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cData数据集成中间件产品介绍

【大数据】cData数据集成中间件产品介绍

【大数据】cData数据集成中间件产品介绍
【大数据】cData数据集成中间件产品介绍

cData数据集成中间件产品介绍1.需求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企业面临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技术、与不同的厂商合作,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应用系统,造成这些系统之间互相独立,不能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同时,分层管理模式是在国家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例如政府机关包括中央、省、市、县等若干级,大型企业一般又分为总公司、公司和生产厂等层次,为了加强上级机构对下级的管理和各级机构之间互通信息的需求,各级机构之间需要及时、可靠地交换大量的数据信息。由于这些数据,可能是不同的系统产生的,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这些系统通常都是自治的,并且数据可能是异构的,但又是需要彼此交互的,因此这些机关和企业迫切需要在本机构内,建立一个数据传输和集成的平台。

2.数据集成中间件概述

数据集成中间件通过统一的全局数据模型来访问异构的数据库、遗留系统、Web 资源等。中间件位于异构数据源系统(数据层)和应用程序(应用层)之间,向下协调各数据源系统,向上为访问集成数据的应用提供统一数据模式和数据访问的通用接口。各数据源的应用仍然完成它们的任务,中间件系统则主要集

1

中为异构数据源提供一个高层次检索与集成服务。

数据集成中间件体系结构图

数据集成中间件是比较流行的数据集成方法,它通过在中间层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逻辑视图来隐藏底层的数据细节,使得用户可以把集成数据源看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模型下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构造这个逻辑视图并使得不同数据源之间能映射到这个中间层。

要达成系统的需求,需要借助数据Web服务子系统、数据集成子系统、数据抽取子系统、综合展示子系统等子系统来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下图所示:

2

3.数据集成中间件的特点

(1)界面直观,使用简单

数据集成中间件充分考虑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和易用性,提供了图形化的开发、管理和监控界面,使非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也能掌握要高级技术人员通过编程完成的功能。便捷性主要体现在整个抽取、转换、加工整合只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易用性体现在对于任何用户,即便对计算机使用较少的人,只要明白业务需求,通过培训即可轻易自主使用中间件设计自己的业务需求。

(2)支持各种平台和广泛的数据源

数据集成中间件支持各种字符集的转换,能够运行在多种主流操作系统之

3

上。数据集成中间件采用高性能的数据抽取接口,通过JDBC、ODBC、JNDI、OCI等技术支持的各种数据源。支持常见的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主流数据库,这为提取多数据源数据提供了完备的保障。

(3)丰富的数据转换功能

数据集成中间件包含了丰富的数据转换功能,比如值影射、拆分字段、字段选择、计算器、增加常量、排序纪录、过滤纪录、去除重复纪录、是否为null、行转为列、分组等等。这些转换控件支持ETL过程中数据转换环节执行顺序、支持的数据平滑化、规范化、聚类等转换操作。即便对于新出现的特殊转换,我们也可以开发出个性化的转换控件,放入数据集成中间件即可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

(4)灵活的可扩充性,支持二次开发

数据集成中间件通过组件化设计、接口化设计实现了灵活的可扩充性,对于各个模块支持二次开发控件的即插即用。这样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转换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为用户业务发展、业务变更等提供了可扩充性,使用户花费很小的成本,即可享用定制化的服务。比如用户需要一个合并纪录的业务要求,那么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发一个“合并纪录”的转换控件,直接放到数据集成中间件中即可使用。

(5)完善的运行、调试、分析、日志管理

数据集成中间件包括完整地运行、调试、管理功能以及不同层次级别的日志管理功能、完善的数据审计功能。数据集成中间件有相关的监控预警机制,为作业设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设计环境,使设计人员能全面地观察执行过程。数据

4

集成中间件只是从业务数据源读取数据,即便执行失败也不会对源数据任何做修改,保证了作业正常进行,不影响数据源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的正常工作。

4.主要功能界面

(1)数据仓库管理

5

平台数据库及中间件招标技术要求参考

平台数据库及中间件招标技术要求参考 1.总体要求 本次采购的数据库系统和中间件软件应具备如下基本特性: 1.1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一致性,保证数据不被非法盗用和修改伪造,保证数据不因意外情况丢失和损坏,提供多种安全检查审计手段。 1.2准确性: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提供多种核查、审计手段。 1.3可靠性:保证系统可靠连续运行。 1.4可伸缩性:系统应能适应不同规模的业务,系统硬件平台和数据库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扩展性能。 1.5可扩展性:采用组件化设计原则,以使系统能够适应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新增功能时不应需要改造原软件系统。 1.6开放性:系统应采用主流的、开放的技术,以保证系统对各种数据业务的服务,以及与相关系统的互连能力。 1.7可移植性:系统还应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保证在将来发展中迅速采用最新出现的技术、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 1.8实时性:实时完成大容量数据处理,对业务提供并发处理支持。 1.9易用性:应具有良好的中文操作界面、详细的帮助信息,系统参数的维护与管理通过操作界面完成。 1.10可管理性:应具有良好的管理手段,可管理安全、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等。 1.11系统必须能够7X24小时运行,支持基于集群的部署结构。 1.12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备份/恢复机制。 1.13其他:为确保产品的合法来源及售后服务的技术保障,本次投标必须提供数据库和中间件软件的原厂授权书。 1.14供应商需提供现场安装、调试,并在原厂售后服务基础上提供一年的免费现场技术指导。 2.应用服务器中间件软件的详细技术要求如下 2.1支持多协议与服务管理。 2.2支持同步数据集成服务。

数据库及中间件采购需求

数据库及中间件采购需求 中间件:ORACLE WebLogic Server Standard Edition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标准版25用户数量:1套 数据库:ORACLE Database Enterprise Edition数据库企业版25用户数量:1套 其他要求: 一、合同价格 1.1本合同价格包括货物金额以及依约在交付后所需承担的售后服务价格的总和,且为完税后价格。乙方免费赠送两套最新版原厂光盘介质 二、支付和结算方式 2.1、双方因本合同发生的一切费用均以人民币结算及支付。 2.2、双方的帐户名称、开户银行及帐号以本合同提供的为准。 合同付款方式变更如下: (1)预付款:自合同签订起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预付合同总额的30%。 (2)到货款:全部货物到达合同指定现场并安装运行,甲方签字验收后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30%。 (3)终验款:在完成相关集成工作并试运行/开发初验或者到货3个月后,双方签署终验证书后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35%。 (4)尾款:免费保修期满一年后,对保修和维护工作进行验收,双方签署验收证书后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5%。(保修期 为一年,自全部货物验收合格,双方签定最终验收报告之日起计算). 2.3、如乙方根据本合同规定有责任向甲方支付违约金或其它赔偿时,甲方有权直接从上述付款中扣除该等款项并于事后通知乙方,该情形下应当视为甲方已经依约履行了合同义务,而所扣乙方的款项金额未达到乙方依照其责任所应当向甲方支付的金额时,乙方仍应向甲方补足。同时,若乙方对甲方的扣款有异议而不能协商解决时有权依照本合同关于解决争议的约定方式解决。但,存在或解决

大数据平台架构~巨衫

1.技术实现框架 1.1大数据平台架构 1.1.1大数据库是未来提升业务能力的关键要素 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新一波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成为全球围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引领社会管理变革的利器。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从技术研究步入落地实施阶段,数据资源成为未来业务的关键因素。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获知事物背后的原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预知未来的发展动态。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省地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下一步的优化业务、提升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数据和业务应用趋势,大数据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1.巨杉软件SequoiaDB产品和案例介绍 v2》P12 “银行的大数据资产和应用“,说明税务数据和业务分析,需要用大数据解决。 《1.巨杉软件SequoiaDB产品和案例介绍 v2》P14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处理”,说明处理模式的差异。 1.1.2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 大数据平台总体技术框架分为数据源层、数据接口层、平台架构层、分析工具层和业务应用层。如下图所示:

(此图要修改,北明) 数据源层:包括各业务系统、服务系统以及社会其它单位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接口层:是原始数据进入大数据库的入口,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接口,进行数据的缓冲、预处理等操作; 平台架构层:基于大数据系统存储各类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工具层: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工具,例如:建模工具、报表开发、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可视化展现等工具; 业务应用层:根据应用领域和业务需求,建立分析模型,使用分析工具,发现获知事物背后的原因,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优化业务的方法。例如,寻找服务资源的最佳配置方案、发现业务流程中的短板进行优化等。 1.1.3大数据平台产品选型 针对业务需求,我们选择巨杉数据库作为大数据基础平台。

大数据功能模块概要设计-V1.1Word版

第1章 系统总体架构

第2章通用组件 2.1 基础页面组件 前端页面JS框架,采用jquery为基础开发框架;为考虑对IE6,7,8的兼容性;建议版本为:1.7.2; 基于jquery的UI框架,目前流行的有:easyui 、jquery ui 、dwz;这三个各有一部分对基础页面组件的支持;(考虑到这些基础UI框架可能存在的不兼容性,建议只选择一个,对于UI框架不支持的组件,另外选择开源提供) 对于常用的基础页面组件选型如下:

2.2 基础技术组件

2.3 基础类库 J2EE服务端开发所需要的基础类库包括: apache-common 对基础类的一些扩展;包括了:commons-beanutils.jar \ commons-collections.jar \ commons-fileupload.jar \ commons-io.jar \ commons-lang.jar \ commons-lang3.jar \ commons-logging.jar json-lib 对json数据格式的解析、封装;提供将json字符串,到Bean或者List的转换;或者将Bean或者List转换为 json字符串; junit 进行单元测试的基础包;建议使用 junit4 struts2 / spring mvc MVC 的 C 层的选型 spring 业务处理逻辑层,建议使用spring3.0以上版本; ibatis / mybatis/ hibernate ORM层的选型

第3章选型 3.1 中间件 商业:weblogic、webshpere 开源:jboss、jetty、tomcat 对于中间件有要求:部署的时候,需要支持jdk6.0;如果是weblogic建议使用10.3以上版本,采用sun-jrocket的jdk; websphere 要求6.1以上版本; 3.2 数据库 3.2.1 关系型 Oracle / MySQL; 如果是oracle,要求10g以上版本,并且已经升级地理数据库 3.2.2 NoSQL mongodb / hadoop / hive /hbase /memcached/redis 3.3 底层开发框架 3.3.1 Java 服务端开发框架 struts2 + spring3+ ibatis (?mybatis)? spring3+ibatis (?mybatis) ?

消息中间件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

消息中间件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 摘要:简要介绍了消息中间件在数据交换数据交换中的应用,论述了消息中间件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传输消息大小不受限制;同时支持Windows 2000/nt/98/ME等多种操作系统,并能通过配置充分发挥不同操作系统的性能;实现消息队列操作的回滚与提交,使消息进行多级回执;以COM形式提供MQ Clinent API。关键词:数据交换消息中间件消息队列 COM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浪潮,人们感受到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好处,于是对电子化、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商业金融等领域,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手段正在被广泛使用。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格式化的数据,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在其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作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一部分,EDI可以应用于制造业、运输业、零售业以及卫生保健和政府部门等各种经济部门之中。消息队列中间件MOM(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是一种特定的中间件,它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流,并基于数据通信来进行分布式系统的集成。1 数据交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1.1 国际发展现状及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EDI。据统计,1992年底世界上使用EDI的企业超过10万家,95年达到40万家。美国早在60年代初期,就在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中应用EDI,而且每年还以100%的速度增长;西欧各国已将EDI应用于汽车、化工、电子、运输、保险、分销零售业中;日本已在销售、贸易、运输、和制造业中广泛使用EDI;新加坡声称95%的贸易用EDI实现。据悉,美国政府及欧洲共同体大部分国家的海关宣布,从1992年起,采用EDI方式办理海关业务,如不采用EDI方式,其手续将被推迟办理,或不再选为贸易伙伴。1996年,亚洲六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省)达成协议,将共同开发EDI系统,以便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进出口过程中能够实时地采集进出口数据,有效对客户进行管理,减少报关错误。这无疑会加快亚洲国家的EDI建设进程。在欧洲,一些大公司,包括超市连锁公司,已经开始对不开通EDI的供应商实行制裁措施(价格、处理时间、付款方式上实行歧视政策)。新加坡贸易发展局宣布:从1999年1月1日起,所有进出口贸易都必须用EDI方式申报。香港地区从2000年开始全面关闭进出口报关柜台,所有的进出口报关必须通过EDI方式。EDI的发展趋势:(1)应用EDI的行业会增多;(2)EDI 与其他信息传送技术和系统的一体化;(3)EDI技术将受Internet的冲击。1.2 国内发展现状我国也早已经开始重视和普及EDI技术,“八五”抓基础、抓试点;“九五”建立起中国贸易网(China Trade Network),尽快实现与国际贸易网的大联通,全面推行EDI。近几年来,国内方正、中软、启宏科技、南通等软件公司在数据交换平台方面都已经快速发展。方正数码公司2002年提出了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跨地域、跨部门应用技术框架,为横跨多个政府机构的服务、监管职能的业务实现和同一机构内多个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提供了进行有效转换和交流的安全信息交换平台——方正易畅InfoHub。方正易畅InfoHub安全信息交换平台在信息系统中为终端节点提供安全可靠的消息传输。它采用基于XML技术的消息结构进行信息的表达,存储及传输。而作为封装在消息结构中的消息内容可以是XML格式的信息,EDI格式的信息,或者是采用用户自己定义的格式的信息。由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国家税务局联合开发出《行政管理与监控考核系统》填补了国家办公软件的空白。中软股份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系统框架,并通过技术框架与功能框架完美结合,使功能不断扩充与完善,完成了《行政管理与监控考核系统》。该系统已经在驻马店市国税局得到了全面的推广与实施,为提升税务行业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做出了贡

数据库中间件使用场景分析

数据库中间件使用场景分析数据库场景比较 PS:涉及到金钱方面的事务处理,建议使用Oracle。 数据库优点缺点场景 Oracle 基本适合所有业务维护成本和License成 本高 电信,电力、银行、支付以及涉及到金钱 方面等综合性企业。(事务型) MySQL 结构简单,部署方便,社区 成熟,稳定性非常好, 良好的事务和SQL支持 扩展性差,软件本身性 能瓶颈大, 没有成熟的集群方案。 Schema复制。 百亿以内的数据存储, 对数据安全性和事务支持有要求。主要存 储对数据状态有要求和更新频繁的数据。 (事务型) MongoDB Schema--free,快速开发, 本身支持集群如sharding, 支持空间索引等; 锁的粒度大,并发性能 差,性能受限于内存, 解决方案有待考验。 1.LBS(基于位置服务;地理坐标,或大地坐 标),缓存,小文件存储。 2.CMS内容管理系统; 3.社交网络图数据库设计. 4.MongoDB主要用于存储计费数据、日志 数据和流水数据 Hbase 基于Hadoop生态系统,良 好的扩展性,高写入能力。 数据自动分片。 架构复杂,维护成本 高。 搜索,数据写入非常高,监控数据。 1.典型互联网搜索问题 2.捕获增量数据 3.内容服务 4.信息交换 HBase主要用来做数据分析和存储大数据 内容。 Redis 高性能,部署简单,非常的 数据类型支持, 支持数据持久化,集群方案 支持。 性能受限于内存,单进 程问题。 适合小数据高读写场景。缓存服务。 1.保存点击数据(计数器) 2.在哈希表中保存用户信息 3.用集合保存社交网站圈子数据

MySQL还是PostgreSQL? 1、如果你的应用对数据的完整性和严肃性要求不高,但是追求处理的高速度。例如是一个论坛和社区,你应该使用MySQL。 2、你的应用是一个严肃的商业应用,对数据完整性要求很高。而且你希望对一些商业数据逻辑进行很好的封装,例如是一个网上银行,你应该使用PostgreSQL。 3、你的应用处理的是地理数据,由于R-TREES的存在,你应该使用PostgreSQL。 4、等等 从Oracle转向MySQL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降低运维成本。Oracle数据库自动化运维实现难度和成本较高,而MySQL运维自动化难度和成本相对较低,当数据库实例不断成倍增长的时候,使用MySQL可以在有限人力的情况下维护更多的数据库实例。 第二,降低软件成本。Oracle License成本较高,MySQL及其分支目前是免费的。 第三,提高可扩展性。MySQL是开源数据库,便于有技术能力的公司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自己开发定制一些数据库周边服务,使数据库使用的扩展性提高,而Oracle对这方面的支持比较一般。 Hbase场景说明 捕获增量数据 数据通常是细水长流,累加到已有数据库以备将来使用,例如分析,处理和服务。许多HBase使用场景属于这个类别——使用HBase作为数据存储,捕获来自于各种数据源的增量数据。例如,这种数据源可能是网页爬虫,可能是记录用户看了什么广告和多长时间的广告效果数据,也可能是记录各种参数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讨论几个成功的使用场景和公司。 1.捕获监控参数

数据库中间件高级技术支持服务说明

数据库中间件高级技术支持 服务说明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数据库和中间件技术支持 服务说明书 版本号:V2.0 赛尔网络 2010年4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公司简介 (5) 第二章、服务内容提要 (7) 第三章、数据库和中间件技术支持与服务详述 (9) 3.1、远程支持服务 (9) 3.1.1、中文电话支持服务(7*24小时) (9) 3.1.2、Email服务(7*24小时) (9) 3.2.现场服务 (10) 3.2.1.数据库、中间件安装调试服务 (10) 3.2.1.1、数据库安装调试服务 (10) 3.2.1.2、中间件安装调试服务 (11) 3.2.2定期系统健康检查服务 (12) 3.2.2.1、数据库方面的健康巡检 (12) 3.2.2.2、中间件方面的健康巡检 (13) 3.2.2.3、操作系统方面的检查 (15) 3.2.3.性能优化服务 (16) 3.2.4.数据库备份恢复策略的制定和测试服务 (18) 3.2.5.数据库和中间件升级及迁移服务 (20) 3.2.6.数据库和中间件应急服务 (20) 3.2.7.重大事件待命服务 (21) 3.2.8、制定数据库和中间件管理规范服务 (21) 3.2.9.其他现场服务 (22) 第四章服务质量保证及验收标准 (23) 4.1、服务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人员安排 (23) 4.2、客户服务档案 (24) 4.3、服务效果的验收 (25) 第五章赛尔网络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26)

5.1 技术支持总体流程 (26) 5.2 现场支持工作流程 (27) 5.3 健康巡检工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重大紧急事件处理流程 (29)

大数据接口技术比较

系统接口规范以及常见的接口技术概述 一、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壮性,系统接口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接口应实现对外部系统的接入提供企业级的支持,在系统的高并发和大容量 的基础上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 2.提供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以实现对信息的全面保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防止大量访问,以及大量占用资源的情况发生,保证系统的健壮性; 3.提供有效的系统的可监控机制,使得接口的运行情况可监控,便于及时发现 错误及排除故障; 4.保证在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平滑的移植和扩展,同时在系 统并发增加时提供系统资源的动态扩展,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5.在进行扩容、新业务扩展时,应能提供快速、方便和准确的实现方式。 二、接口通讯方式: 接口基本采用了同步请求/应答方式、异步请求/应答方式、会话方式、广播通知方式、事件订阅方式、可靠消息传输方式、文件传输等通讯方式: 1.同步请求/应答方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服务请求,客户端阻塞等待服 务器端返回处理结果; 2.异步请求/应答方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服务请求,与同步方式不同的 是,在此方式下,服务器端处理请求时,客户端继续运行;当服务器端处理结束时返回处理结果; 3.会话方式: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后,可以多次发送或接收数据,同时 存储信息的上下文关系; 4.广播通知方式:由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以单个或批量方式发出未经客户端 请求的广播或通知消息,客户端可在适当的时候检查是否收到消息并定义收到消息后所采取的动作;

5.事件订阅方式:客户端可事先向服务器端订阅自定义的事件,当这些事件发 生时,服务器端通知客户端事件发生,客户端可采取相应处理。事件订阅方式使客户端拥有了个性化的事件触发功能,极大方便了客户端及时响应所订阅的事件; 6.文件传输: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文件的方式来传输消息,并采取相应处理; 7.可靠消息传输:在接口通讯中,基于消息的传输处理方式,除了可采用以上 几种通讯方式外,还可采用可靠消息传输方式,即通过存储队列方式,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传输消息,采取相应处理。 三、接口安全要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各种接口方式都应该保证其接入的安全性。 接口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接口的自身安全,通过接口实现技术上的安全控制,做到对安全事件的“可知、可控、可预测”,是实现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基础。 根据接口连接特点与业务特色,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实施策略,保证接口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系统应在接入点的网络边界实施接口安全控制。 接口的安全控制在逻辑上包括:安全评估、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口令认证、安全审计、防恶意代码、加密等内容。 四、传输控制要求: 传输控制利用高速数据通道技术实现把前端的大数据量并发请求分发到后端,从而保证应用系统在大量客户端同时请求服务时,能够保持快速、稳定的工作状态。 系统应采用传输控制手段降低接口网络负担,提高接口吞吐能力,保证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具体手段包括负载均衡、伸缩性与动态配置管理、网络调度等功能:

数据库中间件及其几种技术比较

数据库中间件及其几种技术比较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据库中间件的概念,功能,原理,介绍了现今数据库中间件的几种主要技术,并进行了比较。 关键字:数据库中间件 1、数据库中间件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中间件是处于底层数据库和用户应用系统之间的,主要用于屏蔽异构数据库的底层细节问题的中间件,是客户与后台的数据库之间进行通讯的桥梁。当客户向Web Server发出对某个数据库的SQL请求时,通过数据库中间件搜索匹配的数据库连接,并将SQL请求转发给对应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数据库中间件的主要功能:(1)支持常用大型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如ORACLE ,DB2, MYSQL等常用数据库。(2)提供统一接口, 屏蔽数据库之间的操作差异。(3)封装复杂烦琐的数据库应用接口和数据库操作过程,简化应用程序的数据库操作, 提高应用程序开发效率。(4)支持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Linux 等,便于应用代码在各平台之间的移植。(5)支持多线程, 可以提供多线程与线程库, 满足各种场合应用。 数据库中间件(UniWeb Server)工作原理:让其作为前端的客户与后端的数据库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当客户向数据库中间件发出对某个数据库的SQL请求时数据库中间件搜索当前可用的与该数据库的连接(UniTcl Server) 通过UniTcl Server将SQL请求转发给对应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执行SQL语句后将结果通过UniTcl Server 返回给数据库中间件,再由它返回给客户整个数据库中间件的体系结构采用的是三层(Three-tier)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中间件与各个客户的数据通信采用流套接字(Stream Socket)机制实现并

大数据应用的五个典型应用场景

大数据应用的五个典型应用场景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时间:2015-03-24 11:31:09 作者: 数据观在网上查找的大数据应用的几个典型场景,分享给大家! "数据将成为一种战略性原料,每一个企业、科研团队和政府,都有责任有目的地搜集、处理、分析、索引数据。"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中心主任周涛号召企业投身大数据,对大数据怦然心动的企业也确实很多。但基于对全球95个国家、26个行业的1144名业务人员和IT专业人士的广泛调研,IBM发现,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大数据'改善决策流程和业务成效的潜能,但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的确,在主动或被动迎接大数据时代之时,企业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在实干之前,明确很多问题的答案:3V之外大数据还具备何种属性什么是大数据解决之道的要素大数据实施是否有章可循...... 以《分析:大数据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白皮书为引子,IBM的大数据战略努力令企业的诸多疑惑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以"智慧的分析洞察"为核心的IBM大数据价值体系中的五大典型业务需求和对应的落地实践,形象化地展现了大数据如何驱动企业商业价值的增长。 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 明确发力点 在大数据和分析领域,IBM公认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技术优势。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表示:"数据构成了智慧地球的三大元素:物联化(instrumented)、互连化(interconnected)和智能化(intelligent),而这三大元素又改变了数据来源、传送方式和利用方式,带来'大数据'这场信息社会的变革。作为大数据领域的领导者,IBM正在利用领先方法论和全面大数据技术帮助企业重新思考已有的IT模式;助力企业进行基于这场信息革命的业务转型,获取竞争机遇和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要实现这一愿景,有必要知晓企业对应用大数据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和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联手实施了一项调研,并共同撰写发布了《分析:大数据在现

WEB数据库与中间件技术解决方案

Web数据库与中间件技术 随着Internet/Intrranet的兴起与发展,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厂家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使得连接更加简洁、迅速和方便。Web与数据库连接技术已成为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为Internet上的电子商贸打下了基础。 一般来说,通过Web页实现对数据库访问,在整个系统中关键的技术是中间件的解决方案。 中间件负责管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并提供应用程序服务。由于驻留在Web服务器上,因而中间件软件能够调用作为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间"传输机制"的外部程序或"编码",并将执行查询等以HTML页面或纯文本的形式将信息返回给最终用户。数据库服务器负责管理驻留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 一、当前几种流行的中间件的解决方案 1.通用网关技术(CGI) CGI是一种Web站点上可以用来访问Web站点的用户交互的各种程序的标准,使用CGI脚本允许用户在浏览器中等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交互,完成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 几乎使用的服务器软件都支持CGI,开发者可以使用任何一种Web服务器内置语言编写CGI,包括Perl语言,C,C++,VB和Delphi等。 CGI的工作原理是浏览器通过Web页面的表单搜索参数,这些参数通过HTTP传递Web服务器,在服务器通过CGI脚本分析参数(命令行参数或环境变量),同时启动通路程序,把分析后的参数转化为SQL命令,交数据库服务器执行,然后CGI程序返回处理结果给Web服务器,最后向客户机返回HTML或纯文本格式的结果并断开连接。 CGI缺点是执行速度较慢,Web服务器每启动一个数据查询服务,就必须启动一个新的CGI 进程,相对服务器资源代价比较高。 2.ASP(Active Server Pages) ASP是一种开放的,可以将HTML脚本及可重用的Active Server组件结合在一起以建立高效的动态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环境,利用ASP,可以增加运行在服务器端的脚本的新特性,

中间件技术知识点及习题

第10章中间件技术 10.1 基本内容分析 10.1.1 本章重要概念 (1)中间件的定义和作用 (2)ODBC分层的体系结构: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管理器,DB驱动程序,ODBC 数据源。 (3)ODBC接口:应用程序基本流程,ODBC句柄,ODBC连接,SQL语句的执行。ODBC两套符合性级别。典型的DB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4)JDBC的基本功能,JDBC的结构,JDBC接口。 10.1.2 本章的重点篇幅 (1)ODBC分层的体系结构(教材P403的图10.2)。 (2)ODBC应用程序的基本流程(教材P408的图10.6)。 (3)JDBC驱动程序(教材P427-428),JDBC API接口(教材P430)。 10.2 教材中习题10的答案 10.1什么是中间件?有什么作用? 答:中间件是分布式环境中保证OS、通信协议、数据库等之间进行对话、互操作的软件系统。 中间件的作用是保证了客户和服务器间的联系,使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对于应用软件的开发界面透明化。 10.2 试解释中间件的三个透明性。 答:中间件的网络透明性是指中间件能支持所有类型的网络。 中间件的服务器透明性是指不管服务器上的DBMS是何种型号(ORACLE、

SYBASE、DB2等),一个好的中间件都能通过标准的SQL语言与不同DBMS上的SQL语言连接起来。 中间件的语言透明性是指客户机可用任何开发语言进行发送请求和接受回答,被调用的功能应该像语言那样也是独立的。中间件还应该保证开发语言的数据类型和服务器上数据库使用的数据类型之间能够相互转换。 10.3 ODBC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库编程方式有什么区别? 答:传统的DB编程方式是“主语言+DML”,但一个应用程序却不能访问不同DB服务器上的数据。 ODBC技术实际上是一个公共接口API,使用ODBC技术,同一个应用程序就可以访问不同DB服务器上的数据。 10.4 ODBC技术有什么作用?其卓越贡献是什么? 答:ODBC技术的作用是使应用程序与DBMS在逻辑上可以分离,使应用程序具有数据库无关性。 ODBC的卓越贡献是使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互用性和可移植性,并且具备同时访问多种DBS的能力,从而克服了传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缺陷。对用户而言,ODBC驱动程序屏蔽掉了不同DBS的差异。 10.5 ODBC的体系结构有哪几层?试叙述各层之间联系。 答:ODBC的体系结构有四层: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管理器,DBMS驱动程序、数据源。 应用程序要完成ODBC外部接口的所有工作,用C语言和ODBC函数来编应用程序。 驱动程序管理器管理应用程序和DBMS驱动程序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应用

大数据在it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IT领域的意义 课程: 14MGB002H-D4 自然辩证法 学号: 2015E8013261170 姓名:薛智友

目录 大数据的简介 (2) 大数据的意义 (4) 企业大数据项目 (6) 数据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6) 政府部门 (7) 个人 (7) 企业管理 (9) 预测 (9) 更有效地组织企业以节省资金 (9) 真正了解客户 (10) 企业共同创建、实时改进和创新产品 (10) 利用大数据找到新的商业机会 (11) 参考文献 (12)

大数据IT领域的意义 大数据的简介 大数据,英文big data。多大的数据才叫大数据?其实,关于大数据,难以有一个非常定量的定义。维基百科给出了一个定性的描述:大数据是指无法使用传统和常用的软件技术和工具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获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定义则是:为了更经济的从高频率获取的、大容量、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但不管怎么定义,大数据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巨大的数据量(volume),集中存储和集中处理数据已经无法处理这么巨大的数据。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行业应用系统的规模迅速扩大,行业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呈爆炸性增长。动辄达到数百TB甚至数十至数百PB规模的行业/企业大数据已远远超出了现有传统的计算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因此,寻求有效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方法 [1] 机构或公司业务数据量 百度10PB~100PB/天 淘宝100PB/天 Twitter 2亿条消息/天 会城市公安局道路车辆监控200亿条/三年 图一数据量的庞大

数据库中间件高级技术支持服务说明

数据库和中间件技术支持 服务说明书 版本号:V2.0 赛尔网络 2010年4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公司简介 (3) 第二章、服务内容提要 (5) 第三章、数据库和中间件技术支持与服务详述 (6) 3.1、远程支持服务 (6) 3.1.1、中文电话支持服务(7*24小时) (6) 3.1.2、Email服务(7*24小时) (6) 3.2.现场服务 (7) 3.2.1.数据库、中间件安装调试服务 (7) 3.2.1.1、数据库安装调试服务 (7) 3.2.1.2、中间件安装调试服务 (7) 3.2.2定期系统健康检查服务 (8) 3.2.2.1、数据库方面的健康巡检 (9) 3.2.2.2、中间件方面的健康巡检 (10) 3.2.2.3、操作系统方面的检查 (11) 3.2.3.性能优化服务 (12) 3.2.4.数据库备份恢复策略的制定和测试服务 (14) 3.2.5.数据库和中间件升级及迁移服务 (15) 3.2.6.数据库和中间件应急服务 (15) 3.2.7.重大事件待命服务 (16) 3.2.8、制定数据库和中间件管理规范服务 (16) 3.2.9.其他现场服务 (17) 第四章服务质量保证及验收标准 (18) 4.1、服务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人员安排 (18) 4.2、客户服务档案 (19) 4.3、服务效果的验收 (19) 第五章赛尔网络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21) 5.1 技术支持总体流程 (21) 5.2 现场支持工作流程 (22) 5.3 健康巡检工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重大紧急事件处理流程 (24)

基于SOA的数据库中间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b17061029.html, 基于SOA的数据库中间件 作者:谷玉奎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06期 文章首先对SOA及其在数据库中间件的应用优势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基于SOA的数据库中间件设计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有所帮助。 【关键词】SOA 数据库中间件 1 SOA及其在数据库中间件的应用优势 1.1 SOA的定义 SOA是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缩写形式,其中文意思为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归属于组件架构的范畴,具体是指将相关应用程序之间的不同服务,以预先定义的接口进行连接,这里的接口为中立方式,它独立于操作系统、硬件及编程语言,由此使得此类系统服务的构建,能以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SOA的响应模型如图1所示。 1.2 SOA的应用优势 以SOA作为数据库中间件构建的主要技术手段时,其应用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SOA的定义可知,它是一种服务,具有松散耦合性,当服务请求者需要服务时,才会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动态绑定,在这一过程中,会使用到SOAP协议和XML格式,由此使得SOA具备了跨平台的特性。 (2)服务是一种抽象资源,当服务以单独的形式存在时,其个体具有可变性和可组合性的特点,以SOA作为数据库中间件,可为数据库服务的可更改性及数据库之间信息的结合提供依据。 (3)除了能够提供抽象服务之外,SOA还能提供标准接口,由此使其可借助某些标准对访问数据库的方法进行设计,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抽象。 2 基于SOA的数据库中间件设计 在基于SOA的数据库中间件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对其中的核心模块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数据服务管理模块、数据源封装及数据采集模块、公共数据模块、数据服务的安全模块。下面重点对以上模块的设计方法与过程进行分析。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讲义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第一章操作系统介绍 1.1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缩写为OS)是一种系统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和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控制,还能使用户方便使用硬件提供的计算机功能,也使硬件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并发性:多任务、多进程、多线程。 2)共享性:互斥访问、同时访问。 3)虚拟性:把一个物理上的对象变成多个逻辑意义的对象。 操作系统理论研究者有时把操作系统分成四大部分: 驱动程序: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内核:操作系统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例如,GNU C 运行期库就属于此类,它把各种操作系统的内部编程接口包装成ANSI C和POSIX 编程接口的形式。 外围:是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总结:操作系统是靠近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 1.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其发展历程如下:

操作系统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分类。 1、应用领域 可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2、所支持用户数 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如MSDOS、OS/2、Windows)、多用户操作系统(如UNIX、Linux、Windows Server); 3、源码开放程度 可分为开源操作系统(如Linux、FreeBSD)和闭源操作系统(如Mac OS X、Windows); 4、存储器寻址宽度、架构 可以将操作系统分为8位、16位、32位、64位、128位的操作系统。早期的操作系统一般只支持8位和16位存储器寻指宽度,现代的操作系统如Linux 和Windows 7都支持32位和64位。从架构上分为X86、X8664、PPC架构。 1.4 服务器操作系统 1.4.1 AIX操作系统 尽管UNIX市场被Windows和Linux蚕食已成为不争的话题,AIX仍然是UNIX 系统中最闪亮的一个。在中国,采用AIX作为主要操作系统的IBM UNIX服务器,连续8年占据中国UNIX服务器销售额市场份额第一名。 一、AIX操作系统概述 AIX(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是IBM基于AT&T Unix System V 开发的一套类UNIX操作系统,运行在IBM专有的Power系列芯片设计的小型机硬件系统之上。它符合Open group的UNIX 98行业标准(The Open Group UNIX 98 Base Brand),通过全面集成对32-位和64-位应用的并行运行支持,为这些应用提供了全面的可扩展性。它可以在所有的IBM ~ p系列和IBM RS/6000工作站、服务器和大型并行超级计算机上运行。 AIX是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的简称,意为高级交互执行体,

实习一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及数据访问中间件

实验一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及数据访问中间件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例掌握RMI,RPC,JDBC等中间件的使用。 二、实习要求 1)RPC实现远程计算服务。服务器端提供计算服务;客户端调用计算服务。 2)RMI+JDBC远端数据库的访问。实现简单的成绩查询系统(创建表,录入成绩,查询成绩等)。在服务器端,通过JDBC访问数据库。客户端调用服务端提供的各种数据库操作。 3)服务器和客户端不在同的机器上进行测试。 4)打包成易于执行的文件,如exe, bat文件。 三、实习过程 1 利用RPC实现远程计算服务。 (1)使用IDL定义服务接口mathservice.idl, 定义计算服务操作,方法如下: 加:void Cal_Add([in] double a, [in] double b, [out] double * result); 减:void Cal_Sub([in] double a, [in] double b, [out] double * result); 乘:void Cal_Mul([in] double a, [in] double b, [out] double * result); 除:void Cal_Div([in] double a, [in] double b, [out] double * result); (2)编写配置文件mathservice.acf, 定义绑定句柄 (3) 编译mathservice.idl文件,产生文件mathservice.h, mathservice_s.c, mathservice_c.c (4) 编写服务端程序, 编译连接工程,生成mathservice.exe (5) 编写客户端程序 (6) 测试: 测试结果截图如下: 加法运算:

中间件的优点及其应用

中间件的优点及其应用 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双层的结构,通常是一台个人计算机做客户机使用(运行客户端程序),另外一台服务器用于存放后台的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可客户端直接相连,中间没有其他的逻辑。程序的业务逻辑则一般存在于前台的应用程序中,即程序员根据客户的业务要求定制客户端程序,这种定制的程序没有通用性。或者业务逻辑也存在于后台数据库中,以触发器(trigger)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一旦客户的业务逻辑有所改变的话,将引起应用程序的修改以及后台触发器的修改,将所有程序模块都重新修改、编译、连接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另外由于这种结构将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以及数据源绑定在一起,会消耗客户机的大量资源,对客户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为了克服由于传统客户/服务器模型的这些缺陷给系统应用带来的影响,一种新的结构出现了,这就是三层(N层)客户/服务器模型。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构建了一种分割式的应用程序。系统对应用程序进行分割后,划分成不同的逻辑组件,主要分为三层:用户服务层:提供信息浏览,服务定位。主要是实现用户界面,并保证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统一性。 业务处理层:实现客户的全部业务逻辑。 数据服务层:实现数据定义、存储、备份、检索等功能,主要有数据库系统实现。 这三个层次共同组成应用系统。使用这种模型,可以将系统需求划

分成可以明确定义的服务,例如事务服务、名字服务等。将这些服务以组件的形式实现,一个组件可以实现系统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服务,是这些服务的物理封装。根据系统的功能、性能等各方面的需求,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网络上灵活的部署这些组件。并且根据业务的改动可以灵活的对这些服务组件进行修改,而不影响其它的组件,从而降低维护的费用。 另外,这些组件应该做成通用的,基于某一标准接口的,所以它们可以被重用,其他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它们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调用组件,完成所需的操作。 这就是基于ORB的中间件模型。这种模型完全克服了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型的缺点,具有可重用性、灵活性、可管理性、易维护性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目前对ORB及其支撑环境--应用程序服务器的研究正是如火如荼,感兴趣的朋友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 基于ORB的中间件模型虽然在性能上非常优异,但是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应用最广泛的是基于Web 数据库的中间件技术。下面进行一些探讨。 数据库中间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完整word版)H3C大数据产品技术白皮书

H3C大数据产品技术白皮书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目录 1H3C大数据产品介绍 (1) 1.1产品简介 (1) 1.2产品架构 (1) 1.2.1 数据处理 (2) 1.2.2 数据分层 (3) 1.3产品技术特点 (4) 先进的混合计算架构 (4) 高性价比的分布式集群 (4) 云化ETL (4) 数据分层和分级存储 (5) 数据分析挖掘 (5) 数据服务接口 (5) 可视化运维管理 (5) 1.4产品功能简介 (6) 管理平面功能: (7) 业务平面功能: (8) 2DataEngine HDP核心技术 (9) 3DataEngine MPP Cluster核心技术 (9) 3.1MPP + Shared Nothing架构 (9) 3.2核心组件 (10) 3.3高可用 (11) 3.4高性能扩展能力 (11) 3.5高性能数据加载 (12) 3.6OLAP函数 (13) 3.7行列混合存储 (13)

1H3C大数据产品介绍 1.1产品简介 H3C大数据平台采用开源社区Apache Hadoop2.0和MPP分布式数据库混合计算框架为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具备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特性,可以为超大规模数据管理提供高性价比的通用计算存储能力。H3C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采集转换、计算存储、分析挖掘、共享交换以及可视化等全系列功能,并广泛地用于支撑各类数据仓库系统、BI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用户构建海量数据处理系统,发现数据的内在价值。 1.2产品架构 H3C大数据平台包含4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运维管理,包括:安装部署、配置管理、主机管理、用户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