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39
工厂数字化重建三维模型技术规范南京恩吉尔工程发展研究中心2014目录1 目标 (3)2 范围 (3)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4 定义 (3)4.1 建模对象 (3)4.2 建模分类 (3)4.3 建模区域 (3)4.4 建模精度 (3)5 建模范围 (4)5.1 三维模型的建模范围 (4)5.2 建模的功能分类与应用 (5)6 建模精度要求 (6)6.1 精度等级 (6)6.2 专业建模描述 (7)6.3 功能性建模 (8)7 建模对象属性要求 (9)7.1 一般对象属性 (9)7.2 功能与属性的对照 (11)8 装备拆解建模与建筑建模 (11)8.1 装备建模 (11)8.2 建筑建模 (12)9 工厂信息采集及文档 (12)9.1 建模文档及信息收集 (12)9.2 三维扫描及场景照片 (13)9.3 现场测绘及草图 (13)9.4 工程变更信息收集 (13)10 建模审查与交付 (14)10.1 建模的中间审查 (14)10.2 建模的终审与数字化交付 (14)11 附件:资料收集一览表 (14)1目标工厂数模重建主要面向工厂的实际运营和维护需求的数字化,不同于三维工厂设计及建造建模,主要面向工厂建设和制造。
而现代的数字化设计建造产生的数字化交付成果,可以通过迁移转换重用,还需要通过数字化的重建,补充大量的后续工厂数模信息,满足工程运维的数字化需求和大工厂物联网的大数据建设需求。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已建工厂的数字化重建工作。
定义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工作中的建模类型、范围、编码规则、建模精度及模型属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则。
2范围三维的数字化建模主要包括工厂的主装置区、辅助装置区、公用工程区、厂前区;以工厂的专属的站场、码头、管网、办公楼及辅助设施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建模及信息收集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ISO 15926(GB/T 1897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及流程工厂(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设施)生命周期数据集成》GB/T 28170《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可扩展三维组件》HG/T 20519-2009《化工工艺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4定义4.1建模对象指流程工厂模型的基本单元,如设备、管子、管件、结构、建筑、门、窗等。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规范---------第0版主编单位:北京超维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时间:2009年01月10日总则1.为在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建模质量,提高建模水平,以使建模过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地质、矿山地质、煤田地质、石油地质三维模型构建。
3.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应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参数,优化设计。
4.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0 术语1.GSIS:Geology Space Information System 地质空间信息系统;2.GOCAD:Geology Object Computer Aided Design地质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3.钻孔:Drill 获得地层岩性分层情况的一种方式;4.探槽:Prospecting Trench 在地质勘查或勘探工作中,为了揭露被覆盖的岩层或矿体,在地表挖掘的沟槽;5.轮廓线:Contour Line 地质对象(矿体)的外边缘线;6.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7.褶皱:Fold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8.断层:Fault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9.地震:Earthquake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10.地基:Subsoil 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11.1 收集资料不同的工作区,不同的建模要求,数据的类型,格式也不同。
综合分析,目前地质数据详见表1。
表1显示,地质图件主要是MapGIS和AutoCAD两种格式,其他取样数据主要是Access数据库和Excel数据表的格式,而工程地质方面还有理正数据,石油地质有地震剖面数据和测井曲线。
城市三维数据入库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廊坊市城市三维数据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数据命名原则、资料要求、模型制作要求、属性数据要求、数据质检、更新数据入库。
本文件适用于三维数据入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T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H/T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GB/T14912-200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仅适用于本规范。
3.1术语3.1.1人工三维模型人工采集数据并利用三维模型建模软件制作的模拟反映客观场景的三维模型。
3.1.2实景三维模型通过倾斜摄影等方式采集,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的能真实反映客观场景的三维模型。
3.1.3现状三维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现状的三维模型。
3.1.4规划方案三维模型依据规划设计方案制作能反映城市未来景象的三维模型。
3.1.5建筑模型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建(构)筑物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3.1.6地面模型依据地面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自然或人工修筑场地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
3.1.7交通模型依据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道路、桥梁、地面上轨道交通及道路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
3.1.8植物模型依据植物测量数据或模型演化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植物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3.1.9景观小品模型依据采集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道路附属设施、城市休息设施、城市卫生设施、城市信息和通讯设施、城市娱乐休闲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城市消防设施、城市雕塑等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
城市信息模数据加工技术方案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代号 (2)2.1 术语 (2)2.2 代号 (3)3 基本规定 (4)3.1 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处理流程 (4)3.2 城市信息模型分类与分级 (4)3.3 对象编码要求 (6)4 数据准备 (7)4.1 数据类型 (7)4.2 基本要求 (7)5 模型加工 (10)5.1 CIM 1级模型加工 (10)5.2 CIM 2级模型加工 (11)5.3 CIM 3级模型加工 (12)5.4 CIM 4级模型加工 (15)5.5 CIM 5级模型加工 (17)5.6 CIM 6级模型加工 (19)5.7 CIM 7级模型加工 (20)6 模型轻量化处理 (22)6.1 轻量化技术适用范围 (22)6.2 模型轻量化处理主要过程 (22)6.3 轻量化模型质量要求 (23)6.4 轻量化模型的数据组织要求 (24)6.5 轻量化模型运行性能要求 (26)7 质量检查 (27)7.1 CIM模型检查方法与内容 (27)7.2 CIM模型质量评定要求 (29)8 数据更新 (35)8.1 一般要求 (35)8.2 数据更新 (35)附录A CIM模型分类分级表 (36)引用标准名录 (59)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处理,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提供合格的模型产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轻量化处理、检查与质量评定、数据更新。
1.0.3 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轻量化处理、检查与质量评定、数据更新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规范。
2 术语和代号2.1 术语2.0.1 模型model是城市空间、建筑与设施、资源与环境等实体对象和设计对象的三维数字表达,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及数据加工难易程度,划分为多种等级。
2.0.2 数据加工data processin为生产标准城市信息模型,对共享或采集的地表模型、城市三维模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图、专题地图等数据源进行格式转换、位置配准、要素抽取、概括综合、补充建模、对象编码等处理过程的总称。
Xxxxx 重点安保部位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技术方案目录1 概述 (2)1.1 项目概述 (2)1.2 项目内容 (2)1.3 作业区概况 (2)1.4 引用文件 (3)2 技术方案 (4)2.1 高分辨率倾斜航空影像采集 (5)2.2 高精度像控点采集 (14)2.3 全自动空三及自动建模 (19)2.4 三维模型场景精细化处理 (24)3 成果质检 (35)3.1 质量保障体系 (35)3.2 质量控制方案 (36)1 概述1.1项目概述本方案旨在使用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对xxxxxxxx进行外业航飞及像控测量,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化三维建模,生成可视化三维场景;并对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精细化建模,完成测区模型精细化渲染,满足三维可视化安防管理平台。
1.2项目内容1.3作业区概况(1)xxxxxxxxxxxxxxxx标志性建筑之一。
航飞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设计航飞分辨率为2~3cm;采集高精度像控点,对三维场景做进行精细化建模。
(2)xxxxxx航飞总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设计航飞分辨率为2~3cm;采集高精度像控点,对三维场景做进行精细化建模。
(3)xxxxxxx航飞总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设计航飞分辨率为2~3cm;采集高精度像控点,对三维场景做进行精细化建模。
1.4 引用文件➢《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1:500、1:1000、1:2000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GB/T 19294-2003);➢《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 23236-2009);➢《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57-2010);➢《三维地理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CH/T 9016-2012);➢《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系统讲授含Maya建模、ZBrush建模等在内的多种三维模型制作方法,共计144学时。
课程内容涵盖软件操作命令讲解、模型结构讲解及配套项目案例等,从简单的道具建模依次进阶到复杂的角色建模,完整地讲授三维模型的制作流程及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标准,本课程还包含三维动画制作后续模块的材质、绑定等相关拓展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三维模型的行业制作规范以及三维后续制作环节对模型制作环节的要求,掌握行业制作的流程及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化动漫制作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包括:曲面建模技术、多边形建模技术、三维雕刻技术等,让学生能完成从简单场景道具到复杂角色的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包括:基础型分析、结构素描、结构块面分析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其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理解MAYA建模工作原理和ZBrush雕刻动作原理。
(2)知道三维模型的需求标准,知道动画模型和静帧模型的应用范围。
(3)知道三维建模的基本规则及手法,并能将三维模型需求与建模手法相对应。
(4)理解三维建模和数码雕刻结合的工作流程。
(5)知道场景道具模型的整理规范。
(6)知道角色模型的布线要求,了解骨骼绑定和表情制作的工作原理。
(7)知道造型块面划分的依据及基础大型塑造的流程。
(二)能力目标(1)能够按找模型需求,选定建模方法,建立建模流程。
(2)掌握三维建模中曲面建模和多边形建模及数码雕刻的操作方法、各环节统筹。
(3)掌握模型文件整理和优化的流程化操作。
(4)掌握模型布线的方法,能够进行游戏模型和影视动画模型的布线排布。
(5)掌握模型格式之间的转化操作。
(6)掌握模型造型分析比对的方法。
(7)掌握模型格造型块面分析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1)培养掌握流程化建模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精耕细作、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
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修订版)2021 年5 月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缩略语 (2)2.1术语 (2)2.2缩略语 (3)3基本规定 (4)3.1一般规定 (4)3.2基础平台构成 (4)3.3基础平台特性 (6)4平台数据 (9)4.1CIM 分级 (9)4.2CIM 分类 (11)4.3数据构成 (16)5平台功能 (19)5.1数据汇聚与管理 (19)5.2数据查询与可视化 (19)5.3平台分析 (20)5.4平台运行与服务 (20)5.5平台开发接口 (20)6平台安全与运维 (22)6.1软硬件环境 (22)6.2维护管理 (22)6.3安全保障 (26)本导则用词说明 (28)引用标准名录 (29)1 总则1.0.1为规范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和运维,推动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及其相关应用的建设和运维。
1.0.3CIM基础平台的建设和运维,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本导则待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后废止。
2术语和缩略语2.1术语2.1.1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basic platform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CIM基础平台)是管理和表达城市立体空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
2.1.2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空间数据和物联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2.1.3城市三维模型3D city model城市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属性等信息,简称三维模型。
3d建模交付要求与标准3D建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构建虚拟三维模型的过程。
在许多行业中,包括建筑、工程、游戏开发和动画制作等,三维建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3D建模的质量和交付的准确性,制定一系列的交付要求与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3D建模交付的要求与标准,以确保交付结果的质量。
1.数据要求在3D建模交付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满足此要求,建模师需要提供以下数据:-三维模型文件:模型文件应以常见的格式(如.obj、.fbx、.stl 等)保存,并确保文件的可读性和兼容性。
-材质和贴图文件:如果模型需要使用材质和贴图,那么建模师需要提供这些文件作为附件。
文件应以常见图像格式(如.jpg、.png等)保存,以保证在不同软件中的兼容性。
-模型尺寸和大小:建模师需要确保模型的尺寸和大小与实际需求相符。
这可通过在建模软件中设置准确的尺寸和测量工具来实现。
2.模型质量要求为了确保3D建模交付的质量,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准确性:建模师需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即模型与实际对象相符。
这可以通过参考现实世界的测量数据、图纸或照片来实现。
-完整性:模型应包含所有必要的细节和元素,以满足设计或渲染的要求。
例如,建筑模型需要包含所有外墙、内墙、门、窗户等细节。
-细节与比例:模型的细节和比例应考虑到要渲染或使用的最终场景。
例如,在游戏开发中,模型的细节应根据游戏引擎的要求进行优化,以确保良好的性能。
-光照和材质:建模师需要正确应用光照和材质,以确保模型的真实感和视觉效果。
这涉及到对材质和贴图的正确应用,以及对光源和环境的合理设置。
3.文件结构和命名规范为了使3D建模文件易于管理和使用,应遵循一定的文件结构和命名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与标准:-文件夹结构:建议将不同类型的文件(例如模型文件、贴图文件、参考图像等)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以便于查找和管理。
-文件命名:建议使用有意义的文件命名,以描述文件内容或用途。
三维实景建库标准一、数据采集与处理1.数据采集应使用高精度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坐标转换等步骤,以确保数据质量。
3.应制定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二、地理坐标与精度1.三维实景数据应采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确保数据的定位准确。
2.坐标精度应满足应用需求,一般情况下,坐标精度应为厘米级。
3.应定期进行坐标校准,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三、影像质量与色彩1.影像质量应清晰,无模糊、失真现象。
2.色彩应真实,与实际场景一致。
3.应制定影像质量和色彩的技术标准,确保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四、三维模型构建1.三维模型应按照实际情况构建,体现地形、地物、建筑物等的形状、尺寸等信息。
2.三维模型应具有拓扑关系,以便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3.应建立三维模型的技术规范,统一建模语言和标准,保证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五、纹理映射与贴图1.纹理映射应准确,避免纹理扭曲、失真现象。
2.贴图材料应真实,与实际场景相符。
3.应制定纹理映射和贴图的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美观性。
六、数据库设计与存储1.数据库设计应合理,满足数据存储、查询、更新等需求。
2.数据存储应高效,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3.应建立数据库管理的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七、元数据标准与完善1.元数据应包括数据来源、精度、分辨率、坐标系等信息,以便于数据管理和使用。
2.元数据标准应统一,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3.应不断完善元数据标准,以适应新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
1项目情况 (4)1.1项目概述 (4)1.2实施内容 (4)1.3测区概况 (4)2资料情况 (4)3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5)3.1作业依据 (5)3.2基本规定 (5)4技术方案 (5)5三维技术要求 (6)5.1纹理照片采集要求 (6)5.2立体采集要求 (12)5.3矢量编辑要求 (13)5.4模型结构 (13)5.5其它模型要求 (13)6三维实景展示 (14)6.1三维实景的特点 (14)6.2三维实景展示的实现 (14)6.3三维实景漫游 (14)7模型分类要求 (17)7.1模型分类 (17)7.2模型制作规定 (19)7.3建模模型命名 (19)7.4模型制作要求 (22)7.5纹理制作要求 (24)8场景集成 (25)9质量保证措施 (26)9.1质量管理 (26)9.2检查流程和方法 (26)9.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27)9.4质量验收内容 (27)10成果提交 (28)1项目情况1.1项目概述略。
1.2实施内容以构建的大地控制网为基础,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并在现场通过数码相机获取高分辨率建筑侧面纹理,进行贴面、焊接和烘焙处理,生成古建筑本体的三维精细模型。
并对展示区域采用倾斜摄影方法成实景三维表达三维景观效果。
三维精细建模包含以下内容:(1)外业调查:古建筑模型纹理照片、古建筑属性、地名地址点采集。
(2)立体采集:立体采集古建筑建筑和三维房屋模型的矢量数据。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情况,对城区建筑,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构建三维模型方法。
(3)模型自动提取:房屋建筑物模型的自动提取(结合DEM数据)。
(4)精细建模:将古建筑模型和房屋模型导入3dMAX软件,参考外业拍摄纹理,对古建筑建筑和其它建筑进行精细化建模,其它模型包括地面、路面、植被等均用地形图数据(变更内容依据外业调绘资料)导入3加2乂里进行精细化建模。
(5)特殊建模:对于标志性建筑物与古建筑模型(寺庙等)进行特殊建模。
工厂数字化重建三维模型技术规范南京恩吉尔工程发展研究中心2014目录1 目标 (3)2 范围 (3)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4 定义 (3)4.1 建模对象 (3)4.2 建模分类 (3)4.3 建模区域 (3)4.4 建模精度 (3)5 建模范围 (4)5.1 三维模型的建模范围 (4)5.2 建模的功能分类与应用 (5)6 建模精度要求 (6)6.1 精度等级 (6)6.2 专业建模描述 (7)6.3 功能性建模 (8)7 建模对象属性要求 (9)7.1 一般对象属性 (9)7.2 功能与属性的对照 (11)8 装备拆解建模与建筑建模 (11)8.1 装备建模 (11)8.2 建筑建模 (12)9 工厂信息采集及文档 (12)9.1 建模文档及信息收集 (12)9.2 三维扫描及场景照片 (13)9.3 现场测绘及草图 (13)9.4 工程变更信息收集 (13)10 建模审查与交付 (14)10.1 建模的中间审查 (14)10.2 建模的终审与数字化交付 (14)11 附件:资料收集一览表 (14)1目标工厂数模重建主要面向工厂的实际运营和维护需求的数字化,不同于三维工厂设计及建造建模,主要面向工厂建设和制造。
而现代的数字化设计建造产生的数字化交付成果,可以通过迁移转换重用,还需要通过数字化的重建,补充大量的后续工厂数模信息,满足工程运维的数字化需求和大工厂物联网的大数据建设需求。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已建工厂的数字化重建工作。
定义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工作中的建模类型、范围、编码规则、建模精度及模型属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则。
2范围三维的数字化建模主要包括工厂的主装置区、辅助装置区、公用工程区、厂前区;以工厂的专属的站场、码头、管网、办公楼及辅助设施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建模及信息收集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ISO 15926(GB/T 1897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及流程工厂(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设施)生命周期数据集成》GB/T 28170《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可扩展三维组件》HG/T 20519-2009《化工工艺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4定义4.1建模对象指流程工厂模型的基本单元,如设备、管子、管件、结构、建筑、门、窗等。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一、建模方法1.1概述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通过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理解和模拟,以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1.2建模过程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与地质相关的数据,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等。
(2)数据预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换等操作,以满足建模需要。
(3)模型建立:利用专业软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4)模型质量评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准确性、精度、完整性等方面。
(5)模型应用: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等。
二、数据规范2.1数据来源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数据来源应可靠、准确、完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来源:(1)实地勘测数据;(2)地球物理数据;(3)地质调查数据;(4)遥感影像数据;(5)矿产资源数据等。
2.2数据格式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数据格式应统一、规范,包括以下格式:(1)GeoTIFF;(2)ESRIShapefile;(3)AutoCADDXF等。
三、模型质量评估3.1准确性评估模型准确性的评估应基于实际地质情况和建模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一般采用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统计检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3.2精度评估模型精度的评估应采用专业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对模型的细节和整体进行评估,一般包括平面精度和高度精度两个方面。
3.3完整性评估模型完整性的评估应考虑模型的覆盖范围、模型特征的完整性和地质特征的完整性等方面,以确保模型能够全面反映地质情况。
四、模型应用标准4.1矿产资源评价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精确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标准包括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范围、储量估算等。
4.2地质灾害预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揭示地质构造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能够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影响,为灾害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