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星通信导论期末复习题

卫星通信导论期末复习题

卫星通信导论期末复习题
卫星通信导论期末复习题

一.完成下列名词解释:

1.日凌中断:

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当卫星星下点(卫星与地心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进入当地中午前后时,卫星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会对准太阳,会因接收到强大的太阳热噪声而使通信无法进行,称为日凌中断(每次延续约6天)。

2.开普勒第三定律:

卫星运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3次方成正比。

3.半波振子:

两臂长度相等的振子叫做半波振子,也叫对称振子。这种类型振子在通信类基站天线中应用最为普遍。

4.MCPC-FDMA方式:

多路单载波-频分多址。给多个话路分配一个载波。各话路信号先进行多路复用,然后调制、上变频,将频率变换到指定频率。因此,经卫星转发的每个载波所传送的是多路信号。一般采用预分配方式,根据复用方式和对载波调制方式不同,可以分为FDM-FM-FDMA方式和TDM-PSK-FDMA方式。

5. VSAT

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s。早期称为微型站、小型数据站或甚小孔径终端。到80年代中期,人们习惯称为VSAT终端(小站)或VSAT系统(网络)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以三颗通信卫星覆盖全球通信的示意图,并且标出基本角度等参数。

2.利用V AST网络设计一个村村通工程电视信号传输架构。

3.FDM、CDM,TDM的工作特点是什么?如何实现信号分离?

●时分多路复用(TDM):利用时间的正交性,即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使各路信号在时间

轴上互不重叠,它利用不同时隙来传送各路不同信号。在TDM系统中,每个信号占据着不同的时间区间,但每个信号均占有相同的频域,各路信号在频域中混叠在一起,在时域中可分辨。

●按照频率参量的正交分割原理(FDM),将各路信号的频谱搬移至互不重叠的频带上同时在一个信

道中传输。接收端通过不同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可以将各路信号分离出来。频分多路复用的各路信号在时域中混叠在一起,在频域中可分辨。

●码分多路复用(CDM):根据码型结构的不同实现信号的正交分割,各路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是

互相重叠的,接收端用相关器或匹配滤波器实现信号分离。

三.计算题:

1. 卫星的EIRP值为49.4dBW,计算卫星离地面距离为40000km时,地面站的功率密度。

2. 某地球站使用5m的天线,工作频率为12GHz,接收机前端噪声温度为120K,试计算G/T值(天线与接收机之间的馈线损耗忽略,天线效率为0.55)

3.若静止卫星定位于E90o,求位于E110o,N40o的地球站对卫星的仰角、信号传播距离。若射频频率为6GHz,计算链路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4. 已知卫星上行和下行链路信噪比分别为14dB和18dB,求全链路总的信噪比。(2)地球站接收机需要的[C/N]值为22dB,下行链路的[C/N]值为24dB。相应的上行链路[C/N]值是多少?

5. 已知某卫星的轨道高度为1450km,系统允许的最小接入仰角为10 ,试计算该卫星能够提供的最长连续服务时间。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题解 1.2 ① T= 100.45min V= 7.4623km/s ② T= 114.08min V= 7.1523km/s ③ T= 358.98min V= 4.8809km/s ④ T= 718.70min V= 3.8726km/s ⑤ T= 1436.1min V= 3.0747km/s 1.4 ① 84231km ,281ms ② 160ms ③ 37500km 第2章题解 2.1 (1)188.23dB, 187.67dB (2) 200.00dB, 195.97dB (3) 207.20dB, 205.59dB (4) 213.98dB, 209.73Db 2.2 d=37911km 0 3.39=α f L =199.58dB 2.5 G/T=32.53dB/K 2.6 馈线输入端 105.010 5.0010110LNA A T T T T +?? ? ??-+= =171°K LNA 输入端 LNA A T T T T +??? ? ??-+= 105.0010 5.0101110 =153°K 2.7 3×21 10 -W/Hz 217°K 2.8

EIRP=48dBW G/T=2.4dB/K 2.9 (1) 30.9dBi ; 39.4dBi ; 48.9dBi (2) 38.2dBi 4.8 m(K T 2900=) 2.10 3.0dB 噪声系数的噪声温度为0.9950T =288.6K (K T 2900=) 3.1dB 噪声系数的噪声温度为1.0420T = 302.2K (K T 2900=) 2.11 44.6+31.5+100+3=179K 2.12 噪声温度为 =++?? ???? -+41.01.010500010029010111050199.8K 2.13 EIRP=47dBW 2.14 (1) 03981.001585.010 11014 .18.1+=+= C N C/N=12.5dB (2) 002328.0003981.0006309.0101 1014 .22.2=-=-= C N 于是,所需的上行C/N=26.3dB 2.15 (1) 链路损耗 L=92.44+20lg37500+20lg6.1=199.6dB (2)卫星转发器输入功率 C=20+54-199.6+26= –99.6dBW 卫星转发器输出功率 C=110–99.6=10.4dBW=11W (3) N= –228.6+10lg500+10lg36M= –126.0dBW (4) C/N=26.4dB 2.16 (1) 卫星转发器发射的每路功率为 –14dBW/路=0.04W/路

郑大远程教育《网上学习导论》考试复习地的题目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四、阐述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为学习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现代远程教育定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特点:开放性(师生的分离性)、交互性、自主性、教育性、媒体技术性。 4个Any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 远程教育不受传统教育对时间、地点、上课模式等限制,只要能够上网,就能进行日常学习、在线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而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可以让学员自主、自由的选择性学习。尤其是一些在职人员,不再受出差在异地而无法学习的影响。 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习的大众化、个性化,学习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为学习带来有利条件: (1)超越时空的局限——开放性包括: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时空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教育方式的开放。 (2)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共享性 (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教学——实现教育理想 (4)教育过程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交互性 (5)更加适合在职成人业余学习需要——灵活性 (6)教学管理全面依托网络平台——自动化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导论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80分) 1.客机、火车订票系统属于 C 。 A.科学计算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B.数据处理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C.过程控制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D.人工智能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2.按照计算机用途分类,可将计算机分为 D 。 A.通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 B.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 C.数字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D.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A.(1000101)2 B.(107)8 C.(73)10 D.(4B)16 4.已知:3×4=10,则5×6= D 。 A.24 B.26 C.30 D.36 5.假设某计算机的字长为8位,则十进制数(+67)10的反码表示为。 A.01000011 B.00111100 C.00111101 D.10111100 6.假设某计算机的字长为8位,则十进制数(-75)10的补码表示为。 A.01001011 B.11001011 C.10110100 D.10110101 7.已知:“B”的ASCII码值是66,则码值为1000100的字符为。 A.“C” B.“D” C.“E” D.“F” 8.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汉字的表示方法是采用。 A.ASCII码 B.机内码 C.国标码 D.区位码 9.汉字“办”的区位码是1676,其国标码是。 A.1676H B.4908H C.306CH D.3108H 10.一个汉字字形采用点阵时,其字形码要占72B。 A.16×16 B.24×24 C.32×32 D.48×48 11.在逻辑运算中有Y=A+B,则表示逻辑变量A和B进行 B 。 A.与运算 B.或运算 C.非运算 D.与非运算 12.通常所说的CPU包括 C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 13.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比外存储器 B 。 A.更便宜 B.存储速度快 C.存储容量大 D.虽贵但能存储更多信息 14.外部设备是指。 A.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主存储器

2017江南大学大作业远程教育导论试题库与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题目 (一)简答题: 1、简述现代远程教育及其优势。 答: 1、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 2、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解答; 3、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有利于个体化学习。它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其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简述学习小组对于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具有哪三个特殊功能。 答: (1)、可以降低个人投入和学习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学习效率; (2)、可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成本;

(3)、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宝贵教学资源。 3、简述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八个功能。 答: 1.表现力 是呈现教学信息的特征,是媒体教学功能的主要因素。通常从3方面考查: (1) 媒体呈现的信息作用的器官; (2) 媒体对空间、时间、运动、色彩等的表现力; (3) 媒体使用何种符码呈现信息。 2.认知目标 不同的教学媒体在实现各种不同的认知目标上是有功能差异的。媒体教学功能表现出差异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 (1) 知识与理解:接受事实,了解背景、关系和规律,改善认知结构; (2) 应用与技能:培养各种实践活动技能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3) 智力和能力:开发智力、增长各种能力; (4) 评价与态度: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判断力和价值观,转变态度和行为习性。 3.控制交互 控制特征主要包括: (1) 操作的方便、界面的友好、是否需要专门技能; (2) 轻便、便于携带,便于随时随地使用; (3) 时间控制特性,即师和生对媒体的时间控制功能特征。 交互特性:

完整word版,C语言期末大作业

伊犁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实验训项目报告 一、小组成员及分工: 姓名:张雁 学号:0908******* 二、指导老师:王慧玲 三、说明程序编制要点,以及自己在项目制作中的难 点及解决办法: 编写的要点:编写N个函数分别用来求平均分;总分按降许序排列;按姓名查找学生的成绩;找出各科 最高分的学生姓名,学号等。编写主函数提供不 同的选择途径。 难点:函数之间的调用,姓名的比较和交换。 解决办法:通过参数的传递;用字符串处理函数。 四、说明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难点: 知识点:基础知识,结构体,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字符数组,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函数的调用。 难点:函数的调用,循环程序设计。

五、附录源程序: 注:必须有一定的注释,说明函数功能以及主要语句所起的作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5 void search(); /*声明按姓名查找学生的信息*/ void ave(); /*声明turn out average*/ void paixu(); /* 声明score pai mingci*/ void maxandmin(); /*声明maxandmin score student's number,name and every course score*/ struct student /*声明define a struct*/ { int num; /*student’s number */ char name[10]; int math,english,chinese; /*three course score*/ int no; /* student mingci*/ float sum; float ave; }stu[m]; main() { int i; int q=0,p;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计算机导论试题与答案

计算机导论》试题和答案 一、 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1. 计算机领域中采用 _________ 、 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 来表示数值。 。 2.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两大特征是“程序存储”和“ ______ ”。 3.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简称 ASCII 码,它是 ___ 位二进制编码, 因此,它可以表示 种字符。 4. 计算机中采用的基本逻辑电路主意有各种 _________ 及 ______ 。 5. 用 _________ 语言编写的程序可由计算机直接执行。 6. 串口按信息传送格式可分为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7.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存储直接与—交换的信息, 辅助存储器存放当前不立即使用的信息。 8. 堆栈是指用作数据暂存的一组寄存器或一片存储区,它的工作方式称为 ______ 。 9. 由寻址方式形成的操作数的真正存放地址,称为操作数的 ___________ 。 15. ___ 是数据组织形式,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但不涉及数据的具体内容。 16.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个元素需存储两部分信息:一部分是元素本身的信息,称 之“ ”;另一部分则是该元素的直接后继元素的存储位置,称之“ ______________ ”。 17. 栈是限定在 _____ 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其表尾称为 ________ ,表头称为 _____ 。 18. 用编译方法在计算机上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可分为两个阶段: ____ 和 ____ 19.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 操作系统要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四类资源管理, 即 _______ 、 ___ ______ 和 _____ 。 10. 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可分为 ________ 和 11. 设备管理中的设备是指计算机系统的 12. 操作系统按功能特征可分为 ________ 13. 高级语言的基本元素可以分为 ______ 14. 从根算起,树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树的 ____ 、 ____ 和 _____ 。 _____ 和 ____ 。 _____ 、 ____ 、 ______ 和 _______ 等五大 类。 ____ 称为树的深度。

卫星通信导论复习题

《卫星通信导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卫星绕地球运行规律服从开普勒定理。 2、现在实际运行的通信卫星多为圆形轨道卫星。 3、轨道保持用以克服各种摄动的影响,保持轨道参数不变。 4、ITU将全球划分为三个频率区域,中国属于第Ⅲ区 5、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卫星的作用是(中继转发信号)。 6、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球表面(36,000公里左右) 7、位于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并不静止,会在轨道上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范 围内漂移) 8、一般卫星系统由空间段、控制段和地面段三部分组成。 9、目前的卫星系统,主要有固定业务的卫星系统(FSS)、移动业务的卫星系统(MSS)、和广播业务的卫星系统。 10、范·艾伦辐射带是由高能质子和电子组成的辐射带,有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穿透会使卫星的寿命大大降低。其内层辐射带的高度为1500~5000Km,高度为3700 Km时,浓度最大;外层辐射带的高度为12000~19000,高度为18500 Km时,浓度最大。 11、属于C 波段的频率范围是(4~7 GHz ),Ku波段的频率范围是(12~18GHz) 12、卫星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较,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地域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以广播方式工作、工作频段高、通信容量大,传输业务类型多)的特点。 13、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球站、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组成。 14、由地球站发射给通信卫星的信号常被称为(上行信号) 15、由通信卫星转发给地球站的信号常被称为(下行信号) 16、星间链路则是指从一颗卫星到另外一颗卫星之间的链路。 17 对于地球站发射系统而言,其发射频带宽度一般要求在(500MHz以上) 18. 衡量地球站及卫星转发器发射信号能力的参数是(EIRP) 19、EIRP定义为天线发射功率P与该天线增益G的乘积。 20、衡量地球站接收信号能力的参数是(G/T值) 21、自由空间损耗指: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随传输距离的扩大而扩散引起的损耗。 22、接收机增益损耗受(天线增益)、(连接器损耗)、(电缆损耗)和附属设备(滤波器、组合器、隔离器)等因素影响。 23、对Ku波段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影响最大的气候现象是(夏季长时间的瓢泼大雨) 24、在射频波段中,大气衰耗最小的是(L波段)。 25、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的比值叫信噪比。 26、无线电管理是通过规划、控制、协调、监督等手段和方法对开发、使用、研究无线电波 和卫星轨道资源的活动所实施的管理。 27、链路附加损耗计有:、、、、等(P35~37)。 28、理论上两个正交极化波是完全隔离的,这种特性作为临近频道的附加隔离十分有用。 29、卫星通信系统的噪声主要包括系统热噪声、宇宙噪声和大气噪声等。 30、多址技术是指(P59)。 31、卫星通信中采用的多址联接方式通常有四种即: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 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 34、关于FDMA,Intelsat在一个36MHz转发器带宽内分为信道。(P61) 35、FDMA的缺点是。(P61) 36、在采用时分多址技术的系统中,卫星转发器将在(P62),这称为TDMA技术。

远程教育导论大作业

远程教育导论大作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上半年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大作业题目 (一)简答题: 50分 1、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时代特征。 答:所谓的远程教育就是教育机构借助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学院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与常规学校相比,远程教育有以下特征: 一、开放性,这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特征。远程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对学习者来说教育的门槛被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增加,教学信息资源得以共享。 二、延伸性,这是远程教育的功能特性,远程教育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拓张。 三、灵活性,远程教育一般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远程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学籍的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比常规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四、手段中介性,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与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媒体中介作用。 五、管理型,远程教育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作用下,并不意味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 2、简述学习小组对于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具有哪三个特殊功能。 答:一、可以降低个人投入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学习效率

二、可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成本 三、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宝贵学习资源 3、简述远程教育系统中“教与学子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的功能。 答:一、教师授课系统,通过教师讲授向学生传授知识,根据教授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进一步划分为双向和单项系统 二、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远程教育系统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 三、答疑系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答疑系统是远程教育系统中一重要方面。 四、作业和考试系统,负责学生作业的布置,提交,批改以及学习效果测验。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作业和考试系统,实现网上在线测试。 五、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注册、缴费、课程、成绩、学籍等进行综合管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是远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学习观。 答:构建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并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里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识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接触,构建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式的延续,所以与行为学派的理论相比,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刺激反应模式。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大学计算机导论试题(1)

一.选择题 1. 用一个字节表示无符号整数,其最大值是十进制数()。 A. 256 B. 255 C. 127 D. 128 2.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c)。 A. 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B. 主机和应用程序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主机和外部设备 3. 微机中的CPU是指()。 A. 内存和运算器 B.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 存储器和控制器 D. 控制器和运算器 4. 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A. 字长、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 B. 磁盘容量和打印机质量 C. 操作系统和外部设备 D. 机器价格和所配置的操作系统 5. 磁盘上的磁道是(a)。 A. 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 B. 一组记录密度相同的同心圆 C. 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阿基米德螺旋线 D. 一组记录密度相同的阿基米德螺旋线 6. 下列E–mail地址正确的是()。 A. wangfang/https://www.doczj.com/doc/cc7991330.html, B. https://www.doczj.com/doc/cc7991330.html, C. wangfang#https://www.doczj.com/doc/cc7991330.html, D. wangfang@https://www.doczj.com/doc/cc7991330.html, 7. UNIX操作系统是一种(c)。 A. 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B. 实时操作系统 C. 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D. 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8.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 潜伏性 B. 免疫性 C. 传染性 D. 激发性 9. 电子计算机主存内的ROM是指()。 A. 不能改变其内的数据 B. 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写入数据 C. 通常用来存储系统程序 D. 以上都是 10. 市场上出售的微机中,常看到CPU标注为“Pentium 4/1.2G”,其中的1.2G表示()。 A. CPU的时钟主频是1.2GMHz B. CPU的运算速度是1.2Gb/s C. 处理器的产品系列号 D. CPU与内存的数据交换率 11. 下列语句中()是正确的。 A. 1KB=1024×1024 Bytes B. 1KB=1024 MB C. 1MB=1024×1024 Bytes D. 1MB=1024 Bytes 12. 最少需要()位二进制表示任一四位长的十进制数。 A. 10 B. 14 C. 13 D. 16 13. 下列各种存储器中,断电后会丢失信息的是()。 A. ROM B. RAM C. CD—ROM D. 硬盘

201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学期期末考网络教育导论试题及考试答案

学习中心/函授站_ 姓名学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4学年上学期 《网络教育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综合大作业) 考试说明: 1、大作业于2014年6月12日下发,2014年6月28日交回; 2、考试必须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雷同均按零分计; 3、答案须手写完成,要求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一、阐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及其突出特点。(8分)远程教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的阶段?你是如何认识远程教育各发展阶段的关系的?(8分)阐述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需要哪些认识上的转变。(9分) 二、西电网院的学习平台包括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哪些?(10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你是如何利用网院提供的环境来进行学习的。(15分) 三、什么是协作学习?(8分)指出个体学习、协作学习与团队学习之间的关系。(8分)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是如何进行网上协作学习的。(9分) 四、(1)如何理解“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这句话?(10分) (2)“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data)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15分)

参考答案: 一、阐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及其突出特点。(8分)远程教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的阶段?你是如何认识远程教育各发展阶段的关系的?(8分)阐述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需要哪些认识上的转变。(9分) 1: 概念: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广泛的教育服务。 特点:1、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2、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3、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4、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5、以计算机网络与多种媒体教育资源的应用为主要特征。 2:答:远程教育由于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不同,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邮件传输的纸介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第三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上远程教育离我们已越来越近,对处在大城市的我们来说其实它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发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3: 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转变(1)、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认识。虽然面授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2)、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一生。(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4)、接受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得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

期末大作业报告

期末大作业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设计题目:车牌识别 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 日期:20XX.6.10 教务处制 车牌识别 摘要: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图像处理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使得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MATLAB既是一种直观、高效的计算机语言,同时又是一个科学计算平台。它为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算法和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最核心的数学和高级图形工具。根据它提供的500多个数学和工程函数,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可以在它的集成环境中交互或编程以完成各自的计算。MATLAB中集成了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箱。由于MA TLAB语言的语法特征与C语言极为相似,而且更加简单,更加符合科技人员对数学表达式的书写格式,而且这种语言可移植性好、可扩展性强,再加上其中有丰富的图像处理函数,所以MA TLAB在图像处理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车牌识别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从预处理、边缘检测、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字符识别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车牌自动识别的原理。并用MATLAB软件编程来实现每一个部分,最后识别出汽车牌照。 关键词:车牌识别、数字图像处理、MATLAB

一、设计原理 车辆牌照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将摄像头拍摄到的包含车辆牌照的图像通过视频卡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预处理,再由检索模块对牌照进行搜索、检测、定位,并分割出包含牌照字符的矩形区域,然后对牌照字符进行二值化并将其分割为单个字符,然后输入JPEG或BMP 格式的数字,输出则为车牌号码的数字。牌照自动识别是一项利用车辆的动态视频或静态图像进行牌照号码、牌照颜色自动识别的模式识别技术。其硬件基础一般包括触发设备、摄像设备、照明设备、图像采集设备、识别车牌号码的处理机等,其软件核心包括车牌定位算法、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和光学字符识别算法等。某些牌照识别系统还具有通过视频图像判断车辆驶入视野的功能称之为视频车辆检测。一个完整的牌照识别系统应包括车辆检测、图像采集、牌照识别等几部分。当车辆检测部分检测到车辆到达时触发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的视频图像。牌照识别单元对图像进行处理,定位出牌照位置,再将牌照中的字符分割出来进行识别,然后组成牌照号码输出。 二、设计步骤 1. 提出总体设计方案: (1)车牌图像预处理方法 因为车牌图像都是在室外拍摄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光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拍摄者的手部抖动与车辆的移动会造成图像的模糊。要去除这些干扰就得先对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由于当前数码相机的像素较高,原始图像的数据一般比较大,输入的彩色图像包含大量颜色信息,会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且处理时也会降低系统的执行速度。因此对图像进行识别等处理时,常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以加快处理速度。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后常用的方法是图像二值化、去除背景图像、增强处理、边缘检测、滤波等处理等。

遥感导论复习题

遥感导论复习题 1、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特性: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时效性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经济性 局限性 3、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航天平台(80 km以上的平台,包括高空探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航宇遥感。 4、遥感数据的类型:1按平台分: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数据。 2按电磁波段分: 紫外遥感数据、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3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5、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6、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7、电磁波定义: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8、电磁波的特性:1、电磁波是横波 2、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3、满足f.λ=c;E=h.f 4、具有波粒二象性 9、红外线的划分:近红外:0.76~3.0 μm、中红外:3.0~6.0 μm,远红外:6.0~15.0 μm,超远红外:15.0~1 000 μm。 10、电磁辐射的度量:辐射能量(W) :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J ; 辐射通量(Ф)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Ф=dW/dt,单位是W。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谱段的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 辐射通量密度(E)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E=d Ф/dS,单位是W/m2 ; 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I= d /dS,单位是W/m2; 辐射出射度(M) :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I= d /dS,单位是W/m2; 辐射强度(Ie):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从点辐射源向某方向辐射的能量,Ie= d Ф/dΩ,单位是W/sr(瓦/球面度); 辐射亮度(L):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而不同,则L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即L= Ф/ Ω(S.cosθ),单位是W/(sr.m2)。 11、绝对黑体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大一计算机导论试题及答案

新编计算机导论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适用于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2)本试卷共4页,共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的反码表示为()。 1.假设某计算机的字长为8位,则十进制数(+67) 10 D. 2.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汉字的表示方法是采用()。 码 B.机内码 C.国标码 D.区位码 3..一个汉字字形采用()点阵时,其字形码要占72B。 ×16 ×24 ×32 ×48 4.在逻辑运算中有Y=A+B,则表示逻辑变量A和B进行()。 A.与运算 B.或运算 C.非运算 D.与非运算 5、??将175转换成十六进制,结果为()。 A.??AFH????????????????????? B.??10FH?????????????? C.??D0H??????????????? ??????D.??98H 6.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A. 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B. 主机和应用程序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主机和外部设备 7.. 微机中的CPU是指()。 A. 内存和运算器 B.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 存储器和控制器 D. 控制器和运算器 8.. 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A. 字长、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 B. 磁盘容量和打印机质量 C. 操作系统和外部设备 D. 机器价格和所配置的操作系统 9. 下列语句中()是正确的。 A. 1KB=1024×1024 Bytes B. 1KB=1024 MB C. 1MB=1024×1024 Bytes D. 1MB=1024 Bytes 10. 最少需要()位二进制表示任一四位长的十进制数。 A. 10 B. 14 C. 13 D. 16 11. 下列各种存储器中,断电后会丢失信息的是()。 A. ROM B. RAM C. CD—ROM D. 硬盘 12.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数据库系统B.文件系统C. .人工管理D.数据项管理 13.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相互关系是()。 A.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B.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C.每一类都不以另一类为基础 D.每一类都以另一类为基础 14..操作系统是一种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系统软件。 A.计算机所有资源 B.全部硬件资源 C.全部软件资源 D.应用程序 15.通过()协调多道程序之间的关系,解决对处理机实施分配调度策略、进行分配和回收等。 A.进程管理 B.存储管理 C.设备管理 D.文件管理 16.在Windows下,要将整个活动窗口的内容全部复制到剪贴板上,应使用()键。 +PrintScreen +P +PrintScreen

网络教育导论试题+答案

学习中心/函授站_ 嘉兴华清学习中心 姓名严姚嘉学号705715015104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5学年上学期 《网络教育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综合大作业) 考试说明: 1、大作业于2015年4月3日公布,2015年5月9日前在线提交; 2、考试必须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雷同、拷贝均按零分计。 一、阐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及其突出特点。(8分)远程教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的阶段?你是如何认识远程教育各发展阶段的关系的?(8分)阐述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需要哪些认识上的转变。(9分) 答:概念: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广泛的教育服务。 特点:1)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2)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3)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4)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5)以计算机网络与多种媒体教育资源的应用为主要特征。 认识:远程教育由于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不同,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邮件传输的纸介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第三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上远程教育离我们已越来越近,对处在大城市的我们来说其实它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