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利用阅读教学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宋冰清发表时间:2020-11-03T08:56:48.89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作者:宋冰清[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层出不穷,读写结合教学法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具备双重作用的高效教学法。
本文即以读写结合教学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探求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而总结其相应的应用策略。
宋冰清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419500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层出不穷,读写结合教学法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具备双重作用的高效教学法。
本文即以读写结合教学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探求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而总结其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引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
阅读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写好文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读和写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1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要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要让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和写作的平台,将阅读和写作二者有效地结合。
同时,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阅读模式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兴趣。
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从而使其通过阅读为写作打好基础。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较好的,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其写作素材得到积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获得成就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
1.2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写作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原因,经历不会特别丰富,这就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因缺少素材而显得困难重重。
浅谈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今世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异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结合语文教材,重视发挥本地特色文化的价值,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宜州宜州是驰名中外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这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宜州成为了广西桂西北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本土特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历史性、继承性。
语文教师若能在语文课堂中,充分运用这种丰富多姿多彩的独特民俗文化资料,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口语交流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其对本地独特民俗文化资料的广泛爱好,从而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深入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本地文化资源的意义宜州区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丰富玄妙的民间传说故事,绚丽多彩的传统民俗艺术,丰富而多彩的民俗节会等,所有这些方面的资源都能够带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其变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地文化资源的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实施教学,能极大的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综合运用乡土传统文化资源能够极大的丰富教育的方式和内涵。
语文老师通过细致的发掘,提炼出有关乡土文化资源的知识性、民俗性和趣味性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进程中加以合理的穿插和渗透,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探究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的策略(一)立足课堂教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精髓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本地谚语、童谣,点缀课堂。
宜州区地方民俗谚语、童谣如百花齐放,存在着强烈的地方特色,散发浓郁的文化感染力。
阅读写作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83容生动的绘本中获得阅读的乐趣。
其次,根据绘本内容,组织孩子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体会绘本情感,并在分享与交流中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
3.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创意美术活动、情境表演等方式,为孩子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例如在《爱心树》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音频,然后让孩子根据听到的内容发挥想象,用色彩和线条将爱心树画出来,并用语言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在《逃家小兔》的绘本阅读中,教师为孩子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在表演中体会小兔子和兔妈妈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其语言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亲子共读的活动将家长引入到孩子的早期阅读中来,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不仅能够体会阅读的乐趣,也能够感受家长的关爱。
三、结束语总之,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积累语言素材,还能够促进其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活动的设计,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1]王雪娇.运用分享阅读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4):55-56.[2]高原.浅谈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79-180.[3]刘红梅.为幼儿语言发展插上灵动的翅膀——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淄博师专学报,2014(01):8-10.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教育研究者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决定未来学习能力。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入手,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犹如鸟儿双翼,相辅相成。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除了有限的课内阅读,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的趣味阅读摘要:培养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做好小学生的趣味阅读,教师应该选好读本。
其次,需要创设一个适合的阅读情景。
再次,要将有效阅读与趣味阅读相结合。
最后,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及互联网工具。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有效阅读阅读,是人类获取外界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向成人发展的基本素质之一。
教师如果想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快乐阅读、主动阅读成为语文堂的常态。
一、选好读本,激发兴趣要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有一个合适的阅读文本是首要的条件。
如果孩子对文本内容就不感兴趣,那什么趣味阅读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该如何帮助少年儿童挑选一本适合他们的好书呢?第一,孩子的思维是简单的、形象的,他们更喜欢的是能带给他们鲜明的刺激的事物,而对于平淡的、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则相对不感兴趣。
所以教师在推荐书籍的时候,可以选择带有插图的、封面鲜艳活泼的书,最好带有一些卡通人物或者小游戏,这是吸引学生兴趣的第一步。
第二,要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书籍,这里所谓“贴近”,一是指内容上要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密切相关,讲述和表达儿童的世界观;二是指语言上要简单流畅,活泼有趣。
第三,既然是有意识的阅读训练,就不能放任孩子什么书都读,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意识地选择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的书籍,并且要注意各种类型的书籍都有有所涉及,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造成儿童阅读视角的单一化。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看故事类的图书,教师应该引导他们适当接触一些科技方面的图书,以便“营养均衡”。
二、创设情境,身临其境创设情境,是小学课堂中常用的一个办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趣味阅读的教学上,也同样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比如说,在阅读到有关自然风景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应的风景图片或者视频,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可以较为容易的理解山水风光的壮丽美好;又如,在阅读一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的道具,然后分角色来演一演。
浅谈之江汇“移动讲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全面地运用语言,并融合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之江汇“移动讲台”的功能,从教材分解、教学手段更新、学习能力提高和学习过程评价来提供帮助。
这样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快速生成、结合多媒体课件和白板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凸显直观可视化的评价过程等目标。
从而使小学英语阅读学习的难度有所减少,实现教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使学生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之江汇;“移动讲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引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更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大大提升。
目前,教师们已经逐渐感受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工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开始使用PPT、投影仪等设备来开展辅助教学。
但是,随着不同教学、学习软件的涌现,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软件显得尤为重要。
浙江省教育厅推广的“之江汇教育广场”软件,拥有“移动讲台”功能,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讲台的移动。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室内任何角落进行教学和展示,实现更加便利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移动讲台”还包括随堂拍照、直播、拍摄视频、上传文件、标注、评分、挑人、计时器、聚光灯等多项实用功能,使课堂教学的模式更加有趣。
利用“移动讲台”,教师可以更加自由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PPT和白板的有效融合也让阅读教学更加多元化,有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一、发挥移动讲台“随堂拍照、随堂直播、拍摄视频”功能1.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老师通常选择语言讲述和文字记录的方式,这种方式会降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培养策略及实践探讨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剖析。
二、现状分析1. 小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受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阅读量不足。
2. 阅读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影响阅读效果。
3. 阅读资源匮乏:学校、家庭阅读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4. 教师引导不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字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策略1. 激发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2. 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3. 丰富阅读资源: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鼓励家庭购买适宜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阅读渠道。
4. 注重教师引导: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的培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四、实践探讨1. 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可定期举办阅读节、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宜的读物。
3. 创设阅读环境:学校、家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阅读质量。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五、结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丰富阅读资源、注重教师引导等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具体实施措施1. 阅读课程设置:在课程安排上,增加阅读课的比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兼顾经典与现代,涵盖文学、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阅读写作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11在小学语文教育界,整本书阅读具有越来越清晰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意义。
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阅读整本书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注选书策略1.规定阅读首先是选择阅读经典的篇目,这也是规定篇目。
这些经典篇目,是指历经时间淘洗而得到认可程度高的阅读书目。
我们学校一直推行整本书的阅读,已经近十年的时间,因此学校里经过精挑细选留下了一些经典的必读书目,这些书目就是我们必选的书目。
2.自主阅读儿童的作品适合共读。
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活泼而富有想象力。
“‘乐’之不存,‘教’从何来?”从这个角度出发,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首先要寻找切合他们心理特点的书。
解放儿童的心,满足儿童潜意识中的需求。
师生共读,尤其要选用以故事、小说为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
其次应该是优秀的。
再次是选择有一定的阅读坡度的。
有一定阅读坡度的书,读起来相对吃力,但吃力也有好处。
读半懂的书,对学生的来说意义最大——他在动脑子,他在不断的疑惑与探索中,获得豁然开朗的乐趣。
读这样的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巧,获得心智的成长。
二、关注话题设计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对整本书进行交流,彼此分享不同的观点,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在交流中,学生要借助一些话题展开讨论,有效话题的设计至关重要。
1.对作品内容和主题整体把握的话题“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主题往往也是复调的。
”面面俱到的话,恐怕一个星期都讨论不过来。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首先确定讨论的主题,然后设计多个话题层层推进。
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
如读《灵犬莱西》一书,出示图表,莱西回家路线图,填写莱西的经历,从而帮助学生回顾与复述故事中重要的情节、人物、场景等,确定书的主题。
2.引发冲突,激起思维火花话题的设计要善于抓住作品中的冲突点,将学生处于矛盾的对立中,引发讨论,激起思维的火花。
这样的话题,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在辩论中明晰,成为有思考力的读者。
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发表时间:2018-09-11T10:03:42.6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作者: 邓丽艳[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预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初读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精读中引导学生加深词句的理解,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教学有所启示。
邓丽艳 贵州省兴仁县第三小学 5623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预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初读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精读中引导学生加深词句的理解,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教学有所启示。【关键词】阅读教学;新课标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094-01
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手段。无论对于学生将来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为: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应受到重视,也应逐渐渗透和运用基本的阅读策略,激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使其具有初步的英语阅读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 1 有效预习――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材料有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使预习有的放矢。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2 精心设计注意选择内容 2.1选用适合程度的语言材料,生词率在3%-5%之间。让学生能读懂70%-80%的内容。 2.2短文的内容形式多样化。包括童话故事、电话小留言、圣诞节小贺卡、简短书信及图表等。内容要联系学生生活、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和生活背景等,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生理和智力水平的英语读物。如《21世纪儿童英文报》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地利用阅读教学资源
在我的几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只要合理地对
现有的文本资源进行开发应用,一样能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学
习语文,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潜移默化地领悟做人的
真谛。
一、把课文当成例子,以文带文,广泛阅读
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
洋中遨游。我们要从教材入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
具有示范性,他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之一的,
科学的,严谨实用的读物,教师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
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如:《蝙
蝠和雷达》、《新型玻璃》等一系列儿童科普文章,都是运用
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与《青蛙的眼睛》、《会说话
的灯》等文章结构相似,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
方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
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的阅读类似的文章,达到“自
能阅读不需教”。
二、要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
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
课后小结延续:即教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本文的的
写法,学法,对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寻找课外解决,做到迁移
运用。例如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上学生了解了客家
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
明方法。课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
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
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前置性学习创设悬念:教师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前置
性学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学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的创
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草船借箭》的预习时,
老师可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他与周瑜的年龄这两方面
创设悬念,让学生查找有关介绍诸葛亮方面的书,学生在查
找课外读物时,发现原来诸葛亮原来比周瑜小,还在查找的
过程中发现很多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
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用好课后习题,挖掘习题的拓展功能
课后习题――这个课本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对新知识再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完善知识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每篇课文后的习题,不仅是检验学生语文知
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工具,而且还是多种信息的载体。但许多
教师往往忽视课后的习题,通常只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抄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写词语、背背课文就完了,很少去钻研那些隐藏在习题背后
的价值。其实只要细心研究就会发现,文后的习题有的有助
于学生理清文脉,有的有助于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有的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安排这
些习题,有的在预习时突出让学生思考,有的在精读课文时
着重提出让学生解读,有的则在课后作为作业让学生延伸到
课外自主学习。总之,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努力
将习题读“活”并合理应用,注意立足基础知识,充分挖掘
习题的拓展功能,使练习的过程成为智慧发展的过程。
当然,阅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途径方法有很多。
但我认为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还是应该具有一双慧
眼,尽量盘活身边的可用又适宜的资源,才能达到现在新课
程新理念提出的“减负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