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模因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摘要:模因论视角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中的基本单位,它可以通过复制和转变不断传播和发展。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模因论视角可以应用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模因的适用性,总结出一种基于模因论视角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模因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意识。
引言大学英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通常以语法规则为重点,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模因论视角强调文化传播中模因的传播和演化,对于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基于模因论视角,探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模式。
1. 模因论基本概念模因定义为在人类文化传播中复制和演化的基本单位。
模因可以是文字、图像、传统、习俗等各种形式。
模因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复制和转变不断传播和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物。
模因的传播是由人们通过言传、图示等方式传递,而演化则是指模因在传达过程中不断变异和改变。
2.1 教学目标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目标主要注重学生的语法和拼写能力,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模因论视角可以通过引入文化模因,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模因论视角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模因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模因,创造出更具个性的作品。
基于模因论视角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材料,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应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写作技巧,并能够在写作中体现出对文化模因的理解和运用。
3.2 选择适宜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应包括有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模因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材和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探究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完善对策写作能力是高职学生重要的基本能力,高职英语教学需要认真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努力走出困境,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标签:高职院校;英语写作;问题;对策一直以来,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成效不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提升效果不明显。
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丰富及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让学生爱上写作,快乐学习,自由交际。
一、高职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1.生源基础较差高职院校现在的社会认可度、招生形势和人才就业现状与普通高校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学生家长主观认为高职院校都是教学质量不好的学校,毕业之后不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到一些小企业从事一线工作,或者从事一些服务性行业,将来没有什么更好的前途。
学生片面地认为,成绩较好的学生上的都是普通高校,只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无奈选择一些高职院校,自己就没有想过要上高职院校。
社会更是如此,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时代背景下,人才相对充足,每年都会有几百万大学生从高校毕业,一流大学毕业生肯定是用人单位的首选。
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较差,一些人缺乏较好的文化基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必要的拼搏精神和超越意识。
英语在许多高职院校一直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成绩就不理想,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更是非常薄弱,很多学生英语词汇量小,缺乏基本的英语思维,写作能力低下。
2.课程设置组织不理想一方面,因为高职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与其他方面的英语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必要的课时做保障,因此很难让学生打下较好的写作功底,学生在写作上也没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英语写作教学组织安排相对单调,为写作而写作,英语考级考查什么样的内容,教师就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内容训练,考级需要选择哪种英语写作文体时,就让学生训练什么样的文体。
模因论视阈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模因论视阈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本文通过设计实践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认为,在模因论视阈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意识。
最终,本研究总结了模因论视阈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模因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理论基础,启示,设计与方法,效果评价,案例分析,研究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模因论视阈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提升高中生写作能力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基础、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以及实践研究设计与方法等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模因论视阈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模因论的理论基础和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以评估模因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模因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2.探究模因论如何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3.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适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最佳实践方法;4.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写作教学效果的改进,从而推动整个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领域的发展。
模因论视阈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英语写作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模仿,缺乏对学生创意和思维的激发。
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写作能力较弱、缺乏表达能力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模因论视阈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研究旨在寻求一种更适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模因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2. 调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探讨模因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4. 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实践,探讨其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效果;5. 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模因论视阈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成果。
通过达成以上目的,本研究旨在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通过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模因论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写作需求,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案,创造更具启发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本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和激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研究对于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模因论概述模因论,又称为“模因理论”或“文化基因论”,是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提出的概念。
模因论认为,类似于生物学中的基因传递特征,文化中也存在一种类似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模因”。
模因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接受、保存和传递的思想、信念、观念或行为模式。
动静结合的多模态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究作者:梁东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8期本文为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多模态视角下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英教指委[2011]22号,项目编号:517)摘要: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一直以书本的商务文本分析为主。
文本语篇分析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互动是动态的,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板书是静态的,而文本分析也可以采用很多除板书外的教学辅助手段。
这些教学辅助手段既可以产生静态的效应也可以实现动态的效果。
因此,本文分析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模态构成,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设计动静结合的多模态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为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提供新的概念和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网络教学;商务英语写作:动态;静态作者简介:梁东妮,女(1979-),广西梧州人,硕士,梧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055-01一、引言为了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广大教师、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探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以任务为目标的模式,以过程法为主导的模式,以案例讲解为核心的模式等等。
刘怡春,阮亚莉(2011)以新编剑桥商务英语( 中级) 教材为材料进行了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尝试,并探讨了该教学模式运用于商务英语写作的优越性;刘凌(2007)为了改变传统的“范文—模仿”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尝试运用案例分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现该模式可以激发师生互动;李细平(2011) 以商务英语文书写作教学为例,探讨了交际语境的整体建构。
无论以哪种教学法为模式,课堂教学的模态都是多样化的,因为都要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而每种感官就是一种模态。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为课堂的教学设计带来新的构思和意义。
模因和关联理论指导下商务英语文函写作交际策略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模因理论下商务英语文函的写作方法并指出其局限性,提出了采用模因和关联两种语用理论共同指导商务英语文函写作的观点,并从写作情景任务、背景材料收集、语言衔接手段及写作模式方面探讨了这一指导思想下商务英语文函的写作交际策略。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函写作模因写作局限关联写作策略商务英语文函从社交角度分为邀请函、祝贺函和感谢函;从公关角度分为请柬和名片;从外贸业务角度分为请求函、拒绝函、推销函、投诉函和认收函;从日常事务角度分为个人简历、求职信、证明、介绍信、便条、广告、通知、海报、备忘录、会议记录、日程安排和商务报告。
有效地拟写商务英语文函是国际商务人员在国际商务交际中需要具备的一项主要书面沟通技能,而写好商务英语文函的关键在于掌握遣词造句、段落发展、布局谋篇和语言衔接等书面沟通技巧。
本文分析了模因理论下商务英语文函的写作方法并指出其局限性,提出了采用模因和关联两种语用理论共同指导商务英语文函写作的观点,并从写作情景任务、背景材料收集、语言衔接手段及写作模式方面探讨了这一指导思想下商务英语文函的写作交际策略。
一、模因理论及其在商务英语文函写作中的应用(一)模因理论概述模因理论是一种新的语用理论。
2003年何自然发表了《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一文,首次将模因理论引进中国,由此模因(meme)的语言语用研究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所有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语言的挑选和应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作用和竞争的过程。
模因理论包括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其中同化( assimilation)是模因感染新宿主、进入其记忆并重组于现存认知因子的过程,记忆( retention)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在此阶段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表达( expression)是指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表达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传输( transmission)着重体现模因借助各种载体扩大传播范围,是对表达阶段的扩展。
浅谈模因论对高职英语应用文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把模因论理论活用到高职英语应用文的教学研究中,探讨语言模因应用到英语应用文写作的可行性,用实际的方法将高职应用英语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来,分析出语言模因的方法给高职英语应用文教学所带来部分教学启示。
关键词:模因理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高职英语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88-02现代社会的实践工作中对于英语应用文的写作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应用文写作方面也是十分重视的。
在模因论的视角下,对高职英语应用文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并且将模因语言的方法借鉴到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文的语言操作能力,从而找到符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块。
一、模因论的简述1.模因论的概括。
牛津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解释说道:“文化基因,文化传播最小的单位。
”模因一词是模拟生物遗传单位(gene)基因而来,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通过基因遗传而繁殖的,作为文化传播单位。
这说明模因的运用范围是非常广阔的,通过不停地复制,大量的信息不停地传播,由一个宿主到下一个宿主不停地循环往复。
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繁多,比如:传播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模因,有歌曲韵律、宗教观念、谚语术语、服装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等。
2.模因论的生命周期。
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将模因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有先后顺序,周而复始的运行阶段。
模因感染新宿主、成为他的记忆并重组于现存感知因子的过程称模因的同化。
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对于其他个体的传播和影响机率越被扩大。
表达阶段是指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模因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
各种载体扩大传播范围将传输阶段着重体现模因,是对表达阶段的延扩。
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路径,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抛弃。
二、语言模因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启示1.依据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要求,选择输入教学材料,确立标准写作模板。
基于模因论视角的英语写作教学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o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lies in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a va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idea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ontexts. This has led to a growing need for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approaches that can help students navigate this complex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develop their own voice as writers.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基于模因论视角的英语写作教学分析,探讨模因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和对教学的启示,提出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模因论的概念和应用,旨在揭示模因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也旨在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英语写作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模因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分析了模因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认为模因是促进语言传播和习得的重要因素。
本文提出通过运用模因论思想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和文化背景,使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语言发展。
关键词:模因;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语言传播;创新能力
Int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has become a global languag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this context,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in colle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rs have explored the effective ways of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nd have put forward a variety of theories, among which the meme theor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ole of Memes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模因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究
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是教学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模因是模仿传播的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
阐述模因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意见,探索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标签:模因论;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一、综述
为了促进学生灵活运用英语写作技能,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教师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模因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采用模因论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详细的指导,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模因论,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和模因论之间的关系
每门教学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也不例外,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实用性、专业性。
商务写作倾向于强调表达的清晰性和措辞的恰当性。
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恰当地书写标准的、实用的商业文件,如商业信函。
在商务交际过程中,商务写作一般采用需要用英语书写的文体类型,包括备忘录、合同、问卷等。
它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体特征,在写作话语中表现出互文性。
最有效和最关键的教学方法是模仿。
模因论认为,任何事物只要被复制和模仿,都可以成为模因。
在教学实践中,商务英语信函的模仿和复制就是这种模因的传递。
因此,运用模因论理论来改进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是非常合适的。
三、以模因论提升教学实践的成效
模因之所以能被复制和传播,是因为模仿。
商务英语文档的显著特点是格式固定,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最好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向学生传授商务英语写作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模因传递的特点和规律。
(一)精挑细选输入材料,强化模因复制成功率
当模因被复制和传播时,”适者生存”的原则始终贯穿与其中。
有效的模因必须具有多重复制、忠实性和持久性三个特征。
模因是一种持续的传播或消亡,其语用功能是影响模因传播的最关键因素。
如果一个模因被广泛使用,它可以在人们的交流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后在社会上被复制和传播得更快。
这样的模因更加活跃和持久。
同样,对比模因复制、交际和同化阶段的特点,教师在选择商务英语写作教材时,建议选择难度合理、容易被学生接受、频率高、实用性强的模
式。
只有这样,输入的数据才能在学生的记忆范围内,才能有效提高模因复制的成功率。
(二)教授商务语言课程,不斷扩充基础模因库
商务英语课程有自己的专业模因库。
在不同的语境下,商务英语中的模因会呈现出不同的内涵。
这里的语境是指人们用商务英语进行交际时所处的环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至于语言语境,其关注点主要包括语言本身的规律,即语音、词汇、句法和语境。
对于非语言语境,其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语言运用的规律,即具体语境、交际方式、特征、价值观、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语境,我们就可能在语用迁移中犯错误。
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语言语境的重点是专业的内容、多样的格式和独特的表述,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语言内容,应多次强调并让学生加强对商务语言模因库的培训,不断丰富商务语言模因库的基础知识,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
四、模因论在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应用
(一)套用与强化背诵
模因论认为背诵是学习商务英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背诵和阅读材料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印象,帮助他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
目前,高职学生掌握的词汇和短语还远远不够。
学生可以通过认知和背诵将知识转化为语言模因,并在写作中遇到合适的话题时直接使用。
学生需要根据课本知识在课堂上背诵,课后阅读课外书籍。
当他们遇到优秀的短语或关键词时,他们需要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学习和理解。
(二)加强模仿与自我创新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死记硬背,而且在于将其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创造符合自身的模因。
比如在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写作提供相应的材料,以帮助学生仿写,并归纳总结不同的环境、语义、方向、素材以及人物(特点、特征)等,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模仿材料本身的风格,结合自己的语言特点,为材料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帮助商务英语写作更容易、更熟练。
五、结语
在模因论的背景下开展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不仅强调通过学习和借鉴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积累、背诵和模仿。
同时也强调了创新和现代化的内涵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
背诵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
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学习兴趣,避免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合理的语言语境和课堂实践,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商业或语言的角度来看,模因论对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写作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 基于模因论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149-150.
[2]苏欣. 基于模因论的商务英语写作研究[J]. 中国商贸,2013(19).
[3]张莹.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高职商务英语写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2(5):387-388.
[4]梁隽. 模因论运用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J]. 科技信息,2011,13(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