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家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阜阳第一篇:家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阜阳家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阜阳市胡纯纯旅游管理1104一调研目的阜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形成颇具地方旅游特色的“阜阳模式”。
阜阳市旅游资源开发也面临很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科学、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旅游业迅速健康有序高速发展。
二调研意义我市大体涉及到名胜古迹、遗址、古湖水文化、名人名家、民俗节庆、民间建筑、饮食文化、特产文化、出土器物、等非物质文化,这些文化资源都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为更好地开发它们,有必要学习它们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进行资源的学习整合和匹配,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加科学和合理。
三调研方式与方法:1.集体座谈,同届中有多位同专业的同学,他们同样热爱家乡,愿意一起探讨家乡的旅游资源状况。
2.实地调查,仅有的几个稍有名的景点都去过,印象深刻。
3.资料搜集,从各方面收集信息,全面了解。
四调研对象我的家乡,阜阳市五调查内容环境条件1)自然环境调查阜阳地理位置优越,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因为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周边数百里之内没有高档景,但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光照充区,有大片湿地资源。
2)社会环境调查阜阳人口974万(2007年),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阜阳成为五路交汇、八线引人的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因此被誉为大京九枢纽城市,年客流量达300多万人。
阜阳市政府为长足发展旅游业,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长廊和文化园。
如在建的“三角洲公园”中的文化广场建设、颍上县的“管子文化园”的筹建等,3)市场环境调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旅游的需求也逐步增加,而阜阳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密度又大,这给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条件。
在没有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情况下,可以依靠我市内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来做旅游。
2017年10期总第847期一、引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居民消费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挂钩紧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消费水平和结构,据此提出关于安徽省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下面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研究。
研究影响安徽省旅游消费的因素,并且,根据所研究的出的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二、理论综述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国际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其体现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经济实力的标志。
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增长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
首先,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我国与发达资本主国家有着较大差距,总量存在差距人均也存在差距。
若中国实现比较大的经济增长,就可以渐渐赶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且超越他们。
其次,实际上,中国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说环境污染,人民就业,社会保障,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可以得以解决。
再次,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人民生活质量大部分比较差。
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人民群众的收入才能够较快的增长,并且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作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农业和工业,对其实施正确的政策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等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第三产业--旅游业,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这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这次实证分析的主要地区--安徽省,旅游业也是安徽省的部分地区的发展核心和支柱性产业。
故将研究主题定于旅游业,本文对于安徽省旅游业的部分影响因素做了经济学的计量实证分析,同时也对后期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十分的重要,这是整个地区或国家的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就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的保障,人民就业率的增加。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人民的期盼,政府也需要实施一定的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建议【摘要】安徽省旅游业在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该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安徽省旅游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配置不合理、宣传力度不够、服务水平还需提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应加强引导和监管,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每个人也应该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旅游环境。
只有这样,安徽省旅游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业、现状、问题、资源配置、宣传力度、服务水平、政府引导、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1. 引言1.1 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性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提升当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旅游收入,还可以提升安徽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推动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的保护。
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要实现安徽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安徽省旅游业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1.2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安徽省的旅游业也在逐渐崛起。
安徽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安徽省的旅游业主要集中在黄山、宏村、徽州古城、九华山等知名景点,各景区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游客体验。
2016年29期总第836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我国人均GDP 的增长和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产业处在黄金的发展机遇时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正在不断的提高,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安徽省作为传统旅游大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既有以黄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又有以徽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源远流长和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还有凤阳小岗村、花鼓戏等历史文化景观,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但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1.旅游收入旅游收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收益状况。
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两类。
安徽省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4120.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4%。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6亿美元,增长23%;国内旅游收入3980.5亿元,增长20.3%。
由表1可看出旅游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可发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涨幅远不如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比下降,旅游国际化有待加强。
表1安徽省历年旅游收入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15统计年鉴及安徽财经网2.旅游人数安徽省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为44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其中外国人259.2万人次、增长11.3%,港澳台185.4万人次、增长7.7%。
国内游客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7.2%。
接待入境游客、国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3项指标分别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分列第9、10、11位次,较2010年分别提升了3个、2个和3个位次。
由表2可看出,入境旅游人数所占比例非常小,只占1%左右,境外旅游市场开拓潜力巨大。
表2安徽省历年旅游人数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15统计年鉴3.旅游产业要素安徽省正在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逐步形成了“食、住、购、游、行、娱”六要素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阜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摘要】阜阳市对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给当地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它将制约着阜阳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环境问题治理对策一、阜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一)阜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区位交通便捷,京九铁路纵贯境内,是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
阜阳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阜阳市是管仲、鲍叔牙、稽康、甘罗、吕蒙、刘福通的故里。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轼、曾巩曾在这里为官多年,留下众多称颂阜阳的优美诗文。
区内的文峰塔、奎星阁、颍上管鲍祠远近闻名;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为唐、宋、明、清历代名胜。
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公园先后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命名为“全球500佳”。
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显著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准备了条件。
目前,阜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拥有旅游星级饭店20家,旅行社26家,已经开发旅游景区景点16个,其中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3个,AAA级旅游景区1个,AA级旅游景区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安徽省旅游强县1个,最佳旅游乡镇2个。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阜阳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打造出一个主要靠改造低湖洼地、发展生态湿地旅游,具有地方旅游特色的“阜阳模式”,促进了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研究。
虽然在旅游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要下好这盘琪,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二、阜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阜阳市大力建设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
201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阜阳市8家A级以上风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62.1万人,同比增长44.7%,门票收入768.4 万元,同比增长51%,尤其是八里河风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5.5%,达到26.58万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16. 41%,达到436.18万元,阜阳旅游业已经跨入了我省的先进行列,占据阜阳旅游收入的大半壁江山。
阜阳旅游调研报告阜阳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阜阳市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也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阜阳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实地考察则主要针对阜阳市的旅游景点和相关服务设施。
三、调研结果1. 旅游资源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阜阳市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民俗风情等方面。
自然景观方面,有许多湖泊、山岳和自然保护区等;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古城墙、庙宇和古村落等;民俗风情则体现在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等方面。
2. 旅游设施对于游客来说,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旅游体验。
调研结果显示,阜阳市的旅游设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宾馆和餐饮场所,但整体规模不大,商业化程度也较低。
同时,旅游交通和导游服务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3. 旅游宣传旅游宣传是一个地方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游客对阜阳市旅游宣传的知晓度较低,宣传手段和内容也需要改进。
建议可以加大媒体宣传的力度,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和在线平台的合作,提升宣传效果。
4. 旅游服务对于游客来说,良好的旅游服务能够提升旅游体验,增加回头率。
调研结果显示,阜阳市的旅游服务整体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旅游信息发布、接待服务和导游服务等方面。
建议增设旅游服务中心,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并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四、建议和展望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展望:1. 加大旅游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增加酒店和餐饮等商业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和导游服务。
2. 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知晓度和影响力。
加大与旅行社和在线平台的合作,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3. 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为游客解决各类问题。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
阜阳各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阜阳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该省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中心之一。
近年来,阜阳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本文将对阜阳各地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阜阳市的中心城区。
阜阳市中心城区是阜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口密集和商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目前,中心城区在服务业、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心城区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其次,阜阳市的郊区和农村地区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阜阳市的支柱产业,而农村地区也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的主要区域。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阜阳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农村地区也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旅游业,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阜阳市的工业发展也表现出良好的态势。
阜阳市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等多个领域。
城郊和县城地区是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区域。
阜阳市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项目的落户,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视,阜阳市的工业也在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未来,阜阳各地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阜阳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城市和农村地区将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发展协同。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建设的规模效益。
其次,阜阳市将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尤其是金融、文化创意、旅游和健康医疗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将推动阜阳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旅游业,是融食、住、行、购、游、娱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朝阳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和区域大交通格局新变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进一步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增强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我市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状我市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启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领导重视程度在增强。
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启东发展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从理顺体制入手,组建启东市旅游局,负责市委市政府各项旅游决策的落实,履行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业务指导、资源整合和行业管理的职能。
同时,专门研究、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 规划编制工作在推进。
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实施总体规划和分项目规划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目前,全市已编制了《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圆陀角区域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和《启隆北湖地块发展战略研究》等“三个规划和一个方面研究”,并部分通过了专家评审。
《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新湖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圆陀角重点区域深化设计》、《圆陀角旅游总体规划》等已进入设计和启动阶段,为全市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引领作用。
3. 项目投资力度在加大。
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旅游投资的双重因素的影响,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快速加以推进。
一是政府性投资正在加大。
投资200多万的吕四洞宾广场完成招投标,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800多万的圆陀角老景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投资1000多万的黄金海滩风景区项目已进入地质勘探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即将进入施工阶段;投资2000多万的鹤城公园改扩建项目正在编制方案,下半年将正式开工;同时大桥主题公园项目已摆上议事日程。
阜阳历史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阜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研究阜阳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不仅可以了解、保护与传承当地历史文化,还可以发现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统筹规划,促进阜阳地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阜阳为例,介绍阜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他独具特色的民间优秀艺术文化资源,分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给阜阳带来的影响,并从阜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及其开发现状入手,联系现代人的旅游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分析阜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目前文化旅游开发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阜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I阜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对策分析Abstract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mainly including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 landscape. Fuyang city in fuyang city is rich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can alsofi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shortage, overall planning,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in fuyang area.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fuyang,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uyang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other unique folk fine arts culture resources,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to fuyang, and content from fuyang histori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rn people's travel demand and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fuyang and its impact on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ory with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the reas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Keywords: Fuyang, History and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developmentII目录引言 ...............................................................1 1. 阜阳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况及特点 (1)1.1 阜阳市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1 1.1.1珍稀文物资源较多 ..............................................2 1.1.2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2 1.1.3历史文化名人遗迹众多 ..........................................33 1.1.4民间群众文化繁多 ..............................................1.2阜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 (4)1.2.1种类丰富 ......................................................4 1.2.2数量多,空间分布零散 ..........................................4 1.2.3文化旅游资源能够与自然旅游资源较好地融合 ......................41.2.4品位高,影响大 ................................................55 1.2.5时间跨度长,地域特色明显 ......................................2.阜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 5 2.1阜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 5 2.1.1当地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 ........................................ 5 2.1.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空间大 .............................. 6 2.1.3便利的交通条件 ................................................ 6 2.1.4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大,客源市场广阔 ............................ 6 2.1.5国家有关政策导向 .............................................. 6 2.2阜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果 .................................. 7 2.3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8 2.3.1宣传不到位 .................................................... 8 2.3.2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高 .......................... 8 2.3.3产品不足,旅游吸引力低 ........................................ 8 2.3.4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不到位 ............................ 9 3.合理开发阜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 ............................... 9 3.1加大宣传阜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力度 .............................. 9 3.2建设高品质的旅游品牌 . (10)3.3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03.4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引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不再满足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品质和自我提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旅游活动就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
农村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及发展策略优化建议概述农村旅游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机遇。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趋势分析和发展策略优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农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乡村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览。
此外,农村旅游业还带动了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二、趋势分析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缅怀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加,农村旅游业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 环保旅游成为主流: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倾向于选择环保旅游项目,如农家乐、采摘园、绿色农产品等。
2. 体验式旅游受追捧:游客更倾向于深度体验旅游,与当地农民互动,了解农耕文化,参与农事活动等,使旅行更加生动有趣。
3. 产业融合:农村旅游业将与文化、农产品、手工艺等产业融合,形成农旅文创产业链,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机会。
三、优化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需采取以下策略:1.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道路、饮水、供电等条件,提升游客体验。
2. 提升农民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3. 强化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农村旅游资源和特色项目,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4. 加强农村旅游规划和管理:制定完善的规划和管理措施,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5. 促进农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旅游项目,开发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四、提高服务质量农村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服务。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培训,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此外,建立健全的服务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并解决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服务质量。
五、保护生态环境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限制游客数量,调控资源开发,确保农村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建议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增长速度。
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甚至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旅游业也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并且喜爱这个领域。
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沟通越来越近,越来越畅通无阻,旅游业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的重要的部分,发展旅游业也成为了许多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
自从改革开放,旅游业已经放到了国家发展重要的位子上,我国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古国,有着广阔的领土,自然也就有着众多各具特色的历史古迹,这对于我国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而对于安徽省而言,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安徽省的旅游景点十分的多,比如非常著名的黄山、宏村、汤池温泉、周公山、岱山湖、卧龙山、白马山、三国遗址公园等,安徽省的旅游业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发展领域,诸多旅游景区一旦发展起来,对于安徽省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辅助作用。
自古以来,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你已经成为安徽省的支柱性产业。
对于新兴发展的旅游业,安徽省的自身存在着极大的优势,旅游业在安徽近几年也有发展,但是没有快速稳定的发展起来。
如果将旅游业的投入再加入一些力度,旅游业和农业并行发展,安徽省的经济会飞速的发展。
标签:旅游业;经济增长;市场发展;实证分析一、引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居民消费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挂钩紧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消费水平和结构,据此提出关于安徽省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下面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研究。
研究影响安徽省旅游消费的因素,并且,根据所研究的出的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二、理论综述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国际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其体现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经济实力的标志。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旅游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
安徽省的旅游产业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诸如市场程度低,国际推广薄弱等问题。
要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创新策划,深入规划,创新主题,细分市场等方面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产业;问题以及对策目录1.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1场开拓水平较低 (2)1.2品牌形象急需提升 (2)1.3经济构成中旅游商品比例偏低 (2)1.4国际旅游推广仍显薄弱 (2)2. 安徽周边游的特色创新对策 (2)2. 1创新策划,深入规划 (2)2.2创新主题,细分市场 (3)2.3强化管理,走向国际 (3)2.4坚持旅游产业化发展 (4)2.5推进依法治旅体制建设 (4)参考文献: (4)1.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1场开拓水平较低虽然安徽场广阔,但是场开发程度却严重偏低。
根据相关资料,安徽的主要游客大部分都来自于来自于安徽、天津等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且游客流量约占一半以上都为短途旅行游客,来自中西部内地其他城的游客比例严重偏低,长三角、珠三角的年青人约上亲朋好友到安徽旅游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则可能会在安徽地区购买商品房,以便周末过来享受大自然的气息。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三角、珠三角的游客都只占据我国游客比例的二成左右,虽然旅游开发以就近原则为基点,但是这也是针对初步发展的旅游业,随着安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若其游客还是大量依靠本地以及周边,毋庸置疑,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1.2品牌形象急需提升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品牌的树立对于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定位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多变的目标定位导致形象缺失、品牌模糊。
安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旅游难忘安徽”为旅游形象口号,以“2500年城址未变,小桥流水乌篷依然。
”为切入点,但是其品牌形象并未深入人心,宣传策略急需提升。
阜阳产业发展趋势阜阳位于中国安徽省中西部,是安徽省的副省级城市。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大,阜阳的产业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本文将从阜阳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的背景、阜阳的优势产业、阜阳的发展路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分析。
一、阜阳的基本情况阜阳地处中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阜阳市辖3个区、4个县,总面积达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万。
阜阳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了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具备了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
二、产业发展的背景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阜阳的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一方面,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利用,阜阳地区出现了一大批资源性产业,如石油、煤炭、矿产等。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趋于改善,政府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企业前来投资。
三、阜阳的优势产业1. 农业阜阳地处黄淮平原,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中国优质大豆和粮食的主产区之一。
阜阳的农业发达,农产品种类繁多,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尤其以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最为著名。
阜阳的农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2. 制造业阜阳的制造业以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和冶金等为主导,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农机装备、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等。
阜阳具备完善的制造业配套设施和人才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金进入。
3. 石油化工阜阳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化工产业是阜阳的支柱产业之一。
阜阳的石油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阜阳石化工业园区,该园区规模巨大,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前来投资。
四、阜阳的发展路径1. 振兴传统优势产业阜阳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制造业和石油化工等。
阜阳要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
2. 发展新兴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兴产业正在成为阜阳的新的增长点。
阜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分析
摘 要:近些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旅游
业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旅游资源的集群比较分散,相关配
套设施不完善,开发与保护不够,旅游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
竞争机制及旅游服务质量差等,对阜阳市旅游业的长存与可持续发
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阜阳市 旅游业 发展问题 发展模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腹地。总人口900万人,
面积9775平方公里,耕地58.5万顷。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阜
南、颍上四县及颍州、颍东、颍泉三区。悠久浓郁的历史文化遗留
下了文峰塔、白雀寺、古窑址,时代文化遗址,白云庵、尤家花园
等众多的人文景观。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突显了一些
问题和发展压力,就其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以下浅
析和探讨。
一、旅游资源现状
1.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阜阳市历史悠久,历史遗留下的人文景
观不计其数。其中主要的景点为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甘罗墓,
颍州西湖。还有今天所建的小张庄风景区,迪沟风景区,淮上公园,
阜阳生态园等。
2.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观。国家aaaa级自然风景区八里河,位于
颍上县八里河镇,颍淮两河的交汇处,距县城6公里。八里河原来
是颍上城南的一个天然内湖,凭借着优美的水域风光,整个风景区
依湖而建,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良好,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
予“全球生态环保500佳之一”。
秀丽的淮河风光加之沃野千里的皖北平原,为阜阳市旅游资源增
加了一抹清秀的自然风光。
二、阜阳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1.景点分散,集群较差;优势不突出,缺乏特色。通过对阜阳市
旅游资源的分析,就可以明显看出旅游景点的分布较散。距市区远
近不一,集群情况较差。
2.旅游设施配套不完善,服务质量差。一般旅游包含“食、住、
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但阜阳市旅游业的收入仅仅靠游来实
现,其他要素严重缺失。首先是在交通方面,各景点之间没有十分
明晰畅通的路线,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其次,旅游
消费品开发较少,品种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游客在消费方面的需
求。最后是服务质量问题,缺乏高素质的导游,吃、住、行、购娱
不能统一协调发展。
3.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不够。随着旅游业的逐年发展,游客
接待量的剧增,给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带来严重的压力。环境是旅游
的基础,旅游业如果要成功和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风光和历史遗
产进行保护[3]。阜阳市旅游尤其是以生态和农业为特色,对环境
的保护十分应急。在发展中,只注重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
乏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历史人文资源和古迹的抢救和保护不够。
三、阜阳市旅游业发展模式
“十五”以来,阜阳市旅游业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旅游业的日
益发展,其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模式。
1.以三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为主导,奎星楼、小张庄、文峰塔
等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作为阜阳市旅游业重点建设的三个国家aaaa
风景区,八里河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就是阜
阳市发展旅游的招牌。
2.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发展新皖北旅游业。阜阳市旅游业发展,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加之人们智慧勤劳的
开发,全市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并首开我国生态环保与农业观光旅
游的先河。
3.发展以“生态”+“淮河风情”+“管子文化”+“佛教文化”
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模。阜阳市充分利用丰富的一体化的发展
模式,这有利于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发挥,在各个旅游景点特色充分
发挥的同时使得旅游整体的完整性得以显示,使得旅游资源结构合
理,有效增强了阜阳市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量。
四、旅游业存在问题相应对策及发展模式的探讨
旅游发展模式业已形成,发展存在问题丞待解决。只有很好的解
决了这些发展中的以及潜在的发展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未来的旅
游业。
1.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业发展效益。
阜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一系列瓶颈问题的制约,对此,要想
更好地发展旅游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是对旅游服务设施的改善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对旅游软
硬件环境的建设问题,要加对旅游的支持和建设投入,尤其是对旅
游景点之间交通线路的建设。交通是联系客源和目的地的桥梁,是
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的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4]。
2.加强生态保护,创建生态文明新皖北旅游特色发展模式。阜阳
市旅游业以农业生态为其主要特色,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今
后发展中,要不断完善生态农业游,生态乡村游的品牌,注重开发
与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要求旅游
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并通过四者之间的平衡关
系,使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5]。
3.立足现状,做好长远规划和跨区域发展模式规划。阜阳市旅游
业现状主要是日益发展的旅游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旅游业发展
决策方面积极性不高,支持力度不够,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有待加强,
为了让旅游更好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做
好关于发展旅游的规划,突出阜阳旅游的特色。此外还要推进旅游
服务标准化,建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和开发具有安徽历史文
化内涵和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实现旅游业与
相关产业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韦志榕,高俊昌.地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24.
[2]韦志榕,高俊昌.地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25~
227.
[3]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313.
[4]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295.
[5]李振泉,杨万钟,陆心贤等.中国经济地理.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7(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