图分类号]I 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1-0143-02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一部带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主人公保罗的成长过程为线索,集中描写了他和三个女人即母亲莫瑞尔太太以及女友密里安和克拉拉之间的情感纠葛。
小说通过对不幸婚姻和失败爱情的描写,反映了多重主题:一是保罗与母亲之间的“俄狄浦斯情结”;二是对如何建立两性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的探索,以及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
作品将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与尖锐深刻的社会批判结合起来,确立了劳伦斯作为一个严肃和重要作家的地位。
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充满了象征,这些象征无论是自然界的日月星辰也好,大地中的飞禽走兽也罢,亦或是一张纸,无不寓意深刻。
劳伦斯正是通过这些象征的使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复杂感情和心理状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笔者试通过对百合花、日落、月光、死鸟和纸片等几种象征事物的解读,来阐明象征手法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一、百合花在这部小说中百合花主要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在第一部第一章;第二次出现在第二部第十一章。
两次出现的地点相同,即莫瑞尔家的花园,但是时间不同,受其影响的人物也不同,首先是莫瑞尔太太,然后是她的儿子保罗,而且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浅析劳伦斯小说《虹》的叙事艺术
浅析劳伦斯小说《虹》的叙事艺术
◎梁承玉
【摘要】摘要《虹》是劳伦斯最成功的社会批判小说之一,也是他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
本文通过叙事视角和象征主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虹》独具特色的审美品格和叙事艺术。
【期刊名称】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卷),期】2010(000)010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虹》叙事视角象征主义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最富有魅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因其独特而深远的内涵吸引无数读者对其进行各种角度的解读,并且对20世纪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给世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长篇小说《虹》于1915年问世,被公认为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小说以家族史的方式展开,主要讲述了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英国一个小镇上汤姆·布郎文一家三代人的爱情和婚姻故事,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探索反映了现代人的困惑、苦闷和憧憬,表达了人们打破束缚、进入更广阔世界的愿望。
这部作品既被看作是劳伦斯对现代文明的严厉批评,同时又是对社会进步和革新的展望。
但是小说在出版后不久遭到强烈的抨击,因为“有伤风化”而被查禁。
本文对《虹》的叙事艺术加以研究分析,以其灵活多变的视角和象征性的叙事手法,体现出了作品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和叙事艺术。
一、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
1《潜水鸟》产生的背景及作品评析玛格丽特·劳伦斯(1926———1987)是加拿大的一代文学“教母”,一生著作颇丰。
她从7岁时就开始尝试写作,其早期作品如《约旦河此岸》、《先知的驼铃》等,反映了她在索马里和加纳的生活。
她亲眼目睹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非洲人民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对非洲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和兴趣。
《约旦河此岸》发表之后的近20年中,玛格特·劳伦斯的写作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1969年她在《加拿大文学》上撰文说:在《石头天使》以前的作品中,包括对非洲文学的评论,她最关心的是人类的自由,而自从《石头天使》问世以来,她发现自己的创作重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为人类的生存”。
而草原小镇的成长经历对她产生了终生的影响,她以自己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加拿大曼尼托巴草原小镇尼帕瓦为原型,精心虚构了西部草原小镇马纳瓦卡,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马纳瓦卡”系列的4部长篇小说和1部短篇小说集。
这些著作都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写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深刻地探讨了加拿大民众的求生主题。
作品中,鲜明的时代感、人物的真实感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些作品奠定了她在加拿大现代文学中的崇高地位,并为她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潜水鸟》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
《潜水鸟》(The Loons )一文入选张汉熙编写的《高级英语》教材,在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文章无论从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欣赏方面都有极高的学习价值。
该文以十九世纪末梅蒂斯人反对联邦政府接管他们居住的红河地区,为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争取生存权利举行起义,但很快被镇压,并因此受到社会的歧视为背景,讲述了印第安女孩皮格特迷茫、寻觅、无奈、幻灭和死亡的短暂一生,反映了梅蒂斯人如同濒临灭绝的潜水鸟一样悲惨的命运。
小说以潜水鸟为标题,取其象征意义。
潜水鸟从钻石湖消亡,似乎象征着人类现代文明对于自然生态的野蛮破坏,也预示着女主人公皮格特悲惨的结局。
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评劳伦斯小说《虹》的
艺术特点
黄以斌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5)002
【摘要】劳伦斯的长篇小说<虹>中的彩虹象征着主人公布兰文一家三代女人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从总体上看,就是不断求索、发展的人类的象征.她们和她们家人的不同的归宿,也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类生存状况的写照.劳伦斯善于在现实主义的框架内,容纳超越现实主义的各种丰富的象征含义,以表达难以直接言传的深刻精神体验和复杂的心理情绪、意念,保证了小说具有心理学意义上的深度,从而达到现实主义和完美主义的完美结合.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黄以斌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英语教育中心,广东广州,5108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74
【相关文献】
1.建立人间的彩虹--评劳伦斯的小说《虹》 [J], 韩征顺
2.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平衡艺术--兼评劳伦斯的《虹》与《恋爱中的女人》 [J], 王晨
3.生态和谐之虹——论劳伦斯小说《虹》中的生态和谐思想 [J], 席战强
4.架起生命的彩虹--评劳伦斯小说《虹》 [J], 刘际华
5.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论劳伦斯《虹》的艺术特色 [J], 漆以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说《虹》的艺术特色
(1)作品简介
①长篇小说《虹》是劳伦斯的代表作,它与《恋爱中的女人》一起,体现了作者创作的最高成就。
小说通过布兰文一家三代的精神发展轨迹,揭示了人物内在的复杂心理,表达了作者所认为的现代文明给两X关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及畸形的婚姻对人的创造力的戕害。
②《虹》的最初几页,隐含着一个“失乐园”的神话原型,它为整部小说情节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当人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满足于有限的生存环境时,也就预示了他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将被打破。
(2)艺术特色
①《虹》在艺术上体现了劳伦斯的典型风格。
《虹》的结构、布局、叙述方式都带有明显的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但与传统的“家世小说”相比,它又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状况,揭示人物内在的复杂心理:这一切都显示了20世纪初西方小说艺术的表现重心由“外”向“内”转化的总体趋势。
②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
劳伦斯善于在现实主义的框架内,容纳超越现实主义的各种丰富的象征含义,以表达难以直接言传的深刻精神体验和复杂的心理情绪、意念,从而保证了小说具有心理学意义上的深度。
如从整体上来看,布兰文家族的三代人,从总体上看,就是不断求索、发展的人类的象征;他们不同的归宿,也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类生存状况的写照。
在小说中还有大量直接
运用象征手法的例子。
③劳伦斯对景物的描写往往使寻常的自然景观变得栩栩如生,具有灵性,与人的心灵感受息息相通。
对自然界的光与影、声与形的诗意描绘,与人物深切的内心体验浑然一体,充分显示了劳伦斯的文学成就。
2012年O7月 第l8卷第4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Ju1
.2012
V01.18 No.4 oum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从文化异化看劳伦斯富有象征意蕴的创作 张苏扬 (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要)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文学创作内涵深邃,表意含蓄,充满象征性意蕴。她经常运用这种蕴意悠长 的象征手法的刻画和描绘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并化现象,在平凡叙事中揭示令人深思的种种社 会问题。所以,劳伦斯的小说具有“旨隐意藏”的蕴蓄之美。 [关键词)短篇小说;象征艺术;文化异化;内涵深邃;蕴意悠长 (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2)04—0022—02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被誉为加拿大文坛第 一夫人(T_he first lady of Canadian literature)。由于文化差异, 加拿大人在从事象征意蕴创作时经常采用一些对中国人来 说相对陌生的比喻。大多数年轻读者在阅读该部作品时,面 临表意含蓄、内涵深邃的文化障碍显得茫然。只能从字表的 意义层面去阅读,不能通过字里行间从社会和文化层面去理 解其中深邃的象征意蕴。因而,在文学欣赏上收效甚微。本 文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出发,旨在解读玛格丽特文学创作手 法、创作主题和《潜水鸟》的象征性描写,以提高年轻读者的 文学鉴赏能力。 一、用文笔洗练优美的玛格丽特・劳伦斯 1.玛格丽特的生平与创作 玛格丽特・劳伦斯(Margaret Laurence,1926—1987)是二 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加拿大文学复兴时期举足轻重的作家之 一。她一生著作颇丰,在她所有短篇小说创作中,象征主义 描写占据了主要位置,并体现了她本人的创作个性。这种个 性既不排斥传统又博采众长于现代。劳伦斯在创作中既广 泛寻求事物、观念和心理情绪的对等,又巧妙运用传统象征、 自然环境象征、文化象征、人物象征、潜意识象征等各种类型 的象征构建了她本人独有的象征艺术天地。她的象征创作 不仅富于个性,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美学和欣赏价值。 2.马纳瓦卡文学的创作主题 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小说创作上的主要成就在于她对加 拿大西部生活进行描述的短篇小说,后来被合编为五部作品 ——马纳瓦卡小说系列。正是马纳瓦卡小说奠定了劳伦斯 在加拿大现代文学中的崇高地位,也为她在世界文坛赢得了 声誉。马纳瓦卡是作者以印第安语虚构的加拿大西部的一 (作者简介]张苏扬,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师。 ・22・ 个小镇,它实际上是作者度过童年的某个西部小镇的缩影。 在以虚构的小镇为题材的系列作品中,劳伦斯反映了处于经 济、民族等种种现实矛盾之中加拿大人的日常生活,并通过 象征手法从各个角度诠释了文化异化问题。作者所塑造的 主人公都是妇女,他们大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生活的道 路上艰难地奋斗着,为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利而以不同的 方式奋斗着。 作为一位小说家,劳伦斯主要关心人物形象的刻画,而 且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塑造了一位倔强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 女性形象展现加拿大社会生活的现状。跟其他人不同的是, 她所采取的是一种新的女性的写作方式,并以此来挑战以男 人视角为中心的文学传统。她关注的是一种女性独有的发 自灵魂深处的生命体验,一种历尽社会变化而曲折多变一脉 相承的女性情感方式和文化心理。在她的作品中,读者所看 到的女性形象仿佛都生活在我们身边,因而令人倍感亲切。 正是对些普普通通的女性的精神探索中,读者感到的是令人 感叹的勇气和韧性,甚至是另一种形式的“英雄主义”,一种 虽然历经生活的磨砺却不放弃追求的可贵精神。 二、《潜水鸟》富于象征意义的创作 (一)题目的象征性意蕴 潜水鸟是加拿大国鸟,是生活在水边的自然精灵,有自 己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美好的大自然赋予了它们一 切。作者以此为题有着深邃的内涵意义。这种鸟以水中的 鱼为食,从古至今一直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存在着,恶劣的生 存环境并没有使他们屈服。相反,它们适应了自然,嘲笑自 然对它们的无能,以一种高傲而快乐的姿态傲然于世。然而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开发直接威胁到 了其他自然界生灵的生存环境,它们曾经拥有的栖息地遭到 破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潜水鸟的生存环境也同样受到的 威胁,在加拿大成了濒临灭绝的生物 与此相对应的是,生活在加拿大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 和潜水鸟的生存环境竟然如此的相似。据史料记载,“印第 安人和因纽特人很早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发展了独特的 原生态文化。他们主要分布在安大略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主要以狩猎、捕海豹、捕鱼为生。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森林、 草原、河流和动物是他们生存的基本环境。他们所有的一切 都依赖于大自然。”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崇敬自然, 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在各 种环境中进行着生存竞争,生活环境的恶劣并没有使那些土 著居民尚失生活的信念,他们一辈一辈辛勤的耕耘,依靠自 然又嘲笑自然,依靠自然给予他们生活的全部,嘲笑自然相 对于他们屹立于世的无能。然而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 初移民宣传使很多欧洲人移入加拿大,在政治与经济上对加 拿大本土展开了入侵,给加拿大土著居民带来的不是经济上 更大的繁荣,而是使他们的生活从此走上深渊的开始。作者 通过潜水鸟那悲伤凄凉、如泣如诉的呜叫影射了印第安人那 绝望的呐喊。这种呜叫声似乎象征着大自然遭受人类文明 破坏而唱出的挽歌。同时作者也通过对潜水鸟的栖息环境 的描写来寓意梅蒂人的生活状况和现实处境,以及他们对白 人所谓的文明给他们带来的厄运和无力的反抗。 在小说的结尾,潜水鸟终究不敌人类文明的入侵,失去 了自己的家园。“也许它们已远走高飞,在遥远的地方找到 一个栖身之地;也许它们寻不到那样的地方,自生自灭了。” 身为印第安人的皮格特,她的命运与潜水鸟的命运何其相 似。她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断地寻求主流社会的认同,寻 找自己心灵的归属,寻找一个没有歧视、充满爱和温暖的精 神家园。但是,当皮格特意识到她无法摆脱自身的文化烙 印,无法改变自己,她所代表的梅蒂族永远处于主流文化的 边缘,她义元反顾地选择了死,以死向人间的不平进行抗争。 (二)行为与语言的象征意义 《潜水鸟》中没有直接的对皮格特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 而是通过她的行为和语言反映了这位梅蒂族姑娘的内心世 界。当作者一家带着皮格特到了度假别墅,皮格特“坐在秋 千上慢慢地荡来荡去。她那张皮肤粗糙的大脸盘上没有流 露出任何表情,神情显得那么茫然。既好象她的灵魂离开了 躯体,又好象她的思绪飞向了遥远的地方。”这段描述象征了 印第安人在白人的文明面前的真实反映。他们不知道是该 接受还是拒绝。因此,皮格特压抑了自己对这种美好事物的 渴望。几年之后,当作者与皮格特邂逅相遇时,皮格特变化 让读者:敖识到了皮格特的内心世界的样子。两人一见面,皮 格特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以前她的脸呆板,没有表情,而 现在却带着一种颇似狂欢的活力”,甚至让作者感到窘迫, “我此时真正地看清了她的本来面目。她一下子扯下了假面 具,脸上露出了坚强不屈、敢于挑战一切的神色;眼神里蕴藏 着一种强烈的吓人期盼。”原来,皮格特想通过自身的改变以 及与白人的通婚来改善自己的命运。因此,命运的稍稍转变 使她狂欢,敢于藐视和挑战一切,因为白人小伙子对皮格特 来说象征着白人文明世界,她想以这样的方式步入主流社 会,但她最后还是被小伙子抛弃了,被白人的世界拒之门外。 (三)文简意深,寄托寓意 德国美学家和批评家戈特・霍尔德・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曾说,“文学的创作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 要让人玩索,而且是长期地玩索。”这就是说,文学作品要讲 究含蓄、蕴藉;含蓄是一切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要素。玛格 丽特・劳伦斯是一位语言大师,文简意深,寄托寓意是她的小 顿蕴蓄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潜水鸟》中,劳伦斯的简练文 笔真正体现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简直美不胜收。谢娅 莉在《失去的家园》中指出:“作品的主线是人的命运,而贯穿 小说始终的另一条副线便是鸟的归宿。”。在《潜水鸟》中,劳 伦斯正是沿着这条主线,以象征的手法从侧面反映了在加拿 大多元文化背景下,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歧视和印第安人的贫 困生活,并且阐明了白人文化与印第安文化之问的冲突这一 主题。这篇小说一个值得探究的特色便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通过这种象征手法,作者将她的理性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 揭示了人对生活较为深层的审美情趣、情感境界、人生态度 和思想倾向。小说不但寓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文化与文 化之间的冲突,而且在唱响大自然美的同时还兼顾了人类文 明与生态环境、工业与基础产业、现代社会进步与原始生活 方式的碰撞。 三、结束语 陈本益教授说:“新时期,西方文化、特别是现代哲学文 化被大量引进我国,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新时期文化建设是上世纪初以来中国新文化建设的一 个阶段,新文化建设的过程又是一个文化现代化的进程,现 代化进程是由西方引发和主导的,因此西方现代哲学文化就 从根源上影响着我们的新文化建设事业。”(陈本益:1999)凡 是用心的读者不难看出,劳伦斯的小说通过深沉、含蓄、凝 重、委婉鲜明地表现出了蕴蓄、幽深的文化与艺术风格。劳 伦斯在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时,不是说尽道破,而是 留有余地;在表现自己的见解、观点、认识时,不是裸露无遗, 而是意在言外,寓深邃的道理于不言之中,这就做到了唐代 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通》中所言:“言尽而旨远,辞浅而义 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所以,劳伦斯的小说具有‘旨 隐意藏’的蕴蓄之美。这种深刻的蕴蓄美往往使读者深思与 反省,令人回味无穷,并从中获得艺术的美感享受。因此,劳 伦斯小说的蕴蓄之美是值得肯定和研究的。尤其是当代的 文学作品,有些过于平淡直露,缺乏婉曲之感,增强作品的蕴 蓄之美是必要的,更是紧要的。也只有如此,文学作品的魅 力才会迂回无限,文学作品的馨香也会飘得更辽远、更持久!
浅析劳伦斯《菊花的幽香》中的象征手法
杨纳让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11)004
【摘要】富于想象力的象征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劳伦斯作品中的一个主要表现手法.本文从短篇名作<菊花的幽香>中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入手,分析和探讨劳伦斯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技巧.
【总页数】3页(P57-58,96)
【作者】杨纳让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74
【相关文献】
1.菊花祭--从《菊花的幽香》看劳伦斯作品中工业文明与人性的对立 [J], 肖丽君
2.追寻自然的召唤——浅析劳伦斯《太阳》中的象征手法 [J], 潘婉秋
3.人内心深处之原始之地:人性中怪异又黑暗之角落——劳伦斯《菊花的幽香》的象征和自然主义手法新析 [J], 汪志勤;
4.人内心深处之原始之地:人性中怪异又黑暗之角落——劳伦斯《菊花的幽香》的象征和自然主义手法新析 [J], 汪志勤;
5.从《菊花的幽香》到《寡妇霍罗伊德》——劳伦斯《菊花的幽香》的戏剧改编[J], 田鹰;舒云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卷第2期2002年6月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ou rnal of Sh ijiazhuang T eachers Co llegeV o l.4,N o.2Jun.2002α自然意象在《虹》中的象征作用彭鲁迁(河北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 要〕劳伦斯惯用自然意象作为象征来传情达意,作为自然的代表,它们象征着希望、自由和生命力,与扼杀人性、桎梏自由的工业文明相对峙。
这在小说《虹》中更为突出,劳伦斯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景物与情感相结合,深刻揭示人物心理。
月亮和彩虹是小说的主要意象,多次重复,前后呼应,贯穿始终,对于揭示主题、刻画人物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象征;工业文明;自然;月亮;彩虹〔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188(2002)022******* 劳伦斯作为现代主义作家,很注重心理描写和对象征性语言的运用。
《虹》中,星星、月亮、日出、日落、花朵、树木、雨水、彩虹等都是劳伦斯钟爱的意象,它们作为自然的意象反复出现,与现代化工业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烘托了诗意的氛围;隐晦的描写耐人寻味,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和震撼力。
劳伦斯始终反对以机器为代表的工业文明,主张自由、淳朴,回归自然。
他认为现代文明压抑了人的本性,扼杀了人的灵魂,摧毁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只能将人类引向毁灭。
自然是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是旺盛的生殖力的源泉,是抵挡工业文明入侵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虹》中,自然始终作为现代工业的敌对力量出现,人类只有依靠自然,依赖本性与冲动,才能获救,成就真实的自我。
完美和谐的两性关系就是自然的表现,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唯一途径,所以在劳伦斯眼中才会如此重要。
理解了这几点,再去看《虹》的自然意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小说人物面临重大抉择或内心矛盾斗争时,劳伦斯往往借助景物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在汤姆向莉迪娅求婚的前夕,有这样的描写:“三月的一个傍晚,屋外狂风呼啸,求婚的时刻悄然而至。
文学WEN XUE
2017.03戴
维·赫伯特·劳伦斯给英国文坛带来了巨大
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促使英国现代主义小说时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劳伦斯对传统象征手法进行创新,并将其巧妙地应用于他的小说中,以此影射社会的不平等,求索人性最真实的声音。
他通过探索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折射出人物内心世界最真实的一面。
其小说中的某些意象,看似微不足道,其实暗藏玄机,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分析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象征主义,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其文学创作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
一、象征主义综述
象征手法,类似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就是对比两个不同事物,找寻其内在联系。
文学在不断发展,不同作家或批判家对于象征主义的运用,都有着不同的见解。
例如,柯勒律兹说过:“象征是一个矛盾体,它在一般中体现特殊,在个性中体现普遍,在短暂中体现永恒。
”弗洛伊德认为象征是一种欲求在意识中被放大并最终得到满足的过程。
而荣格对此并
不赞同,他认为,象征是一种直觉的外放表现,其产生的源头是一种最原始的意识,或曰大众意识,而非个人意识。
另外,象征可以用具体实在的事物表现缥缈抽象的内在情感,但它的作用并不止于此。
它可以引导读者从现实走入虚幻,到达内心最渴望的理想世界;褪去现实的皮囊,透过象征搭建的阶梯,一步一步直达灵魂最深处。
象征往往带有明显的暗示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爱德蒙·威尔逊曾说过:“诗人之所以为诗人,是因为找到一种含蓄却能震撼人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语言就是象征语言,它能够将所有虚无缥缈的事物、无法直接说出口的表述化为文字,向读者暗示其中深意。
”许多作者习惯使用象征手法来揭示现实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这样同时还可以凸显出小说的深度。
他们希望远离黑暗的现实社会,到达完美的理想国度。
象征主义可以搭建起客观事物与内在精神之间的桥梁,使两者完美融合。
如此,作家或诗人便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
情感。
而且由于象征意象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作家们可以任凭想象、天马行空,创作出更多新颖独特的佳作。
二、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象征艺术
劳伦斯在传统的象征手法基础上,扩大寓意,并且加入新的引申意义,慢慢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象征表现手法。
《白孔雀》是他的第一部小说,讲述的是一对农村青年男女之间的故事。
白孔雀并不是一种美丽、幸福的象征,白色代表死亡,是一种对生命的否定。
有学者这样评价该意象:“这是一种女性进入男性生活,带来极大摧毁性的力量。
”但这并非该意象的全部含义,从更深层次看,它代表着物质文明对纯洁情感的扼杀。
劳伦斯在此处赋予了白孔雀更多的意义,表现出淳朴的平凡生活与异化的物质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碰撞。
《白袜》是劳伦斯的一部经典之作。
白袜本该是最纯洁的物品,却成为劳伦斯小说中罪恶的源泉。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失去了理性,那么在他眼里所有美好的事物
解析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象征主义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陈钢涛
38
DOI:10.16412/ki.1001-8476.2017.08.017
ywjszxk@
就都会走向相反的极端。
白袜撕开了矛盾的裂口,成为吞噬美好情感的深渊,带给人们无尽的孤独、焦躁、不安与恐惧。
20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正盛。
物质文明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巨大伤痛与灾难,劳伦斯在其作品中总会或多或少地批判这种现象。
以《白袜》为例,小说中一对年轻的夫妻表面看上去恩爱和谐,实则已经产生了隔阂。
他们互相不信任,甚至彼此猜疑;他们不愿意与对方交流,只活在自己猜忌的小世界里。
最终因为一双白袜,两人的矛盾被放大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劳伦斯认为,人类对人性的不信任、抗拒、扭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主情节是极具劳伦斯特色的情节设定,劳伦斯对此类情节非常偏爱,他的许多作品都有这种情节的影子,特别是在作品的结尾处,总能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
虽然劳伦斯在多部作品中应用了非传统的象征艺术,但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菊馨》却采用了传统的象征艺术形式。
小说中有大篇幅的对比描写,体现出自然与工业的矛盾与冲突。
一边是火车呼啸而过,留下滚滚烟雾,天空都被染上了灰蒙的色调。
而另一边,却是一片平和、美好的景象:绿草依依,小马快乐地觅食;蔷薇开得正盛,吸引了一群小鸟前来啄食;小鸡在丛
林中玩耍嬉戏。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工业文明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平静、美好的氛围在渐渐远离人类。
“菊花”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意象,并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矿工与妻子在菊花开放最绚烂的时候结婚,同样在菊花最美时诞下女儿。
此作品中,“菊花”这一意象的含义是明确的,它代表着最纯真美好的人性以及被命运捉弄的凄苦生活。
纵观文坛,许多作家也采用了这种象征表现手法,让主要意象反复出现,并与小说主基调完美融合,加深了小说的主题。
劳伦斯通过最传统的象征形式,将《菊馨》表现得清新脱俗、主题突出而又耐人寻味。
三、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劳伦斯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
他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意象影射人性的美丑与社会的不公。
文字如诗,含蓄而又迷人,其中隐藏的深意更能让读者回味无穷。
劳伦斯不仅是一位敢于求新的小说家,更是一位对生命充满敬意、对人性保持善念、永不放弃希望的艺术家。
尽管有人说他的理想是毫无根据的畅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但作为一位文学创作者,他的文字能够深入精神世界,找寻人性最纯净的模样,并洞悉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用文字唤醒
麻木的灵魂,他便已经成功了。
[1]
如此说来,劳伦斯对文学、对社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说过,创造艺术,就是创造自己。
他倾其一生,对艺术倾注极大的热情,用手中的笔谱写出一首首生命的赞歌,以此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劳伦斯短篇小说的知名度也许不及其长篇小说,但这些短小精练文字艺术的高度、刻画描写的精度、思维的深度,绝不亚于那些大部头名著。
劳伦斯笔下奔跑的是一个个迷茫而偏执、愚蠢而敏感的灵魂。
象征主义在别的作家笔下或许是画龙点睛的精巧描绘,但在劳伦斯笔下却是剖析众生百态的手术刀,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更是一把把短小而尖锐的利刃,刺痛人们日益麻木的神经。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通常带有一定程度的象征色彩,读者必须先了解象征意象的深层含义,才能领悟到小说的真谛,才能透过意象的表面,深入作者的精神空间,去感受那份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
劳伦斯在其作品中运用了独特的象征主义手法,使得作品结构更具层次感,内涵更加深刻,这也最终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无可取代
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杨劼,李芳.论D.H.劳伦斯小说中的象征体验[J].名作欣赏(下半月刊),2005(10).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