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复发1例报道
- 格式:pdf
- 大小:991.89 KB
- 文档页数:3
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1例报告宋佳亮;蒋英杰;孔瑞娜;蔡青;高洁【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24(39)1【摘要】目的探讨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男性,24岁,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年余入院。
结合临床表现、血IgG4检验、病理结果,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
治疗方案给予强的松20 mg,1次/日,枸橼酸托法替布片5 mg,2次/日,根据复查血检验指标和超声结果调整剂量,最终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lgG4相关性疾病常表现为显著升高的血清IgG4水平和肿块样病灶,合并IgE和嗜酸粒细胞升高的较少见,但近期研究发现IgE和嗜酸性粒细胞在IgG4相关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物,靶向药物如托法替布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拓展了IgG4相关性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总页数】4页(P57-60)【作者】宋佳亮;蒋英杰;孔瑞娜;蔡青;高洁【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相关文献】1.以颈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1 例2.嗜酸粒细胞增多伴多发性肝占位病变1例报告3.浆膜型嗜酸粒细胞胃肠炎伴血清CA125明显升高1例报告4.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血管淋巴样增生为皮肤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5.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的嗜酸粒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相关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膳食管理摘要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 E) 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常见千5岁以下儿童。
膳食管理是儿童E E 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旨在减少食物过敏原的暴露。
膳食管理方法包含基千氨基酸的要素饮食、基千经验的排除饮食以及基于食物过敏测试的靶向排除饮食。
文章详细讨论了3种饮食疗法的优缺点,同时强调营养师评估EG E患儿营养摄入的重要性,为EG E患儿的膳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 E)是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EG I Ds) 中的一种少见类型,以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局限出戍弥漫性浸润胃肠道各层为特征,存在多种胃肠道症状[1 1根据临床表现和嗜酸性粒细胞在消化道壁内浸润的部位,EG E可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黏膜病变型、肌层病变型及浆膜病变型[21 EG E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最高[31目前我国关于EG E的研究多为个案报道或小型病例研究[4-5 ], 无确切的发病率。
但全球EG E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61有研究认为该病与食物过敏有关,饮食疗法可作为EG E的初始治疗方法[ 71针对EGE,饮食治疗方法包括要素饮食、经验由非除饮食法和靶向排除饮食[8],每种饮食都有潜在的优劣势。
本文重点比较了3种饮食疗法的优缺点,为EGE的膳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营养评估营养评估是EGE患儿膳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包括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以及膳食分析[91人体测量常常采用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
膳食分析可通过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或食物频率问卷来评估当前的饮食情况,包括有无食物过敏史等。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报道邹春燕;李莉;何焰鹏【摘要】本文通过分析1例62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病程及诊治过程,发现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罕见,且该病的治疗、预后有待进一步探讨.【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1【总页数】2页(P98-99)【关键词】腹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作者】邹春燕;李莉;何焰鹏【作者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消化一科,河北秦皇岛066000;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消化一科,河北秦皇岛066000;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河北秦皇岛0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高度增生,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1.5×109/L,并伴有脏器损伤的疾病,不明原因引发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称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IHES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女性罕见。
现报道1例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女性IHES患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病例患者,女,62岁,主因腹泻8年于2015年4月27日收住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2~3次/d,黄色稀便,有脓性分泌物,无鲜血及血块,伴有腹痛、恶心、关节肿痛,无呕吐,无发热、寒战,无里急后重,排便后腹痛可减轻,呈现腹痛-腹泻-便后缓解规律,未给予重视及治疗,3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腹泻增至约15次/d,为黄色稀水样便,4个月前外院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0.65×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为8.6%。
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5年,无过敏史,无疫区感染史,无特殊用药史。
查体:体温36.6 ℃,心率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Hg。
皮肤黏膜无黄染、苍白。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全腹压痛,左下腹痛明显,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肠炎4例【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61-01嗜酸粒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1]。
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判断,极易误诊[2]。
现总结我院近期收治的4例嗜酸粒细胞性肠炎患者资料。
报告如下。
病例1 患者男,13岁,因间断腹痛、呕吐10余天于2011年2月17日入院。
既往体健。
腹痛为中上腹以及下腹部为著,阵发性,可自行缓解,便前腹痛明显,便后可略减轻。
患儿腹痛无明显规律,时轻时重。
轻时为隐痛,可以忍受,重时腹痛剧烈。
同时伴有呕吐。
大便有时性状正常,有时略稀,每日1-2次到每2日1次不等,有过便中带血,为少许鲜红色血液,量不多,共2-3次。
排便时时有肛门疼痛,入院前近2日排黄色稀水样便,每日约10次,纳差。
查体:腹平坦,触诊软,上腹剑突下、脐周以及左侧腹部均有压痛,以上腹剑突下为著,无明显反跳痛以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快。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6.0×109/l,gr 61%,ly 22%,eo 13%。
尿淀粉酶 635u/l。
血淀粉酶 30u/l。
尿常规未见异常。
血生化大致正常。
腹平片正常。
腹部彩超:腹腔中等以上积液;胃窦部胃壁较厚。
粪便常规:潜血阳性,形状水样便,白细胞 2-6[hp],红细胞 0-3[hp]。
胃镜:慢性胃炎-非萎缩性。
全腹部多排ct平扫:1、肝脏钙化灶。
2、左上腹部及下腹部肠壁略增厚,考虑炎性可能性大。
3、腹腔及盆腔积液。
综合考虑胃肠炎可能性大,注意嗜酸粒细胞性肠炎。
由于患儿腹水较多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并予以提检相关检查。
腹水常规:血性腹水,多核0.8,单核0.2,蛋白33g/l.雷氏试验:++++,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间皮细胞。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张彦军;袁得峰;张正聪;张铮【摘要】目的:归纳、总结和回顾性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
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5例确诊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本组5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病变范围均累及胃,病变范围涉及粘膜层、肌层及浆膜层,均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且胃壁组织及腹水可检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5例患者均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龙治疗,1~2周后症状明显缓解,且嗜酸性粒细胞数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经随访,1例累及粘膜层患者目前仍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龙10mg/d控制症状,另1例累及粘膜层患者停药后再次出现腹痛症状,后自愈。
其余3例患者症状无复发。
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胃肠道各层可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胃肠道症状。
过敏史,外周血、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该病有一定的帮助,内镜及内镜下粘膜活检提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关键,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6(035)007【总页数】3页(P523-525)【关键词】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作者】张彦军;袁得峰;张正聪;张铮【作者单位】730020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综合内科,普外科;730020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综合内科,普外科;730020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综合内科,普外科;730020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综合内科,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为临床少见病,Kaijiser在1937年首先对该病进行了描述[1],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及诊疗手段的普及,该病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该病误诊率仍较高。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应该吃什么药。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去除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达到缓解症状,清除病变。
(一)内科治疗1.饮食的控制对于确定的或可疑的过敏食物或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
没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者,可采取序贯法逐个排除可能引起致敏的食物,诸如牛奶(特别在儿童)、蛋类、肉类、海虾、麦胶制品以及敏感的药物。
许多病人在从饮食中排除有关致病食物或药物后,腹部疼痛和腹泻迅速改善,特别是以粘膜病变为主的病人,效果更明显。
虽然饮食控制不一定能治愈本病,但一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总应把饮食控制作为基本措施,而首先应用。
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多数病例在用药后1~2周内症状即改善,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迅速消除,腹泻减轻和消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水平。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浆膜型患者在激素应用后7~10天腹水完全消失。
远期疗效也甚好。
个别病例激素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加用硫唑嘌呤常用良好疗效(每日50~100mg)。
一般应用强的松20~40mg/d,口服,连用7~14天作为一疗程。
也可应用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
3.色甘酸二钠的应用色甘酸二钠(色甘酸钠)系肥大细胞稳定剂,可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反应,防止组织胺、慢反应物质和缓激肽等介质的释放而发挥其抗过敏作用。
1988年Moots报告一例强的松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色甘酸二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方法是100mg,每日4次口服。
10天后症状渐好转,一个月后完全缓解,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由71%降至4%,10周后完全康复,体重增加10kg。
Di-Gioacchino报告2例每日服1200mg 色甘酸二钠,治疗4~5月后症状消失,炎症消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完全恢复正常。
色甘酸二钠的用法为40~60mg,每日3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6年12月第25卷第l2期 』 !!! ! !rol !旦 ! !!呈Q ! ! :三 ! !: doi:10.3969/j.issn.1006—5709.2016.12.034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复发1例报道
刘 佳,丁 杰,王 新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过去10年,EG发病率呈逐渐 上升趋势,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和胃肠镜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遂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对第四军医大学西 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EG复发病例进行报道。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治;复发 中图分类号:R573;R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709(2016)12—1423—03 收稿日期:2016-06-02
Recurrence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one case report LIU Jia,DING Jie,WANG X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jing Hospital of Digestive Diseases,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is a rare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Over the past decade,the incidence of EG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gradually.But because of the diversi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lack of specificity in imaging examina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performance,it is prone to misdiagnosis and SO it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reported one case of reeurrence of EG 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 gy in Xijing Hospital of Digestive Diseases,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Key words】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currence
病例患者,男,l6岁。主因“腹胀、腹泻、呕吐1 个月余”于2014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泻3~4次/d,为黄色稀便,呕 吐4~6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发生于进食后,偶 有腹部隐痛,感乏力,无呕血、黑便,无反酸、烧心,无发 热、畏寒、盗汗。于当地医院按“急性胃肠炎”给予抗 感染、抑酸等治疗,呕吐缓解,但腹胀加重,连续4 d未 解大便,给予腹腔穿刺抽液、灌肠等治疗,1周后症状 无缓解,腹胀逐渐加重。遂转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 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66 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Hg。心肺未 及明显异常,腹部膨隆,右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 肌紧张,肝脾肋缘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 次/rain,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 细胞12.47×10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5%,嗜酸性 粒细胞绝对值6.43 X 10 /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51.6;D.二聚体>16 000 I ̄g/L;CA125 303.9 U/ml;尿 常规、粪常规+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超 敏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系列、IgE、抗结核抗体、T一 第一作者简介:刘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E—mail:315977327@qq.com 通讯作者:王新,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E—mail:wangx@fmmu,edu.cn spot、CEA、AFP、CAI9—9、术前感染4项均未见明显异 常。大便培养提示I度菌群失调,未查见致病菌。反 复粪便查虫卵均呈阴性。腹水检查:黄色浑浊液体,红 细胞+++,白细胞++,葡萄糖4.5 mmol/L,总蛋 白37.1 g/L,白蛋白24.6 g/L,乳酸脱氢酶187 IU/L, 腺苷脱氢酶5 IU/L,抗酸染色未查见抗酸杆菌,CA125 591.9 U/ml,CEA、AFP、CA19-9均正常,未查见瘤细 胞,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腹部超声:腹腔积液(大 量),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心包积液(微 量)。心电图、胸片均正常。腹部立位片:局部肠管积 气影,中腹部见几个不典型小气一液平面。胸腹盆腔 CT: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盆腹腔大量积液,十二指肠及 空回肠、回盲部扩张、壁均匀增厚,多考虑炎性病变 (见图1~2)。胃镜:胃体可见片状充血。肠镜:直肠 可见片状黏膜隆起,充血,表面粗糙,可见少许糜烂(见 图3)。病理活检:胃窦黏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许 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直肠黏膜慢性炎急性活动伴糜 烂,局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图4)。骨髓细胞学 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CR/ABL.190、.210、一230型 融合基因均呈阴性。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诊断为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给予醋酸泼尼松片30 mg/d,每周减量5 mg,同时 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治疗3 d 后,患者腹胀明显减轻,腹泻、呕吐消失。复查血常规: 『l 差十n JJ十 : ! 笙 笙 鳖笙! . l 1 lI】胞1 3.68×10 /1 ,f{1 f牛 IⅡ胞 分【 匕65.3%,口旨酸 ,r}! ”1 H世绝x、J f 0.25×1 0 /1 ,啃 交性 细胞 分比 1.8% 瞍部巡 :腹 液(少tII I.),腹 多发JJlf1人淋 、…I 续【l 酸泼』 {:I H‘,2014 i 5』l】14 【I 约 20l 4{卜4川14 lj技20l 4 6川3¨复 腹 邴超』} 均术 腹水 2()14 7 J J 2 II患 次尢明 诱 fll现腹泻, 伴卜愎隐痛,他 悛 缓解,尤腹胀,尤Ⅱ 吐,无发热 J:20l4 fl 7川1 6『1人院 m常规: 细胞20.02× l() /1 ,IfI性 眦 分比1 5.8%,啃酸性粒细胞绝刈 14.06×1 0 /I ,嗜酸件 细胞百分比70.2% 腹部 超 :腹腔积液 肠镜: l 肠瘢痕( 『冬1 5) 考虑嗜酸 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复发,给予醋酸泼尼松片40 rag/{i, 减 5 mg。治疗5 d后,患者症状『』子转。复杏 常规: 细胞8.94×10 /L,中 粒细胞白一分比 54.7%,啃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47 x 10 /L,嗜酸性粒 细胞百分比5.3% 复查腹部超声未见腹水 H{院继 续口服醋酸泼尼忪片至2014年9 J 23 r『 随访至 今,木 次复发
讨论 ;最 …Kaijser于1937年报道,剑目前 为止. 『人J外报道仪600余例 、以嗜酸性粒细胞异 常浸jI1lj 肠道 为特 , r发 于胃肠道任何部位, flI以 f11近端小肠最常 ,』亡其卜 指肠降部 一 近l 0年米,l (:发痫 逐渐f 升,为l~30/10万 , 一 多 :殳, .仃f『IJ 4i-:龄均可发病,以3()~50岁多 ,儿 少 、 f对 及发痫lfJ【制尚小明确,可能由遗传易 感性fll环境 索卡II, 作』}】所敛“ 临眯丧观多样,严 程度不・.可从轻微的 肠道 状 消化进性 、肠会叠、肠穿孔、急性腴腺炎等急 腹 表现,卞 j啃酸性!粒细胞的浸涧部佗和深度相 父.临怵l: r采川l 970年Klei11等 提ffI的EG分 J 怀准,依据哺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深度分为3 :(1) 孙膜)(4: 常 (25%~l00%),辛茛 脱为腹痛、腹 、 心 …:、消化吸收小良、消化道f}J m、 丢火 肠病、体质 减辑等;(2)肌 , :较少 (1()%~ 60cX),常会 jI起I ?肠梗『5『l 状, 剧烈的腹部绞痛、 t2,、 等;(3)浆膜 : ,多数忠者…现腹胀、 图1~2腹部CT:图3肠镜:图 4病理(HE 20×);图5肠镜 Fig 1~2 Abdominal CT;Fig 3 Colonoscopy;Fig 4 Pathology (HE 20×);Fig 5 Colonoscopy 腹水,腹水细胞学榆食可 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为其典 特征 该患者属丁:黏膜一肌层一浆膜病变混合型, 最初仪为黏膜型表现,但由于未能及时作 诊断并给 予相 治疗,逐渐f}1现肠梗阻症状及腹水,可能南于随 着疾病发展,嗜峻性牝细胞进一步浸润肠壁深层,符合 Chang等 的似说,提示尽甲 诊断_干』1治疗可能阻止病 悄进展,提I岛患者乍仔质量 口 吲内外尚缺乏l G诊治指南或共识 多采川 ]'alley等 提ill的诊断标准:(1)存 胃肠道症状; (2)病理学证实 处或多处胃肠组织有嗜酸lf,丰粒细胞 浸润或腹水查 火 嗜酸性粒细胞;(3)排除寄牛虫 感染及胃肠道以外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 、EG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1人J误诊卒可达40%以 “ 。 外I吉j 嗜酸性 细胞 高多支持EG诊断,但约20% 的患 外剧m嗜酸性粒细胞无增多,敝 能作为诊断 标准 内镜表现也无特异性,文献报道 指…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不常存 于内镜下异常处,而多发生下 正常 膜处 、 此, 异常黏膜及卡H对正常黏膜处,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