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侵犯著作权一审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71 KB
- 文档页数:12
[7]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江阴市有4家生产经营冶金产品的集体企业,拟设立一股份公司,只发行定向募集的记名股票。
总注册资本为900万元,每个企业各承担200万元。
在经过该市有关领导同意后,正式开始筹建。
4个发起人各认购 200万元,其余100万元向其他企业募集,并规定,只要支付购买股票的资金,就即时交付股票,无论公司是否成立。
且为了吸引企业购买,可将每股1元优惠到每股0.9元。
一个月后,股款全部募足,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但参加人所代表的股份总数只有七多一点。
主要是有两个发起人改变主意,抽回了其股本。
创立大会决定仍要成立公司,就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了申请书,但公司登记机关认为根本达不到设立股份公司的条件,且违法之处甚多,不予登记。
此时,发起人也心灰意懒,宣布不成立公司了,各股东的股本也随即退回。
但这样一来,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及以公司名义欠的债务达12万元,加上被退回股本的发起人以外的股东要求赔偿利息损失3万元,合计15万元的债务,各发起人之间互相推倭,谁也不愿承担。
各债权人于是推选2名代表到法院状告4个发起人,要求偿还债务。
4个发起人辩称,公司不能成立,大家都有责任,因此各人损失自己承担。
现问:1.本案的股份公司成立过程中有哪些违法之处?2.本案4个发起人是否应承担公司不能成立时所产生的债务?为什么?[答案](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本案的股份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有如下违法之处:②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授权部门同意,仅有领导同意是不行的;③公司登记成立前不得向股东交付股票,而非本案只要认购就交付股票,不管公司成立与否;④股票只能按票面金额或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而不得低于票面金额发行,本案中的优惠是错误的;⑤创立大会不足法定代表股份总数的认股人。
法定为超过1/2才可举行创立大会;⑥两名发起人私自抽回股本。
公司法规定,除未按期募足股份,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外,发起人、认股人缴纳股款后不得抽回其股本;⑦最后,注册资本末达法定最低限额。
一、某企业由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设立,其中甲出资50万元,乙出资30万元,丙出资20万元。
企业现有财产100万元,企业负债为180万元。
问:若该企业为企业法人,债务如何处理?若该企业为非法人企业,债务如何处理?答:1.如果是企业法人,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以企业现有财产偿还,因为是资不抵债,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免除债务比如宣布破产.2.以现有资产抵掉欠债的一部分,剩下的由甲乙丙按一定的比例偿还,偿还的比例可由甲乙丙协商,并且甲乙丙有连带责任.二、1994年3月21日,中国公民贾明将其发明的“预防和减轻近视眼的眼罩”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发明专利,中国专利行政部门受理,随后予以公告。
在公告期间,即1994年11月20日,日本公民宫本一郎也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要求享有优先权,同时提交其已于1993年11月18日向日本特许厅申请发明专利的证明。
问:此项专利应授给谁?应给予日本宫本一郎,根据专利申请原则中的优先权原则,申请人的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的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即把在外国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之日看成在中国的申请日。
三、某市嘉信公司为了兴建高层办公楼而在报纸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引来了众多建筑公司竞标。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最终建安建筑工程公司以最低的报价和最优的条件中标。
可是事后,建安公司经过内部协商,又认为报价太低,于是便拒绝与嘉信公司签订合同。
问:本案应如何处理?答:嘉信公司是要约邀请,而众多建筑公司是要约人,其中的建安公嘉司最终得到招标,嘉信公司也发出了承诺,合同即成立.因此建安公司不能拒绝与嘉信公司签订合四、李某与其亲友、同事共45人共同投资200万元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作为股东之一的刘某以专利技术出资,作价50万元。
李某起草了公司章程,自任董事长。
共有10名出资最多的股东在章程上签了字。
公司法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案例一:公司章程的修订某公司章程规定了公司股东的权益和义务,但随着公司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变化,章程需要进行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公司法律顾问提供了相关法律意见,确保修订的合规性,并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章程中的股东权益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优化。
修订后的章程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得到通过,并且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广泛宣传,以确保所有相关方都了解新的章程内容。
案例二:公司内部纠纷的解决某公司发生了一起重大内部纠纷,涉及公司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公司法律部门迅速介入,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通过与各方的沟通和协商,公司成功解决了纠纷,并恢复了内部稳定。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公司还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规范,加强了内部管理和监督。
案例三:公司收购与重组某公司计划进行一笔重大收购和重组交易,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公司法律顾问进行了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并提供了相关法律意见。
公司法律顾问还参与了交易合同的起草和谈判,确保公司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最终,公司成功完成了收购和重组交易,并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
案例四: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某公司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定了一项股权激励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公司法律顾问提供了相关法律意见,并确保计划符合公司法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公司法律顾问还参与了计划的设计和执行,包括员工股权授予和行权的相关事宜。
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公司成功吸引了优秀人才并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案例五:公司经营风险管理某公司面临多种经营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公司雇佣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并与公司法律顾问合作,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公司法律顾问负责解释和评估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公司能够降低经营风险,并保持稳定的运营。
案例六:公司资本运作某公司计划进行一项重大资本运作,包括股票发行、债务融资和资产重组等。
广州商学院案例分析报告题目: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与鑫歌歌厅著作权侵权案例分析报告课程名称著作权法实务考查学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考查方式案例分析姓名(用小三宋体加黑,下同)学号专业成绩指导教师表春香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与鑫歌歌厅著作权侵权案例分析报告一、简要案情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向法院起诉富锦市一路鑫歌歌厅,鑫歌歌厅自2017年10月11日至今未经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在其经营场所公开使用卡拉OK点播系统,故意侵权使用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管理的音像作品进行经营活动,构成侵权,应赔偿损失。
二、法院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佛山市顺德区孔雀廊娱乐唱片有限公司、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享有涉案卡拉OK作品的著作权。
上述公司与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签订《音像著作权授权合同》,将其音乐作品的许可使用权等权利给予音集协来授权管理,在被诉侵权行为持续期间,未经许可,擅自使用音集协管理的卡拉OK作品用于经营牟取商业利益,不支付许可使用费,构成著作侵权。
支持了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
三、本案争议焦点关于鑫歌歌舞厅是否构成侵权,这在著作权法上是毋容置疑的,鑫歌歌舞厅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在公开场合使用卡拉OK点播系统,这是构成侵犯著作的行为的。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是否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
经查询后可知,该协会是在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准下成立并且经由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唯一的国内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它是音像制品著作权人以及其他著作权人自愿成立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也就是说,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是一个社会团体,当然并不享有音像制品的著作权,那么在本案中为何能够享有起诉权。
其原因是,佛山市顺德区孔雀廊娱乐唱片有限公司、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享有著作权并且与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签订了著作权管理合同,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也因此而能够以合同为依据享有对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1.甲国有企业将某项生产任务承包给其内部的乙车间来完成,双方为此签订了承包责任书,约定车间可以使用甲企业的机器设备及原材料,但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该项生产任务等事宜。
请问在甲国有企业与乙车间是否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如果形成了法律关系,请指出该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2.某市侨兴股份有限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的1/4,公司董事长李某决定在1998年4月6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如何解决公司面临的困境。
董事长李某在1998年4月1日发出召开1998年临时股东大会会议的通知,其主要内容如下:为讨论解决本公司面临的亏损问题,凡持有股份10万股(含10万股)以上的股东直接参加股东大会会议,小股东不必参加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如期召开,会议议程为两项:(1)讨论解决公司经营所遇困难的措施。
(2)改选公司监事二人。
出席会议的有90名股东。
经大家讨论,认为目前公司效益太差,无扭亏希望,于是表决解散公司。
表决结果,80名股东,占出席大会股东表决权3/5,同意解散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公司。
会后某小股东认为公司的上述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1)本案中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合法吗?程序有什么问题?(2)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存在什么问题?(3)临时股东大会的议程合法吗?作出解散公司的决议有效吗?(4)该小股东的什么权益受到了侵犯。
3.深圳某实业公司(甲)和中国某西南公司(乙)于1993年12月和1994年12月签订了4份购销合同。
1998年4月15日,双方对未付货款部分,签订了对帐单,总计乙尚欠甲约60万。
由于乙拖欠不付,甲遂按合同中的仲裁约定向某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乙接到通知后,通知仲裁委员会,决定不予应诉。
理由是:(1)本公司并未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合同对自己未发生效力;(2)有关仲裁条款未发生法律效力。
经查:(1)双方所订的合同均采用的是某市工商局监制的合同标准文本。
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非法利益,盗用其他公司的资质证书进行经营活动。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也给被盗用资质的公司和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本文将详细阐述盗用公司资质的法律后果。
一、盗用公司资质的定义盗用公司资质,是指未经被盗用资质公司的同意,擅自使用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专利证书等合法取得的证明文件,进行经营活动,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二、盗用公司资质的法律后果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盗用公司资质的行为,将承担以下行政责任:(1)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盗用公司资质所得的非法收入。
(2)罚款:根据盗用资质的严重程度,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3)吊销营业执照:盗用资质行为严重,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吊销被盗用资质公司的营业执照。
2.刑事责任盗用公司资质的行为,若构成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用公司资质可能涉及的罪名有:(1)侵犯著作权罪:盗用公司资质证书,侵犯他人著作权。
(2)假冒注册商标罪:盗用公司注册商标,侵犯他人商标权。
(3)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用公司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公文、证件。
(4)合同诈骗罪:盗用公司资质,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
刑事责任的具体处罚,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情节,依法进行。
3.民事责任盗用公司资质的行为,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
被盗用资质的公司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侵权方立即停止盗用公司资质的行为。
(2)赔偿损失:赔偿被盗用资质公司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3)消除影响:侵权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对被盗用资质公司信誉的影响。
三、防范措施为防范盗用公司资质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确保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合法证明文件的安全。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吴国平律师曾经承办多起软件著作权案件,软件企业联盟的倡导者及主要组织者之一,对于软件侵权案件中的举证责任、鉴定机构的选取等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吴律师承办的案例曾被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北京电视台、亚洲卫视新闻台、北京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吴律师在《软件工程师》等专业杂志上曾经发表《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几个问题》及《由案例谈软件著作权纠纷的举证责任》等专业文章。
同时吴律师还担任多家软件企业的法律顾问,对于在此类案件的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了归纳和整理,希望对软件从业人员及同行们有所帮助。
更详细的信息请查阅网站。
具体问题请预约律师面谈。
1、什么是软件著作权?What is software copyright?答: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指软件的开发者或者其他权利人依据有关著作权法律的规定,对于软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
Answer:Software copyright is the extension of copyright law to machine-readable software. Software copyright is used by proprietary software companies to prevent the unauthorized copying of their software.Open source licenses also rely on copyright law to enforce their terms.2、软件著作权包括哪些权利?include e?What kinds of rights do software copyrights includ答: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下列各项权利:(1)发表权,即决定软件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即表明开发者身份,在软件上署名的权利;(3)修改权,即对软件进行增补、删节,或者改变指令、语句顺序的权利;(4)复制权,即将软件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5)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6)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软件的权利,但是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7)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软件的权利;(8)翻译权,即将原软件从一种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文字的权利;(9)应当由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应当从行为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复制行为是否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是否实施了发行行为等方面加以分析。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其计算机软件,通过修改相应程序捆绑其他软件后在互联网上发布供他人下载,并因此获取广告费等收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复制发行”行为。本文由金亚太律师事务所整理简单解析。 审理经过 某省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单位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及被告人A、B、C、D犯侵犯著作权罪,向某省某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本院查明 起诉书指控: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期间,某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广告公司,另案处理)和被告单位某公司出于营利目的,由被告人A指示被告人B和被告人C、D合作,在未经某某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复制某某WindowsXP计算机软件后制作多款“某某某某”版软件,并以修改浏览器主页、默认搜索页面、捆绑其他公司软件等形式,在“某某某某”版软件中分别加载某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某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商业插件,通过互联网在“某某某某”网站、“热度”网站发布供公众下载10余万次,某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支付某广告公司和某公司广告费共2977630.39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根据该规定,某公司、A、B、C、D的行为均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应当依法惩处。B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提请法院依法审理。 被告单位某公司辩称:被告单位并未触犯法律,被告单位法定代表人也不知道本公司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被告单位某公司的辩护人认为:被告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股东会、董事会均未以任何形式参与“某某某某”侵权,客观上被告单位也没有与被告人C签订合作合同,被告人A的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公司行为;被告单位涉案收入从2007年4月开始,应当与某广告公司的收入区分开来;起诉书指控的290余万元中包括被告单位的合法收入,应当予以扣除;被告单位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因账户被冻结濒临破产,请法院酌情考虑被 告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被告人A辩称: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有误,本人在案发前放手让被告人B与“某某某某”合作,直到案发本人才知道“某某某某”侵犯某某公司的软件著作权,本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被告人A的辩护人认为:A未实施非法复制发行他人计算机软件作品的行为,其经营内容是网络推广联盟,即利用自己的软件、主题资源包、格调网、极速浏览器等与其他公司合作。A不具有非法复制、发行某某WindowsXP软件的主观故意,也没有指使被告人C侵犯他人著作权;起诉书指控的290余万元中包括合法经营收入,发行某某WindowsXP软件中还有其他人通过刻制光盘进行的二次传播;A主观恶性很小,认罪态度良好,且并未在相关活动中获得个人利益。建议法院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依法处理。 被告人B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 被告人B的辩护人认为:B在工作过程中逐渐了解到“某某某某”网站上有某某WindowsXP软件供人下载,但B并没有参与复制、发行,其行为只是为了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主观恶性很小;B作为被告单位某公司的市场总监,按照公司要求将广告投放在“某某某某”网站上,是基于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为,没有亲自参与某某WindowsXP软件的复制发行;B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态度较好,且系初犯,建议法院依法对B予以减轻处罚。 被告人C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 被告人C的辩护人认为:起诉书关于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情节 严重的认定没有事实依据,现有证据不能证实百度公司等单位支付给某广告公司及被告单位某公司的二百多万元广告费,完全是对应于复制、发行“某某某某”版某某WindowsXP软件的收入;起诉书关于被告单位及被告人通过互联网在“某某某某”网站、“热度”网站发布某某WindowsXP软件供公众下载累计达10多万次的指控没有依据,只能认定为一般的点击数。 被告人D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 被告人D的辩护人认为:D只是“某某某某”的雇员,根据被告人C的要求制作了某某WindowsXP美化版软件,在整个案件中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最初D的个人收入是C收入的3%,后来为每月8000元,说明D在本案中不起主要作用,系从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起诉书指控的广告费收入并不等同于违法犯罪所得,其中包括部分合法收入。 某市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期间,某广告公司和被告单位某公司出于营利目的,由被告人A指使,经被告人B与被告人C、D合作,在未经某某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复制某某WindowsXP计算机软件后制作多款“某某某某”版软件,并以修改浏览器主页、默认搜索页面、捆绑其他公司软件等形式,在“某某某某”版软件中分别加载某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商业插件,通过互联网在“某某某某”网站、“热度”网站发布供公众下载。其中, C负责制作的“某某某某”WINXPSP3V.3300、WINXPSP2V3.3、WINXPSP3V1.0、WINXPSP2V3.5、WINXPSP2V3.4、WINXPSP3V1.21、WINXPSP3V1.1、WINXPSP2安装版和免激活版累计下载71583次,D负责制作的“某某某某”WINXPSP2V6.2、LEINLITEXPSP3V1.0美化版累计下载8018次,E(另案处理)负责制作的“某某某某”GHOSTXPsp3V1.0、GHOSTXPsp3V1.1、GHOSTXPsp3V1.2版累计下载117308次。某公司从某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获取非法所得计人民币935665.53元,从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取非法所得计人民币1611996.46元,从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取非法所得计人民币69538.50元,从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取非法所得计人民币307086.6元。综上,某公司涉案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2924287.09元。 上述事实,有公诉机关提交的MicrosoftWindowsXPProfessional 软件注册证书以及证明、MicrosoftWindowsServerV2003和WindowsXPProfessionalEdition软件产品登记证书,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出具的中版鉴字(2008)第008号至第024号鉴定报告、中版鉴字(2008)第008号至第024号-2号鉴定报告的补充说明,某公司的合作协议、合作合同、银行交易明细、账务明细清单、户口历史交易明细表、资金往来明细、DWSO总账、DWSO分类明细,证人E、陈某某、侯某某、夏某某、何某某、薛某某、刘某某、王某某、魏某某、童某某等人的证言,某市公安局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处制作的远程勘验工作记录、电子证物检查笔录,某市公安局某分局出具的发破案经过、搜查笔录等证据在案为证,足以证实。 本院认为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被告单位某公司及被告人A、B、C、D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某市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该条就侵犯著作权罪作出了明确规定。判断本案被告单位某公司及被告人A、B、C、D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应当根据该条规定.从行为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在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复制、是否实施了发行行为几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 首先,关于被告单位某公司及被告人A、B、C、D实施涉案行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以刊登收费广告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收取费用的情形,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以营利为目的’。”本案中,虽然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通过互联网在“某某某某”网站、“热度”网站发 布涉案某某某某版Windows系列软件时,是供公众免费下载的,没有直接从中营利,但在发布涉案“某某某某”版Windows系列软件的同时,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通过修改浏览器主页、默认搜索页面、捆绑需推广的客户商业软件等手段,获得了广告费、推广费等巨额间接收入,共计人民币2924287.09元。因此,可以认定某公司、A、B与C、D实施涉案行为的真实意图,正是在于追求巨额广告费、推广费收益,明显具有营利目的。 第二,关于被告单位某公司及被告人A、B、C、D是否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复制涉案系列软件的问题。经查,某某公司是某某Windows软件的合法著作权人。根据某市公安局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制作的远程勘验工作记录,“某某某某”版Windows系列软件在界面上显示该软件系某某公司授权“某某某某”制作,而根据某某公司出具的证明,某某公司没有授权任何个人、公司制作其软件。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出具的中版鉴字(2008)第008号至第024号鉴定报告以及中版鉴字(2008)第008号至第024号-2号鉴定报告的补充说明,涉案“某某某某”版Windows系列软件与某某Windows软件相比对,二者的核心程序均集中在Windows目录下,且二者的目录结构和文件存在大量相同的内容。据此,可以认定涉案“某某某某”版Windows系列软件是根据某某Windows软件核心程序进行复制的产物,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系在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实施侵权复制行为。被告人A、B、C、D在供述中,亦承认涉案“某某某某”版Windows系列软件系盗用某某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