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老婆”称谓探微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在中国古代,爱人之间的称谓礼仪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称谓通常体现了尊重、亲昵和感情深厚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爱人称谓的礼仪:
1. 夫妻之间:
丈夫称妻子为“贤良”、“贤淑”、“娘子”等,表示尊敬和赞美。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相公”、“良人”等,表达对丈夫的敬仰和深情。
2. 恋人之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恋人之间的称谓包括“意中人”、“知己”等,强调心灵的契合。
有时也使用一些亲昵的称呼,如“亲爱的”、“心上人”等。
3. 宴会场合:
在宴会上,夫妻之间常以“相公”、“夫人”相互称呼,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朋友之间也可以用“兄弟”、“姐妹”之类的称呼,表示亲近和情分。
4. 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古代诗歌中常使用一些婉约而含蓄的称谓,如“君子”、“佳人”等,表达深沉的情感。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爱人称谓礼仪注重尊重和亲密,通过称谓表达感情,强调家庭、友谊和爱情的重要性。
这些称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
“老公、老婆”称谓探微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老公、老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它的产生契合了当时一定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契合度在今天达到一个高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标签:老公老婆社会文化萨皮尔说:“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常常能最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变化。
一个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的发展和前景,往往取决于它与社会和文化的契合度。
契合度越高,它的发展前景就越大。
“老公、老婆”的产生契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契合度在今天达到了一个高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老公、老婆”的产生期“老公、老婆”这一对夫妻称谓的产生,可以说是伴随“老”字这一虚化轨迹而来的。
起初“老”字是作为“老年的”这一意思,因此,“老公、老婆”最初的意思分别指“老年人的通称”“老年女性”。
至宋代,“老”字完全虚化,成为一个构词词缀,“老公、老婆”开始用于夫妻称谓。
这一带有亲昵意味的称谓是民间文化与情感合力打造的结果。
宋元时期,夫妻称谓出现了淡化社会政治等级的趋势,代表性的就有“娘子、太太”。
探其原因,一方面,民族的融合影响着中原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萌芽开始缓慢发展,市民阶层由于新生力量的推动,渐渐在社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主体意识,带来了民间文化的繁荣。
至明代,“老公、老婆”已是文人士大夫到普通老百姓通用的基本词汇了。
从某种程度也可以说,反映了人们追求男女关系平等的愿望。
[1]但这种愿望和当时的社会有本质上的对立。
由于封建思想仍旧占统治地位,社会等级制度和观念根深蒂固。
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的传统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老公、老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要求,但落后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二、“老公、老婆”的退隐期至清代,“老公”增加了一个贬义义项,可以用来指“太监”。
《连环套》的身份符号探微作者:魏维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9期摘要:张爱玲的《连环套》一文中主人公具有多重称谓,本文将其定义为身份符号【1】,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修辞元素,也在文章中参与了主人公的心理建构,因此本文从身份符号角度出发寻求霓喜作为女人、妻子、母亲的身份认证,试探张爱玲小说中的语篇叙事和修辞策略。
关键词:连环套身份符号身份认证语篇叙事作者简介:魏维(1986—),女,福建武夷山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修辞学方向研究生一. 篇名“连环套”的修辞命名文章题为《连环套》,而四万多字的正文中对“连环套”一次未提,这种对标题的悬搁方式,正是张爱玲刻意为之。
因此分析主人公身份认证,离不开“连环套”这一特定的修辞命名。
从字面意思看,“连环套”是一个复合词。
“连环”:一个套着一个的一串环,比喻一个接着一个互相关联的。
例如:连环锁/连环计。
套:会意。
从大,从长。
套在外面的东西比被套者要大、长。
本义:罩在外面的东西。
套字引申义众多,《新华字典》中有十个意义,本文的“套”字属于第7个意义:用绳子等做成的环:牲口~。
圈~(喻陷害人的布置)。
【2】因此“连环套”从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一个接着一个互相关联的圈套。
本文中“连环套”是一种隐喻,隐含着文章特定的语篇叙事,文章通过霓喜与男人一次次的交集,形成一个无形的连环套,孤苦无依的女性只有通过寻找金钱与男人的庇护来继续生活,在主人公对自身身份寻求认证的过程中,从雅赫雅到窦尧芳再到汤姆生,一环套一环,犹如命运的轮回,相识生活分离,是霓喜逃不开的命运枷锁。
在主人公对自身身份寻求认证的过程中,叙述路径正如连环圈套般将主人公带回原点。
二.主人公多重称谓的修辞含义本文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张爱玲集·郁金香》中的中篇小说《连环套》为版本依据,对小说女主人公十余个称谓的语用频率做穷尽统计。
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阐释这些称谓作为修辞元素——身份符号在文本中的分布及其承担的语篇叙事功能,解析与主人公身份符号相关联的身份认证这一特殊的修辞策略。
古代夫妻的雅称
在古代,夫妻之间的称谓十分严谨,不同的称呼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以下是几种古代夫妻的雅称:
1. 夫妻:最常见的称呼,表示夫妻之间的关系。
2. 夫人/夫君:夫人指妻子,夫君指丈夫,这种称呼体现了妻子和丈夫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3. 相公/相府:相公指丈夫,相府指夫妻共同居住的府邸,这种称呼常出现在官宦人家。
4. 夫婿/妇人:夫婿指妻子的丈夫,妇人指丈夫的妻子,这种称呼经常出现在宗室或士族家庭。
5. 翁婿/媳妇:翁婿指岳父和女婿,媳妇指儿媳和妻子,这种称呼在家族中使用较多。
6. 贵妃/贵人:贵妃指皇帝的妃子,贵人指皇帝以外的高官贵族的妻子,这种称呼体现了妻子的尊贵身份。
总之,古代夫妻的雅称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社会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传统。
- 1 -。
古代夫妻的叫法
在古代,夫妻的叫法可以因文化和时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夫妻叫法:
1. 先生与夫人:这是英文中对夫妻的尊称,也可以在一些古代文化中使用,尤其是在贵族或上层社会中。
2. 夫与妻:这是较为普遍的叫法,表示丈夫和妻子的关系。
在古代中国,丈夫常被称为"夫",妻子常被称为"妻"。
3. 公与婆:在古代中国,丈夫有时会被称为"公",妻子被称为"婆"。
这种叫法通常用于农村地区或民间。
4. 夫君与妻子:在古代日本,丈夫通常被称为"夫君",妻子被称为"妻子"或"夫人"。
5. 郎与嫂:在古代中国的一些地区,丈夫有时被称为"郎",妻子被称为"嫂"。
这种叫法在一些民俗婚礼中仍然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叫法可能因不同的地区、文化和时期而有所差异。
所以具体的叫法还需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确定。
《孔雀东南飞》人物称谓探微《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语言艺术的成就尤其突出,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
其中人物称谓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尤为分明,值得一提。
首先看看叙事语言中的人物称谓。
刘兰芝是全诗着力塑造的正面形象。
她聪明、善良、自尊、勤劳、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作者对她持同情和赞美的态度。
叙述中对刘兰芝有两种称谓:一曰“新妇”,一曰“兰芝”。
称“新妇”,又有两处:一是兰芝被遣离开焦家时所用。
按常理,“共事二三年”的媳妇不该称“新妇”。
那么,这样称呼有何深层含义呢?这就是作者同情兰芝,为兰芝鸣不平的具体体现,既为“新妇”,又被驱遣,更折射出兰芝的不幸。
另一处是兰芝再次出嫁时。
一方面符合实际情况,她确实是“新嫁娘”,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兰芝的同情和对逼嫁兰芝的人(如兰芝的哥哥)的愤怒。
称“兰芝”,是在她被遣回家之时。
封建社会,妇女“三从四德”,出嫁从夫的直接代价是失去自己的名字,成为丈夫的附属品。
现在她回家了,从“焦刘氏”变成了“兰芝”,但这个“兰芝”是牺牲自己的爱情,失去自己的家庭换来的。
这一声“兰芝”如杜鹃啼血,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她极度的同情,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和控诉。
所以,“新妇”和“兰芝”不能简单地打上等号。
其次,对话中的称谓也透射出作者的感情色彩和深层含义。
在此仅以兰芝的对话为例说明。
刘兰芝对婆婆的称谓在三种场合中各有不同。
向丈夫倾诉,称婆婆为“大人”和“公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向婆婆辞行时用的是“母”(“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和小姑话别用的又是“公姥”(“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称谓呢?这是由兰芝的性格和遭遇决定的。
兰芝生性善良,多才多艺,极有教养,勤劳能干,仍不能使婆婆满意,将要被遣回娘家。
她内心苦不堪言,既不能与婆婆理论(礼教束缚),又不能像泼妇一样指桑骂槐(性格束缚),更不能像现代女性那样向丈夫发出“是要我,还是要你妈”的“最后通牒”(社会现实束缚);即使向丈夫倾诉自己的委屈,也只能是委婉含蓄的,而“大人”这一称谓恰恰能表达兰芝的哀怨和不满。
老公老婆称呼的背后
通常男人对这个女人有把握,知道这样向朋友介绍不会被反对,会说:她是我老婆。
相反地,当女人对这个男人没有把握,才会在人前人后故意昵称他为老公。
带您一起了解老公、老婆称呼背后的心理。
为什么还没有结婚你会叫他老公或老婆?通常男人对这个女人有把握,知道这样向朋友介绍不会被反对,会说:她是我老婆。
有的女人或会沾沾自喜,以为这是对她的认同并且给她明确的位置。
只是她有所不知,男人对每个带出来的女友都称老婆,以免叫错名字,或者是投女人所好,反正又不须花功夫、费精神,何其容易啊。
曾经提醒一位女友,他有做到老公的责任而关心你的生活吗?答案当然是没有。
那么没有负起对老婆的责任,为何要让他得便宜卖乖呢?女人自欺欺人罢了。
相反地,当女人对这个男人没有把握,才会在人前人后故意昵称他为老公,是想藉此公告诸位姐妹们不要有非分之想他可是我的。
潜意识有霸占为己有的心态,但却不知道根本没好处,因为男人并不吃亏,你爱叫他也爱听,更有成就感,因为你死抓着
他也能产生某种快感。
如果你只是拿来当手段意淫一下他,你的心里很清楚,那么还不至于日后死得很难看。
因为如果有一天感情起了变化,不论是你想离开他或是他要离开你,你会懊恼将俩人关系透明化,徒让人看笑话。
俩人未到最后关头,你便把自己限定于这个关系,无论你是被动地被称为老婆,或是主动地叫人老公。
或许你会想试彼此的诚意,但是如果这只是个爱情陷阱甚至只是结婚幌子,也无济于事。
宁可先认清彼此对于未来将要负担的责任及义务是否做得到?他有视你为己责?把你的事当事?好过如同儿戏一句昵称你就满足。
古代婚姻称谓大全
婚姻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对不同婚姻关系的称谓也有着独特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古代婚姻称谓的详细介绍:
1. 夫妻(fūqī):指结婚的男女。
夫指丈夫,妻指妻子。
2. 夫人(fūrén):指已婚女子的尊称,多用于贵族或富有家庭的妻子。
3. 先生(xiānsheng):指已婚男子的尊称,常用于对丈夫的称呼。
4. 夫妇(fūfù):指夫妻二人的合称,表示他们的婚姻关系。
5. 内人(nèirén):指妻子或女方的尊称,用于较为亲密的场合。
6. 外人(wàirén):指丈夫或男方的尊称,用于较为亲密的场合。
7. 家婆(jiāpó):指已婚女子的母亲,即丈夫的婆婆。
8. 家公(jiāgōng):指已婚男子的父亲,即妻子的公公。
9. 丈人(zhàngrén):指丈夫的父亲,即妻子的岳父。
10. 岳母(yuèmǔ):指妻子的母亲,即丈夫的母亲。
11. 伯父(bófù):指丈夫的哥哥。
12. 伯母(bómǔ):指丈夫的哥哥的妻子,也称大婶。
13. 父母(fùmǔ):指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14. 公婆(gōngpó):指丈夫的父母,即岳父和岳母。
15. 兄弟姐妹(xiōngdìjiěmèi):指自己的兄弟和姐妹。
以上是一些古代婚姻称谓的简要介绍,每个称谓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同婚姻角色的尊重和区别对待。
这些称谓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古代婚姻关系。
英汉配偶称呼小探究随着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传媒逐渐被中国百姓所接受直至追捧,一些西式用语也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用语。
这些悄无声息却飞速迅猛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称呼配偶或表达爱意时,中英文也有许多相似表达法(如:“You are my cup of tea.”与中文广告词“你是我的优乐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论述了英汉配偶称呼异同点与起源与发展、方式与效果有密切的联系。
1.起源与发展1.1中国在当下,中国夫妻之间最常出现的称呼为“老公”、“老婆”。
相传此称呼最早便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有位名叫麦爱新的人,考中功名后嫌弃妻子年老色衰,想另结新欢。
但老妻毕竟直言休妻太过残忍,于是写了副上联故意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妻子看后,提笔续写下联道:“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麦爱新归后读了妻子的下联,很是惭愧便放弃了休妻的念头。
见丈夫回心转意,麦爱新的妻子又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亦挥笔续写道:“老婆一片婆心。
”“老公”、“老婆”也就这样在民间流传开来。
“老公”、“老婆”较为口语化,多用于夫妻相互称呼,而“妻子”和“丈夫”则相对正式一些,一般不出现在夫妻互相称呼的口语中。
究其来源,“丈夫”的叫法来自在我国某些部落抢婚的习俗。
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
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
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而“妻子”的称呼,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
”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
《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
”看来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的。
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除此之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当家的、掌柜的、泼皮、不争气的、没出息的、死鬼、孩子他爹、先生、官人、相公、大人、挨千刀的、老伴、男客等等。
从 老公 老婆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陈辉霞 萨丕尔说: 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因此,作为婚姻关系称谓的夫妻间的称谓,也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
老公 、 老婆 这对夫妻称谓词的词义演变就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
一从古至今,人们对妻子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从最初的 妇 、 妇人 、 妻 到代表一定等级的 夫人、太太 ,再到显示男尊女卑、带有鄙视色彩的贱称 妾、内人、内子、贱荆、贱累、贱内、荆人、山妻 等,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得到最好的体现。
同时还出现了平民化、大众化色彩的 妻子、老婆 等,这些称谓一直使用到今天,其生命力非常顽强。
从近代开始,又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称谓,如 爱人 等, 爱人 可指夫妻任何一方,可能是五四以后,从英语的lover翻译过来的意译外来词。
当然,对妻子的称谓还包括在方言中曾经出现或至今还在使用的一些称呼,如 媳妇、婆娘、娘子、堂客、屋里的、做饭的 等等。
指称丈夫的称谓与指称妻子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 夫 被规定的地位和身份是 上 而 贵 ,这自然就要求称谓在认定时使用尊称、敬称。
男人是一家之主,这种地位通过妻对夫的称谓而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集中。
借用先秦时的 君 ,以及汉唐的 卿 、 郎 等来表示夫君,大抵没有脱离权力的痕迹。
最高的称谓是把丈夫当作所依赖的 天、所天 ,这则是源于对天的崇拜与敬畏。
学而优则仕 ,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也是为妻者对丈夫的共同要求。
因此, 官人、相公 等称谓则从泛指为官者而演化为丈夫了。
如果说, 官本位 是社会意识, 夫本位 是家庭意识,而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则融合了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意识。
良人 在 诗经 中就早已出现,在上古可以是夫称妻,后多用于妻称夫,但后来还可以表示 平民、良家子 等含义,使其语义负担重,最终被淘汰出局。
而 先生、丈夫 等尊称则源于时间,即年长。
对应于平民化的 老婆 ,相应地,就出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平民化的称呼 老公 。
“老公”词义演变探微现代女性常称丈夫为“老公”,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一个方言词,主要在粤方言里使用。
本文经过仔细考察“老公”一词,归纳出“老公”这一称呼并非粤语的特产,而是古汉语的一个基本词汇,而且在汉语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三个义项:①老年男人;②丈夫;③太监。
标签:老公词义演变老年男人丈夫太监现代女性常称丈夫为“老公”。
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一个方言词,主要在粤方言里使用,是指“丈夫”。
《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刊登了徐默凡先生的《从丈夫、先生到老公》一文。
文章用幽默的口吻历数了女性称呼丈夫的困难,于是,“在寻寻觅觅之间,一个后起之秀——‘老公’,乘虚而入了。
”接着又说:“‘老公’来自南方,让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大舌头的普通话,觉得总不如字正腔圆的国语那么堂堂正正”。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老公”一词,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老公”这一称呼并非粤语特产,而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基本词汇。
《辞海》列出“老公”的两种用法:老人和丈夫。
《小说词语汇释》认为两种人可称为“老公”:丈夫和太监。
《古汉语词典》则列出“老公”的三种用法:老年男子的通称;俗称丈夫;太监。
可见,“老公”作为“丈夫”义古已有之。
“老公”在汉语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三个义项,《古今汉语词典》对“老公”的释义更为全面。
一“老公”的第一种用法是老年男人的通称。
用“老公”尊称年老之男人。
最早的用例可以上推至西汉。
刘向《说苑》:“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公,问日曰:“是为何谷?”对日:“为愚公之谷。
”此后,自三国、魏晋至隋唐,这个用法一直保留。
曹植《秋胡行》:“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干宝《搜神记》:“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
”《文选》卷五十九:“十里,有若耶山,中有五六老公,年皆七八十……”《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七十老公,反欲何求?”《宋书·萧思话传》:“既久废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便成老公,令人叹息。
”《北齐书·彭城王澈传》:“徽为侍中,人吏送别悲号;有老公数百人相率具馔。
形容配偶的称呼
形容配偶的称呼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老公、老婆:这是最常见的称呼,通常用于普通夫妻或者夫妻之间。
2. 先生、太太:比较正式的称呼,通常用于社交场合或者商务场合。
3. 老婆子、老头子:比较亲切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或者家庭内部。
4. 宝贝、亲爱的:比较甜蜜的称呼,通常用于热恋期或者夫妻之间。
5. 大叔、大婶:比较亲切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或者家庭内部。
6. 娘儿们、婆娘、婆姨:一些地方对妻子的称呼,比较通俗易懂。
7. 伙计、搭档:现代都市对妻子的俗称。
除了以上列举的称呼,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容配偶的称呼,具体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语境来选择使用。
不要害羞,夫妻间10种称呼,看看你是哪种?每对夫妻或者情侣间都有属于彼此独特的称呼,不同的称呼之间有着不同的含义,也表示着情感的不同阶段。
看看你是如何称呼你家那位的?对这种称呼,你的潜意识里又是怎么想的呢?1、“老公”“老婆”两重含义,第一种充满柔情蜜意,被叫的一方心里跟蜜一样甜,情侣间这种叫法,代表双方感情正浓,想无时无刻都腻歪在一起。
第二种充满调侃或者质问或者请求,平常直呼其名,突然变成“老公”“老婆”或是一方有需求或者暗示暴风雨前的宁静。
2、“宝宝”、“达令”、“亲爱的”、“小心心”、“坏蛋”85后新婚夫妻或情侣二人世界时常用,一般都是新婚夫妻,新婚燕尔,你侬我侬,彼此间亲密无间,称呼怎么甜腻怎么亲密就怎么叫。
一般这样的称呼属于感情最最浓烈的时候,对彼此都十分宠溺,恨不得把老婆当女儿宠,把老公当儿子疼。
女朋友或者老婆如果这样称呼老公,那一定是爱你爱到骨子里。
3、直接称呼名字或者小名乳名一般来讲,夫妻感情稳定且不过度依赖彼此后,称呼也会逐渐变平常,此时感情相对独立。
也见于老夫老妻之间关系逐渐转化为亲情而用名字称呼彼此。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彼此感情生疏,逐渐变淡,是要搞事情的节奏。
或者夫妻情侣双方马上要吵架而直呼其名。
4、以职业相称,例如“X老师”、“X医生”等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对方的职业相称,这种情况多是见于夫妻双方感情不浓不淡,彼此之间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一是热恋夫妻情侣间爱角色扮演,“大叔”“医生”“老师”等叫法充满情趣。
5、“媳妇儿”、“哥哥”东北大汉对老婆的爱称“媳妇儿”,里面饱含丈夫对妻子的宠爱与保护,这样称呼显得超级护老婆,男人味十足。
女人称呼丈夫为“哥哥”,里面掺杂着撒娇的味道,表达渴望亲昵和崇拜的含义。
6、“孩子他爸他妈”“娃他爸他妈”通常这样叫的夫妻已经孕育子女,并且一切以子女为生活重心。
夫妻间感情已经慢慢转化为亲情,孩子是彼此之间的纽带,爱着这个共同的孩子,是幸福牢固的一家人。
夫妻间的五种称呼
夫妻间的五种称呼
夫妻间的称呼自古即有定规定矩,不同的称呼代表着不同的阶段和情感。
以下是夫妻间的五种称呼及其含义:
1. 亲爱的/宝贝
这是最常见的夫妻间称呼之一,也是最为亲密的称呼。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公共场合,夫妻之间常常用这个称呼来彰显恩爱。
亲爱的/宝贝已经成为了现代夫妻间最流行的称呼。
2. 老公/老婆
这个称呼不仅在爱情电影中出现,也是现实生活中婚姻夫妻互称的一种习惯。
老公/老婆深深代表了夫妻间相互承诺和依靠的关系,同时也让夫妻之间变得更加亲密。
3. 丈夫/妻子
丈夫/妻子是比较正式的称呼,多在公共场合使用。
这种称呼传递着夫妻间的尊重与礼貌,而且更能呈现夫妻间稳定的婚姻关系。
4. 伴侣
“伴侣”一词在近些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这个称呼所体现的是一种共同成长的关系,代表了夫妻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情感。
伴侣也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共同点,看重相互的信任和互相的成长。
5. 老伴/伴侣
这个称呼多用于中年夫妻和老年夫妻之间的互称。
虽然比较传统,但是这种称呼非常显露夫妻之间的岁月,不同年龄段的夫妻共同度过岁月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老伴/伴侣这个称呼也更让人感受到夫妻间岁月流转的情感。
以上是夫妻间五种称呼,每种称呼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在不同场合和不同阶段中适当选择适合的称呼,可以体现出夫妻之间关系的深度和牢固程度。
古今对丈夫的称呼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良人:最早见于《诗经》的称呼,妻子称自己的丈夫。
2. 郎君:古人称大夫为郎君,后用于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 官人:宋代开始,出现了称呼丈夫为官人的说法。
4. 老爷:大户人家对丈夫的尊称,常见于民国时期的电视剧。
5. 先生:民国时期对有文化人的尊称,也用来称呼丈夫。
6. 郎: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也用作对丈夫的昵称。
7. 君子:先秦时期对贵族男子的尊称,后也用于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8. 夫君:妻子对丈夫的尊称,古时也写作“夫主”。
9. 相公:妻子对丈夫的尊称,特别流行于明清时期。
10. 老爷子:现代口语中常常用来称呼丈夫,特别是一些老夫老妻。
11. 亲爱的:这是现代妻子常用的称呼,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爱和亲昵。
12. 大猪蹄子:这个称呼虽然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但实际上常常用于妻子对丈夫的昵称,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喜爱和亲近。
13. 老板:这个称呼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有讽刺意味,但是一些妻子也会用它来称呼丈夫,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尊重和敬意。
14. 我的男人:这个称呼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占有欲和归属感,强调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
15. 糟糠:这个称呼通常用于形容共同经历过苦难的夫妻,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感激和敬意。
夫妻称呼昵称大全夫妻之间的称呼昵称,是彰显情感和亲密度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称呼昵称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角色定位,也是夫妻关系中的一种特殊表达。
以下是夫妻称呼昵称的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1. 亲爱的,这是最常见的夫妻称呼之一,简单而温暖,代表着深深的爱意和亲昵之情。
2. 宝贝,用来称呼对方,表达出对对方的宠爱和呵护之情,有一种宠溺和甜蜜的感觉。
3. 老公/老婆,这是最传统的称呼方式,代表着夫妻之间的合法身份和家庭地位,也是最具有仪式感的称呼之一。
4. 亲爱的人,这个称呼更加含蓄和细腻,适合用在一些特别浪漫的场合,表达出对对方的深深眷恋。
5. 甜心/甜心宝贝,这个称呼带有一种甜蜜的味道,适合用在平时的亲昵交流中,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6. 心肝宝贝,这个称呼带有一种特别的亲昵感,表达出对对方的特别宠爱和关心。
7. 老婆大人/老公大人,这是一种带有幽默和调皮的称呼方式,能够增加夫妻之间的情趣和生活乐趣。
8. 宝贝儿,这是一种带有童真和天真的称呼方式,能够增加夫妻之间的亲昵感和温馨感。
9. 亲爱的宝贝,这是一种将“亲爱的”和“宝贝”结合在一起的称呼方式,更加突出了对对方的爱意和宠爱之情。
10. 亲爱的老公/老婆,这是一种将“亲爱的”和“老公/老婆”结合在一起的称呼方式,更加突出了对对方的爱意和尊重之情。
11. 亲爱的丈夫/妻子,这是一种更加正式和庄重的称呼方式,适合用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珍视。
12. 宝贝乖乖,这是一种带有宠溺和呵护的称呼方式,能够增加夫妻之间的亲昵感和温馨感。
13. 亲爱的老公/老婆宝贝,这是一种将“亲爱的”和“老公/老婆”以及“宝贝”结合在一起的称呼方式,更加突出了对对方的爱意和亲昵之情。
14. 亲爱的另一半,这是一种比较含蓄和细腻的称呼方式,适合用在一些特别浪漫的场合,表达出对对方的深深眷恋。
15. 亲爱的爱人,这是一种比较正式和庄重的称呼方式,适合用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珍视。
老公的称呼大全1. 亲爱的,这是一种非常温柔和亲昵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出对对方的深深的爱意和关怀。
2. 宝贝,这是一种比较甜蜜的称呼,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出对对方的宠爱和疼爱之情。
3. 亲爱的老公,这是一种既亲切又尊重的称呼,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爱意和尊重。
4. 老公,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简单明了,亲切自然,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亲昵之情。
5. 丈夫,这是一种正式的称呼,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者表示尊重的场合,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尊重和敬意。
6. 先生,这是一种比较礼貌和正式的称呼,通常用于公共场合或者商务场合,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尊重和礼貌。
7. 老头子,这是一种幽默和亲昵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亲昵和幽默之情。
8. 爱人,这是一种比较含蓄和温柔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了对对方的爱意和关怀。
9. 心肝宝贝,这是一种非常甜蜜和亲昵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了对对方的宠爱和疼爱之情。
10. 老伴,这是一种比较亲切和温馨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了对对方长久相伴的愉悦和满足。
11. 亲爱的先生,这是一种既亲切又尊重的称呼,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爱意和尊重。
12. 老公大人,这是一种幽默和亲昵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亲昵和幽默之情。
13. 亲爱的老伴,这是一种比较温馨和亲切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了对对方长久相伴的愉悦和满足。
14. 老公哥,这是一种幽默和亲昵的称呼,通常用于夫妻之间,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亲昵和幽默之情。
15. 爱人先生,这是一种既亲切又尊重的称呼,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爱意和尊重。
以上就是老公的称呼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婚姻生活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称呼对夫妻关系的维护和促进都是非常有益的。
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称呼,让夫妻关系更加和谐美满。
古代夫妇的雅称
古代夫妇的雅称有很多种,主要根据不同的朝代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雅称:
1.夫妇:最普遍的、最常见的雅称,即指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
2.郎君、夫君:指有地位、有财产或有官职的男人,也可以是夫妻之
间互相尊称的。
3.夫婿、娘婿:指女方的丈夫,常常被女方家中的长辈尊称。
4.妻子、夫人:指一个男人的妻子,通常用于尊称或正式场合中。
5.令郎、令夫:指有地位、有财产或有官职的男人,来源于唐代谥号
语言。
6.夫子、君子:指有见识、品德高尚的男人,寓意为“君子之交淡如水”。
7.娘子、女士:指有地位、有财产或有官职的女人,也是一种尊称的
语言。
8.妇人、夫人:指一个女人的丈夫,也是一种尊称的语言。
9.小夫妻、新婚夫妇:多指新婚之夫妇,常常用于亲朋好友的称呼。
10.先生、夫君、大人:用于称呼有地位、有财产或有官职的男人,
表达敬意。
夫妻间能看出感情深浅的四种称呼,你属于哪种?第一种:老公(老婆)老公老婆这个词听说开始来源于唐朝,老公厌弃老婆的返老还童,年老色衰,故称老婆为“老婆”,老婆也称老公为“老公”,后来这个词很快就流传开来,世代相传,才有了今日的“老公”“老婆”。
这也是时下最盛行的一种称号,许多情侣和夫妻,还有一些发作婚外情的男女,都会用这种称号。
老公老婆的称号是夫妻间专属的称号,也是夫妻间豪情安定的一个称谓。
可如今有不少热恋中的男女,也用这种称号,如果哪天分手了,就有点为难了,还有那些越轨的男女,为了让对方感受到自个的爱,也以老公老婆互称,这是违反品德的,也是对这个具有唯一性称号的不尊敬。
第二种:亲爱的(宝物儿)这种称号常见于许多热恋中的情侣,这也是最密切的称号之一,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个是真的爱,情到深处会感受对方像个孩子,是自个要用生命去精心呵护的孩子。
有些夫妻之间也用这种称号,可想而知,豪情是有多深沉,就没见过哪对豪情欠好的夫妻会用这么密切的称号。
通常用这种称号的都是那些爱的起死回生的情侣,豪情深沉的夫妻。
第三种:媳妇儿媳妇儿起先的注解是“儿子的老婆”,后来逐渐演化成了老公对老婆的一种称号。
由于成婚今后你会发现,最初爱情的那些话逐渐说不出口,即便十分爱惜自个的婚姻,有些东西只合适留在内心深处。
尽管有点土,可是很接近,通常寻求平平安稳的婚姻生活中的夫妻,才会采纳这么不具浪漫而甜美的称号。
第四种:直呼其名这也是恋人和夫妻间最中性的一种称号,尽管看似没那么密切,但感受很真实很亲热。
人老是会有害臊的心思,跟着年纪的增加,也许老公老婆,亲爱的,宝物之类的称号都叫不出口了,直呼其名来的更真实,更简略些。
通常用这种称号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居多,爱情现已逐渐转化为了亲情,婚姻就剩余些柴米油盐。
夫妻间的称谓夫妻间的称谓古代夫妻之间的称谓,通常有“面称”和“背称”两种,说白点,就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其中的差异颇为有趣。
好比如今的社交语言和私密情话之间的迥异一般,在外面会说“我老公、我老婆”如何如何,回到家中则改口叫“亲爱的”了。
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古装戏里常听的“娘子”、“夫人”、“相公”、“郎君”、“官人”等等,这都是“面称”,是夫妻当面称呼对方的,也的确在当时比较普遍。
表面上看,夫妻双方还算彼此尊重,可一背过脸去,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老婆对老公的“背称”还算恭敬,叫“夫君”、“外子”等,老公叫老婆可就不堪入耳了,显得不太厚道。
叫“内子”尚算不错了,有的还要加上个“贱”字,唤作“贱内”,也有叫“拙荆”的,用现代话翻译,就是“穷女人”。
但是千万别误会人家真的穷,“拙荆”、“贱内”在古代可是有文化的官家人用的,平民百姓一般只能叫“妻”,或者干脆就叫“屋里的”。
夫妻之间的称呼,具有浓郁的情感化特征。
经数千年演变,如今在外面应酬时的称呼,基本定格在“丈夫、妻子”、“爱人”两种;彼此在家中的昵称,如今也只有“老公、老婆”、“亲爱的”两种了,其中以“亲爱的”最为流行。
还有“衰佬”、“衰公”、“死鬼”、“衰婆”、“婆姨”、“婆娘”、“孩儿他爹”、“孩儿他娘”、“俺媳妇”、“俺那口子”、“堂客”等等,均属于地方称呼,无法行走全国。
关于“丈夫”与“妻子”的由来,大概的情形是这样的。
在我国某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的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
所以,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妻”最早见于《易·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
”但妻在古代不是老婆的通称。
《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
”看来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的。
“老公、老婆”称谓探微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老公、老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它的产生契合了当时一定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契合度在今天达到一个高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标签:老公老婆社会文化
萨皮尔说:“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常常能最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变化。
一个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的发展和前景,往往取决于它与社会和文化的契合度。
契合度越高,它的发展前景就越大。
“老公、老婆”的产生契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契合度在今天达到了一个高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老公、老婆”的产生期
“老公、老婆”这一对夫妻称谓的产生,可以说是伴随“老”字这一虚化轨迹而来的。
起初“老”字是作为“老年的”这一意思,因此,“老公、老婆”最初的意思分别指“老年人的通称”“老年女性”。
至宋代,“老”字完全虚化,成为一个构词词缀,“老公、老婆”开始用于夫妻称谓。
这一带有亲昵意味的称谓是民间文化与情感合力打造的结果。
宋元时期,夫妻称谓出现了淡化社会政治等级的趋势,代表性的就有“娘子、太太”。
探其原因,一方面,民族的融合影响着中原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萌芽开始缓慢发展,市民阶层由于新生力量的推动,渐渐在社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主体意识,带来了民间文化的繁荣。
至明代,“老公、老婆”已是文人士大夫到普通老百姓通用的基本词汇了。
从某种程度也可以说,反映了人们追求男女关系平等的愿望。
[1]但这种愿望和当时的社会有本质上的对立。
由于封建思想仍旧占统治地位,社会等级制度和观念根深蒂固。
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的传统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老公、老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要求,但落后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二、“老公、老婆”的退隐期
至清代,“老公”增加了一个贬义义项,可以用来指“太监”。
使“老公”一度退出了夫妻称谓的舞台。
这虽然有语义演变方面的规律(劣义驱逐良义定律),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对它的选择。
由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是从维护家庭秩序而扩大到社会国家,《易·序卦》云:“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因此家庭秩序绝对不容颠覆,保持丈夫在家庭中核心而尊贵的地位,至关重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太监”成为历史。
社会主义时期的夫妻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夫妻关系:男女平等,没有尊卑。
这一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带给人们思想观念上巨大的冲击。
人们急于想抛弃旧社会的一切不平等,表现在语言上,
就自然需要一个新词来表达这种新思想、新观念。
这时,不分性别、不分对象、不分地位、不分阶层的“爱人”迅速填补了语言的这个空缺,并很快深入人心。
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了或部分取代了“先生、太太、夫人、妻子、丈夫、老公、老婆”等一大批不同阶层指称自己或他人配偶的称谓。
具有极强的消释其他同类称谓的能力。
“爱人”在这一时期高度契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占据了夫妻称谓的主流。
“老婆、老公”处于沉寂状态,等待社会的召唤。
三、“老公、老婆”的活跃期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发展走入了正轨。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状态,那些曾经被“爱人”消释了的夫妻称呼语,又恢复了生机,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如“先生、太太”。
“爱人”的适用范围也局限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夫妻之间了。
“老公、老婆”经过一段特殊时期的沉寂,再次活跃起来,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它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其他夫妻称谓,成为一种主流,一种时尚。
在流行歌曲中,在网络虚拟的称呼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它的身影不停地撞击我们的大脑。
它的发展和繁荣一方面与它与生俱来的亲昵而随和的感情指向有着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与现代汉语中的其他夫妻称谓相比较,它更具竞争优势。
在现代汉语中,有几对常见夫妻称谓:丈夫、妻子;先生、太太、夫人;老公、老婆。
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个解放后产生并红极一时的“爱人”,它既适用于男子,也适用于女子。
那么,“老公、老婆”何以能在今天独行其道呢?
“丈夫、妻子”传统的夫妻关系称谓语,只能用于引称,这种称谓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双方的夫妻关系,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一般用在比较庄重、严肃的场合。
对于注重感情的夫妻双方而言,似乎有点“板起面孔”,让人不免有冰冷和疏远之感。
“先生、夫人、太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既可以面称也可以背称,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但因其隐含的特征,诸如“有身份”“有地位”“穿着考究”等,多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爱人”这一特殊的称谓,具有很强的消释其他同类称谓的能力,可以为夫妻双方共用。
曾经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填补了人们要求平等、自由,注重感情的心理空白。
由于“爱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缺乏年龄、性别特征。
“爱人”用于引称,近年来在历史的舞台上慢慢地淡化。
“老公、老婆”既可以用于面称,也可以用于引称,这无疑加重了它存在的价值,具备一定的优势。
在现代汉语中,“老公”是女子面称配偶的最佳称呼,人们在交际时无形之中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这是“老公”独霸江湖一个重要原因。
[2]毫无疑问,“老公”的优越性,也带动了它的相对称呼“老婆”的发展。
同时,这一称谓也具有世俗化和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其他的夫妻称谓比较起来,这一略带亲昵的称谓,不过分雅,也不过分俗,不过分庄重,也不过分做作。
它这种强大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说是对当今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男女平等越来越多地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
但是,男女平等并不代表抹杀性别的差异。
“老公、老婆”代表自然的两性,
和谐一体。
同时,人们不再单一、过分地追求平等的夫妻关系,相敬如宾、敬而远之,让人觉得过分生硬。
同时中国人的含蓄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后,又回归了它的本源。
赤裸裸的“情”“爱”,让人总觉得不洋不土,也使人感觉华而不实,虚无缥缈。
夫妻间更加注重的是真真切切的亲密的情感关系。
孙国秀认为:“‘老’作为词缀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从其构成的名词来看却反映一定的心理特征,‘老公、老婆’表示可亲可近,关系非同一般或感情深厚这一特点。
”[3]在“老公、老婆”铺天盖地的今天,其中“老”字的意思,使人们在心中产生了一定的联想。
这一对称谓也反映出一定的心理趋势,即希望夫妻双方能够相濡以沫,恩爱长久,相伴到老的愿望。
参考文献:
[1]陈辉霞.从“老公”“老婆”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J].阅读与写作,2007,(4).
[2]刘群.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呼语[J].襄樊学院学报,2006,(1).
[3]孙国秀.“老X”构成的名词及其所反映的心理特征[J].语文学刊,2005,(2).
(杨阳,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