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游戏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谈游戏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征确定了游戏教学功能的现实意义
处于启蒙认识阶段的幼儿,对五彩缤纷的周围世界表现好奇和好动,产生了心理发展的愿望和要求,而注意力极易分散,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缺乏形象思维,因此通对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以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其对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而游戏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正如高尔基所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因此,通过游戏这一教育功能的实施把幼儿的心灵深处的童趣发掘出来,把现实生活中存在形象性通过游戏活动加以具体化,趣味化,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戏耍中展开想象空间,思维空间,产生一定的创造力,如玩建筑游戏“搭房子”,先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各房子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点并说说房子的结构与主要特征,提供各种建构材料,然后发给幼儿一堆材料,让幼儿根据观察得来的感观印象发挥自己形象思维能力去重新模仿搭盖,这样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会很认真地去做,因为提供的材料各不相同,幼儿的深度也不相同,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搭建难易不同的房子。然后通过诱导性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相反,如仅是在理论上罗列房子的构造原理等形象而枯燥的理论,使幼儿缺少感性认识观察力、模仿等,就难以引发幼儿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幼儿的智能就难以提高。
二、幼儿园游戏在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可有效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认真地模仿各种角色,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儿童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多次反复游戏,幼儿才能逐渐地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所担任的角色。游戏是儿童学习、理解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通过游戏有助于巩固与加深知识,发展各种认识能力。
(二)可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活动是游戏的支柱,幼儿在游戏中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幼儿在游戏中常说:"你假装是老师,我是小朋友。""我把它当黑板。"例如,一个4岁多的儿童在小椅子上开汽车玩,教师走过去问他:"你在玩什么?"幼儿回答:"我是汽车司机,小椅子是我的小汽车,老师你也坐上来吧,你当乘客。"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把自己或他人任意地想象成各种角色,而且还可以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有力地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

展。
(三)可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自主的游戏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例如,在角色游戏"医院"游戏中,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医生,谁当护士,谁当病人。幼儿会像医生一样给"病人"听诊、开药,嘱咐"病人"按时吃药。当"护士"的幼儿不仅给"病人"量体温、打针,还要主动搀扶"病人",让"病人"好好休息。当"病人"的幼儿还要假装出有什么病,如腿疼就真的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总之,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要不断地活跃起来,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逐渐丰富。
三、幼儿园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体验无处不在,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不同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一)可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幼儿对自己的情绪体验通常是丝毫不能加以控制和掩饰的,而完全表露于外,喜、怒、哀、乐都清楚地反映在脸上。例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假装妈妈给孩子喂奶时,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鼓励宝宝多喝点,不断地和孩子交流,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一会又说孩子不爱喝了,还会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就体验到了妈妈的各种情绪体验,学习表达和控制情绪情感的不同方式。
(二)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游戏是一种有趣的、自由自愿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没有任何的精神负担和外在压力。幼儿可以任意摆弄玩具、材料,按自己的想象扮演角色。一次幼儿自发的组织角色游戏,在分工时,欣欣就主动说:"我当班长",我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孩子们的游戏,欣欣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小班长的作用,看到她信心十足的样子,我也笑了。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获得成功,也增强了自信心。
(三)游戏发展幼儿的美感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人的情感与情操的美,这些对孩子来说具有迷人的魅力,会吸引着孩子,使他们兴奋、愉快,对生命感觉到满足,并会追求生命中一切美丽的事物。例如,在思维游戏"我们美丽的家园"活动中,让幼儿找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涂涂画画描绘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大胆地装饰和美化着自己的游戏环境,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美感。
四、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是游戏,儿童早期发展的途径由游戏的功能和特征所决定。教育方法的契机和教育动因都隐藏和包含在游戏中

,其教育价值不可忽视。游戏与教育的结合是幼儿园的必须。
(一) 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1.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
一个玩家没有外力的自发选择活动叫做游戏。受教育者被教育者有目标有计划的施加影响的一种举止,则是教育。玩家在动机控制下的平等自主行为是一种博弈。在外部要求控制下,受教育者学与教的双边互动活动是教育。游戏的活动开展侧重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教育的主旨组织活动亦然立足于教育的目的、实质和职责。玩家的自我表达是基于现有的游戏体验。受教育者在一个新的范畴里接受新的学问的行径是教育。
2.就其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走着内在的联系
从游戏和教育的目标上来看,游戏的成长包含了孩子身心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其价值在于完成本身种种实力的发展,包含意识能力、社会性、情绪和活动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身心经过德、智、体、美的培养增进的全面发展则是教育的方针。而游戏的发展过程是无拘无束的,教育则是一个造就过程,有目标,有想法。两者在终点上又有着相同的一致性。游戏能够服务于教育,则是由于教育游戏实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所以,有些教育计划也是根据游戏的特征来设计的。
(二) 实现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即使游戏和教育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里氛围。孩子自主行为的结果是儿童在玩耍中的得益。教师和儿童共同努力,推进游戏教育化和教育游戏化的实践,才是儿童在教育中的发展。
1.推进教育的游戏化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普遍小学化,使儿童失去了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展个性,过早的接受正规教育,心理机能还没有完善,给幼儿带来了强制性的压力。我们要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谋发出游戏,依据游戏的特点来进行组织教育活动,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吸引儿童兴趣。
2.推进游戏的教育化
是改变游戏自由状态的自然状态,服务优秀游戏对教育的功能,在幼儿教育的明显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注意上课不注意游戏,让游戏拥有自由放任的状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基本依据,通过对游戏的开展进行,把教育和游戏相结合,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展开,加强对幼儿游戏上的引导,使教育的内容和游戏的发展趋于一致性,组织进行教育活动。防止过重于教育化,而忽略了游戏的乐趣,不可将教育的严肃性带入到游戏当中,而是将游戏的趣味性、自主性带入到教育中。要有意识的控制实践中游戏的客观性特点。
(三) 让

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最喜欢的举动,是幼儿主体自立自觉地主要行径。为了发展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健康,应允许儿童定期参加这些活动。为了使游戏能够成为幼儿园的根本活动,教师必须很好的驾驭自立自觉地这类游戏关联。
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对孩子身心发展极有益处的教育形式,既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又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基本需求。在游戏活动中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可以为孩子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活动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游戏可以肯定孩子的主体性,创造性,想象力,自主学习型的活动,对于孩子主体性的培养和发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游戏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是孩子了解历史社会文化经验和接触认识社会的一个必要过程。在游戏活动中会发生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各种各样的学习教育合作探究活动。老师应该把游戏当做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根本,让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教育活动能以自主探究,孩子主动创新的学习方向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