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历年考情:

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

2019年江苏卷11-12 4 水循环选择

某城市不透水面的分布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9-10 8

水循环;

影响下渗的因素

选择

汾川河流域降水及径流变化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3 4 湖泊水循环

选择

贝加尔湖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6-7 8

自然界的水平衡

影响蒸发的因素

选择

西北某闭合流域剖面

一、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类型

1.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大;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少;

3.海陆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绘图】

(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解读:

(1)蒸发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输送较多,内陆较少。

地形阻挡: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凝结,形成降雨。

3.影响降水的因素

注意:降水的第三个条件是凝结核,在大气中凝结核(尘埃颗粒等)普遍存在,一般不强调。在小区域的角度,如城市热岛效应作为成因进行分析。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属于外力作用)。

(四)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二、水量平衡

(一)原理:

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原理:总收入=总支出(二)公式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

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

内流区:降水量=蒸发量

注: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流域根据其中的河流最终是否入海可分为内流区(或内流流域)和外流区(外流流域)。

(三)考向及案例分析:

考向一:单一的内流区或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变化

【案例一】【2018年全国1卷】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直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解析】研究时段为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湿地面积稳定,这一时段内乌裕尔河流域均为内流区,这一大背景没有变,故降水量是变化不大的。随着乌裕尔河的河水流入扎龙湿地,湿地面积逐渐扩大,蒸发量逐渐加大,但依然小于降水量,当湿地面积稳定的时候,蒸发量最终和降水量相等。

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的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案例二】(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维多利亚湖地处东非高原,湖面海拔1134米,是因地壳运动、凹陷形成的较浅积水盆地,该湖唯一的出口是从北岸流出的维多利亚尼罗河。水葫芦喜热,不耐低温,多浮生于浅水水域,根系能直接

从水中吸收有机养分,繁殖速度极快。20世纪80年代,维多利亚湖周边国家为美化该湖环境引种了水葫芦,导致水葫芦的泛滥,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图7示意维多利亚湖水系。

(1)从维多利亚湖凹陷形成到水量稳定,说明维多利亚湖流域降水量与蒸发量、外流径流量之间的关系。(4分)

【解析】该题研究时段为维多利亚湖凹陷形成至水量稳定,该时段内该流域始终为外流区。大背景是外流区水量平衡问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该湖形成至水量稳定前,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在逐渐加大,外流径流量从无到有到逐渐增大;第二个阶段:水量稳定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与外流径流量之和。

答案:凹陷形成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与外流径流量之和,到水量稳定时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与外流径流量之和。

【案例三】(2020年广东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 72m ,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

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33.6mm ,蒸发量为 2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 75.8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 25.7m 。

(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 3 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 6 分)

【解析】程海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说明该湖泊的收入和支出是一样的。注意该设问是问湖泊水量平衡,不是问程海流域,不能套用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这个内流区流域水量平衡公式。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说明程海的补给水源除了大气降水之外,还要其他的补给水源,因为该地位于亚热地干热河谷,故另外的补给水源就是地下水。

答案: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与支出大体相对平衡;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千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6分)

(4)根据现今气候条件,预测程海未来自然演化的趋势。( 6 分)

【解析】大背景内流区,根据现今气候条件,该区域是亚热地干热河谷,未来可预见范围内,降水量基本不变,而蒸发量又远大于降水量,故该湖可能会慢慢消失。

答案: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盐湖到盐沼、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

考向2:当内外流河(湖)转化的时候,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的变化

【案例四】【2018年全国1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直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解析】乌裕尔河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水量平衡被打破。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形成沼泽湿地,说明河谷较浅(水量较少)、地势平坦。为什么水量较少,因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且外流径流量逐渐消失。

【答案】: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案例五】(2020年广东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 72m ,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

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33.6mm ,蒸发量为 2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 75.8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 25.7m 。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公园”可以①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

下图为“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 4.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深圳B.温州C.大连D.酒泉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一、水循环环节和类型 二.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连接了四大圈层: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2.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5.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五、河流的补给方式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六、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和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例1、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例2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基础巩固】 (2020·天津高三月考)运用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循环 a.①的水量与③的水量相等 b.②在6月份最活跃 c.③是地下径流的来源之一 d.④可以导致地表高低起伏 A.ad B.bc C.bd D.cd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2.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3.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期末)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流域森林和草原地表实测土壤蒸发对比和降水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流域森林、草原土壤蒸发() A.草原比森林小B.植被茂盛期大 C.白天比夜晚小D.森林变幅较大 8.该流城3~5月土壤蒸发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A.降水量增多B.多年冻土C.农业用水少D.春季多大风 (2020·云南省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天然黄土(原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浸水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

第五节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方程

第五节 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方程 一、水分循环(hydrological cycle ) 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全球水量大约亿km 3。如果将这些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可以形成一个近3000m 厚的水层。但是,这样巨大的水量中98%是人类不适用的海水,只有不足3%是淡水。据专家推算,淡水总量为亿km 3,如果将其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水层厚度只有0.32m 。 (一)水分循环的定义 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由地球水陆表面蒸发 变成水汽,水汽在上升和输送过程中遇冷凝结成 云,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水分进行这种不 断的往复过程,叫做水分循环。 (二)水分循环的种类 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分为水分大循环和水分 小循环。 1、水分大循环 由海洋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一部分被气流 带至大陆上空,以凝结降水的形式降落地面。这 些降水一部分蒸发回到大气中,一部分形成地表 远流,流入河流,再以河川径流的形式注入海洋, 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后,以地下水的形式注入海洋,使海洋失去的水分得到补偿。这种海陆之间的水分循环,称为大循环,又叫外循环。 水分大循环是指水从海洋以水汽形式随大气环流运送到大陆上空,凝结成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径流,沿地表或地下流入海洋的过程。 2、水分小循环 由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到高空,凝结致雨,又降落到海洋上,或陆地蒸发的水汽,上升到高空,凝结致雨,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分循环,称为小循环,又叫内循环。 水分小循环是指水在陆地蒸发到大气中,凝结成各种形式的降水(雨、雪、雾、露、冰雹、霰等等)又落到地面的过程,或海洋中的水蒸发到海洋上空,降水后又落到海洋中的过程。 二、水量平衡方程 根据长期观测及物质不灭定律,地球上的总水量大体上是不变的,因而地球上的水分总收入与总支出是平衡的,但在短时期内,局部地区水分总收入与总支出则不一定相等,其收支差值造成了该地区该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这时水分收人应等于水分支出与蓄水量变化。这就叫做水量平衡。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环过程的结果。 大陆上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洋上的水量平衡方程: 上式中,E 陆和E 海分别是大陆和海洋的蒸发量;P 陆和P 海分别为大陆和海洋的降水量;R 为径流量;ΔS 陆和ΔS 海分别为该时段内大陆和海洋蓄水量的变化值。 对于任意地区、任意时段,可以发现有时水分的收入大于支出,ΔS 为正值,即水分有陆陆陆=S R P E ?±-海海海=S R P E ?±-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基础巩固】 (2020·天津高三月考)运用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循环 a.①的水量与③的水量相等 b.②在6月份最活跃 c.③是地下径流的来源之一 d.④可以导致地表高低起伏 A.ad B.bc C.bd D.cd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2.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3.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期末)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流域森林和草原地表实测土壤蒸发对比和降水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流域森林、草原土壤蒸发() A.草原比森林小 B.植被茂盛期大 C.白天比夜晚小 D.森林变幅较大 8.该流城3~5月土壤蒸发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A.降水量增多B.多年冻土 C.农业用水少D.春季多大风 (2020·云南省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天然黄土(原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浸水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

高一地理水循环与水平衡练习题

《水循环与水平衡》跟踪检测 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1400~1600m。坝上地区水资源供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下图为2012年9月~2013年8月张家口北部坝上高原典型站雨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坝上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 最稳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6~8月影响坝上地区地 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气温 B.气压 C.风速 D.降水 3.4~6月坝上地区地下水 位的变化可能造成 A.牲畜大量死亡 B.海水入侵 C.地表植被枯萎 D.滑坡风险增加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饱和持水量 (吨公顷)总孔隙非毛管孔毛管孔 针阔混交林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73 17 56 7.79 1833 4.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5.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晚的是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6.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植物种类多 B.枯枝落叶多 C.地表径流大 D.年均温较高解题思路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 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 成7~8题 7.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8.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 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