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频发看政府应急机制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频发看政府应急机制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频发看政府应急机制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频发看政府应急机制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频发看政府应急机制

——从“富士康事件”看政府应急机制

内容摘要

本文从近年来公共事件的频发对政府应急机制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地方政府的应急机制;通过分析“富士康自杀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环境下,公共事件的频发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应急能力,同时也看出地方政府在应急机制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凸显出地方政府紧急应对的不足。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在公共事件的应对中,首先应在事件的初期从思想上重视事件的根源及应对,再次需完善公共事件的应急制度,加强公共事件的应对预防及能力,以便在公共事件发生的初期进行妥善处理,将损失控制在较低水平。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富士康)

目录

一、“富士康事件”回顾 (1)

(一)监管空白,积重难返 (1)

(二)简单粗暴,应对失措 (2)

(三)行动迟缓,再酿惨祸 (2)

二、从“富士康事件”看地方政府公共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3)

(一)法理上赋于地方政府的职能 (3)

(二)组织架构决定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的积极性 (3)

(三)是现阶段“维稳”主旋律的组成 (3)

(四)是保障政府形象及公信力的需要 (3)

三、“富士康事件”地方政府公共应急机制出现的问题 (3)

(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府行为出现“越位” (3)

(二)瞻前顾后, 措施不力,政府职能出现了“错位” (4)

(三)消极应对, 心存侥幸, 政府职能出现“缺位”。 (4)

四、地方政府公共应急机制出现问题的成因 (4)

(一)片面的追求经济效应 (4)

(二)公共事件的管控机制不健全 (4)

(三)事后总结处理机制缺失 (4)

五、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应急机制的对策 (4)

(一)建立预警机制 (4)

(二)地方政府公共应急组织常态化 (5)

(三)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5)

(四)完善公共事件问责制度 (5)

(五)建立事后评估机制 (5)

参考文献 (6)

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频发看政府应急机制

——从“富士康事件”看政府应急机制

做为全球第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从2010年1月23日其员工马向前坠楼自杀身亡。看似普通的自杀个案,却拉开了十五起恶性坠楼自杀事件(以下简称富士康事件)的帷幕。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期,然而诱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因素不断增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频次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多,危害性呈不断增长态势。做为扮演公共事务管理者角色的政府,如何维护公共利益,管理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富士康事件”回顾

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7月20日,富士康连续发生十五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在公众讨论富士康是否“血腥工厂”的同时,做为社会管理者的地方政府的管理缺失,也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一)监管空白,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大部分的公共事件的爆发,乃是长期的社会矛盾积累。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执政思路从政治挂帅的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但在对企业,尤其是大型重点企业的监管上,出现了空白点。被称为“代工之王”的富士康于1988年由台湾鸿海科技集团在深圳投资兴办后,迅速壮大,目前在深圳的员工数达至42万,为多个世界知名品牌代工,2003-2009年,连续6年居中国内地出口企业200强第一名。根据新闻报道,富士康长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长期违反劳动法规,每月休息1天,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休息10分钟,吃饭1小时,工人室友互不相识,工作不能说话,工人权益保障缺失,俨然是一个卓别林大师演绎的“摩登时代”的翻版,与劳动法规定的“每周5天工作8小时,最长每月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①严重背离。做为公共管理部门的的当地政府一直没有进行干预和处理,放任富士康做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运转。在第九跳发生后,东方早报的记者曾联系深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相关人员。而对方称,没有发现富士康在用工、劳动者超时加班等方面存在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因此不便干涉企业内部的自主管理权。这个说法其实也代表了政府部门对富士康监管的普遍心态。当富士康依靠自身内部的纪律、规定和制度“解决”各种纠纷与分歧后,“外部”的公共管理部门自然有监管缺位的理由了。放任富士康逐步成为了滋生自杀的土壤,于2010年1月23日“马向前跳楼事件”开始了血腥的序曲。

“富士康事件”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深刻警示是,在关系公众利益问题上,政府的不作为和麻木不仁,会将事件导向到恶性的一面。必须早期畅通利益的诉求渠道,解决问题,重视矛盾,化解矛盾。回避问题,漠视问题,只能激化矛盾,积重难返。

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长期被漠视,反映了一部分执政者和公务人员的“官本位”的思想

作风。“高高在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态度,与现行我国推行的为自上而下的考核考评机制相关,但却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距甚远。因此,唯有建立科学的,自下而上的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公众意识,才能改变公务人员的思想缺位。

(二)简单粗暴,应对失措

公共事件往往是由多个孤立的事件的组合,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最后借由一个诱因爆发。如果认真追溯开启“跳楼事件”闸门的,应该从2009年7月毕业于哈工大的高材生孙丹勇,其于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事件发生的初期直至后期(第十跳),均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地方政府和富士康一样,并没有在事件中吸取教训,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群体意识”,反而一直保持沉默,把一个个“跳楼事件”均看作孤立,仅由公安部门介入,草草的认定为自杀个案,未及时阻断自杀链条,甚至以公共的力量控制媒体,至于5月18日《南方日报》刊发评论——《富士康“九连跳”自杀,地方政府为何不置一词》综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恶性公共事件,大部分的地区政府过度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甚至采取了公权的暴力工具,没有及时去化解矛盾,深究矛盾的起源,使矛盾不断的积累,从而引发更大的公共事件。在很多的地方政府的公共事件预警机制,要么是无视民意,要么将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最常见的便是进行媒体的封锁。从而使公共事件表面上看是和风细雨,实质为强行封堵的火山,一但爆发,将引成更大的破坏力。从公共事件的处置技术上,这些掩耳盗铃的处置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无利于事件的解决。然而在如今的政绩考评机制里这种欺上瞒下的怪象却很常见,亟待中央政府的关注及重视。

(三)行动迟缓,再酿惨祸

直至11跳,在媒体高度关注时,在中央政府派出调查组时,地方政府才开始回应,宣布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题调查组进入,并在发布会上以所谓的专家语论,以富士康员工的自杀率均为十万分之二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回应。在回应后48小时内又见十二跳及一割脉事件。

在相关的公共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到地方政府在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失位,正如媒体报道的,在富士康事件中,仅有在每一次善后才能看到由地方政府领导下的工会组织身影,在每一次事件发生后由公安部门对事件进行个案的定性。包括在富士康单方面要求员工签订“不自杀协议”时,也不见相关部门的身影,反而将事件的起因指向媒体的传播。而原本应该认真的对事件进行检讨及改进预防措施的调研活动,在富士康将重心转移至内地的造势中,再一次失声。其他地区的地方政府亦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再次出现跳楼门。在某些意义中,在此公共事件中,富士康与地区政府的博弈,以富士康的胜利告终。

地方政府对于企业不道德行为实施干预,还缺乏经验。但国外成功处置的案例也许可以做为借鉴。经济危机爆发后,法国电信爆发了18个月接连发生20多起员工自杀事件。工会组织对此公开谴责,法国总统亲自过问些事,导致该公司的副首席执行官辞职。劳工部在发现法国电信员工自杀与恶劣的工作环境有关后,建议检察机关开展正式的司法调查,迫使法国电信停止重组计划,采取措施减轻员工压力。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事件的干预起步太慢,层级太低,缺乏实质性,更没有与社会对接的透明性,与公众的关切和期待不对称。而经济为中心的考核,使执政者放宽甚至漠视对GDP大户的企业采取的相关干预及管理,这已经成

为多数地方政府执政的一种趋向,必须引起中央政府及相关的部门的重视,重新省视及制订相应的机制。

二、从“富士康事件”看地方政府公共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一)法理上赋于地方政府的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突发事件负责;国务院及县级以上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开展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县(区)政府机构是我国各级政府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直接实施公共管理的行政单位。县(区)级政府的基本职能是阶级职能和社会职能,是公共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

(二)组织架构决定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处于金字塔基层面,与广大公众紧密结合,熟悉与了解公共事件的起源等背景因素及进展。相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具有公共事件应对时间及空间上的天然优势,也与宪法设计层级政府的宗旨吻合。因此,地方政府对公共事件的妥善应对,是我国政府维护公众利益的具体表现,也是考量地区政府执政能力的有效准绳。

(三)是现阶段“维稳”主旋律的组成

近年来发生的多数公共事件基本为利益之争的矛盾,是人民内部范围的利益冲突及矛盾,强化地方政府协调能力,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长效的制度化手段。强化地方政府作为矛盾调节和仲裁者的角色,改变社会利益关系失衡,提供弱势群体沟通的制度化管道。为社会的安定及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保驾护航。

(四)是保障政府形象及公信力的需要

公共事件危机应对,是对地方政府执政的试金石。公共事件往往会对公众的生命及财产造成损失,给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影响执政机构的公信力和形象。地方政府积极妥善的处理公共事件,能迅速平息恶性事态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在公众中的执政能力的良好印象及树立公信力,是持续执政的基石。

三、“富士康事件”地方政府公共应急机制出现的问题

(一)政府行为出现“越位”

地方政府对公共事件的处置过程不习惯与社会公众共享信息,集体失声,竭力淡化事件的严重程度,隐瞒事件的真相。由于公共事件涉及范围具有广泛性,使事件的本质具有扩散性、社会性及群体效应。任何不当的处置或信息的封闭均会引起公众发散性的揣测,影响事件本身的走向,进而引起社会的多米诺效应,危及公共秩序,并对政府的公信力及权威性产生破坏性效应。虽然近年来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在中央政府的倡导下,逐步推广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参与,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其在公众事件领域,信息公开仍为被动式,甚至人为的制造障碍,信息公开透明的进程十分缓慢。

“富士康事件”起始,深圳政府一直处于失声及低调处置之中,但该事件并没有得到解决及处理,直到媒体披露,公众的眼光聚焦富士康后,才勿勿的简单回应,而此时当地政府

的执政能力及公共形象已被严重的质疑。在紧接的善后处置上的,深圳政府仍然没有保持信息的透明和互动,以至在“涨薪及迁厂”风波中再一次失声,成了最大的输家。

(二)政府职能出现了“错位”

由于全球第一代工企业、GDC贡献大户的光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空白,导致各项法规制度形同虚设,无法落实,反而因为不能满足处理公共事件及时性的原则,贻误战机,没有更好的进行寻根追源,化解危机,而是放任事态自身发展。反思深圳市府在“富士康事件”中深圳市政府也并没有置之不理。深圳市总工会在富士康有派出机构,每每悲剧发生,公众总能在善后的阵容里看到工会人员的身影。2009年7月“孙丹勇事件”之后,也曾多次派出人员开展调查,但最终调查结果却始终未向外界公布。颇为讽刺意味的是,在第十跳之后,深圳副市长、公安局长前往富士康调查跳楼问题,并和该集团高层“商讨防范措施”。而该新闻刚刚传出,另一边坠楼的声音就再次响起。谈及深圳市政府做为公共管理部门,对该事件的处置措施却很像虚应故事。

(三)政府职能出现“缺位”。

深圳市政府及广东省省政府在处理“富士康事件”时, 不是立即展开调查, 着手弥补和挽救由该事件造成的损失,而是希望企业内部自身的调节,抱着侥幸心态,导致事件越演越烈。

四、地方政府公共应急机制出现问题的成因

(一)片面的追求经济效应

深圳市政府着眼于经济指标,对于全球第一大代工企业的富士康,职能部门监管不力。而事实上,这在很多地方政府并不鲜见。在舆论监督、政策制定、市场执法中,一些企业特别是所谓的龙头企业,总是享有某种特权,即便违法了也不追究,或者避重就轻。

(二)公共事件的管控机制不健全

在富士康事件的中期,地方政府未将事件看成为一个续发的事件,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畅,缺乏应对规范。一个公共事件的本身通常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同工作。若各职能部门不能协调一致,对公共事件发展趋势的驾驭极为不利。另外,预警机制的不健全,在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机制反应迟缓,失去最佳处置时机,导致事件扩大化、严重化。

(三)事后总结处理机制缺失

在公共事件事后的处理阶段,当地政府一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有关政治影响、经济损失等恢复性问题;另一方面还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修正组织的日常决策和应急处理系统,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多数地方政府对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随着在于公共事件的的结束而终结,却忽视了应紧处置的事后总结。目前我国的事后总结机制仍很大程度上依托中央政府单方面进行,公共事件决策处理的事后校正也不健全。

五、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应急机制的对策

随着近年各地公共事件频发,公众对公共事件关注度日益提高。为了更系统科学对各种公共事件进行处置,根据公共事件的一般规律,提出以下措施及看法:

(一)建立预警机制

任何公共事件的发生均对社会秩序产生较大的破坏,将公共事件扼制在初期,可使事件带来的破坏性及影响度控制下最低程度,因此事前的预防极为重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公共事件,建立全方面的监测及模型。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分别建立应相预案,科学地将公共事件分类,对公共事件的发展程度分级,定点、定期对高危区域进行监控,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消除不稳定因素或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总之有效的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在于事前的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

(二)地方政府公共应急组织常态化

由于公共事件不可能仅局限于某一职能部门或领域,在对公共事件的处置上具有系统性。需要多部门协同。因此需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应急机构,由各部门领导组成,形成常态化管理。在公共事件发生后,形成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同时,也需重视和整合社会非官方资源,参与处理公共事件,使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充分体现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区、街道、社区、企业等多层级公共事件预警机制,定期演练,及时发现与排除不稳定因素,修正完善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三)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准确及时的信息发布,避免公众大规模的臆测及恐慌,同时完善向上汇报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从而调动公众的参与及监督的积极性,激发社会力量,有利于公共事件的迅速处理。真实且畅通的信息上报制度,有利于上级政府对事态发展的掌控及对资源的调配。

(四)完善公共事件问责制度

往往公共事件中政府领导者决定了公共事件的走向,建立科学的公共事件问责制,以立法的形式进行规范,使官员的任免与法律责任相匹配。近年来由公共事件引发的官员下马不在少数,渎职的官员的罢免有利于重建因公共事件而受损的政府形象及公信力。但在问责机制的运行中需要合理科学的规范,使政府官员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处理公共事件,避免矫枉过正,形成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有机结合。可借鉴企业管理学中的绩效管理,对事件处理的每一个关键点进行考评,并列入官员任免考核中。

(五)建立事后评估机制

从管理学的角度,一个事件完整的链条应该为P-D-C-A,从科学的规划出发,开始执行,再次检查工作的成效,最后修正问题点再回到新的规划。同样,在公共事件管理上也是适用,但现实中,CHECK一直被忽视,不知反思,再出现类似事件,一样的陷入困局。因此从公共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对自身的应急机制进行修正改良,有效对事件本身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公共事件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建立经验共享,有利于提高各地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化解危机,降低损失。

在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问题涉及领域较多,呈多样化及复杂化。如何在现阶段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处置能力,制定及完善公共管理机制需要科学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

2.李晨、薛立强,2006;《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缺失及其对策研究》,理论月

刊。

3.曾国平、许峻桦, 2004;《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重庆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4.蔡方华,2010;《富士康坠楼悲剧频发政府干预不能虚应故事》,北京青年报

5.黄树辉,2010;《富士康11跳拷问政府干预机制》,第一财经日报

6.朱迅垚,2010;,《富士康“九连跳”自杀,地方政府为何不置一词?》,南方日报

6-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 马颖,王超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我国正步入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公共安全受到挑战。研究如何减少危险因素,遏制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成为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溯本求源,认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其发生。对我国界定的四类突发灾害事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为我国政府各部门加强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公共安全; 产生原因 1 引言 2006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安全生产重在治本”,虽然强调的是生产事故领域,但也再一次指出了各种突发灾害事件的管理方向,即“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础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速度和影响不断增加,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社会连锁反应和政治后果,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从近几年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实践来看,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中、事后应急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对于如何预防这些事件发生的事前预警方面还很欠缺。因此,必须提高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控能力,提高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效率,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探本溯源,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出发,是构建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模式的关键。 2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和不良影响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有很多分类,目前政府和理论界比较认同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4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城市生命线事故、核与辐射事故,以及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十分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图1 突发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 这些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综合性的,很多突发事件都会引起连锁反应。根据对武汉、重庆和衡阳等城市所作实地调查(见图1)看出,对生命的威胁、社会稳定、公众心理恐慌是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影响程度和范围较严重的后果。这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已经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22个怎么办

附件: 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22个怎么办 一、有人扬言在地铁内放置爆炸物品、化学危险品怎么办? 1.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2.当有乘客反映情况时,及时留下乘客信息。 3.对车站区域进行巡查。 4.如发现有嫌疑人尽可能留住,并尽量挽留2名以上证人。 5.公安人员到来后,协助开展工作。 二、车站内发现疑似爆炸物怎么办? 1.将疑似爆炸物品进行隔离、严禁触动,并对其周边区域进行控制。 2.疏散周边乘客,防止围观。 3.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4.公安人员到来后,协助开展工作。 三、车站内发现有长时间无人认领的包裹怎么办? 1.对发现的包裹严禁移动,安排人员看管。 2.查找包裹主人,疏散周边乘客,防止围观。 3.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

室。 4.公安人员到来后,协助开展工作。 四、车站内发生爆炸时怎么办? 1.及时报警,拨打999或120急救电话,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2.根据现场情况封闭出入口、换乘通道、站厅,申请列车通过。 3.如发现嫌疑人尽可能留住,并尽量挽留2名以上证人。 4.如有人员伤亡,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五、发现站内有非法标语怎么办? 1.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2.立即清除或者用遮挡物进行遮挡(有条件的可先拍照保留证据)。 3.公安人员到来后,协助开展工作。 六、发现站内有人散发传单、展示横幅等非法活动的怎么办? 1.及时报警,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站区、分公司生产调度室。 2.对散发传单、展示横幅人员及时进行劝阻、制止。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 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建立起应急处置长效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目标任务 (一)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严重水灾、火灾,特大车祸事故、爆炸事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或严重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二)本预案在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挥,无条件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调动和安排。 (三)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四)设立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急救设施完善,急救人才培训,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与完善。

(五)依据国家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给予造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于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预防与应急组织 (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卫生院副院长 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 职责: 1、全面领导本镇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2、负责医疗救治重大事项的决策、督查落

实和指导工作。 3、负责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 4、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应急指挥中心,决定人员疏散或隔离,并依法对疫区封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办公室职责:收集、汇总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并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负责与县突发事件应急各成员单位和各医疗机构联系;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负责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工作组织 1、医疗救治小组及医疗救护队 (1)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卫生院副院长(业务) 成员:

突发性公共事件

上周,参加滨海新区举行的镇街科级公务员培训,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思考了许多东西,现就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谈谈我的体会。 这两年,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社会影响重大、危害后果严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国内:西藏拉萨等藏区发生打砸抢骚乱事件,胶济铁路发生列车脱轨相撞事件,安徽阜阳发生大规模手足口疫情,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玉树地震和甘肃泥石流,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国际上:席卷全球的非典、粮食危机,美国发生次贷风波,缅甸遭到强热带风暴袭击,日本发生8级大地震以及核泄漏,等等。 那么,什么是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应如何应对和处置,将危害与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已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公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国际上称之为危机事件,中国俗称“天灾人祸”。它一般由地震、海啸、疫情、矿难、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政治骚乱等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利益冲突而引发,严重时会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分类 一是自然灾害。 二是事故灾难。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 四是社会安全事件。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点 一是发生具有偶然性。 二是演变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或无规则性。 三是结果具有社会震憾性和危害性。 四是处置具有紧迫性。 五是发展具有两面性。 四: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 一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虽然积极防御,但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但没有呈下降趋势,反呈频发态势,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有增无减。缅甸热带风暴袭击中死亡人数已超过3万人,西藏拉萨打砸抢烧骚乱事件经济损失超过3个亿;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在全球范围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已由个别孤立事件变成普遍现象,由偶发事件变为频发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甚至可能跨出国界,扩散、蔓延到邻国,引发国际纠纷。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操作不当导致爆炸,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突发事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协作、迅速控制、减少损失的原则,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公路客运站站内的突发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 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任务 组 长:客运站站长、支部书记(负责突发事的总体工作)副组长:客运站副站长(负责协助总指挥工作,总指挥未到场时行使总指挥职责权力) 成 员:客运站中层以上干部(负责疏散、扑救、报警、宣传、消毒、救护、信息反馈、事故调查、治安管理、物资配备等) 三、 应急响应 (一)发生火灾、爆炸时的应急响应 发现灾害事故后,由通讯组迅速拨打“119”报警,同时向运管处、公安部门报告。若发现伤亡人员要与医院联络

前来救助。通讯组要利用有线、无线等通讯方式保持火场指挥与各行动组之间的联络,同时保持与公安、消防、医院、电力等外界部门的联络,并保障通讯的畅通有效。 在专业抢险部门未到之前,事故总指挥立即组织疏散和现场扑救,疏散组通过广播或直接口头通知,利用旅客通行门、检票口和安全出口对旅客和站内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引导至安全的场地。在组织疏散过程中要搞好宣传,稳定旅客和工作人员情绪,保持疏散秩序,防止造成混乱和恐慌。抢险车辆到来后,由疏散组引导抢险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破坏组要疏通防火通道,保证疏散人员的道路畅通无阻,打出防火隔离带,切断电源。 扑救组要按照火灾情况、起火物的性质启用灭火器、消火栓、砂土及其他扑火工具进行初期扑救。 在火灾失去控制涉及抢险职工生命安全时,总指挥下达紧急疏散命令。各组携带重要物品、现金、账簿等转移到指定地点。 (二)发生群体斗殴时的应急响应 站内发生群体斗殴事时,站派出所要迅速拨打“110”报警,并组织人员尽力控制事态发展,疏散围观群众,等公安机关到达后配合公安机关处理。若发现伤亡人员站派出所应拨打“120”请求救助,由医院处置伤亡人员。 (三)发生重大上访事时的应急响应

乡镇街道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XX…XXXX?XX号 XX市人民政府XX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XX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 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社区、各办公室: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X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班子研究,决定印发《XX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请各社区、办公室根据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XX街道党政(人大)办公室2012年8月27日印发 (共印55份)XX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依据 提高XX街道办事处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平安XX”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X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XX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现状特点 XX街道位于XX市东南部,东濒XX湾,与XX县隔海相望,总面积26.3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交通事故、生产安全、火灾、环境污染等事故灾难时有发生。 XX人多地少,人群密度大,人口流动性强,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机率较高。 XX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增多,群体性事件及刑事案件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呈增发态势。 1.3、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履行办事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 - 1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通用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的经营安全,规范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明确突发事件处置过 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将突发事件给公司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有别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可能、将要或已经为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害,需要紧急处置的偶发事件。 第三条:公司对于突发事件的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行的原则,区域内各公司必须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及级别第四条:突发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狂风、冰雹等。

(二)事故灾害: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等。 (三)公共卫生事故:主要包括经营场所的卫生事故、员工或其他人员饮食安全、传染病等事故。 (四)媒体事件:主要包括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可能、将要、或已经对公司的不实产生不利影响的采访或者报道。 (五)其他事件:主要包括员工或者其他个人、单位为实现合法或非法目的,采用非法手段扰乱公司经营等。 第五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将安全事故进行如下分类: (一)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内的事故; (二)较大事故:是指造成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 5万元的事故;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 二、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以及对我市城市建设历史资料和危害现状的科学分析。 三、事件分级 本预案所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由低到高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局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紧急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2)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

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我局调度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3)较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调度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4)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我局调度个别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市建设系统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并有效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对接。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急处臵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及防范

Commercial Accounting 2012·03·05期 一、引言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涌现的大量专项资金、捐赠物资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但其金额巨大,需要审计机关及时进行审计以避免出现物资和资金挪用、使用不到位、占用等情况,切实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效益。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对救灾物资和资金的拨付、管理与使用越来越重视,要求政府及时公布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救灾物资和资金审计所具有的紧迫性、广泛性和重要性使常规审计方式不再适用。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能适应救灾物资和资金审计的特点,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物资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时揭露资金物资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但是由于救灾物资和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要求审计人员经验丰富、知识宽广,这加大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本文将在风险导向的基础上对如何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作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应用到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审计中,其与常规审计诸多方面的不同使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一)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特点引发的风险 1.偶然性。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 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基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资金物资使用情况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也是非常规的、偶然的。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审计机关投入大量的审计资源对巨额物资和资金进行全过程的追踪监督,由于审计资源有限,资源投入覆盖的范围不足,审计产生了局限性,客观上增加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2.突发性。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 发生突然且持续时间短,发生后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筹集、分配物资和资金的时间短、时效性强,为保障物资和资金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避免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审计必须及时跟进。短时间内对审计资源的快需求、高要求使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 性增加。 3.过程性。与传统审计方式事后 介入、阶段性审计的特征相比,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突出的是一种过程性和预防性。对救灾物资和资金审计切入点的提前,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转变,审计职责覆盖范围的扩大化,审计过程的持续化,进一步加大了审计风险,冲击审计独立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的固有风险 1.总体定位的转变。由单纯的事 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总体定位上强化了审计在物资和资金拨付使用过程中的监督与建议功能,使审计机关更大程度地接触物资和资金筹集、拨付、使用的管理决策行为,审计人员不自觉地参与到管理之中。审计人员的定位逐渐从独立的局外人向内部管理者靠拢,审计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2.审计职责、审计内容的范围扩 大。全过程跟踪审计要求全面覆盖、全过程跟踪,审计职责、审计内容的范围极速扩大。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 □张然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不断,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如 何对救灾物资和资金实施审计成为审计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在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审计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审计的风险较高。本文基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风险导向的基础上探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并提出相关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风险风险防范 审计 S H E N J I 29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3 年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3 年 (2013 年10 月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 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 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章分 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 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 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 紧急事件 B 应急事件 C 应急处理 D 突发事件 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__A__。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 应急队伍的建设 C 事故损失评估 D 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D ) A 公安 B 海上搜救 C 地震救援 D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_B___。 A 保留 B 撤销 C 升级 D 解散 5、建筑施工企业中,(B )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 经理 B 企业一把手 C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D 法定代表人 6、应急预案不包括?C 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 A 总体预案 B 单项预案 C 特别预案 D 现场预案 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 基本生活用品 B 通信器材 C 交通工具 D 个人防护装备 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_B___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 信息报告 B 预测预警 C 信息发布 D 评估 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C ) A 预警机制 B 先期处理机制 C 信息披露机制 D 应急联动机制 10、___B_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分级响应 B 统一指挥 C 公众动员机制 D 以人为本 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 调查与协调机制 B 预警与监测机制 C 救援与处置机制 D 善后与恢复机制 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 A 云南干旱 B 南方雪灾 C 三鹿奶粉事件 D 新疆“4.30”事件 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__A__”,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 绿色通道 B 快速通道 C 特殊通道 D 直线通道 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B ) 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B 重大突发事件 C 较大突发事件 D 一般突发事件 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D 聚集在一处 16、对于公共场所的基本内涵,我国现行最为规范的是198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的七类公共场所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 A 家庭汽车 B 理发店 C 公园 D 书店 17、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其主要体现不包括(C) A 情况掌握快 B 投入警力快 C 科学应对快 D 采取措施快 18、一般突发公共事件:(A )事件的影响局限在在本地区造成一定范围的突发事件。 A 无人员伤亡,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B 人员伤亡一人,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C 无人员伤亡,或5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D 无人员伤亡,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30万以下的, 19、不属于信息报送的内容的是?(C) A 时间 B 地点 C 全部人物 D 事件的起因 20、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C)

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及流程

1.4.1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1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 总督导: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 2 、办公室 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 常务副主任:医务科长、院办主任 政治工作组:党办、纪检、人事科 人力资源组:人事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医疗救护组: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 医疗保障组: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 后勤保障组:总务科 信息宣传组:政工办 安全保障组:保卫科 对外联系组:院办、党办

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 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进行人员补充。 七、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生活支援、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业务支持。 第三节报告制度 一、任何部门及个人对突发事件必须立即据实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告内容包括: 1 、病、伤人员数量。 2 、病伤情况。 3 、参与救治科室。

突发性公共事件

公共管理的短板之突发性公共事件 ——以贵阳公交纵火案为例 课程名称:行政案例分析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级:政治131 学号:1303010178 学生姓名:饶乃进 指导教师:王松老师 2016年10月27日

公共管理的短板之突发性公共事件 ——以贵阳公交纵火案为例 摘要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需要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是对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能力的考验,是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反应。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防,考验政府的未雨绸缪的能力,如果能防患于未然,一切损失都可以避免。突发性公共管理事件的事中处理,如果事件发生已不可避免,若政府能快速启动紧急预案,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损失降至最低,最大限度挽回和避免不必要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政府积极的表现。事件突发发性公共管理的善后管理,也是突发性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安抚善后处理,有助于恢复社会情绪,直接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因此,政府公共管理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 突发性公共事件紧急预案管理缺位 案例陈述 事故回顾 2014年2月27日12时37分,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一辆至油

榨街方向的237路公交车在云岩区金阳南路野鸭塘小学附近突然起火。事故造成6死35伤。 目击者王涛是贵阳市一家汽车维修站的员工。事发时,他正在距事发地不足40米的站内看报纸,“听到了好多女人的哭喊声,声音很大很尖利。”王涛循声望去,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了金阳南路的超车道上,尾部已经起火,“当时明火不大,但浓烟滚滚”。王涛随即叫两位同事拿上维修站内的灭火器灭火。“我们走到公交车前挡风玻璃前,刚想灭火的时候,车厢内的火势突然变大了,烟也变得更多。隔着挡风玻璃,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全都是烟。”为安全起见,王涛和两位同事只能退到安全地带。从王涛提供的一段客车燃烧的视频中可见,火势高约四五米,大火夹杂着黑烟从车窗不断往外蹿出。王涛称,在汽车燃烧后15分钟左右,消防车赶到了现场实施救援。“这时候,火已经变小了,但汽车早已经烧成了一个空壳,面目全非”。 政府回应 当天下午,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名为《通报》的消息。这则只有93个字的消息写道:2014年2月27日12时37分,贵阳市一辆237路公交车在云岩区金阳南路发生燃烧,伤者已全部送达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市委市政府已组成工作组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燃烧原因正在调查中。 当天下午15时34分,新浪认证信息为贵阳市委宣传部的微博“@微博贵阳”编发信息,全文转发了这条93个字的消息,结尾加上了#贵阳公交车自燃#的话题框。这是不少人最早从用户较广泛的公共信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一)交通事故的处理 1.工作目标: (1)确保苑区道路不受事故影响,无堵塞情形出现; (2)处理程序正确,处置及时,要求当值主管接报后三分钟之内赶往现场。2.工作流程: (1)发现或接报后就近当值迅速赶往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2)确定有无人员伤亡并疏导好交通秩序; (3)如有伤者视伤情决定是否拨打120救急或送医院; (4)征询双方事主意见可否协商处理; (5)可以协商处理,双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确认处理意见后完结; (6)协商不成功,报交警处理; (7)当值人员(队员、领班)将事情经过及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报办公室备案; (8)如属道路路况不佳所致,应检讨管理原因,是否应增设交通指示牌、减速坡或修改道路死角。 3.注意事项: (1)留下双方当事人,并控制好双方情绪防止打斗或过激; (2)迅速协调人员疏导交通,防止堵塞,并疏散围观人群; (3)如肇事车辆逃逸,应迅速报警并详细了解或记录肇事车牌、车型、颜色等资料; (4)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类事故应立即报交警,被损坏一方当事人不在现场应设法联系,联系后报交警处理; (5)醉酒肇事宜报交警处理(防止酒醒后不认帐)。 (二)煤气泄漏的处理 1、工作目标: (1)义务消防人员确保3分钟内至现场处理; (2)确保无因处置不当而致煤气爆炸事件发生。 1、工作流程: (1)关总阀(别墅和洋房为楼下花园一侧,公共管道由煤气公司控管); 2)通知消防中心支援,告知煤气公司速至现场专业指引; (3)消防队员及消防车迅速至现场做好战斗准备; (4)封锁现场,设置警戒线,疏散楼内及附近人群;

(5)协助煤气公司人员处置; (6)处理完毕后将事情进行汇总上报,并于大堂或公告栏处公示事故原因;(7)恢复用气。 1、注意事项: (1)现场慎用对讲机、手机等通信工具(现场泄漏中心点30米为半径以内及下风向100米以内应关闭或禁用),规避可能因产生“电火花”而酿成煤气爆炸的一切可能; (2)业主室内煤气泄漏时不能打电话入其屋内,防止爆炸。 (三)业主家中报警器报警的处理 1、工作目标: 接报后当值队员及机动人员需在2分钟内至现场处理; 2.工作流程: (1)判断报警信号发起原因; (2)迅速联系业主查明情况,若属误报,绕场检查后撤离; (3)无法判定(如室内有响动但无人应门铃)室内是否受到不法侵害时应联系业主,视情况决定报110或公安介入处理; (4)可以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打斗或呼救声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制止并报110或派出所; (5)封锁现场及一切可能令疑犯逃跑的路口,如侵害人逃跑应设法留置,如有伤者,应报120。 3.注意事项: (1)接报后,应监控周围流动人员,观察室内情况并组织人员封锁; (2)对屋内出来的人员拦截盘查,身份有疑即留置并报警; (3)联系业主要及时,排除是否为误报(如线路老化、老鼠碰线或老年人不小心碰线); (4)非紧急情况不得入室内或破门而入,即只有在判断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但要

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

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内容提纲 一、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深刻启示 中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五大能力的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依法执政的能力; ——总揽全局的能力。 (胡锦涛05年7月山西考察) 六大领导本领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 ?a?a 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 ?a?a 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 ?a?a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 ?a?a 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 ?a?a 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a?a 六大领导能力(习近平) 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 ?a?a 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a?a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 ?a?a 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a?a 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 ?a?a 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a?a

苏荣书记在2008年12月15日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讲话 一是科学判断形势、敏锐把握趋势的洞察力; 二是勇于破解难题、善于抓好落实的操作力; 三是愿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的亲和力; 四是冷静应对复杂情况、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驾驭力。实践启示之一:2003年非典疫情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臵公共事件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提高。 实践启示之二: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这次灾害警示我们,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是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要深入总结,举一反三,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种应急物资准备,进一步提高危机处理水平,真正把这场抗灾救灾斗争的经验转化为更好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 ?a?a胡锦涛 最高层的果断决策; 最快速的反应; 最有力的支援; 最广泛的动员和行动; 最开放的态度。 二、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整理)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总则 1. 1 编制目的 提高全省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幸福广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3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精品文档

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中毒,动物疫情,饮用水安全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 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行政区划,或超出事发地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需要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协助处置的特别重大及负责处置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省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1. 5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精品文档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1.0.0目的 本流程明确了营业现场突发事件的基本处理程序及相关要求,确保加强预警机制,以便商场管理人员能及时、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2.0.0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商场。 3.0.0工作原则 3.1.0保障顾客及员工人身安全为第一的原则; 3.2.0保障顾客权益不受侵害; 3.3.0保障公司利益不受侵害; 3.4.0保障稳定商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3.5.0态度谦和,处理快速; 3.6.0避免事态扩大化,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 4.0.0相关文件 4.1.0《专柜手册》 4.2.0《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3.0《营运部个人绩效量化考核标准》 4.4.0《物业部个人绩效量化考核标准》 4.5.0《保安部个人绩效量化考核标准》 5.0.0职责 5.1.0分店店长为应急事件处理分店最高指挥者及第一责任人。 5.2.0商场各职能部门负责对现场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结果负相关责任。 5.3.0分店应成立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如有突发事件,以店长为首,其余小组成员都应到场参与事故处理。5.4.0突发事件处理小姐,由店长为最高指挥,营运、物业、保安、人力行政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人力行政部 同时作为事件处理的督促部门。 5.5.0发生突发事件后,应第一时间逐级向上级领导汇报(发现人→部门负责人/店长→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并 同时进入紧急应急处理程序。 5.6.0分店应不定期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学习并演练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提高应变及处理能力。 6.0.0处理流程

6.1.0顾客损坏商品物品 6.1.1若损坏的物品是属于商场(专柜)自身原因造成的,其相关损失由商场(专柜)承担。同时导购员应向顾 客道歉,表示将做改进,以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属商场(专柜)原因的因素包括: a) 专柜卖场内的通道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的损坏(如通道狭窄,占道摆放); b) 专柜的商品摆放存在隐患而造成的损坏(如超出货架摆放、货架固定不稳等); c) 易碎商品没有设置醒目文字提示;构造复杂特别特别的工艺品,,导购员没有为顾客示范操作或提示而造 成的损坏; d) 营业时间专柜无人看管而发生的商品损坏; e) 顾客携带小孩时,导购员没有提醒顾客及监管好小孩,以至小孩不慎损坏商品(如小孩子拿笔在沙发上乱 画,小孩子出于好奇触摸碰碎商品等); f) 顾客受到导购员误导而造成的商品损坏; g) 商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 6.1.2若损坏物品原因属顾客不慎造成的,应要求顾客对物品损失进行赔偿。事件发生后,可以先引导顾客到办 公室,由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且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求语气温和婉转,避免与顾客在现场发生争执。当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或损坏的物品较为贵重时,管理人员可与专柜负责人协商,对损失金额酌情处理。 当客人拒绝赔偿时,可要求有关执法部门协助处理。 6.1.3若顾客损坏物品金额高于保险最低免赔金额时,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与保险公司联系,可从保险公司得到 部门赔偿金。 6.2.0顾客在商场丢失物品 6.2.1对顾客进行安慰,同时通知保安部协助共同处理; 6.2.2向顾客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并根据顾客提供的相关线索,帮助其进行仔细的搜寻; 6.2.3如寻找暂无结果,可叫顾客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若日后找回物品时通知顾客前来领取。如顾客丢失的物品 较为贵重,且顾客对商场进行指责或其他影响商场形象、声誉的行为举止时,可征询顾客意见是否需要报警处理或代为报警处理; 6.2.4最后营运部负责相关事件处理人员应在交接班本上做详尽记录,并跟踪处理。 6.3.0顾客在营业现场受伤 6.3.1当顾客在营业现场受伤时,首先应对顾客的伤情做紧急处理。简单的小伤可利用商场急救箱中药品进行消 毒、包扎等护理; 6.3.2当顾客伤情比较严重且商场人员无法进行处理时,应及时联系顾客家属、急救车协助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遇到晕倒的患者,切忌不要随意搬动其身体,可在现场寻找了解基本急救措施的人员协助处理并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