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 格式:ppt
- 大小:497.00 KB
- 文档页数:33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纲要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12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 (3)第一节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 (3)第二节对原总体规划及实施的回顾与评价 (3)第三节规划依据、原则、范围与期限 (6)第四节工作技术路线 (7)第五节本次总体规划工作重点 (8)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8)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8)第一节城市性质 (8)第二节城市规模 (9)第四章市区规划 (10)第一节城市发展空间选择 (11)第二节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13)第三节市区空间结构 (16)第四节市区城镇职能及规模 (16)第五节空间管制 (17)第六节远景发展构想 (19)第七节发展时序 (19)第五章中心城总体布局 (20)第一节用地布局结构 (20)第二节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21)第三节城市专项用地规划 (24)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8)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 (31)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3)第九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6)第一节城市形象 (36)第二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7)第十章城市旅游系统规划 (38)第十一章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39)第十二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9)第十三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39)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40)第十五章城市公共政策 (42)第十六章附则 (42)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第1条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1.修编原总体规划是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
山东省根据本省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四大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即可持续战略、城市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科教兴鲁战略;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研究》等。
同时,山东省提出建设“三圈一群”的战略决策。
这些战略与规划将对泰安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3年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县市对其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泰安市政府也于2004年初作出工作部署,要求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调整完善方案泰安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规划调整完善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目的与意义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指导思想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调整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调整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工作任务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现行规划实施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区域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土地利用现状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规划实施情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规划实施评估结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规划调整完善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发展总体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土地利用战略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规划调整完善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调整完善前后主要指标比较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与结构调整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土地利用总体格局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规划空间管控优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划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土地功能分区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土地功能分区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完善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发展目标与方向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规模调整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两规合一”调整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安排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土地利用重点项目安排错误!未指定书签。
泰安是中国山东省中部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6个县市区。
泰安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全年平均气温13℃,平均日照2627小时,平均降水量697毫米。
泰安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20.30%,林木蓄积量为525.00万立方米。
已建成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各3个。
泰山植被丰富,树木郁葱,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泰山现有兽类近20种,鸟类150余种,昆虫873种,鱼类也较多,泰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条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776183.41公顷,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1.农用地540859.96公顷,占总面积的69.7%。
其中:耕地357722.57公顷,占总面积的46.1%;园地60204.36公顷,占总面积的7.8%;林地79606.51公顷,占总面积的10.2%;水面43325.52公顷,占总面积的5.6% ;2.建设用地124991.20公顷,占总面积的16.1%。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520.47公顷,占总面积的11.3%;交通用地23619.32公顷,占总面积的3.0%;水利设施用地14451.41公顷,占总面积的1.8%。
3.未利用地110332.25公顷,占总面积的14.2%。
其中:山丘荒草地61278.08公颂,占55.5%;沙地343.34公顷,占0.3%;裸岩石砾地2527.56公顷,占2.3%;田坎35739.25公顷,占32.4%;滩涂4586.00公顷,占4.2%;苇地2279.44公顷,占2.1%;其他未利用土地(村外取土坑、取土场)755.81公顷,占0.7%。
泰安市规划局公文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稿)泰安是中国山东省中部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6个县市区。
泰安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全年平均气温13℃,平均日照2627小时,平均降水量697毫米。
泰安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20.30%,林木蓄积量为525.00万立方米。
已建成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各3个。
泰山植被丰富,树木郁葱,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泰山现有兽类近20种,鸟类150余种,昆虫873种,鱼类也较多,泰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年一2015年)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条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776183.41公顷,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1.农用地540859.96公顷,占总面积的69.7%。
其中:耕地357722.57公顷,占总面积的46.1%;园地60204.36公顷,占总面积的7.8%;林地79606.51公顷,占总面积的10.2%;水面43325.52公顷,占总面积的5.6% ;2.建设用地124991.20公顷,占总面积的16.1%。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520.47公顷,占总面积的11.3%;交通用地23619.32公顷,占总面积的3.0%;水利设施用地14451.41公顷,占总面积的1.8%。
3.未利用地110332.25公顷,占总面积的14.2%。
其中:山丘荒草地61278.08公颂,占55.5%;沙地343.34公顷,占0.3%;裸岩石砾地2527.56公顷,占2.3%;田坎35739.25公顷,占32.4%;滩涂4586.00公顷,占4.2%;苇地2279.44公顷,占2.1%;其他未利用土地(村外取土坑、取土场)755.81公顷,占0.7%。
泰安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打造名山之都作者:07旅本策划背景:泰安城市的发展定位经历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济文化强市、国际旅游名城等。
这些口号,国内其他城市都使用过,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泰安市政府为了创建国际旅游名城,可以说建设旅游项目增多,像方特欢乐大世界、花样年华景区、封禅大典等大项目已经开始运行。
从四处考察看来,有些项目的运营不如预期的好。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城市发展定位不准,过于依赖旅游也而不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
本人自己花时间分别考察了泰安城区内的规划展览馆、古老的基督教堂、宝龙城市广场、泰山啤酒工业园、方特欢乐大世界。
加上对整个杭州市区的城市发展考察,自己看出了许多问题。
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靠建设几个大旅游项目来带动,也不是靠建造多少特色街来促进,而是在于城市整体发展。
最跟本的原因是定位不准确,在泰安市规划目标(2006-2020)里面指出,将泰安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泰山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以现代制造业与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强市,天蓝水碧、山青的宜居最佳宜居城市。
目标里面的定位还是不明确,又想发展旅游还要发展制造业,难道不矛盾吗?制造业是污染最严重的难道以后还要重点发展?为此结合本人所学知识进行下面的战略策划。
城市发展定位:把泰安城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于“名山之都”。
“名山”是指泰山,“之都”寓意泰山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大都市。
因为杭州成都有休闲之都的定位,为什么我们不能定位在某某之都呢?泰山的自然文化资源在国内外是独一无二的,千年的帝王封禅文化,更是赋予了泰山的独一无二,因次有国山的美誉!曾经在2007年两会上曾有提议设立泰山为国山,因为其他原因而不了了之。
所以没有定位为“国山之都”。
这个形象定位应该在全国是首创的!城市发展思路是让泰山吸引的不仅仅是游客更是人才、名流和企业家等。
让名山之都—泰安来留住人,靠城市的整体发展来留住人!城市主要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因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当然旅游业在服务业中是重点产业来发展。
解读未来十年泰安规划刘雯雯泰山晨刊 2011-05-29(1996--2010年)》与新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是什么样的关系?发挥了哪些作用?《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怎样的?规划范围是哪些?泰安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等是如何定位的?中心城区又将怎么布局和发展?...本文关键字:建设用地继承城市性质是一个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市的性质和战略目标就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定位,定位就像一个城市的灵魂,科学的城市定位对于我市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与新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是什么样的关系?发挥了哪些作用?《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怎样的?规划范围是哪些?泰安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等是如何定位的?中心城区又将怎么布局和发展?关键词一:上版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简要回顾新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是上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发展、延续和调整完善。
上版总体规划是我市城市规划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执行总体规划的十多年间,我市经历了城市大发展,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上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全面实施,为新版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城市今后十年,乃至更多年的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上版总体规划明确了泰安的城市性质是“以泰山为依托的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创造了条件;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保护名城,开发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打造“历史文化轴”和“时代发展轴”的创新规划思维,继承和弘扬了优秀历史文化,为市行政中心的整体西迁进行了科学谋划;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超前规划,促成了高速公路的合理选线,保留了高铁新站的布局,进一步拉动了城市西部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市城市发展史上重大区划调整的重要依据。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全市概况泰安市地处鲁中,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雄踞泰安城市北部,这里曾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泰安市现辖两区(泰山区、郊区)、两市(新泰、肥城)、两县(东平、宁阳),面积7765平方公里,人口530万。
主要产业为煤炭、化工、纺织、机械加工、建材、酿造等,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1、区位条件:泰安市位于华北、华东沿海、黄淮海大平原等不同地域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机遇较多。
泰安紧邻省会,与济南市同属鲁中经济区,有利于同全省建立密切的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
2、交通条件:泰安市交通发达,在省内综合运输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
京沪铁路和规划的京沪高速铁路纵穿南北,市域内的泰辛、磁莱铁路与京沪铁路连接成环,铁路网密度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正在建设中的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也从城市西南部经过,104国道、泰莱一级汽车专用线及泰临公路等穿越本市。
3、矿产资源:泰安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现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和稀有贵金属矿等50多个品种,占全省固化矿产储量为50%左右,其中钾盐、自然硫为全省独有。
4、旅游资源:泰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泰山与济南、曲阜共同构成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旅游区。
800里水泊——东平湖,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等尚待开发。
5、城市建设:泰城为泰安市的中心城市,1987年,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形成了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1995年底,城区总人口38.5万人,用地44.3平方公里。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泰安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1981年编制,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泰安市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原有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泰安市城市规划基础资料分析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东经116°02′至117°59′、北纬35°38′至36°28′之间,东西长约176.6公里,南北宽约93.5公里。
泰安市属鲁中经济区。
北以泰山与济南为界,南与济宁市相连,东与莱芜和临沂地区毗邻,西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处于山东省东部大开放和西部大开放的结合部,利于东拓西进,开展经济技术协作联合。
土地总面积77.62万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15公顷,为全省平均的80%,其中可利用土地6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6.6%。
泰安地处鲁中山区的一部分,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兼而有之。
泰安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分布较广的特点,在地域或品种搭配上比较合理。
现已探明的地下金属、非金属和有贵重金属矿藏有煤、铁、铜、钴、金、铝土、石英石、蛇蚊石、石膏、岩盐、钾盐、自然硫、钾长石、石棉、水泥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陶土、耐火粘土等50个品种,占全省固体矿产储量的 50%左右。
其中硫为全省所独有。
泰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的变化,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气候区。
泰安市共有水面3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9%。
其中水库639座,总库容8.2亿立方米;水产养殖面积253平方公里。
东平湖是市内最大、省内第二大淡水湖,为“水泊梁山”的仅存水域,由一级湖和二级湖组成,湖水面积5.6万公顷。
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9.2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13.4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泰安生物资料种类繁多,现有高等植物239科1212种,动物4纲385种,浮游生物35科136种。
此外还有少量珍稀、濒危动物以及一些古树、名木、花卉等。
农作物分属32科91种240个推广品种,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和蔬菜3大类。
王云鹏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代市长王云鹏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8年以来,是泰安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中共泰安市委的领导下,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04.3亿元,年均增长13.1%。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8%、12.4%和16.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1亿元,年均增长2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6.7亿元,年均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563.6亿元、1043.2亿元,年均增长17.8%和17.9%。
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10.8:56.6:32.6调整为9.3:52.2:38.5。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知名品牌培植取得明显成效,八大主导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创新型泰安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3%,提高1.2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9家,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231项,泰安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持续下降,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耕地得到有效保护。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取得积极进展,顺利通过省级预评估。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8%。
长城路片区调研及长城小区项目状况分析一、泰安城市规划重点(一)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在城市西部,沿京福高速公路东侧穿城而过。
在灵山大街西端规划高速铁路客运站场。
(二)岱岳新区岱岳新区以岱岳区行政办公和光彩大市场为开发建设的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搞好生活配套。
(三)国道104国道104泰安绕城两线工程已列入省交通厅改建工程计划。
起点为济南泰安交界处的界首,终点为岱岳区满庄镇,路线全长28.47公里,经过天平、道朗、夏张、满庄四个乡镇办事处,26个自然村。
这个项目全路段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
(四)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建设以向南发展为主、重点建设南部新城;东、西依托泰山、岱岳两区适度发展;严禁跨越环山路向北发展。
对西北的天平湖、西南的金牛山、东南的泮河—徂徕山、东北的碧霞湖和南部的龙泉湖五片生态板块进行严格控制。
————以上摘自《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五)长城路北段将打造泰城景观大道长城路是《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干道之一,是连接城区与南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要通道,也是泰安展示现代化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
长城路北段地处时代发展线以西,北起东岳大街、南至京沪铁路,全长1.3公里,是重要的交通动脉,是城市的西大门,更是泰安面貌的一张重要名片。
为把长城路建设成为高标准的景观大道,市政府制定了一个长城路远期景观规划。
在市政府已批准的《泰安市长城路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泰安市长城路景观规划》,长城路两侧将建设成为集商业、金融、高档酒店和住宅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并使之成为泰城新的城市景观带。
二、泰安住宅市场片区分析泰安住宅市场分布带有很强的城市空间(东西狭长)发展特点,大致可分为四大片区、九板块。
四大片区和九大板块为:北部环山、近山区:东岳大街(包括东岳大街两侧)向北至环山路,西到体育场附近,东到白马石。
主要包括市政府板块、天外村—红门板块、东部板块。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奖年份:2000所获奖项:二等奖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泰安市规划局泰安北依济南,南临曲阜。
境内有五岳之首的泰山和碧波万倾的东平湖。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
泰安现辖两市、两县、两区,市域总面积7765平方公里,人口530万。
1995年底市区建成区面积44.3平方公里,人口38.5万。
规划期限:近期1996-2000年,远期1996-2010年。
发展目标:将泰安建设成为经济基础雄厚、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舒适、城市个性突出的现代化经济强市。
城市性质: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近期(2000年),规划人口43万,占地48.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2.8平方米;远期(2010年),规划人口55万(包括省庄镇),占地57.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4平方米。
市域城镇体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1995年全市总人口530万人,城市人口158.8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0%;2000年全市总人口545万人,城市人口20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6%;2010年全市总人口580万人,城市人口29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副中心城市——两个县级城市——13个重点城镇——68个一般乡镇的五级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重点集中在高速公路环内,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严禁跨越环山路向北建设。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以“一轴一线,六条绿带”为特色,形成“一个中心,六大组团”,拥抱泰山的“半月形”城市格局。
●一个中心:即由岱庙和火车站为主的旧城中心区和以时代发展线为主的新城中心区构成的中心地区。
包括行政办公中心、商贸金融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文化游乐中心、体育中心等。
●六大组团:即围绕城市中心地区布置的六大功能组团,分别是大河旅游区组团、新火车站组团、西南工业组团、东南综合居住组团、省庄工业组团、高析技术开发区组团。
泰政发〔2004〕71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市区村庄综合改造的意见泰山区、岱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近几年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和居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随着市区的逐步扩大,市区内村庄综合改造工作相对滞后,低档零星插建、违章建设、村民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而且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招商引资环境。
市区村庄综合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增强村民城市意识、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对于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强市建设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积极稳妥地做好市区村庄综合改造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基本原则和要求市区村庄综合改造坚持统一规划、政府组织、市场运作、各方受益的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统筹布局、成片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逐步编制出覆盖城市市区的村庄综合改造规划和每一个小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政府组织”就是各有关方面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依照规划要求,对各个村庄回迁安置量、开发工程量及投入、效益等因素进行全面测算分析,制订出具体的综合改造实施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市场运作”就是通过政策吸引,利用项目招标等市场手段确定开发商,村民回迁工程实际投入的资金,从开发工程收益中予以弥补。
“各方受益”就是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实施村庄综合改造使市、区、街道、村和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城市环境面貌的较大改善,开发商得到一定利润,村集体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的目的。
村庄综合改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今年在泰山区、岱岳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
二、任务分工和实施方法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组织编制泰安市城市市区村庄综合改造规划。
村庄综合改造规划要搞好现有村庄的集中与整合,在此基础上确定综合改造小区的数量、位置和规模,并作出宏观经济效益估算。
泰安市城市规划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编制和修订城市规划以及在泰安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
必须遵守木办法。
第三条泰安市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规划控制区和风景区。
其规划区域分别为:(一)城市市区是指京福高速公路以东、京沪高速公路以北、省庄镇文化路以西、泰山环山路以南的范围;(二)近郊区是指市区东、西、南方向边沿外延2公里的范围(三)工业区是指山口、满庄镇行政区范围;(四)风景区是指泰山凤景名胜区规划范围;(五)规划控制区是指除市区、近郊区、工业区、风景区以外的规划区域,主要包括大津口、黄前、北集坡邱家店、徂徕五个乡慎的行政区和大汶口、省庄、天平等乡镇(办事处)部分行政区以及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规划控制区,应根据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区域范围,由市政府公布。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和《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负责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管理工作。
市计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交通、公安、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委会,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做好规划管理相关的业务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处埋好城与山、古与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城市规划区内的本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区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服从城市规划的义务和监督城市规划实施的权力。
折叠编辑本段规划编制第七条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和修订,报省政府审批。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5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5号泰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复〈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泰政呈〔2023〕1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泰安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黄河下游新型工业基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泰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18.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8.1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52.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93.66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2.24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山城相依,田汶相畔”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保护泰山、东平湖两个生态核心以及徂徕山、莲花山、大汶河等重要生态空间,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和采煤塌陷地等生态修复,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8.11•【文号】国办函〔2017〕80号•【施行日期】2017.08.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8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泰安是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泰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泰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08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泰安与周边城市分工合作,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3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