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从辩证角度看当今世界大国关系

马哲——从辩证角度看当今世界大国关系

马哲——从辩证角度看当今世界大国关系
马哲——从辩证角度看当今世界大国关系

从辩证角度看当今世界大国关系

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东集团分崩离析,曾支配世界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终结,大国关系不断调整,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的格局。这次世界格局的变化则是在没有硝烟、炮火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世界各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实力长期演变的结果,虽然也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原因错综复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促成了其中一极的崩溃。因此多极化进程是长期的,是一个动态的、曲折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就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两极格局的结束大大刺激了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霸权欲望,但这一格局的结束也为其他力量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集团,其竞争力、创新能力乃至整体实力将会有大幅度增长,与美国的摩擦和矛盾有所发展;中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和强大,成为一支重要的和平力量;俄外交调整灵活务实,但其维护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未变;日本积极参与地区、国际事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势头进一步加强,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上因素仍在发展之中,而且不排除还会出现其他新兴力量,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美国搞“单极”的行为,虽不可能完全形成联合制美,但各个力量中心之间形成了一定有效的牵制力量。因此多极化进程虽然会复杂多变,但又是不

可逆转的,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这种世界的多样性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又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的丰富多彩,多种文化的并存和互补,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1世纪应该并且能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传统兼容,共同繁荣的时代。

在当今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以下五个特点:

其一,各大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的主旋律,几乎无例外地都在奉行对内自强不息、对外竞争共处的方针。对内,把经济建设与变革置于首位,借助科学技术来推动经济发展,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外,力求改善自己的处境,以便赢得尽可能多的好处,为本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鉴于大国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内部发生的事情往往要牵动外部世界。例如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连任,2005年欧盟宪法在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时受阻,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获胜等等,产生的国际反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大国之间发生的摩擦固然有可能遗患世界,而彼此之间的合作则更会给世界事务带来裨益。比如,尚未完全了结的伊拉克战争,旷日持久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无不具有深刻的大国背景。又如,今天如果没有各大国在解决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合作,那么核扩散的危险就有可能演变成巨大的灾难。

其三,随着经济因素的作用飙升,大国之间的竞争(涉及市场、自然资源、科技和人才)变得日益激烈。同时,各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也越来越凸现,这首先是要协调经济利益。调整与磨合的结果,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等。战略合作而不具结盟性质,这是冷战后的新鲜事物,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构建和谐世界的一种过渡现象。

其四,大国之间出现良性互动、避免恶性互动的可能性在增大。邓小平当年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这里,他为良性互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所谓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种彼此受益、互不敌对的新型关系,以对话、协商的办法来解决矛盾和分歧,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良性互动意味着,双边关系不针对第三国,三角关系不是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集团政治则完全不符合冷战后的时代潮流。

其五,良性互动有内在的规律性,它由起点、过程与结果三个环节构成。起点——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必须尊重他国的利益,两者缺一不可。过程——竞争与合作同在,矛盾与妥协并存。合作要诚信,妥协要适度,竞争要守规矩,摩擦不要导致对抗。结果——双赢、共赢,而不可能是任何单方面获益。

近10年来,美国在军事、经济、技术、文化等四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方面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科技优

势,美国的综合国力又得到全面提升,在经济、科学研究与开发、军事等方面遥遥领先。据美国自己估计,在未来15年到20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能与美国相抗衡,美国的一超地位在此期间不会受到实质性挑战。因此,未来美国将利用以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对全球事务进行干涉和“领导”,以建造有利于其称霸的战略安全环境。

2001年的“9·11”事件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使美国的称霸野

心有所收敛,它利用国际社会对其遭受恐怖袭击的道义同情,以反恐划线,“非友即敌”,将反对恐怖主义与对外称霸相结合,不管是采取单边行动还是搞多边合作完全服务于其称霸目标。这种行为虽引起了包括欧亚大国的不满,但不存在联合反美的前景,各国都把美国作为其外交的重点,并把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作为提升国内经济实力的重要一环。在安全领域都程度不同地把美国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稳定的一种力量,或比较冷静、客观地看待美国的军事存在。

在看到以上不变的同时,也要看到变化:一是美国的经济神话被打破,经济回升乏力;二是美国的本土安全神话被打破;三是美国的战略部署被打乱。以上变数使美国不得不调整与其他大国特别是中、俄的关系,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寻求与其他大国的协调与合作。美国自己也承认,虽然拥有天下无敌的强大国力,但它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受到各方越来越复杂因素的制约。在伊拉克问题上,虽然美多次威胁要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但在联合国安理会内,它也力争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多次作出妥协,修改决议草案。

总之,大国间已经形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继续深化将会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当前大国关系态势进一步印证了江泽民同志关于21世纪头20年对我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谁写的?写于那一年? 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由恩格斯发表的稿本,写于1888年。 2、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区别? 答: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辩证唯物伦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区别。 (1)、从客观理解上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看来,进入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它不仅仅是我们认识的对象,而且是我们实践的对象,而旧的唯物论的认识论则把人的实践活动从客体中排除出去,它仅仅把事物当作人的认识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 (2)、从对认识过程的理解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能动的反应过程,而在旧唯物论的认识看来,认识只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的直观反应。

(3)、从对实践的理解上看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省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客观物质活动,而在旧唯物主义看来实践只是一种理论活动,或如犹太人经商牟利活动。(4)从对检验认知的真理性的标准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哲学问题........”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则把实践排除于真理之外。 (5)从对认识目的的理解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是说在辩唯物论看来,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而旧唯物论主义看来,认识论只是解释世界或说明世界。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 答: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一开头就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他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接着他批评了普列汉诺夫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并列举说明这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然后列宁指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及其统一的相对

马哲唯物辩证法例题演练

马哲唯物辩证法例题演练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庄子》中有一则寓言:“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寓言中蕴含的哲理是( )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B.量变的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量变在度的范围内并不能引起质的改变 D.事物的排列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质变 2.我们党的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其哲学依据主要是( ) A.事物发展的过程论 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对立统一学说 3.狄德罗曾说过:“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和反作用。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这句话揭示了( ) A.矛盾的存在和运动是绝对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D.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的表现形式”。 量变同质变相对,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指事物在数量方面发生的变化,即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变化,也称做渐变。它包括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事物功能的变异等形式。量变具有连续性、平稳性等特征。人们日常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和面貌。量变的表现形式是复杂的,首先是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即由数量的增减引起的质变和由于构成事物成分的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其次是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 《庄子》中的这则寓言的意思是:养猴的老人给猴子早上三个芧晚上四个,猴子很不高兴,换作早上四个晚上三个,众猴却喜形于色。其实,芧并没有变,总量也没有变,老人只是改变了一下芧的排列次序,并没有引起质变。猴子们前后的变化是因为它们没有看到实同形异的本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学说的应用”。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根源于事物自身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相依赖又相排斥,既相同一又相斗争,使双方力量处于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之中。

马哲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 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D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B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 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 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 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 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 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 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论述题 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 2、对比分析《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两大发现的论述。 3、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现代性的?这一批判对于理解和领会中国的社会现实有怎样的意义? 4、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是如何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重新解释“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哲学立场是什么?这种解释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应当怎样来理解“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 6、费尔巴哈是如何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这一批判对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具有怎样的提示作用和推动作用? 7、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是什么?应当如何来理解异化劳动学说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马克思是如何由此开展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 8、如何在存在论的高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则?为什么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9、马克思是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他在黑尔格的辩证法中发现了哪些积极因素?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费尔巴哈? 10、怎样来理解“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的现实前提”是什么?应当怎样来理解“现实的个人”? 11、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象性的活动”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1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以“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取代传统哲学,这将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原著 一、简答题(2×10分) 1、《马克思给……》的信中关于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的思想 2、列宁在《唯批》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 二、论述题(2×40分) 1、阐述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关于“动力的动力”思想及现实意义 2、阐述毛泽东《矛盾论》中矛盾特殊性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作者: ————————————————————————————————日期: ?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 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 的。(2 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决定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1 分) 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 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1 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1 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 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 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 分) 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 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 会关系中生活。( 1 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1 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 的人。( 1 分) 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 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 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 分)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是实践观点,它是《提纲》的核心思 想和灵魂。(1 分) 5、如何理解“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一切宗教都把整个世界分成两部分:一是人们生活其中的人间世俗世界,( 1

马哲重要知识点

马哲重要知识点 一、问答题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回答: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这个人类社会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它的理论体系构成要素来看,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 ⑤从概念上来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①时代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现实需要) 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个也会是多项选择题) ①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三)为什么说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为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一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分析:马哲唯物辩证法汇编

【篇一】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定义: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人强加的。 多样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主要联系、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等。其中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 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联系、系统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的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定义:事物运动变化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负责,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过程性: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恩格斯: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篇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范畴就是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现象和本质 含义、辩证关系、方*意义 (1)含义: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假象)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 (2)辩证关系: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

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d) 1分 A.辩证法 B.不可知论 C.唯心论 D.形而上学 2.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b ) 1分 A.有神论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a ) 1分 A.历史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b) 1分 A.人的观念就是物质 B.观念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C.观念的形式是客观的 D.观念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 5.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句话说明(a) 1分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6.毛泽东同志1958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 1分 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 7.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 1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题

学习经典著作的方法是什么?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问题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哪些? 句子1、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 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1、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 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3、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 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4、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 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句子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3、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问题:1、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 3、人的本质是什么? 句子: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2、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3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

运城学院政法系 2010-2011学年毕业清考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试题适用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命题人:薛俊丽 审核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马克思是在( )年去世的。 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和()。 3、(《 》)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4、在俄国,官僚主义的主要集中在(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林木盗窃案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根本原因。( ) 2、“环境、教育对人有作用,人也可以改造环境、革新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3、列宁认为,在俄国对待资本家要实行和平赎买。( ) 4、解剖资产阶级经济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提供了钥匙。( ) 5、列宁认为,小资产阶级是一种最不定形、最不肯定、最不觉悟的势力,成不了气候,所以不用理会小资产阶级。( ) 6、合作社在不同社会制度里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 7、合作社理论是列宁首先提出的。( ) 8、青年黑格尔派中许多人最后转向了唯物主义。( ) 9、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来源是费尔巴哈。( ) 10、反驳不可知论的最好的方法是实践。(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谈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有哪些? 2、为什么说“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3、列宁谈到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有哪些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共10分) 材料一: 1871年3月18日清晨,巴黎被“公社万岁!”的雷鸣般的呼声惊醒了。公社,这个使资产阶级的头脑怎么也捉摸不透的怪物,究竟是什么呢? 中央委员会在它的3月18日宣言中写道:“巴黎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懂得: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无可推卸的职责和绝对权利。” 但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二: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公社是一个实干的而不是议会式的机构,它既是行政机关,同时也是立法机关。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所有其它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不仅城市的管理,而且连先前由国家行使的全部创议权也都转归公社。 1、根据材料一、二:巴黎公式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4分) 2、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句话?(6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根据《共产党宣言》一文,谈一谈: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有哪些诬蔑?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的诬蔑是如何反驳的?

马哲专业词汇

马哲专业词汇 历史唯物主义: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辩证唯物主义:the dialectic materialism 实践:practice 辩证法:dialectic 异化:dissimilation 性别平等Sexual Equality 性别正义Gender Justice 伊斯顿 D.Easton 英格尔哈特R.Inglehart 异化alienation 总体性totality 张伯伦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 资本主义男权制Capitalist Patriarchy 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 中间性社团intermediate associations 职团主义Corporatism 自由保守主义Liberal Conservatism 自由女权主义Liberal Feminism 自由主义Liberalism 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 政治思潮Trend of Political Thought mode of production 劳动对象 objects of labour 劳动资料 体力劳动manual labour 脑力劳动mental labour 经济基础economic base 分配distribution 消费consumption 经济规律economic law 基本经济规律basic economic law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 科学抽象法scientific abstraction 归纳和演绎法induction and deduction 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机器大工业modern mechanical industry 资本主义工业化capitalistindustrialization 资本主义所有制capitalist ownership 资产阶级bourgeois 无产阶级proletariat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自然经济natural economy 原始社会primitive society 奴隶社会slave society 社会主义社会socialist society 共产主义社会communist society 具体劳动concrete labour 抽象劳动abstract labour 价值量amount ofvalue 个别劳动时间Individual labour time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socially necessary labour time 供求规律law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竟争规律law of the competition 价格机制price mechanism 价值规律law of the value 通货紧缩deflation 通货膨胀inflation 纸币流通规律law of the circulation of paper money 纸币paper money价值符号symbols of value 货币流通规律law of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信用货币credit money 货币形式money form 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 form of value 一般价值形式universal form of value 等价形式equivalent form of value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生产关系relations of production

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全集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C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 9.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1.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B ) A 费尔巴哈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圣西门 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 A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13.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5.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