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面升降问题的分析

液面升降问题的分析

液面升降问题的分析
液面升降问题的分析

液面升降问题的分析

冰浮于液面的问题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各类试卷中经常出现,但由于这类问题的现

象不太明显,观察需要的时间较长,不为一般的学生所重视.即使

一部分学生有意识地去进行观察,出会现因为问题类型比较多,而结论只有“升”和“降”两种,常常出现而把现象和条件的对应关系混淆的现象,导致认识的偏差。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引起液面“升”、“降”的原因,准确把握条件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从最基本的漂浮在液面上的冰熔化成水后液面的升降问题为基点,逐步展开思考形成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把许多有关物体浮沉及液面变化问题连成一个整体。

对于液体中的物体由于某种变化而引起的液面升降问题的形式出现,本文介绍一种简

便快捷的判断方法——“状态法”.

(一)、什么叫状态法

所谓“状态法”,就是对变化前后液体中的物体所处的状态进行比较来判断液面的升降.

(二)、如何用“状态法”速断液面升降

若变化前后液体中的物体都处于漂浮、悬浮状态,而无沉体出现,则液面不变;若液体中的物体,在变化前无沉体,而变化后有沉体出现,则液面下降;若液体中的物体,在变化前有沉体,而变化后无沉体出现,则液面升高.

说明:

变化前后液体中物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不变.

(三)、证明

设液体中的物体的总重为G,变化前后在液体中所受的总浮力分别为F浮、F浮′.若变化前后均无沉体出现,由浮沉条件知F浮′=F浮=G,ρ液gV排′=ρ液gV排,则V排′=V排,液面不变.若变化前无沉体,变化后有沉体,由浮沉条件知 F浮=G,F浮′<G,则F浮′<F浮,即V排′<V排,故液面下降.若变化前有沉体,变化后无沉体,由浮沉条件知F浮<G,F浮′=G,则F浮′>F浮,即V排′>V排,故液面上升.

一、液面升降的主要类型有:

类型一:纯冰浸于液体,熔化后判断液面升降

1、纯冰在纯水中熔化;

2、纯冰在盐水(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熔化;

3、纯冰在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熔化;

类型二:冰块中含有其它杂质,冰块熔化后判断水面升降。

1、含有木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2、含有石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3、含有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液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类型三: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冰块熔化后判断水面升降。

类型四:容器中的固态物质投入水中后判断液面升降

1、固态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固态物质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3、固态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二、解题关键:

液面上升也好、下降也好,关键在于我们比较的问题是什么,确立好问题就知道如何下手。实际上我们要比较的是冰熔化前(或物体投放前)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冰熔

化成水后的体积(或物体投放后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若前体积大于后体积,液面下降;若前体积等于后体积,液面不变;若前体积小于后体积,液面上升。

三、判断方法

1、比较体积变化法:

比较的是冰熔化前(或物体投放前)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或物体投放后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若前体积大于后体积,液面下降;若前体积等于后体积,液面不变;若前体积小于后体积,液面上升。

2、比较压力变化法:

比较前后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的变化。F前=P前×S底=ρ液gh前S底F后=P后×S底=ρ

液gh后S底根据前后压力的大小关系得出液体前后深度的关系,再判断液面的升降情况。

3、比较浮力变化法:比较前后浮力的变化判断液面的升降。若F前浮>F后浮,则液面下降;若F前浮<F后浮,则液面上升;若F前浮=F后浮,则液面不变。

四、各类型问题的分析解答

类型一:

1、纯冰在纯水中熔化——液面高度不变

例1:有一块冰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解析:这是一道最典型最基础的题型,我们理解后,可作为其它类型题解决的知识点直接分析。液面升降取决于冰融化后这部分水的体积与冰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所以

方法一比较体积变化法

当冰漂浮时,依漂浮条件可知,F浮=G冰即ρ水ɡV排=G冰=m冰g

∴V排=m冰/ρ水

冰化成水后,冰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没有变化即m化水=m冰

∴V化水=m冰/ρ水所以V排=V化水即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

方法二

变化前后总压力不变

冰熔化后仍在容器内,所以容器底部所受总压力不变。熔化前容器底

部所受压力由

液体水提供,熔化后容器底部所受压力依然由液体水提供。

F前=F后即ρ前S器底=P后S器底ρ水ɡh前S器底=ρ水ɡh后S器底

∴h前=h后即液面不变。

方法三

比较浮力变化法

因为浮力F浮=ρ液?g?V排,对于这种液体密度ρ液不变情况,浮力大小只取决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而V排的大小就决定了液面的高度。

这样,对这类问题只须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如果浮力变小,即F

前浮>F后浮,则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液面下降。同样,如果浮力不变则液面高

度不变,浮力变大则液面上升。对这道题:熔化前冰漂浮 F前浮=G物熔化后,冰化为水属于悬浮状态,则:F后浮=G物所以F前浮=F后浮,液面高度不变。

比较上述三种解法可见,第二、三种解法简单易懂,学生容易掌握,适应于课堂教学。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还可以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其它情况下液面升降问题的讨论中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结论:

纯冰浮在水面上.当冰熔化后液面将不变。

例2:若一冰块在水中,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内的水面将怎样变化?

解析:冰块没有漂浮在水面上,冰块所受浮力小于冰块所受重力,

∴熔化前F浮<G冰,即ρ水gV排<G冰,故得V排<m冰/ρ水熔化为水的体积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

∴V排<V化水,即熔化后水面要上升。

结论:

纯冰压在水底.当冰熔化后液面将上升。

类型一:

2、纯冰在盐水(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熔化——液面高度上升

例3:有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浓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如果冰块全部熔化后,则()A.液面不变B.液面上升C.液面下降D.无法判断

解析:冰块熔化前,在盐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则有F浮=G冰,即ρ盐水gV排=m冰g ∴V排=m冰/ρ盐水化成水后,冰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没有变化即m化水=m冰

∴V化水=m冰/ρ水

∵ρ水<ρ盐水。

∴V化水>V排,冰块在浓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上升.

结论:

纯冰浮在密度比水大的液面上.当冰熔化后液面将上升。

类型一:

3、纯冰在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熔化——

液面高度下降

例4:有一块冰漂浮在一杯酒精(或煤油等)中,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解析:冰块熔化前,在酒精中处于漂浮状态.则有F浮=G冰,即ρ酒gV排=m冰g

∴V排=m冰/ρ酒化成水后,冰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没有变化即m化水=m冰∴V化水=m冰/ρ水∵ρ酒<ρ水。∴V化水<V排,冰块在浓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下降.

结论:纯冰浮在密度比水小的液面上.当冰熔化后液面将下降。

类型二:

1、含有木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例5:

在盛水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冰中夹着一小木块,当冰完全熔化为水时,水面将如何变化?

方法一

比较体积变化法

冰块漂浮时:F浮=G冰+G木即ρ水gV排=G冰+G木,V前排=(m冰+m木)/ρ水=m冰/ρ水+m木/ρ水……(1)当冰块化成水时:m化水=m冰∴V化水=m冰/ρ水又因为木块仍漂浮,F木浮=G木即ρ水gV木排=m木g∴V木排=m木/ρ水V后排=V化水+V木排=m冰/ρ水+m 木/ρ水……(2)由(1).(2)得:V前排=V后排故当冰完全熔化成水时,水面不变。

方法二

比较浮力变化法熔化前冰块和木块都漂浮∴F前浮=G冰+G木熔化后熔化成的水悬浮,木块仍漂浮∴F后浮=G化水+G木又G化水=G冰所以F前浮=F后浮,即熔化前后所受浮力不变,所以液面将不变。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小的固体(如小蜡块)或将密度比水小的固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仿照上述方法推算可知,水面将保持不变。

类型二:

2、含有石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例6.:有一块冰中含有小石块,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怎样变化?

解:

方法一比较体积变化法

冰块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F浮/ρ水g=G总/ρ水g=(G冰+G石)/ρ水g=(m冰+m水)/ρ水①熔化后的体积为冰化成的水的体积加上沉在容器底的石块的体积,即:V后=V水+V石=m水/ρ水+m石/ρ石=m冰/ρ水+m石/ρ石②比较①②式,∵ρ石>ρ水,∴V后

方法二比较浮力变化法

熔化前冰块和含有的小石块漂浮∴F前浮=G冰+G石熔化后熔化成的水悬浮,F化水浮=G化水;而石块沉底,F石浮<G石∴F后浮=F化水浮+F石浮=G化水+F石浮,又G化水=G冰所以F前浮>F后浮,即熔化后所受浮力减小,所以液面将下降。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如小铁块、盐水等)或将密度比水大的物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物体沉入水底,水面将下降。

类型二:

3、含有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液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例7:有一块冰中含有液态的煤油,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冰块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F浮/ρ水g=G总/ρ水g=(G冰+G油)/ρ水g=(m

冰+m油)/ρ水①熔化后的体积为冰化成的水的体积加上煤油的体积,即:V=V水+V 油=m水/ρ水+m油/ρ油=m冰/ρ水+m油/ρ油②比较①②式,∵ρ油<ρ水,∴V>V排所以液面上升。

类型三: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冰块熔化后判断水面升降。

例8:一块冰漂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空气、氢气、二氧化碳),当冰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如何变化?

冰块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F浮/ρ水g=G总/ρ水g=(G冰+G气体)/ρ水g =(m冰+m气体)/ρ水①熔化后的体积为冰化成的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但气体挥发,总体积减少,V排′<V排,所以液面下降。

变化:若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中有一气泡,当冰块融化后水面将怎么变化?冰块里的气泡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冰熔化后水面保持不变.

类型四:

1、固态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例9:盆内水面上有一塑料碗,碗内有木块,若将木块投入水中,盆内水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解析:投入前,碗与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碗+G木据阿基米德原理,得F

浮=G

排=ρ水gV排所以ρ水gV排=G碗+G球,故得V排=G碗/ρ水g+G木/ρ水g⑴木块投入水中后,盆漂浮在水面上,分析得V盆排=G盆/ρ水g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V 木排=G木/ρ水g因此,后来碗与木块排开水的总体积V总排=V盆排+V木排=G盆/ρ水g+G木/ρ水g⑵由⑴⑵得V总排=V排,所以液面保持不变。

类型四:

2、固态物质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当ρ物=ρ水时,物体悬浮。物体投入水中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V物排=m物/ρ物=m物/ρ水=⊿V排,即水面高度无变化。

类型四:

3、固态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例10:盆内水面上有一塑料碗,碗内是实心铁块,将铁块投入水中,盆内水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解析:

方法一、比较体积变化法

投入前,碗与铁块漂浮在水面上,与上题分析相同,得V排=G碗/ρ水g+G铁/ρ水g⑴铁块投入水中后,盆仍漂浮在水面上V盆排=G盆/ρ水g而铁块沉入水中,V铁排=V铁=G铁/ρ球g因此后来碗与铁块排开水的总体积V总排=V盆排+V铁排=G盆/ρ水g+G铁/ρ铁g⑵因为ρ铁>ρ水,所以V总排<V排,液面下降。

方法二、比较浮力变化法

投入前 F浮1 =G碗+G铁投入后F浮2=G碗+F铁浮因为G铁>F浮铁所以F浮>F浮2液面会下降

总结:

一、纯冰浮于纯水上,熔化后液面无变化。

二、冰中含有杂质,漂浮在纯水上时:

1.若冰中所含杂质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2.若冰中所含杂质密度小于等于水的密度时,冰熔化后液面不变。

三、纯冰浮在不同密度的液体表面上时:

1.若液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冰熔化后液面上升。

2.若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四、容器中的固态物质投入水中后判断液面升降

1、固态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投入水中后水面高度无变化

2、固态物质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物体投入水中后水面高度无变化。

3、固态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投入水中后水面高度下降。

【练习】

电路原理讲解分析

电源电路 一、电源电路的功能和组成: 每个电子设备都有一个供给能量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有整流电源、逆变电源和变频器三种。常见的家用电器中多数要用到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最简单的供电方法是用电池。但电池有成本高、体积大、需要不时更换(蓄电池则要经常充电)的缺点,因此最经济可靠而又方便的是使用整流电源。 电子电路中的电源一般是低压直流电,所以要想从 220 伏市电变换成直流电,应该先把 220 伏交流变成低压交流电,再用整流电路变成脉动的直流电,最后用滤波电路滤除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后才能得到直流电。有的电子设备对电源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有时还需要再增加一个稳压电路。因此整流电源的组成一般有四大部分,见图 1 。其中变压电路其实就是一个铁芯变压器,需要介绍的只是后面三种单元电路。 二、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是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把交流电变成单向脉动直流电的电路。 ( 1 )半波整流 半波整流电路只需一个二极管,见图 2 ( a )。在交流电正半周时 VD 导通,负半周时 VD 截止,负载 R 上得到的是脉动的直流电

( 2 )全波整流 全波整流要用两个二极管,而且要求变压器有带中心抽头的两个圈数相同的次级线圈,见图 2 ( b )。负载 R L 上得到的是脉动的全波整流电流,输出电压比半波整流电路高。 ( 3 )全波桥式整流 用 4 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可以使用只有单个次级线圈的变压器,见图2 ( c )。负载上的电流波形和输出电压值与全波整流电路相同。 ( 4 )倍压整流 用多个二极管和电容器可以获得较高的直流电压。图 2 ( d )是一个二倍压整流电路。当 U2 为负半周时 VD1 导通, C1 被充电, C1 上最高电压可接近1.4U2 ;当 U2 正半周时 VD2 导通, C1 上的电压和 U2 叠加在一起对 C2 充电,使 C2 上电压接近 2.8U2 ,是 C1 上电压的 2 倍,所以叫倍压整流电路。 三、滤波电路 整流后得到的是脉动直流电,如果加上滤波电路滤除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就可得到平滑的直流电。 ( 1 )电容滤波

浮力液面升降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液面升降问题的分析 冰浮于液面的问题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各类试卷中经常出现,但由于这类问题的现象不太明显,观察需要的时间较长,不为一般的学生所重视.即使一部分学生有意识地去进行观察,出会现因为问题类型比较多,而结论只有“升”和“降”两种,常常出现而把现象和条件的对应关系混淆的现象,导致认识的偏差。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引起液面“升”、“降”的原因,准确把握条件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从最基本的漂浮在液面上的冰熔化成水后液面的升降问题为基点,逐步展开思考形成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把许多有关物体浮沉及液面变化问题连成一个整体。 一、液面升降的主要类型有: 类型一:纯冰浸于液体,熔化后判断液面升降 1、纯冰在纯水中熔化; 2、纯冰在盐水(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熔化; 3、纯冰在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熔化; 类型二:冰块中含有其它杂质,冰块熔化后判断水面升降。 1、含有木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2、含有石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3、含有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液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类型三: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冰块熔化后判断水面升降。 类型四:容器中的固态物质投入水中后判断液面升降 1、固态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固态物质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3、固态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二、解题关键:液面上升也好、下降也好,关键在于我们比较的问题是什么,确立好问题就知道如何下手。实际上我们要比较的是冰熔化前(或物体投放前)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或物体投放后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若前体积大于后体积,液面下降;若前体积等于后体积,液面不变;若前体积小于后体积,液面上升。 三、判断方法 1、比较体积变化法:比较的是冰熔化前(或物体投放前)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或物体投放后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若前体积大于后体积,液面下降;若前体积等于后体积,液面不变;若前体积小于后体积,液面上升。 2、比较压力变化法:比较前后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的变化。F 前=P 前 ×S 底 =ρ 液 gh 前 S 底 F 后=P 后 ×S 底 =ρ 液 gh 后 S 底 根据前后压力的大小关系得出液体前后深度的关系,再判断 液面的升降情况。 3、比较浮力变化法:比较前后浮力的变化判断液面的升降。若F 前浮>F 后浮 ,则液面下降; 若F 前浮<F 后浮 ,则液面上升;若F 前浮 =F 后浮 ,则液面不变。 四、各类型问题的分析解答 类型一:1、纯冰在纯水中熔化——液面高度不变 例1:有一块冰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解析:这是一道最典型最基础的题型,我们理解后,可作为其它类型题解决的知识点直接分析。液面升降取决于冰融化后这部分水的体积与冰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所以方法一比较体积变化法 当冰漂浮时,依漂浮条件可知,F 浮=G 冰 即ρ 水 ɡV 排 = G 冰= m冰g ∴V排=m冰/ρ水 冰化成水后,冰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没有变化即m化水= m冰∴V化水=m冰/ρ水 所以V 排=V 化水 即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 方法二变化前后总压力不变 冰熔化后仍在容器内,所以容器底部所受总压力不变。熔化前容器底部所受压力由液体水提供,熔化后容器底部所受压力依然由液体水提供。 F前=F后即ρ前S器底=P后S器底ρ水ɡh前S器底=ρ水ɡh后S器底∴h前=h后即液面不变。 方法三比较浮力变化法 因为浮力F 浮= ρ 液 ?g?V 排 ,对于这种液体密度ρ 液 不变情况,浮力大小只取决于物体排 开液体的体积V 排,而V 排 的大小就决定了液面的高度。

升降车安全操作规程(2021)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升降车安全操作规程(2021)

升降车安全操作规程(2021)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一)升降车要定期检查,升降架上下是否自如,螺丝应牢固,钢丝绳无锈蚀、短股等,润滑良好。 (二)使用升降车时,必须打开稳定支架,检查支架稳固性,升降车轱辘要离开地面,防止升降车自行滑动。 (三)升降车应至于平整地面,当地面不平时应将车身垫平,不允许在陡坡上使用升降车。 (四)升降车顶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在防护栏内工作,不得骑跨在防护栏上、站在防护栏上工作。 (五)升降车顶部平台上不允许放置各种梯子或其他垫高物品,工作人员向外探身工作时,必须保证双脚着地,否则应移动升降车。 (六)升降车升起时,应注意与架空电线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负责手动升降的人员在操作时,脸部应闪在钢丝绳侧面,防止钢丝绳突然断裂而发生危险;禁止雨天室外使用电动升降出车。 (七)电动升降车要保证接地良好,电源线的防护层要完整,铜

基于升降压电路的双向DC_DC变换电路

基于Buck-Booost电路的双向DC-DC变换电路

目录 1系统方案 (4) 1.1 DC-DC双向变换器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4) 1.2 测控电路系统的论证与选择 (4) 2 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4) 2.1 双向Buck-BOOST主拓电路的分析 (4) 2.2 电感电流连续工作原理和基本关系 (5) 2.3 控制方法与参数计算 (6) 3 电路与程序设计 (7) 3.1 电路的设计 (7) 3.1.1 系统总体框图 (7) 3.1.2 给电池组充电Buck电路模块 (7) 3.1.3 电池放电Boost升压模块 (8) 3.1.4 测控模块电路原理图 (8) 3.1.5 电源 (9) 3.2 程序设计 (9)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5) 4.1 测试方案 (15) 4.2 测试条件与仪器 (15) 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15) 4.3.1 测试结果(数据) (15) 4.3.2 测试分析与结论 (16)

摘要 双向DC/DC变换器(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BDC)是一种可在双象限运行的直流变换器,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传输。随着开关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双向DC/DC变换器已经大量应用到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阵、不间断电源和分布式电站等领域,其作为DC/DC变换器的一种新的形式,势必会在开关电源领域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在需要使用双向DC/DC变换器的场合很大程度上减轻系统的体积重量及成本,所以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既然题目要求是作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双向的DC-DC变换器,肯定包括降压、升压、电压可调、恒流、等要求。考虑到题目对效率的要求,我们选择降压Buck电路,升压Boost电路,并用反馈电路和运放电路来实现电压可调和恒流等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实验几大量的计算,基本上能完成题目的大部分要求。 关键词:双向DC/DC变换器;双向Buck-Boost变换器;效率;恒流稳压 1系统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DC-DC双向变换器模块、测控电路模块及辅助电源模块构成,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选择。 1.1 DC-DC双向变换器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大功率的线性稳压芯片搭建稳压电路,使充电压恒定,在输入电压高于充电合适电压时,实现对输入电压的降压,为电池组充电。该电路外围简单,稳压充电不需要软件控制,简单方便,但转换效率低。同时采用采用基于NE555的普通升压电路,这种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但转换效率较低、电池电压利用率低、输出功率小,更不能不易与基

PFC电路原理与分析

引言 追求高品质的电力供需,一直是全球各国所想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大量的兴建电厂,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一方面提高电力供给的能量,一方面提高电气产品的功率因数(Power factor)或效率,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有很多电气产品,因其内部阻抗的特性,使得其功率因数非常低,为提高电气产品的功率因数,必须在电源输入端加装功率因数修正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但是加装电路势必增加制造成本,这些费用到最后一定会转嫁给消费者,因此厂商在节省成本的考量之下,通常会以低价为重而不愿意让客户多花这些环保金,大多数的消费者,也因为不了解功率因数修正电路的重要性,只以为兴建电厂才是解决电力不足问题的唯一方案,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电力供应的一大问题所在。 功率因数的意义 电力公司经由输配电系统送至用户端的电力(市电)是电压100-110V/60Hz或200-240V/50Hz的交流电,而电气产品的负载阻抗有三种状况,包括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等,其中只有电阻性负载会消耗功率而产生光或热等能源转换,而容性或感性负载只会储存能量,并不会造成能量的消耗。在纯阻性负载状况下,其电压和电流是同相位的,而在电容性负载下,电流的相位是超前电压的,在电感性负载下电压又是超前电流相位的。这超前或滞后的相位角度直接影响了负载对能量的消耗和储存状况,因此定义了实功功率的计算公式: P=VICosθ θ为V和I和夹角,Cosθ的值介于0-1之间,此值直接影响了电流对负载作实功的状况,称之为功率因数(Power Factor,简称PF)。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电力公司必须提供S=VI的功率,而消费者实际上只使用了P的功率值,有一部分能量做了虚功,消耗在无功功率上。PF值越大,则消耗的无功功率越小,电力公司需要提供的S值也越小,将可以少建很多电厂。 功率因数修正器的结构 功率因数修正器的主要作用是让电压与电流的相位相同且使负载近似于电阻性,因此在电路设计上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依使用元件来分类,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功因修正器两种。被动式功因修正器在最好状况下PF值也只能达到70%,在严格的功因要求规范下并不适用。若要在全电压范围内(90V~265Vac)且轻重载情况下都能达到80%以上PF值,则主动式功因修正器是必要的选择。主动式功因修正器多为升压式电路结构(Boost Topology), 如图一所示,图二为电感作用波形,输入电压要求为90V~265Vac,在Vd点则为127V~375V直流电压,由升压电路把输出电压V o升到400V的直流,其工作过程如下:

(完整版)TBI滚珠丝杠选型计算举例讲解

深圳tbi滚珠丝杠选型计算举例 选取的滚珠丝杠转动系统为: 磨制丝杠(右旋) 轴承到螺母间距离(临界长度) l n = 1200mm 固定端轴承到螺母间距离 L k = 1200mm 设计后丝杠总长 = 1600mm 最大行程 = 1200mm 工作台最高移动速度 V man = 14(m/min) 寿命定为 L h = 24000工作小时。 μ= 0.1 (摩擦系数) 电机最高转速 n max = 1800 (r/min) 定位精度: 最大行程内行程误差 = 0.035mm 300mm行程内行程误差 = 0.02mm 失位量 = 0.045mm 支承方式为(固定—支承) W = 1241kg+800kg (工作台重量+工件重量) g=9.8m/sec2(重力加速度) I=1 (电机至丝杠的传动比) Fw=μ×W ×g = 0.1×2041×9.8 ≈ 2000 N(摩擦阻力) 运转方式 轴向载荷 F a=F+F w(N) 进给速度 (mm/min) 工作时间比例

无切削F1=2000V1=14000q1=15轻切削F2=4000V2=1000q2=25普通切削F3=7000V3=600q3=50重切削F4=11000V4=120q4=10 F a --- 轴向载荷(N) F --- 切削阻力(N) F w --- 摩擦阻力(N) 从已知条件得丝杠编号: 此设计丝杠副对刚度及失位都有所要求,所以螺母选形为:FDG(法兰式双螺磨制丝杠) 从定位精度得出精度精度不得小于P5级丝杠 FDG_-_X_R-_-P5-1600X____ 计算选定编号 导程 = 14000/18000≈7.7mm 在此为了安全性考虑:P =10(mm) 运转方式进给速度 (mm/min) 进给转速 (r/min) 无切削V1=14000n1=1400 轻切削V2=1000n2=100 普通切削V3=600n2=60 重切削V4=120n2=12平均转速 平均载荷

升降车安全方案

升降车安全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高空作业专项方案(高空作业车)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二期项目总装车间工程电动采光排烟天窗电气控制部分的安装,在电缆桥架线槽敷设过程中采用电动升降车施工,由于高空作业特编制此专项方案。 安全技术操作要求 1高空作业车属于特种作业车辆,高空作业车驾驶员必须经高空作业车专业理论和驾驶培训。 2驾驶员在驾车前应认真阅读该车使用说明书,真正了解高空作业车上所有标牌的含义,熟练掌握高空作业车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做到五知:知操作手柄作用;知应急措施;知车重;知平台载荷;知车辆外形尺寸(长、宽、高)。 3对有的内容,必须牢牢记住。 作业前 1在开车前,要认真检查车况及润滑系统。 2开车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情况,确保车辆有足够的活动范围。 3应空载动作各部位,以检查各部位动作的准确性。各制动系统的灵敏性以及排除中可能存留的空气,防止作业中产生振动或“爬行”。 4因高空作业车车型不一,开关位置不同,高空作业车司机相互替车前,必须先熟识性能后方可从事作业。 5按规定穿戴和使用好。 作业中 1进入作业现场,要遵守车间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2进入高空作业车工作平台斗内,一定要关好安全门。作业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系好帽带。不准将安全带系在工作平台以外的其它构件上。 3对其它作业人员登高空作业车作业时,凡不扎安全带或不戴安全帽者,高空作业车操作员有权拒绝登车作业。 4在工作平台内,不准架设梯子或放置垫物加高作业,更不允许用长板等物伸出斗外以增加幅度用,以防倾翻。 5驾驶员驾车时,不允许用木板放置在工作平台栏杆上坐着驾驶。驾车要稳,不得猛起猛停或急剧换向。 6当平台上操作开关失灵时,操作人员不得试图从高空作业车爬下来。当车出故障平台内有人时,不得进行检修,应采取措施将平台斗内人员运下后,再进行检修。 7禁止高空作业车在高压线下作业。 8高空作业车在作业中发现有异常声响或现象,应马上停止作业,查找原因,严禁带病作业。对车的液压系统要做到经常检查,发现漏油或截止阀、动作不灵敏,应马上检修。不得将就使用。 9紧急停止按钮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其操作按钮失灵时,在按紧急停止按钮时,要做好自我保护。 10高空作业车工作平台严禁与任何物件碰撞,严禁用高空作业车来往载人、载物或推拉其它物件。 11高空作业车必须在风力不大于6级,平整坚实的地面,且地面水平倾斜度前后不超过5度,左右不超过3度的条件下允许正常工作。12高空作业车不准在沙质或土质松软的地面上进行高空作业。 13任何人不得擅自拆除报警器线路或改动控制线路。 14高空作业车严禁在密闭空间内作业。 15作业平台严禁超重超员,必须保证按规定负荷工作

电路原理图详解

电子电路图原理分析 电器修理、电路设计都是要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工作的。作为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能对有技术参数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总体了解,能进行划分功能模块,找出信号流向,确定元件作用。若不知电路的作用,可先分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如信号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问题是同相位,或反相位。电路和组成形式,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还是解调电路。 要学会维修电器设备和设计电路,就必须熟练掌握各单元电路的原理。会划分功能块,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机电路的元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功能块形成一个具体功能的元件组合,如基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等。 要掌握分析常用电路的几种方法,熟悉每种方法适合的电路类型和分析步骤。 1.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再分析电路的交流状态,即:电路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环节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按输入信号的规律变化、是放大、振荡,还是限幅削波、整形、鉴相等。 2.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画出直流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直流系统参数,搞清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和偏置性质,级间耦合方式等。分析有关元器件在电路中所处状态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饱和、放大、截止区,二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等。 3.频率特性分析法 主要看电路本身所具有的频率是否与它所处理信号的频谱相适应。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和频带宽度等,例如:各种滤波、陷波、谐振、选频等电路。 4.时间常数分析法 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极管组成的电路、性质。时间常数是反映储能元件上能量积累和消耗快慢的一个参数。若时间常数不同,尽管它的形式和接法相似,但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同,常见的有耦合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退耦电路、峰值检波电路等。 最后,将实际电路与基本原理对照,根据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按以上的方法一步步分析,就不难看懂。当然要真正融会贯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电子设备中有各种各样的图。能够说明它们工作原理的是电原理图,简称电路图。 电路图有两种 一种是说明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电阻器、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等实物,用线条把元器件和单元电路按工作原理的关系连接起来。这种图长期以来就一直被叫做电路图。 另一种是说明数字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部件,用线条把它们按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它是用来说明各个逻辑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机的逻辑功能的。为了和模拟电路的电路图区别开来,就把这种图叫做逻辑电路图,简称逻辑图。 除了这两种图外,常用的还有方框图。它用一个框表示电路的一部分,它能简洁明了地说明电路各部分的关系和整机的工作原理。 一张电路图就好象是一篇文章,各种单元电路就好比是句子,而各种元器件就是组成句子的单词。所以要想看懂电路图,还得从认识单词——元器件开始。有关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用途、类别、使用方法等内容可以点击本文相关文章下的各个链接,本文只把电路图中常出现的各种符号重述一遍,希望初学者熟悉它们,并记住不忘。 电阻器与电位器(什么是电位器) 符号详见图 1 所示,其中( a )表示一般的阻值固定的电阻器,( b )表示半可调或微调电阻器;( c )表示电位器;( d )表示带开关的电位器。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 R 的后面再加一个说明它有调节功能的字符“ P ”。

液面升降问题专题

液面升降问题 分析液面升降的主要类型有: 1、纯冰在纯水中熔化; 2、纯冰在盐水(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熔化; 3、纯冰在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熔化; 4、含有木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5、含有石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6、含有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液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7、一块冰漂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空气、氢气、二氧化碳),当冰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如何变化? 例1:有一块冰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解:冰块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即图中斜线部分)为: V排=F浮/ρ水g=G冰/ρ水g=m冰/ρ水(∵漂浮时F浮=G冰) 冰块化成的水的体积为: V=m水/ρ水=m冰/ρ水(∵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m冰= m水) 所以液面高度不变 推论:纯水水面上浮有纯冰.当冰熔化时液面将不变。当冰熔化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例2:若一冰块在水中,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内的水面将怎样变化? 解析:冰块没有漂浮在水面上,冰块所受浮力小于冰块所受重力,所以熔化前F浮<G冰,而F浮=G 排ρ水g V排,即ρ水g V排<G冰,故得V排<G冰/(ρ水g) 熔化为水的体积 V水=m水/ρ水= m冰/ρ水= G冰/(ρ水g) 所以V排<V水,即熔化后水面要上升。 例3:有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浓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如果冰块全部熔化后,则 ( ) A.液面不变 B.液面上升 C.液面下降 D.无法判断

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杠的发展趋势

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杠的发展趋势 我国滚动功能部件行业生产不集中、产品品种单一、含金量偏低、尚无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已成为国产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实现我国滚动功能部 件产业化很有必要。 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包括: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滚珠花键、滚珠导套、直线运 动部件、坐标工作台、自锁器等。它们以"滚动"为特征,具有高效省能、精密定位、精密 导向、对CNC指令反应快速以及传动的高速性、同步性、可逆性等功能,是数控机床和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可替代的关键配套件,也是符合21世纪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们产品虽小,却集成了精密零部件制造的许多关键技术。由于它们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很高,又有广阔的市场,十分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滚动功能部件生产企业有50家(不含台湾省),研究院所、高校共3家,企 业附属研究机构3个。生产滚珠丝杠的企业有48家,年产值可达6.5亿元,生产滚动直线导轨的企业有6家(其中4家同时生产滚珠丝杠),年产值可达1.5亿元。在50家企业中,生产规模大、工艺装备较齐全、产量大、品种多的企业有6家,其余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产量不高、产品品种单一。 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在装备制造业中已应用于多个领域:上至"风云二号"卫星、导弹制导系统、太空舱空间传动装置、雷达装置、空港设备,下至各类数控机床、IT产业、冶金设备、铁道车辆、核电站、塑料机械、医疗器械等。

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滚动功能部件产业虽然是制造厂商最多的国家,但生产不集中、分 布不合理、总产量和产值不高,除少数重点骨干企业的部分产品达到或接近国外水平外, 多数企业只能生产中低档产品,且品种单一、含金量偏低,至今尚无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 力的知名品牌,尚无一家上市公司。 我国滚动功能部件产业与国外的主要差距是:专业生产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滞后;产 业化进程缓慢;个性化服务跟不上。从产品总体水平看,我们处于发达国家名牌产品之下,发展中国家之上的中偏上水平,中低档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较小或基本持平,但生产 效率却远远低于国外。而高性能、高档次的产品(高速、高精度、特高精度、低噪音等) 与NSK、THK、Rexroth等知名企业有明显差距,成为制约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 国外发展趋势 国外滚动功能部件产业的总体水平和产品发展走势有以下特点: 生产规模大,信息化管理水平高,以大规模集约化制造的成本和速度,提供全方位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众多系列产品。 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的现状及技术动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支柱产业。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机床的速度和效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据了解,目前中国机床的数控化率 发展很快。日本机床的数控化率从开始的40%提高到目前90%的水平,大约花了15年的 时间,从中国现在发展的速度来看,如要达到目前日本的水平,估计不需要花费这么多的 时间,提高数控机床功能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已经成为中国机床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升降车安全方案.docx

高空作业专项方案(高空作业车)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二期项目总装车间工程电动采光排烟天窗电气控制部分的安装,在电缆桥架线槽敷设过程中采用电动升降车施工,由于高空作业特编制此专项方案。 安全技术操作要求 1高空作业车属于特种作业车辆,高空作业车驾驶员必须经高空作业车专业理论和驾驶培训。 2驾驶员在驾车前应认真阅读该车使用说明书,真正了解高空作业车上所有标牌的含义,熟练掌握高空作业车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做到五知:知操作手柄作用;知应急措施;知车重;知平台载荷;知车辆外形尺寸(长、宽、高)。 3对有警告标志的内容,必须牢牢记住。 作业前 1在开车前,要认真检查车况及润滑系统。 2开车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情况,确保车辆有足够的活动范围。 3应空载动作各部位,以检查各部位动作的准确性。各制动系统的灵敏性以及排除液压系统中可能存留的空气,防止作业中产生振动或“爬行”。 4因高空作业车车型不一,开关位置不同,高空作业车司机相互替车前,必须先熟识性能后方可从事作业。 5按规定穿戴和使用好劳动保护用品。 作业中 1进入作业现场,要遵守车间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2进入高空作业车工作平台斗内,一定要关好安全门。作业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系好帽带。不准将安全带系在工作平台以外的其它构件上。 3对其它作业人员登高空作业车作业时,凡不扎安全带或不戴安全帽者,高空作业车操作员有权拒绝登车作业。 4在工作平台内,不准架设梯子或放置垫物加高作业,更不允许用长板等物伸出斗外以增加幅度用,以防倾翻。 5驾驶员驾车时,不允许用木板放置在工作平台栏杆上坐着驾驶。驾车要稳,不得猛起猛停或急剧换向。 6当平台上操作开关失灵时,操作人员不得试图从高空作业车爬下来。当车出故障平台内有人时,不得进行检修,应采取措施将平台斗内人员运下后,再进行检修。 7禁止高空作业车在高压线下作业。 8高空作业车在作业中发现有异常声响或现象,应马上停止作业,查找原因,严禁带病作业。对车的液压系统要做到经常检查,发现漏油或截止阀、换向阀动作不灵敏,应马上检修。不得将就使用。 9紧急停止按钮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其操作按钮失灵时,在按紧急停止按钮时,要做好自我保护。 10高空作业车工作平台严禁与任何物件碰撞,严禁用高空作业车来往载人、载物或推拉其它物件。

升降压电路原理分析

BUCK BOOST电路原理分析 电源网讯 Buck变换器:也称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 图中,Q为开关管,其驱动电压一般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信号周期为Ts,则信号频率为f=1/Ts,导通时间为Ton,关断时间为Toff,则周期Ts=Ton+Toff,占空比Dy= Ton/Ts。 Boost变换器:也称升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开关管Q也为PWM控制方式,但最大占空比Dy必须限制,不允许在Dy=1的状态下工作。电感Lf在输入侧,称为升压电感。Boost变换器也有CCM和DCM两种工作方式 Buck/Boost变换器:也称升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既可低于也可高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但其输出电压的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反。Buck/Boost变换器可看做是Buck变换器和Boost变换器串联而成,合并了开关管。 Buck/Boost变换器也有CCM和DCM两种工作方式,开关管Q也为PWM控制方式。 LDO的特点:

① 非常低的输入输出电压差 ② 非常小的内部损耗 ③ 很小的温度漂移 ④ 很高的输出电压稳定度 ⑤ 很好的负载和线性调整率 ⑥ 很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⑦ 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 ⑧ 外围电路非常简单,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DC/DC变换是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可变的直流电压,也称为直流斩波。斩波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脉宽调制方式Ts不变,改变ton(通用),二是频率调制方式,ton不变,改变Ts(易产生干扰)。其具体的电路由以下几类: (1)Buck电路——降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 U0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同。 (2)Boost电路——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 U0大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同。 (3)Buck-Boost电路——降压或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或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反,电感传输。 (4)Cuk电路——降压或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或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反,电容传输。 DC-DC分为BUCK、BUOOST、BUCK-BOOST三类DC-DC。其中BUCK型DC-DC只能降压,降压公式:Vo=Vi*D BOOST型DC-DC只能升压,升压公式:Vo= Vi/(1-D) BUCK-BOOST型DC-DC,即可升压也可降压,公式:Vo=(-Vi)* D/(1-D) D为充电占空比,既MOSFET导通时间。0

浮力专题:液面变化及其解题技巧

浮力专题:液面变化及其解 题技巧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液面升降问题的分析 各种情况都包含,配有详图 2019年2月11日 对于液体中的物体由于某种变化而引起的液面升降问题的形式出现,本文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判断方法——“状态法”. (一)、状态法:就是对液体变化前、后的物体所处的状态进行比较来判断液面的上升、下将、不变的方法. (二)、状态法迅速判断液面升降方法: ①若变化前后液体中的物体都处于漂浮、悬浮状态,而无沉体出现,则液面不变; ②若液体中的物体,在变化前无沉体,而变化后有沉体出现,则液面下降; ③若液体中的物体,在变化前有沉体,而变化后无沉体出现,则液面升高; 说明:变化前后液体中物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不变. (三)、证明 设液体中的物体的总重为G,变化前后在液体中所受的总浮力分别为F浮、F浮′. 若变化前后均无沉体出现,由浮沉条件知 ①F浮′=F浮=G,ρ液gV排′=ρ液gV排, 则V排′=V排,液面不变. ②若变化前无沉体,变化后有沉体,由浮沉条件知F浮=G,F浮′<G, 则F浮′<F浮,即V排′<V排,故液面下降. ③若变化前有沉体,变化后无沉体,由浮沉条件知 F浮<G,F浮′=G,则F浮′>F浮,即V排′>V排,故液面上升. 一、液面升降的主要类型有: 类型Ⅰ:纯冰浸于液体,熔化后判断液面升降 ①、纯冰在纯水中熔化; ②、纯冰在盐水(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熔化; ③、纯冰在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熔化; 类型Ⅱ:冰块中含有其它杂质,冰块熔化后判断水面升降。 ①、含有木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②、含有石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③、含有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液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类型Ⅲ: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冰块熔化后判断水面升降。 类型Ⅳ:容器中的固态物质投入水中后判断液面升降 ①、固态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②、固态物质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③、固态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二、解题关键:无论液面上升或者下降,关键在比较的问题是什么,确立好问题就知道如何下手。 关键问题:比较冰熔化前(或物体投放前)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或物体投放后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 ⑴若前体积大于后体积,液面下降;若前体积等于后体积,液面不变; ⑵若前体积小于后体积,液面上升。

振荡电路工作原理详细分析

振荡电路工作原理详细分析注: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如不正确,请原谅! 1、电路图和波形图 2、工作原理:晶体管工作于共发射极方式。集电极电压通过变压器反馈回基级,而变压器绕组的接法实现正反馈。其工作过程根据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分为三个阶段:t1、t2、t3(如上图): 说明:此分析过程是在电路稳定震荡后,以一个完整波形周期为例进行分析,即起始Uce=12v。而对于电路刚接通时,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做波形图时,起始电压Uce=0v。 1)、电路接通后,进入t1阶段(晶体管为饱和状态)。 在t1的初始阶段,电路接通,流过初级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使得集电极电压Uce急速减小,由于时间很短,在波形中表现为下降沿很陡。而经过线圈耦合,会使基极电压Ube急速增大。此时,三极

管工作在饱和状态(Ube>=Uce)。基极电流ib失去对集电极电流ic 的控制。之后,随着时间增加,Uce会逐渐增加,Ube通过基极与发射机之间的放电而逐渐减少。基极电压Ube下降使得ib减小。 2)、当ib减小到ic /β时, 晶体管又进入放大状态,即t2阶段。 于是,ib的减小引起ic的减小,造成变压器绕组上感应电动势方向的改变,这一改变的趋势进一步引起ib的减小。如此又开始强烈的循环,直到晶体管迅速改变为截止状态。这一过程也很快,对应于脉冲的下降沿。在此过程中,电流强烈的变化趋势使得感应线圈上出现一个很大的感应电动势,Ube变成一个很大的负值。 3)、当晶体管截止后(t3阶段),ic=0,Uce经初级线圈逐渐上升到12v(变压器线圈中储存有少量能量,逐渐释放)。此时,直流12v电源通过27欧电阻和反馈线圈对基极电压充电,Ube逐渐上升,当Ube上升到0.7v左右时,晶体管重新开始导通(硅管完全导通的电压大约是0.7v)。于是下一个周期开始,重复上述各个阶段。其震荡周期T=t1+t2+t3;

丝杠的分类汇总

机床丝杠分类及其应用 机床丝杠按其摩擦特性可分为三类:即滑动丝杠、滚动丝杠及静压丝杠。各级精度丝杠应用范围如下:4级为目前最高级,一般很少应用;5级用于精密仪器及机密机床,如坐标镗床、螺纹磨床等;6级用于精密仪器、精密机床和数控机床;7级用于精密螺纹车床、齿轮加工机床及数控机床;8级用于一般机床,如卧式车床、铣床;9级用于刨床、钻床及一般机床的进给机构。 一般所说的精密丝杠是指5、6、7级丝杠。共有五项基本参数:即外径D、内径D1、中径D2、螺距T及牙形半角α/2。由于丝杠要传递准确运动,因此,按JB2886-81规定,丝杠及螺距的精度,根据使用要求分为6个等级:4、5、6、7、8、9(精度依次降低)。精密丝杠有淬硬丝杠和不淬硬丝杠两种。前者的耐磨性较好,能较长时间保持加工精度,但加工工艺复杂,必须有高精度的螺纹磨床和专门的热处理设备,而后者只需要精密丝杠车床。滑动丝杠的牙型多为梯形。这种牙型比三角形牙酬具有效果高,传动性能好,精度高,加工方便等优点。滚动丝杠义分为滚珠丝杠和滚柱丝杠两大类。滚珠丝杠与滚柱丝杠相比而言,摩擦力小,传动效率高,精度也高,因而比较常用,但是其制造工艺比较复杂。 滚珠丝杠副和滚珠丝杠的精度等级也分为六个等级。由于滑动丝杠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所以在机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丝杠是细长柔性轴,它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很大,一般为20~50,刚性较差。结构形状复杂,有很高的螺纹表面要求,还有阶梯、沟槽等,所以,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变形。静压丝杠有许多的优点,常被用于精密机床和数控机床的进给机构中。其螺纹牙形与标准梯形螺纹牙形相同。但牙形高于同规格标准螺纹1.5~2倍,目的在于获得良好油封及提高承载能力。但是调整比较麻烦,而且需要一套液压系统,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在国家标准GB785-65中,对普通梯形螺纹精度是按中径公差划分的。 丝杠工作条件以及材料 丝杠工作条件以及材料与热处理要求 1.条件:≤级精度受力不大如各类机床传动丝杠 要求:45、45Mn2一般丝杠可用正火≥HB170;受力较大的丝杠调质 HB250;方头轴颈局部淬硬HRC42 2.条件:≥7级精度受力不大轴颈方头等处均不需淬硬如车床走刀丝杠 要求:45Mn易切削钢和45热轧后σb=600-750N/mm^2除应力后HB170-207金相组

施工升降机的安全基本措施(标准版)

施工升降机的安全基本措施 (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46

施工升降机的安全基本措施(标准版) A.安装场地应清洁干净,并用标志杆围起来,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B.防止安装地点上方掉落物体,必要时应加安全网; C.安装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D.升降机运行时,人员的头、手不能露出安全栏以外; E.如果有人在导轨架上或附墙架上工作时,绝对不允许开动升降机,当吊笼升起时严禁进入外笼内; F.吊笼上所有零部件要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 G.利用吊杆进行安装时,不允许超载,吊杆只可用来安装或拆卸升降机零部件,不得用于其它起重用途; H.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 I.安装作业人员按空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

系安全带等,不要穿过于宽松的衣服,应穿工作服,以免被卷入运动部件中,发生安全事故; J.操纵升降机必须把操纵盒拿到吊笼顶部,不允许在吊笼内操作; K.吊笼启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L.安装运行时,必须按升降机额定安装载重量装载,不允许超载运行; M.雷雨天、雪天或风速超过13米/秒的恶劣天气不能进行安装作业; N.升降机运行前,应首先将保护接地装置与升降机金属结构联通,阻值不大于4欧姆; 注意:切勿忘记拧紧标准节及附墙架的螺栓。 升降机的安装 外笼与吊笼组装在一起的单、双笼升降机,在出厂时已调试好,可方便安装。对使用过的升降机,应首先按"定期检查"中的各项要求进行全面检查,若限速器或齿轮、齿条、滚轮等零部件即将磨损

升压降压电源电路工作原理

b o o s t升压电路工作原理 boost升压电路是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可以是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 基本电路图见图一: 假定那个开关(三极管或者mos管)已经断开了很长时间,所有的元件都处于理想状态,电容电压等于输入电压。 下面要分充电和放电两个部分来说明这个电路 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开关闭合(三极管导通),等效电路如图二,开关(三极管)处用导线代替。这时,输入电压流过电感。二极管防止电容对地放电。由于输入是直流电,所以电感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线性增加,这个比率跟电感大小有关。随着电感电流增加,电感里储存了一些能量。

放电过程 如图,这是当开关断开(三极管截止)时的等效电路。当开关断开(三极管截止)时,由于电感的电流保持特性,流经电感的电流不会马上变为0,而是缓慢的由充电完毕时的值变为0。而原来的电路已断开,于是电感只能通过新电路放电,即电感开始给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电压升高,此时电压已经高于输入电压了。升压完毕。 说起来升压过程就是一个电感的能量传递过程。充电时,电感吸收能量,放电时电感放出能量。 如果电容量足够大,那么在输出端就可以在放电过程中保持一个持续的电流。

如果这个通断的过程不断重复,就可以在电容两端得到高于输入电压的电压。 一些补充1 AA电压低,反激升压电路制约功率和效率的瓶颈在开关管,整流管,及其他损耗(含电感上). 1.电感不能用磁体太小的(无法存应有的能量),线径太细的(脉冲电流大,会有线损大). 2 整流管大都用肖特基,大家一样,无特色,在输出时,整流损耗约百分之 十. 3 开关管,关键在这儿了,放大量要足够进饱和,导通压降一定要小,是成功的关键.总共才一伏,管子上耗多了就没电出来了,因些管压降应选最大电流时不超过单只做不到就多只并联....... 4 最大电流有多大呢?我们简单点就算1A吧,其实是不止的.由于效率低会超过,这是平均值,半周供电时为3A,实际电流波形为0至6A.所以咱建议要用两只号称5A实际3A的管子并起来才能勉强对付.

力学专题液面升降问题

液面升降问题考查要点 液面升降问题是中考压轴题的考查热点,近三年(2014-2016年)的中考压轴题都是考查这方面的问题,以液体的压强和浮力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浮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题思路 利用量筒的原理 1.基本思路: 【例1】如图17-1所示,容器内分别装有水和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1)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a) (b) 图17-1 【思路点拨】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变化是由于容器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体积之和发生变化引起的。根据,因容器内原来的水的体积不变,关键是比较两个体积,一个是冰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一个是冰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求出这两个体积,再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解】(1)如图(a)所示,冰在水中,熔化前处于漂浮状态。 = = =①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求得:==② 比较①和②,= 也就是冰熔化后体积变小了,恰好占据了原来冰熔化前在水中的体积。 所以,冰在水中熔化后液面不变 (2)冰在盐水中:冰熔化前处于漂浮,如图(b),则 = = =③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推导与问题(1)相同。 =④ 比较③和④,因为< 所以> 也就是冰熔化后占据的体积要大于原来冰熔化前在盐水中的体积。 所以,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上升了。 【答案】(1)冰在水中熔化后液面不变。(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上升。 【变式练习】冰放在密度小于冰的液体中,静止后处于什么状态,熔化后,液面又如何变化? 【例2】如图17-2所示,底面积为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另一底面积为的圆柱体A有部分体积浸在水中,当圆柱体A相对于容器下降高度为h时(水没有溢出,圆柱体A也未全部没入水中),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