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入门讲义

初二物理入门讲义

初二物理入门讲义
初二物理入门讲义

引言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对物理是研究什么的及其物理的重要应用有初步印象,了解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3.知道学好物理需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更要勤于动脑。知道对观察和实验的基本要求。

4.在学生的心里初步建立为建设祖国而学习物理知识的愿望。

二、教具

三、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的世界。

四、教学过程

引入:这学期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自我介绍,希望同学们喜欢物理,学好物理。

〔一〕物理研究什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做几个小实验。

演示

1.手抓笔,松开手,笔落下.问:笔为什么不往天上去而要往地下掉呢?

2.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这里面的像是谁?为什么镜子里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像呢?

3.扇扇子.今天天气热,扇扇子有何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4.上、下课时电铃会响,电铃发声.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也许从未想过“为什么?”当然也不要求学生回答.但可问学生: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接着自然地导入课题:物理研究什么?〔力、热、光、声、电〕

〔二〕为什么要学物理?

“为什么要学物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1.物理是有趣的

问学生在生活或在其他书刊中遇到过什么现象不理解而又想知道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那些属于物理现象,今后会学到,告诉他们物理将帮助他们解开这些“谜”。

为了说明这一点,要进行四个趣味实验:

〔1〕演示课本0-2实验,让学生先猜后演示,问:鸡蛋为什么落入杯中,不随纸片一起飞出?〔第九章讲〕

〔2〕演示课本0-3实验,为什么冷水能使热水沸腾?〔十一章讲〕

〔3〕找学生用放大镜先看自己指纹,再看窗外的物体,问:两次看到的物体大小有什么不同?都是放大的吗?〔第六章讲〕

〔4〕演示课本0-5实验,塑料绳为什么捋的次数越多散得越开?〔电学部分学习〕

物理有趣,不过有趣可是不能“吃”,不能“喝”的,我们之所以要学物理不仅因为它是有趣的,更重要的在于,它是有用的。

2.物理是有用的

举例说明: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都离不开物理。

〔1〕我们吃饭用筷子——要用物理;假设没有摩擦力,你将寸步难行。

〔2〕假设停了电,工厂停工,电影、电视看不到,也用不上电风扇、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多不方便。

〔3〕假设没有物理,哪来今天的电脑、电话?哪来今天的原子弹、氢弹?人类又怎能登上月球?人造卫星又怎能上天?

〔4〕演示实验:将一个放大镜放在眼前,让学生看到老师放大的眼睛.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放大镜。你还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吗?照相机需要它,幻灯机、电影机、望远镜、显微镜需要它,你爷爷、奶奶用的老花镜就是它!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辅之以简短、明快而富有气势的语言,使学生确信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进一步提出:那么,要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

〔三〕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先用小故事导入:

1.小故事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通过实验→发现摆的等时性。

结论:重视观察和实验

2.小故事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思考推理→万有引力。

结论:勤于思考,注重理解

学物理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知道“为什么”?

3.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后人应用它→制成了古老的钟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利用它→成功地解释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的原因,也是人造卫星发射的理论依据。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利用它→才有了今天的电气化。

结论:重视应用知识

学了物理以后,要能利用它解释身边的有关现象,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物理并不难学,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一定能学好。学好物理,会使你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出色!

最后告诉他们如何使用教材,有时间让他们阅读课本开头“致同学们”,了解怎样使用课本和学习物理。

补充:“格物致知,悟物穷理”,这是“物理”一词的来源,原来物理叫“格致”,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也体现一定的普适的规律,每一个物体都受到很多不同的约束,很多物体都受到同一个约束,格一物,则发现很多因果关系,在每一物中都有的因果关系那就是“知”或“理”了,当然由于大千世界的纷繁芜杂,这是一个艰难的途径,但是不可否认的,当人类脱离了生存的威胁以后,“致知”将是促使人类继续发展的一大动力。

初二上物理摩擦力讲义

初二物理秋季班

一、摩擦力 1、两个_____________的物体,当它们做_____________或要发生_____________时,在接触面 上会产生一种________相对运动的力叫___________。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必须____________并挤压,发生形变,有_______; (2)两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____________; (3)两物体接触面表面有一定的____________。以上三者缺一不可。 3、由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与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相反。 4、三种摩擦力的比较: (1) ___________ 定义:两物体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有相对 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符号“f静”。 如:用力推一个物体而未推动,就是因为物体受到静摩擦 力的作用。 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___ 与它平衡的外力的大小。 方向:跟与它平衡的外力方向相反(或与物体相对运动趋 势方向相反) 物体推而不动所 受到的摩擦力 (2) ___________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_______时, 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_______物体相对运动的摩 擦力,符号“f”。 如:用铅笔写字时,笔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 在_______面上运 动的物体受到的 摩擦力 (3) 滚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_______时产生的摩擦 力,符号“f滚”。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远_______滑 动摩擦力。如: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上的小圆珠与纸张 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 ______________ 受到的摩擦力 知识梳理 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总复习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一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声音的高低叫,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叫;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品质叫;我们通过它来辨别发声物体。 3、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于 Hz叫超声波;低于 Hz叫次声波。 4、从物理角度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5、噪声的控制:在处减弱(消声器);在中减弱(植树);在处减弱(耳塞)。 二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整队、射击瞄准、影、日月食都与光的传播有关。光能在真空传播,真空光速c= m/s。 2、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回到原来的介质中来,这种现象叫做。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仍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沿反射出去;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就是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7、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光在速度大的介质中角度大;折射角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8、白光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叫光的现象;彩虹就是光的形成的;透明体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三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远视眼镜,照相机、投影仪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近视眼镜;凹透镜始终成立、缩小的虚像;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焦距:焦点到的距离。 4、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折射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凸透镜折射后过,凹透镜折射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凹透镜延长线过焦点的光折射后于主光轴。 、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远处,由于晶状体太,像在视网膜面,需戴透镜。

初二物理合力专题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 .踢毽子是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毽子踢出后竖直上升又竖直下落的中,均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若毽子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A.F1 > F2B.F1 < F2 C.F1 = F2 D.无法确定 6.将重为G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若苹果在空中所受的阻力小于苹果的重力,则苹果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 B ) A.可能竖直向下B.一定竖直向下 C.可能竖直向上D.一定竖直向上 7.重为G的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若在该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其大小为F(F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质量: 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测量: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 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 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 、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2.密度: ⑴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 公式:m v ρ= m v ρ= m v ρ= ⑶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单位换算关系: 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 ⑷ 理解密度公式: m v ρ= ①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②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③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④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⑸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 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 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⑺ 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① 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 使用方法: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基础知识练习题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基 础知识练习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选择(每道3分,可能有多个选 项) 1.下列正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 存在 B.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C.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不平衡 D.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2.站在地面上静止的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 力是一对平衡力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 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 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 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下列采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 强的实例是() A.盲道上的凸点 B.大 货车有很多车轮 C.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D.磨刀使刀 刃锋利 4.重力大约为1N的砝码是() 5.匀速行驶的小车内用绳子悬挂的小球 的正确状态是() A.向前摆 B.向后摆 C.自然下垂 D.无法判断 6.力F3是力F1和F2两个力的合力, 那么() A.F3可能大于F1、F2 B.F3可能大于F1,小于F2 C.F3可能小于F1、F2 D.F3可能等于F1、F2 7.下列应用到连通器原理的是() A.微小压强器 B.船闸 C.锅炉于水位计 D.医用针筒

8.重力150N、体积立方米的物体漂浮 在水面上(g=10N/kg)所受浮力大小为() A.0N B.150N C.5000N D.500N 9.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放在桌面 上,用刀竖直切下一半,剩余的部分 对桌面的压强与压力分别是() A.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B.压强不变,压力是之前的1/2 C.压力不变,压强是之前的1/2 D.压强、压力都是之前的1/2 10.如图所示,桌面光滑,物块在木板上 匀速滑动,木块重力G=30N,拉力 F=10N,求绳子的拉力() A.30N B.10N C.20N D.无法确定二、作图(每个5分) (1)重5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 在10N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 线运动,做出物体的图示。 (2)做出下列各图的示意图。三、填空(每空1分) 1.F1方程式赛车底盘很低是为了_______,使车身稳定。赛车 尾翼通常都是上平下凸,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车身稳定。 2.钳子夹东西的地方通常会有纹路,这是通过______来增加 摩擦力。夹东西时越用力夹得越 稳,这是通过______来增加摩擦 力。 3.破窗锤的锤头很尖是通过______增加压强。破窗时用力捶 会更容易碎是通过______增加压 强。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

运动和力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 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 的一种特性。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4、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 相互平衡。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 力就彼此平衡。 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 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 =F S ,其中:p ——压强——帕斯卡(Pa ); F ——压力——牛顿(N ) S ——受力面积——米2(m 2)。 2、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 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ρ——kg/m3;g ——N/kg ;h ——m 。(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5、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 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6、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7、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 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 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完整讲义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生活中存在的力 拉弓射箭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投篮压路机压路 思考:什么是力? 人弓 推土机土 运动员杠铃 物体物体 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3、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用力扳竹子小孩盘腿坐在木板上骆驼在沙地上踩出脚印 足球运动中相互传球守门员守球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例1:在跳板跳水这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例2:下列实例中,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点拨: 理解力的概念应把握两条: 1、力就是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外一个是受力物体。 运动状态的理解: 1、由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我们把静止的当作是一个特殊的运动状态。 2、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否则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变了。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讲义

【知识点讲解】 1、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2、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2)公式: 浮 F表示浮力,单位为; 液 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 排 V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①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②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 公式变形:求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排 V ;求液体密度:= 液 ρ 。 (3)适用范围: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各种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课后作业】 考点一、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a、b、c、d是四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d测量空桶受到的,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由a、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N;被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N;如果关系式成立,就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华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 时;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华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 考点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 A. 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 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C.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D. 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形状等因素 2、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 .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 A .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度最大 B .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C .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 .因素太多,无法判断 4、把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 ) A .相等 B .铝球的比铁球大 C .铝球的比铁球小 D .浮力都等于重力 5、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A 、B 、C 三个球,则它们所受浮力最大的是( ) A. A 球 B. B 球 C. C 球 D. B 球和C 球 6、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它们质量相同,其密度分别为3 105? kg/3 m 和3 1010?kg/3 m ,甲球挂在甲弹簧测力计下,乙球挂在乙弹簧测力计下,并且让金属球全部没入水中,这时( ) A .甲、乙两球所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1 B .甲、乙两球所受到的浮力之比为1:2 C .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8:9 D .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11:12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辅导班讲义(2020最新版)

初二物理下册辅导班讲义 (2020版) 第一讲力的概念强化 (2) 第二讲运动和力 (22) 第三讲固体压强 (40) 第四讲液体压强 (57) 第五讲大气压强 (74) 第六讲浮力提高 (93) 第七讲浮力--变化量 (109) 第八讲浮力--船球模型 (123) 第九讲功和功率 (136) 第十讲杠杆 (153) 第十一讲滑轮 (168) 第十二讲机械效率 (182) 第十三讲组合机械 (199) 第十四讲期末复习 (211) 第十五讲期末考试 (232)

漫画释义1 力的概念强化

【例1】 查漏补缺之力的概念篇: 1. 物理学上把物体间的 定义为力, 一般用符号 表示, 国际单位是 ,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 .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也可以使物体发生 . 3.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三个要素: 力的 、 和 . 4. 力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法, 需要表示出力的 、 和 这三个要素; 另一种是 法, 需要表示出力的 和 这两个要素. 【答案】 1. 相互作用; F ; 牛顿(N); 弹簧测力计 2. 运动状态; 形变 3.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4. 图示;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示意图; 方向; 作用点 【例2】 概念辨析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夯实基础 知识互联网 模块一:力的基本概念

A. 力的存在离不开物体( ) B. 一个力可能单独存在( ) C. 先有作用力, 后有反作用力( ) D. 两个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 E.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 F.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 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 G. 鸡蛋碰石头, 石头给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给石头的力( ) H. 投球时, 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 I. 物体不受力, 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 【答案】√; ×; ×; ×; ×; √; ×; ×; √ 【例3】关于力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操运动员上单杠时, 用手向下压单杠, 人却上了单杠, 是因为人对单杠的力 比单杠对人的力小 B. 放风筝时, 风筝受到拉力作用,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手 C. 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 相互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D. 如下图, 这种方法是不能比较两个人的力气大小的, 因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 相等 【答案】D 比比咱俩谁 的力更大 这样能比 吗?……

初中物理压强讲义教学提纲

初中物理压强讲义

第一讲压力、压强 中考要求 板块考试要求 了解理解压力、压强压强、压强的单位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点睛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三要素: 大小:与物体本身收到支持面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平时我们 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来求解支持力,进而得到压力的大小。 注意:⑴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 ⑵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单独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 面的压力等于物重即F =G。 压 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 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___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结果: ⑴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当压力相同时,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压强: 1帕含义:1米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请问:质量为60kg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50cm2,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请同学们思考,当人行走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比站立时大了,还是小了? 压强应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重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在于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压强的概念的掌握是学习后面液体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的基础,而压强公式的应用更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之一。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压强定义和之前的学习的力学知识、几何中有关直柱体的知识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这是对之前学习的密度计算问题的复习和突破。 习题精讲

初二物理 功和机械能(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 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 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 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 2N B.当G物=6N 时,机械效率约为η=66.7% C.同一滑轮组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 100% 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 3.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 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 A.10 N B.15 N C.30 N D.60 N 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关于赛龙舟活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划水的船桨是费力杠杆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龙舟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运动员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划船时,水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物体比B物体轻;②提升A的拉力大; ③提升A做的额外功多;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多 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 6.工人师傅用拉力F1将重物匀速搬运到h高处,对重物做的功是W1;若工人改用动滑轮将该重物匀速提升到h高处,拉力为F2,对重物做的功是W2(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B.F1W1D.W2=W1 7.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 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 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 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 8.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9.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

初二物理匀速、变速专题讲义--生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 级:初二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老师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力与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梳理 (一)、运动的快慢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的速度。 计算公式: , 变形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第一种单位:v ——速度——米每秒(m/s );s ——路程——米(m );t ——时间——秒(s )。 第二种单位:v ——速度——千米每小时(km/h );s ——路程——千米(km );t ——时间——小时(h )。1m/s =3.6km/h (1m/s 的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时间为1s ,物体运动的距离为1m 。)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B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图象: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S v t = t v = v t s =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五、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太阳光的色散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灭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防伪) 一、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作图: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 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应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 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行探究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透镜焦度(Φ):Φ=1/f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测量工 具应用 实验室:天平(放、调、调、称、收) 生产生活: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等 一、质量 ②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 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④记:记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 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⑤收: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拨回零刻线处。 天平使用时注意:①左盘放物体,右盘砝码; ②向右移动游码等于向右盘里加砝码; ③加砝码时先增大的;减砝码时先减小的; ④读游码示数时,以游码左侧为准(读示数小的那一侧)。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相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 3、密度的单位: 1g /cm 3=1×103Kg /m 3. 4、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 (了解常见物质密度的大小关系)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V m 2、基本方法: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或刻度尺)测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利 用公式ρ=V m 求出密度 3、量筒的使用:量筒要放在水平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保持相平. 4、 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③: 将固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 2 ,则固体和 体积为V= V 2- V 1); ④:根据ρ=V m 算出固体的密度(ρ固=12V V m -)

八年级物理线上教学计划上课讲义

八年级物理线上教学 计划

精品文档 八年级物理线上教学计划 张祖江 一次疫情,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被隔在学校的门外。然而,停课不能停学,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课堂从讲台搬到线上,让所有的学生们在家连上网就能学到知识。我们学校这一次就采取了线上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同学们在网课中学到以往要去学校才能学到的知识。以下就是我将线下教学搬到线上教学后,重新拟定的初二下学期线上物理教学计划,如有不足,还望领导们指正: 一、勤用多媒体,给线上网课丰富内容与形式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比,最大的一个优点或许就是多媒体的应用来充实教学了。过去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多媒体用是用,但是学生们兴趣似乎不大,有同学反映还不如黑板上做板书的时候。现在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线听课,我们做老师的,将多媒体应用到线上教学,算是再合适不过了。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面,将多媒体最大化的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们网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将形式和内容充分结合起来。 二、巧设线上虚拟实验,让同学们线上课堂更有乐趣 本学期的课程,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网上实验;落实学生自己课后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小制作。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四、教学具体措施: 1、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对教学内容、知识安排、实验设计及课堂练习都要精心准备。 2、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 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小组合作教学3、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