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1月和2009年10月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试卷答案

2009年1月和2009年10月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试卷答案

2009年1月和2009年10月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试卷答案
2009年1月和2009年10月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试卷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其他学派提出的“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假象的学派是( D )P46

A.新保守派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D.激进学派

2.管理时代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B )P68

A.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B.政府立法规范劳动关系

C.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D.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3.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P73

A.弗雷德里克·泰勒和哈罗德·孔茨B.亨利·明茨伯格和乔兰

C.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D.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

4.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又称为( B )P103

A.自主/剥削管理模式B.自主/合作管理模式

C.权威/合作管理模式D.权威/宽容管理模式

5.从事相关工作的志愿人员组成的小组,在训练有素的领导者领导下定时聚会讨论和提出改善工作方法或安排,被称为( D )P111

A.工作理事会B.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工人董事D.质量圈

6.拉克计划与斯坎隆计划相比较,在雇员参与程度上(B )P124

A.二者一样B.前者不及后者

C.前者超过后者D.无法比较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根据工会运动从19世纪至20世纪的发展历程,对工会组织进行分类的是( D )P129

A.职业工会B.行业工会

C.总工会D.政治工会

8.在2000年,我国某企业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积极与雇主组织谈判,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解决劳资纠纷,提高雇员的工资水平。这突出了工会的(A )A.维护职能B.建设职能P143 C.参与职能D.教育职能

9.我国《劳动法》规定,我国的标准工作目为每日工作(C )P185

A.4小时B.6小时

C.8小时D.10小时

10.2005年时,某材料加工厂,为了保证准时交货,要求企业职工延长工作时间10小时。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该企业支付的工资报酬应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 B )A.100%B.150%P189 C.200%D.300%

11.以下不属于

...劳动合同特征的是( D )P208

A.主体的特定性B.主体意志的限制性

C.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D.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劳动成果的实现

12.韦布夫妇认为集体谈判主要体现为一种( A )P256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D.决策功能

13.某企业在集体谈判过程中,劳资双方承认雇员有权通过工会代表参与工作场所规章的制定,强调工会和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认为雇佣双方应通过集体谈判联合起来,使冲突制度化,用共同的利益协调存在的分歧。该企业的这种行为,体现了集体谈判的(C )A.经济功能B.政府作用P257 C.决策功能D.市场功能

14.在市场经济国家,主张“既不要求工人必须参加工会,也不要求其缴纳一定的费用”的传统的工会保障制度类型是( D )P363

A.封闭式企业B.工会制企业

C.代理制企业D.开放式企业

15.因订立集体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当事人依法对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的集体协议进行修改和补充称作( B )P370

A.集体协议的订立B.集体协议的变更

C.集体协议的终止D.集体协议的延长

16.政府在三方协商中除维护国家利益、组织、平衡协调与服务等作用外,还包括(A )A.监督作用B.控制作用P393-395 C.引导作用D.分配作用

17.根据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况,三方会议应遵循的工作原则是:合法、公正、及时原则,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合作原则,兼顾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原则和(A )A.平等协商原则B.独立自主原则P403 C.全面履行原则D.民主集体原则

18.在劳动争议处理方法中,属于紧急调整方法的是(C )P417

A.协商B.仲裁

C.政府在必要时采取强制仲裁D.斡旋和调解

19.如果李某与某钢铁厂的劳动争议进入了仲裁环节,那么他们将经历的仲裁步骤包括( C )P430

A.调解、立案、裁决和结案B.调解、仲裁和结案

C.立案、裁决和结案D.调解、立案和结案

20.20世纪30年代以前,英国规定二人或二人以上合谋侵犯他人权益或损害社会的行为,称为( B )P458

A.协作B.共谋

C.黄狗协议D.伙伴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在劳动关系理论中,体现正统多元论学派特征的是(AD )P36-37

A.关注均衡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B.以管理政策与实践为研究领域

C.增加政府干预和增强劳动法改革

D.以工会、劳动法和集体谈判为研究领域

E.推进进步的管理实践,增强劳资双方的合作

22.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变化表现为(ABCDE )P81 A.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

B.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

C.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

D.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E.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

23.雇主组织从事的活动包括(ABDE )P90-91

A.参与谈判B.解决纠纷

C.制定法律D.提供帮助和建议

E.代表和维护

24.雇员个人参加工会的主要原因有(ABCDE )P133

A.对资方的不满B.一种社会化的途径

C.领导权力的获得D.同事劝导加入工会

E.被迫加入工会

25.工资支付的原则主要有(ABCD )P177

A.协商同意原则B.平等付酬原则

C.紧急支付原则D.依法支付原则

E.计时支付原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P107

27.工会P129

28.劳动争议调解P417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简述劳动关系的主体。P8

30.简要说明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待工会的措施。P102-103

31.简述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具有的主要功能。P174

32.简述确定协议范围的规则有哪些?P347

33.简述我国国家级三方协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P401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试述在我国集体谈判中应注意哪些问题?P278-281

35.试述集体协议终止的原因。P371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8分)

36.2000年8月,某纺织厂决定招收挡车工50名,用人单位拿出事先印好的劳动合同要求工人签字。合同中的内容包括:(1)婚丧假期间不支付工资。(2)每月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0小时。(3)职工一方要求解除合同需提前90天通知用人单位。(4)在合同期内工人患职业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发生争议。

问:(1)该合同的签订程序是否有违反法律的情况?为什么?(2分)

(2)该份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6分)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为核心假设的学派是(C )P43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2.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P70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雨果·芒斯特博格

C.哈罗德·孔茨

D.切斯特·巴纳德

3.在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D )P75 OR 512

A.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B.三方原则等制度的建立

C.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

D.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流劳工体制属于( A )P102

A.权威/宽容管理模式

B.自主/合作管理模式

C.独裁/剥削管理模式

D.自主/宽容管理模式

5.最早设计质量圈的管理学家是(B )P111

A.日本人

B.美国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6.斯坎隆计划认为,如果要成功降低成本和促进劳资合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不包

..括.(B )P124

A.该计划适用于人数较少的企业

B.通常企业人数多于1000人

C.该计划适用于产量与成本稳定的企业

D.管理方积极参与该计划

7.认为工会是“工人的垄断组织,它使个体劳动者能够相互补充,工会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工人在与雇主谈判时的力量”的学者是( A )P129

A.詹姆斯·坎尼森

B.阿特丽斯·韦布

C.西德尼·韦布

D.肯尼思·普兰迪

8.在1998年,光明机械厂工会通过吸引职工群众积极参加企业改革,努力完成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到2003年,实现产值较1998年翻了一翻,企业和职工的收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突出体现了工会的( B )P144

A.维护职能

B.建设职能

C.参与职能

D.教育职能

9.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在20世纪60年代末率先兴起于( D )P187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国营红光机械厂为了按时完成与某企业签订的供货合同,要求员工在国庆节继续上班1天。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该企业因加班支付的工资报酬应不低于工资的( D )A.150% B.200%P189

C.250%

D.300%

11.下面属于用人单位主要义务的是( A )P228

A.照料的义务

B.劳动给付的义务

C.忠诚的义务

D.附随的义务

12.某企业拟举行集体谈判,企业与员工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确定了谈判内容、日期和地点。在确定双方谈判代表人数时,产生了争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协商双方代表人数每方至少( C )P279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13.集体谈判协商技巧的2C原则,是指“协调”和( C )P281

A.“政策”

B.“预测”

C.“控制”

D.“准备”

14.2006年5月,小张代表职工与某食品企业签订了定期集体协议,2007年8月,该企业因被兼并,小张代表职工向企业方提出就集体协议内容进行协商,双方约定并在7日内就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这种做法叫做(B )P370

A.集体协议的订立

B.集体协议的变更

C.集体协议的延期

D.集体协议的终止

15.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导致集体协议效力消灭,叫做( C )P371

A.集体协议的作废

B.集体协议的修订

C.集体协议的终止

D.集体协议的延长

16.从三方协商机制的构成和运行实践看,其特点是主体独立、权利平等、民主协商、充分合作和( A )P378-379

A.定期协商

B.降低成本

C.保持均衡

D.避免分歧

17.三方协商的职能除磋商和咨询职能及判断决定职能外,还包括( C )P391

A.监督和控制的功能

B.维护企业利益职能

C.仲裁和协调的职能

D.经济和政治的职能

18.劳动争议调解的本质和前提是( A )P419

A.自愿原则

B.民主协商原则

C.当事人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D.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19.甲企业对张三作出了月收入从3000元减少到2800元的决定,张三对该决定不服,经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仍不满意,遂将甲企业告上法庭,在法庭上负有举证责任的是(C )A.主管部门 B.张三P435

C.甲企业

D.张三和甲企业

20.由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被称为

( D )P459

A.共谋

B.禁止令

C.伙伴关系

D.黄狗协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在劳动关系理论中,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主张的观点是(AB )P44 48

A.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

B.产业民主和工人自治

C.促进雇员忠诚度的最大化

D.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E.减少工会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呈现的基本特征是(ABCE )P80

A.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

B.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

C.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

D.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

E.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

23.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有(BDE )P102

A.强制性

B.专业化

C.雇员参与计划

D.职位阶梯

E.忠诚感

24.工会的社会民主职能主要体现在(ABE )P139

A.社会工会

B.工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C.工会积极参与经济活动

D.工会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E.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5.下列属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有(ABCDE )P166

A.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B.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C.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D.员工就业保障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制定者

E.公共事业的雇用者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劳资合作P117

27.工会的组织结构P146

28.劳动争议仲裁P42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简述劳动关系的特性。P14

30.简述雇员参与和参加管理的主要形式。P110-116

31.简述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的主要内容。P180

32.简述集体协议的意义。P327-328

33.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形式有哪些?P389-390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试述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当劳动行为及其救济。P290-293

35.试述我国集体协议的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P366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8分)

36.1998年7月,某企业与8名职工分别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这8名职工担任专用铣床的铣工。4年后,该企业由于转产,这些专用铣床不再使用,企业以此为由,当即解除了这8名职工的劳动合同。

请问:(1)该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是否合法?

(2)按照法律法规中相关规定,该企业应该如何依法处理此种情况?

2008年10月全国自考公关礼仪试题和答案

2008年10月份全国自考公关礼仪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在中国古代的礼仪中,婚礼属于(D) A. 吉礼 B. 凶礼 C. 宾礼 D. 嘉礼 第2题用文字的形式传递礼仪信息的媒介是(B) A. 语言礼仪媒介 B. 书面语言媒介 C. 界域语言媒介 D. 形体语言媒介 第3题“第一印象”的形成一般只需(A) A. 6秒 B. 60秒 C. 10分钟 D. 30分钟 第4题交际活动中的首要原则是(C) A. 维护形象 B. 遵守时间 C. 诚实守信 D. 注重沟通 第5题鞠躬礼源于(A) A. 中国 B. 印度 C. 德国 D. 韩国 第6题个人空间交际的距离为(B) A. 0.15米~0.40米之间 B. 0.40米~1.20米之间 C. 1.20米~4.20米之间 D. 4.20米~6.10米之间 第7题公关交往的主要手段是(B) A. 演讲 B. 谈话 C. 谈判 D. 招呼 第8题在正式谈判过程中,双方旁征博引、列举事实、质询与反驳以争取对方让步的阶段称(B) A. 妥协阶段 B. 交锋阶段 C. 协议阶段 D. 明示阶段

第9题在个人与组织、团体、企业之间进行的谈判称(C) A. 组织谈判 B. 私人谈判 C. 混合谈判 D. 团体谈判 第10题人们借助语言,说明事件,阐明道理,表达感情,从而影响公众的一种活动叫(A) A. 演讲 B. 讨论 C. 磋商 D. 谈判 第11题经过调查研究后预先对一定时期的整体工作或某项工作所作的部署和安排叫(D) A. 报告 B. 总结 C. 请示 D. 计划 第12题礼仪要求对重要信函的回复时间应为(C) A. 两周内 B. 一周内 C. 48小时 D. 24小时 第13题一般认为,网络交往的特点是(D) A. 遵纪守法 B. 公平互动 C. 友好宽容 D. 自由自律 第14题表情网语“:?0”所代表的意思是(A) A. 惊讶 B. 微笑 C. 苦笑 D. 眨眼 第15题董事会的决议通过时,应该有(C) A. 1/2以上的董事出席,2/3以上的董事同意 B. 2/3以上的董事出席,全体董事同意 C. 1/2以上的董事出席,出席董事的过半数同意 D. 2/3以上的董事出席,出席董事 的2/3以上同意 第16题在展览会日期、地点确定后,应举办记者招待会(B) A. 传播信息 B. 发布消息 C. 协调关系 D. 沟通感情 第17题展销会是通过实物、文字和图表以及音像影视材料来展销产品的一种(B) A. 展销形式 B. 促销形式 C. 营销形式 D. 行销形式 第18题恰当的洽谈心理策略属于(A) A. 礼仪素质 B. 仪表仪态 C. 公关心理 D. 形象意识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支持系统有效运行的影响 【答案】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1)信息传播系统: 比如: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搜集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构成要素是: ①政策评估主体②评估对象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考点】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31.试述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方法 【答案】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的意见。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预测是指预先测知未知事物或条件的可能性,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①外推预测②理论预测③判断预测 ①外推预测: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②理论预测:理论预测帮助分析人员以理论假设,以及当前和历史的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的社会状况做出预测③判断预测:试图就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合成。 (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评估,指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拟采用的政策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以效力标准来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能性,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政治可行性,主要以政策对相关权力或利益群体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绩效。 (4)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 【考点】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有机化学自考试卷1

第 1 页 中国自考人(https://www.doczj.com/doc/cb7207066.html,)——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有机化学(三)试题 课程代码:02535 一、命名或写出下列化合物结构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 1,3-丁二烯 3. 4. 5. CH 2=CH —CH 2Br 6. 甲乙醚 7. 3,3-二甲基-2-丁醇 8. 9. 丁酮 10. 醋酸 11. 12. 水杨酸 13. CH 3CH 2NHCH 2CH 3 14. 甘氨酸 15.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2分,共30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饱和烃的是( )。 A. C 4H 6 B. C 5H 12 C. C 6H 6 D. C 7H 14 2. 1-丁烯与溴化氢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是( )。

第 2 页 3.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 苯与氢气 B. 苯与溴 C. 苯与浓硫酸 D. 苯与浓硝酸 4. 下列化合物中,与硝酸银-乙醇溶液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醇 B. 醇与酚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性质相同 C. 醇类的官能团是醇羟基 D. 分子内含有羟基和苯环的化合物一定是酚 6. 分子式为C 3H 8O 的同系物中,属于醇类的有(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7. 既能与氢发生加成反应又能与希夫试剂反应的是( )。 A. 丙烯 B. 丙醛 C. 丙酮 D. 苯 8. 下列化合物不能被氧化为醛或酮的是( )。 9.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酸性最大的是( )。

200910劳动关系学03325试题及答案(1).doc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劳动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3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为核心假设的学派是( C)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2.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雨果·芒斯特博格 C.哈罗德·孔茨 D.切斯特·巴纳德 3.在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B) A.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B.三方原则等制度的建立 C.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 D.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流劳工体制属于( A) A.权威/宽容管理模式 B.自主/合作管理模式 C.独裁/剥削管理模式 D.自主/宽容管理模式 5.最早设计质量圈的管理学家是( A) A.日本人 B.美国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6.斯坎隆计划认为,如果要成功降低成本和促进劳资合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不包括 ...( B) A.该计划适用于人数较少的企业 B.通常企业人数多于1000人 C.该计划适用于产量与成本稳定的企业 D.管理方积极参与该计划 7.认为工会是“工人的垄断组织,它使个体劳动者能够相互补充,工会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工人在与雇主谈判时的 力量”的学者是( A) A.詹姆斯·坎尼森 B.阿特丽斯·韦布 C.西德尼·韦布 D.肯尼思·普兰迪 8.在1998年,光明机械厂工会通过吸引职工群众积极参加企业改革,努力完成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到2003年,实现产值较1998年翻了一翻,企业和职工的收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突出体现了工会的( B) A.维护职能 B.建设职能 C.参与职能 D.教育职能 9.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在20世纪60年代末率先兴起于( D)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国营红光机械厂为了按时完成与某企业签订的供货合同,要求员工在国庆节继续上班1天。根据我国《劳动 法》的规定,该企业因加班支付的工资报酬应不低于工资的( D) A.150% B.200% C.250% D.300% 11.下面属于用人单位主要义务的是( B) A.照料的义务 B.劳动给付的义务 C.忠诚的义务 D.附随的义务 12.某企业拟举行集体谈判,企业与员工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确定了谈判内容、日期和地点。在确定双方谈 判代表人数时,产生了争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协商双方代表人数每方至少( C)

公关礼仪复习资料

自考《公关礼仪》复习资料 《公关礼仪》复习资料 第一章礼仪概论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和性质P1 礼在中国最初是敬奉神明的,礼字是一个“示”,祭祀的容器,是在庆丰收时用的。 有人考证“礼”字古时间通“履”字,意为鞋子,鞋穿上后更好走路,但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因此“礼”一定要适度。 识记我国古代礼的概念,有三层基本含义: 1、典章制度 2、礼节仪式,简称礼仪 3、道德规 防单选“三礼”即《十三经》中的《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著作。 《周礼》是专谈古代政治制度的书。礼是指典章制度; 《仪礼》是记录战国以前贵族生活中各种礼节仪式的典籍。礼是指礼节仪式; 《礼记》是关于“礼”的论文集,容庞杂。礼是比较接近广义的礼的概念。 英语中“礼仪”一词是从法语“ETIQUETTE”演变而来的。愿意是法庭上用的一种通行证,它的上面记载着进入法庭遵守的事项,用以保证法律活动的有序进行。P3 识记“仪”的含义主要有五个方面: 1、法度、准则;2典、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礼仪: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品器物等。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致意、问侯、祝愿等惯用形式;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 仪式:是指场合举行的专门化、规化的活动 礼品器物:是指为表达敬意,寄托情意的一些物品。 广义的礼仪,即前面的定义所指的礼仪,是高于礼貌、礼节的大概念,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器物等。礼仪是总称,既包括在的容,也包括外在的容,礼仪在层次是要高于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其涵更深、更广。它是一个系统,一种修养,一种能力。 礼貌的主要容包括:遵守秩序、言必有信、敬老尊贤、待人和气、仪表端庄、讲究卫生。礼貌的容是社会公德的核心容,也是公关职业道德的基本规。 礼仪的性质:1、约定俗成的规性 2、推出新的继承性 3、民族地方的特殊性 4、由表及里的功能性 礼仪的要素: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和礼仪的环境。 礼仪主体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主体的类型:1、个人主体2、组织主体3、临时团体 礼仪主体的代表者,指的是代表礼仪主体进行礼仪操作和实施的人。当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规模较大、规格较高时,这样的代表者往往由多人组成,即升格为代表团。 礼仪主体在选派代表者时,应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1、代表者必须能够真正代表礼仪主体,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2、代表者必须能够为礼仪对象所认可。有利于巩固并发展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关系。 识记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或者说,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同时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 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主客体这一矛盾的转化是由礼仪主体所决定的。因止,为了建立、维护和发展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人们自觉地、自动地、及时地促成这种转换和变化。 礼仪的媒介:是指礼仪活动时所依托一定的媒介或媒体。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2)

全国20XX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 A )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博弈与决策》 C.《隆中对》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B ) 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 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B ) 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 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 ) 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 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 B ) 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 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 ) 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 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 C ) 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 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D ) 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 )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 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A ) 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

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 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 )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D.不折不扣落实 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 ) 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 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 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C ) A.20世纪30~4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 A ) 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 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B ) 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 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D )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D ) 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 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C ) 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 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D ) 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 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D ) 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

自考有机化学总结资料

SN1 SN2怎么区别呢? 看反应产物有没有构型翻转情况,如果产物构型全部翻转(即产物单一)则是SN1反应,反之若即有构型翻转产物又有不翻转的产物(即产物不唯一)则是SN2反应 影响SN1的条件只有底物的性质与浓度,底物C+离子稳定性越大越趋向于SN1,比如三级C+离子苄基C+ 稀丙基C+ 因为生成C+离子,所以要求溶剂是极性 而影响SN2的条件不光是和底物的性质有关,还与溶剂,亲核试剂的性质有关,SN2影响反应的方面是空间位阻,所以底物是一级C容易进行苄基与稀丙基也容易进行,忘记原因了,亲核试剂一般碱性强的,亲核试剂比较小的容易进行, 伯卤代烃以SN2为主,叔卤代烃则以SN1为主。还有便是要根据反应的产物判断!一般说来,直链的一级卤代烷,SN2反应很容易进行(因而消除反应少,除有强碱时),二级卤代碗及在beta碳上有侧链的一级卤代烷,SN2反应速率较慢,低极性溶剂强亲核试剂有利于SN2反应发生,三级卤代烷SN2反应很慢! SN1反应的特征是分步进行的单分子反应,并有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生成,在反应过程中,其决定反应速度的一步发生共价健变化的有两种分子,或者说有两种分子参与了过渡态的形成,因此,这类反应历程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是SN2 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SN1还是SN2?? SN1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反应物发生键裂(电离),生成活性中间体正碳离子和离去基团;第二步,正碳离子迅速与试剂结合成为产物。总的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而与试剂浓度无关。S N2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同时发生的协同过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和试剂浓度都成正比。能生成相对稳定的正碳离子和离去基团的反应物容易发生SN1,中心碳原子空间阻碍小的反应物容易发生 SN2 。 什么样的物质发生脱羧反应 脂肪酸 这个反应对一般的脂肪酸,特别是长链的脂肪酸,由于反应温度太高,产率低,加之不易分离,所以一般不用来制备烷烃。但是若脂肪酸的α-碳原子上带有吸电子基团如硝基、卤素、羰基、氰基等时,则使得脱羧容易而且产率也高,但是它们的反应历程不完全一样。例如三氯乙酸的钠盐在水中50℃就可脱羧生成氯仿。

劳动关系学03325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3325 1.主要研究雇员的社会问题的学派答: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 2.在促进劳资合作的方法中,鼓励收入较高的高资历雇员积极参与绩效改进的计划答:斯坎隆计划 3.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答:(计件工作时间) 4.劳动合同法定条款答:分为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 5.我国建立的三方协商机制三方的含义答:动行政部门,工会,雇主代表) 6.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受案范围答:必须是劳动争议;②必须是本企业范围内的劳动争议;③必须是我国法律规定受案范围内劳动争议;④必须是争议双方自愿调解的劳动争议) 7.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背景和特点答: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垄断组织在各个部门陆续建立,并发展为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的统治;②新技术革命带来生产组织的变革,在这个阶段,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资本主义制度暴露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使政府不得不要求雇主做出让步,同时对劳动者的工作保障等方面加以管理。特点:①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并且形成层次,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②资方或雇主在不断加强的工人运动的情况下,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对工人的直接剥削和压迫变为通过改进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的激励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③劳资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其激烈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方向,集体谈判制度得到了确认;④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了大量的法律、建立相应的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8劳动合同的程序;答:1提议2协商3签约 9.集体协议内容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主要表现答:是指订阅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由于集体协议是劳资团体之间的一种协议,它具有协议的效力,当事人要受协议的拘束,协议的解释要遵循、依据合同法的一般原则。1.维持和谐义务2、督促义务3其他义务 10.正统多元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学派特别强调的工会职能答:(民主职能) 11.根据工会运动从19世纪至20世纪的发展历程,工会组织的类型答: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 12.传统的工会保障制度类型答:封闭式企业”,“工会制企业”,“代理制企业”,“开放式企业”) 13.三方会议应遵循的工作原则答:一,合法、公正、及时原则二、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合作原则三、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原则四、平等协商原则 14.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答:一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二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依然并存三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 15.劳动仲裁的步骤答:立案、裁决、结案 16.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答:①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②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③劳动争议的调停者;④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⑤公共部门的雇用者。) 17.雇主的含义答: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18.合作的含义答: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答 19.质量圈的含义答:也叫质量改善小组,是指从事相关工作的志愿人员组成的小组,在训练有素的领导者领导下定时聚会讨论和提出改善工作方法或安排。 20.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的含义答:所谓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是指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其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利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劳资和谐与企业发展。) 21.工会的含义答: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22.集体协议的含义答:是指工会代表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有关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书面协议。 23.劳动关系的含义答: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4.劳动合同的含义答: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的义务,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本单位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指挥监督下提供有偿劳动的协议。 25.雇主组织的含义答: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物之中。 26.集体谈判结构的含义答:是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谈判单位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27.劳资合作的含义答:是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28.社会倾销的含义答:指利用犯人劳动或其他苦役劳动生产产品,从而能以极低的价格在国外销售)。 29.劳动仲裁的含义答:是指劳动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做出裁决的活动。) 30.集体协议的意义答:①集体协议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②集体协议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机制。③集体协议制度是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工业利润的目标之一。④集体协议时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⑤集体协议制度是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 31.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的特征答:个别劳动关系1人格上的从属性2经济上的从属性集体劳动关系1独立自主性2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3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答:一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二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三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四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 33.劳资合作的特点和条件答:①企业组织经营的整体责任属于资方与劳方共同承担;②劳资合作须借助员工参与才能实现;③劳资双方将对抗的

自考公关礼仪课堂笔记00644公共关系礼仪重点公共关系礼仪自考必备

第一章礼仪概论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与性质 礼在中国最初是敬奉神明的 一,我国古代礼的概念有三层基本含义:1,典章制度(周礼)。2,礼节仪式(仪礼)。3,道德规范(礼记)。 二,仪的含义: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礼仪: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式、礼品器物等。 1,礼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属于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份,侧重内在修养。 礼貌的内容是社会公德核心内容,也是公关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2,礼节:是在交际场合表示尊敬、祝颂、问候等惯用形式。是礼仪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在美的外化。 3,仪表:是礼仪在个人外在形象方面的体现。可以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 4,仪式:是交际活动中按礼宾要求用特定的程序方式等表达的礼仪过程。是组织形式出出,较轰动的部分。三,礼仪的性质:1,约定俗成的规范性。2,推陈出新的继承性。3,民族地方的特殊性。4,由表及里的功能性。(礼仪的形式是物质的,含义是精神的。) 四,礼仪的要素:1,礼仪的主体(个人主体、组织主体、临时团体)。2,礼仪的对象(客体). 3,礼仪的媒体(礼仪的媒体也即礼仪的符号)(礼仪媒体是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统一)(宏观可分为: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媒体)(语言礼仪媒介是:指运用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4,礼仪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第二节礼仪的形成与历史 一,原始社会的礼仪: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礼仪内容广泛,而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 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 二,奴隶社会的礼仪:1,全民意向被尊君观点取代。2,民主平等精神被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 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三,封建社会的礼仪:1,尊君观念被演绎为君权神授说。2,对妇女的压迫和禁锢更甚。3,伪善。4,封闭。 第三节公共关系与礼仪 公共关系礼仪:是礼仪在公共关系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是社会组织同公众交往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公关礼仪知识是公关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知识、最基本能力、最基本素质、公关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一,公关礼仪对人际关系的促进:1.可增强人际关系的现代意识。2,可增加处理人际关系手段方法。 3,可开拓处理人际关系的视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4,可促进人际关系的国际化进程。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层次有四个:1,表层的物质文化。2,浅层的行为文化。3,中层的制度文化。4,深层的精神文化。 CIS 5个要素:MIS理念识别系统---心。BIS行为识别系统---手。VIS视觉识别系统---脸。 AIS听觉识别系统---声音。EIS环境识别系统----家。 二,情商:指个人对自已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承受能力。三,公关礼仪的基本原则:1,遵时守约原则(首要原则)。2,公平对等原则。3,和谐适度原则。 4,遵守公德原则。5,宽容自律的原则。6,系统整体原则。7,尊重公众原则。8,尊重习俗与风俗禁忌原则。 四,礼仪在公共关系职业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1,礼仪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2,礼仪可以安邦治国,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3,礼仪是个人道德水准和教养的重要标志。4,礼仪是搞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桥梁。 5,礼仪是塑造组织形象的重要工具。6,礼仪运用是优质服务的保证。7,礼仪的运用可提高组织良好的效益。 第二章个人礼仪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有机化学(专升本)试卷A卷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18 ~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有机化学》 A 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适用年级2018级适用专业化学(专升本)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10 (分钟)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每题1分,共1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完成反应题:每空1分,共30分

四、合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路线合理即可得分。 31.以甲苯为原料合成对甲基苯乙酸。 CH 3 22 CH 3 2Cl CH 3 2CN KCN CH 3 2COOH 3O (2 分) (2 分) (1 分) 32.由苯酚合成2,6-二溴苯酚。 OH 3H OH 3H Br Br OH Br Br Br 2 H 2O H , (2分) (2分)(1分)

33.以苯为原料合成间硝基甲苯。 H 2O, OH -3 CH 3 CH 3 2CH 3 2 CH 3 NHCOCH 33HNO 324 HNO 324 CH 3 3NO 2 NaNO 0~5℃ CH 3 N 2Cl NO 2 CH 3 NO 2 32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34.以甲醇、乙醇为原料经乙酰乙酸乙酯合成3-甲基-2-戊酮。 C 2H 5OH HCl C 2H 5Cl C 2H 5Na C 2H 5ONa CH 3CH 2CH 3COOH CH 3OH HCl CH 3Cl CH 3COOC 2H 52525CH 3COCH 2COOC 2H 5 CH 3COOC 2H 52CH 3COCH 2COOC 2H 5 C 2H 5ONa C 2H 5Cl C 2H 5ONa 3CH 3COCCOOC 2H 5CH 3 C 2H 5 CH 3COCH CH 3 CH 2CH 3 (1分)(1分) (1分) (1分) (1分) 45.以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己二酸。 CH 2COONa NaCN CH 2COONa C 2H 5OH, H 2SO 4 CH 2 COC 2H 5COC 2H 5O 2CH 2(COOC 2H 5)2 252CH(COOC 2H 5)2Na 22CH 2CH(COOC 2H 5)22CH(COOC 2H 5)OH H 2O/H +CH 2CH(COOH)2 2CH(COOH)2 CH 2CHCOOH 2CHCOOH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2018.1劳动关系学试卷及详解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关系学试题(03325)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统多元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学派特别强调工会的( B )P137 A.经济职能B.民主职能C.整合职能D.阶级革命职能 2.早期的雇主组织就其职能而言主要是( A )P90 A.协商谈判B.稳定行业价格C.反对工会D.抵御政府3.认为其他学派提出的“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假象的学派是( D )P46 A.新保守学派B.管理主义学派C.正统多元论学派D.激进学派 4.我国工会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体现了工会的( A )P145 A.教育职能B.建设职能C.维护职能D.参与职能 5.管理者充分考虑雇员福利,实施各种计划以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培养员工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具有这种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是(C )P99 A.剥削型模式B.宽容型模式C.合作型模式D.自主型模式6.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在正式组织内尽力维护好一个协作系统的理论是( B )P70 A.工业心理学理论B.社会系统理论C.权变管理理论D.决策过程理论 7.在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全体劳动者的法定休假日共有( D )P190A.7天B.8天C.9天D.10天8.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不能久拖不决,调解的最长期限为(B )P420 A.15日B.30日C.60日D.90日 9.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主要为( A )P214 A.劳动合同制B.统包统配C.市场配置D.三方原则 10.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为( B )P192 A.15周岁B.16周岁C.17周岁D.18周岁11.我国企业拖欠劳动者最低工资,欠付1个月以内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其比例是所欠工资的(A)P184 A.20% B.50% C.80% D.100% 精彩文档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 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 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 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 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 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 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 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 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 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 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 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 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 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 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 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 6.3.简述单一式规划主体和多元式规划主体的利弊。 6.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的六个步骤。 6.5.简述影响一个政府组织学习能力和可以学到的知识的因素。 6.6.简述政策移植增加的原因。 6.7.简述预测性评估的三种方法。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7.2.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过程模型。 7.3.简述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的内涵。 7.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博弈模型。 7.5.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在正常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6.简述政策本身的因素。7.7.简述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8.简述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 响。 7.9.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8.1.从哪些方面来说,需要对政策进行评估 工作? 8.2.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8.4.简述过程评估的目的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8.5.简述评估总结的工作步骤。 9.1.简述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9.2.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9.3.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9.4.简述“政策学习”模式包含的前提及其 特点。 9.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9.6.简述政策接续的定义及其意义。 9.7.要实现政策接续的目的应该做好哪些方 面? 9.8.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原因。 9.9.简述巴达奇对政策终结的力量的分类。 9.10.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0.1.简述政策分析的含义及要素。 10.2.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 10.3.简述政策分析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10.4.简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分析师的职 业伦理。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答: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 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 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 政策领域的扩大。①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 活的正面作用。②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 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中涉及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 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政,二是实 行政策咨询。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 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作为政策的直接主 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 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 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鉴于公 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 方案,这种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 需要研究者给予特别关注的。另外,公共权 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 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 法理上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力,而人 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 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 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 参与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 策的对象或客体。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 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者 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 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正确的 解决。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 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公共权力机关在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 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 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 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 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 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在 对重大政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 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美国学者埃齐奥尼 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力,而 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创造知识,“这两 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 群体,具有互补性”。因此,应当重视“权力 在知识的创造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中所 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 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答:(1)提出拟研 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 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 撰写研究报告。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答:个案研究的 步骤一般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 容;(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个案研究(如 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4)整理 分析材料,形成结论;(5)起草研究报告。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答: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是由这样一些概念构 成的:第一组: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 策研究、政策分析;第二组:公共政策、公 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决策体制、政策过 程、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第三组:政策系 统、政策行为者、非政府政策行为者、政策 环境、政策网络、利益相关者、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社群、政策输入(投入)、政 策输出(产出)、政策反馈、政策支持系统、 公民参与;第四组:政策类型、元政策、基 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立 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策链、政 策群、政策组合拳、管制性政策与自我管制 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与再分配性政策;第五 组:政策过程、过程模型、理论模型建构、 上来下去模型、有限理性(满意决策)模型、 渐进调适(渐进主义)模型、理性广博(完全理 性)模型、政治系统模型(宏观或综观路径)、 规范最适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 精英主义模型、混合扫描(综视)模型、理性 选择制度主义模型、垃圾桶模型;第六组: 政策问题、公共问题、假问题、问题认定、 政策议程;第七组:政策制定、政策倡导、 决策者、公共决策、政策规划、政策对话、 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方案主办者、政策设 计、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审议、政策 选择(方案择优)、政策学习、政策移植、政 策可行性、政策采纳、政策合法化、政策宣 示(政策声明、政策发布);第八组:政策执 行、执行者(执行机构、执行主体)、政策对 象(执行对象、目标人群)、自上而下政策执 行、自下而上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政策执行、 执行力、执行环境、政策试验、政策试点、 政策偏差、执行再决策、政策结果(政策影响 与政策产出)、政策执行模型;第九组:政策 稳定、政策维持、政策变动、政策创新、政 策调整、政策接续、政策终结、政策周期; 第十组:政策评估、评估主办者、评估者、 评估标准、预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事后 评估、正式评估、实验评估、回溯性评估、 虚假评估、投入一产出评估、成本一收益比 率、内外部结合评估、第一至第四代评估; 第十一组:政策监控、经费监控、时间监控、 社会审计路径、社会实验路径、社会系统会 计路径、社会研究与实践综合路径;第十二 组:政策知识、政策学知识、知识转换、政 策研究组织、政策实务人员、政策分析师、 智库、政策预测、政策咨询、演绎因果分析、

1月浙江自考有机化学(三)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学考试有机化学(三)试题 课程代码:02535 一、命名或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2. 3. 4.甘油 5. 6. 7.甲乙醚 8. 9.

10.苯甲酰溴 11. 12. 13. 14. 15.1,2-二甲基环丙烷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sp2和sp3杂化的是哪一个?( ) A.乙烷 B.苯 C.丙烯 D.丙炔 17.正丙醇与异丙醇属于( ) A.位置异构 B.碳链异构 C.顺反异构 D.对映异构 18.下列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①正庚烷②正己烷③2,2-二甲基丁烷④正癸烷( ) A.④③①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19.若正己烷中有杂质1-己烯,用什么试剂可以除掉杂质?( ) A.水 B.浓硫酸

C.汽油 D.溴水 20.环己烷中碳所采取的杂化是______,哪一种构象是最稳定的构象?( ) A.sp2;船式 B.sp2;椅式 C.sp3;船式 D.sp3;椅式 21.芳香烃的所谓芳香性主要表现为( ) A.具有芳香性的气味 B.难氧化难加成易取代 C.有苯环的存在 D.以上都不是 22.选用下列合适试剂区分正氯丁烷、正碘丁烷、己烷和环己烯。( ) A.AgNO3/ROH;Br2/CCl4 B.KMnO4;Br2/CCl4 C.AgNO3/ROH D.NaOH/ROH;AgNO3/ROH 23.下列与lucas(卢卡斯)试剂作用,最早出现浑浊的是( ) A.1-丁醇 B.2-甲基-2-丙醇 C.2-丁醇 D.3-戊醇 24.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大的是( ) A.对氨基苯酚 B.对硝基苯酚 C.对氯苯酚 D.对甲基苯酚 25.醚所以能形成盐是由于( ) A.碳氧键的极化 B.醚是路易斯酸 C.结构的对称性 D.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 26.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乙醇 B.丙醇 C.乙醛 D.异丙醇 27.下列化合物中,羰基进行亲核加成活性最强的是( ) A.CH3COCH3 B.CH3CHO C.BrCH2CHO D.ClCH2CHO 28.三氯乙酸的酸性大于乙酸,主要是因为氯的( ) A.共轭效应 B.吸电子诱导效应 C.给电子诱导效应 D.空间效应 29.下列胺中碱性最弱的是( ) A.对硝基苯胺 B.对甲基苯胺 C.苯胺 D.甲胺 30.将手性碳原子上的任意两个基团对调后,将变为它的( ) A.非对映异构体 B.对映异构体 C.互变异构体 D.顺反异构体 三、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