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物态变化》教案

11《物态变化》教案

11《物态变化》教案
11《物态变化》教案

第十一章物态变化教案

一、课标与考纲

课标:l.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l.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l.1.4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纲:(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4)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复习目标: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3.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知识网络

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5.(2008·河南第10题,2分)我省地处中原,四季分明,景色各异。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黄河水上漂浮的冰B.牡丹叶上晶莹的露珠

C.豫东田野凝重的霜D.桐柏山上轻柔的雪

6.(2009·河南第4题第1空,1分)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

分)清晨荷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

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_____。

10.(2014·河南第

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

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

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河南第5题第1空,1分)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

为温度越高,越剧烈。

12.(2015·河南第12题,2分)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分)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

(1)实验叫,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

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

..。其“适当”的含义

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

2min

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造成的。(选填“强”或“弱”)

16.(2016·河南第7题,2分)图3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

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

考点四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7.(2010·河南第19题,5分)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

格中。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

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

五、当堂检测

1.(2017泰安)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82869098989898

2.(2017苏州)温度计示数是℃

邵阳)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

(选填“吸收”或“放出”)

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缥缈的雾B.夏天晶莹的露C.秋天轻柔的霜D.冬天凝重的冰

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7.(2017黄石)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8.(2017大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德州)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1)该物质的熔点是℃.

(2)该物质在AB 段的比热容

在CD

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 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6.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6.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反思蔡芬

课题 5.1物态变化与温度课型新授课时 1 授课班级八年级8班授课时间11.25 授课人蔡芬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并能准确的判断自然界中水的各种物态变化。 2.认识玻璃温度计,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3.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小组学习和自学,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的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 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 重点 设计学生参与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 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主要教学内容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通过天气预报引入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教学设计宜从章首图和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着力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使学生得以亲历和观察水的物态变化。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诸如: ·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 ·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 ·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依据教学需要,亦可在本实验前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由此导入本实验。本实验的湿沙亦可换为冰块。 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 ·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类似模拟造“冰”、造“雨”、造“雪”、造“霜”、造“露”等活动,还应布置到课处活动中。 对水的物态变化应在本板块末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以利后续教学。教师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水——水蒸气——水——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进而激发他们升腾起疑问:水为什么会在自然界中循环?既然循环不已,为什么还存在水资源危机和缺水?水的三态转化需要什么条件?…… 二、温度 引入夏天天气很热到了秋天天气就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 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

物态变化与温度反思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反思 哈一三二中学校房晓丹 《物态变化与温度》为教科版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内容,作为一名刚才加工作仅三年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1.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复习、自主探究、研讨、合作等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课堂的时间尽最大可能还给了学生,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真正地当起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的角色。在这节课中,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课,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而这位学生所在的小组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预习时必定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可能比老师

还要多,而且在选择上会更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更愿意听。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3.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因此,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会了合作,更大的收获在于得到了高质量的学校生活,其精神是愉悦的,心态是积极的,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学生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本节的让学生感觉水的温度,同学们都非常关注。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能引起学生这么大的兴趣,所以以后尽量多做有质量的实验。 5.在一个班上课时,我试着将“温度的三种表示方法”提到“温度的单位”前面来讲,结果发现,这样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接受起来更难,所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6.在进行“温度计的使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知道温度计使用前要做的事: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看温度计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态变化温度》 海原二中 马应华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冰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难点 1.物质处于不同状态的特征。 2.自制温度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本节内容。 温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教材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可以了。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至于温度的测量、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温度的测量,掌握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随笔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随笔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教师及时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随笔,欢迎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随笔篇一长期以来,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而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更应该先掌握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后做出相应的教学。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和不足,争取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设计

物态变化温度 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2.单位: ①常用单位:摄氏度(℃)②SI单位:开尔文(K)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 教师讲述: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说明:一名同学上前面来操作,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两手指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教师讲述: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 提问: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并回答,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板书。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观察过温度计的实物和挂图,都知道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你们知道温度计是怎样刻度的吗? (引导学生找到温度计刻度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多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讲述:摄氏温度就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1℃如何刻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后汇报,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板书设计】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 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 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 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 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 _________. 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 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 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 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 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 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 C.开水的温度是100℃ 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 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DIV.MyFav_1321947375578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21947375578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21947375578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21947375578 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1947375578 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1947375578 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1947375578 DIV.Section1{page:

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 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 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 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 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 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 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 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 式导入,说明 本章的重要 性,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的认 识。 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 1.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 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 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 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 一:“物态变化三角形” 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 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 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 化的讲解基本 到位,但是如 果在加些生活 中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该 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学 生分组做,使 课堂更加高 效。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 《物态变化与温度》 东夏镇第一初级中学王留夯 教材分析 《物态变化与温度》是教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第五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以“水的物态变化”、“温度”和“温度计”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是热学的基础,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四项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会测量温度。(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虽然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所以教材在编写时从学生觉得熟悉的,但对其含义又没有明确认识的“温度”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已有的经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测量温度的兴趣。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新理念。 学情分析 1.本课所面对的学生多数是农村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动与好奇,对新生事物持有浓厚兴趣,但秉承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 2.他们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在一些生活情境中得到温度的认识,例如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家用寒暑表等,这也是学习本课的一个有利条件; 3.学生对温度的了解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并没有得到理论的上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并能准确的判断自然界中水的各种物态变化。 (2)认识玻璃温度计,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3)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小组学习和自学,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的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实验用温度计、烧杯、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温度计使用方法与读数。 难点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物态变化课型复习课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涉及了温度的概念,固、液和气三种物态,以及三态之间的变化过程。通过本章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及物态变化中伴随的吸放热等基本特点。并且会利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现象。 学情分析 由于本章知识贴近生活,知识体系简单,学生学习较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有些物态变化只 能理解,不能直接感受,需要记忆的概念例子也比较多,容易混淆,因此,掌握还不够扎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列表、图像等方式分析、总结、概括和归纳知识

2.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形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列表、讨论、讲解、总结

教具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知识体系投影出示知 识结构 教师巡视 学生自己复 习 巩固知识点 二、应用知识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前应首先了解温度计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思路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要了解它的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如图是液态温度计的结构 示意图.(测量前要了解温度计!) 答: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分度值 2: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要求中正确 的是( ) 引导学生回 顾测量工具 使用方法 生讨论交流 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会用 所学知识解 释问题做到 学以致用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3.3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3.3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 思 《3.3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 星期五上午,本人在五中二(2)班上了一节《3.3 光的直线传播》公开课。从开始备课到教学结束,整个过程本人思考了很多,做了大量的准备,现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有所改进与提高。 对教材的理解。 初中物理从初二开始教学,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物态变化》两内容,本节是第三《光现象》的第三节内容,学生对光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光、光的色散、光的颜色、光的能量、人眼看不见的光等知识,所以对于本节的学习在知识的铺垫上是没有问题的。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一种传播规律,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所以本节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侧重于物理规律实验总结获得,自然现象的物理知识应用等非常实际的问题,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让学生明白中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是具有一定分量的。让学生掌握光的速度,了解激光测距仪的工作原理,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在备课过程中,本人思考教材的处理是,物理于生活、物理应用于生活。所有的物理规律必须通

过实验现象真实的反映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并能总结规律。将得到的规律应用到对自然物理现象的解释之中,所有的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形成的。 对学生的了解。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教无定法,不同的学校,教材可以是一样的,但学生不一样,就导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一样。本次上课的初二年级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本人任教两个班级,这批学生显著的特点是缺乏自信,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非常薄弱,主动学习意识低,课堂注意率低。本人在与他们一个月的教学接触过程中,非常努力的想改变一些,但收效甚微。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本人尽量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一些隐涵的问题直接化,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尽量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比如进行光线的教学时,原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自己阅读一下教材,教师直接讲解一下,然后就开始应用了,这个过程非常的直接、简单、省时。但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先让学生观察了四幅具有显著特征的光线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再引导学生进行符号描绘,再是教师讲解。在现象解释过程中,我的预测是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日食、月食,甚至没听过这一名词,在教学过程中证实了我的预测

[初二上学期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初二上学期物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初二上学期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初二上学期物 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 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 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 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 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 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精品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 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的温 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典题探究】: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