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称谓史的变迁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在中国古代,爱人之间的称谓礼仪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称谓通常体现了尊重、亲昵和感情深厚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爱人称谓的礼仪:
1. 夫妻之间:
丈夫称妻子为“贤良”、“贤淑”、“娘子”等,表示尊敬和赞美。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相公”、“良人”等,表达对丈夫的敬仰和深情。
2. 恋人之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恋人之间的称谓包括“意中人”、“知己”等,强调心灵的契合。
有时也使用一些亲昵的称呼,如“亲爱的”、“心上人”等。
3. 宴会场合:
在宴会上,夫妻之间常以“相公”、“夫人”相互称呼,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朋友之间也可以用“兄弟”、“姐妹”之类的称呼,表示亲近和情分。
4. 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古代诗歌中常使用一些婉约而含蓄的称谓,如“君子”、“佳人”等,表达深沉的情感。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爱人称谓礼仪注重尊重和亲密,通过称谓表达感情,强调家庭、友谊和爱情的重要性。
这些称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作者:蒋荔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5期[摘要] 社会文化背景是语言演变的推动力,不同的文化有其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方式,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底蕴。
本文依时间顺序,对配偶称谓进行追根溯源,研究配偶称谓其意义随着时代不同而产生的演变及其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配偶称谓;社会文化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作为标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的称谓语当然也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①。
尤其是汉语配偶称谓,它是社会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不仅可用来确定、约束夫妻间的地位和角色,还折射出了社会结构、历史文化变迁的时代风貌。
在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复指与积淀之后,它已成为使用最普遍、内容最丰富、最具情感和变化的语言单位。
一、旧时期的配偶称谓农业宗法社会中,夫妻关系对等级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指称夫与妻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夫”是处在“上”而“贵”的地位的,自然要尊称以示敬畏;而“妻”被定义为“下”而“贱”,只可用荆妻、宗妇等谦称、卑称来规约。
早期的婚姻是为了维持井然的嫡庶秩序和经济生存的工具。
人们重视的仅是家族的扩大与延续,一夫多妻的婚姻模式在我国古代维持了很长时期,这是古代宗法制的本质。
秦汉时期,形态观念正在转变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婚姻制度仍不甚规范,出现了“夫出妻”、“妻弃夫”等现象。
前夫、故妻等表明离异状态的称谓语在一时期尤其是汉代频繁出现。
随着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大融合,儒术的独尊地位被撼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夫妻间少了些严格的封建礼制的束缚,男女地位比较平等。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进一步推行开放政策,并初步确立了“三纲”思想,这使得传统妇女的贞节观限制得以突破,妇女在婚姻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自由。
“妻子”作为称谓语的情况逐渐变多,《新婚别》载:“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唐代对丈夫的称呼《话说唐代对丈夫的称呼》在那繁华热闹的唐代,女子们对自己的夫君可有不少有趣的称呼呢!你瞧,“郎”可是个常见的叫法。
想象一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位娇俏的女子轻启朱唇,唤一声“郎”,那声音婉转悠扬,带着满满的爱意和温柔,仿佛能把人的骨头都叫酥了。
这一声“郎”,简单却又饱含深情,就像是生活中最平凡却又最珍贵的表达。
还有“郎君”呀,比起“郎”来,似乎多了一份敬重。
当女子们端庄地说出“郎君”时,那场景,就如同那盛开的牡丹,华丽而不失优雅。
也许是在一家团圆的时刻,也许是在和友人相聚的场合,这一声“郎君”,让夫君的脸上也不禁泛起幸福的笑容。
“夫君”这个称呼呢,就显得更为正式一些啦。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女子们会用这个称呼来显示对丈夫的尊重。
就好像是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上,妻子轻轻挽着丈夫的手臂,轻声唤着“夫君”,那画面,真真是让人觉得美好而又和谐。
“老爷”这称呼可就有点特别啦!一般是在比较富裕的家庭或者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家中使用。
想象一下,在那雕梁画栋的府邸里,丫鬟们恭恭敬敬地称男主人为“老爷”,而夫人也会在某些时候用这个称呼,带着那么一点点威严,又有着深深的依赖。
当然啦,不同的女子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丈夫的称呼也会有所不同呢。
有时候,女子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和与丈夫的相处方式来选择称呼。
比如在撒娇的时候,可能会叫得格外亲昵;在生气的时候,也许会直呼其名呢!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我觉得呀,这些称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唐代女子们对丈夫情感的一种表达。
它们承载着爱、尊重、依赖和各种细腻的情感。
每一个称呼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就像是一首首动听的小曲,在生活中轻轻吟唱。
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了解这些唐代的称呼,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浪漫和温情。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情感是相通的。
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称呼中汲取一些灵感,用更加丰富和有趣的方式来称呼我们身边的爱人。
让生活多一些甜蜜,多一些乐趣,就像那唐代的女子们一样,用爱和称呼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古代夫妻的叫法
在古代,夫妻的叫法可以因文化和时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夫妻叫法:
1. 先生与夫人:这是英文中对夫妻的尊称,也可以在一些古代文化中使用,尤其是在贵族或上层社会中。
2. 夫与妻:这是较为普遍的叫法,表示丈夫和妻子的关系。
在古代中国,丈夫常被称为"夫",妻子常被称为"妻"。
3. 公与婆:在古代中国,丈夫有时会被称为"公",妻子被称为"婆"。
这种叫法通常用于农村地区或民间。
4. 夫君与妻子:在古代日本,丈夫通常被称为"夫君",妻子被称为"妻子"或"夫人"。
5. 郎与嫂:在古代中国的一些地区,丈夫有时被称为"郎",妻子被称为"嫂"。
这种叫法在一些民俗婚礼中仍然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叫法可能因不同的地区、文化和时期而有所差异。
所以具体的叫法还需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确定。
古代称呼老公38种方法(一)一、随姓叫在古代,夫姓氏是非常重要的身份标志,因此在家庭、社交场合中常常直接称呼老公的姓氏。
二、配称“夫君”夫君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古代称呼老公的方式。
三、尊称“丈夫”丈夫是比夫君更加正式的称谓,通常用于正式的场合。
四、亲昵“官人”官人这个称呼带有浓烈的亲昵气息,在夫妻之间常用。
五、称“相公”相公是对门第高贵、品德出众的丈夫特有的尊称,又称“二十四孝”。
六、描绘“红颜知己”古代男人喜欢用诗词来描绘自己的妻子,比如“佳人”,“红颜知己”等等美称。
七、温馨“爱妻”爱妻这个称呼包含了深深的爱意和痴迷,是夫妻关系中的最高级别。
八、彰显身份“卿家夫人”卿家夫人是夫人中身份最高贵的一种,需要具备一定的门第和财力才能使用。
九、直呼其名“某某之妻”在某些场合,夫妻关系不够密切,可以使用直呼其名的方式称呼老公的妻子。
十、亲密称呼“娘子”娘子是亲密的称谓,这种称呼带有深深的依恋和感恩之情。
十一、娇声呼唤“爹爹”在某些地区,夫妻关系比较亲密的夫妻之间可以以“爹爹、娘子”相称。
十二、合称“夫妻”夫妻这个称呼比较常见,也比较实在,是夫妻关系中最基本的称谓。
十三、表述甜蜜“心上人”心上人这个称呼更多的是浪漫和甜蜜,代表着夫妻间细水长流的感情。
十四、表达恩爱“花甲之约”花甲之约是夫妻之间相互约定的暗示,表达了夫妻间的相互敬爱和信任。
十五、立传佳话“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里,丈夫死去后孟姜女为了怀念丈夫哭到长城之上,流传至今。
十六、叫唤情人“小公爷、小老公”这种称呼比较甜蜜,适合适当的场合使用,代表着夫妻间的幸福和亲密。
十七、封号夫君“刺绣夫君、书画夫君”类似“刺绣夫君”、“书画夫君”这些封号是根据丈夫的职业、爱好、特长而得出的。
十八、陈述真意“宝贝、心肝、骨肉、血肉、肝胆相照,相依为命”这些说法代表着夫妻关系的真正意义,宝贝、心肝、骨肉、血肉、肝胆相照,相依为命。
十九、表述伴侣“良人、相爱终身”这些说法都是对夫妻关系的表述,良人、相爱终身,代表着夫妻之间永恒的爱。
明朝夫妻之间的称呼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璀璨辉煌的朝代,其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明朝,夫妻之间的称呼也有一套独特的规定,这些称呼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夫妻关系的重视和尊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明朝夫妻之间的称呼吧。
在明朝,夫妻之间的称呼主要有三种,即夫妻之间的称呼、夫妻之间的尊称和夫妻之间的谦称。
夫妻之间的称呼主要是指丈夫称呼妻子的称谓和妻子称呼丈夫的称谓。
在明朝,丈夫称呼妻子通常称其为“内人”、“内子”或“家人”,这些称呼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亲昵和尊重。
而妻子称呼丈夫通常称其为“夫君”、“官人”或“相公”,这些称呼则体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敬重和依赖。
夫妻之间的尊称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对对方的尊称。
在明朝,丈夫对妻子的尊称有“贤妻”、“贤内助”等,这些尊称体现了丈夫对妻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贤慧品质的赞美。
而妻子对丈夫的尊称有“良人”、“忠良”等,这些尊称则体现了妻子对丈夫品德和才能的崇敬。
夫妻之间的谦称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对对方的谦称。
在明朝,丈夫对妻子的谦称有“小人”、“小妾”等,这些谦称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谦逊和自谦。
而妻子对丈夫的谦称有“小人”、“小妻”等,这些谦称则体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恭敬和谦卑。
除了以上这些夫妻之间的称呼外,明朝还有一些特殊的称呼。
比如,丈夫年长而有儿子的,妻子会称丈夫为“大人”,以示尊敬。
而丈夫年长而无儿子的,妻子会称丈夫为“老爷”,以示对丈夫的尊重和依赖。
此外,明朝夫妻之间还有一种特殊的称呼,就是在正式场合丈夫和妻子都称对方为“夫人”,以彰显夫妻之间的平等和和谐。
总的来说,明朝夫妻之间的称呼体现了明代社会对夫妻关系的尊重和重视。
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还反映了丈夫对妻子的尊重和妻子对丈夫的敬重。
这些称呼不仅是一种礼貌和传统,更是明朝社会风俗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明朝夫妻之间的称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婚姻观念,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老公古时指太监□周礼对于老公这个称呼,可谓家喻户晓,年轻一点的女性都喜欢这样亲热地叫自己的丈夫,不管是在人前还是人后,都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因为大家认为这个称呼不仅亲切顺口,而且还能表达一种恩爱之情,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女性朋友在知道这个词语古时所代表的意义后,我相信大家很难再叫出口了。
据史料记述,老公这个称谓就是一个土生土长,在中国存有了上千年之久的古老词汇。
不过,这个词最早不是代指丈夫,而是代指太监。
大家看见这里,一定会瞠目结舌,难以置信,丈夫和太监,风马牛不相及,二者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我们都知道,古时候太监被称为公公,而中国人特别喜欢在称谓前面加个老字,比如,我们称官家和财主为老爷,称有文化的人为老师,称兽中之王为老虎,称关系比较好的人为老张、老王、老李等,自然,在公公的前面加个老字,就成了老公公,简称老公。
《红楼梦》第八三回载:“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
?贾赦道:?请进来。
?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亦载:“他就立刻进京,又走了老公的门路。
”《枣林杂俎》中也谈到李自成进京“打老公”一事。
由此可见,老公就是太监的一个代名词。
既然如此,那后来老公为何又演变成了丈夫呢?相传,这跟一个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有关。
麦爱新升官发财后,开始嫌弃人老珠黄的妻子,想要纳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妾。
麦爱新向来喜欢舞文弄墨,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寄托在了一副对联中,其上联为:“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麦爱新还未来得及写出下联,就被妻子发现了。
麦爱新的妻子也是一个有名的才女,她见丈夫如此喜新厌旧,心中十分不平,于是提笔续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禾黄与荷败相对,新粮与老藕相对,糠映射了糟糠之妻,新粮与新娘谐音,短短数字,就将麦爱新的丑陋面目暴露无遗。
麦爱新读后惭愧不已,便断了纳妾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十分欢喜,不由再作一联以示表扬:“老公十分公道。
现代汉语方言夫妻称谓系统的共时面貌及其文化印记黄纪潘【摘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夫妻称谓相比,现代汉语方言夫妻称谓形式在分布和构成上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且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是中国传统夫妻关系面貌的载体.因此,对汉语方言夫妻称谓的考察可观察到夫妻关系的存在状态,也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民族生活中的影响的洞察.【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06【总页数】7页(P87-93)【关键词】方言;夫妻称谓;文化【作者】黄纪潘【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夫妻称谓是夫妻谈话中一方对另一方的称呼,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夫妻关系的状态或者彼此间在家庭中的地位。
历古至今,夫妻称谓打上了社会文化的深深烙印,更在不同的地域阶层中体现出相近又相异的丰富面貌。
因此,对夫妻称谓的考察,成为了研究相关文化内涵及其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
已有不少学者多角度研究了夫妻称谓的历史演变及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社会色彩,如女性地位的变化等,都得出了值得信任的结论。
只是现阶段对夫妻称谓的共时面貌研究还不多,因此,笔者拟从共时的层面联系社会文化,探究各地区方言中夫妻称谓的内部系统,但并没有以七大方言区为区域标准,主要是考察各省区中方言夫妻称谓的使用情况。
关于称谓语定义方面,有学者认为称谓语就是称呼语,也有学者认为称谓语与称呼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本文写作宗旨不需要区分称谓语与称呼语,因此暂不作区分,一律采用称谓语。
本文中资料的收集与引用主要借鉴于《汉语方言地图集》。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风俗各异,在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习俗,各地的语言习惯也有差异,现阶段可搜集到的各省市区方言中夫妻称谓形式众多,列表如下:表1 方言夫妻称谓形式总表称谓形式形式数丈夫(1)丈夫;丈夫农;[ta44]夫;[ta44]夫农;郎;女郎;女婿(2)公;老公;[lo53]公;[tso213]公(3)翁;翁~翁婿;翁~查=夫农;老翁;郎翁;头翁/豆 =翁;翁婿;老爷;老爷们儿/老爷们;爷们儿/爷们;老爹;孩子爹等;老儿;老子;老头/老头子(4)男的;男个;男-;男人;男人~老公;男子人;男人家;男人公;男佬;男客;男将;男汉;男子汉;汉/汉的;老汉;汉子;汉们;汉家/汉里家(5)老官;老官儿/老官子;小官人;老板;掌柜的;当家的;厝里农;家里/屋里;门前人;外头人等(6)姑丈;弟佬;弟家;后生家;找 =;其他59+1妻子(1)媳妇;媳妇儿;媳妇子;媳子;阿媳;秀=;秀=子/秀=嘚(2)老婆;老婆~媳妇老;婆~媳妇儿;老婆子/老婆嘚;婆子哩/婆呢;家婆/家子婆;头婆/豆=婆;婆娘;婆娘~堂客;婆姨(3)老太;老妪;老奶;奶奶等;母;阿母;老母/老母儿;查=母/查=母农;阿娘;老娘;老娘们儿/老娘们;娘们儿/娘儿们;娘子;妇娘;姑娘;嫁娘;妈娘;老妈;妈妈;孩子妈等;;老(4)老女;女的;女个;女人;女人家;女佬;女将;妇人;妇道人;妇人家(5)老板;烧锅的;女客;女客人;堂客;内客;家里人/屋里人等;厝里农;家里的/屋里的等;家里/屋里等;内家;内荆;内人;里头人(6)媛主;家小;妹老;妹家;晚家;想家;老家;老人;老农;老乌=;老安=;其他75+1表2 方言夫妻称谓在各省市区分布情况省(市) 丈夫(叙称) 形式数(丈夫) 妻子(叙称)形式数(妻子)北京老爷们儿/老爷们;老头/老头子;掌柜的 3 媳妇儿1河北女婿;老爷们儿/老爷们;老头/老头子;男人;男的;汉们;汉子;掌柜的;当家的;家里/屋里10媳妇;媳妇儿;秀=;老婆;老婆子/老婆嘚;老婆~媳妇;老婆~媳妇儿;家里的/屋里的等;(一点点)家里人/屋里人等;老娘们儿/老娘们10黑龙江老爷们儿/老爷们 1 媳妇儿;老婆~媳妇儿;老婆子/老婆嘚;家里的/屋里的等;老娘们儿/老娘们5吉林老爷们儿/老爷们;当家的;掌柜的 3 媳妇儿;老婆~媳妇儿;老娘们儿/老娘们;家里的/屋里的等4辽宁爷们儿/爷们;男人;当家的 3媳妇儿;老婆~媳妇儿;老娘们儿/老娘们;家里人/屋里人等;家里的/屋里的等5山东女婿;孩子爹等;爷们儿/爷们;男人;男-、汉子;男的;外头人等;其他 8+1媳子;媳妇;媳妇儿;媳妇子;老婆;老婆~媳妇;老婆~媳妇儿;娘们儿/娘儿们;家里/屋里等;家里的/屋里的等;内人;(一点点)家里人/屋里人等12河南女婿;男人、男-;孩子爹等;外头人等5秀=;秀=子/秀=嘚;媳妇;媳妇儿;老婆;老婆~媳妇;老婆~媳妇儿;婆娘;孩子妈等;女人;家里人/屋里人等;家里/屋里的等12山西男人;老汉;汉/汉的;汉家/汉里家;汉子;男子汉;汉们;掌柜的 8 秀=;老婆;老婆~媳妇;婆娘;婆姨;女人6陕西男人;老汉;汉/汉的;掌柜的;当家的 5 秀=子/秀=嘚;媳妇;老婆;老婆~媳妇;老婆~媳妇儿;婆娘;婆姨;女人8内蒙古老爷们儿/老爷们;男人;汉子;老汉 4 媳妇子;媳妇儿;老婆;老婆子/老婆嘚;老板;老娘们儿/老娘们6宁夏男人;老汉;掌柜的;外头人等 4 老婆;婆姨;女人;妇人;家里/屋里的等5甘肃女婿;男人;老汉;爷们儿/爷们 4 媳妇;老婆~媳妇;婆娘;婆姨;女人;妇人家6青海男人 1 媳妇儿;婆娘;家里人/屋里人等3新疆男人;老汉 2 老婆;婆娘;婆姨;家里人/屋里人等4安徽丈夫;老公;孩子爹等;男人;男个;男人家;男子汉;老官;老板;家里/屋里;当家的;外头人等12老婆;老婆~媳妇;老婆~媳妇儿;老妈;妈妈;孩子妈等;奶奶等;老妪;女人;妇人家;堂客;烧锅的;内荆;家里/屋里的等;老乌=;媳妇16注:“-”代表词根后面的各种虚成分,如“子、儿、头”等;“/”表示前后两个是相近的说法;“~”表示一点多说,即前后说法都存在;“□”表示无同音字可写,只加注读音;“其他”表示缺乏共性且分布点数较少的一些小类归为此大类,该大类具有杂类的性质;形式数栏中数字“1”表示“其他”这一大类。
管自己丈夫叫“老公”,现在被自然的约定俗成了。
可是,确实知道这个叫法的由来的,而且不只有一种。
其实,在我国古代,在夫妻间相互称谓,有很多亲密文雅之称谓,如:官人,相公,先生,丈夫,我那口子,等等。
老公本是我国古代,皇宫之宦官也就是太监之称谓,太监虽在入宫前,采取宫刑,即阉割阴囊,再无性欲,从生理学来讲如此,但,从心理学来讲,受过宫刑之人必尽他是男儿身,生理虽无性能力,但心里还是对异性有欲望。
有一部分有权之太监也有去风月场所寻花问柳,此时,妓女对太监称谓公公,情浓时就称老公。
我们说回正题,首先,这个“老”字,指的是女人自己,因为女人会自称“老娘”。
对不对?“公”是雌雄的雄的意思,刚好,自己是老娘了,那丈夫肯定也对应的叫“公”了。
意思是老娘的老伴。
历史上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唐代有一个名士,名叫麦爱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涉衰老,便想另娶新欢。
名士嘛想纳妾也要有新意于是便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名士的妻子也不是普通人一看对联就知道丈夫的想法,于是便提笔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这幅下联对的工整。
以“禾黄稻熟"对“荷败莲残”,以“现新粮”对“成老藕”,不仅十分工整贴切,并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
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打动了,便放弃了纳妾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就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也写道:“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后来成了佳话..从此便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
“老公”这种叫法,其中带着诙谐玩笑的意味的,也自然透出一股亲密的味道。
大家叫着好玩,叫来叫去,就被大家所接受了。
因此,在如今的中国社会,老公与老婆也就约定俗成了。
古代对老公的称呼(范文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古代对老公的称呼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古代对老公的称呼(1)不满岁的儿童――周褓襁-32 岁―孩提童年―——角,总髫垂8岁男)——龄年( 1 0以岁下―黄口―1 0岁女(——)髻年12 岁(女――金钗)之年3—141岁()―女豆―年华蔻31—51 ——舞岁之年勺 5 岁1(女)——笄之及年5120 岁———舞之年家6 岁1女(――)玉碧华20年(女岁――)桃年李华24岁女(―)―花蓓信()华年出嫁—标梅之—年03 岁()女―半―老徐娘20 岁(男)――弱冠3 岁(男)―0而立之― 4年0岁男)―(―惑不年之50 岁―知命―之年半、百 6 岁0―花甲,―头之平、年顺之耳,年乡之年7杖岁―0古―稀杖国之年、80 ―岁杖朝―年之88 岁——米寿0-809 ――耄岁耋之90 岁――鲐年台,()骀之背年9 9岁—白—寿1 0 岁0―期―頣,瑞人10 岁——8寿茶古代对老公的称呼(2)古代对于死的不同称呼——有一千种身份,就有一千种称呼[1**********]61 谭静天子死曰崩, 天子死曰崩, 諸侯曰薨,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士曰不祿, 庶人曰死。
庶人曰死。
---《曲禮》---《曲禮》崩帝王死的其他说法: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大(dà)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
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语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其伯应(袁可立子)之谓乎?”姜子牙受封齐地姜太公衣冠冢卒谏议大夫魏征征墓及无字碑“士”,上古掌刑狱之官。
文化长廊浅析“先生”一词的词义演变余芒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摘 要:在当今社会,“先生”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而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实,该词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它的用法更加广泛,外延也不断扩大,逐渐发展为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
文章首先介绍“先生”一词的释义,进而分析该词语在几个时期所表示的不同含义,揭示其在词义上的发展历程,最后对造成其词义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先生;释义;发展;演变原因作者简介:余芒(1996.5-),女,现就读于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194-01“先生”,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出生比自己早的长者,后来延伸为对人的一种尊称。
在当今的生活中,它却被人们较多的用于称呼成年的男性。
从最初用作对人的尊称到现如今用作对成年男性的称呼,可见该词意思明显发生改变。
对于该词语在词义上的变化,人们或多或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词义是如何演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其词义的演变呢?一、“先生”一词的释义“先生”一词产生于中国古代。
原指先出生的孩子,最初并不用作称谓语,而是两个单音节字的连用。
“先”最初被视作动词,有“前进”的意思;“生”也是动词,表出生之意,“先”、“生”二字合在一块便意为先出生的人。
[1]此外,它还有先接触陌生事物的意思,进而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
后来又被延伸为对人的尊称,才用作称谓语,这是该词在发展初期的释义。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后发现,现在该词语的意思有:1、指老师;2、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尊称有身份、有声望的女性);3、称呼已婚妇女的丈夫以及一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
[2]由此说明,现如今“先生”一词较之于先前外延扩大,具有丰富的意义。
二、“先生”一词的发展历程1、封建社会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为政》篇中就曾出现这一词,“有酒食,先生馔”。
论中国古今夫妻间的称谓从古到今,人与人之间因关系、地位、时代、年龄等因素的不同,相互间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的。
称谓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人们之间称谓的变化,不仅仅受到双方社会关系、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等等客观既定因素的影响,随时代变迁而变化;除此之外,即使在同一时代,人与人的称谓也随着场合、时间、甚至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称谓的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的进步状况,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状况、社会风俗制度等的有力佐证。
研究夫妻间的称谓的变化,除了从中了解反映时代变迁状况的信息之外,更多的是了解其中反映出的古今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夫妻关系的变化等信息。
在此介绍一些传播范围较广、使用人数较多、使用时间较长的、有特点的几种古今夫妻间的称谓及其来源、意义或应用,其他的不作一一例举。
这里我们将分别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举例研究:一、妻子对丈夫的称谓:1良人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
《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孟子·离娄下》:“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唐李白《子夜吴歌》之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忽叩门甚急,妇人曰:‘良人必有遗忘而归矣。
’”“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
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2、郎、郎君郎,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变成“娘”。
“郎”就代表丈夫,李白诗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
诗中虽然男女主人公还不是夫妻关系,但使用“郎”字,就清楚地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关系的暗示,或者说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爱慕的情思。
配偶称谓语的语义演变作者:张艳华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1期摘; ;要:本文从历时与共时、动态与静态的角度对配偶称谓语进行细致考察。
首先研究了各配偶称谓语的起源与历时发展,接着研究了社会变迁对它们的影响,并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配偶称谓语; ;语义演变; ;社会变迁一、配偶称谓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发展我们研究的配偶称谓语包括男子配偶称谓语“妻子”“爱人”“夫人”“老婆”“太太”“内人”和女子配偶称谓“丈夫”“爱人”“先生”“老公”。
其中“爱人”是男女配偶通用的。
下面就对它们的起源与历时演变做简单概述。
(一)妻子“妻子”是男子配偶的古今通称。
上古时期,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妻子”最早是单音词“妻”和“子”的连用,读音为“qī zǐ”,表示的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随着汉语词汇系统双音节化的发展,经常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逐渐融合凝固,“妻子”中的“子”逐渐由实而虚,最后虚化为一个词缀附加在“妻”的后面,读音由上声“zǐ”弱化为轻声,这样“妻子”由一个短语逐渐发展凝固为一个词。
丁崇明(2005)认为“妻子”较明确地词汇化为一个表配偶称谓的词是在中古唐代时期,如唐杜甫的《新婚别》:“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至宋朝时,“妻子”作为一个表配偶称谓语的词已相当成熟,因为前面出现了数量词,如南宋《简帖和尚》:“有个妻子杨氏,年二十四岁。
”明清时期,“妻子”作为配偶称谓语,在口语中已大量出现,如《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小说中都较为大量地使用“妻子”。
但用“妻子”多见于口语,书面语中人们还是一直崇尚用“妻”表“妻子”义。
丁崇明对古代汉语和近现代汉语的语料统计结果表明,“妻子”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完全战胜“妻”的优势地位。
“妻子”作为男子配偶称谓语,语义比较单一,而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尊也不卑,不俗也不雅。
“妻子”的这些特点使之历经时代变革,依然是生命力最强使用面最广的男子配偶称谓语。
小议汉语夫妻称谓2011213039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张秀宇摘要:夫妻称谓是夫妻关系的人际代码,是社会对夫妻关系进行确认定位规约夫妻间身份地位和角色,近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
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夫妻双方的地位、身份不同,在称谓系统上也相应的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试图描述从古至今中国夫妻称谓语的演变,分析原因,为读者了解中国的伦理文化提供一点线索。
关键词:夫妻称谓社会制度等级观念引言:"良人"是出现得最早的配偶称呼语之一,"郎君娘子”在唐代出现了配偶称呼语的用法,宋代最早出现作为"丈夫"意义的"老公","相公娘子”主要出现在戏曲作品中,清代《红楼梦》中最早出现作为配偶称呼语的"男人女人",民国时期,“老爷夫人”相当普遍,新中国前后,“爱人”一次流行起来,改革开放至今,“老公老婆”称谓最受欢迎的夫妻称谓,夫妻称谓语还在不断变化发展中。
一、古代—现代夫妻称谓介绍(一)古代(—1840)1.妻称夫夫、外子、良、良人、君、君子、郎、郎君、萧郎等2.夫称妻室、内子、妇、良人、细君、结发、娘子、拙荆、贱内等(二)近代(1840—1919)1.妻称夫相公、官人、女婿、外子、男人、汉子、夫婿等2.夫称妻娘子、浑家、中妇、结发、女人、内助、媳妇等(三)现代(1919—)1.妻称夫老公、男人、丈夫、先生、老爷、爱人、当家的、孩子他爸等2.夫称妻老婆、女人、妻子、太太、夫人、爱人、家里的、孩子他妈等二、丈夫的称呼及文化渊源(一)良人古时叫丈夫“良人”。
“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二)郎所以再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
“郎”就代表丈夫。
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龙源期刊网
丈夫称谓史的变迁
作者:万里贤才
来源:《37°女人》2019年第11期
良人。
很早以前,夫妻之間互称对方为“良人”,但以妻称夫为多。
“良人”一词一般情况下不能显示男女性别,这也说明远古时代中国人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
郎。
后来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
郎君。
古人认为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众多良家妇女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就在“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成了表示亲昵的“ 郎君”。
官人。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
由于当时宫庭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于是就有了“官人”这一称谓。
有的妻子开始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外子。
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为“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称做“外子”。
相公。
看过传统戏曲的人,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印象深刻。
由此可见这个称呼古时之流行。
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
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
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
先生。
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
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因素的。
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
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
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
爱人。
“爱人”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
但那时并没有被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
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夫妻,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互称。
1949年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带有歧视色彩的称谓;而此前在国统区使用的“太太”“小姐”,又显出“资产阶级”的色彩。
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
但是,海外华人拒绝使用“爱人”称谓。
因其直译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而且在日语中汉字“爱人”也是指“情人”。
所以这个革命时代的夫妻间称谓,现在已基本上绝迹了。
老公。
最后来说说“老公”这个目前最流行的叫法。
老公这词最初是称呼太监的。
宦官,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
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
民间则俗称老公。
(千百度摘自《奥秘》201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