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水水质检测标准方案

供水水质检测标准方案

供水水质检测标准方案
供水水质检测标准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供水水质检测标准方案

修订记录

目录

一、编制目的 (3)

二、适用范围 (3)

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3)

3.1应用标准 (3)

3.2采样计划 (3)

3.3采样容器 (3)

3.4采样容器的洗涤 (4)

3.5测定微生物学指标采样容器的洗涤和灭菌 (4)

3.6采样器 (4)

3.7水样采集 (5)

3.8.采样体积 (6)

3.9水样保存 (6)

3.9样品管理和运输 (8)

四、水样的检测 (9)

4.1检测项目及限值 (9)

4.2水样分类及检测项目频率 (13)

4.3检测能力及检测方法 (13)

五、相关文件 (19)

六、支持表格 (20)

一、编制目的

使供水厂水质检验方法标准化,提高化验人员水质检验水平,提高供水厂检验质量,杜绝供水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用固安分公司所属各供水厂供水水质指的检验,主要包括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官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

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3.1应用标准

水样的采集、样品保存和采样质量控制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06)之规定。其他参考标准及规范性引用文件入下所示: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T12998)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

3.2采样计划

采样前根据水质检验目的和任务制定采样计划,内容包括:采样目的、检验指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容器与清洗、采样体积、样品保存方法、样品标签、现场测定项目、采样质量控制、运输工具和条件等。

3.3采样容器

1.应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

2.容器的材质应化学稳定性强,且不应水样中组分发生反应,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待测组

分。

3.采样容器应可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抗震性能强。

4.采样容器的大小、形状和重量应适宜,能严密封口,并容易打开,且易清洗。

5.应尽量选用细口容器,容器的盖和塞的材料应与容器材料统一。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用软木塞或橡胶塞时应用稳定的金属箔或聚乙烯薄膜包裹,最好有蜡封。有机物和某些微生物检测用的样品容器不能用橡胶塞、碱性的液体样品不能用玻璃塞。

6.对无机物、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测定水样应使用有机材质的采样容器,如聚乙烯颜料容器等。

7.对有机物和微生物学指标测定水样应使用玻璃材质的采样容器。

8.特殊项目测定的水样可选用其他化学惰性材料材质的容器。如光敏性物质应选用棕色或深色的容器。

3.4采样容器的洗涤

1.测定一般理化指标采样容器的洗涤

2.将容器用水和洗涤剂清洗,除去灰尘、油垢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质量分数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8h,取出沥干后用自来水冲洗3次,并用蒸馏水充分洗干净。

3.测定有机物指标采样容器的洗涤

4.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24h,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蒸馏水淋洗后置烘箱内180℃烘4h,冷却后再用纯化过的已烷、石油醚冲洗数次。

3.5测定微生物学指标采样容器的洗涤和灭菌

1.容器洗涤:将容器用自来水和洗涤剂洗涤,并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后手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浸泡过夜,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

2.容器灭菌:热力灭菌是最可靠且普遍应用的方法。热力灭菌分干热和高压蒸气灭菌两种。干热灭菌要求160℃下维持2h;高压蒸气灭菌要求121℃维持15min,高压灭菌后的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藏水烘干。灭菌后的容器应在2,周内使用。

3.6采样器

1.采样前应选择适宜的采样器。

2.塑料或玻璃材质采样器及用于采样的橡胶管和乳胶管可按照5.1洗涤备用。

3.金属材质的采样器,应先用洗涤剂清除油垢,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4.特殊采样器的清洗方法可参照仪器说明书。

3.7水样采集

1.一般要求

(1)采样前应先用水样荡洗采样器、容器和塞子2-3次(油类除外)

(2)微生物指标: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集几类检测指标的水样时,应先集供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水样。采样时应直接采集,不得用水样涮洗已经灭菌的采样瓶,并避免手指和其他物品对瓶口的沾污。

(3)注意事项

a.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b.采集测定油类水样时,应在水面至水面下300mm采集柱状水样,全部用于测定,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采样器(瓶);

c.采集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的水样时应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采用水封;

d.含有可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水样,应分离除去沉积物,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形玻璃容器(如量筒),静置30min,将已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采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测定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需要分别测定悬浮物和水中所含组分时,应在现场将水样经0.45um膜过滤后,分别加入固定剂保存。

e.测定油类、BOD5、硫化物、微生物学、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f.完成现场的水样,不能带回实验室供其他指标测定使用。

2.出厂水的采集

(1)出厂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单位水处理工艺过程完成的水。

(2)出厂水的采样点应设在出厂进入输送管道以前处。

3.末梢水的采集

(1)末梢水是指出厂水经输水管网输送至终端(用户水龙头)处的水。

(2)末梢水的采集:应注意采样时间,夜间可能析出可沉渍于管道的附着物,取样时应打开龙头放水数分钟,排出沉积物。采集用于物生物学指标检验的样品前应对水龙头进行消毒。

3.8.采样体积

1.根据测定指标、测试方法、平行样检测所需要样品量等情况计算并确定采样体积。

2.测试指标不同,测试方法不同,保存方法也就不同,样品采集时应分类采集,下表是饮用水中常规检验指标的取样体积。

3.非常规指标和有特殊要求指标的采样体积应根据检测方法的具体要求确定。

表3-1 生活饮用水中常规检验指标的取样体积

3.9水样保存

1.保存措施

a.应根据测定指标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主要有冷藏,加入保存剂等。

b.水样在4℃冷藏保存,贮存于暗处。

2.保存剂

a.保存剂不能干扰待测物的测定,不能影响待测物的浓度。如果是液体,应校正体积的变化。保存剂的纯度和等级应达到分析的要求。

c.保存剂可预先加入采样容器中,也可在采样后立即加入。易变质的保存剂不能预先添加。

3.保存条件

a.水样的保存期限主要取决于待测物的浓度、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

b.水样保存没有通用的原则。下表提供了常用的保存方法。由于水样的组分、浓度和性质不同,同样的保存条件不能保证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样品,在采样前应根据样品的性质、组成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和保存剂。

注:水样采集后应尽快测定。水温、PH、游离氯等指标应在现场测定,其余项目的测定也应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完成。

表3-2 采样容器和水样的保存方法

备注:a表示应现场测定

b表示应低温(0℃-4℃)避光保存

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9样品管理和运输

1.样品管理

(1)除用于现场测定的样品外,大部分水样都需要运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在水样的运输和实验室

管理过程中应保证其性质稳定、完整、不受污染、损坏和丢失。

(2)现场测试样品:应严格记录现场检测结果并妥善保管。

(3)实验室测试样品: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或标签,并粘贴在采样容器上,注明水样编号、采样

人、日期、时间、及地点等相关的信息。

2.样品运输

(1)水样采集后应立即送回实验室,根据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各项的最长可保存时间选用适当的

运输方式,在现场采们工作开始之前就应安排好运输工作,以防延误。

(2)样品装运前应逐一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

(3)塑料容器要塞进内塞,拧紧外盖,贴好密封带,玻璃瓶要塞紧磨口塞,并用细绳将瓶塞与瓶

颈拴紧,或用封口胶、石蜡封口。待测油类的水样不能用石蜡封口。

(4)需要冷藏的样品,应配备专门的隔热容器,并放入制冷剂。

(5)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样品瓶冻裂。

(6)为防止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因震动、碰撞而导致损失或沾污,最好将样品装箱运输。装运用的

箱和盖都需要用泡沫塑料或瓦楞纸板作衬里或隔板,并使箱盖适度压住样品瓶。

(7)样品箱应有“切勿倒置”和“易碎物品”的明显标示。

四、水样的检测

4.1检测项目及限值

检验项目参照《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标准中水质指标分为供水水质常规检检验项目(共项,详见表4-1)及供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共项,详见表4-2)。

表4-1供水水质常规检测项目及限值

表4-2 供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4.2水样分类及检测项目频率

水质检验项目及检测频率如表4-3所示。

表4-3水质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

4.3检测能力及检测方法

按照目前公司各供水厂现运行状况及实际情况,部分水质指标采用实验室自检,部分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偏低,或检测仪器造价较高,为降低检测费用采用外送委托检测。

按照供《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要求,供水水质常规检测项目共42项,其中26项可实现实验室自检,13项需外送委托检验,3项为免检项目。

供水水质非常规检测项目总项共51项,其中4项可实现实验室自检,48项需外送委托检验。

五、相关文件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3.《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

4.《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GBT601-2002)

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GB/T5750.2-2006)

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检验项目: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7.《生活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检验项目:色度、

浑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

涤剂

8.《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5750.11-2006)检验项目:余氯

9.《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GB/T5750.6-2006-2006)检验项目:铝、铁、

锰、铜、锌、砷、铬、镍

1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5750.5-2006)检验项目:硫酸盐、

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氨氮、硼、硫化物

六、支持表格

1.《供水水质日检项目报告单》

2.《供水水质日检项目月报表》

3.《供水水质月检项目报告单》

4.《化验设备统计台帐》

5.《化验药品使用记录单》

6.《化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单》

7.《危险化验药品使用记录单》

自来水水质标准(教学参考)

自来水水质标准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1366发表时间:2015-04-22 13:43:00 一、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度 天然水经常显示各种不同的颜色,水的色度通常来自植物界。工业废水的污染,可使水体产生多种颜色。地面水的色度变化很大,它与汇水的土嚷、植被情况有关。 水色可分为真色和外表色两种。水中悬浮物质完全移去后所呈现的颜色称为真色,它主要来源于溶解在水中的腐植质和水生物。水中存在的各种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杂质,如植物的落叶,树根及泥土中的一些物质、泥沙、矿物质等,称为外表色,或称虚色、假色。 沼泽水由于含腐植质而呈黄色,低铁化合物使水成为淡兰绿色,高铁化合物及四价锰化物使水呈黄色,水中大量藻类存在时显亮绿色。 水色的的存在,使饮用者有外观不快的感觉。色度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但会使工业尤其对一些轻工业品如食品、造纸、纺织、饮料工业等产品质量降低。色度是主要的污染指标之一,一些国家的水质标准,要求的色度都在5~20度之间,现标准规定色度不超过15度铂钴单位,并不得呈现其它异色。优质水最好在10度以内。 2、浑浊度 水的浑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它和水中杂质含量,颗粒大小、形状和表面反射性有关。测定浊度的方法比较简便,一般都用来间接反映水中悬浮和胶体杂质的数量。1升水中含有1毫克白陶土(或高岭土)时产生的浑浊程度,称为1度或1毫克/升。浑浊度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河岸性质、水流速度、工业废水的污染有关,并随气候、季节变化而变动。 低浊度的水,对限制某些有害物质有积极的卫生学意义。水的浑浊度过高会影响消毒效果,增加消毒剂用量。根据各地反映,浑浊度达10毫克/升时已使人感到水质浑浊,因此水厂应尽最大努力,以求出厂水的浑浊度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 新标准要求不超过1度,条件或技术限制时不超过3度。 3、嗅和味 洁净的水是无嗅无味的,污染的水才会产生嗅和味。藻类的某些浮游生物、有机物、溶解气体、矿物质、工业废水的污染,加氯消毒、水温、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等等都会使水中带有嗅和味。水温越低,河水越浑浊,常有泥腥土臭、味涩;溶解氧较多,味略甜;兰绿藻类原生动物会发出草腥臭等。 溶解于水中的化合物,一般要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引起味觉。含氯化物在150毫克/升以上带苦咸味,含铁在0.3毫克/升以上带涩味,含过量的矿物质的水味涩或咸。含有嗅和味的水,饮用者产生不愿饮的感觉,对很多种工业生产用水也不利,使工业产品质量降低,因此标准规定自来水应保证无异嗅和异味。 4、肉眼可见物 饮用水不应含有沉淀物、肉眼可见的水生物及令人嫌恶的物质。 5、PH值 PH值表示水中所含活性氢离子的浓度,以代替氢离子的活度。水的PH值是描述水呈酸碱性的一个指标,凡水中PH值低于7.0时,水呈酸性,而PH值高于7.0则水带碱性,当PH值为7.0时水为中性。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由于投加混凝剂和石灰等,可使水的PH值下降或升高,但过低可腐蚀管道,影响水质,过高又可析出溶解性盐类并降低氯消毒的效果。标准规定在6.5~8.5之间。 6、总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沉淀肥皂的程度,使肥皂沉淀的原因,主要由于天然水中含有钙盐和镁盐。地下水的硬度往往比较高,地面水的硬度随地理、地质情况等因素而变,地面水的硬度一般不会太高。

自来水的真相

自来水的真相 来源:《新世纪》2012年第18期,宫靖刘虹桥 [导读]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国自来水水质普查,为什么最终悄无声息?“没有授权,我无法告诉你那个数字(饮用水实际合格率)。”宋兰合对记者说。 2011年12月21日,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港附近的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发生乳化液泄漏事故,大量的乳化液从生活区排污口流入闽江,预估入侵闽江2平方公里,而马尾旺岐自来水取水口就在六公里之外。为保护水源地,铝厂百名工人奋战两日。阿剑/CFP 自来水有多重要? 全国共计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 自来水水质如何? 一个悖论:几乎所有饮用水界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城市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 哪个更接近真相?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明确称:“全国近年抽检饮用水合格率83.4%。” 83.4%合格率,意味着不合格率超过15%,足以让人忧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仍然远远低估了不合格率。 上述数据所依据水样2000余份,仅是国内重点城市或少数城市水样,甚至不包括地级市水厂。“无法代表全国情况。”宋兰合告诉财新记者。宋兰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总工程师。住建部是中国城市饮用水主管部委,水质中心专责监测水质。宋兰合说,“中国水厂的问题,越往下越多。”

2009年下半年,为了“大致搞清”全国城市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一次全国普查:抽检范围扩大到县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检测:“这个省可派那个省,那个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宋兰合解释。 之所以交叉检测,是因为中国仅有两三个城市的水质监测单位独立于水厂,其余监测单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质中心的国家监测站和地方监测站,均由地方水厂内部水质监测部门担责,“两块牌子,一班人马。这样的自检自测可信度不高。” 这次普查,是近十几年间最大规模的检测,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至今,住建部都未对外正式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自来水水质数据。 “没有授权,我无法告诉你那个数字(饮用水实际合格率)。”宋兰合对财新记者说。 在纪律允许范围内,宋兰合做了部分介绍——“那次全国普查,发现4000余家水厂中,1000家以上出厂水水质不合格。结果表明,多数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还强调,2009年以来,城市自来水水质并无“太多改善”。 出厂即水质不合格,意味着什么? 自来水供应是一个长链条,出厂后,经过输水环节,最终入户。绝大多数城镇输水系统老旧,混乱的二次供水,也会带来新的污染。居民实际饮用的水质还远差于出厂水质。 “1000家以上”不合格,“以上”是什么意思? 多位接近权威部门的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他们所获知的该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也就是说,可能近50%不合格,“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以求淡化冲击而已。对此,宋兰合既未证实,也未证伪。他仅表示,在众多专家认为自来水水质不容乐观与各地政府和水厂的乐观数字之间,他“坚定地站在专家一边”。 更让人担心的是,除城市水厂外,还有上万座小自来水厂供应乡镇,工艺更落后,水源安全更难保证。目前,没有关于这些小水厂水质的全面数据。 水质“皇帝新装” 水质新标准很严,但没有牙齿 严格的标准只停留在纸上 再过两个月,即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 上一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由卫生部组织饮水卫生专家制定,规定的水质指标为35项。2006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调下,卫生部牵头,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面专家完成修订。鉴于新标准较严格,标准委要求,相关指标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各省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国家标准委、建设部和卫生部备案,但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必须实施。 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中国的自来水似乎即将实现直接饮水。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强制标准只是纸上谈兵,因为没有实质性惩罚措施,并不为地方政府和水厂所惧。新标准颁发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改造方面鲜有进展。

水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2007-2-1 HJ/T341-2007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2007-5-1 HJ/T342-2007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3-2007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试行)2007-5-1 HJ/T344-2007水质锰的测定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5-2007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6-200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2007-5-1 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2005-11-1 HJ/T195-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6-2005水质凯氏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7-2005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8-2005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9-2005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200-2005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132-2003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2004-1-1 HJ/T96-200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7-2003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8-2003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9-2003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0-2003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1-2003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2-2003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3-20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4-2003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86-2002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2002-7-1 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03-1-1 HJ/T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2003-1-1 HJ/T70-2001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2001-12-1 HJ/T71-2001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002-1-1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来水水质国家标准

表 1 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评价 指标限值 1 微生物指标 a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 CFU/100mL) 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 CFU/100mL) 菌落总数 (CFU/100mL)100 2 毒理指标 砷/(mg/L)0.01 镉/(mg/L)0.005 铬(六价)/(mg/L)0.05 铅/(mg/L)0.01 汞/(mg/L)0.001 硒/(mg/L)0.01 氰化物/(mg/L)0.05 氟化物/(mg/L) 1.0 硝酸盐(以N计)/(mg/L)10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 20 三氯甲烷/(mg/L)0.06 四氯化碳/(mg/L)0.002 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0.01 甲醛(使用臭氧时)/(mg/L)0.9 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7 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7 3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5 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NTU 1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 3臭和味无臭味、异味 肉眼可见物无 pH不小于 6.5 且不大于 8.5 铅/(mg/L)0.2 铁/(mg/L)0.3 锰/(mg/L)0.1 铜/(mg/L) 1.0 锌/(mg/L) 1.0 氯化物/(mg/L)250 硫酸盐/(mg/L)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mg/L)450 耗氧量(COD Mn 法,以O2计)/(mg/L)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 6 mg/L 时 为 5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0.3 4 放射性指标 b指导值 总α放射性/Bq/L0.5 总β放射性/Bq/L1 a MPN 表示最可能数; CFU 表示菌落形成单位。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b 放射性指标超过指导值,应进行核素分析和评价,判定能否饮用。 表 2 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 消毒剂名称与水接触时 间出厂水中 限值 /(mg/L) 出厂水中 余量 /(mg/L) 管网末梢水 中 余量 /(mg/L) 氧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 30 min4≥ 0.3≥ 0.05 一氯胺(总氯)≥ 120 min3≥ 0.5≥ 0.05 臭氧(O 3)≥ 12 min0.30.02 如加氯, 总氯≥0.05二氧化氯(ClO2)≥ 30 min0.8≥ 0.1≥ 0.02 表 3 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 指标限值 1 微生物指标 贾第鞭毛虫 / 个 /10 L )< 1 隐孢子虫 / 个 /10 L )< 1 2 毒理指标 锑 / (mg/L)0.005 钡 / (mg/L)0.7 铍 / (mg/L)0.002 硼 / (mg/L)0.5 钼 / (mg/L)0.07 镍 / (mg/L)0.02 银 / (mg/L)0.05 铊 / (mg/L)0.000 1 氯化氰(以 CN —计) / (mg/L)0.07 一氯二溴甲烷 / (mg/L)0.1 二氯二溴甲烷 / (mg/L)0.06

景观水水质检测项目及其标准值的确定

景观水水质检测项目及其标准值的确定 一、景观水适用的水质标准 我国现行的地表水水质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此标准是对《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3)的第三次修订,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为第二次修订。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同时废止。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

国家曾出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后被《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代替。这一标准是针对景观水体的,虽然已经废止,但对于景观水水质主要检测项目及其标准值的确定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标准按照水体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三大类: A类:主要适用于天然浴场或其他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 表2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综合表1和表2对水体的划分,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以Ⅳ类和C类水的要求作为房地产景观水水质的检测标准。 二、指标的选取 从以上两表容易看出,对于某一水体,可以用来考量其水质的指标有很多,但是对于满足观赏性需求的景观水来说,有很多指标是没有检测必要的。因此,根据景观水的特点,一般的检测指标主要有:色、嗅、透明度、溶解氧、五日生 化需氧量(BOD 5)、化学需氧量(COD)(或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总氮和叶绿素a 等。

水质检测项目及标准

水质检测项目及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办理排水许可证水质检测项目及标准 一.一般排水户: PH值、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等5项 二.重点排水户: 1.医院类:PH值、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大肠菌群、余氯等7项。 2.餐饮类:PH值、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油脂类等7项。 3.化工类(含设有实验室的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PH值、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汞、砷、铅、镉、铬、镍等11项. 4.综合类排水户(如含有医院、餐厅、实验室的单位):PH值、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等5个基本项目、再加上医院类、餐饮类或化工类检测的特殊项目。 三. 检测标准

根据城镇下水道末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程度,将控制项目限值分为A、B、C三个等级,见表。 a)下水道末端污水处理厂采用再生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A等级的规定。 b)下水道末端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B等级的规定。 c)下水道末端污水处理厂采用一级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C等级的规定。

下水道末端无污水处理设施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不得低于C等级的要求,应根据污水的最终去向,执行国家现行污水排放标准。

二次供水相关规章制度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一、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工作接受市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指导。 二、二次供水操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按规定每年一次健康检查。 三、办理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及相关复审手续。 四、每年由专业自来水清洗公司对水池水箱进行不少于一次清洗消毒,填写《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记录表》,出具合格的水质化验报告并到相关部门备案。 五、定期保养水泵、阀门及管道,定期刷漆防止生锈。 六、每天巡查一次供水系统,发现有跑、冒、滴、漏现象,应立即处理。 七、应保障住户生活用水的连续性,若因检修、保养暂停供水,应提前1天通知客服中心,告知住户做好储水准备。 八、遇突发事故导致停水,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向住户做好解释工作。 文案大全

水泵房管理制度 一、项目工程负责人负责对水泵房管理、监督和检查。 二、项目工程维护人员负责按计划进行月、季、年度保养、维修、清洁、并填写《设施设备保养记录表》。 三、水泵房应备齐消防器材、水泵房钥匙由专人保管。 四、每日对水泵房运行设备进行二次查看,将真实数据填写在《水泵房设备运行记录表》上。 五、每日对水泵房进行一次巡查,将巡查容填写在《二次供水巡查记录表》上。 六、定期检查水泵、闸门、电机的紧固螺丝有无松动,运行声音是否正常等。 七、严禁在水泵房吸烟、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保持水泵房通风换气,环境卫生。 八、非工作人员进入水泵房,须填写《外来人员进出登记表》,并由相关人员陪同方可进入。 文案大全

相关记录 《设施设备保养记录表》 《水泵房设备运行记录表》 《二次供水巡查记录表》 《外来人员进出登记表》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设施设备保养记录表 项目:序号:

国家自来水水质标准.doc

从2007年7月1日起,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修订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下称“新标准”)将正式实施,所有自来水厂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检测标准。新标准中的106项指标被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非常规检验项目两类。其中,常规检验项目42项,各地必须统一检定;非常规检验项目64项,具体实施日期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全部指标的实施最迟不得晚于2012年7月1日。 城市自来水的国家标准(GB5749-85)检测项目单位国家标准 色度度不超过15度 浑浊度NTU 不超过3度 嗅和味不得有异嗅异味 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PH 6.5-8.5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铁mg/L 0.3 锰mg/L 0.1 铜mg/L 1.0 锌mg/L 1.0 挥发酚(以苯酚计)mg/L 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0.3 硫酸盐mg/L 250 氯化物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氟化物mg/L 1.0 氰化物mg/L 0.05 砷ug/L 50 硒ug/L 10 汞ug/L 1 镉ug/L 10 铬(六价铬)mg/L 0.05 铅ug/L 50 银ug/L 50 硝酸盐氮mg/L 20 氯仿ug/L 60 四氯化碳ug/L 3 苯并(a)芘ug/L 0.01 滴滴涕ug/L 1 六六六ug/L 5 细菌总数个/L 100 总大肠菌群个/L 3 总α放射性Bq/L 0.1 总β放射性Bq/L 1.0 余氯mg/L ≥0.30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有用的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达标标准

有用的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达标标准 来源:国联质检实验室 饮用水和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它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常有关于饮用水水质安全隐患的报道,人们一直以来都对饮用水水质检测不重视,喝了这么久也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水中含有众多微量物质,其中不乏有害物质,水质检测通过多个项目分别检测,达标后才能确定饮用水是否安全。 常见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4、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5、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6、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7、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8、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9、大肠埃希氏菌:大肠细菌(E.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检测标准和方法

各种水质检测方法 1、【pH值】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 2、【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T11913-1989 碘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臭和味】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4、【侵蚀性二氧化碳】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5.【酸度】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6.【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7.【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1903-1989 8.【浊度】水质浊度的测定GB/T13200-1991 9.【悬浮物(SS)】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989 10.【总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1.【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2.【全盐量(溶解性固体)】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HJ/T51-1999 13.【总硬度(钙和镁总量)】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GB/T7477-1987 1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11892-1989 15.【化学需氧量(COD)】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 16.【生物需氧量】水质生物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T7488—1987 17.【氨氮】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7479-1987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8.【硝酸盐氮】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7480-1987 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 19.【亚硝酸盐氮】《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7493-1987 20.【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酸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1987 21.【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1989 22.【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 23.【磷酸盐】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4.【硝基苯类】还原-偶氮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5.【苯胺类】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11889-1989 26.【游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 27.【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 28.【氟化物】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4-1987 29.【氯化物】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11896-19879 30.【硫酸盐】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T11899-89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二次供水检验项目

二次供水检测项目及检验依据 (一)检测对象及采样 1、检测对象 申请二次供水系统项目竣工验收卫生审核时,申报项目中如蓄水池、水箱分为若干储水区且相通,以一个储水单位计;如相对独立,仅以管道相通,应分别计数。 蓄水池应全部进行检测;水箱应对不少于50%的水箱进行常规指标检测,剩余的水箱进行部分指标检测。 2、采样 检测采样点应设在蓄水池、水箱供水管道末梢最远端;并以申报项目为单位,采集一套市政水为对照。 样品由检测单位上门采样,委托单位应配合确定蓄水池、水箱供水管道末梢最远端。 (二)检测指标 1、申报项目中蓄水池应全部进行常规指标检测;水箱应对不少于50%的水箱进行常规指标检测,剩余的水箱进行部分指标检测。 常规指标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表1 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和表2 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放射性指标除外。 1、微生物指标(4项)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 2、毒理指标(15项)砷、镉、铬(六价)、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部分指标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浑浊度四项指标。

3、检测单位应根据二次供水系统采用的材质,确定增测指标。 (三)检验及评价依据 检验依据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评价依据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实用文库汇编之水质检测的标准和方法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水质检测的标准和方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应超过下表所规定的限量。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项目标准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浑浊度度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 嗅和味不得有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PH 6.5-8.5 总硬度以CzCO3,计mg/L 450 铁Femg/L 0.3 锰Mnmg/L 0.1 铜Cumg/L 1.0 锌Znmg/L 1.0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 硫酸盐mg/L 250 氯化物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mg/L 1.0 氰化物mg/L 0.05 砷Asmg/L 0.05 硒Semg/L 0.01 汞Hgmg/L 0.001 镉Cdmg/L 0.01 铬六价Cr6+mg/L 0.05 铅Pbmg/L 0.05 银 0.05

硝酸盐以N计mg/L 20 氯仿μg/L 60 四氯化碳*μg/L 3 苯并(a)芘*μg/L 0.01 滴滴滴*μg/L >1.0 六六六*μg/L >5.0 细菌学指标 菌落总数cfu/mL 100 总大肠菌群(MPN/100mL) 3 游离余氯 在与水接触30min后应不低于0.3mg/L。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 放射性指标总σ放射性Bq/L 0.1 总β放射性Bq/L 1.0 检验项目在一般情况下,细菌学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列为必检项目,其他指标可根据当地水质情况和需要选定。对水源水、出厂水和部分有代表性的管网末梢水,每月进行一次全分析。 自备给水和农村集中式给水水质检验的采样点数、采样次数和检验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要求确定。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二次供水单位的水样采集操作规范

二次供水单位的水样采集操作规范 一:引用文件 GB547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50.1-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GB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二、检验项目: 必须项目:色度、浊度、嗅味及肉眼可见物、pH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 选测项目: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 铬、铁、锰、铅、紫外线强度。 增测项目: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 三:采样容器 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四:采样容器的洗涤 将容器用水和洗涤剂清洗,除去灰尘、油垢后用用自来水冲洗3次。五:二次供水的采集 二次供水的采集应包括水箱(或蓄水池)进水、出水以及管网末梢水六:水池(箱)(以下简称水池)进出水样点的确定 (一)水池进水点为进入水池的市政管网水或前一个供水设施的出水 进入水池的位置。若无法在此位置采到进水水样,则应按照与进水点最近为原则确定合适的取样点;

(二)水池出水点为水池水流进用户生活水管的起点。若无法在此位置取得出水样时,也应按与出水点最近为原则确定合适的取样点进行取样。一般情况下在离水池较近的水池水用户处取得水样。 (三)管网末梢水:水经过输水管道送至终端(住户水龙头)处的饮用水。 七、水样数量的确定: (一)一般情况下每个水池均采集进水样和出水样各一份; (二)管网末梢水(1~2采样点) 八、检测用水样的采集步骤 (一)先用酒精灯或燃烧的酒精棉球将水龙头灼烧消毒后,再将水龙头完全打开,放水5- 10分钟以确保放去管道内的贮水; (二)按要求打开已消毒取样瓶的瓶口卫生包装套及瓶塞接水样; (三)水样满瓶时应倾去部分水样,所采水量为瓶容量的80%左右;(四)消毒瓶装入合适水量后应及时加盖,瓶上贴上标签或用笔作记号,记录采样时间、编号等。 九:应根据测定指标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 主要为冷藏:水样在4o C冷藏保存,贮存于暗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来水水质国家标准

表?1?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评价指标限值 1?微生物指标?a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 CFU/100mL) 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 CFU/100mL) 菌落总数?(CFU/100mL)100 2?毒理指标 砷/(mg/L)0.01 镉/(mg/L)0.005 铬(六价)/(mg/L)0.05 铅/(mg/L)0.01 汞/(mg/L)0.001 硒/(mg/L)0.01 氰化物/(mg/L)0.05 氟化物/(mg/L) 1.0 硝酸盐(以N计)/(mg/L)10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 三氯甲烷/(mg/L)0.06 四氯化碳/(mg/L)0.002 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0.01 甲醛(使用臭氧时)/(mg/L)0.9 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7 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7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5 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NTU 1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臭和味无臭味、异味 肉眼可见物无 pH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铅/(mg/L)0.2 铁/(mg/L)0.3 锰/(mg/L)0.1 铜/(mg/L) 1.0 锌/(mg/L) 1.0 氯化物/(mg/L)250 硫酸盐/(mg/L)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mg/L)450 耗氧量(COD Mn?法,以O2计)/(mg/L)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 mg/L?时

水质检测标准

水质检测标准 概况: 水质是指水与水中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征。评价水质优劣受污染程度的 参数,称为水质指标。水质指标通常可分为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和生物性 指标三类。常见的水质指标见下表。 2、水质检测中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有哪些? (1)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我国已编制60多项包括采样在内的标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比较经典、准确度较高,是环境污染纠纷法定的仲裁方法,也是 用于评价其他分析方法的基本方法。 (2)统一分析方法:有些项目的检测方法尚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国家标准,但经过研究可以作为统一方法予以推广,在使用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为上 升为国家标准方法创造条件。

(3)等效方法:与前两类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具有可比性的分析方法。等效方法必须经过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证明其与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是等效 时才能使用。 按照检测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水质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电化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 S)法等。其中,化学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目前在国内外水质常规检测中被普遍采用。 3、怎样选择水质检测分析方法? 正确选择检测分析方法,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分析方法 应遵循的原则是: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 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非饮用水检测标准 1.污水检测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废弃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 营养物,有毒污染物等.主要检测标准的依据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 996。该标准中已经部分被本标准部分内容被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代替。 2.地下水检测 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 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主要依据:GB/T14848—2017.旧版是GB/T14848—1993

次供水检验项目

次供水检验项目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二次供水检测项目及检验依据(一)检测对象及采样 1、检测对象 申请二次供水系统项目竣工验收卫生审核时,申报项目中如蓄水池、水箱分为若干储水区且相通,以一个储水单位计;如相对独立,仅以管道相通,应分别计数。 蓄水池应全部进行检测;水箱应对不少于50%的水箱进行常规指标检测,剩余的水箱进行部分指标检测。 2、采样 检测采样点应设在蓄水池、水箱供水管道末梢最远端;并以申报项目为单位,采集一套市政水为对照。 样品由检测单位上门采样,委托单位应配合确定蓄水池、水箱供水管道末梢最远端。 (二)检测指标 1、申报项目中蓄水池应全部进行常规指标检测;水箱应对不少于50%的水箱进行常规指标检测,剩余的水箱进行部分指标检测。

常规指标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表1 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和表2 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放射性指标除外。 1、微生物指标(4项)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 2、毒理指标(15项)砷、镉、铬(六价)、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部分指标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浑浊度四项指标。 3、检测单位应根据二次供水系统采用的材质,确定增测指标。 (三)检验及评价依据 检验依据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评价依据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二次供水检测制度

二次供水检测制度 为保障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类供水设施的水质采样点位置、检验项目及监测频率等,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做好水质检验工作 供水责任单位应定期检验水质并登记检验结果,做好水质档案管理工作。具备条件的,可以建立水质检验实验室,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自行检验水质;不具备条件的供水单位,可以委托本市具有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合法资质的单位(以下简称具有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 办理卫生行政许可所需的水质检验工作,应当由具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承担。 水质检验单位承担水质检验应当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1-5750.13)规定的有关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样品采集和水质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因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抽检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进行的水质检验工作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 二、供水设施的水质采样点位置、检验项目及监测频率 (一)城镇公共供水设施 城镇公共供水的采样点、检测项目及频率参照《城市供水水

质标准》(CJ/T 206-2005)执行。 (二)产权归企事业单位所有的自备水源供水设施和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的农村简易自来水供水设施 1.采样点设置在末梢水。 2.水质检验项目:参照水质常规检验项目执行。(附件1、2) 3.监测频次:每年检验一次。 (三)农村日供水量1000立方米以下的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 1.采样点设置在末梢水。 2.水质检验项目: 常规检测项目:首次监测时检测项目同自备水源供水设施的检测项目。日常监测项目: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氟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铁、锰、砷、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3.监测频次:每年检验一次。 (四)二次供水设施 1.采样点设置在原水入口、设备出水口、末梢水。 2.水质检验项目: (1)必测项目:色度、pH、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硫酸盐、氯化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类、耗氧量、总硬度、铁、锰、铜、铅、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国家自来水水质标准

国家自来水水质标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国家自来水水质标准 从2007年7月1日起,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修订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下称“新标准”)将正式实施,所有自来水厂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检 测标准。 新标准中的106项指标被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非常规检验项目两类。其中,常 规检验项目42项,各地必须统一检定;非常规检验项目64项,具体实施日期 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全部指标的实施最迟不得晚于2012年 7月1日。 城市自来水的国家标准(GB5749-85) 检测项目单位国家标准 色度度不超过15度 浑浊度 NTU 不超过3度 嗅和味不得有异嗅异味 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PH 总硬度(以CaCO3计) mg/L 450 铁 mg/L 锰 mg/L 铜 mg/L 锌 mg/L 挥发酚(以苯酚计) mg/L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mg/L 硫酸盐 mg/L 250 氯化物 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氟化物 mg/L 氰化物 mg/L 砷 ug/L 50 硒 ug/L 10 汞 ug/L 1 镉 ug/L 10 铬(六价铬) mg/L 铅 ug/L 50 银 ug/L 50 硝酸盐氮 mg/L 20 氯仿 ug/L 60 四氯化碳 ug/L 3 苯并(a)芘 ug/L 滴滴涕 ug/L 1 六六六 ug/L 5 细菌总数个/L 100 总大肠菌群个/L 3

总α放射性 Bq/L 总β放射性 Bq/L 余氯 mg/L ≥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